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说课稿范文

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8单元17课的第一框。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课题。初一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也有朦胧的思考,但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毕竟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有些事情是不容易分辨的,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上好每一节课。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能力]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设计意图:开头激趣相当重要,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水浒传》主题歌,引入《水浒》,并介绍作家作品;另外,从知识的连贯性的角度设计导语,使学生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知识]

第八课《学会拒绝》,包括两框内容:“身边的诱惑”和“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教材将“身边的诱惑”归纳为领奖台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中介绍了通过联想后果抵制诱惑、主动请人帮助自己拒绝不良诱惑、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专时专用等方法。

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因为让学生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有利于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在联系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

彻启发式教学,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采用了以下

教学方法:

1、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和照片并展示在课件上,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

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并善于思考问题。

2、自主讨论法:在分析影响时,主要采用了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这样

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

学生思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分为了三课时完成。我讲的这一课

主要完成3、4两条。本课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那就是叶圣陶老先生为作家肖复

兴修改的获奖作文。把它单独拿出来在第三课时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五条“培养认

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相信会物尽其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紧扣《团结就是力量》歌曲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游戏。游戏规则:先准备一些细绳子,

拿出其中一根让学生拉,很容易就拉断了。接着拿两根再试,又断了。然后绳子逐渐加粗,直到一个人拉不断为止。在一个人拉不断的前提下,换成两个人分别拉绳子的两端,绳子

被拉断了。接着绳子逐渐加粗,让两个人再试,看结果如何?游戏结束后教师对队员进行

采访,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发言(略)

3、表演法,通过表演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平台,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明理中

导行,恰当深化课堂教学。

化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4、谈话法、讲述法,起到一个点拨、引导、总结的作用。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解答课后练习一,加

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5、练习法,让学生做练习册,可以检验学生本堂课的达标情况。以此巩固本节课所

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用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安排的要求,我使用了多媒体的

教学手段,制作了大量课件,包括图片、歌曲等。以此服务于教学,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过渡]以上是我们在图片当中了解到的是非善恶,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每天也都在上演

着是非善恶的故事,下面就有一个发生在103公交车上的事情,顺势进入下一个环节,学

生表演:让座。

六、教学过程:为了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如何分辨生

活中的是非善恶”和“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两个层次,设置相应的环节,引导

学生思考,突破突出重难点,并结合相应的环节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升华,培养学生正

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主动发展,初步实现三维

教学模式。

(一) 环节一: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师谈话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

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中既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我们究竟如何分辨生活

中的是非善恶,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

一块来学习17课第一框的内容《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课件,随之板书——是非善恶)(设

计意图:因为学生刚一上课,注意力往往停留在某些课间活动的刺激上,还处于延续思维

状态,因此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法,一是可以节约课堂时间,二是转移学生注意力)

(二) 新课教学:展示图片,学生表演,学习先进模范人物,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

生能力。

环节二:对“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的教学: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是非善

恶的例子,(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了解有多少,以便于在下一步的教学中

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学生举完例子之后,让学生归纳真善美的概念,(以助于学生对真

善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学生在回答完之后,老师总结——凡是符合大多数人的目的、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就是真善美。(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让所有的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也为

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做铺垫。)

[过渡]为了考一考大家是否真的能正确分辨是非善恶,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需要大家

来分辨一下。

政治课老师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在课堂上要重视情感教育之外,还应重视日常

生活中的德育工作。初一学生很多好习惯需要养成,这也是政治老师日常德育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工作虽然做了但是以后还应加强,力求取得实效。

环节三:展示课件(看图片、辨是非),利用分别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一些

是非善恶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在头脑中对是非善恶形成一个明确的界限。这一环节也是对上

以上环节关于真善美的概念的一个运用和巩固。)

[过渡]:学生在正确分辨出是非善恶之后,师总结:同学们分辨得非常正确,分辨能

力非常强,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真善美与假恶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那他们对个

人和社会的影响肯定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板书),顺势进行第

二层次的教学。

环节四: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的教学”,仍然用展示图片的方法,分别

展示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图片,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学习,分析影响。(目的是让学生在

探究中解决问题,引领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明白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

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集思广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使问题的解决,并且

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回答完之后,老师总结:真善美对个人起到净化心灵,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作用,对社会有利于形

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假恶丑使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秩序,

败坏社会风气。(老师及时做出总结,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让学生明确正确的观点,

让学生深刻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过渡]以上是我们在图片当中了解到的是非善恶,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每天也都在上演

着是非善恶的故事,下面就有一个发生在103公交车上的事情,顺势进入下一个环节,学

生表演:让座。

环节五:表演:“让座”,采取表演的形式,可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善于去思考问题。学生边看表演,可以边思考两个问题:1、分析故事中两位同学的行为。2、假如当时你就在这辆公交车上,这两位同学的行

为分别会对你的心灵产生什么样的触动?(在问题的设置上,特别是第二问,之所以这样设

置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设身处地的去谈自己的感受,那样学生谈出来的就

会是发自肺腑、并切是真情实感的感受。此环节也是对第二层次教学的拓展与巩固 )

[过渡]:顺承学生谈出来的感受,师总结:之所以真善美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巨

大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所以,古往今来,人们在不断的讴歌着真善美、颂扬着真善美、追求着真善美。下面请同学们把所知道的关于颂扬真善美的名言警句写出来并读给大

家庭。这样就进入下一个环节。

环节六:名言警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名言警句,然后再展示老师自己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深化对真善美的积极作

用的理解和认识。

环节七:回顾内容:让学生来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目的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

课的学习内容,是否能把我本节课的层次与脉络。

[过渡]:让我们带着今天所学到的只是一块来走进生活

(三)、环节八:走进生活: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来谈一下在听了两位先进模

范人物的事迹后的感受.(这是一个复习巩固的环节,也是一个拓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环节,在这里利用两个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教育和指导,以达到教学

上知、情、意、行的统一。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总结、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九:做练习:讲求讲练结合,既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也可以检验一下学生达标

情况,争取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解决。

环节十:老师做最后总结,让我们祝愿世间不再有邪恶,原世间永远充满正义与真诚,也祝愿世界永远充满爱,最后,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首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思

想品德课力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一首深情、优美动听并极富深刻意义的歌曲来打动学

生的心灵,在歌声中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七、学生达标情况:

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达标,比如,在授课过程当中,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分析

问题,踊跃的回答问题,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在复习巩固阶段,老师和学生带着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一块走进生活,学生在听完

了关于两位先进模范人物的故事之后,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谈得都非常好,即结合了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联系了自己的实际,学生们都重新深刻认识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并在此基础上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最后在做练习时,都作的基本正确。通

过做练习可以看出学生对是非善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一些是非善恶能做出正确辨别,

并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基本达到所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教学反思: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

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是非善恶的理解。使学生

的学习既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课堂形式多样,

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上完了这堂课以后,我自己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教学上都感到收获不少。但同

时自己也感到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时间的安排上不是很恰当,前半部分时间紧凑,进行得

有点快,而到了后来又有点宽松了,我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课前在备学

生这一块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所以这是自己在以后备课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加以指正。谢谢。

各位考官,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教学内容是《生命与健康的权利》。下面我将从教

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说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