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临床诊断

合集下载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整理课件
15
问题二
从二尖瓣病变发展为心衰
(2)左房压升高对肺循环的影响左心房。压 力升高依次引起肺
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被动性升高,导致肺顺应性降低,临床
上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
二尖瓣狭窄患者的肺动脉高压产生于:①升高的左心房压的被动
后向传递:②左心房和肺静脉高压触发肺小动脉收缩反应性脑动
脉高压):③长期严重的二尖瓣狭窄可能导致肺血管床的器质性
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流体静压的增高
肾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系统 肾脏的水钠潴留 血管内血容量增加 组织间的液体增加
水肿
2021/3/3
整理课件
19
问题三
患者出现水肿的机制有哪些?

1. 静脉回流障碍
心力衰竭时,心收缩力减弱致排血量减少,静脉回流受阻,再加之钠水潴留
使血容量增多等作用,均使静脉压升高,后者又引起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5
问题
1.心动周期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2.影响心脏泵血的因素? 该患者是如何从二尖瓣病变发展为心衰的?
3.该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浮肿,肝大,腹水 (+)的原因是什么?患者出现水肿的机制有哪些?
4.病人的心率为什么会加快?有什么利弊?
5.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姿势为什么能缓解呼吸 困难?
(2)动脉血压(后负荷)增高—每搏出量降低。
(3)心肌收缩能力(性能)增高—每搏出量增高。
心率: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越快,心输出整理量课件越多。
14
问题二
从二尖瓣病变发展为心衰

(1).二尖瓣狭窄对左房室跨瓣压差和左心房压的影响正常成 人的二尖游门面积为 4 ~6cm',舒张期房室间无跨瓣压差。瓣口 缩小至大约2cm2时为轻度二尖瓣狭窄,此时只有靠虽然尚小但 己异常的跨瓣压差的推动,血液方可自左心房流入左心室。瓣 口缩小至1cm2时为重度二尖瓣狭窄,跨瓣压差人约升高至 20mmHg,平均左心房压约25mmHg,方可保持静息状态的正常 心排血量。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

5.胸部 X 线急性者心影正常或左心房轻度增大,伴肺淤 血甚至肺水肿征。慢性者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可出现左心 房、左心室增大,左心衰竭者可见肺淤血及间质性水肿。晚 期可见右心室增大,二尖瓣钙化者可见钙化阴影。
(3)超声心动图为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主要方法。脉 冲多普勒超声可于收缩期在左心房内探及高速射流,从而确 诊二尖瓣反流。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15 天
日期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6 天
住院第 7–15 天
□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 日常查房,完成病程记录 □ 日常查房,完成病程记录
抗“O”、C 反应蛋白、脑利钠
肽等;
□ 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
图等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 □ 完成心理与生活护理 □ 安排各项检查时间 □ 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无 □有,原因: 1. 2.
□ 完成心理与生活护理 □ 安排各项检查时间 □ 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
一、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 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年),《卫生部临 床路径目录》(2016 年版)。 1.临床表现可有呼吸困难、咳嗽、甚至咳粉红色泡沫痰、 咯血、声嘶、少尿、水肿、腹胀、纳差等症状。 2.可并发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多见)、急性肺水肿、 肺部感染、栓塞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心尖区可闻及低调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为二尖瓣 关闭不全典型心脏杂音,部份患者可触及舒张期震颤。 4.心电图可有各种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多见,如 心房颤动等。重度二尖瓣狭窄可见二尖瓣型 p 波,电轴右偏 和右心室肥厚。 5.胸部 X 线依据病情可出现相应的肺淤血,间质性肺水 肿或肺泡性肺水肿,左心房扩大,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段突 出等表现。 6.超声心动图是主要诊断依据,是明确和量化二尖瓣狭

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心脏病,主要影响心脏的瓣膜。

在临床上,正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风湿性心脏病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脏影像学检查。

在临床上,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关节炎、舞蹈病、皮下结节、心脏瓣膜病变等。

其中,心脏瓣膜病变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常见的症状包括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悸等。

2. 实验室检查,风湿性心脏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指标,免疫学检查主要包括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定试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凝集试验等。

3. 心脏影像学检查,风湿性心脏病的心脏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湿性心脏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心脏瓣膜的形态和功能,帮助医生判断瓣膜是否受累。

综上所述,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脏影像学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最新的诊断标准和指南,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总之,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脏影像学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狭窄症状
代偿期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无症状,瓣口重度狭窄的病人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难(劳力性或阵发性),心绞痛、眩晕或晕厥。甚至突然死亡。 ① 心绞痛: 20%到60%的病人可发生心绞痛,且疼痛随着年龄和瓣口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多。心绞痛的出现表明主动脉瓣口狭窄已相当严重,瓣口面积常小于0。8平方厘米。心绞痛可发生于劳累后,也可发生在静息时,表明与劳累和体力活动不一定有关。其产生的机制可能与心肌缺氧、耗氧量增大,左室收缩期室壁张力过高有关。 ② 眩晕或晕厥:约30%的病人有眩晕或晕厥发生,其时间持续可短至1分钟长达半小时以上。部分病人伴有阿斯综合症或心律失常。眩晕或晕厥常发生于劳动后或身体向前弯曲时,有时在静息状态,突然体位改变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时诱发。 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劳动使周围血管扩张,而心输出理未能相应增加,导致脑供血不足。2:发生短暂严重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的障碍。3:颈动脉窦过敏。 ③ 呼吸困难: 劳力性困难往往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常伴有疲乏无力。与静脉压阵发性升高。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可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④ 猝死: 约有20%到50%的病例可发生猝死,多数病例猝死前可有反复心绞痛或晕厥发作,但亦可为首发症状。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严重的,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室颤)等有关。 ⑤ 多汗和心悸: 此类患者出汗特别多,由于心肌收缩增强和心律失常。患者常感到心悸,多汗常在心悸后出现,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疾病护理预防保健疗法
饮食疗法 药膳宝典 饮食禁忌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
中医学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多属于“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心失所养,心神为之不安,表现心悸、怔忡,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而四肢逆冷,面色恍白,颧面暗红,唇舌青紫。水湿不化,内袭肺金,外则泛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见到浮肿,咳嗽气短,胸闷脘腹痞胀,不能平卧等证。

风湿热的检查诊断和治疗

风湿热的检查诊断和治疗

风湿热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作者:刘健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09期据报道,目前全球每年约有50万风湿热(RF)新发病例和23万例死亡,约60%的RF患者会发展为慢性风湿性心脏病(RHD)。

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RF的诊断和管理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重点介绍RF的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手段以及中医辨治方药。

既往链球菌感染的支持证据怀疑RF患者应通过培养或快速链球菌抗原检测,或使用链球菌抗体检测,寻找既往GAS感染的实验室证据。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咽拭子培养的阳性率为20%~25%。

最常用的检测手段是抗链球菌溶血素0 (ASO)和抗DNA酶-B。

ASO滴度升高通常见于80%以上的急性GAS咽炎患者;当ASO滴度高于960单位/毫升时,测试特异性为93%。

抗DNA酶-B阳性率在80%以上,两者联合阳性率可提高到90%左右。

风湿炎症活动的证据急性期反应物如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有助于识别急性RF并排除其他疾病。

80%的急性期RF患者表现出ESR和CRP升高,多出现在多发性关节炎或急性心脏炎症的患者,而单纯表现为舞蹈病的患者可能表现正常。

血液学改变50%左右的急性RF患者出现血液学改变,表现为白细胞计数轻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伴有轻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

免疫学指标急性RF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增高,60%以上血清还可测出循环免疫复合物。

血清总补体和补体C3在风湿活动时降低。

80%的心脏炎患者抗心肌抗体呈阳性。

此外,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实验也可呈阳性。

心电图显示风湿性心脏炎症患者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PR间期延长和各种心律失常等改变。

其中P-R间期延长见于约1/3的RF患者,但与其他心脏炎症表现以及RHD的发展无相关性。

超声心动图具有较高敏感性,有助于发现早期轻症心脏炎症、亚临床心脏炎症、瓣膜病变以及轻度心包积液。

《风湿性心脏病》课件

《风湿性心脏病》课件

定期监测血压、心 率等指标,及时调 整药物剂量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焦虑、抑郁等 不良情绪
康复治疗和运动康复
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运动康复: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运动强度: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持续30-60分钟
流行病学和预防
流行病学:风湿性心脏 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 主要影响心脏瓣膜,导 致心脏功能受损。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如戒烟、 控制体重、适量运动 等,可以降低风湿性 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早期发现:定期进行 心脏检查,及时发现 心脏瓣膜病变,及时 治疗,可以降低风湿 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
风湿性心脏病的科研进 展
科研现状和成果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科研人员正在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目前,已有一些药物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 科研人员还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基因治疗: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在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汇报人:
添加副标题
风湿性心脏病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风湿性心脏病的概 述
03 风湿性心脏病的临 床表现
04 风湿性心脏病的治 疗
05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 理和康复
06 风湿性心脏病的科 研进展
添加章节标题
风湿性心脏病的概述
定义和疾病背景
定义: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瓣膜疾病,主要影响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病因:风湿热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主要影响心脏瓣膜。 症状:心悸、呼吸困难、胸痛、水肿等。 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风湿性心脏病教学课件

风湿性心脏病教学课件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及早发现心脏病变。
康复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
药。
生活方式调整
根据病情调整生活方式 ,如适当运动、合理饮
食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 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
持。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 超声等检查,评估康复
效果。
并发症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动脉高压
由于心脏瓣膜病变导致血液反流,在 心腔内形成涡流,容易在心内膜表面 形成赘生物,这些赘生物脱落后可引 起感染性心内膜炎。
由于长期的心脏瓣膜病变导致肺循环 淤血和压力升高,引起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右心负担,最 终导致右心衰竭。
心律失常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肌肥厚、纤 维化以及心脏传导系统的改变,容易 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 搏等。
其他治疗手段需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与药物 治疗和手术治疗结合使用,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04
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与 康复
预防策略与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保持心理健康。
控制相关疾病
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高血 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预防感染
避免链球菌感染,如咽喉炎、 扁桃体炎等,及时治疗。
如何提高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长期生 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并发 症发生率。
风湿性心脏病教学课件
目录
• 风湿性心脏病概述 •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 • 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 • 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与康复 • 风湿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01
风湿性心脏病概述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如患者不能耐受水杨酸制剂可用甲氯芬那酸(抗风湿灵)每日 0.2~0.4g,分3~4次服;或贝诺酯(Benorilate)每日1.5~4.5g, 分3次服。后者对胃刺激较轻。
治疗-抗风湿治疗
糖皮质激素:用于有心脏损害、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阿司 匹林疗效欠佳者。
强的松1mg/(kg·d),分3~4次口服,2~3周后开始减量, 逐渐减至5~10mg/d维持,总疗程2~3月。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倪伟 龙华医院西医内科教研室
风湿热
定义: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
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全身性结缔组织非细菌性炎症,以心 脏、关节和皮肤受累最为显著。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 变,反复风湿活动易导致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好发地区:寒冷和潮湿的地区, 年龄:初次发作多在5~15岁。 流行病学:近年发病率显著下降,严重程度亦减轻。
节肿胀伴疼痛,近端指间关节呈梭形肿胀,有晨僵、类风 湿结节;遗留关节畸形,X线显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 变窄,邻近骨质疏松; 多不侵犯心脏; 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ASO多不增高。
鉴别诊断-结核感染过敏性关节炎
体内有其他结核病灶;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ASO不增高 无心脏受累表现 抗结核治疗有效 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
临床表现-心脏炎 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心包炎 多与心肌炎、心内膜炎同时并存,为严重心脏炎的
标志。 可有心前区疼痛。 听诊常有心包摩擦音(纤维蛋白性),持续数小时
或数日 可有心包积液(浆液纤维蛋白性),但液量不多,
很少引起心包填塞。
临床表现-关节炎
多侵犯膝、踝、肘、肩和腕等大关节; 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具有多发性、游走性、对称性; 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而不留畸形。 不典型者仅有关节酸痛,常与气候变化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 概述
X光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风湿性心脏病- 分类
风湿性心脏病可分为: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
风湿性心外膜炎(rheumatic pearicarditis),若病变累及心脏全层则称为风湿性全心炎(rheumatic pancarditis)。

儿童
风湿病患者中,65%—80%有心脏炎的临床表现。

[1]
风湿性心脏病- 病因病理
风湿性心脏病
1、由甲链球菌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映,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2、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
3、病理过程有三期:
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映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

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

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瘢痕形成期:由于原纤胶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2]
4、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2]
风湿性心脏病- 临床症状
早期表现
当你在日常生活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风心病。

1.在公共场合或会场中、或上楼、爬山时,比自己以前特别是别人容易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气短。

2.饱餐、寒冷、看惊险影片时有心悸、胸痛现象。

3.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伴有出汗。

4.性生活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等不适。

5.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

6、有风湿热病史的患者,要积极预防。

7.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需要高枕卧位,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后才好转。

8.反复出现脉搏不规则、过速或过缓。

疾病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3]
风湿热初次发作并不会立即引起瓣膜开口改变,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以上才会形成瓣膜开口变化。

因此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急、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嗽、咯血,直至心力衰竭,引起生命危险。

临床上根据病情进展程度,主要有以下主要变现:
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
轻微活动或劳累后就出现咳嗽、咳痰带血丝,很容易受凉感冒;
食欲不振,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吃饭不好,胃肠道瘀血可能消化不好,出现肚子胀。

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腹胀、腹水,肝、脾肿大等。

大部分患者出现两颧及口唇呈紫红色,即“二尖瓣面容”。

心悸,常常因为房颤或心率失常所致,快速房颤导致患者自觉不适,甚至呼吸困难或使之加重,从而促使患者就医。

房颤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房血栓甚至出现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胸痛,单纯瓣膜病导致的胸痛一般使用硝酸甘油无效。

一旦平时出现了上述几种情况,应该今早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即可明确有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疾病危害
风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感冒症状。

主要是在肺淤血的基础上,很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并加重心衰。

同时风心病患者可出现劳力性心慌、气促,身体耐受力下降,生活质量明显受影响。

同时,有以下主要危害:
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心脏颤动(房颤),房颤是风心病中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50%以上,有时为首发病症,也可为首次呼吸困难发作的诱因或体力活动受限的开始。

房颤可导致心功能差,令病人感觉不舒服,最主要的是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

血栓栓塞:巨大左房合并房颤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

脑栓塞可偏瘫失语;四肢动脉栓塞引起肢体的缺血、坏死;深静脉血栓导致肺动脉栓塞。

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在瓣膜病的早期,细菌附着在瓣叶表面,聚集形成赘生物,感染的细菌常见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

一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就可以加重心衰。

同时赘生物脱落导致栓塞。

心力衰竭:为晚期并发症,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发生率占50—70%。

主要表现为心源性恶液质,多脏器功能障碍。

风湿性心脏病- 检查
心电图;
胸部X线;
超声心动图;
右心导管检查。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
炎、Poncet综合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风湿性心脏病- 并发症
心功能不全(心衰);心律失常;呼吸道感染;栓塞(多以脑栓塞为主);急性肺水肿;咽下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