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设计中风管风口风井风速的选取总结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风口风速选择规范.

中央空调系统风道风速和风口的选择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1-01-04 浏览次数:576 【大中小】【复制】【打印】1、风管内的风速一般空调房间对空调系统的限定的噪音允许值控制在40~50dB (A)之间,即相应NR(或NC)数为35~45dB(A)。
根据设计规范,满足这一范围内噪音允许值的主管风速为4~7m/s,支管风速为2~3m/s。
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10m/s。
2、出风口尺寸的计算为防止风口噪音,送风口的出风风速宜采用2~5m/s。
风口的尺寸计算与风管道尺寸的计算基本相同,一般当层高在3~4米的房间大约取风速在2~2.5米每秒。
根据经验一般可将使每个风口在20~25平方米的面积,其风量大约在500立方米左右。
3、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回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吸风速度取4~5m/s,回风口位于房间下部时,若不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3~4m/s ,若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1.5~2m/s ,若用于走廊回风时,取1~1.5m/s 。
4、风管安装注意事项及风管计算❖在风管设计尽量小的情况下保证主管风速5m/s,支管风速3m/s,❖风管计算公式:所选设备风量÷3600÷风速=风管截面积❖同时注意保证风管:长边÷短边≤4一般不要>4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风口的选择:所选房间风量÷3600÷风速=散流器喉部截面积❖注意:双百叶风口截面积为以上公式所得面积÷0.75、计算风管尺寸1)等阻尼法(等压法)是一种方便的计算法,适用于多种场合。
2)根据下表确定主风管中的基本阻尼系数。
因回风管位于吸风部位,主要承受外部压力,应注意减轻其风管负担。
对于风管系统,常采用送风管0.08-0.15mmH2O/m,回风管0.06-0.1 mmH2O/m作为基准。
6、在进行风管机的风管道设计时,注意在风管机的进、出风处加静压箱,以均衡风压,减少噪音,并且使静压箱内的流速保证在3米每秒以下,其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中央空调系统风道风速和风口的选择讲解

中央空调系统风道风速和风口的选择1、风管内的风速一般空调房间对空调系统的限定的噪音允许值控制在40~50dB(A)之间,即相应NR(或NC)数为35~45dB(A)。
根据设计规范,满足这一范围内噪音允许值的主管风速为4~7m/s,支管风速为2~3m/s。
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10m/s。
2、出风口尺寸的计算为防止风口噪音,送风口的出风风速宜采用2~5m/s。
风口的尺寸计算与风管道尺寸的计算基本相同,一般当层高在3~4米的房间大约取风速在2~2.5米每秒。
根据经验一般可将使每个风口在20~25平方米的面积,其风量大约在500立方米左右。
3、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回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吸风速度取4~5m/s,回风口位于房间下部时,若不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3~4m/s ,若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1.5~2m/s ,若用于走廊回风时,取1~1.5m/s 。
4、风管安装注意事项及风管计算❖在风管设计尽量小的情况下保证主管风速5m/s,支管风速3m/s,❖风管计算公式:所选设备风量÷3600÷风速=风管截面积❖同时注意保证风管:长边÷短边≤4 一般不要>4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风口的选择:所选房间风量÷3600÷风速=散流器喉部截面积❖注意:双百叶风口截面积为以上公式所得面积÷0.75、计算风管尺寸1)等阻尼法(等压法)是一种方便的计算法,适用于多种场合。
2)根据下表确定主风管中的基本阻尼系数。
因回风管位于吸风部位,主要承受外部压力,应注意减轻其风管负担。
对于风管系统,常采用送风管0.08-0.15mmH2O/m,回风管0.06-0.1 mmH2O/m作为基准。
6、在进行风管机的风管道设计时,注意在风管机的进、出风处加静压箱,以均衡风压,减少噪音,并且使静压箱内的流速保证在3米每秒以下,其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7、风压估算❖如弯头、三通、变径等较少的情况下每米损失4pa左右。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风口的风速要求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风口的风速要求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6.6.3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3采用。
表6.6.3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注:1. 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 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内的流速宜符合本规范10.1.5的规定。
6.6.4 自然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表6.6.4.1采用。
自然通风的风道内风速宜按表6.6.4.2采用。
表6.6.4-1 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单位:m/s)
表6.6.4-2 自然进排风系统的风道空气流速(单位:m/s)
6.6.5 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表6.6.5采用。
表6.6.5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单位:m/s)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13)
4.4.6 根据室内容许噪声级要求,净化空调系统风管内风速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总风管风速宜为6~10m/s。
2. 无送、回风口的支风管风速宜为4~6m/s。
3. 有送、回风口的支风管风速宜为2~5m/s。
《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 50466-2008)
4.2.3 有消声要求的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其风管内的风速宜按表4.2.3选用。
表4.2.3 风管内的风速(单位:m/s)。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暖通专业给建筑专业反提条件常用数据

暖通专业给建筑专业反提条件常用数据一、排烟:风井风速宜按8m/s,不超过10m/s。
百叶风速宜按5m/s,不超过m/s。
每100m2防烟分区的系统风井面积为0.4m2,百叶面积为0.7。
二、排风:风井风速宜取4.5m/s,不超过7m/s。
百叶风速宜按2.5m/s,不超过5m/s。
三、防烟:风井风速宜取10m/s,不超过12m/s。
百叶风速宜按7m/s,不超过10m/s。
四、风口面积有效系数:防雨百叶0.5,一般送风口0.95,单层百叶0.9,双层百叶风口0.7~0.82,散流器实际出口面积为颈部面积的0.9。
一、地下车库(按照防火分区面积4000m2计算)1.设置原则:两个排风机房;一个送风机房。
2.排风及送风机房面积:排风机房4*5 m2(两个);送风机房5*6m2。
3.排风及送风竖井面积:排风竖井2m2(两个);送风竖井3m2。
4.排风及送风百叶面积:排风防雨百叶5m2(两个);送风防雨百叶8 m2。
二、地下车库(按照防火分区面积4000m2计算)1.设置原则:一个排风机房;一个送风机房。
2.排风及送风机房面积:排风机房5*7m2;送风机房5*6m2。
3.排风及送风竖井面积:排风竖井4m2;送风竖井3m2。
4.排风及送风百叶面积:排风防雨百叶10m2;送风防雨百叶8m2。
三、地下需要设计空调房间(按照防火分区面积1000m2计算)1.设置原则:一个排风兼排烟机房,一个新风兼补风机房。
2.机房面积:1)排风兼排烟机房:排风、排烟风机水平布置30m2,排风、排烟风机垂直布置20m2。
净宽不低于3.6m2)新风兼补风机房25m2,净宽不低于3.6m。
3.排风及送风竖井面积:排风竖井0.7~0.8m2;送风竖井0.6m2。
四、地下仅设计通风及防排烟房间(按照防火分区面积1000m2计算)1.设置原则:一个排风兼排烟机房,一个送风兼补风机房。
2.机房面积:1)排风兼排烟机房:排风、排烟风机水平布置30m2,排风、排烟风机垂直布置20m2。
风管风速选取方法 .

风管风速选取方法(2008、10、06)不用置疑,无论是节省节省建筑空间,还是降低一次投资,我们都会尽量选取小巧的风管。
然而,在同等风量条件下,较小的风管会提高送风速度,会1、产生较大的风阻力,从而引起设备配置风压较高,导致运行费用加大;2、产生较高的风管内二次气流噪声,影响室内环境。
3、由于设备通风功率增加而引起声源噪声增大,增加消声成本。
故在投资成本,噪声控制,运行费用三个方面综合选取风管风速,设计风管。
一、风管噪声(空气调节设计手册P594)1、直管道气流噪声声功率级Lw=10+50lgv+10lgS,由该式可得出风管再生噪声。
2、同风管断面积,不同风速下的直管道气流噪声比较。
例如:风管面积S=0.5m2, 风管风速v=2m/s,Lw=22dB(A);风管风速v=8m/s,Lw=52dB(A)风管风速v=4m/s,Lw=37dB(A);风管风速v=10m/s,Lw=57dB(A);风管风速v=6m/s,Lw=46dB(A);风管风速v=12m/s,Lw=61dB(A)。
二、风管阻力(供暖通风设计手册P797)1、表18-13中,以250X200钢板矩形风管为例,选取不同风速来研究沿程风阻。
风管风速v=2m/s,单位摩阻:0.28Pa/m;风管风速v=8m/s,单位摩阻:3.63Pa/m;风管风速v=4m/s,单位摩阻:1.0Pa/m;风管风速v=10m/s,单位摩阻:5.54Pa/m;风管风速v=6m/s,单位摩阻:2.11Pa/m;风管风速v=12m/s,单位摩阻:7.85Pa/m。
2、局部阻力:风口、弯头、三通、大小头、软接头等均会产生局部阻力。
同一个局部阻力,其大小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P816)。
3、由此可见,较大的风速、其系统风阻力会成若干倍增大。
四、如果选用复合材料风管,或者选用土建风管,因其管壁粗糙,阻力较大,应选取更小的风速。
以适应相应的设备余压、或选取低余压设备。
五、对于已经确定风压的设备,应根据余压反算阻力。
风管风速选择

1500~2500
注:引自《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1145
表3:风管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风管分类
住宅(m/s)
公共建筑(m/s)
干管
支管
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通风机入口
通风机出口
注: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 对消音有要求的系统,风管内的流速宜符合表4的规定
3 引自《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P41
有消声要求的通风与空调系统,其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下表选用
弯头、三通等配件较多时,k=3.0~5.0
推荐的送风机静压值
类型
风机静压值(Pa)
送排风系统
小型系统
100~250
一般系统
300~400
空调系统
小型(空调面积300m2以内)
400~500
中型(空调面积2000m2以内)
600~750
大型(空调面积大于2000m2)
650~1100
高速系统(中型)
1000~1500
同风管风速
填料型
参见厂家生产资料
3)褶叠式(中效)
≤3.8
高速喷水型
6.0~9.0
4)高效过滤器
1.3
2.可更换滤料的过滤器
1)卷绕型黏性滤料
2.5
2)卷绕型干式滤料
1
3.电子式空气过滤器
电离式
0.8~1.8
风管管网总压力损失的估算法
1.对于一般的进风、排风系统和空调系统,管网总压力损失△P(Pa),可按下式进行估算:
8.5~14.0
主风管
3.5~4.5
5.0~6.5
6.0~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排烟口面积求出后,除以的遮挡系数,即为排烟口面积)
排烟补风的送风口按措施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中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老火规)
风管如下(老火规):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和补风管道内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但是有消声要求的,风管风速见暖规表消防排烟风井和消防补风风井的风速多少合适不大于15,10-15米左右比较合适。
没有不小于多少的固定,但是个人觉得小于5不太好。
按老防火规范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和补风管道内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有时喉部风速为18什么的也没事,因为规范写的是不宜。
风井内的风速7~8一般,最大不超过10.不超过10主要是指排烟,报批稿要求排烟风井风速不超10,排风什么的可以稍微大点。
地下车库通风、空调风管内风速:民规条文说明81页条,风速最高10.
排烟风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满足排烟系统最不利环路的要求。
其排烟量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
2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排烟专用的轴流风机;
3 排烟风机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4 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
新风送、排风风管风速:按措施64页表双百的遮挡系数一般取。
新风室内送排风风口风速见09版措施84页、85页
新风室内送风口的风速宜为1~2m/S 宾馆可选~1m/s的速度
大红本1961页有室内回风口风速的要求(大红本的对,应该是小于等于4)。
措施表也有回风口风速。
以及10K121图集第6页。
09措施条规定了室内活动区允许的气流速度。
大红本1952~1953页有双百的特性表。
层高米送风用双百,送风口风速为;回风单百,风速;层高5米送风,回风左右就行。
利明哥说双层百叶一般2~4m,记得要乘以的遮挡系数。
如果层高高风速就取值大点。
风机的风压一定要大。
一般层高高的要选散流器,但是散流器风速一般3米,要是
不放心就选5米左右,没必要选这么大,你在风机处把风压选足也不会有问题。
(个人觉得如果用散流器风速就高了,这样忽冷忽热的感脚就明显,所以还是不用散流器的好。
)
防雨百叶遮挡系数,经验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