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二轮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 有机化学基础 (含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 有机化学基础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有机化学基础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6O2,它的分子(除苯环外不含其它环)中不可能有( )A.两个羟基B.两个醛基C.一个羧基D.一个醛基2.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生成物是乙醛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有红黑颜色交替变化的现象3.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4.苯环实际上不具有碳碳单键和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下列均不可作为证据证明这一事实的一组是()①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②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③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即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的核间距离)均相等④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⑤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⑥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⑥D.②⑤⑥5.下列各项中,左、右两边说明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6.下列各图表示某些同学从溴水中萃取溴并分液的实验环节(夹持仪器已省略),其中正确的是()A.加萃取液B.放出苯层C.放出水层D.处理废液7.下列物质中,属于芳香烃且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A.B.C.D.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羟基乙酸(HOCH2COOH)的缩聚物:B. H2O2的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C.在CS2、PCl5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D.淀粉和纤维素的实验式都为 CH2O9.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 )A.甲醇B.乙炔C.丙烯D.丁烷10.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 )A. C7H16B. C7H14O2C. C8H18D. C8H18O二、双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多选)阿司匹林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医药之一。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综合训练:(七) 化学计算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综合训练:(七) 化学计算 Word版含答案

分别为( )
A.a=10,b=9.2
B.a<10,b>9.2
C.a>10,b<9.2
D.a>10,b=9.2
5.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 g 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 0.1NA B.0.1 mol 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 0.1NA C.标准状况下,11.2 L 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0.5NA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 0.1 mol 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4NA
3.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22.4 L C2H2、C2H6 的混合气体与 22.4 L C2H4 中所含原子总数均为 6NA
B.标准状况下,11.2 L12C16O 和 14N2 的混合气体中所含中子数和原子数的差值为 6NA
C.常温下,1 L pH=14 的 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OH-数为 NA
A.0.08 mol·L-1
B.0.04 mol·L-1
C.0.02 mol·L-1
D.0.01 mol·L-1
8.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B.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 CO 气体和 NO 气体含有的质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酸溶液来说,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故 <1,因此 b<9.2。
5.A O2 和 O3 都只由氧元素组成,1.6 g O2 和 O3 的混合物中氧原子质量为 1.6 g,物
质的量为 0.1 mol,A 正确;丙烯酸(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 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  答案+解析】

二轮复习题型特训:化学实验基础【精编40题答案+解析】1.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A.图①:验证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B.图②:收集CO2或NH3C.图③: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D.图④:分离CH3CH2OH与CH3COOC2H5解析:选B。

图①中制得的CO2中含有HCl,HCl通入Na2SiO3溶液中也会产生白色沉淀,A项不合理;图②中收集CO2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从左管进,收集NH3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气体从右管进,B项合理;图③为蒸馏装置,而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应用分液的方法,C项不合理;CH3CH2OH和CH3COOC2H5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项不合理。

2.下列实验对应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Fe2+,故A错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故B 正确;两者都表现还原性,故C错误;乙醇是非电解质,且与实验无对应关系,故D 错误。

3.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C。

盐酸易挥发,能和硅酸钠反应,A错误;草酸分解会产生H2O,B错误;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有H2S存在且已除尽,C正确;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能会引起倒吸,D错误。

4.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蜡油是石油减压蒸馏的产物B.碎瓷片加快了石蜡油的分解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乙烯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C 解析石油在常温下分馏得煤油、柴油、重油等馏分,然后以重油为原料经减压蒸馏可得到石蜡油,A正确;碎瓷片作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石蜡油分解的速率,B正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了烯烃,C错误;石蜡油分解得到烯烃和烷烃,其中烯烃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2题题型各个击破———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选择提升专练)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2题题型各个击破———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选择提升专练)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12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1.联氨(N2H4)可用于处理锅炉水中的溶解氧,防止锅炉被腐蚀,其中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①转化中N2H4是还原剂B. ③中发生反应后溶液的pH减少C. 1mol N2H4可处理水中1mol O2D. 工业上也可使用Na2SO3处理锅炉水中的溶解氧2.《环境科学》刊发了我国科研部门采用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Na2S2O8,其中S为+6价)去除废水中的正五价砷[As(V)]的研究成果,其反应机制模型如图所示。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K sp[Fe(OH)3]=2.7×10−3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mol过硫酸钠(Na2S2O8)含2N A个过氧键B. 若56g Fe参加反应,共有N A个S2O82−被还原C. 室温下,中间产物Fe(OH)3溶于水所得饱和溶液中c(Fe3+)为2.7×10−18mol·L−1D. pH越小,越有利于去除废水中的正五价砷3.已知:将Cl2通人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c(Cl−)的c(ClO−)值与温度高低有关。

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若某温度下,反应后c(Cl−)c(ClO−)=11,则溶液中c(ClO−)c(ClO3−)=12B. 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12amolC. 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 e的范围:12amol≤n e≤56amolD. 改变温度,产物中KC1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17amol4.PbO2是褐色固体,受热分解为Pb的+4和+2价的混合氧化物,+4价的Pb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现将1mol PbO2加热分解得到O2,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得到Cl2,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剩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比是()A. 1:2混合的PbO2、Pb3O4B. 1:1混合的Pb3O4、PbOC. 1:2:4混合的PbO2、Pb3O4、PbOD. 1:4:1混合的PbO2、Pb3O4、PbO5.复印机工作时易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过高时对人体有害.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润湿的KI−淀粉试纸变蓝.有关反应式为:O3+2KI+H2O=2KOH+I2+O2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中1mol O3得到4mol电子B. 反应中O3是氧化剂,H2O与KI是还原剂C. 氧化产物I2与还原产物K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D. 由此反应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O3>I2>O2D.燃烧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6.雌黄(As2S3)在我国古代常用作书写涂改修正液。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2:化学用语及化学计量(附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2:化学用语及化学计量(附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2:化学用语及化学计量(附解析)考纲指导1.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数目、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计算。

4.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进行相关计算。

5.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新课标全国卷命题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往往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计量联系起来,从物质状态、物质组成、化学键、气体摩尔体积、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等角度设计问题。

Ⅰ.客观题(1)考查“常数”: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以物质的组成、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为载体,考查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溶液浓度、电子转移数目等的简单计算。

(2)考查“实验”:结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考查仪器使用、基本操作和误差分析。

(3)考查“化学用语”: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结构示意图的判断。

Ⅱ.主观题(考查“计算”)(1)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等相结合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2)渗透于化学工艺流程题或综合实验题中,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3)在综合题中,考查常用的化学用语及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梳理一、常用化学用语1.常用的七种图式示例(1)化学式:Na 2O 、NH 4SO 4、SiO 2(2)分子式:C 2H 4、NH 3(3)最简式(实验式):CH 2、CH 2O(4)电子式H ··O ······O ······H 、Na +[··O ······O ······]2-Na + (5)结构式:(6)结构简式:CH 3CH 2OH (7)原子结构示意图:二、常用化学计量——物质的量1.与物质的量相关的重要定律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含答案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 0,达到平衡状态后,在t1时刻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下列对t1时刻改变条件的推测中正确的是()A.保持压强不变,升高反应温度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N2(g)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N2O4(g)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1 mol N2O4(g)2.反应3Fe(s)+4H 2O(g)Fe3O4(s)+4H2(g)在一体积可调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Fe的表面积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C.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D.保持总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3.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4.甲、乙、丙三个容器中最初存在的物质及数量如图所示,三个容器最初的容积相等、温度相同,反应中甲、丙的容积不变,乙中的压强不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各容器内c(NO2)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B.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C.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不可能相同D.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5.对可逆反应:4NH 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6.O3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2)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2)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2)1、请参考题中图表,已知E1=134 kJ·mol-1、E2=368 kJ·mol-1,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是1 mol NO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2(g)和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的变化是________。

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H3OH(g)+H2O(g)===CO2(g)+3H2(g) ΔH=+49.0 kJ·mol-1②CH3OH(g)+12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1又知③H2O(g)===H2O(l)ΔH=-44 kJ·mol-1,则甲醇蒸气燃烧为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表所示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参数。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d kJ·mol-1,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的结构如图Ⅱ所示,则表中x=________________ kJ·mol-1(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

2、中科院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在气相中经自由基偶联反应生成乙烯,其反应如下:2CH4(g) C2H4(g) +2H2(g) △H >01.已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上表,甲烷制备乙烯反应的△H = (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

2.T 1温度时,向1L 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2mol CH 4 ,仅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 0~15min CH 4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1,测得10-15min 时H 2的浓度为1.6mol ・L -1①0~ 10min 内CH 4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mol/(L ・min) o②若图1中曲线a 、曲线b 分别表示在温度T 1时,使用质量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催化剂时,达到平衡过程中n (CH 4)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 (填“a”或 “b”)。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专题四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5)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专题四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5)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5)1、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AB.BC.CD.D2、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44Fe+CuSO =FeSO +CuB.33AgNO +NaCl =AgCl +NaNO ↓C.232Fe O +3CO2Fe+3CO ∆D.424222KMnO K MnO +MnO +O ∆↑3、关于下列反应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B.C.D.4、稀土金属铈(Ce)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

已知:①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②氧化性:Ce 4+>Fe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3613514014258585858,,,Ce Ce Ce Ce 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铈溶于氢碘酸的主要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e+6Hl 2CeI 3+3H 2↑C.工业上可以采用电解氯化铈水溶液的方法来获得铈单质D.工业上金属铈一般保存在敞口容器中5、已知① 2K 2CrO 4 + H 2SO 4 = K 2Cr 2O 7 + K 2SO 4 + H 2O,② K 2Cr 2O 7 + 6FeSO 4 + 7H 2SO 4 = 3Fe 2(SO 4)3 + Cr 2(SO 4)3 + K 2SO 4 + 7H 2O ③ Fe 2(SO 4)3 + 2HI = 2FeSO 4 + I 2 + H 2SO 4. 下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B.氧化性由弱到强为I 2 < Fe 2(SO 4)3 < K 2Cr 2O 7C.反应②中FeSO 4中的Fe 2+ 被氧化,还原产物是Fe 2(SO 4)3D.还原性为HI<FeSO 4< Cr 2(SO 4)36、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22SO I Fe Cl -+->>>,222SO H O >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323I Fe-++ 222I Fe ++ B. 3+222Fe +?SO +2H O 22424Fe SO H +-+++ C.222SO +2H O+I 24H SO +2HID.2224H O +H SO 2222SO O H O ↑+↑+7、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或转化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A. 182222?2?Na O H O +182 4? Na OH O +↑B. 242NH Cl H O +232 NH H O HCl ⋅+C. 18422242?5?3KMnO H O H SO ++1824422 2?5? 8K SO MnSO O H O ++↑+D. 3736K ClO HCl +3722 3? 3K Cl Cl H O +↑+8、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03月07日2020高考化学二轮综合练习题学校: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1卷一、单选题( ) A .氢B .碳C .氮D .氧2.反应NH 4Cl+NaNO 2=NaCl+N 2↑+2H 2O 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

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17ClB .N 2的结构式:N=NC .Na +的结构示意图:D .2H O 的电子式: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H 4HCO 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D.Al 2O 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0.1mol·L −1NaOH 溶液:Na +、K +、23CO -、2AlO -B .0.1mol·L −1FeCl 2溶液:K +、Mg 2+、24SO -、4MnO -C .0.1mol·L −1K 2CO 3溶液:Na +、Ba 2+、Cl −、OH −D .0.1mol·L −1H 2SO 4溶液:K +、4NH +、3NO -、3HSO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经水湿润的pH 试纸测量溶液的pHB .将4.0g NaOH 固体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mol·L −1NaOH 溶液C .用装置甲蒸干AlCl 3溶液制无水AlCl 3固体D .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 2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e 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 .MnO 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 2C .SO 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 4)2SO 3D .室温下Na 与空气中O 2反应制取Na 2O 2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用稀NaOH 溶液吸收Cl 2:Cl 2+2OH −ClO −+Cl −+H 2OB .用铝粉和NaOH 溶液反应制取少量H 2:Al+2OH −2AlO -+H 2↑C .室温下用稀HNO 3溶解铜:Cu+23NO -+2H +Cu 2++2NO 2↑+H 2O D .向Na 2SiO 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 2SiO 3+2H +H 2SiO 3↓+2Na +8.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 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 与X 位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 (W)>r (Z)>r (Y)>r (X)B .由X 、Y 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 的强D .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 的强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NaCl(aq)−−−→电解Cl 2(g)Fe(s)−−−→△FeCl 2(s) B .MgCl 2(aq)−−−→石灰乳Mg(OH)2(s)−−−→煅烧MgO (s)C .S(s)2O (g)−−−→点燃SO 3(g)2H O(l)−−−→H 2SO 4(aq) D .N 2(g)2H (g)−−−−−−→高温高压、催化剂NH 3(g)2CO (g)aq)−−−−→N aCl (Na 2CO 3(s) 10.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 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B.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D.以水代替NaCl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11.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氢能源应用的重要途径。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2H2(g)+O2(g)=2H2O(g)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ΔH<0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O2+2H2O+4e−=4OH−C.常温常压下,氢氧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11.2 L H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3D.反应2H2(g)+O2(g)=2H2O(g)的ΔH可通过下式估算:ΔH=反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反应中断裂旧共价键的键能之和12.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二、多选题X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X最多能与2mol NaOH反应B.Y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XC.X、Y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D .室温下X 、Y 分别与足量Br 2加成的产物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相等 14.室温下,反应3HCO -+H 2OH 2CO 3+OH −的平衡常数K =2.2×10−8。

将NH 4HCO 3溶液和氨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用于浸取废渣中的ZnO 。

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室温时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2mol·L −1氨水:c (NH 3·H 2O)>c (4NH +)> c (OH −)> c (H +)B .0.2mol·L −1NH 4HCO 3溶液(pH>7):c (4NH +)> c (3HCO -)> c (H 2CO 3)> c (NH 3·H 2O) C .0.2mol·L −1氨水和0.2mol·L −1NH 4HCO 3溶液等体积混合:c (4NH +)+c (NH 3·H 2O)=c (H 2CO 3)+c (3HCO -)+c (23CO -)D .0.6mol·L −1氨水和0.2mol·L −1NH 4HCO 3溶液等体积混合:c (NH 3·H 2O)+ c (23CO -)+c (OH −)=0.3mol·L −1+ c (H 2CO 3)+ c (H +)15.在恒压、NO 和O 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 转化为NO 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2NO(g)+O 2(g)=2NO 2(g)的ΔH >0B .图中X 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 转化率C .图中Y 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 2的浓度不能提高NO 转化率D .380℃下,c 起始(O 2)=5.0×10−4 mol·L −1,NO 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 >2000三、填空题22(1)N 2O 的处理。

N 2O 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N 2O 分解。

NH 3与O 2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 2O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O 和NO 2的处理。

已除去N 2O 的硝酸尾气可用NaOH 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 NO+NO 2+2OH −=22NO -+H 2O 2NO 2+2OH −=2NO -+3NO -+H 2O①下列措施能提高尾气中NO和NO2去除率的有(填字母)。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②吸收后的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NaNO2晶体,该晶体中的主要杂质是(填化学式);吸收后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填化学式)。

(3)NO的氧化吸收。

用NaClO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NO的去除率。

其他条件相同,N NO-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

O转化为3NO-,其离子方程式为。

①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Cl−和3②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NO转化率越高。

其原因是。

17.化合物F是合成一种天然茋类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和。

(2).A→B的反应类型为。

(3).C→D的反应中有副产物X(分子式为C12H15O6Br)生成,写出X的结构简式:。

(4).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碱性水解后酸化,含苯环的产物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比为1∶1。

(5).已知:(R 表示烃基,R'和R"表示烃基或氢)写出以和CH3CH2CH2OH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18.CO2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CO2排放,充分利用碳资源。

(1).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CO2释放利用。

CaC2O4·H2O热分解可制备CaO,CaC2O4·H2O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见下图。

①写出400~600 ℃范围内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与CaCO3热分解制备的CaO相比,CaC2O4·H2O热分解制备的CaO具有更好的CO2捕集性能,其原因是。

(2).电解法转化CO2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

电解CO2制HCOOH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阴极CO2还原为HCOO−的电极反应式:。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的KHCO3溶液浓度降低,其原因是。

(3).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一种CO2转化方法,其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反应Ⅰ:CO2(g)+H2(g)CO(g)+H2O(g) ΔH =41.2 kJ·mol−1反应Ⅱ: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 =﹣122.5 kJ·mol−1在恒压、CO 2和H 2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CO 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 3OCH 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其中:CH 3OCH 3的选择性=332CH OCH C 2O ⨯的物质的量反应的的物质的量×100%①温度高于300 ℃,CO 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 。

②22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CO 2与H 2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H 3OCH 3的选择性为48%(图中A 点)。

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一定能提高CH 3OCH 3选择性的措施有 。

19.[物质结构与性质]Cu 2O 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

以CuSO 4、NaOH 和抗坏血酸为原料,可制备Cu 2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