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17课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二年级 语文 17课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 语文 17课古诗二首教案

17、〈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要求:1. 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 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5.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图、音乐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2)“庐山”是个山名。

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围绕:烟:指云雾。

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第17课 古诗两首

第17课 古诗两首

第17课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字词,感受语言的优美难点: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田字格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1.导语:画家用图画描绘大自然,诗人用诗歌赞美大自然,你读过哪些描写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背一背2.这堂课我们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继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板书课题),齐读题。

3.读懂诗题:你从这首诗的题目中读懂了什么?点拨:“望”说明了欣赏的角度,说说与“看”的区别。

“庐山”是地点;“瀑布”是景物(这首诗主要写“瀑布”)。

二、读文识字,初步感知1.听录音朗读诗歌。

2.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庐、瀑、炉、疑、银、烟、流)谁会拼?(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同桌互读互查)4.学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范字(银、烟、流、炉),交流识字写字的经验。

(2)重点指导识记“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

教师范写6.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7.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课件《望庐山瀑布》)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中想像: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交流分享:结合学生的回答,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随机点拨。

“日照香炉生紫烟”——紫烟缭绕图(1)找出这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日、香炉、紫烟)(2)你是怎么理解这里的“生”的?(产生,没有停止)可以换成“升“吗?(3)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悬挂图(1)你由“川”字想到了哪些词语?(山川、川流不息)你明白这里的“川”的意思了吗?(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挂”字(3)遥看瀑布,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色彩?(瀑布——白,山峰——青,太阳——红,紫烟——紫)(4)读一读“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泻千里图(1)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瀑布的哪些特点?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飞流直下”:快;“三千尺”:高、长)(2)读一读“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下凡图(1)说说你对银河、九天的理解(2)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理解“疑”的意思。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7课古诗二首课文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7课古诗二首课文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7课古诗二首课文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7课《古诗二首》课文的两首古诗是《小儿垂钓》和《夜书所见》。

我们在此整理了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7课《古诗二首》课文,供大家参阅,期望大家在阅读流程中有所收获!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7课《古诗二首》课文《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7课《古诗二首》课文分析《小儿垂钓》是七言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题目小儿垂钓,即孩子钓鱼的意思。

诗人逼真地描画了一个儿童初学钓鱼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一二句写山野小儿在学习垂钓的情景。

他随便坐在长满莓苔草丛中,正专心致志地钓鱼;虽然衣着不整,头发蓬乱,但看起来让人觉得很有趣,很可爱!三四句写这个时候候过路的人想向小儿打听事情,小儿担忧由于说话声把鱼惊跑,赶快用遥招手的动作请路人不要作声,意思是:你再等等吧,等鱼钓到了再告诉你!整首诗所要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纯真、无邪的童心。

《夜书所见》也是七言绝句,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

夜:指夜晚;书:即书写,写下。

所见:指看到的景象。

全诗描绘了深秋夜晚,儿童提着灯笼捉蟋蟀的情景,富有生活情趣。

一二句描写梧桐叶萧萧飘落声告诉大家已到深秋,天气寒冷了,江上秋风阵阵,拨动离得远远的他乡旅客的乡情。

三四句描绘了这深夜时分,篱落下还有一盏灯亮着,那是儿童提着灯笼在捕捉蟋蟀。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7课《古诗二首》课文词汇蓬头:头发蓬乱。

纶:钓丝;垂纶:垂钓。

侧坐:随意坐下。

萧萧:形容马叫声或风声。

本诗为落叶声。

篱落:竹篱笆墙下面。

挑促织:探寻促织或挑逗促织。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

⼆年级语⽂下册第17课古诗两⾸ ⼆年级下册语⽂第17课《古诗两⾸》中⼀⾸是李⽩的《望庐⼭瀑布》,⼀⾸是杜甫的《绝句》。

店铺为⼆年级师⽣整理了语⽂课⽂第17课《古诗两⾸》资料,希望⼤家有所收获! ⼆年级语⽂下册第17课《古诗两⾸》课⽂原⽂ 《望庐⼭瀑布》 唐·李⽩ ⽇照⾹炉⽣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cuì)柳, ⼀⾏⽩鹭(lù)上青天。

窗含①(hán)西岭(lǐng)千秋雪②, 门泊③[bó]东吴(wú)万⾥船④。

①含:窗户对着西边的⼭岭,就像把远⼭装在窗框⾥⼀样。

②千秋雪:指⼭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③泊:船只停靠岸边或码头。

④万⾥船:从遥远的地⽅来的船。

⼆年级语⽂下册第17课《古诗两⾸》教学建议 ⼀、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

如,“紫”是平⾆⾳,“岭”是后⿐⾳,要读准。

⑵⽤⾃⼰习惯的⽅式⾃主识字。

如,在课⽂下⾯的⽣字背景图中找⽣字的读⾳;可以请教⽼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活经验识记⽣字: 出⽰⽣字,随着提⽰语“我会认”,学⽣⾃愿认读⾃⼰会认的⽣字,并说说⾃⼰在⽣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曾见过这个字,是⽤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

在交流中⽼师要注意多⿎励学⽣,激发学⽣在⽣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主识字的积极性。

如: “庐”:我游过庐⼭,认识这个字。

“炉”:⽕炉,冬天我们家要⽣⽕炉。

通过和“庐”⽐较,记住字⾳、字形及字义。

“吴”:我妈妈姓吴,⼝天吴。

3、个⼈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最喜欢的字,联系⾃⼰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根据⾃⼰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 “岭”:我喜欢“岭”字,因为⼭岭是我们的绿⾊屏障。

17课古诗三首

17课古诗三首

17课古诗二首
一、《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白话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
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激涌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话释义: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 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三、《望洞庭》【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话释义: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二年级_语文_17课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_语文_17课古诗二首教案

17、《古诗两首》教案望庐山瀑布奇台六小赵海燕教学目标:1. 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 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5.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音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2)“庐山”是个山名。

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围绕:烟:指云雾。

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17课__古诗两首__PPT课件

17课__古诗两首__PPT课件
17 古诗两 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望 看 庐 (lú) 山 (pù) 瀑 布
李白简介
李白,字太白, 号清莲居士。号 称“诗仙”。唐 代著名诗人,一 生中写下了上千 首诗歌,其诗风 格豪放,富有积 极浪漫主义精神。
庐山
(lú)
瀑布
(pù )
香炉
(lú)
怀疑
(yí )
香炉
望庐山瀑布
zǐ yān yáo
色的云雾。
绝句 杜甫
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誉于“诗圣”。本诗是 作者晚年的作品。
lù 鹭 白鹭
hán 含 含义
lǐng 岭 山岭
bó 泊 停泊
wú 吴 姓吴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 欢乐地歌唱。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透过窗户看 得见西岭千 年不化的积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门外江面上 停泊着即将 驶往东吴的 客船。
邮票齿孔的故事
会写的字
吴含窗炉岭鸣 绝 银 烟 泊 流 柳
组词
• • • • • • 吴 窗 岭 绝 烟 流 东吴 姓吴 窗户 窗台 西岭 山岭 绝句 绝对 紫烟 香烟 流水 流动 含 炉 鸣 银 泊 柳 包含 香炉 鸣叫 银河 停泊 柳树 含义 火炉 鸟鸣 银白 泊船 翠柳
垂直 虚数,形容极高。
疑是银河落九天。
怀疑,以为。 九重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 地直往下泻,足有 三千尺长。 真让人以为那是银 河从九重天外落了 下来。
我会填:
(1) 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中飞落下来 一样. (2)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看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 (3) 日照香炉生紫烟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瀑炉 疑
庐瀑炉疑
lú pù
望庐山瀑布 李白
zǐ yān
日照/香炉/生/紫烟,听老师读, y遥áo看/瀑布/挂/前川。注意断句
chǐ
飞流/直下/三千尺,

自己练习 读好断句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结合注释,说一说你读懂了哪句诗。
lú pù
望庐山瀑布 李白
zǐ yān
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云雾。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
桃花天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赠汪伦》
飞流直下三千尺,
垂直。 虚数,形容极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静夜思》
疑是银河落九天。
怀疑,以为。
九重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长长的瀑 布,从高高的山 上飞快地直往下 流。
wú 吴 姓吴
hán 含 含义
chuāng
窗 窗户
lǐng 岭 山岭
míng 鸣 鸣叫
jué bó 绝泊 绝句 停泊
lù liǔ 鹭柳 白鹭 柳树
• 绝句 • 唐 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你能读懂哪句诗?


假如你是李白, 看到下面的图, 你此刻有什么感受?
庐山多么……
祖国河山如此美好! 诗人热爱……
lú pù
望庐山瀑布 李白
zǐ yān
日照/香炉/生/紫烟,
yáo
遥看/瀑布/挂/前川。
chǐ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带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一起读一读吧!
古诗拓展——瀑布
chǐ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带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一起读一读吧!
杜甫
绝句
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被誉于 “诗圣”。本诗是 作者晚年的作品。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 多首。他写的诗风 格多样,意境广阔, 情感深沉,是现实 主义诗人。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 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 幅完美的图画,你觉得美吗?
拓展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 1-6年级古诗汇编 • • 【小学一年级】 • 上册:《静夜思》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 春晓 (孟浩然)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村居 高鼎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所见 袁枚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小池 杨万里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7 古诗两首
古诗学法总结
古诗学法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学习古诗先解题; 你拍二,我拍二,了解诗人不可少; 你拍三,我拍三,正确读诗明诗意; 你拍四,我拍四,入情入境感情读; 你拍五,我拍五,熟练背诵悟诗情!
简单总结为:
李白
你能给“望” 换个词吗?

观察
秀丽的庐山
李白简介
李白,字太白, 号清莲居士。号称 “诗仙”。唐代著 名诗人,一生中写 下了上千首诗歌, 其诗风格豪放,富 有积极浪漫主义精 神。
《绝句》数量词分析 有实有虚,使诗更有特色。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 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 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少年时博览群书,20岁起在四 川漫游,25岁出川东游。42岁做了翰林院学士,但不受重 视,抱负不能实现,离开长安,安史之乱后,因受牵连被 流放夜郎,《望庐山瀑布》就是在这次流放途中经过庐山 时写的。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表现了 对封建秩序和权贵的不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描 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
好像是银河 从九重天外落了 下来。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自己的话说望一庐说山故瀑事布的内容。
在太阳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 生起紫色云雾,远远看去,瀑布像一 条大河挂在山前。水流从很高的高处 阳直泻而下,好像是从九重天上的银 河落下来的。
yáo
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远。
chǐ 川:河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直下:垂直留下。 三千尺:形容极其高。
疑:怀疑、以为。
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峰 紫色的烟雾
遥看瀑布挂前川。

江河
日照香炉生紫烟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 色的云雾。
香炉峰:
峰的形状像香炉,峰头常 有云雾缭绕,因此而得名。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
鸣 翠
梢上欢乐地歌唱。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 雪 千年不化的积雪。




万 里
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
船 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黄、翠、白、青: 描绘出了明丽的色彩。 千秋雪:表现出时空的永恒。 万里船: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
★古今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 《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李白《望庐山瀑布》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李白 《望庐山瀑布》
lú pù
望庐山瀑布 李白
zǐ yān
日照/香炉/生/紫烟,
yáo
遥看/瀑布/挂/前川。
是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诗仙”。现存李白的诗有九百多首,有《李太白集》存
世。
lú pù
望庐山瀑布 李白
zǐ yān
日照香炉生紫烟,
yáo
自主读,
遥看瀑布挂前川。 读准字音
chǐ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 瀑布 (lú)
(pù)
(lú)
(yí)
香炉 怀疑
lú pù lú y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