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故事

合集下载

我的化学课堂教学小故事

我的化学课堂教学小故事

我的化学课堂教学小故事引言在我的化学课堂上,我一直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和有趣的研究环境。

我相信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来教授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个我在课堂上使用的化学教学小故事。

故事背景在研究化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化学式的记忆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解释化学式的构成和意义。

故事内容这个故事是关于一群可爱的元素们的冒险旅程。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首先,我们有氧元素(Oxygen),他非常喜欢与其他元素结合,因此他总是很容易找到伙伴并形成化合物。

然后是碳元素(Carbon),他是一个真正的组织者,总是能将其他元素组合成有机化合物。

氢元素(Hydrogen)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元素,他喜欢和氧元素结合来形成水分子。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还有氮元素(Nitrogen),他非常强大而稳定。

当氮元素与氢元素结合时,他们能够形成强大的氨分子,这个分子对植物生长非常重要。

故事的是关于硝酸的形成。

硝酸的化学式是NO3-。

我们有一个名叫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的坏小子,他喜欢与氧元素结合,但是很容易爆炸。

所以,当氮氧化物与氧元素结合时,他们形成了硝酸。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式是如何构成,并记住一些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结论通过使用这个化学教学小故事,我发现学生们对化学的兴趣明显增加了。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式,并开始将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个故事还帮助学生们形成了对化学的整体概念,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保持了一定的热情。

希望我的化学教学小故事能够给其他老师带来一些启发,让化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一年级教学课堂故事_睡前故事

一年级教学课堂故事_睡前故事

一年级教学课堂故事儿童故事是一种主题鲜明、情节生动、形象逼真、极富童趣的文学样式,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一年级教学课堂故事。

一年级教学课堂故事1:小鹰学飞翔有一只小鹰,他的爸爸妈妈很强壮,总是能捕捉到很多猎物,所以小鹰的日子过得很舒服,不用像其它的鹰一样很小就要飞翔捕猎。

小鹰每天吃完饭,就躺在窝里睡觉,睡醒了看看别的鹰,取笑他们飞翔和捕食时的狼狈相。

这样过了很久,小鹰的羽毛都长丰满了,可是他却从来没有捕食过,甚至还不会飞翔。

小鹰的爸爸妈妈很着急,心想:小鹰不会飞翔,不会捕食,如果他们不在了,他会饿肚子的。

于是鹰爸爸和鹰妈妈就给小鹰讲解飞翔的技巧,告诉他如何鼓动翅膀最省力,然后让小鹰自己离开巢穴去练习。

可是小鹰好吃懒做惯了,他害怕一离开巢穴,还没有张开翅膀就掉到地上,而且巢穴离地面那么高,看着就让人眼晕。

所以无论爸爸妈妈怎么说,小鹰都不肯去练习飞翔。

爸爸妈妈生气了,忍不住骂小鹰不听话。

小鹰却说:“你们生了我,就应该养着我,你们没听说过很多人都是‘啃老族’吗?况且我只是好吃懒做而已,又没像‘官二代’‘富二代’那样给你们惹是生非。

”鹰爸爸鹰妈妈气得说不出话来,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一天,鹰妈妈外出觅食的时候不小心受了伤,不能再出去觅食了,全家的担子都落到了鹰爸爸的身上。

鹰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食,仍然不够一家人食用。

鹰爸爸和鹰妈妈商量说:“我们都慢慢地老了,总有一天会彻底失去捕食的能力。

如果不让小鹰学会自己飞翔捕食,我们走了以后他自己就没办法生活了。

”于是他们决定尽快让小鹰学会飞翔。

这一天,鹰妈妈不顾小鹰的抗议,把巢穴里的羽毛、树叶等铺垫物,一点一点地扔到了外面。

直到树枝上的刺扎得小鹰离开了巢穴,站到了树枝上。

鹰妈妈说:“跳下去吧,孩子。

在跳下去的时候使劲拍打着翅膀,这样你就能飞起来了。

”可是小鹰还是不肯跳:“我不跳,我的翅膀还不能飞,我会摔死的。

”鹰妈妈说:“你爸爸在下面看着呢,不会有事的。

只要你使劲拍打翅膀,就能飞起来了。

小学教育教学故事

小学教育教学故事

小学教育教学故事
在小学教育中,教学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下面我就分享一些小学教育教学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故事一,《勇敢的小树苗》。

从前,有一片森林里,生长着一颗小树苗。

这颗小树苗非常勇敢,它在风雨中顽强地生长着,不畏艰难。

有一天,一场大风把周围的树木都刮倒了,只有这颗小树苗还顽强地站立着。

它告诉其他树木说,“只要我们坚强勇敢,就能战胜困难,迎接阳光。

”。

故事二,《勤奋的小蜜蜂》。

在一朵鲜花上,有一只小蜜蜂,它非常勤奋。

它每天都辛勤地采集花粉和蜜,为了给蜂群带来丰富的食物。

其他懒惰的蜜蜂常常嘲笑它,说它太辛苦了,不如一起玩耍。

但是勤奋的小蜜蜂并不在意,它坚持自己的努力,最终收获了丰富的蜜糖,为整个蜂群带来了幸福。

故事三,《守护森林的小动物们》。

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都是森林的守护者。

有一天,森林火灾突然发生,小动物们纷纷奋勇前去扑灭大火。

它们用尽全力,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最终成功地扑灭了大火,保护了整个森林的安全。

这些小学教育教学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情节,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品德和知识,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希望老师们能够善于运用教学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课堂教学小故事

课堂教学小故事

课堂教学小故事——春风化雨,走进心灵牛砦小学郭稳影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生并扶持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因此面对这样的心灵,教师首先要做心灵发现而不是灌输----教育者在系统地实施自己预定教育步骤的同时,还应敏锐地发现并细心扶持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平凡小事,从他们的失误挫折中挖掘其潜在的积极的教育因素。

有些学生,他们的求知欲较旺盛,性格活泼好动,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文明,但在学习上,成绩不稳定,学习态度也是时好时坏。

这类学生的转化是很关键的,若引导的正确,他们就会很快树立信心赶上来;若引导不好,则会比一般学生更容易掉队。

在课堂上,总是有很困惑也很苦恼的事情。

因为为了完成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四十分钟的课堂里我似乎总是在赶呀赶。

可是,一节课辛辛苦苦下来,还不见得学生喜欢,不见得有成效,甚至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有小声说话的、游玩小东西的、有抠手指玩的……面对这些情况,我非常烦恼。

后来,我在不停地自我反省,找原因找对策。

是不是我设计准备的课有问题?我真正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接受水平、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的了吗?我有随时跟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情感在讲吗?我的课我的内容有在贴着学生的心进行吗?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不得不去思考,也许真的是反思才能有所触动,有所改进。

慢慢的,我备课设计内容,不再想当然的认为是学生需要的、学生喜欢的了,而是课前课后多和他们接触,了解他们,听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想法,然后再结合这些真实的信息来收集资料,准备下一节课。

我的课堂教学最大的改变是,我上课不再就是为了完成教案,呈现完设计好的课件。

而是给了自己更多可以灵活便通的时间和机会。

于是我的注意力不再只关注教案进行到哪里,课件展示到哪里了,而是更多关注学生听到了哪里,接受了哪些,还需要些什么。

教学温暖的故事

教学温暖的故事

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温暖的故事发生,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故事发生在一所农村小学,有一位叫王老师的教师,她在这个学校任教已经有十年了。

王老师教的是小学语文,她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有一天,王老师发现班上一个小男孩李浩(化名)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角落,不愿与同学们交流。

王老师意识到李浩可能遇到了一些困难,于是她在课后找到了李浩,亲切地问他:“李浩,你为什么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呢?有什么困难可以跟老师说。


李浩看着王老师,眼中闪过一丝信任,他小声地说:“老师,我家里条件不好,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我跟着奶奶生活。

有时候我觉得很孤单。


王老师听了李浩的故事,心里感到一阵酸楚。

她决定帮助李浩,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于是,王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问李浩,鼓励他积极参与讨论。

课下,王老师还会找李浩聊天,关心他的生活,帮助他解决一些困难。

渐渐地,李浩变得越来越开朗,他开始与同学们交流,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王老师看到李浩的进步,心里感到非常欣慰。

她知道,自己付出的关爱和努力没有白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用爱心和关怀去温暖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温暖的关爱和陪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养分。

我的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故事

我的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故事

我的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故事——以《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为例随着我校课堂改革的不断展开,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转换,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团队意识等。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材料,创设情境,活化历史课堂,将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努力打造人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以下以《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为例,浅谈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

首先要巧妙导入。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放《大国崛起》里的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的分水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主动参与教学中来。

其次要合理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在学习开辟新航路的背景时,我不是直接问背景,而是假设问“如果身为15世纪欧洲的一位市民,看到一支即将远航的探险船队,你是冷嘲热讽,还是狂热追随,为什么?”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讨论分析。

而在设计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这个问题时,也采用情境设计的形式问:“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在怎样的情况下,你才会远航?”。

在教学中把这样的探究性问题镶嵌教学活动和情境中,以情境展开过程,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样既让学生深入其境,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力,大胆提供舞台供学生展示,教师要从“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而学生则可以适当“走在讲台上”。

在了解四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时,可以设问:“如果你是欧洲的一位商人,土耳其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后,你该怎么办?”,然后由学生分别扮演四位航海家,向其他同学介绍他们面临商路不畅他们如何开辟新航路,学生扮演角色体验体验航海之旅。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概括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积极组织辩论会。

本课最后学习的是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两种看法,大致是:(一)给人类带来了曙光,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教学小故事范文

教学小故事范文

教学小故事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育人的教学利器,能够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顺利地掌握知识。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几个我在教学中用到的小故事。

1.《小蜜蜂采花》曾经,在一个小花园中,有一只小蜜蜂,它总是很忙碌,非常辛苦地采集花蜜。

一天,小蜜蜂从一株花上采集完花蜜之后,发现它的翅膀上黏着了一些花粉,它就飞到了另一株花上。

没想到,它的此举竟然帮助了那株花传播了花粉,从而让那株花结出了美丽的花果。

这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就算是小小的力量,也会为世界带来美好的改变。

2.《勤奋的蜗牛》曾经,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有一只蜗牛。

蜗牛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蜗牛舞,它就不停地练习。

由于蜗牛天性慢慢,又没有什么天赋,它的舞跳得并不好,但是它却非常勤奋,每天不停地练习。

终于有一天,蜗牛终于跳出了它的一步舞蹈,它非常开心,因为它知道这是自己用努力获得的成果。

这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们,只要勤奋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哪怕自己天赋并不优秀。

3.《寻找生命的力量》曾经,在一个沙漠之中,有一颗小小的种子。

这颗种子被风吹到了无数的地方,但都没有落地生根。

这颗种子被风吹到了一个世界,这里有着充足的营养和水源,这颗种子终于成功地生长了起来。

最终,这颗种子成为了一棵大树,为生命注入了力量。

这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们,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力量,都有生命的价值,而这种力量可以通过自我努力,慢慢地被释放出来,让自己的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

教学小故事是我们教育人的很好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孩子们掌握知识、传递价值观,培养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希望这些小故事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启示,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人。

分享的教学故事

分享的教学故事

分享的教学故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都在与孩子们共同度过成长的时光,这其中充满了无数的欢乐、挑战和反思。

在这里,我想分享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故事,以期为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带来一些启示和感悟。

故事一:课堂上的“小火花”在一次语文课上,我发现一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异常活跃,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求知欲和好奇心。

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细节,并在课后与他进行了深入交流。

原来,这名学生在课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自行阅读了许多经典名著。

他希望能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却苦于没有机会。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决定在课堂上给他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特意设置了“分享阅读心得”环节,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

这名学生鼓起勇气,站在讲台上,用流利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

他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也激发起了更多同学对文学的热爱。

故事二:关爱“问题学生”在我们班上,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小王。

他总是调皮捣蛋,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时还会与同学发生冲突。

我曾尝试多种方法教育他,但效果不佳。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决定从关爱入手。

在一次下雨天,小王没带雨伞,我看到他淋湿的样子,便把自己的伞借给了他。

从此,他对我产生了信任感和依赖感,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我趁热打铁,经常与他交流,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渐渐地,小王变得懂事、自律,与同学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故事三:“挫折教育”的启示在一次篮球比赛中,我们班输给了对手。

赛后,有的同学沮丧不已,有的同学则表示要继续努力。

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挫折教育”。

我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勇敢面对挑战。

我鼓励大家在课后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在我的鼓舞下,同学们纷纷振作起来,积极参加训练。

不久后,我们班在下一场比赛中取得了胜利。

总结:以上三个教学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在于关爱、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并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课堂,精彩无限
案例一:
某天看到书上有歌词创编的要求。

试试看吧,于是我让一年级的宝宝创编歌词。

原句:
小青蛙,爱唱歌,咕呱咕呱咕咕呱,他爱唱,什么歌,他爱唱呀,清清的小河。

小蜜蜂,爱唱歌,嗡嗡嗡嗡嗡嗡嗡,他爱唱,什么歌,他爱唱呀,甜甜的花朵。

小朋友们很活跃,比较传统的有:
贾雨萌—小公鸡,爱唱歌,咯咯咯咯咯咯咯,他爱唱,什么歌,他爱唱呀,青青的虫儿。

张亦弛—小山羊,爱唱歌,咩咩咩咩咩咩咩,他爱唱,什么歌,他爱唱呀,嫩嫩的鲜草。

孙柯—小花猫,爱唱歌,喵喵喵喵喵喵喵,他爱唱,什么歌,他爱唱呀,香香的小鱼。

张豪—小小狗,爱唱歌,汪汪汪汪汪汪汪,他爱唱,什么歌,他爱唱呀,香香的骨头。

比较另类的有,王蔚谭—小蚊子,爱唱歌,嗡嗡嗡嗡嗡嗡嗡,他爱唱,什么歌,他爱唱呀,白白的皮肤。

徐宇昂—小蝴蝶(小家伙看着我,意思是,小蝴蝶怎么叫呀。

)我说小蝴蝶是不会叫的,他叫的声音我们听不见,你可以唱他的动作呀。

小家伙急急的打断我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小蝴蝶采蜜忙飞来飞去真可爱……哈,还挺工整。

小朋友们创编小动物比较多。

在2班上课的时候,钱静怡问我:“老师,可不可以唱小朋友啊?”于是全班都唱起来—小朋友,爱唱歌,啦啦啦啦啦啦啦,他爱唱,什么歌,他爱唱呀,美丽的祖国。

小朋友们爱国呢!哈哈。

把时间都交给学生们,不是一味的教唱,在创编歌词的同时,学生自己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教唱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完全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氛围融洽,真是一节让人意犹未尽的音乐课。

案例二:
我在多媒体上出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

请同学
们自由朗读,体会这首诗的情感意境。

然后设问:“假如现在请你配乐诗朗诵,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音乐?”
“抒情柔美的旋律比较适合”
“略带忧伤的旋律”
“思乡之情嘛,应该选择速度较为缓慢一些的乐曲”
“思乡一般都是游子单独在外,感觉孤单的时候产生的感情,所以我认为音乐应该选择安静些的,最好是独奏曲,而不是合奏。


我赞许的说:“嗯,很有道理!那么你们认为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更合适呢?”
“钢琴”“小提琴”“二胡!”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

于是我让他们欣赏几个预先准备好的音乐片段,一段是较为抒情的钢琴独奏曲,一段是小提琴独奏《思乡曲》。

“猜一猜你现在听到的是什么乐器?你认为哪一段更适合为这首《乡愁》配乐?”
学生静静地聆听,轻轻地朗读。

在自主体验、分析比较后马上争先恐后地举手。

“两首都可以!”
“小提琴更合适!”
“为什么呢?”我马上不失时机地问道。

一位同学说:“小提琴拉奏时弦发出的声音是那么的缠绵、哀怨,与人心底的思乡之情最为吻合”
“你说的太好了!”
在欣赏体验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掌握了小提琴的音色特点,及表现性能。

学生的想象力原来是那么的丰富,他们投入地欣赏、专注地思考、动情地回答,连我都被感动了。

通过欣赏,感受到了乐曲理不清,斩不断的思乡之情,也体验到小提琴缠绵、哀怨地诉说能把乡愁表现得绵延悠长,淋漓尽致的丰富表现力。

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

多给一些时间给孩子,我们的课堂会更加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