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人教版初一新教材
合集下载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 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 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同“又”,用于
立身,指能
整数和零数之间。
有所成就。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迷惑,
疑惑。
上天的意旨。
顺从。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译文 几个人一起走路,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 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
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本文。
12 《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
1.背诵课文 2.回顾本文的大意。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章论述的问题是 什么。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阐述自省以提高自我修养的观点。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讲个人修养,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带内容

假
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
不亦君子乎
古 :指有才德的人
今 :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今
异
义
可以为师矣
古 :可以、凭借
今 :可能、许可
古
饭疏食,饮水 古 :粗劣
今
异
义
饭疏食,饮水 古 :冷水
今 :疏通、疏散 今 :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 :平民百姓
今
异
义
吾日三省吾身 古 :泛指多次
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本课来自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2 《论语》十二章 课件

虚心求教,有主见,取长补短,反思改过。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shè /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 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 夫 ,不 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啊!日夜不停。”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此乃修养之了乐。 注:孔子讲的学习,是“六艺”:
熟练掌握知识,提高学识水平; 交友研修,合作共赢; 修养身心,提高格局。
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从为人办事尽力,与朋友交往讲诚信,学习知识要复习三方面来反省自己。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学"是认识过程,"习"是巩固的过程,"学"与"习"相统一。 第二句讲交友乐趣:朋友来访可以增进友谊,探讨问题,互相学习、提高。
第三句讲道德修养: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修养,才是真君子。
不断复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此乃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共进,此乃交友之乐;
学习方法 道德修养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青少年时期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中年以后是认识深化、思想成熟的阶段,能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老年阶段,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合而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言行合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社会规则,而不是勉强去做。
安贫乐道: 贫贱不能移; 苦中自得乐; 精神追求高于物质享受。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shè /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 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 夫 ,不 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啊!日夜不停。”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此乃修养之了乐。 注:孔子讲的学习,是“六艺”:
熟练掌握知识,提高学识水平; 交友研修,合作共赢; 修养身心,提高格局。
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从为人办事尽力,与朋友交往讲诚信,学习知识要复习三方面来反省自己。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学"是认识过程,"习"是巩固的过程,"学"与"习"相统一。 第二句讲交友乐趣:朋友来访可以增进友谊,探讨问题,互相学习、提高。
第三句讲道德修养: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修养,才是真君子。
不断复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此乃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共进,此乃交友之乐;
学习方法 道德修养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青少年时期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中年以后是认识深化、思想成熟的阶段,能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老年阶段,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合而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言行合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社会规则,而不是勉强去做。
安贫乐道: 贫贱不能移; 苦中自得乐; 精神追求高于物质享受。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30张PPT)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5.2 821.5.2 8Friday , May 28,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 7:38:59 07:38:5 907:38 5/28/20 21 7:38:59 A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5.2807:38: 5907:3 8May-2 128-Ma y-21
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
孔子曰:学而不思 则 罔,
表转折,却 就 迷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贻。
疑惑
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子曰:贤 哉,
回也!一箪食,
贤德 语气词,啊
竹篮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食,
一瓢饮,在陋 巷,
冷水 简陋 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
理解词语意义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
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 (4)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
贫乐道的典故。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
谢谢大家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5.2 821.5.2 8Friday , May 28,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 7:38:59 07:38:5 907:38 5/28/20 21 7:38:59 A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5.2807:38: 5907:3 8May-2 128-Ma y-21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字词翻译
①三军:指军队。夺:改变。
②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 里泛指平民百姓。
③子夏(前507-?):即卜商, 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 孔子的弟子。
④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⑤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 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 恳切。
课文探究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 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③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④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⑤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 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 颜回!”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为人处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态度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珍惜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道德修养
三可夺军志可也夺。帅也 ,匹夫不 人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主旨归纳
字词翻译
①三军:指军队。夺:改变。
②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 里泛指平民百姓。
③子夏(前507-?):即卜商, 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 孔子的弟子。
④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⑤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 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 恳切。
课文探究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 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③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④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⑤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 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 颜回!”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为人处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态度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珍惜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道德修养
三可夺军志可也夺。帅也 ,匹夫不 人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主旨归纳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论语》十二章》课件

旧的(知识) 领悟 以 (之) 为 师 凭 (这一点)做
可以
矣。” 了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 解与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 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 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 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 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 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 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 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 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同学们,你们 对孔子和《论语》还有哪些了解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 按时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却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志同道合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 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 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圣府大门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论语》十二章》课件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2021/3/162021/3/162021/3/16
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喜爱、爱好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
以……为快乐 如乐之者。”
代词,……的人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比不上喜爱的人;爱 好它的人,爱好他的人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 人。”
内容解读
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意 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
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 疑惑。”
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第4章讲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温故”与“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
于要“知新”。
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第5章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认为不可偏废其一。读书学习,“学”是“思” 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 成。
广泛
坚定
子夏曰:“博 学 而 笃 志,切 问 而
仁德
并列
恳切
近 思,仁 在 其 中 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 在这里面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2021/3/162021/3/162021/3/16
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喜爱、爱好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
以……为快乐 如乐之者。”
代词,……的人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比不上喜爱的人;爱 好它的人,爱好他的人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 人。”
内容解读
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意 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
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 疑惑。”
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第4章讲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温故”与“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
于要“知新”。
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第5章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认为不可偏废其一。读书学习,“学”是“思” 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 成。
广泛
坚定
子夏曰:“博 学 而 笃 志,切 问 而
仁德
并列
恳切
近 思,仁 在 其 中 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 在这里面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34张PPT)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zxxk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四、研读文本 疏通文意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子罕》)
笃: 忠实,坚守。
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仁:仁德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 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 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分类整理归纳
• 1.成语: •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择善而从、博学笃志、饭蔬饮水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yuè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通“悦”,愉快 代指学习的内容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
人家不了解(我)生气,发怒
不亦君 子 乎 ? ”
(《学而》)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温习它, 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 子吗?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7 月13日 星期二 8时20 分32秒0 8:20:32 13 July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