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人教版《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0张PPT).ppt

背景
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 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 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 念。
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 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 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四书”“五经”“十三经”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 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 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 《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 十二经。
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八佾yì》)
➢ 而:如果 ➢ 如……何:固定句式,怎样对待……呢?/把……怎么样
呢?/对……怎么办呢? ➢ 礼:礼仪制度 ➢ 乐:音乐舞蹈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 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 之门”)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 和不提倡做的事)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8张PPT)

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文中
“
”字或句,我最受用。
它的含义是“
”,
给我“
”的感悟或
启发。
阅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 的前行。这些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是至圣先 师以博爱的胸怀,对后世学子的殷切期望;这 跨越2000多年的谆谆教诲,承载着中华民族为 师为学的优良传统,它提携我们后辈们踏着正 道的光,让我们成为“仁义礼智信”的践行者 与传播者。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感叹语气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 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 会有疑惑了。”
分析文义
代词,它,学问和事业
7.子曰:“知 之
者不如好之者,
……的人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爱好 以……为快乐, 名词的意动用法
这一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知识链接 顶真,又称联珠、蝉联,是一种文 学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 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 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学过的知识
温习 形容词作名词 表承接
子曰:“温
故/
而知
它,指前面
可
以/
的内容
(之)为师矣。”
可以 凭借 成为
省略句
新的理解与体会 形容词作名词
新,
分析文义
迷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却,表转折 就 却,表转折 疑惑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 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 和家长,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疏通文意
第六章 道德修养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 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疏通文意
懂得、知道
7、子曰:“知
代词,它,这里指学
问和事业。
之
者不
比得上
如
喜爱好,爱之好者,者……的人:
疏通文意
古义: 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热水
8、子曰:名“作动饭,吃 疏粗粮食饮
胳膊
水, 曲肱
表而顺接枕之,乐乐趣
亦也
代词:这
在 其中
了
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
正当手段
表而修饰富且贵,对于于我如好像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尽善尽美、 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 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人教部编本(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共44张PPT)

温——温习 知——知道 改——改正 舍——舍弃
2、语气词:
乎——— 相当于“吗” 矣—— 相当于“了” 也——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
文中是“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3、虚词:
之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 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分析文义
几个
在其中
他们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
优点 顺承 跟从、学习 缺点
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 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 有)他们那些 缺点就要改正。”
分析文义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 子曰:“温 故
而知
新的理解和体会
形容词作名词 可以 凭借 做,成为
可 以 为师矣。”
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 矣。”
•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 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 了。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 不思则 罔,思 而不学则 殆。”
转折,却 迷惑 转折,却 有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 害。”
小结
• 第一章主要讲学习方法、乐趣和做人的态 度。
• 第二章主要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的 修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3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共53张PPT课件

富安中学刘瑛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停顿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富安中学刘瑛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富安中学刘瑛
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字词解释: (1)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2)疏食:粗粮。 (3)水:在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4)曲肱:弯着胳膊。肱(gōng),胳膊, (5)于:对,对于。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段解: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的精神。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 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掌握了知识而不致 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 岁听别人说话能明区分真假,七十岁可能随 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
学习态度: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富安中学刘瑛
(第十章)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停顿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富安中学刘瑛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富安中学刘瑛
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字词解释: (1)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2)疏食:粗粮。 (3)水:在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4)曲肱:弯着胳膊。肱(gōng),胳膊, (5)于:对,对于。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段解: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的精神。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 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掌握了知识而不致 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 岁听别人说话能明区分真假,七十岁可能随 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
学习态度: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富安中学刘瑛
(第十章)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课件(2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课件(2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799c965a5e9856a561260ec.png)
拓展积累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 “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 书。
相关链接: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 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 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 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 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译文
•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 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 也有)就要改正。”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向一切 人学习,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述而》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
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
的忠告和勉励。君子,就要像
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
三人:几个人;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
善者:优点; 不息、前赴后继
•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1课《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第曾一子章说讨:论“了哪我些每方天面多的次问地题反?省你自能具己体:说替一别说人吗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 讨论往学是习不方是法真、诚学呢习乐?趣老与师个传人授修的养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读准节奏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3.第孔一子章说讨:论“了哪在些温方习面旧的知问识题时?,你能具有体新说体一会说、吗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3.第孔一子章说讨:论“了哪只些是方读面书的却问不题认?真你思能具考体,说就一会说迷吗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文中的语句,能熟练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 为人处世之道。
目录
壹
贰
叁
肆
初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第曾一子章说讨:论“了哪我些每方天面多的次问地题反?省你自能具己体:说替一别说人吗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 讨论往学是习不方是法真、诚学呢习乐?趣老与师个传人授修的养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读准节奏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3.第孔一子章说讨:论“了哪在些温方习面旧的知问识题时?,你能具有体新说体一会说、吗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3.第孔一子章说讨:论“了哪只些是方读面书的却问不题认?真你思能具考体,说就一会说迷吗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文中的语句,能熟练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 为人处世之道。
目录
壹
贰
叁
肆
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这就 叫“博学而笃志”;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 想当前的事情,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 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 是从个人修养上讲的。
• 成语: • 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 择善而从、博学笃志、饭疏饮水
十二则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 句是讲学习态度?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如浮云。”
分析文义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 的思想
第四章
分析文义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 子曰:“温
故
而知
新,
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 凭借 做,成为 形容词作名词
可
以
为师矣。”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 矣。” •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 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 了。
第五章
分析文义
第六章
分析文义
• 子曰:“ 贤
简陋 忍受 贤德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
回也!”
分析文义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 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那种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不改 变他好学的乐趣(自得其乐)。多么有贤 德啊,颜回!”
• 子曰:“学而 不思则 罔,思 而不学则 殆。”
转折,却 迷惑 转折,却 有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 害。”
小结
• 第一章主要讲学习方法、乐趣和做人的态 度。 • 第二章主要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的 修养。 • 第三章孔子回顾自己一生的历程。自述他 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从“温故”中 “知新”的重要性。 •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的辩 证关系。
第一章
分析文义
学习 顺承
• 子曰:“学
也是
而
按时
复习
时
习之,不
通“悦”,愉快
亦
说乎?有朋
志同道合的人 从
自远方来,不亦乐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乎?人不知
生气 了解 转折“却”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 子曰:“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 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 怨恨,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 …… 吗?” 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 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分析文义
军队 改变 普通人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 普的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天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注意 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 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分析文义
河 流逝 这,指河水
• 子在川上曰:“逝
舍弃
者如 斯
夫,
• 不舍昼夜。”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流 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课文探究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 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高度统一,不 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转折 顺承 并列
• 其 • 仁在其中矣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文言文词语学习方法:
• • • • • 1、“单”变“双”: 学习 朋友 学—— 朋—— 快乐 老师 乐—— 师—— 思考 看见 思—— 见—— 选择 流逝 择—— 逝——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有关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yuè), 序《周易》,撰(zhuàn)《春秋》。孔子曾任鲁国 司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 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 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子为师。最 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 七十二贤人”)。
•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 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 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待人真诚、宽厚。 •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个人修养: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 三军可以多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 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 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 理六经。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还有对 话体和叙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二 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初至五 四运动以前两千年间一直是学童们的必读书,影 响很大。书中不少语句作为成语保留下来。北宋 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 书”。 •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并称“五经”)。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 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 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 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 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 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 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教给我们如何 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 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讲兴趣对学习的重 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 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分析文义
• 子曰:“饭
乐趣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劣 冷水 胳膊 顺承
疏食饮水,曲肱
道义
而
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 为: •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