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食品检测总结期末

食品检测总结期末

食品检测总结期末一、引言食品安全是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食品检测则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

食品检测是指通过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以及对食品成分、质量、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污染等因素的检测和分析,评价食品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是否适宜人体健康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食品检测的目的是:1. 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2. 确保食品适用于人体的消费和使用;3. 协助相关部门查处违法和不良食品生产经营行为;4. 为政府制定相关食品安全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二、食品检测的对象1.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物质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需要通过检测和分析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2. 食品成分、质量、营养成分的检测和分析。

食品成分和质量是衡量食品好坏的关键因素,而营养成分则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检测食品成分、质量和营养成分,可以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指导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

3. 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检测和分析。

食品中可能存在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如果食用含有这些微生物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可以及时发现食品的卫生问题,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三、食品检测的方法1. 物理检测方法。

物理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食品的外观、形状、质地、色泽等特征。

常见的物理检测方法包括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等。

2. 化学检测方法。

化学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对食品中成分、成分比例和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来评价食品质量。

常见的化学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3.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污染。

常见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培养基法、酶标记法、膜过滤法等。

4. 基因检测方法。

食品生化期末总结

食品生化期末总结

食品生化期末总结食品生化是一门研究食物组成、结构以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食品科学的基础课之一。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学习了食品生化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践,我对食品生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次期末总结中,我将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思考。

一、食物的化学成分食物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其化学成分对于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食品生化课程中,我学习了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主要作为能量供应者,而脂肪则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形式,蛋白质则是构成骨骼、肌肉和器官的重要成分。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等。

二、食物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食物的微观结构,包括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脂肪的三酸甘油酯结构以及蛋白质的结构等。

了解食物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在烹饪和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食品的质量。

同时,我也学习了不同食物的功能,比如抗氧化、降血糖和抗菌等功能,这些功能对于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食物的变化与反应食物在烹饪和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变化和反应。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不同食物在加热、冷冻、发酵等过程中的变化和反应规律。

以淀粉为例,加热淀粉会发生糊化和糊精化反应,使食品呈现出特定的质地和口感。

此外,我还学习了其他食物变化和反应的情况,如蛋白质的变性、脂肪的氧化等。

掌握食物变化和反应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地进行食品烹饪和加工,从而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四、食品分析和检测食品生化课程还包括食品分析和检测技术的学习。

在实验课中,我学习了食品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我们使用不同的试剂和仪器,通过测定光谱、比色、滴定、显色反应等方法,确定食品中不同成分的浓度和含量。

食品分析和检测技术对于食品的质量控制和营养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品质量管理学复习参考资料

食品质量管理学复习参考资料

食品质量管理学复习参考资料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3.过程方法:过程方法实际上是对过程网络的一种管理办法,它要求组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

过程方法的一个重点是过程需要策划,另一个重点是过程需要评价。

4.质量损失:指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由于质量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对生产者、使用者和社会所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

5.5m1e分析法:①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②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③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④方法(method):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⑤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⑥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6.质量信息系统及其构成:①质量信息系统是为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有一定的人员、组织、设备和软件组成,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质量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反馈与交换,以支持和控制质量管理活动有效运行的有机整体。

②构成:各级信息管理组织、硬件设备和技术软件、信息源、信息流。

7.信息流:为满足质量管理对信息的要求以信息载体为媒介所形成的信息流程。

8.缺陷水平:是指供人食用的食品中对健康无危害的、天然的、不可避免的缺陷程度。

9.质量:iso900-2000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8402-1994定义为“质量是某一产品(或活动、过程、组织或个人)能满足明确和隐含需求的能力的有关特征的总和”。

10.全面质量:不仅指最终的产品,同时包括与产品相关的一切过程的质量,涵盖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具体包括了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过程质量、部门质量、人员质量、系统质量、公司质量及目标质量等。

南昌大学食品掺伪检验期末复习总结

南昌大学食品掺伪检验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食品的掺伪是指人为地、有目的的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非其所固有的成分,以增加其重量或体积,从而降低成本;或改变其某种质量,以低劣色、香、味来迎合消费者心理的行为。

食品的掺伪主要包括掺假、掺杂和伪造,这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1、伪劣食品的范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明确规定,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均属伪劣食品:失效、质变的;危及人体安全和健康的;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冒用优质或认证标志和伪造许可证标志的;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或以旧充新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无检验合格证或无有关单位允许证明的;未用中文标明商品名称、生产者或产地的;限时使用而未标明失效时间的;实施生产(制造)许可证管理而未标明许可证编号和有效日期的;按有关规定应用中文标明规格、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或成分、含量而未标明的。

2、掺伪的方式、特点、鉴别方法。

掺伪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掺兑主要是在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的外观类似的物质取代原食品成分的做法。

一般大都是指液体(流体)食品的掺兑。

例如芝麻油掺米汤、食醋掺游离矿酸、啤酒和白酒兑水、牛乳兑水等。

(2)混入在固体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外观类似的非同种类物质,或虽是同种类物质但其质量低劣的,称为混入。

例如:面粉中掺入滑石粉、藕粉中混入薯粉、味精中混入食盐、糯米粉中混入大米粉等。

(3)抽取从食品中提取出部分营养成分后仍冒充成分完整的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做法,称为抽取。

例如:小麦粉提取出面筋后,还充当小麦粉销售或掺入正常小麦粉中销售;将提取出脂肪后的牛乳制成乳粉,仍以“全脂乳粉”在市场销售。

(4)假冒采用好的、漂亮的精制包装或夸大的标签说明,与内装食品的种类、品质、营养成分名不副实的做法。

例如:假乳粉、假香油、假麦乳精、假糯米粉等。

(5)粉饰以色素(或颜料)、香料及其他严禁使用的添加剂对质量低劣的或所含营养成分低的食品进行调味、调色处理后,充当正常食品出售,以此来掩盖低劣的产品质量的做法称为粉饰。

食品分析重点总结

食品分析重点总结

食品分析章复习资料第一章食品分析的容是什么?(简答或选择)1、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2.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检测(常见的六大营养要素以及食品营养标签所要求的所有项目)-经常性项目和主要容。

3.食品安全性检测(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中限量或有害元素、各种农药、畜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微生物污染,食品中形成的有害物质)4、食品分析的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品分析的发展方向是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1、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误差大小可测,来源于分析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和主观误差(操作误差)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系统误差——方法校正主观系统误差——对照实验仪器系统误差——对照实验试剂系统误差——空白实验2、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或正或负,其大小是不可测的。

项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产生原因固定的因素不定的因素分类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主观误差性质重现性、单向性(或周期性)、可测性服从概率统计规律、不可测性影响准确度精密度消除或减小的方法校正增加测定的次数3、控制和消除误差的方法(一)正确选取样品量(二)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三)对照试验(四)空白试验(五)校正仪器和标定溶液(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样的要求与注意事项(混匀,代表性)1. 采样必须注意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食品和中毒样品除外)。

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的要求,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2. 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制品。

3. 外埠食品应结合索取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了解发货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及包装情况。

幼儿健康食物教案总结(必备3篇)

幼儿健康食物教案总结(必备3篇)

幼儿健康食物教案总结(必备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讲话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entence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健康食物教案总结(必备3篇)幼儿健康食物教案总结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健康的食物,并能够区分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

食品化学期末总结

食品化学期末总结

一、前言食品化学作为食品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食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过程,并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操作和控制技术。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实践和文献查阅等多种途径,对食品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从课程的重点内容、实验操作以及学习心得三个方面总结本学期的食品化学学习情况。

二、重点内容回顾本学期食品化学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的化学反应、食物的色、香、味、质的变化以及食品的防腐和保存等方面。

1. 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的营养成分是食品化学的基础,也是食品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详细了解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种类、结构以及功能。

同时,我还学习了食物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了解了它们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了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更好地理解食物的功能和影响。

2. 食物的化学反应食物的化学反应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在这部分内容中学习了食物中的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水解反应等基本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通过实例分析,我了解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化学反应,比如蔬菜变色、水果变质等现象的产生和原因。

这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食品加工和储存的控制技术。

3. 食物的色、香、味、质的变化食物的色、香、味、质是人们在食用食物时产生感官享受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学习了食物中色素、香料、味道和食品质量的相关知识。

我了解到食品中的色素和香料的种类和来源,以及它们对食品的影响。

我还学习了不同食物味道的产生和控制机制,以及如何评价食品的质量。

掌握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食物的感官特性,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调整和控制食品的色、香、味和质。

4. 食品的防腐和保存食品的防腐和保存是食品工业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键。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学习了不同食品防腐和保存的方法和原理,包括低温冷藏、高温杀菌、酸碱调节、干燥和真空包装等。

食品化学笔记期末总结范文

食品化学笔记期末总结范文

食品化学笔记期末总结范文食品化学是研究食品的组成、性质、加工、贮藏和变质等方面的化学科学,是食品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食品化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食品的组成和性质,以及食物如何加工和储存,有助于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本期末总结将回顾我在食品化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理解,并总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则。

一、食物的组成和分类食品是由不同的化学组分组成的,可以分为宏观成分和微观成分。

宏观成分包括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粗纤维等,而微观成分则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非营养物质等。

食品可以根据其主要成分的不同分类为主食类、蔬菜类、果品类、肉类和奶制品等。

二、食物的理化性质食物具有各种各样的理化性质,这些性质与其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其中,水分含量是食物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理化性质之一,不同食物的水分含量决定了其质地、味道和储藏性能。

此外,食物的pH值、溶解度、色泽和气味等特征也是其理化性质的重要方面。

三、食物的加工和储藏食品加工是指将原始食材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处理,使其适合人们的口感和需求的过程。

例如,食材可以通过烹饪、烘焙、发酵、腌渍等方法进行加工。

食品的贮藏则是保持食品新鲜和安全性的过程,可以通过低温贮藏、真空包装、添加抗氧化剂等方法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四、食物的营养和功能食品除了提供能量外,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

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功能性成分,例如抗氧化剂、抗菌剂和抗癌物质等,对预防疾病和改善健康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五、食品的变质与安全食品的变质是指食品由于微生物、酶、氧化和化学变化等原因导致其质量下降,往往伴随着食品的腐败和有害物质的生成。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不同食品的变质原因和变质过程,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控制温度、添加防腐剂和进行适当的贮藏等。

六、食品添加剂和标签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或增加食品的特定功能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滴定法测定橘子总酸度原理:食品中的弱酸用碱溶液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反应式如下RCOOH+NaOH——RCOONA+H2O用酚酞作指示剂,在PH=8.2时就确定了中和的重点,无色的酚酞与碱作用生成的酚酞盐,同时失去1分子水,引起醌型排列而成红色。

试剂0.1mol/L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1%酚酞乙醇溶液。

步骤标定:精确称取0.3000—0.4000在105度到110度下干燥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50ML新煮沸过的冷蒸馏水,振荡使其溶解,加两滴酚酞指示剂,用配制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30s不退即为终点,记为V1,做空白,即为V2。

样品测定(操作步骤:样品→捣碎→浆→称量→少量水将浆转入250ml容器瓶中→75~80℃水浴0.5h→冷却→定容→过滤→滤液50ml→用0.1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称取捣碎均质的样品25g放小烧瓶中,用约100ml水转入250ml 容量瓶中,在75度-80度水浴加热30分钟,冷却,充分振荡摇后加水至刻度摇匀,用脱脂棉过滤,弃初滤液15ML,吸取滤液50ml,加酚酞指示剂3滴,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30s不退即为终点,记为V,做空白,即为V0。

计算标定C=M*1000/((V1-V2)*204.2)样品总酸度=C*(V-V0)*K*250*100/(m*50)—滴定时所耗标准NaOH体积(ml)N—NaOH标准的浓度(mol/l)W—样品重量(g)K—相应的酸换算系数(苹果酸0.067、柠檬酸(含一分子水)0.070、乙酸0.060、乳酸0.090、酒石酸0.075)2、直接滴定法测定鲜土豆中的淀粉原理:样品经除去脂溶性成分及可溶性糖类之后,用酸水解淀粉为还原糖,在沸腾条件下,还原糖与酒石酸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又与亚铁氰化钾作用生成无色络合物,待二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试剂:1mg/ml葡萄糖标准溶液斐林试剂(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6mol/L盐酸、85%乙醇、NAOH溶液。

步骤:样品处理(土豆→切片→烘干→粉碎→过筛(40目)→土豆粉土豆粉→(乙醚洗2-3次)→85%乙醇洗2-3次→残渣→转入三角烧瓶中→6mol/l盐酸水解2h→碱中和→PbAc2→Na2SO4→定容→过滤→滤液供分析用(初滤液20ml左右弃掉)土豆去皮切丝,风干后粉碎过筛成粉。

精密称取土豆粉0.2-0.4g至于漏斗中,85%乙醇溶液30ml分三次洗涤残渣(除去可溶性糖类物质)。

用100ml 水洗涤漏斗中残渣至250ML锥形瓶中,加15ml盐酸溶液,接好冷凝管置于电炉上回流1H,后立即至于流水中冷却,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先用40%NAOH调成黄色,再用盐酸调好到刚好变为红色,再用10%NAOH调到红色刚好褪去。

摇匀后用水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

加水定容,过滤,弃去初滤液收集滤液待测。

斐林试剂甲乙液各5ml,预加葡萄糖标准溶液9ML,加水10ml,2MIN内沸腾并维持30s,开始滴定(1滴/2s)记V(终点蓝色消失)样品测定(两次平行)A 、粗滴定:Fehling 试剂A 和B 各5.0ml 、水10ml 、样品糖溶液9.0ml 放入250ml 的烧瓶中,石棉网上加热至沸腾,然后继续加入样品糖溶液,滴加速度为10-15秒1ml 。

直到兰色几乎消失,加入1%亚甲基蓝指示剂3-5滴。

再继续滴加样品糖溶液,直至兰色褪尽为止。

记录粗滴定时样品糖溶液消耗的总体积。

B 、精密滴定:Fehling 试剂A 和B 各5.0ml 、水10ml 、样品糖溶液比粗滴定的结果少0.5ml 放入250ml 的烧瓶中,石棉网上加热至沸腾,维持沸腾2min 加入1%亚甲基蓝指示剂3-5滴,再继续滴加样品糖溶液,直至兰色褪尽为止。

记录精密滴定样品糖溶液消耗的总体积。

计算:1、标定F=C ×V 2、样品测试:还原糖=(F ×250/m ×1000×v2)×100×20%×0.9f —还原糖因数,即与10mlFehling 完全反应时所需的还原糖(mg);V —样品试液的总体积(ml);U —滴定10mlFehling 试剂所消耗的样品试液的体积(ml);W —样品的重量(mg)。

3、凯氏定氮法测定面粉中的蛋白质原理:蛋白质是含氮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试剂:浓硫酸、硫酸铜、硫酸钾、2%硼酸、40%氢氧化钠、盐酸标液。

步骤:1、样品消化:面粉0、4-0、6g 至于消化管中,加0、3g 硫酸铜、3g 硫酸钾、10ml 浓硫酸置于消化炉中消化至液体呈蓝绿色并维持30s,冷却后定容至100ml.2、氨的蒸馏:取20.0ml 消化液于消化管中,固定于蒸馏器中,加氢氧化钠至深蓝色,蒸馏6min,用PH 试纸检测馏出液呈中性。

接受瓶中加25ml 硼酸吸收,加2-3滴混合指示剂。

3、滴定:取下吸收瓶,用标准盐酸滴定使蓝灰色变为为红色。

做空白。

计算:蛋白质=C ×(V-V0)×0.014×F/m.终点:澄清透明。

缺点:并不是所有含N 化合物都是蛋白质。

例如:嘌呤、嘧啶、脲、三聚氰胺。

试剂作用:硫酸钾:可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的分解。

硫酸铜:催化剂、可以指示消化终点的到达、下一步蒸馏时作为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浓硫酸:干燥、氧化、酸性。

4、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火腿中亚硝酸盐原理:样品经沉淀蛋白质出去脂肪后,在弱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在最大吸收波长为538nm 下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比较定量。

步骤:1、样液制备火腿肠以肉水比1:1在组织捣碎机中打成肉浆。

称取肉浆5.0g 加12.5ml 饱和硼砂溶液以70℃水150ml 移入500ml 容量瓶中,沸水浴15min ,取出边转动边加5ml 亚铁氰化钾溶液、5ml 乙酸锌溶液,冷却定容混匀,静置半小时,过滤,弃初滤液20ml,得样液待测2、比色测定加入溶液的顺序:5ug/mlNANO2;0.4%对胺基苯磺酸;静置3-5分钟;0.2%萘基二胺基乙烯;定容至10ML ;测还原糖×U W ××f V(%)=100吸光度(波长为540nm)。

计算NANO2(mg/kg)=(X*(50/40)*500)/40式中:X—吸光度为As 时,所对应的NaNO2(mg/ml);W—样品的重量(g)5、苯芴酮法测定罐头食品中的锡原理:样品经消化,在弱酸性溶液中,四价锡离子与苯芴铜形成薇溶性橙红色络合物,在保护性胶体存在下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试剂①Sn4+10μg/ml ②苯芴酮0.03%EtOH(显色剂)③1:9H2SO4(提供酸性条件)④10%酒石酸(掩蔽金属离子)⑤1%Vc(还原Fe3+)⑥0.5%动物胶(稳定络离子)。

显色条件:恒温水浴0.5h.步骤:样品处理:(样品(10-20g)→浓HNO320ml+浓H2SO410ml→加热→棕色浓烟→样品消化液澄清透明→加热→白烟→冷却→加入饱和草酸铵25ml→加热→白烟(20min)→冷却→定容(100ml))称样10g于500ml消化管中,加20ml硝酸、10ml硫酸、一粒玻璃珠,电炉小火加热(200度)产生棕色浓烟,剧烈反应停止后加大火力9450度),消化物变为深棕色后立即沿瓶壁滴加硝酸继续加热消化,至溶液澄清无色或微带黄色,瓶内产生白烟,冷却。

加20ml水,加热至产生浓白烟,保持20min(除去残余的硝酸),冷却。

将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加水至刻度,混匀。

波长490nm测吸光度。

试剂顺序:10ug/ml的Sn4+;10%酒石酸;酚酞1%;1:1氨水中和至淡红色;1:9H2SO4;0.5%动物胶;1%Vc;蒸馏水定容至25ml;0.01%苯芴酮;A(波长=490nm)取等量硝酸和硫酸,做空白。

测定计算X=(As-Ab)*V/Vs*W As—测定用样品消化液中的Sn含(μg);Ab—试剂空白液中Sn含量(μg);W—样品重量(g);V—样品消化液总体积(ml)Vs—测定用样品消化液的体积(ml)2、酸换算系数:换算为适当酸之系数,通常用K来表示。

K=酸的分子量/(羧基数×1000)苹果酸:0.067醋酸:0.060酒石酸:0.075柠檬酸(含一分子水):0.070乳酸:0.0903、总酸度,包括已离解和未离解的酸浓度之和。

总酸度= [H+] + [HAc]。

酸度(或称有效酸度)指溶液中的H+浓度,更准确的是H+的活度,常用pH值表示。

pH = -log[H+]4、牛乳酸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用To表示牛乳的酸度,滴定100ml牛乳所消耗的0.1 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毫升数;以牛乳中乳酸的百分数来表示。

1、可溶性糖类的提取:水作为提取剂条件:温度40-50℃、pH 中性、杀酶HgCl2 ;乙醇-水作为提取剂:75-85%,本身可以杀酶2、糖的提取液的澄清:1)中性PbAc2. H2O:能除去蛋白质、丹宁、有机酸、果胶,能够凝聚胶体,不会使糖产生沉淀,不会生成可溶性铅糖2)碱性PbAc2:能除去蛋白质、色素、有机酸,并能够凝聚胶体,脱色力强。

但它可生成大体积的沉淀,能带走还原糖,特别是果糖。

过量的碱性PbAc2可因碱性及铅糖的形成而改变糖类的旋光度3)ZnAc2+K4[Fe(CN)6] 除去蛋白质4)CuSO4 + NaOH 除去蛋白质5)Al(OH)3除色素6)活性碳除色素1、灰分的定义:食品灼烧后的残留物(包括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无机盐)。

通常所说的灰分即总灰分,又叫粗灰分。

2、测灰分样品的预处理方式:含水量较高的制品,先水浴蒸干,然后炭化、灼烧;水果、蔬菜等先在烘箱干燥(60-70℃),再加热到105℃干燥至恒重,然后再炭化、灼烧;脂肪含量高的样品,先抽提脂肪,再炭化、灼烧3、样品处理的操作条件的选择:一般500-600℃;水果及其制品、肉及其肉制品、糖及糖制品蔬菜制品〈525℃;谷类食品乳制品〈550℃;奶油〈500℃;鱼、海产品、酒〈550 ℃4、加速灰化的方法:改变操作条件;对于难灰化的样品,加入助灰化剂,如HNO3、H2O2 、EtOH、(NH4)2CO3等;对于易结块的样品,添加惰性分散剂,如MgAc2、MgCO3、CaAc2、CaCO35、灰化时间:由灰分的颜色判断,不规定灰化时间,要求灼烧至灰分呈全白色或浅灰色,并达到恒重为止;但谷类饲料茎杆饲料,则有灰化时间规定,即在600℃下灰化2小时1、测水分样品预处理方法:固体样品必须磨碎,谷物食品20目,其它30-40目;液体先水浴浓缩,然后烘箱干燥;糖浆、炼乳、淀粉糊等富含糖、淀粉的浓稠液体,先加水稀释至固形物含量20-30%水浴浓缩,再烘箱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