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病理)
病理学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诊断与治疗

病理学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诊断与治疗病理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脑、脊髓、神经、神经肌肉接头等。
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的保护至关重要。
病理学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通过对组织学变化的观察,寻找疾病的特异性变化,辅助诊断和治疗。
以下将从病理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入手,探讨其重要性。
一、病理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观察神经系统的组织学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离不开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神经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的变化,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疾病。
例如,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性和变性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最显著的特征是脱髓鞘。
组织学检查可以识别脱髓鞘病变、脑炎灰质坏死、脊髓前角病变等特点,辅助对MS的诊断。
2. 诊断神经系统的肿瘤神经系统的肿瘤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往往需要通过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确定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例如,神经胶质瘤是人类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
只有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3. 识别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类型,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而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破坏。
组织学检查可以发现自身免疫疾病的特征性细胞和免疫反应产物,如神经元、髓鞘、神经节细胞等的损害,从而辅助诊断。
例如,格雷夫斯病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与眼睛和甲状腺相关。
组织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眼眶内肌肉产生对抗甲状腺组织的抗体,这对于确诊该疾病至关重要。
二、病理学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些疾病需要手术进行治疗。
组织学检查是确定手术范围和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手术过程中,组织学检查还可以实时监测病灶变化,根据不同类型的变化调整手术方案。
例如,胶质瘤的手术治疗中,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病程、缓解等情况,帮助医生实时调整手术方案,保证了手术的效果。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情况。
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包括多种因素。
病理学表现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本质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学表现1. 细胞变性或死亡:神经细胞在受到损害后往往会变性或死亡。
这是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共同病理学表现,如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等。
2. 肿瘤:神经系统中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仍会出现,例如神经胶质瘤和脊髓瘤。
这些肿瘤通常会影响正常的神经信号传输,并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破坏。
3. 炎症: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表现,如多发性硬化症和脑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炎症反应并造成神经细胞的损失。
4. 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导致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可能涉及感觉、运动、语言、思维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例如,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僵硬和动作迟缓等症状。
5. 神经元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会引发神经元异常。
例如,神经元过度活跃是癫痫的一个典型病理学表现。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对治疗的意义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表现的深入了解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最关键的是了解病变的类型、程度和位置。
这些信息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确定最优疗法方案具有决定性意义。
例如,了解到帕金森氏症患者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后,便可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患者脑内多巴胺水平,从而减轻症状。
又如,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提前了解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病情并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三、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表现的诊断手段通过一系列诊断手段,医生可以了解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为脑电图、核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这些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类型、位置和程度等重要信息,进而制定出治疗方案。
此外,临床表现和病史等资料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神经系统病理学

神经系统病理学神经系统病理学是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分为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两类。
一、结构损伤结构损伤包括与疾病有关的解剖学损伤,该损伤可能出现在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中。
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大脑和脊髓的总称。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复杂,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炎、脑外伤、卒中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神经元的死亡或功能障碍。
神经元在遭受破坏的同时,它们的突触可能也会受到损害。
这种损害会影响神经元之间的通信,导致病理学上的改变。
2.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的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髓神经和神经节。
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周围神经疾病(如感觉神经病、运动神经病等)、神经瘤等。
周围神经系统受损可能会导致疼痛、麻木和肌无力等症状。
二、功能障碍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另一种类型。
它们与神经元和突触的功能异常相关,而不是与它们的结构异常相关。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包括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躁郁症等。
认知障碍病变通常影响大脑皮层和海马体,导致认知和记忆功能的退化。
2.外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包括周围神经病、肌无力等。
周围神经病可以导致疼痛、麻木和运动功能障碍。
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疲劳。
总之,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
病理学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涉及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其病变特点多种多样。
在神经病理学中,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介绍其病理变化的知识点。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动脉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
在脑梗死的病理变化中,最为常见的是脑梗死灶形成。
脑梗死灶通常表现为灰白质交界处的软化灶,镜下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核大变性、坏死细胞等改变。
此外,脑梗死还可能伴随着脑水肿、脑膜反应等病理变化。
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组织内出血的一种疾病。
脑出血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出血灶形成。
出血灶的组织学特点包括血红蛋白沉积、炎性细胞浸润、血栓形成等。
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脑出血,其病理变化也会有所不同,如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脑出血等。
脑炎是指脑组织发炎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包括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炎等。
脑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神经元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炎细胞浸润等。
在病毒性脑炎中,还可见到病毒颗粒在神经元内或周围沉积。
脑炎患者的脑组织中可能还会出现出血、水肿、脑膜炎等病理变化。
脑肿瘤是指在脑组织内形成的肿瘤,可分为原发性脑肿瘤和转移性脑肿瘤。
脑肿瘤的病理变化各异,常见的包括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等。
病理形态学上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组织学特点来鉴别不同类型的脑肿瘤。
脑肿瘤的生长还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组织受压、破坏等变化。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病理变化的知识点。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不仅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也对神经病理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机制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机制一、神经系统疾病的概述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神经系统可能遭受一系列的损伤和疾病,包括中风、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等。
这些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细胞变化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共同特征是引起了细胞变化。
这些细胞变化通常表现为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凋亡)、功能改变或异常增生。
在中风等脑血管事件中,缺血引起的细胞死亡导致大量神经元丧失;而在帕金森病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受到毁坏,从而影响了运动调节。
三、神经递质与神经系统疾病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需要依赖神经递质,例如多巴胺、乙酰胆碱等。
然而,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与神经递质的紊乱有关。
以帕金森病为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导致了多巴胺水平的下降,进而引起运动功能的损害。
我们通常使用多巴胺替代疗法来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四、遗传因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例如,阿尔茨海默症和亨廷顿舞蹈症都属于遗传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这些遗传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异常聚集、细胞毒性与凋亡,最终导致神经系统受损。
五、免疫系统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角色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在诸如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疾病通常由免疫细胞攻击和损伤神经系统组织引起。
因此,调节免疫系统的应答和恢复神经保护功能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策略。
六、神经炎性因子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发展许多神经系统疾病涉及到异常的神经炎性因子释放。
这些因子在机体对损伤做出反应时起着重要作用,但过度激活导致有害效应。
例如,在中风发生后,身体会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和抗炎反应,但过度激活可引起二次损伤。
抑制或干预这些异常的神经系数可能有助于减轻神经系统损伤。
七、蛋白质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和阿尔茨海默等与蛋白质异常聚集有关。
病理学(多图预警):14.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的基本病变
➢ 4.脱髓鞘(demyelination):当神经元的轴突 和树突受损伤时,其髓鞘肿胀、断裂、崩解,并 被吞噬细胞吞噬,该过程称Waller变性。
化脓性脑膜炎Βιβλιοθήκη 化脓性脑膜炎:1、蛛网膜下腔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血管充血; 2、(高倍镜下)蛛网膜下腔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
化脓性脑膜炎
➢ 3、临床病理联系: ➢ ①脑膜刺激症状:表现为颈项强直,克尼格征阳
性。 ➢ ②颅内压升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喷射性呕吐、
小儿前囟饱满。 ➢ ③颅神经麻痹:主要累及Ⅲ、Ⅳ、Ⅴ和Ⅶ对颅神
This is the worst possible form of glioma--a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 These neoplasms are quite vascular with prominent areas of necrosis and hemorrhage. Note how this one has crossed the midline to the opposite hemisphere.
一、化脓性脑膜炎
(suppurative meningitis)
一、化脓性脑膜炎(suppurative meningitis)
➢ 是指软脑膜和蛛网膜的化脓性炎症。分为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和败血症性脑膜炎 。
➢ 1、病因及发病机制
➢ 致病菌类型因年龄不同而异。婴幼儿多为流 感嗜血杆菌引起;青少年以脑膜炎双球菌为主, 该菌存在于病人及带菌者的鼻咽部,经飞沫传染。 少数人由于各种原因,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经 上呼吸道瓢膜侵入血流,在血中繁殖,到达脑脊 髓膜引起脑膜炎。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类疾病,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危害较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和诊断方法。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脑萎缩脑萎缩是指由于神经细胞的退化、神经纤维的断裂和神经元凋亡等原因,导致大脑组织体积的减少。
多见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失忆、步态不稳等。
2.神经元变性神经元变性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学表现,常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帕金森病等。
该病理学表现与某些基因缺陷、蛋白质异常聚集和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
3.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内出血发生在脑实质内,常见于脑动脉瘤、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
该病理学表现严重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表现为头痛、瘫痪、失语等。
4.神经纤维化神经纤维化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学表现,表现为神经纤维的膨胀、硬化和透明化等。
该表现主要见于多发性硬化症(MS)和亨廷顿病等。
5.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支持和保护神经元,以及维持神经系统的微环境平衡。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是一种病理学表现,常见于脑肿瘤、脑膜瘤等疾病。
此表现可压迫周围神经组织,产生疼痛、运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无创诊断方法,主要包括CT、MRI、PET 和SPECT等。
该检查能够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检查,便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可通过脑脊液中的生化指标和特殊蛋白的检测来判断脑脊液中是否有炎症细胞、蛋白异常等异常情况。
此方法常用于病毒性脑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3.神经生理学检查神经生理学检查主要包括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等。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其对身体功能的影响的学科。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病理变化,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炎症性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等。
本文将从病理和生理两个角度进行论述,旨在深入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一、疾病病理学1.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神经元损伤、神经纤维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反应等。
例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元逐渐丧失其功能,导致相关脑区体积减小,神经纤维变性和瘢痕组织增多。
此外,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也常见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和脊髓灰质炎。
2. 病理改变对功能的影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会对身体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包括感觉、运动、知觉、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例如,在帕金森病中,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丧失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如肌肉僵硬和震颤。
另外,在脑卒中中,中风后患者常常出现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这是由于脑血管的病理改变导致相关功能区域受损所致。
二、疾病生理学1.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等。
例如,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与特定基因的突变相关。
此外,环境因素如毒物、化学物质、感染等也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免疫因素在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免疫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神经纤维受损。
2. 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理改变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理改变主要涉及神经递质、神经元电活动、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等方面。
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伴随着神经递质的紊乱,例如帕金森病中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抑郁症中则常伴随着5-羟色胺水平的改变。
此外,神经元电活动的异常也常见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例如癫痫发作时脑电图的异常和帕金森病中基底节核神经元放电的改变。
神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室管膜
颗粒性室管膜炎
4 小胶质细胞(可能来源于血单核细胞, 的吞噬细胞):
急性病变3-4天后即有吞噬活动
增
生 吞噬脂质 巨噬细胞,称格子细
胞( )多见于梗死灶内。
慢性病变(如神经梅毒) 核伸长 杆细胞( )。
增生、
噬神经细胞现象。
小胶质细胞吞噬脂质
格 子 细 胞
小胶质细胞吞噬 含铁血黄素
角弓反张
结局和并发症
脑积水 颅神经受损麻痹 脉管炎—脑缺血、梗死
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多见于儿童 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
伴肾上腺严重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衰 竭,称沃—弗综合征。
病毒性疾病
变质性炎症,常伴有脑膜反应。 不同病毒感染途径不同: 脊髓前角灰质炎——消化道传染 森林脑炎——壁虱传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蚊虫传染 与机体抵抗力密切相关:单纯疱疹脑炎 大多病毒性脑炎不引起大片组织坏死,
单纯疱疹脑炎例外。
基本病变
炎细胞浸润,围绕血管形成血管套;
胶质结节形成:小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 胞;
包含体形成:
病变的定位:
脊髓灰质炎病毒 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
狂犬病毒
海马回神经元
单纯疱疹病毒
颞叶神经元
乙型脑炎
发病机制:
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源或中间宿主
蚊虫叮咬
嗜神经现象
二 常见并发症
1 颅内高压,脑疝形成():主要由于颅 内占位性病变和脑脊液循环阻塞所致的 脑积水。
海马沟回疝 扣带回疝 小脑扁桃体疝 2 脑水肿 血管源性:间质性水肿 细胞毒性:细胞内液体
扣 带 回 疝
小脑扁 桃体疝
海 马 沟 回 疝
脑水肿的分类
血管源性
核内:病毒包含体
老年斑:球状嗜银斑
4 轴索变性
包 含 体
轴 索 断 裂
(二)神经胶质细胞
1 星型胶质细胞
增生
修复、愈合
痕 (+)
肥大:肥胖星型胶质细胞
2 少突胶质细胞:卫星现象
3 室管膜细胞:
颗粒性室管膜炎
巨细胞病毒包含体
胶质瘢
胶质瘢痕
卫 星 现 象
人
局部内皮细胞、全身 单核细胞系统内繁殖
致病
侵入
隐性感染 免疫力低 下
病毒血症
病理改变
部位:整个灰质,大脑皮质、基底
核、视丘最严重;
肉眼:脑膜充血、脑水肿
切面:散在的粟粒大小的软化灶;
镜下: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筛状软化灶(具有特征性);
胶质细胞增生。
发病机制:流行性(多在冬春季)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病人/带菌者
飞沫
易感者
细菌寄生在鼻咽部粘膜 者
健康带菌
抵抗力低下时入血
菌血症
病理变化
肉眼:脑脊膜血管扩张充血
重:蛛网膜下腔灰黄色脓性渗出
物
轻:脓性渗出物沿血管分布渗出物阻塞脑室 脑室扩张
镜下: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蛛网膜下
腔脓性渗出,
病变严重者:脉管炎和血栓形成
出血性梗死
流行性脑膜炎
临床病理联系
一般化脓性炎症的全身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1 颅内压生高:三联征:头痛、喷射
性 呕吐、视觉障碍。前囟饱满 2 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屈髋伸膝()征阳性。 3 颅神经麻痹 4 脑脊液
神经系统疾病
病理教研室
病变类型:
先天性畸形 代谢性和中毒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血管疾病(占机体耗氧量20%,搏出量15%) 肿瘤 颅脑外伤 脱髓鞘疾病 变性疾病
病理上特殊规律
易损性; 封闭式颅脑、椎管,限制了病变组织的
膨胀; 特有的定位表现、功能障碍; 除有器质性病变外,还有神经、精神方
面表现,综合征较复杂。
第一节 神经系统对损伤的基 本反应
一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 神经元 1 小体溶解()
中央性:最多见于轴索反应 周围性:代表致病因子的早期反应 2 神经元急性坏死 红色神经细胞 鬼影细胞
中央尼氏体消失
鬼影细胞
3 神经元慢性病变
单纯性萎缩
神经原纤维缠结
包含体:胞浆内:、小体
血管源性(湿脑)
新鲜切面湿润,有 液体渗出,出血点 流散,脑组织触诊 有松软感。
细胞毒性(干脑)
切面很少有游离液 体渗出,切面的点 状出血不向周围流 散,脑组织触诊有 韧实感。
3 脑积水:脑积液量增多伴脑室扩张。 形成原因 1)产生过多 单纯脑脊液分泌过多 脉络丛病变:肿瘤 脑膜炎,另:无菌性脑膜刺激
临床病理联系
颅神经麻痹 脑水肿、颅内压升高; 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脊液改变。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消化道传播 定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越向上越轻。
2)脑脊液循环阻塞—阻塞性或非交通性 脑积水
脑脊液循环路径的发育异常 颅骨畸形 颅内肿瘤 粘连性阻塞:出血、炎症、外伤
3)脑脊液吸收障碍—交通性脑积水 蛛网膜粒的闭塞、静脉窦的血栓形
成性静脉炎和闭塞皆可引起脑脊液吸收 障碍。
病理改变: 脑室扩张、脑组织萎缩。
脑 积 水
氏杆菌、真菌(机会感染)等引起。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原菌因病人年龄不同对细菌的易感性
不同: 新生儿期—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 儿童期—呼吸道内细菌(流感噬血杆菌) 青年和成年人—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
其他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致病菌:脑膜炎双球菌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 局部扩散 直接感染,创伤或医源性感染 经神经感染
病原体多种,主要介绍细菌性和病毒性 疾病
细菌性疾病
脑膜炎
分类:
化脓性脑膜炎—由化脓菌感染引起(如: 流行性脑膜炎);
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梅毒、布
细胞毒性
原发损伤部位 脑血管
脑组织细胞
水肿部位
主要在白质细胞灰质或白质细胞
外间隙
肿胀
血管通透性 增加
无损害
水肿液生化特点 血清滤液含血清血浆超滤液,无
蛋白质
蛋白质渗出
病因
脑肿瘤、脑脓肿、脑缺氧、各种毒 损伤、出血、炎素的中毒 症等
脑 水 肿
脑
脑
水
水
肿
肿
病理改变:脑回变平,脑沟变浅 切面特点(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