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分析技术简介——DSC
dsc工作原理

dsc工作原理DSC工作原理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即差示扫描量热法,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技术。
它通过测量样品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来研究样品的热性质、热行为以及相变过程等。
DSC 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制药、食品、能源等领域。
DSC仪器由一个样品室和一个参比室组成,两个室都装有热电偶,用于测量温度差异。
样品室中放置待测试的样品,参比室中放置一个已知热性质的参比物质,用于校准。
在实验过程中,两个室的温度同时升高或降低,记录下温度变化和热流变化的数据。
当样品发生热变化时,会吸收或释放热量,导致温度差异。
DSC通过比较样品室和参比室的温度差异,来推断样品的热行为。
当样品吸收热量时,其温度高于参比室,反之,当样品释放热量时,其温度低于参比室。
DSC曲线是根据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差异绘制的。
曲线的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热流变化。
曲线的形状和峰值位置可以提供关于样品的热性质的信息。
DSC曲线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峰形:DSC曲线上的峰表示样品的热变化。
峰的形状可以提供关于样品的相变类型和性质的信息。
例如,峰的形状可以判断样品是否发生了熔融、结晶、玻璃化等相变过程。
2. 峰面积:峰面积表示样品在相变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通过计算峰面积,可以确定相变的焓变。
3. 峰温:峰温表示样品发生相变的温度。
通过测量峰温,可以确定样品的熔点、结晶点等热性质。
DSC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总结为:样品和参比物同时升温或降温,测量样品室和参比室的温度差异,绘制DSC曲线,通过曲线的形状、峰面积和峰温等特征,来研究样品的热性质和相变过程。
DSC在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材料研究中,DSC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熔融、结晶、玻璃化等相变过程,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热性能。
在制药领域,DSC可以用来研究药物的相变性质,优化药物的制备工艺。
在食品行业,DSC可以用来研究食品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
DSC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DSC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 DSC技术的概述DSC(差示扫描量热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的热分析技术。
它通过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热流差异来研究样品的热性质和相变行为。
DSC技术通过对样品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到材料的热容、热导率、熔化温度等重要参数。
在材料科学、化学反应动力学、能量储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DSC技术的原理DSC技术的原理基于样品与参比物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差异。
DSC仪器包括一个加热炉、两个测量样品和参比物温度的热敏电阻、温度控制系统和记录仪器等。
在实验中,样品和参比物同时进行加热或冷却,并测量两者之间的温度差。
通过绘制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差随时间的曲线,可以得到样品的热量曲线。
3. DSC技术的应用3.1 材料热性质的研究DSC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热容、热导率等热性质。
通过测量样品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可以确定材料的热容特性,并可以进一步研究材料的相变行为,例如熔融、晶化等。
3.2 材料相变行为的研究DSC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相变行为。
通过测量样品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确定材料的熔化温度、凝固温度等相变参数。
绘制样品的热量曲线可以确定相变的温度和峰值,从而分析材料的相变过程。
3.3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DSC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通过测量反应体系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变化,可以确定反应速率、活化能等参数,从而分析反应的动力学行为。
3.4 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在药物研发中,DSC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药物的热性质和相变行为,例如药物的熔融温度、晶型转变等。
这些热性质参数对于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制剂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3.5 能量储存材料的研究DSC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能量储存材料的热性质和相变行为。
能量储存材料,例如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具有重要的能量储存和释放功能。
DSC简介

DSC 差示扫描量热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一系列应用,它既是一种例行的质量测试和作为一个研究工具。
该设备易于校准,使用熔点低,是一种快速和可靠的热分析方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给物质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DSC和DTA仪器装置相似,所不同的是在试样和参比物容器下装有两组补偿加热丝,当试样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热效应与参比物之间出现温差ΔT时,通过差热放大电路和差动热量补偿放大器,使流入补偿电热丝的电流发生变化,当试样吸热时,补偿放大器使试样一边的电流立即增大;反之,当试样放热时则使参比物一边的电流增大,直到两边热量平衡,温差ΔT消失为止。
换句话说,试样在热反应时发生的热量变化,由于及时输入电功率而得到补偿,所以实际记录的是试样和参比物下面两只电热补偿的热功率之差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
如果升温速率恒定,记录的也就是热功率之差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
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微观结构和宏观物理,化学等性质的变化。
宏观上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通常与物质的组成和微观结构相关联。
通过测量和分析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帮助我们进行物质的鉴定,为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热性能数据和结构信息。
在差热分析中当试样发生热效应时,试样本身的升温速度是非线性的。
以吸热反应为例,试样开始反应后的升温速度会大幅度落后于程序控制的升温速度,甚至发生不升温或降温的现象;待反应结束时,试样升温速度又会高于程序控制的升温速度,逐渐跟上程序控制温度,升温速度始终处于变化中。
而且在发生热效应时,试样与参比物及试样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温差,它们之间会进行热传递,降低了热效应测量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因此,到目前为止的大部分差热分析技术还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工作,只能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工作,难以获得变化过程中的试样温度和反应动力学的数据。
差热分析原理

差热分析原理
差热分析(DSC)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技术,它通过测量样品与
参比物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量差异来研究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差热分析原理主要基于样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
热量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对这些热量变化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到
样品的热力学性质、相变温度、热稳定性等信息。
在差热分析中,样品和参比物分别放置在两个独立的量热杯中,然后同时加热或冷却,测量两者之间的温度差异。
当样品发生物理
或化学变化时,会吸收或释放热量,导致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
差异,通过测量这种温度差异,可以确定样品的热量变化情况。
差热分析原理的关键在于对热量变化的准确测量和分析。
通常
采用热电偶或热电堆等热量传感器来测量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
差异,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样品的热量变化曲线和相应
的热力学参数。
差热分析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相变性质、热稳定性、反应动力学等方面。
例如,通过差热分析可以确定材料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温度、晶化温度等重要参数,也可以用于
研究材料的热分解、氧化、聚合等反应过程。
除此之外,差热分析还可以用于药物的热稳定性评价、聚合物材料的热性能研究、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行为分析等领域。
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药物研发等领域,差热分析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差热分析原理是一种重要的热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与参比物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量差异,可以得到样品的热力学性质、相变温度、热稳定性等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dsc的原理

dsc的原理DSC(差分扫描量热法)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它通过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热流差异,以及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吸放热量的变化,来研究样品的热性质、相变行为、化学反应等。
DSC的原理非常简单直观:将待测样品与参比物同时加热,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温度差异,就可以得到样品吸放热量的信息。
具体来说,DSC实验中有两个主要的控制变量:样品温度和加热速率。
在实验中,样品和参比物被放置在两个独立的炉腔中,通过加热炉和冷却系统来控制温度的升降。
当样品和参比物受到相同的加热条件时,它们的温度变化将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样品与参比物之间存在热流的差异。
在DSC曲线中,我们通常能够观察到两种主要的峰:吸热峰和放热峰。
吸热峰代表样品吸收热量的过程,放热峰则代表样品释放热量的过程。
通过测量这些峰的位置、形状和面积,我们可以得到关于样品的许多信息。
例如,吸热峰的位置可以反映样品的相变温度;吸热峰的面积可以用来计算样品的热容量;放热峰的位置和面积可以用来研究样品的反应动力学。
除了吸热峰和放热峰外,DSC曲线还可能出现其他特征峰,如吸附峰、退火峰等。
这些峰的出现通常与样品的特定性质或实验条件有关。
比如,在材料科学中,我们可以利用DSC曲线中的吸附峰来研究材料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活性;在化学反应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DSC曲线中的退火峰来研究反应过程中的结晶行为。
DSC技术的优点在于其操作简便、实验灵活、结果准确可靠。
通过调整实验条件,我们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测试,获得丰富的热性质数据。
此外,DSC还可以与其他分析技术相结合,如质谱、红外光谱等,进一步提高对样品的分析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DSC被广泛用于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DSC来研究材料的熔融性质,了解其熔点、熔化热等信息;我们还可以利用DSC来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变行为,了解其热稳定性和相变温度范围;此外,DSC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固化过程、聚合反应、化学反应等。
DSC基本原理及应用

DSC发展历程
01
DSC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质。
02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DSC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涉及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03
现代DSC技术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进 行快速、准确、可重复的热分析测量。
DSC应用领域
高分子材料
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熔点、结晶 度、热稳定性等热性质,以及
高分子材料的相变行为。
药物研发
研究药物晶型、熔点等性质, 以及药物的热稳定性,为药物 质,以及食品中的相变行为,为 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支持。
新能源材料
研究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相 变行为等性质,为电池性能优
化和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
02 DSC基本原理
DSC的控制原理是通过比较实际测量 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根据偏差的 大小和方向来调整控制变量,以减小 偏差并使系统状态达到设定值。控制 原理的核心是反馈控制,即通过不断 检测系统状态并调整控制变量来实现 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控制回路是实现控制原理的基本结构 ,它包括测量元件、控制器、执行器 和被控对象等组成部分。控制回路通 过检测被控对象的输出值并与设定值 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执行器 的输出以改变被控对象的输入,从而 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05 DSC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
新型传感器技术
研发更灵敏、更稳定的传感器, 提高DSC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智能化数据处理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 现DSC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处理,提 高数据利用效率。
微型化与集成化
将DSC设备进一步微型化,集成到 微流控芯片中,实现更方便、更快 捷的测量。
应用拓展
热分析技术简介—DSC

淬火PET的总热流、可逆热流和非 可逆热流
谢谢!
DSC曲线
基本原理
功率补偿型(Power Compensation) 在样品和参比品始终保持相同温度的条件下,测定 为满足此条件样品和参比品两端所需的能量差, 并直接作为信号Q(热量差)输出。
热流型(Heat Flux) 在给予样品和参比品相同的功率下,测定样品和参 比品两端的温差T,然后根据热流方程,将T (温差)换算成Q(热量差)作为信号的输出。
DSC204F1
主要内容
DSC的定义 基本原理 基线与仪器校正 实验的影响因素 应用实例 新功能扩展
DSC的定义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样 品热焓与温度(或时间)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技术。 所有与热效应有关的物理及化学过程都可以用 DSC表征. 熔点 熔融热和结晶热 比热 玻璃化温度 结晶度 氧化诱导期 相容性 反应动力学
测玻璃化转变、熔点和熔融热 共混物的相容性 热历史效应 结晶度的表征 增塑剂的影响 固化过程的研究
测玻璃化转变、熔点和熔融热
共混物的相容性
Range:
40 mW 20 °C/min
Endothermic
Heating Rate:
Heat Flow
PE/PP Blend
PE PP
50
Temperature(℃)
固化过程的研究
Tg Heat Flow Heat Flow
Onset of Cure
Cure
0
Temperature(℃)
300
DSC Results on Epoxy Resin
固化过程的研究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起始温度热事件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起始温度热事件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一种用于研究材料热性能的分析技术。
它通过比较样品与参考物质之间的热力学性质差异来研究材料的热行为。
DSC可以用来研究相变、热分解、熔融和玻璃化等热事件。
在DSC 实验中,常常需要测定样品的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和热事件峰值等参数。
本文将介绍DSC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测定样品的起始温度和热事件。
一、DSC的原理1. DSC是如何工作的DSC仪器包括一个样品盒和一个参考盒,它们分别装入样品和参考物质。
在实验过程中,样品和参考物质被置于恒温设备中,通过加热或冷却来改变温度。
当样品和参考物质发生热事件时,它们吸收或释放热量,导致样品和参考物质的温度发生变化。
DSC测定的是样品和参考物质之间的温度差异,从而得到材料的热学性质。
2. DSC曲线的含义DSC曲线通常包括热流曲线和温度曲线。
热流曲线是用来表示样品和参考物质之间的热量变化,而温度曲线则是表示样品和参考物质的温度变化。
根据这两个曲线,我们可以得到材料的热容、相变温度、热分解温度等重要信息。
二、DSC的应用1.材料研究DSC广泛应用于材料研究领域,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热性能和热行为。
通过DSC实验,科学家可以了解材料的热容、热分解温度、熔融温度等重要参数,为材料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2.药物分析在制药工业中,DSC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DSC 实验,可以了解药物的热降解温度、热吸收量等参数,为药物的稳定性和保存条件提供重要参考。
三、测定样品的起始温度和热事件1.测定起始温度测定样品的起始温度是DSC实验的重要步骤之一。
起始温度是指样品发生热事件的温度,通常可以通过观察DSC曲线的谷底来确定。
在谷底处,样品和参考物质的热量变化最为显著,可以用来确定起始温度。
2.测定热事件除了测定起始温度外,还需要测定样品的热事件。
热事件是指样品发生热分解、相变、熔融等过程,通常可以通过观察DSC曲线的峰值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分析技术简介——DSC
摘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因其使用方便,精确度高等特点,多年来备受青睐。
本文介绍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工作原理,并且简要地介绍了DSC在天然气水合物、食品高聚物测定和水分含量测定、油脂加工过程及产品、沥青性能研究及改性沥青的性能评定中的应用。
关键词:DSC 技术发展现状应用
一、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 简史
18世纪出现了温度计和温标。
19世纪,热力学原理阐明了温度与热量即热焓之间的区别后,热量可被测量。
1887年,Le Chatelier进行了被认为的首次真正的热分析实验:将一个热电偶放入黏土样品并在炉中升温,用镜式电流计在感光板上记录升温曲线。
1899年,Roberts Austen将两个不同的热电偶相反连接显著提高了这种测量的灵敏度,可测量样品与惰性参比物之间的温差。
1915年,Honda首次提出连续测量试样质量变化的热重分析。
1955年,Boersma设想在坩埚外放置热敏电阻,发明现今的DSC。
1964年,Watson等首次发表了功率补偿DSC的新技术。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六十年代以后研制出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它被定义为: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试量相对于参比物的热流速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简称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vimetry)。
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又分为两种类型:功率补偿型DSC和热流型DSC。
其主要特点是使用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分辨能力高和灵敏度高。
由于它们能定量地测定各种热力学参数(如热焓、熵和比热等)和动力学参数,所以在应用科学和理论研究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二、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现状
2.1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原理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装置是准确测量转变温度,转变焓的一种精密仪器,它的主要原理是:将试样和参比物置于相同热条件下,在程序升降温过程中,始终保持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相同。
当样品发生热效应时,通过微加热器等热元件给样品补充热量或减少热量以维持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差为零。
加热器所提供的热量通过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作为DSC曲线记录下来。
它是一种将与物质内部相转变有关的热流作为时间和温度的函数进行测量的热分析技术。
2.2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发展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在差热分析(D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分析技术。
DSC技术克服了DTA在计算热量变化的困难,为获得热效应的定量数据带来很大方便,同时还兼具DTA的功能。
通过控制温度变化,及时获得以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以样品与参比物间的温差为零所需供给的热量为纵坐标所得的扫描曲线,能够方便、定量地得到热效应数据。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是按程序升温,经历样品材料的各种转变,如熔化、玻璃化转变、固态转变或结晶,研究样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
因此,近年来DSC的应用发展很快,尤其在高分子领域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它常用于测定聚合物的熔融热、结晶度以及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研究聚合、固化、交联、分解等反应;测定其反应温度或反应温区、反应热、反应动力学参数等,业已成为高分子研究方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应用
3.1DSC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一些DSC仪器由于具备低温和高压功能,使得其可以模拟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分解条件,并可进行不同压力下的实验来得到水合物的平衡相图以及确定安全操作条件。
借助其独特设计的可反复使用的样品池,该仪器可以方便地测量固、液、气及多相混合物等各种样品,同时可进行多相混合操作,实现反应量热。
3.2DSC在食品高聚物测定和水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3.2.1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有着不同的功能性质,而功能性质与蛋白质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将影响蛋白质的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在食品加工中蛋白质会变性,这对于食品体系的某些性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变性的过程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用DSC进行测量。
3.2.2淀粉DSC可用于研究淀粉结构和性质,特别是热力学性质的测定。
可结合物化方法分析淀粉、淀粉混合物体系的熔融性和预测结构,利用DSC是测定淀粉糊化和回生的经典方法。
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一定糊化程度的淀粉与DSC 峰面积的关系,再根据未知样品的峰面积计算糊化度;根据淀粉重结晶分子大小与DSC峰面积大小的关系,可确定淀粉的回生程度。
而且在糊化和老化相变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以利用DSC进行测量。
3.2.3油脂油脂在加热以及冷却过程中表现出大量的由加热而引起的相转变,这种转变是温度的函数。
可采用DSC测定油脂的结晶动力学性质、油脂的成分组成和热力学性质等的变化。
已有人尝试采用DSC在监测油脂氧化过程中的应用,以便于控制油脂加工。
DSC也可用于指导开发新品种的脂类物质,如人造奶油、人造黄油等。
3.2.4水分含量食品中的水可用3种方法表示,即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水
的动态流动性。
水分活度是用来表示食品中水与食品的结合程度,可分为自由水与结合水。
最新研究表明,用水的动态流动性来表示水与食品的相互作用更加合理。
DSC热分析技术可用来测定食品体系中的自由水即可冻结水。
3.3 DSC在油脂加工过程及产品中的应用
3.3.1油脂氧化油脂在加热以及冷却过程中表现出大量的由加热而引起的相转变,这种转变是温度的函数。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可用来测量样品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或样品的热容,测量转变所发生的起始温度,最大反应时的温度和反应终了的温度。
DSC正是基于这一性质对各种样品的性质加以研究。
3.3.2植物油中动物脂存在的检测食用油脂可分为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油脂。
有些商贩为了追求利润,在植物油脂中掺杂动物油脂。
因此,需要有一种能够检测植物油中动物脂肪的方法,用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有人曾研究过用DSC 研究乳制品和肉类产品中动物脂肪的检测。
也可用DSC的冷却和加热过程的温度记录图来监测牛油、猪油、鸡油在卡诺拉油中的掺假状况。
3.5DSC在沥青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沥青是由分子量、化学成分以及结构各不相同的烃类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某一温度下,沥青中有的组分呈固态,有的呈液态,由于固液态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聚集态变化会导致物理性质的变化。
而DSC可测定沥青聚集态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沥青的性质。
温度变化时,沥青的物理聚集态可以互相转变。
不同温度下,或同一温度下的不同沥青,沥青中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的比例关系必定不同,从而在物理力学性质上亦必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3.6DSC在改性沥青中的性能评定
DSC在改性沥青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通过比较改性前后DSC曲线形状的变化,从而可以发现性能的改变,推断是否取得了满意的改性效果。
其次可以评价改性沥青的相容性与存储稳定性。
稳定的改性沥青体系的DSC曲线比较平坦,很少有吸热峰出现或者吸热峰很小。
同时通过对改性沥青体系上下层的DSC分析,并根据上下层的吸热变化是否相同来判断改性沥青的上下层结构组成是否接近或者相同,从而研究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
四、结语与展望
DSC方法本身较为简单,但对所得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需要试验者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由于这种方法只能显示反应发生时的温度以及伴随的焓变,并不能表明反应的确切性质。
因此,在通常研究中需要和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此外,DSC 法应用范围的增宽以及原材料数目增大,使样品和DSC过程标准化、实验所测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工作都更具有挑战性。
在近年的研究中,DSC并没有因为核磁共振NMR以及XRD等新方法的发现而停止发展。
相反,DSC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具有特殊用途的差示扫描量热法——调温DSC、交变DSC、压力DSC等方法层出不穷。
虽然DSC是一种造价比较昂贵的技术,但如果其应用范围不断加宽,将来其必将在许多的化验室中应用。
这一体系的成本将会随着人工费用的节减,时间的节约,以及传统化学方法所用化学试剂的减少而迅速下降。
参考文献
[1]. 才洪美与张玉贞, DSC在改性沥青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材料, 2010(04)
[2]. 岳宏等, DSC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2(01)
[3]. 杨协力, DSC在食品加工与贮藏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保鲜与加工, 2008(04)
[4]. 刘悦, 金青哲与王兴国, DSC在油脂加工过程及产品中的应用. 中国油脂, 2004(09)
[5]. 胡国玲,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其在沥青研究中的应用. 山西建筑, 2005(08)
[6]. 宋菲等,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油脂分析中的应用. 热带农业科学, 2014(06)
[7]. 于源, 张敏, 差示扫描量热法在大豆蛋白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大豆通报, 2008(01)
[8]. 巩永忠,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在粉末涂料中的应用.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1(01)
[9]. 黄晓毅等,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在肉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2009(09)
[10].黄友如,华欲飞,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及其在大豆蛋白分析中的应用. 粮食加工,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