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4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完整版
耳石症自我复位方法简单

耳石症自我复位方法简单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耳朵内部的耳石错位引起的。
耳石错位会导致头晕、眩晕、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耳石症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我复位方法来缓解症状。
一种常用的耳石自我复位方法是半卧位头转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找一个舒适的床或沙发,先坐下来,然后躺到床上,保持半仰卧位。
2. 把头稍微转向受影响的一侧,感受到头稍微重的感觉,但不要过度弯曲颈部。
3. 将头控制在这个位置上,保持10-15秒钟。
4. 慢慢地将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保持10-15秒钟。
5. 转动头部时,可以尝试使耳朵朝向天花板,然后再朝向地板。
这样可以帮助耳石回到正确的位置。
6. 重复上述步骤3-5,每次重复3-5次。
通过这种自我复位方法,耳石有可能会回到正常的位置,从而缓解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我复位方法不适用于所有的耳石症患者,尤其是那些有其他健康问题或不适合进行这种操作的人。
因此,在尝试自我复位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耳鼻喉专家的意见。
总的来说,耳石症自我复位方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在家中进行。
但是,如果症状不缓解或变得更加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
常见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课件

4. 头向健侧旋转45°,保持头位 不变。
手法复位步骤
5. 等待片刻,待眩晕停止后缓慢回到坐位。 水平半规管耳石症:采用Barbecue复位法,步骤如下
1. 患者平卧,头向健侧旋转45°。
手法复位步骤
01
02
03
04
2. 向患侧转头90°,保持头位 不变。
3. 等待片刻,待眩晕停止后 缓慢回到平卧位。
前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案例
诊断:前半规管耳石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内耳疾病, 其主要症状为眩晕、恶心、呕吐等。通过病史、体位
诱发实验和听力测试等方法进行诊断。
复位方法:采用Gufoni耳石复位法,具体步骤如下
1. 患者平卧,头向患侧转90度,保持该位置。
前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案例
2. 迅速坐起,头保持前倾30度,保持该位置。
保持平衡
传递信息
耳石在保持人体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进行各种运动时 ,如走路、跑步、跳跃等,保持身体 的稳定。
耳石还可以传递来自内耳的前庭刺激 信息,如头部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等, 这些信息被传递到大脑,帮助人们维 持平衡和协调。
参与身体姿势调整
耳石在人体姿势调整中也扮演着重要 角色。当人们从卧位或坐位变为站立 位时,耳石帮助身体维持平衡并调整 姿势。
普及宣传教育
加强关于类耳石症的普及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
知和预防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2. 迅速坐起,头保持前倾30度,保持该位置。 3. 保持头位不变,身体向健侧旋转90度,保持该位置。
4. 患者平卧,头向健侧转90度,保持该位置。
外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案例
5.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眩晕等症状消失。
图文详解:常见4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图⽂详解:常见4类「⽿⽯症」的⼿法复位图⽂详解:常见4类「⽿⽯症」的⼿法复位2020-09-18原创:医学界医⽣站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称⽿⽯症,是最常见的前庭性疾病,⼈群中有 10% ⼀⽣总有⼀次发作,⽽发作患者中,有接近 50% 患者会有复发。
笔者总结了最常见的⼏种 BPPV 诊断标准及⼿法复位,希望对⼤家的临床⼯作有所帮助。
BPPV 主要由于⽿⽯掉落进⼊半规管,随着头部运动,⽿⽯在重⼒作⽤下在半规管内移动,导致内淋巴不均匀流动,诱发受累半规管的前庭活动,继⽽出现位置性眩晕及眼震,即半规管内结⽯症。
另⼀少见病因为⽿⽯黏附或嵌⼊某⼀半规管的壶腹嵴顶,进⽽引起位置性眩晕,这种 BPPV 称为壶腹嵴顶结⽯症。
⼏种⽿⽯症的共同特点1、短暂的位置性眩晕后,会有较为持续的轻度头晕及不稳感;2、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位置性头晕,并⽆眩晕感;3、发作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眩晕感;4、需与体位性症状鉴别,后者仅出现于卧位或坐位起⽴时,其他位置性改变时不出现;5、症状不⽌出现于卧位,其他改变头位时也会出现,如前后点头或左右摇头时;患者会将位置性眩晕与后续的持续性头晕混为⼀谈,因此患者描述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数分钟或数⼩时;6、若位置性眼震在⼿法复位后迅速消失,更进⼀步证明该诊断;7、关于壶腹嵴顶结⽯与管内结⽯症在⼿法复位上有区别,前者不能⼿法复位,会加重症状。
后半规管BPPV1. 后半规管管内结⽯症(Cana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为最常见的⽿⽯症类型,常见于 80%-90% 患者。
单侧pc-BPPV 并不少见,右侧半规管较左侧更易受累,但外伤性单侧受累较⾃发性多见。
诊断标准:BPPV的诊断依赖于病史和体位诱发试验,后半规管常⽤的诱发试验称为Dix-Hallpike。
下图显⽰的是右侧后半规管BPPV的体位诱发⽅法。
在Dix-Hallpike中,如果阳性,在患侧会诱发出具有两个成份的眼震:上极扭转向地性眼震+上跳性眼震。
耳石症的复位方法

耳石症的复位方法
耳石症复位法:
1.让患者头向患侧侧转45°,仰卧后,头与床成30°悬于床头外。
2. 头转向健侧呈45°。
3. 保持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向健侧转135°,使脸朝下45°。
保持体位,扶患者做起,头转向正前方同时头前倾20°,头部直立,使耳石还纳入耳石囊。
在整个复位过程中部分患者会随体位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医生要告诉患者不要紧张。
这其中每体位保持1~2分钟至眩晕及眼震消失。
待眩晕症状消失,缓慢坐起,正视前方。
复位成功后一星期症状不会再出现,即为痊愈。
大多数耳石症患者经1~2次手法复位后能痊愈。
对于耳石症的患者如能在早期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Epley 法是一种特殊的复位方法,安全有效,简单经济,复发率低。
手法复位治疗后,建议患者在2小时内尽量保持直立头位,睡眠时建议高枕睡眠,抬高头部。
一星期症状不会再出现,即为痊愈。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叫壶 腹脊顶耳石症,俗称耳石症,是一种 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 征性眼震颤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是 最常见的前庭疾病。多见于40-60岁 的人,女性多于男性。
一、耳石症的病因
耳石症的病因和耳石器中的耳石滑落 有关,由于头部外伤、或者年老局部 结构退化,耳石器内的耳石从原来的 位置上脱落,移位到了别的平衡结构 内,头位变动时,引起眩晕的症状。
四、耳石症的鉴别诊断
1、颈性眩晕: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反复发 作与颈部运动有关,眩晕可伴有耳鸣、头痛、 视觉症状、颈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少数 病人发作时出现意识障碍。前庭功能、颈椎 X线,TCD检查可发现颈椎病变或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
2、血管性眩晕:多发生于老年人,因前庭系 统供血不足所致,眩晕可伴有耳鸣、耳聋、 视觉症状、肢体麻木、构音困难, CT/MRI/TCD检查可发现脑供血不足等异常。 BPPV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法复 位及手术治疗。许多学者推荐手法复位。
二、耳石症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状
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后才出现眩晕。 旋转性:眩晕具有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
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转换期: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
轻。
三、耳石症的诊断
耳石症的诊断完全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DixHallpike测试结果阳性。
五、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
手法具体步骤
A、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扶头,头转向患耳45°,背后 放置一枕头以便仰卧时垫肩。
B、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面,患耳向下,头后仰 45°,至少保持这种位置30秒以上,直至眩晕消失。
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

耳石症手段复位图示详解
A 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讨者扶头,头转向患耳45°,面前放置一个枕头以便仰卧时垫肩.
B 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头后仰45°,至少保持这种地位达30秒以上,直至眩晕消掉.
C 将头逐渐转正,持续向对侧转45°,保持头位30秒以上.在这个地位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不然,轻易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规管内.
D-F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保持此地位30秒以上.尤其须要留意的是头位的扭转不要大于45度,并且,不要昂首过高,不然,可能造成程度半规管的地位过低,耳石应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程度半规管内.
G 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复位办法使耳石复位的简单图
耳石复位变位进程的头扭转角度
在履行变位操纵进程中,须要留意每个步调的头部所处的地位,特殊是扭转的角度,这决议着是否将患者的义务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的地位,为下一步调的操纵奠基基本.同时,精确的头位不但包管了耳石沿着我们预想的偏向沉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管继发形成别的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度.。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5 个特征性表现
( 1 ) 潜伏期: 头位变化后1 、4 秒钟后才出现眩晕; ( 2 ) 旋转性: 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 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
转感; ( 3 ) 短暂性: 眩晕在不到1 分钟内自行停止; ( 4 ) 转换性: 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 5 ) 疲劳性: 多次头位变化后, 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4
耳石症的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 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 患耳 向下) 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 ~10 秒之内, 眩晕则 常持续于60 秒之内, 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
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 或有头晕, 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 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耳石症有一定的自限性,即使不对其进行复位等处理,相当比例的病人 的耳石也会自行还纳,眩晕症状消失。
2
耳石症的病因病理
正常人的内耳球囊、椭圆囊结构内有感受重心变化的一种比芝麻粒还小 的碳酸钙盐结晶, 形状像石头, 故称为耳石。球囊、椭圆囊称为耳石器。
耳石黏附在内耳的球囊和椭圆囊斑的耳石膜内, 紧紧地固定在囊斑上面, 正常的头部和身体活动时并不会脱落。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因如梅尼埃病、 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慢性中耳炎等可诱发导致了半规管的 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脱落的耳石在内淋巴液体里游动,随着 头部活动进入半规管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剧烈眩晕。
13
THE END
14
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手法复位
* * * * *科 * * *
2020年08月04日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也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简称良位,是一种重 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为表 现的常见外周性前庭疾病。
常见4类耳石症的手法复位幻灯片课件

右摇头时; ➢ 患者会将位置性眩晕与后续的持续性头晕混为一谈,因此患者描述
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数分钟或数小时; ➢ 若位置性眼震在手法复位后迅速消失,更进一步证明该诊断; ➢ 关于壶腹嵴顶结石与管内结石症在手法复位上有区别,前者不能手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1
目录
1 后半规管BPPV 2 水平半规管BPPV 3 其他类型的BPPV 43 几种BPPV的共同点
2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后半规管BPPV : 90%-95% 水平(外)半规管BPPV : 5%-10% 上半规管BPPV: 1%
3
1、后半规管BPPV
1.1 后半规管管内结石症(Cana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
A. 反复发作,可由平躺或仰卧位水平翻身 诱发; B. 持续时间<1 min; C. Epley 或 Semont 手法复位可引出眼 震,多为快相朝向下方的旋转性眼震合并 快相朝向前额的垂直眼震; D. 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4
1.2 后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Cupu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cu)
11
2.3 仰卧转头法
让受检者仰卧,将受检者头部向一侧快速旋转 90°,当头转向一侧时出现水平眼震,眼震快相 朝向地面(向地性眼震)或朝向天花板(背地性 眼震)。
12
2.4 (1)Barbecue 翻滚法手法复位
13
2.4 (2)Gufoni 手法复位
14
3、其他类型的BPPV
3.1 可自发缓解的可能的 BP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