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禅寺——Lily

合集下载

天宁寺介绍

天宁寺介绍

千年古刹天宁寺雄踞常州东门外,前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后倚常州第一大公园红梅公园,是常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刹。

其特点是五大:"殿大、佛大、钟大、鼓大、宝鼎大,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

“法会之盛闻名遐迩,庄严妙胜甲于东南”的江苏常州天宁寺,始建于七世纪唐代牛头法融祥师,乾隆曾三次到天宁寺拈香,并为寺题"龙城象教"匾额和楹联。

这里终日香火鼎盛,游客如云,现为全国重点保护寺院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内主要殿宇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楼、三室、两阁等建筑,总面积过110亩之多。

天王殿为全国屈指可数大殿,檐下挂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天王殿"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巨匾。

罗汉堂内,五百罗汉个个金身雄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佛殿,供奉三尊大佛,俗称"三世佛"即正中的释迦尼佛、东方世界药师琉璃光佛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大殿两侧墙上嵌有石刻罗汉像518幅,其艺术水平之高更为罕见,被视为寺中瑰宝。

天宁寺以它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造型别具的佛像以及那累累的佛学硕果,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海内外游客。

常州天宁寺是我国重点保护寺院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常州天宁寺雄踞常州东门外,前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后倚常州第一大公园红梅公园,是常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刹。

其特点是五大:"殿大、佛大、钟大、鼓大、宝鼎大,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

常州天宁寺位于常州市内红梅公园南面, 解放路728号。

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开山祖师是法融禅师,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改为现名,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几经毁建,几度更名,向有“东南第一丛林”、“一郡梵刹之冠”的称誉。

乾隆曾三次到常州天宁寺拈香,并为寺题"龙城象教"匾额和楹联。

溧阳天宁寺:溧阳的佛教名胜

溧阳天宁寺:溧阳的佛教名胜

溧阳天宁寺:溧阳的佛教名胜溧阳天宁寺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天宁镇的天宁山上,是溧阳市最著名的佛教名胜之一。

作为江苏省重点寺庙,天宁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雄伟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

天宁寺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寺庙,创建于公元537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寺庙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佛教文化的精髓。

寺内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和禅堂等,每个建筑都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

天宁寺的山门是寺庙的入口,也是寺庙的象征。

山门高大雄伟,雕刻着精美的佛像和文化饰物,犹如一个艺术品。

进入山门后,会看到寺庙的主要建筑物——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天宁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巨大金身。

佛像庄严肃穆,在宽敞明亮的殿堂中,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心生敬畏。

除了大雄宝殿,天宁寺还有一个著名的建筑物——藏经阁。

藏经阁是寺庙保管佛经和文化遗产的地方,寺庙的珍贵佛经都保存在这里。

藏经阁的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文化史学家前来欣赏。

除了参观寺庙内的建筑物,游客还可以在天宁寺的周围欣赏自然风光。

寺庙被绿树和花草环绕,空气清新宜人,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场所。

在这里,人们可以漫步在山间小径上,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此外,天宁寺还是禅宗修行者的圣地。

禅宗是佛教中一派重要的宗派,通过冥想来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觉悟。

在天宁寺的禅堂里,人们可以学习禅宗修行的方法,并且亲身体验禅宗的内涵。

禅堂寂静肃穆,环境清幽,是修行者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

在中国的佛教寺庙中,天宁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寺庙不仅是溧阳市重要的旅游景点,更是佛教信徒朝圣和学习的地方。

许多人来到这里,寻求心灵的安宁和慰藉。

总之,溧阳天宁寺是溧阳市最著名的佛教名胜之一,其丰富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

寺庙内的建筑物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和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寺庙周围的自然风光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常州天宁寺探秘

常州天宁寺探秘

常州天宁寺探秘常州天宁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也是常州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其建筑独特,气势恢宏,深受游客和信徒的喜爱。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秘常州天宁寺,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寺院内的精彩文化。

常州天宁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南朝梁武帝皇始三年(502年),僧人竺法汰在此创寺,名为"天宁寺"。

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天宁寺就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因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成为当时佛教传播的重要中转站,吸引了大量的僧侣和信徒前来朝拜。

天宁寺占地面积广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的重建与修缮。

目前的寺庙建筑主要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音阁等。

这些建筑充满了古老的气息,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

首先是天宁寺的山门,也是寺庙的主入口,一座高大雄伟的牌坊形式的建筑。

山门分为两层,上层建有华盖,高耸入云,下层则设有两道石狮子,以及石制的护栏。

拜过山门,便可以进入寺庙的内部,感受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

天王殿位于山门之后,供奉着四大天王。

这是一座高大的殿堂,以黄色琉璃瓦为顶盖,金碧辉煌。

殿内的四尊天王雕像威武庄严,栩栩如生。

在此处,信徒可以上香祈福,求得平安吉祥。

接下来是天宁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也是寺庙内最重要的殿堂之一。

大雄宝殿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殿内有一尊巨大的金身佛像端坐在法坛上。

佛像高达数十米,金光闪耀,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在大雄宝殿前,常有信徒或游客跪拜至地,虔诚地祷告和许愿。

最后一个重要的建筑是观音阁,供奉着观音菩萨。

观音阁高达五层,是天宁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观音阁采用传统的木结构,以及砖雕和木雕为装饰,富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登上观音阁,可以俯瞰整个寺庙和周围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除了以上的主要建筑,天宁寺还设有香客楼、藏经楼、僧舍等附属建筑。

香客楼是供远道而来的朝圣者休息和住宿的地方,藏经楼收藏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僧舍则是供寺庙内的僧人居住的地方。

常州天宁寺的介绍

常州天宁寺的介绍

常州天宁寺的介绍嘿,朋友!今天咱来说说常州天宁寺。

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啊!你想想看,在繁华的常州城里,有这么一座古老而庄严的寺庙,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那里。

它那高高的塔尖,仿佛在向天空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走进天宁寺,哇,那氛围,一下子就让人的心安静了下来。

就好像外面的喧嚣都被隔绝在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之外。

寺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历史的韵味。

那朱红色的门窗,那青灰色的瓦片,不正是时间留下的痕迹吗?天宁寺的大雄宝殿那可真是壮观啊!里面供奉着的佛像庄严肃穆,让人忍不住心生敬畏。

站在殿内,你能感觉到一种神圣的力量环绕着你,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你和佛祖之间有了某种特别的联系。

还有那口大钟,哎呀呀,敲起来声音洪亮,能传到好远好远呢!每次听到那钟声,都感觉自己的心灵被洗涤了一遍。

这钟声就像是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要心怀善念。

寺庙里的花园也特别漂亮,绿树成荫,花草繁盛。

在那里走走逛逛,感受着微风拂面,闻着花香,别提有多惬意了。

这就像是在城市里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绿洲,让你能暂时忘掉所有的烦恼。

你说,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能有这么一个地方让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历史,去寻找内心的平静,是不是很难得?常州天宁寺不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吗?它就像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随时欢迎我们去停靠。

所以啊,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常州,可千万别忘了去天宁寺走走看看。

去感受一下那里独特的氛围,去聆听一下那古老的钟声,去和佛祖来一次心灵的对话。

相信我,你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就像我一样,对它充满了喜爱和敬意。

反正我觉得,不去天宁寺,那可真是一大憾事呢!。

常州的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天宁禅寺

常州的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天宁禅寺

天宁禅寺高一(3)班徐子荷天宁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627―65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寺院,是中国重点保护寺院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殿宇巍峨、金碧辉煌,素有“东南第一丛林”之誉,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合称“禅宗东南四大丛林”。

清乾隆下江南,曾三次至寺拈香顶礼,并题写了“龙城象教”匾额和楹联。

寺内还正在筹建我国最高最大的宝塔――天宁大佛塔,塔身采用唐宋阁楼式建筑风格,呈八角形布局,共13层,高138米,总建筑面积达27000平方米。

常州天宁寺位于常州市内红梅公园南面,解放路728号, 天宁禅寺始建於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2-655年),禅宗牛头禅初祖法融禅师,因山中僧人无食,来家乡常州募化斋粮时“筑室十余楹”为开山之始;天复年间(公元901-904年)维亢禅师途经常州,听说法融禅师的旧事,就“施舍利,卜寺址”正式建寺,起名为“广福寺”,不久淮南节度史杨行密改名为“齐云寺”,并称维亢禅师为齐云长老;至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神宗皇帝下诏书,命令全国各州郡都要建崇宁寺,于是改名为“万寿崇宁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徽宗皇帝又下诏改为“天宁寺”;到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又改名为“报恩广孝寺”;不久,再次改为“光孝寺”;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高宗皇帝为纪念被俘死在金国的徽宗皇帝,下诏改“光孝寺”为“崇奉徽庙道场”;至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年)仍复称天宁寺,一直沿用至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

几经毁建,几度更名,向有“东南第一丛林”、“一郡梵刹之冠”的称誉。

在这13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天宁寺历经沧桑,屡毁屡建达五次,五代时南唐与吴国战争寺院遭毁灭,宋元战争寺院也在劫难逃,明代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有净因禅师在此大兴土木扩建天宁寺,明代徐问在《重修天宁寺记》里说“天宁寺据三吴上游之胜,屹为东南第一丛林”。

天宁寺

天宁寺

天宁寺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享有“东南第一丛林”美誉的天宁禅寺,他始建于唐贞观、永徽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开山祖师是金陵牛头山幽栖寺的法融禅师。

它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并称禅宗四大丛林,并享有“一郡梵刹之冠”的称誉。

在这13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天宁寺历经沧桑,屡毁屡建,几度更名。

现存的主要殿宇,是清同治、光绪年间修建。

作为中国佛教著名的禅宗道场,其特点是殿宇巍峨壮观、佛像高大庄严、砖木雕饰艳丽、历代名僧辈出。

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

天宁寺大门对面的照壁上的四个大字就是当年乾隆六下江南第三次来到天宁寺时亲笔题写的。

“龙城”是常州的别称,“象教”便是指的佛教。

这是天宁寺的大门,也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山门。

佛教禅宗也有称“三门”的,何为“三门”呢?即智慧、慈悲、方便三门。

跨进山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站立在莲花座上的千手千眼四面观音。

它高4米,全部以香檀木雕凿,贴上金箔。

这种布局在其他寺院是少有的。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天王殿”,这么大的天王殿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

请各位向上看,这檐下的巨匾“天王殿”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赵朴初书写的。

上方还有不二法门的刻砖。

进入到天王殿内迎面的这一尊就是弥勒佛像,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令人感到慈祥亲切,民间俗称弥勒为“笑佛”,或称“欢喜佛”。

传说在五代梁时,浙江奉化岳林寺有一法名契此的奇僧,常用禅杖挑一布袋,搭在肩上,四处化缘,人称:“布袋和尚”。

人们也把他当作弥勒的化身而塑像供奉,有一副对联描述的也是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殿堂两边的四尊巨大的彩色塑像就是护持佛法的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

手执琵琶的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中缠绕一龙的为西方广目天王,右手持宝幢,左手执花狐雕为北方多闻天王。

他们手中所持的物件,称为“法宝”。

古代人们认为他们能镇妖祛邪,以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天宁寺——老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寺院

天宁寺——老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寺院

天宁寺——老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寺院天宁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护城河西岸北滨河路西侧的天宁寺前街上。

寺中有北京最高的密檐式砖塔,为辽代时所建。

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当时叫“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到唐代该寺名叫“天王寺”,天王寺在明初,明成祖下旨重修该寺,天王寺在明正统年间又重修时改名“天宁寺”。

明正德、嘉靖年间和清乾隆年间都曾重修。

天宁寺塔是中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

当下的天宁寺,为比丘尼住持的寺院。

寺内除辽代砖塔外,各殿堂基本全部为本世纪以来重修新建。

新建天宁寺布局简洁,山门与天王殿合一,主要分为两进院落。

前院为接引殿院,后院为塔院。

天宁寺内真正具有历史价值的,是矗立于后院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辽代砖塔。

天宁寺塔为八角实心十三层密檐式砖塔,是北京市区最高的佛塔,也是北京地区现存建筑年代最久、最精美的古塔之一。

天宁寺规模宏大,分中路和东西三路,现仅存中路。

中路有山门殿(韦驮殿),山门前有高大古槐两株。

山门上书“敕建天宁寺”。

山门殿内前供弥勒佛,后站持杵韦驮。

山门殿后为前院。

前院正北为寺的主殿接引大殿,殿门上书“接引殿”。

门前对联东书“金界庄严铃语钟声流静梵”,西题“运台馣霭香云宝相现慈因”。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内供接引佛,寓意接引众信徒进入佛门广接佛缘。

大殿前有碑刻数方,其中有乾隆年间重修天宁寺碑。

接引殿前过去有大殿释迦殿,接引殿后为舍利塔院,高大的舍利塔矗立在院中。

舍利塔院宽阔,东、西亦有配殿,东为药师殿,西为弥陀殿。

塔院后为清幽的四合院“兰若院”。

天宁寺舍利塔通高57.8米,矗立在一个方形砖砌平台之上。

平台以上是上下两层八角须弥形基座,下层须弥座束腰中各面以短柱隔成六座壶门形龛,龛内雕有一尊自内向外伸出的狮头,这些狮头雕刻的十分精细,形神兼备。

龛与龛之间雕刻缠枝莲、蒲草茨菇、水生植物的图案,其中莲花和莲叶的图案造型各异、姿态丰富。

在须弥座转角处雕刻着金刚力士像,力士像赤裸着上身,全身肌肉紧绷,双手承托着须弥座的上枋。

天宁寺导游词范文介绍

天宁寺导游词范文介绍

天宁寺导游词范文介绍常州天宁寺始建于唐贞观,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有东南第一丛林之称。

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天宁寺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天宁寺导游词1各位游客:欢迎您光临天宁禅寺游览观光。

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春绝句》这首诗中,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句。

他描写的虽是当时的金陵,其实常州东郊一带,旧时也是寺庙众多,楼台处处。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寺庙道观早已灰飞烟灭,唯有天宁寺经1300多年沧桑而久盛不衰。

她有许多奇特有趣的东西,欲知详细情况,且到现场听我一一介绍。

各位游客,请看,这金碧辉煌,梵宇琳宫的建筑群,就是闻名四海的天宁寺。

与镇江金山寺、宁波天童寺、扬州高寺并称为东南四大丛林。

下面先请大家看山门对面照壁上的“龙城象教”四个大字。

这是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

龙城是常州的别称,象教便是指的佛教。

现在我们到天王殿去拜会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

身着青袍,手捧琵琶的叫“东方持国天王”;身着青袍,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身穿红袍,手中缠绕一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身着绿袍,右手执宝幢(俗称伞),左手握银鼠者是“北方多闻天王”。

他们各护一方天下,使佛法不受干扰或侵犯。

其形象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第四十回上描写的魔礼海、魔礼青、魔礼红、魔礼寿的神态、法术、神通是大体一致的。

他们手中所持的物件,称为“法宝”,用以镇妖祛邪,制服敌对,以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风,指宝剑的锋,以保护众生;调,指琵琶,用音乐来教化、愉悦民众;雨,指宝伞,以制服群魔;顺,指龙,以维护安定,保护世界和平。

步出天王殿,是“田”字形的四合大院,两座罗汉堂分列东西,形成四角等边的四个配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

将这四大菩萨同塑一寺,各居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是象征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宁禅寺天宁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开山祖师乃金陵牛头山幽栖寺的高僧法融禅师。

法融禅师在佛教禅宗系中地位极高,与五祖弘忍平辈,比六祖慧能高一辈。

据说当年四祖道信当年正在向众徒讲经,突然心有所悟,说:我游庐山,登绝顶时,望见牛头山。

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向横分为六道。

你们知道代表甚麽吗?众徒愕然。

惟有弘忍说:难道是大和尚日后会旁生一支法脉吗?道信曰:然。

随后亲往南京牛头山,点化法融。

法融后自创禅宗“牛头宗”,与弘忍并立门户,光大师法。

值得常州人骄傲的是,据《敏智法师小传》记载,这位法融大师,是常州人。

法融禅师开创牛头禅之始,山中僧侣乏粮,下山募化。

常州是禅师故乡,因此筑室十余间,以为募化时落脚之所,这就是天宁寺的初始。

禅宗在五祖、六祖身后就以“顿悟成佛”为修身之道,以至有“呵佛骂祖”、“佛头着粪”之举。

天宁寺大门对面的照壁上的四个大字——“龙城象教”,是当年乾隆六下江南第三次到天宁寺时亲笔题写的。

龙城是常州的别称,象教指佛教,象在佛教是吉祥物,佛祖释迦牟尼母亲夜梦白象入怀。

我们走进山门来到天王殿,迎面就看见一位喜笑颜开,裸露着大肚的菩萨,这是弥勒菩萨,释迦牟尼的弟子,是继承释迦佛位的未来佛。

此佛常怀慈悲之心,弥勒译为慈氏,是弥勒佛的姓,名阿逸多,译为无能胜。

他的功行就是摧灭烦恼,降服诸魔,圆满人生。

殿堂两边的是护持佛法的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每尊高打7.8米,连同神台高9.1米,手拿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是以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手持琵琶,表明他用音乐使众生得到快乐和利益;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是令众生善根增长,手持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收侵犯;手拿龙蛇的是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是以清净的天眼经常观察世界,手中缠绕一条龙,令其皈依佛门造福人群;手拿雨伞的是北方多闻天王,因为常护如来道场,得以多闻佛法,右手持伞左手执话狐雕为的是保护众生,制伏群魔。

他们手里的法器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这正好表达了我们对年景的美好愿望,我们还能从他们的雄壮威武中汲取战胜各种自然灾难的勇气和力量。

韦驮菩萨是护法大将军,他手里拿着的一根宝杵是用来镇压邪魔的。

是看护寺院的守门神,有了他,休想从这里拿走一草一木。

据说天宁寺这个韦驮菩萨曾现俗相为寺庙除去过一个恶和尚。

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左右是四个配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

分别在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

古时候交通不便,佛教僧徒一生中很难参拜四座名山。

佛教僧众认为凡到天宁寺进过香,就好参拜过四座名山。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胁侍”就是助手的意思。

他手里拿的是宝剑,骑的是青狮,他在释迦牟尼的手下专管“智慧”。

宝剑锋利,表示“智慧”敏锐;青狮雄壮,表示“智慧”威猛。

普贤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右胁侍,他与左胁侍文殊并列,文殊专管“智慧”,他专管“理德”。

他坐在一只大白象的身上,容颜慈祥安稳,指示我们要学成佛道,必须随顺众生,为众生服务。

走出天王殿,穿过绿树森森的大院,踏上洁净的石阶,这里座落着全寺最庄严雄伟的建筑──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高九丈九,殿内8根直径80厘米的铁梨木圆柱为当今寺庙所罕见,光绪二十二年,邑人盛宣怀捐赠。

“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思就是“大勇士”、“一切无畏”。

两侧的墙上,上面有518幅罗汉砖刻图象。

刻于清嘉庆3年。

在十年动乱期间,人们用石灰覆盖,才得以完整保存到现在。

大殿正中供奉着三尊“三世佛”。

居中的是释迦牟尼佛,俗称如来佛,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遍历印度各地,教化众生,讲经三百余回,救度无数众生。

东边是东方世界药师佛,古代中国人不仅重视生,而且注重死。

所以人们希望仰仗药师佛的能力,达到消灾延寿的目的。

他左手捧法轮,象征佛的学说像法轮常转不息。

西边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不论何时何地,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便可消灾得福,他手持金台,寓意众生去世后,由他的金台接往西方极乐世界。

站在释迦牟尼两边的是十大弟子的两位,左边年长的叫迦叶,跟佛祖学习佛法,是佛祖生前最喜爱的弟子,佛祖死后,迦叶取得了佛教的领导地位。

右边年轻的叫阿难,是喜庆或欢喜的意思,相传是佛祖的堂第。

他的记性特别好,知识渊博。

迦叶死后阿难成为佛教领袖。

大雄宝殿的两侧供奉着20尊诸天菩萨,他们各管一方,是佛教的护持者,大家请看住尊“鬼子圣母“旁边的孩子是鬼母的儿子,传说中鬼母有许多儿子,但他生性残暴,专门爱吃别人的孩子,佛祖知道后,就将他的儿子藏了起来,启发他将心比心。

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的孩子。

后来他弃恶扬善,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皈依佛法。

这是说佛以慈悲为怀,法力无边,能教诲,改造所有的恶人。

在“三世佛”像背后,是海岛观音彩壁,彩塑群像以高山大海为背景,配以云彩、水浪、亭台、宝座、苍松、翠柏、桥梁、瀑布、篷船,兼有龙飞风舞、浪拍龙宫、白鹤翔空、鹦鹉欢鸣等具有动感的景象。

这组彩塑像有127尊,高达13米。

群像的中心人物是赤着双脚,立在鳌头上的观音,她就是海岛观音,她手里的杨枝净水瓶,内装神奇的甘露水,用来灭灾祸,生福祉,表现出“普渡众生”的风范。

观音身旁一边侍立着双手捧着宝珠的龙女,一边是正向观音合十参拜的善财童子。

观音上面是地藏王,海岛最高处是”雪山太子“是释迦牟尼苦修六年的场面,他赤膊抱膝蹲坐,因不吃人间烟火,骨瘦如柴,靠白猿献果,麋鹿献乳苦熬,体现了他经受了非凡的磨练。

大雄宝殿前的两侧各有一排静谧庄严的花格玻璃长窗,这长窗之内就是东西罗汉堂。

进了罗汉堂,就看到了玻璃橱柜里的罗汉,罗汉共有五百尊,每尊罗汉高一米左右,全身贴金,熠熠生辉;全体坐姿,分列四排,济济一堂,蔚为壮观。

仔细观看,他们有的慈眉善目,妙相庄严;有的怪诞狰狞,动作不凡;有的伸足屈膝,打坐箕踞;有的柱杖侧耳,合目摊手;有的参禅入定,念念有词;有的闭目凝神,煞有介事;也有的托钵飞铙,活力四射……真是千姿百态,各呈其趣。

常州人每到过年都要到天宁寺“点罗汉”,按照自己的年龄,任意选一个罗汉为起点,待数到自己岁数,就确定这尊罗汉,从这尊罗汉的喜怒哀乐里,推测新年前景,倘要预卜命运凶吉,即取出与这尊罗汉相对应的一篇诗文,可交与方丈诠释。

在罗汉堂中进行这种精神交流,既可得到心理上的慰藉,还可有一番佛教文化艺术的享受。

观世音是“观察”世界,寻声救苦的意思。

佛学上说她有32应身,作为女身形象,她端庄慈慧,娴静妩媚,是慈悲与美丽的化身,完全顺应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人们习惯称她“观音娘娘”,叩拜之间,一种亲切美好、无限信赖的特殊情感油然而生。

地藏菩萨,佛学上说他如同大地,含藏着无数善根种子,故称“地藏”。

他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特别关心那些尚在地狱受苦的众生,他发了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穿过大雄宝殿,进入一个四合院式的庭院,院内花木扶疏,在灿烂阳光下,举目便见“玉佛殿”三字。

殿内灯光明亮,这里尊尊玉佛端庄清秀,眉如新月,目凝秋波,两耳垂肩,玉指温柔,体态飘逸,神情安然,体现出佛陀宽阔的襟怀和仁慈心肠,均由佛国缅甸请回的。

这尊卧佛长5.3米,重12吨是佛祖80岁涅槃时的形象。

其他的佛像和菩萨只能是立姿或坐姿,只有释迦牟尼才能有卧像,这种卧式叫“吉祥卧”。

这些墙上的佛像是由台湾友好寺院赠送的走出玉佛殿,就来到三宝殿,三宝殿是集佛、法、僧三宝于一体的殿宇。

佛,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泛指一切佛或修行圆满的人;法,指佛教之义;僧,指继承或宣扬教义的出家人。

天宁寺的三宝殿,殿高26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上层供奉万尊绕毗卢佛,即“万佛阁”,中层供奉大藏经;底层是为十方僧众参禅修持的大禅堂,谨供弘扬禅宗道风。

三宝殿既有古建筑的特色风貌,又具有现代建筑的气派。

自古有寺必有塔,天宁寺在宋代曾有七层宝塔“普照王塔”,后毁于火。

进入新世纪,天宁寺方丈松纯大和尚发大愿心,重建天宁宝塔,六年功成。

天宁宝塔唐宋风韵,高13层,153.79米,金顶玉身、楠木梁柱、铭文铜瓦,共用楠木6000余立方米,铜1000余吨,玉石1000余立方米。

2007年4月30日来自世界各地108位高僧大德与万余僧众共同举行了隆重的天宁宝塔落成开光大典,吉时,云起天开,天赐祥瑞,佛光普照,万众欢跃,开光盛况空前。

来自海内外的各位嘉宾称赞不愧为“盛世之塔、文化之塔、传世之塔”。

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欣然题词“神州大佛塔”。

宝塔导览弥勒佛广场中央供奉着一尊金光闪闪的弥勒佛。

眼前的这位胖大和尚箕踞而坐,袒胸露腹,大肚子滚圆凸出,手托一锭金元宝,喜眉乐目,笑口常开,人们仿佛能听到他那呵呵的笑声,俨然属本土版弥勒佛像之精品。

2007年2月14日,原准备将这尊笑佛迎请进宝塔基层的吉祥大厅,只因佛像高出大门15公分,只得供奉在两根玉龙柱中间的广场上。

这天傍晚时分,刚安置妥当,西南方向的天空中就出现了一道彩虹,天幕中透出深深浅浅的暖色。

这好像是在布示一种不可言传的微妙:随缘好!哪里有众生,哪里就是我的殿堂。

九龙柱广场矗立着的两根九龙柱。

石柱高19.8米,直径2.68米,每根重200余吨,是我国最大的整石雕刻龙柱,九条栩栩如生的祥龙盘旋于柱。

九龙应合了常州的龙城之意,也隐含了释迦牟尼佛降生时九条金龙喷洒甘露为其洁身的场景。

九龙柱展现了“龙城象教”独特的佛教文化内涵,又像是宝塔前的两根高大的白蜡烛,香火袅绕,仙气笼罩。

九龙柱一侧还摆放着一方石经幢。

这块形制巨大而独特的、刻有《金刚经》全文的石幢,连顶带底高达2.94米,重达4吨,是常州一景,因它形似旧时的一种交通工具轿子,民间也就俗称其谓“石肚八人轿”。

这种形制的石幢乃全国罕见。

汉白玉塔林经文碑林塔林,是世界四大佛教遗迹之一“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建筑形式的缩影,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每座玉塔上都刻有一尊佛像,整个塔群共有1226尊佛像。

从第一层围栏到第七层围栏依次为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甘露王如来和阿弥陀如来。

每座玉塔之间的玉碑上还刻着历代书法大师和海内外500名高僧书写的经文,如赵朴初先生所书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间菩萨普门品》就展现在第4级台基的玉碑上。

气势恢弘的“第一塔林”和“第一经文碑林”,不仅衬托出了天宁宝塔的巍峨雄健,形成“丛聚如林”的空前盛况,也昭示人们“尊崇众圣,不过明心,觐见时先要此间干净;瞻仰万佛,由兹起步,登塔者须求向上功夫”。

佛足玉经山来到沙弥园,一抬眼就看到了佛足玉经山。

佛足亦称“两足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双足的原形。

佛足玉经山是一块高2.43米、厚1.60米、重123.69吨的巨型长和玉。

经国家地质矿产部门检测认定,这块美玉生成于中元古代,距今约20亿年。

北京创想兰天有限公司历经数载,斥巨资将这一世间奇玉收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