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1.评估和监测病情: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护士应当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进行监测。
此外,还应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尿量和出血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
2.给予氧气:失血性休克病人常伴有组织缺氧,因此,应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一般情况下,应提供高浓度氧气(如:5-10升/分钟)通过鼻导管或者面罩给患者吸入。
吸氧时需要观察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呼吸频率以及氧饱和度。
3.快速复苏: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措施应当针对复苏的关键点进行。
首先,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复苏。
输入的液体可以是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或胶体液(如:白蛋白溶液)。
目标是回复患者的循环容量,提高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的灌注和供氧情况。
给予液体复苏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并及时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种类。
4.控制出血源: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首要任务是尽快找到并控制出血源。
如果出血源可见,如外伤出血,则需要及时进行止血。
如果出血源不明,如消化道出血,则需要积极进行检查和控制出血(如内镜检查、介入治疗等)。
5. 监测休克指标:针对休克指标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的进展和效果。
常见的休克指标包括乳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中心静脉压(CVP)、氧饱和度(SatO2)等。
6.控制疼痛:失血性休克病人可能伴有明显的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评估和监测患者疼痛的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咪达唑仑等。
7.预防感染:失血性休克病人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包括勤洗手、消毒器械、保持患者的洁净等。
8.给予营养支持:失血性休克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休克后早期的恢复。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体重。
9.心理疏导:失血性休克病人可能伴有明显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规范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规范引言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重病情,需要紧急而高效的护理干预。
本文档旨在提供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规范,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科学和全面的护理。
护理原则1. 快速反应: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时间就是生命。
立即触发紧急护理流程,确保医务人员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患者病情。
2. 稳定循环:通过有效的输液和血液制品输注,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保持供氧:输氧是维持患者氧供需平衡的关键。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和浓度,确保血氧饱和度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4. 管理出血源:找到并控制失血源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关键步骤。
根据出血部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敷料加压、止血带的使用等。
5.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状态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生命体征异常。
6. 保暖措施:失血性休克患者易出现寒战和体温下降。
提供充足的保暖措施,包括加强室内加热、使用保暖毯和热水袋等,以维持患者体温。
7. 心理支持:失血性休克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威胁,需要关怀和心理支持。
与患者和家属建立有效沟通,提供情绪支持和必要的信息解释。
护理措施1. 充分评估: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出血源、出血程度、伴随症状和并发症等。
收集准确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2. 快速抢救:在确诊失血性休克后立即启动抢救措施。
集中注意力于抢救性措施的实施,如输血、输液、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等,以快速纠正休克状态。
3. 快速输液:根据失血程度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方案。
静脉输液应迅速建立,如需大量补液,考虑中心静脉通路。
4. 血制品输注: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患者需要,及时输注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血制品。
严密监测输注反应,及时调整输注速度和血制品种类。
5. 恢复平衡:监测并纠正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

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引言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失血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的一种急性循环衰竭的状态。
在临床中,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危重病情之一,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护理措施1. 快速评估与监测在休克病情到达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评估与监测十分关键。
如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态、心率、血压、皮肤的颜色与温度等指标。
此外,需密切监测尿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指标等,以及及时评估患者的痛苦程度和焦虑情绪。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护理的首要任务。
要检查患者的口腔、喉部有无异物阻塞,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在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人工气道建立,如插管或气管切开等。
3. 保持循环稳定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循环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护理人员需要有效地保持循环的稳定。
首先,要确保患者迅速获得输血,并动态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
其次,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调整输液速度和补液方案。
此外,注意保持患者体位的适宜性,提高肢体抬高以促进返流。
4. 维持组织灌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维持组织灌注。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尿量等指标。
确保患者足够的氧供,是维持组织灌注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适当提高氧流量,进行氧疗。
5. 疼痛管理休克患者常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时给予相应镇痛措施。
常见的疼痛缓解方法包括药物镇痛、冰敷、按摩、放松技巧等方法。
6. 心理支持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急病情,患者常常伴随有极度的焦虑和恐慌。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使用安抚性的语言和动作,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及时解答患者的疑虑。
7. 及时通报与记录护理工作的有效沟通和记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及时通报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此外,还需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措施、治疗效果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
背景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重病情,常见于大量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的病人。
护理方案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快纠正血容量不足,促进病人的恢复。
护理方案
1. 紧急识别和评估:护士应该迅速识别出病人是否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并评估其紧急程度。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和呼吸等指标,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2. 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针对出血原因,护士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这可能包括压迫伤口、使用止血剂或外科手术等。
3. 快速输血:在止血措施采取后,护士应尽快开展输血工作。
根据病人的情况,判断需要输注的成分和数量,并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
4. 监测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例如血压、脉搏、呼吸、血红蛋白水平等。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
采取相应措施。
5. 患者舒适护理:除了紧急治疗措施,护士还应提供患者的舒
适护理。
包括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体位、缓解疼痛等。
6.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失血性休克病人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液体平衡情况,适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7. 定期评估疗效: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观
察病人的病情改善情况,根据需要调整护理方案。
结论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旨在迅速纠正血容量不足,恢复病
人的生命体征和健康状态。
护士在实施方案时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病情,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效果。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急性生命威胁,它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无法维持组织和器官的灌注而引起的。
在急救护理中,对失血性休克的及时干预和处理至关重要,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步骤和措施。
一、评估患者状况1.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2. 检查患者的脉搏和血压,了解患者的循环状态。
3.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温度,苍白和湿冷的皮肤可能是失血性休克的征兆。
4. 询问患者有关失血的情况,了解失血的原因和程度。
二、建立静脉通路1.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输液和给药。
2. 使用大容量输液器,如晶体液或胶体溶液,以迅速恢复血容量。
三、控制出血源1. 尽快找到出血的部位,并进行有效的止血措施。
2. 对于明显的外伤出血,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如直接压迫、填塞或绷带加压。
3. 对于内部出血,需要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来控制出血源。
四、输血和输液1. 根据患者的血型和血液检查结果,及时输血红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2. 根据患者的循环状态和输血反应,调整输血速度和输血量。
3. 同时,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体液代谢情况,给予适当的输液,以维持血容量和血液循环。
五、监测和支持患者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和尿量等。
2. 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血液和生化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
3. 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治疗,如氧气吸入、镇痛和抗感染治疗等。
六、密切观察和护理1.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2. 给予患者充分的休息和营养,促进康复和恢复。
3.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七、转运和转诊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及时安排转运和转诊。
2. 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的稳定和安全,注意监测和护理。
3. 将患者转诊给相应的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治疗和管理。
总结: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情况,对其进行及时的急救护理至关重要。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循环衰竭病症,严重破坏了机体的循环系统功能,导致器官组织不能得到足够的氧供应。
因此,对失血性休克进行及时的急救护理非常重要,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过程。
1.确认病情并保持患者安全:首先,急救人员需要迅速确认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观察患者的镇静程度、皮肤颜色、心率和呼吸情况,如果病情危急,应立即通知医院以便准备抢救措施。
同时保持患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2.停止出血:若患者正在持续失血,应先停止出血源,可以使用紧急止血措施,如用手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以减少失血量。
同时,迅速清除伤口周围的血块、异物等,防止感染的发生。
3.提高患者的下肢:失血时,患者会因为血液大量向下肢集聚而出现虚脱,应将患者的下肢提高至比心脏略高的位置,有助于提高血流返回心脏的效率。
4.维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是急救的首要任务,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若患者呼吸不稳或有呼吸道梗阻,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抬头位置、打嗝或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5.注射补液:给予补液是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输液来补充患者失去的血容量,增加循环血量,提高血液供应。
但是应注意补液速度,过快的输液速度有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补液速度。
6.维持血压:失血性休克时,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以维持血压。
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来增加血管张力或提高心脏收缩力,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7.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急救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数据对于判断治疗效果和调整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8.输血治疗:根据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需要适时进行输血治疗。
输血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提供足够的氧供应。
9.关注并处理并发症:失血性休克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脏停搏、肾功能损害、呼吸衰竭等。
急救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主管护师】外科护理学考点-失血休克护理

【主管护师】外科护理学考点-失血休克护理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
一般15min内失血少于全血量的10%时,机体可代偿。
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补充血容量,阻止体液继续丢失是治疗此型休克的关健。
临床表现休克前期:精神紧张,烦躁;脸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加快,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下降,脉压减小,尿量正常或减少休克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表浅静脉萎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少尿休克晚期: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或花斑,四肢阙冷,脉搏微弱,呼吸不规则,血压测不出,无尿失血性休克的护理1保持安静,避免过多的搬动,采取中凹体位(下肢抬高15°-20°,头及胸部抬高20°-30°),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2扩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的最基本和首要的措施。
可尽快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扩充血容量一般先给晶体液,后给胶体液。
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胶体液对于失血性休克,最好输新鲜全血。
3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测生命体征一次,若病人意识从烦躁转为平静,嘴唇色红,肢体转暖,尿量>30ml/L,提示休克好转。
尿量是判断休克治疗效果最简便的方法。
4抗休克裤的应用,增加回心血流,改善组织灌注,控制腹部和下肢出血。
5维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调节流量6—8L/min,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心功能不全可增强心肌功能。
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
血管收缩剂:收缩压<50mmHg,生命器官灌注无法维持时,暂时使用。
注:血管收缩药出现外渗时,需立即更换滴注部位,用0.25%普鲁卡因封闭,以免发出皮下组绢坏死。
7体温调节:注意保暖。
室温以20℃为宜,增加衣物及被盖来保暖;注意只能保暖,禁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进行体表加温,以免减少回心血量,使局部组织缺氧。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4)补充血液制品其它指征
❖ 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 时间(PT)为正常时间的1.5倍以上 ,考虑出 现了凝血功能异常,应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 浆,
❖ 当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考虑输小板, ❖ 补充冰冻血浆的时候,纤维蛋白原仍低于
0.8~1.0g/L可输入冷沉淀。
早期诊断
传统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
❖ 精神状态改变, ❖ 皮肤湿冷 ❖ 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
40mmHg) ❖ 脉压差减少(<20mmHg) ❖ 尿量<0.5ml/hr·kg ❖ 心率>100次/分 ❖ 中心静脉压(CVP)<5mmHg ❖ 或肺动脉楔压(PAWP)<8mmHg
❖ 实验室检查,如:Hb、Rbc、Hct、全套 生化、凝血功能; 尿量、尿常规。
❖ 3、针对病因止血
❖
(Arrest hemorrage,A)
❖ 在补充血容量同时应尽快止血。
❖ 需手术的病人,应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急诊手 术的准备。
❖ 4、治疗并发症 ❖ (Treat complicaton)
❖ 抗生素、 ❖ 胃肠道应激 ❖ 转诊
(1)晶体液种类:
❖ 生理盐水(0.9%Nacl)——渗透压同血浆,但含 氯太多,不宜多用,一般用1000ml 左右。
❖ 乳酸林格氏液——渗透压及电解质同血浆,除达 到补容的作用外还可以纠正酸中毒,但输入过多可 致乳酸堆积。
❖ 碳酸氢钠林格氏液——1000ml 林格氏液加入 5%NaHCO3 80~100ml ,可达到乳酸林格氏液 的目的,又减少乳酸堆积。
在我国
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因休克不恰 当,液体治疗所造成的毛细血管渗漏、 呼衰、肾衰、昏迷等多器官功能不全 或衰竭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