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班新生适应幼儿园
幼儿园新生适应活动:小班入园指南

幼儿园新生适应活动:小班入园指南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即将踏入幼儿园的新生活。
而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针对小班新生的适应活动十分重要,接下来,我们将为你共享一些小班入园的指南和建议,帮助你的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1. 了解幼儿园生活在孩子入园之前,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去幼儿园参观,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和其他孩子。
家长也要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一些基本规则和生活习惯,让孩子提前知晓即将面对的新环境。
2. 与老师建立联系在孩子入园之初,家长可以通过与班主任老师或园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工作。
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3. 培养独立自信在孩子入园后,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利,让他们学会做一些小事情,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家长也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建设,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
4.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初入园时,可能会有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出现焦虑、紧张或抗拒等情况。
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慰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园,孩子将开始接触到各种学习内容和活动。
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
总结回顾:小班入园对于幼儿园新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家长的关心和指导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提前了解幼儿园生活、与老师建立联系、培养独立自信、关注情绪变化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健康成长。
在对待小班入园问题上,我认为家长的陪伴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对幼儿园的规则和教育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与老师和幼儿园配合,帮助孩子度过适应期。
希望以上的指南和建议可以对家长们有所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辅导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幼儿园新生适应指南:小班儿童适应性辅导

幼儿园新生适应指南:小班儿童适应性辅导幼儿园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小班的儿童来说,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可能是一个挑战。
适应性辅导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小班儿童的适应性辅导。
1. 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有的可能比较内向,有的可能比较外向。
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比如对于内向的孩子,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于孩子的适应性非常重要。
老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也要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3. 鼓励互动和合作在小班里,孩子们需要学会与同伴进行互动和合作。
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老师可以开展一些团体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互相帮助和合作。
4. 培养自理能力小班的孩子通常是3-4岁,正处于自我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发展阶段。
在适应性辅导中,可以适当给予他们一些自理的机会,比如自己穿脱衣服、整理书包等。
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5. 提供心理支持和引导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害怕等情绪。
老师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引导,让他们学会应对和解决问题。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小班儿童的适应性辅导中,需要重视孩子的个性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互动和合作,培养自理能力,提供心理支持和引导。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帮助孩子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健康成长。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适应性辅导对于小班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新环境的阶段,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幼儿园小班儿童的适应性辅导中,除了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互动和合作、培养自理能力、提供心理支持和引导外,还有其他一些方面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和重视。
幼儿园小班入园适应方案: 新生入园适应指导方案

幼儿园小班入园适应指导方案随着新生在幼儿园阶段的入学,适应新环境和融入新集体是新生和家长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帮助新生更快速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提出了以下入园适应指导方案:一、家校共育,建立合作伙伴关系1. 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提前进行入园前的家访,了解新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为后续入园适应做好准备。
2. 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日常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入园适应。
二、温馨的班级环境,促进孩子快速融入1. 设立温馨亲切的班级环境,注重环境的美化和教室氛围的营造,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温暖和舒适,减少因环境不熟悉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2. 为新生提供专门的入园适应期,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先行适应学校的环境和老师,逐步适应到幼儿园的生活和教学方式。
三、小班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1. 引导老师注重小班的情感关怀,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2. 定期举办集体活动和游戏,让孩子们进行团体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促进小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四、分步骤的入园适应,照顾每个孩子的需求1. 针对不同孩子的入园适应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适应计划,引导孩子逐步适应学校的规则和生活方式,照顾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
2. 建立健康监测机制,密切关注新生的入园适应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入园适应中的问题,减少新生的适应困难。
五、家长参与,助力孩子顺利入园1. 邀请家长参加入园适应的观摩课,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积极支持孩子的入园适应过程。
2. 指导家长在家中配合学校的适应指导方案,给予孩子更多身心上的支持和鼓励,为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打下基础。
在幼儿园小班入园适应指导方案中,学校、教师和家长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重要支持者和帮助者,希望这个方案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快速融入集体,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适应性培养的实践

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适应性培养的实践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适应性培养是指在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还未完全适应园所环境和园所规则的阶段,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园所生活。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适应性培养的实践。
一、家园携手,共同培养适应能力家庭是幼儿最初的社会环境,孩子通常在家庭中度过了很长时间。
幼儿园在入园初期,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详细介绍园所情况、园规园纪等信息,帮助家长了解园所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所活动,与孩子一起建立起对园所的信任感。
幼儿园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适应园所的具体计划和方法,如逐步增加幼儿在园所的停留时间,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并在园所中延续,以减少幼儿的不适应感。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互动的方式,及时了解到家长对幼儿在园所中的情况和反馈,做好记录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园所生活。
二、细心照顾,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适应园所的能力也不尽相同。
在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适应性培养的实践中,幼儿园应给予幼儿足够的关注和细心照顾,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
幼儿园可以组织一系列的适应性活动,如游戏、亲子活动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适应园所环境。
在活动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意见,关注幼儿的情感状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行为,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
在进食、睡眠和卫生习惯培养方面,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幼儿的适应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适应性培养策略。
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参与评估,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适应性培养计划。
三、创设友好环境,促进幼儿间互动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适应性培养的实践中,也需要注意创设友好的环境,促进幼儿间的互动和交流。
婴幼儿如何适应幼儿园生活

婴幼儿如何适应幼儿园生活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婴幼儿来说,适应幼儿园生活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如何适应幼儿园生活,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提前适应幼儿园环境婴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可以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布局和设施。
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书籍或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的了解。
二、建立安全感婴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很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1.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加孩子对家庭的依赖感。
2. 逐渐分离:家长可以逐渐延长与孩子的分离时间,例如先让孩子在幼儿园逗留一段时间,然后再逐渐增加时间。
3. 定期沟通: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定期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适应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三、培养独立能力婴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需要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独立能力的方法:1. 自理能力:家长可以在家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洗手等。
这样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就能更好地照顾自己。
2. 社交能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在幼儿园中,孩子需要与其他孩子和老师进行互动,这对于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3. 解决问题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与幼儿园老师合作幼儿园老师在婴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与幼儿园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适应情况。
同时,家长也可以向幼儿园老师咨询一些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方法和建议。
总结:婴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小班新生适应指南

幼儿园小班新生适应指南幼儿园小班新生适应指南开启幼儿园生活是每个孩子和家长的重要里程碑。
对于小班新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新环境、新朋友和新规则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和不适应。
然而,通过一些准备工作,他们可以更轻松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下面是一个全面的详细指南,旨在帮助小班新生和家长度过顺利的适应期。
1. 与幼儿园接触预备阶段在孩子正式入学前,与幼儿园建立联系是很重要的。
可以参加幼儿园提供的教育家长会议,了解一些学校的规则和要求。
与孩子一起参观幼儿园,让他们熟悉环境,并与将来的老师和同学互动。
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为入学做好准备。
2. 提前开始新生适应训练在幼儿园开始前几周,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适应训练。
设立特定的上学时间表,逐渐增加上学时间,以帮助孩子适应新的作息时间。
逐渐推进每天的起床时间,早餐时间和上学时间,以建立规律生活习惯。
3. 建立良好的分离过程对于小班新生来说,与家长的分离可能会是一个挑战。
为了帮助孩子适应这种分离,家长可以逐渐延长与孩子分离的时间,从几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几个小时,最终转变为全天。
在分离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和安全感,与孩子建立积极和亲密的分离仪式。
4. 培养社交技能幼儿园是一个让孩子们建立新朋友关系的地方。
为了帮助小班新生适应园内的社交环境,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同学互动的情景。
教孩子与人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技巧,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5. 保持积极的态度家长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态度。
保持积极的心态,鼓励孩子并赞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幼儿园经历,让他们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令人兴奋和有趣的事情。
6. 创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与幼儿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定期参加家长会议、家长志愿者活动等,与教师和其他家长建立联系。
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进展,以便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支持孩子的发展和适应。
7. 营造适应的家庭环境为了帮助小班新生适应幼儿园生活,家庭环境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幼儿园小班入园适应方案

幼儿园小班入园适应方案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幼儿园小班入园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庭生活,走进一个全新的环境。
这个过渡阶段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此需要一个合适的适应方案来帮助孩子顺利适应新的环境。
下面是一个针对幼儿园小班入园适应的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和家长们度过这个新的阶段。
一、提前沟通在孩子入园之前,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
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孩子制定适应方案。
也可以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环境、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等,让家长对孩子的新生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二、渐进适应在孩子入园的前一周,可以采取渐进适应的方式,让孩子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可以让孩子在幼儿园待上几个小时,逐渐延长时间,让孩子在逐渐熟悉的情况下适应新的环境。
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对新环境的抵触情绪,降低适应过渡的难度。
三、建立安全感孩子需要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安全和被关爱。
幼儿园在对待新入园的孩子时,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关注。
老师可以和孩子建立起信任关系,多和孩子互动,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感到舒适。
也可以采用一些安慰性的措施,比如让孩子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布偶等,让他们感到亲切和安心。
四、树立自信心在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展示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老师和家长也要多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评价,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和被认可的。
总结回顾幼儿园小班入园适应方案需要通过提前沟通、渐进适应、建立安全感和树立自信心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孩子顺利适应新的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幼儿园需要做出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让孩子在新环境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小班入园适应方案是一个需要全体参与的过程。
在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家长和老师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新的挑战。
如何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

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引导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提前熟悉环境:在幼儿入园之前,家长可以带着幼儿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设施。
这样可以让幼儿对幼儿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减少陌生感和焦虑感。
建立安全感:在幼儿入园初期,家长可以陪伴幼儿一起度过适应期,与幼儿一起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与老师和同伴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可以在家里提前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如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困扰。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家长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如游戏、运动、音乐等。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家长可以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也可以向老师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总之,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引导。
通过提前熟悉环境、建立安全感、培养良好的生活
习惯、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以及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享受快乐的成长时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让小班新生适应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76-02
每年九月,秋风送爽,在这一美好的季节,正是幼儿园开学的日子,许多孩子在此时踏入了陪伴其三年的幼儿园,然而,在幼儿园门口,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有的孩子在被抱进幼儿园前还是笑容满面,可刚刚进幼儿园便哭声大作,硬是拉着父母的手,不愿意呆在幼儿园里,有些当家长踏进教室门的时候便搂紧家长,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门,他们躲着老师伸出的双手,仿佛老师是吃人的怪物,如何尽快孩子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是摆在每个幼儿园老师面前的课题,对此,笔者谈一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1.药要对症才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新生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依恋型,抗拒型,对待不同类型学生,要对症下药,方有成效。
首先是依恋型的孩子,他们在家里一般非常黏人,依恋父母,而到幼儿园以后没有了父母的依靠,往往会选择第一个去迎接他的老师为依恋对象,对于依恋
型的孩子,我们老师要让他认识到我们不仅仅是他的老师,更是他可以依靠的肩膀,可以依恋的亲人。
毅昆小朋友刚进入幼儿园时,一直跟着第一个去迎接他的我,不愿意参加任何日常活动,于是其他老师就亲切地拉拉他的小手,跟他聊天,喂他吃饭等等。
让他感受到老师妈妈般的温暖。
一天下来,老师们基本得到了毅昆的信任。
但对于这类的孩子,我认识到身为老师也不能一味的安抚,在他情绪相对稳定后,我便多引导他与其他小朋友接触,通过一些游戏活动融入到小朋友的圈子里去。
因为一直粘着老师对他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很不利,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应懂得放手。
到最后,毅昆也很好地融入了这个新的环境,并能与其他小朋友十分愉快的玩乐。
然而对于抗拒型的孩子性格相对比较倔,对他们讲一大堆空洞的大道理往往是行不通的,而是要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来选择他们所乐意接受的方式。
雅琪从小由保姆带大,什么事情者依她,比较娇惯。
来园后天天哭,我抱她就躲开,跟她讲道理她就跟你烦,嘴巴里不停的念"妈妈来接,阿姨来接",不吃东西也不喝水。
有一天我看她实在哭得渴了,就倒了杯水给她喝,她不肯喝,于是我就说:"妈妈喜欢喝水的小朋友,"于是她就勉强的喝了一口,边喝边说:"喝光了
妈妈就来了。
"于是我就顺着她说:"对"。
就在这她说我哄的过程中,一杯水喝光了。
吃饭的时候,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哄她吃了饭,虽然没有吃光,但总也吃了一些。
暂时答应孩子的要对孩子的慰籍,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时间观念还没有建立,在一个个的慰藉中,孩子会在满怀希望的过程中渡过在幼儿园的一天。
从而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当然我们老师要对她们的进步及时做出鼓励和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也要及时的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在家里多给孩子讲一些幼儿园里有趣的、好玩的故事等等。
还有就是新奇型的孩子了,这类孩子往往刚入园的前几天不哭不闹,反而很开心地玩玩具,也很愿意参加日常活动。
但是老师切不可以为没哭没闹就"万事大吉"了,而要积极主动地去亲近他们,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并引导他们认识新伙伴,进而加入到同伴的集体活动中。
不然,一但他的新鲜劲过去了反而会哭的更厉害。
2.以环境来激发幼儿入园的兴趣
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创建适合幼儿成长的积极、温馨、开放式的环境,如活动室摆放得就像家一样温馨:有漂亮的地毯、可爱的小靠垫;幼儿可根据需要随时如厕、喝水,没有过多的限制和规定;喝牛奶、吃点心时幼儿可以按需要自取,就像在
自己家里一样轻松愉快。
我还允许幼儿在入园时带上自己家的玩具,幼儿有了自己熟悉而且可以引起操作动机的玩具为伙伴,能减轻对家人的依恋;另外,玩具还能充当幼儿之间交往的媒介,把两个陌生孩子很快地联系在一起。
幼儿喜欢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动物、好玩的玩具……我从这方面入手,精心布置活动室。
例如让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敲锣打鼓地欢迎每个小朋友的到来;玩具柜中放上幼儿熟悉的小玩具,还有各种大型建构玩具,让幼儿尽情玩耍,等等。
这样的环境可以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幼儿想家的情绪,消除幼儿的焦虑。
3.以微笑来打开幼儿心灵的窗户
幼儿入园后,接触最多的便是老师。
为了尽快打消幼儿对老师的距离感和陌生感,缩短与周围小朋友的熟悉过程,我觉得最直接、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老师和蔼的微笑。
每天的教育应是从微笑接进幼儿开始的,又是以微笑送走幼儿告一段落。
当幼儿兴冲冲地向老师问一声"早",我总是亲切地回报一声"你早",同时让幼儿与家长挥手"再见",这样,在幼儿天真稚气的心灵里,就会充满幸福和自信,家长也会从老师那里得到必要
的安慰。
如果幼儿因起床过迟或吃饭拖拉受到爸妈的责怪或因家长心绪不宁而迁怒于孩子时,我总是通过察颜观色做到心中有数,给幼儿多几分体贴和温暖,如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块玩耍,和他聊聊天等,尽快让他把不愉快抛至脑后。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大小便不会脱裤子、午睡后不会穿衣、穿鞋,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穿;吃饭时,他们不会用勺子,我就像妈妈一样,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哭闹得厉害,我就想办法哄,去抱抱他、拿手绢给他们擦鼻涕、擦眼泪,让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
活动中,我时常充满激情,用信任的目光、鼓励的微笑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尤其是对性格不大活泼、缺乏自信的幼儿,更是用肯定的语气、热情的微笑,为他加油打气,帮助他克服怯懦,增强信心,即使他做得不如别人,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你做得真棒!真能干!真会动脑筋!让他受到鼓舞,培植幼儿最珍贵的自尊心,变胆怯为主动,变呆板为活泼;对有些表现欲特别强但经不起失败打击的幼儿,我一方面对他的积极主动性给予充分肯定,保护他的热情和争胜心理,一方面用温和的微笑帮他查找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从挫折和失败中站起来,创造更好的成绩;
对个别性格脆弱、文静不好动的幼儿,我给予了特别的关照,通过与他聊天和讲故事等方法,鼓励他多说多讲,发掘潜力;对于有过失的幼儿,我对他多几分谅解和安慰,让他在老师原谅的眼神和善意的批评中,认识过失的危害,汲取失败的教训,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
总之,我们在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时,要对症下药,采用正确的方法,并辅之以适合的环境,细微处的关心,相信只要如此,孩子们一定能很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在幼儿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