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讲义

合集下载

铅酸蓄电池基础工艺知识培训讲义PPT课件

铅酸蓄电池基础工艺知识培训讲义PPT课件

反应物
Q
M
n
二氧化铅
1
239.2
2

1
207.2
2
硫酸
1
98
1
F
26.8 26.8 26.8
反应物的物质当量
4.463g/Ah 3.866g/Ah 3.66g/Ah
13
1 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
1.2.4铅酸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开路电压:
电池电动势: E=φ+,e- φ-,e φ+,e-正极的平衡电极电势 φ-,e-负极的平衡电极电势 一块金属放到电解液中会产生一个电位,电位的大小只与金属的
铅酸蓄电池基础工艺知识
1
目录
1. 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 2. 铅酸蓄电池命名 3. 铅酸蓄电池制造流程 4. 铅酸蓄电池自放电因素探讨
2
1.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
1.1化学电源概述
化学电源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俗称为电池。 电池有很多种类,主要有以下这些四类: 一次电池: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再次充电,我们称这种电池为一次电池
8
1 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
电解液: 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主要成分为稀硫酸,公司电解液中添加有约 1%硫酸钠。 电解液作用:传递正负极之间的电荷,参与成流反应。 电解液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好,电导率高。 电解液还应考虑以下因素:电解液的冰点及高低温特性、电解液 密度上升造成的极板与隔板腐蚀加剧等,参与反应的量。
电池的电势差,也叫电池电动势,它等于正极电位减去负 极电位,
E=φPbO2/ PbSO4—φPbSO4/Pb= 1.695—(—0.356)= 2.1 V
15
1 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
电池电动势是硫酸浓度的函数,因此电池的开路电压也是 电解液H2SO4浓度的函数。 开路电压=1.850+0.917(P液-P水) 或开路电压=0.84+ ρ液 式中 ρ液——在电池电解液温度下,电解液的密度(g/cm3); ρ水——在电池电解液温度下,水的密度(g/cm3)。

铅酸蓄电池的基础知识.

铅酸蓄电池的基础知识.

铅酸蓄电池的基本知识富液铅酸蓄电池是由法国科学家普朗特于1859年发明,它由极板、铅和氧化铅及35%硫酸和65%水构成的电解液组成。

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原动机等。

一、基本概念电压:电压是用于描述做功势能的电气测量方法,单位为伏特。

电流:电流是测量有多少电子流过导体的测量方法,单位为安培。

功率:功率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单位为瓦特。

单体电池:单体电池是电池的最基本单个部件。

它们由装有可相互作用的电解液和铅极板的容器构成。

电池电压:铅酸电池的额定电压取决于串联连接的单体电池数量。

每个单体电池提供2伏的额定电压,那12伏的电池通常由6个单体电池串联组成。

充电状态:描述电池充电程度的指标,表示为介于完全充电和完全放电的差值的百分比。

实际电压与电池充电的相互关系取决于电池温度。

充满电的时候,冷的电池有比热的电池有低一些的电压。

完全(100%)充电状态:电池内所有可利用的活性物质全部转变成完全充电的状态。

过度充电:完全充电后仍延续的充电,它造成极板碎裂和脱落。

这些活性物质的颗粒落到电池底部,容易造成短路。

过度充电也大大地增加了发热和失水。

放电深度:放电深度是测量电池放电有多深的一种方法。

当电池100%充满时,那放电深度为0%。

相反,当电池100%放空,放电深度为100%。

电池平均放电越深,所谓的循环寿命越短。

例如,起动用电池不是用于深放电(不多于20%放电深度)。

确实,按其设计来使用,它们几乎不完全放电;发动机起动是高能量密度的,但持久时间非常短。

过度放电:电池的放电超过某一规定的限度,容易造成硫酸盐化。

大多数电池厂家提倡在重新充电前不使电池放电超过50%。

电池(存储)容量:电池的容量是尝试对额定电压下可存储的、可使用能量数量的量化,单位为安培小时(Ah )。

例如,一个100安培小时的电池能提供5安培电流达20小时,20安培电流达5小时等。

同样地,一个电池物理容积越大,其总存储容量越大。

当电池并联时,存储容量相叠加;而电池串联时,电压相叠加。

铅酸蓄电池的基础知识

铅酸蓄电池的基础知识

铅酸蓄电池的基础知识1一、铅酸蓄电池的原理:铅酸蓄电池的原理是通过将化学能和直流电能相互转化,在放电后经充电后能复原,从而达到重复使用效果。

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反应:1、阳极反应:pbO2+H2SO4+3H++2e≒pbSO4+2H2O2、阴极反应:pb+H2SO4-≒pbSO4+H+2e3、总反应:pb+2H2SO4+pbO2≒2pbSO4+2H2O二、蓄电池的种类1、按用途分类:起动型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拖拉机、柴油机等起动和照明固定型蓄电池:主要用于通讯、发电厂、计算机系统作为保护、自动控制的备用电源牵引型蓄电池:主要用于各种蓄电池车、叉车、铲车等动力电源铁路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铁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起动、照明之动力储能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风力、太阳能等发电用电能储存2、按铅酸蓄电池极板结构分类:有形成式、涂膏式和管式3、按铅酸蓄电池盖的结构分类:有开口式、排气式、防酸隔爆式和密封阀控式4、按铅酸蓄电池维护方式分类:有普通式、少维护式和免维护式三、蓄电池的命名1、国家标准蓄电池命名:以型号6-QA(W)-54a的蓄电池为例,说明如下:⏹6表示由6个单格电池组成,每个单格电池电压为2V,即额定电压为12V⏹Q表示蓄电池的用途,Q为汽车启动用蓄电池、M为摩托车用蓄电池、JC为船舶用蓄电池、HK为航空用蓄电池、D表示电动车用蓄电池、F 表示阀控型蓄电池。

⏹A和W表示蓄电池的类型,A表示干荷型蓄电池,W表示免维护型蓄电池,若不标表示普通型蓄电池⏹54表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为54Ah(充足电的蓄电池,在常温以20h率放电电流放电20h蓄电池对外输出的电量)⏹角标a表示对原产品的第一次改进,名称后加角标b表示第二次改进,依次类推。

注:①型号后加D表示低温启动性能好,如6-QA-110D ②型号后加HD表示高抗振型③型号后加DF表示低温反装,如6-QA-165DF2、日本JIS标准蓄电池命名:在1979年时,日本标准蓄电池型号用日本Nippon的N为代表,后面的数字是电池槽的大小,用接近蓄电池额定容量来表示:如NS40ZL :⏹N表示日本JIS标准;⏹S表示小型化,即实际容量比40 Ah小,为36Ah⏹Z表示同一尺寸下具有较好启动放电性能,S表示极桩端子比同容量蓄电池要粗,如NS60SL;。

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讲义

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讲义
浮充电压一般在2.23-2.27V
❖ 均充充电:蓄电池重复充、放电使用时的充电方 法,电压相对较高,注意充电时间。
均充电压一般为2.35-2.40V
放电之后应立即充电 (防止PbSO4重结晶)
26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 充电电压温度补偿
充电电压
(V) 2.35V
2.30
2.31V
线性补偿 (Linear Compensation)
负极板 正极板
+-
+-
+-
+-
12v =24 v
12v
100AH = 200AH 100AH
串联
并联
蓄电池通过串联获得所需电压; 通过并联获得所需容量。
6个单体=12 V铅酸蓄电池
6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铅酸蓄电池两种基本类型
艾默生电池
◆开口排气式(富液式) ◆阀控(密封)式
Flooded Battery
镀锡紫铜端子
上盖
排气孔
端子 排气三通
电池壳 提手
阻燃ABS电池壳
13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铅酸蓄电池内部结构
① 电池槽、盖(container & cover)

超强阻燃ABS塑料

② ③
② 端极柱(terminal)

内嵌镀锡紫铜芯,使其电阻最小化,极柱
采用三层特殊密封技术,完全阻止蓄电池

漏液可能
蓄电池内部和内部酸雾排出,但又不允许蓄电池内气压超过预定值的装置。
➢ 额定容量--在规定的条件下,蓄电池完全充电后所能提供的由制造厂标明的安时电量。 ➢ 完全充电--当蓄电池内所有可利用的活性物质都已转变成完全充电的状态。 ➢ 耐过充电能力--完全充电状态后的蓄电池能承受过充电的能力。 ➢ 防爆性能--蓄电池内部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逸出后,遇到蓄电池外部的明火时在蓄电池内

铅酸蓄电池知识培训讲义

铅酸蓄电池知识培训讲义

三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加液和补充电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加 (一)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加 液 1. 加 液 前 复 测 电 解 液 密 度 和 温 度, 密 1.275g/ml~1.285g/ml( 25℃),灌入 度 为 1.275g/ml~1.285g/ml( 25℃),灌入 电池的电 电池的电 解 液 温 度 不 高 于 35℃ 。 2. 拧 下 气 塞, 盲 孔 气 塞 务 必 穿 透 排 气 孔 , 有 密 封 垫 或 密 封 签 的 灌 酸 后 要 去 掉 。 电解液液面应高出最低液面线10 15mm, 10~ 3. 电解液液面应高出最低液面线10~15mm,无液面 线的应高出隔板顶部10 15mm。 10~ 线的应高出隔板顶部10~15mm。
Hale Waihona Puke (一)蓄 电 池 的 组 成
• 正负极板是由板栅和活性物质组成。正极活性物质主要成份为二 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主要成份为海绵状铅。 • 隔板:是由PVC、PE塑料、微孔橡胶或玻璃纤维等制成,主要作 用:防止正负极板短路;使电解液中正负离子顺利通过;阻缓正 负极板活性物质的脱落,防止正负极板因震动而损伤。 • 电解液:汽车蓄电池采用电解液密度为1.280±0.01g/cm3(25℃) 的稀硫酸。电解液的作用:参与正负极板的电化学反应;传导电 流。 • 蓄电池的壳体(电池槽、盖)是由PP塑料、橡胶等材料制成,是 盛放正、负极板和电解液等的容器。 • 其它:蓄电池除上述主要部件外,还有连接条、端子、极柱、电 眼等零部件。
四 蓄电池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 5 定期维护 • 5.1 每月应认真地用蒸馏水擦拭一次表面,直至表面(含外壳) 每月应认真地用蒸馏水擦拭一次表面,直至表面(含外壳) 不呈酸性为止。 不呈酸性为止。 • 5.2 每半月应认真地检查连结条、极柱及输出连线的接触情况和 每半月应认真地检查连结条、 牢固程度,彻底清除金属部位(如接线端子)的氧化物和锈蚀, 牢固程度,彻底清除金属部位(如接线端子)的氧化物和锈蚀, 更换金属部位的凡士林油。 更换金属部位的凡士林油。 • 5.3 及时进行电解液密度的检查和调整 • 5.4 对蓄电池测量用的仪表(如密度计、温度计、电压表、电流 对蓄电池测量用的仪表(如密度计、温度计、电压表、 车上的显示仪表)进行检查和校验,以免由于仪表不准确, 表、车上的显示仪表)进行检查和校验,以免由于仪表不准确, 导致蓄电池维护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 导致蓄电池维护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 • 5.5 根据气侯季节的变化,按说明书的要求,调整电解液密度(也 根据气侯季节的变化,按说明书的要求,调整电解液密度( 称换季)。 称换季)。 • 5.6 及时检查和排除蓄电池的故障。 及时检查和排除蓄电池的故障。 • 5.7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应调好充电器的电压(汽油车13.8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应调好充电器的电压(汽油车13.8 13.8— 14.40V、柴油车27.6 28.80V)防止过充电。 27.6—28.80V 14.40V、柴油车27.6 28.80V)防止过充电。

铅酸蓄电池基础工艺知识培训讲义

铅酸蓄电池基础工艺知识培训讲义

铅膏成分导电性:Pb(导电性好)>PbO2>PbSO4(白色,几
乎不导电)
1 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
隔板: 隔板将正负极板隔开,主要作用是:防止正负极板接触造成的电 池短路,允许离子通过但不导电。
铅酸蓄电池隔板有:PE隔板、AGM隔板、PVC隔板、涤纶排管
等。富液式电池使用的是PE隔板(主要成分:聚乙烯),阀控式 电池使用的是AGM隔板(主要成分:玻璃纤维)。 隔板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耐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绝
1 铅膏硬化:加强机械强度,减少铅膏裂纹
2 游离铅氧化:使铅膏中约15%游离铅氧化。 正极:化成时, Pb-PbSO4-PbO2, 因体积变化较大,容易造成铅膏脱落。
负极:游离铅与绒状铅难以形成均一相,使铅膏结构松散,铅利用率下降。
3.板栅腐蚀:使铅膏与板栅结合牢固,不易产生绝缘层。
3铅酸蓄电池制造流程
第四位和第五位数字,是电池尺寸组号。
2.铅酸蓄电池命名
2.4 日本JIS标准命名 例如:34B19、38B19、46B24、55B24、55D23、 75D23、55D26、75D26、80D26、85D26、95D31
名称中:前两位数字:性能,最大容量不超过这个
第三位字母,槽宽*槽高的区分 第四位和第五位数字,电池槽长度,cm
锌/氧化银电池)。
(原电池),如干电池(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纽扣电池(锌/氧化汞电池、
二次电池:可以反复充放电,称为二次电池(蓄电池),如汽车起动用的铅
酸电池、手机用的锂电池。
1 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
贮备电池:关键组分在电池活化之前与电池其余部分隔开,因此电池中化学
反应和自放电基本上被阻止,这类电池使用前需激活,可以长时间贮存,以适 应恶劣环境或特殊需求。如导弹、鱼雷等武器系统使用的镁/氯化银海水激活 电池、锂/五氧化二钒电池。

铅酸蓄电池基本知识

铅酸蓄电池基本知识

一.铅酸蓄电池的基本知识1.1什么是铅酸蓄电池?以铅和酸作为化学反应物质制成的蓄电池叫做铅酸蓄电池。

它是一种直流电源,充电时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放电时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1.2铅酸蓄电池的优缺点铅酸蓄电池在常用体系的蓄电池中电压最高为2.0V。

其二是它的廉价性,其三是高倍率放电性能良好,高低温性能良好可在-40—60°C的条件下工作。

易于浮充使用没有“记忆”效应等。

当然铅蓄电池也具有某些难以克服的缺点,首先是它的寿命比较短,在放电状态下长期保存会导致电极的不可逆硫酸盐化。

在某些结构的电池中由于氢的析出有爆炸的危险等。

1.3 铅酸蓄电池的分类铅酸电池具有广泛的用途按照极板的结构可分为涂膏式、管式和形成式。

按荷电状态可分为干荷电态和湿荷电态几种。

(我们公司代理的GS电池为湿荷电态,VHB为干荷电态)按电池盖和排气栓结构可分为排气式、防酸隔爆式、防酸消氢式和阀控密封式。

1.4铅酸蓄电池的一般结构构成蓄电池的主要部件是负极板、正极板、隔板、电解液、电池槽此外还有一些零件如端子、连接条、排气栓等。

1.5牵引用铅酸蓄电池的结构设计●负极板构造牵引用蓄电池的负极板比正极板多一块,一般采用格栅型设计并涂上海绵状的Pb膏即涂膏式,这样能满足电池的大负荷工作。

其板栅像铁丝网原则上与汽车蓄电池相同,但常使用厚极板,高度较高。

所以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较低一般在35%左右。

●正极板构造正极板有两种类型,即管式和涂膏式。

(我司代理的GS和VHB牵引蓄电池其正极板均采用管式结构)管式正极板的结构是用一导电骨架与一模仿极平的顶部集流条和许多圆柱骨芯焊在一起构成的。

骨芯数目由极板尺寸决定,骨芯外边套有惰性玻璃纤维管套,其内部填充pbo2(pbo2在填充之前已经和H2SO4充分反应过)●管式正极板的优越性1.)在使用寿命期间活性物质保持在管中,不发生脱落。

2.)极板孔率提高,有利于活性物质利用率的提高。

3.)铅合金的骨架由于被活性物质包围,其腐蚀速率降低。

铅酸蓄电池培训讲义

铅酸蓄电池培训讲义

铅酸蓄电池培训讲义一、铅酸蓄电池基本原理1.蓄电池也称为二次电池,是相对于原电池(一次电池)而言。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当其内部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耗损到一定程度,其寿命便告终止,无法再将原来的化学能予以恢复。

蓄电池是其将储存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后(放电: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当采用充电装置对其输入直流电能时,又可将耗损的化学能予以恢复(充电: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可以完成多次充放电循环。

2.铅酸蓄电池是以铅及其合金、硫酸为主要原料的蓄电池,其正极活性物质为深褐色或棕褐色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为灰色绒状铅,电解质为稀硫酸。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基本结构为:电池槽盖、正负极板、汇流排、玻璃纤维隔板、稀硫酸电解液、铅零件、端极柱、安全阀等。

3.铅酸蓄电池的型号命名与识别,见表1。

表14.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机理:放电:加负载将蓄电池正负极连通后,由于正极电势高,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通过负载产生电流。

同时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绒状铅被氧化,释放出电子,其电化学反应式为:Pb+HSO4--2e=PbSO4+H+;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接受从电池负极输送过来的电子,二氧化铅被还原,其电化学反应式为:PbO2+3H++HSO4-+2e=PbSO4+2H2O。

伴随着电化学反应的发生,正极(进行阴极过程)的二氧化铅活性物质和负极(进行阳极过程)的绒状铅活性物质均转化成硫酸铅,电解液中硫酸被消耗,视比重变低。

充电:给电池附加一电压值高于电池电动势的外部直流电源回路,电源正极与电池正极相连、电源负极与电池负极相连,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向蓄电池负极,蓄电池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化学反应式为:PbSO4+H++2e=Pb+HSO4-;蓄电池正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化学反应式为:PbSO4+2H2O-2e= PbO2+3H++HSO4-。

伴随着电化学反应的发生,正极(进行阳极过程)和负极(进行阴极过程)的硫酸铅逐渐被溶解,分别生成二氧化铅和绒状铅,同时发生水的电解和硫酸的生成,电解液浓度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备导气三通阀,采用防酸雾集气排气专
利结构
14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板栅(Grids)
结构
➢ 放射状结构:利于大电流放电
✓ 栅格结构:利于深度放电
极耳
边框
厚度 ➢ 薄板:大电流放电性能较好
✓ 厚板:浮充使用寿命较长
极耳
支撑脚
导电筋条
边框
UPS配套电池板栅
通信电源配套电池板栅
15
2(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蓄电池板栅合金
④ ⑤
③ 汇流排(strap/group bar) 防腐蚀抗氧化、耐大电流冲击

④正负极群(Positive & negative plates)
板栅采用特殊的铅钙锡铝四元合金,抗伸
延、耐腐蚀、析氢过电位高
⑤微细玻璃纤维隔板 (AGM)
粗细纤维合理配比,吸液力强、弹性持久
⑥ 安全阀(safety valve)
负极板 正极板
+-
+-
+-
+-
12v =24 v
12v
100AH = 200AH 100AH
串联
并联
蓄电池通过串联获得所需电压; 通过并联获得所需容量。
6个单体=12 V铅酸蓄电池
6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铅酸蓄电池两种基本类型
艾默生电池
◆开口排气式(富液式) ◆阀控(密封)式
Flooded Battery
2)根据电解质的状态,分为: ➢ ➢铅酸蓄电池(稀硫酸) ➢ ➢胶体铅蓄电池((Sio2)
3)根据电解质的性质,分为: ➢ ➢酸性电池 ➢ ➢碱性电池(如锌-银电池、镉-镍电池)
5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铅酸蓄电池
组成:
❖正极:二氧化铅(PbO2) ❖负极:铅(Pb)
构成2V 电动势单体
❖电解液:硫酸(H2SO4)溶液
☺ 阀控式VRLA
✓氧气复合技术 ✓可直接在办公环境中使用 ✓低维护--“免维护” ✓滤酸防爆,较安全 ✓贮存/使用可为任意方向 ✓可在负载内部或邻近使用
○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已于许多使用领域取代了开口排气式
8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 VRLA电池分类比较
AGM电池 ● 高比能(按体积或重量) ● 可快速充电 ●可适应低温运行环境 中等深度放电 高温影响
VRLA Battery
(or “wet type” or “open vented type”) (Valve Regulated Lead-Acid Battery)
国内称:GFM( 固定、阀控、密封)
7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两类蓄电池比较
开口排气式
➢较早的技术 ➢需要单独的电池房 ➢定期维护 ➢需要额外的安全防护 ➢贮存/使用保持直立状态 ➢接线数量可能较大
◆ Pb(Lead) ◆ Pb-高Sb(Lead-High Antimony) ◆ Pb-低Sb(Lead-Low Antimony) ◆ Pb-Ca(Lead-Calcium)
◆ Pb-Sn(Lead-Tin) ◆ Pb-Ca-Sn-Al(Lead-Calcium-Tin-Aluminium) ◆ Pb-CP ab --SC na -- SAng- (A Ll e合 a金d-特 C性al图cium-Tin-Silver)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产品知识培训(初级)
1
培训目标
一、掌握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
电池分类、内部结构、常用术语、蓄电池使用的基本 环境和条件
二、掌握我司蓄电池产品的命名、系列、特点 三、掌握通信电源蓄电池选择和配置、了解基本工程设计要求 四、了解蓄电池行业格局,掌握蓄电池销售策略
2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 二、艾默生电池产品概况 三、通信电源配套蓄电池选择和工程设计 四、蓄电池销售策略
3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电池概念
电池--一种电的存储装置。 化学电池----利用两电极的电极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 电化学电池----化学能与电能互相转变的装置; 电解电池-----利用电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装置;
电能
化学能
-
当两种金属(通常是性质有差异的金属) 浸没于电解液之中,它们可以导电,并 在两极之间产生一定电动势
GEL电池 ● 适合深循环放电 ● 可适应高温运行环境 ●适于小电流放电模式 早期无氧复合反应 氧气通道的随机性
◆ AGM--Absorbent Glass Mat
9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铅酸蓄电池的发展(1)
●1859年:G.Plante发明铅酸蓄电池。 ● 1881年: C.Faure发明涂膏式极板。 ● 1957年:西德Sonnenschein公司发明胶体铅酸蓄电池。 ●1971年:美国Gates公司首次将超细玻璃纤维(AGM)用于密封铅 酸电池中,实现了铅酸蓄电池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 70年代末期:美国GNB公司,英国Chloride公司,日本YUASA株式 会社等先后申请了吸收式密 封铅酸蓄电池技术专利。 ● 80年代:欧洲电信部门数据通信网络启用分散式供电方案,要求基 础电源设备与通信设备同装一室, 刺激了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发展。
镀锡紫铜端子
上盖Biblioteka 排气孔端子 排气三通电池壳 提手
阻燃ABS电池壳
13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铅酸蓄电池内部结构
① 电池槽、盖(container & cover)

超强阻燃ABS塑料

② ③
② 端极柱(terminal)

内嵌镀锡紫铜芯,使其电阻最小化,极柱
采用三层特殊密封技术,完全阻止蓄电池

漏液可能
10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铅酸蓄电池的发展(2)
● 我国VRLA电池的研制和生产始于80年代末,到1996年已 有大小厂家400多家,具有较大规模的有40多家。
现状:1、实力相差悬殊 2、质量鱼龙混杂 3、国产品牌在网上应用占绝对优势
11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 VRLA蓄电池应用
◆ 三个基本应用
=1个单体
+ 具有更高
正电动势的极板 定义为正极板
4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电池分类
常用电池分为原电池和蓄电池两大类:
原电池--也称一次电池,其活物质用尽后不能用充电的
方法使之恢复,如碳-锌干电池.
蓄电池--也称二次电池,电池可以再生,循环使用,
1)根据使用的场所不同,分为: ➢ ➢固定型 ➢ ➢移动型
1、工业用(GF-) 2、汽车起动用(3Q、6Q) 3、牵引用(电动马达 驱
动,如电动汽车)(DG-)
➢ ➢通信电源 ➢ ➢电力操作电源 ➢ ➢ 太阳能贮能系统 ➢ ➢铁路机车起动 ➢ ➢应急备用电源 ➢ ➢ UPS不间断电源 ➢ ➢警报系统 ➢ ➢安全装置
➢ ➢电子检测设备
12
一、蓄电池基础知识--蓄电池外观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