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 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②描(huì)▲ ③(màn)▲长④经天(wěi)▲地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改为▲②▲改为▲ 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②▲,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长河落日圆。(王维《▲》)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⑥▲,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2018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8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題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7道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纯粹.(cuì) 鞠躬尽萃亘.古(gèng) 持之以恒 B.契.约(qì)锲而不舍威慑.(shè)蹑手蹑脚 C.斑斓.(lán) 力挽狂斕仰慕.(mù) 蓦然回首 D.拙.劣(zhuó) 相形见绌真谛.(dì) 根深蒂固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走进长沙,品味生活,你可以漫步西园北里的麻石步道,聆听 ..百年名校的郎朗书声。任凭 一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也可以徜徉 ..太平老街,感受沉淀的斑驳时光,在岁月中找寻 自己的足迹;还可以信步贾谊故居,浏览大师之作,感叹他的文不加点 ....,才华横溢……当然, 你也可以静坐杜甫江阁,迎着湘江夜风,品清茶,听湘曲,与三五好友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A.聆听 B.徜徉 C.文不加点 D.天伦之乐 3.下列话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囯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④①②⑤③ 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④①② D④①⑤③② 5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2020年最新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悬念(xuán) 笨拙(zuō) 沉淀(diàn) 阴悔(huì) B.拂动(fó) 管束(shù) 侵蚀(qīn) 清撤(chè) C.主宰(zǎi) 拯救(zhěng) 疏忽(shū)纽带(niǔ) D.酷爱(kù) 参差(cān) 融恰(qià) 启蒙(méng) 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名作,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我们从中不仅能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3.(2分)下面画线句有一个有语病,请找出并将改正后的句子写下来。 在人生的赛场上,信心就是力量。是它,让我们相信自己,超越自己;①是它,让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②是它,让我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 句;改为 。 4.(2分)下列名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刘向统计编订。 B.《钦差大臣(节选)》中市长主官员们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个个丑态毕露。 C.《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D.毕淑敏,当代女作家,我们学过她的作品《一厘米》。 5.(3分)走近名著。 (1)根据要求填空。 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

2018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重庆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A卷)解析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戎.装(róng)迂.腐(yū)被褥.(rù)刨.根问底(páo) B. 檀.香(tán)字帖.(tiè)荒僻.(pì)白驹.过隙(jū) C. 坎坷.(ke)污垢.(gou)誊.写(teng)绰.绰有余(zhuo) D. 肋.骨(lèi)麻痹.(bì)烙.印(lào)失之东隅.(y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C项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改为:坷kě;垢gòu;誊téng;绰chuò。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的一项是() A. 门框缅怀腐化惰落日月如梭 B. 诽谤瞻养花团锦簇寡不敌众 C. 训诫侥幸心不在蔫满目苍痍 D. 畸形贿赂疲惫不堪鞠躬尽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 惰—堕;B.瞻—赡;C.蔫—焉;苍一疮。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中国这台被称作“天眼”的超大望远镜走在了科技的前沿,令世界瞩目 ..。 B. 随着我市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进,书店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 ..。 C. 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 ....了。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沈阳市2018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答案】C 【解析】A.“瞭”应读:liào”,首当其充——首当其冲;B.“衷”应读“zhōn g”,暄闹——喧闹;D.“载”应读“zài”,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考点】汉字的字音和字形。 2.【答案】B 【解析】“尽管”和“无论”都是关联词语,但能与“都”相搭配的只有“无论”。和“社会”搭配的只能是“激励”,而不能是“勉励”,“勉励”只能与人搭配。蔚然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由此可见,第三个空应选“蔚然成风”。与“光荣”搭配只能是“传承”,而不可能是“传递”。故选B项。 【考点】关联词语搭配、同义词辨析及其运用。 3.【答案】D 【解析】A.“青春”是名词,“力气单薄”是主谓短语;B.“即使……也”是假设关系复句;C.“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充当句子的宾语,而“是”仅仅是宾语的一部分。 【考点】语法知识及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4.【答案】B 【解析】“武松大闹野猪林”错,应为“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考点】名著阅读及文学常识。 5.【答案】(1)天涯若比邻 (2)温故而知新 (3)采菊东篱下 (4)燕然未勒归无计 (5)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阅读理解 6.【答案】C 【解析】“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错,“萧鼓追随”写的是农家祭社祈年。 【考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次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描写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得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下一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尽,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过山农家 本诗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访问山农的六言绝句。全诗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7.【答案】D 【解析】A.介词,在/介词,比;B.连词,因此,所以/名词,原因;C.名词,收获/动词,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D.都是“归属、归依”的意思。 【考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8.【答案】(1)我看见您题写的字,认为这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写的)。(“足下”1分,句意1分)(2)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逾”“恨”各1分,句意1分) 【考点】文言文句子。 9.【答案】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解析】首先要找出句中的名词,如“春秋”“德义经术”;再看虚词,如“若”“耳”。还要注意断句后句意要通顺,且内容合理。 【考点】文言文断句。 10.【答案】(1)勤奋好学;诚信。 (2)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解析】(1)总结宋濂的优秀品质,可以围绕“弗之怠”“不敢稍逾约”等关键词句回答,前者是说宋濂勤奋好学,后者是说宋濂讲诚信。(2)回答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要围绕“但为未及古人”作答,意思是说李几仲的学问没有古人优秀。提出的希望要围绕“故为足下借此日力耳”一句回答,意思是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考点】形象分析与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犀.利(xī)瞭.望(liáo)陨.落(yǔn)首当其充.(chōng)B.热衷.(zōng)希冀.(jì)暄.闹(xuān)金碧.辉煌(bì)C.吮.吸(shǔn)隧.道(suì)琐屑.(xiè)茅塞.顿开(sè)D.呵.护(hē)载.重(zǎi)冗.长(rǒng)消.声匿迹(xiāo)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____,光荣永远_____,英雄永不独行。A.尽管勉励蔚为大观传递 B.无论激励蔚然成风传承 C.尽管激励蔚为大观传承 D.无论勉励蔚然成风传递 3.(3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青春 ....,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 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道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他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漫延到更宽更远。 A.“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 B.“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C.“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中“是”充当此句谓语成分。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4.(3分)某校某班召开读书学习交流会,同学们畅谈了自己的学习收获。下列表述有误的一样是() A.书路说:“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我最欣赏简?爱,她出身卑微,也不美丽,但在罗切斯特面前自尊自爱。她是我的女神!” B.思琦说:“侠义精神最有魅力,我特别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大闹野猪林、

山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山西省2018年中考试题 语文 一、读·书 1. 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说出其字 体,并用楷体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 ...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隶书一寸光阴不可轻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以及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仔细观察这幅书法作品,发现字体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故判断出为隶书。“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说明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此题要注意“阴”“轻”的结构要安排好。 2.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 (3)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破阵子》辛弃疾) (5)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陆游) (6)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纪昀)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惆怅。 (8)《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了宋濂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2018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学生版)

沈阳市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犀.利(xī) 瞭.望(liáo) 陨.落(yǔn) 首当其充.(chōng) B.热衷.(zōng) 希冀.(jì) 暄.闹(xuān) 金碧.辉煌(bì) C.吮.吸(shǔn) 隧.道(suì) 琐屑.(xiè) 茅塞.顿开(sè) D.呵.护(hē) 载.重(zǎi) 冗.长(rǒng) 消.声匿迹(xiāo)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___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___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________,光荣永远___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勉励蔚为大观传递 B.无论激励蔚然成风传承 C.尽管激励蔚为大观传承 D.无论勉励蔚然成风传递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青春 ..,就应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 ....,借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道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你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漫延到更宽更远。 A.“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 B.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C.“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中“是“充当此句谓语成分。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4.某校某班召开读书学习交流会,同学们畅谈了自己的学习收获。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书路说:“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我最欣赏简·爱,她出身卑微,也不美丽,但在 罗切斯特面前自尊自爱。她是我的女神! B.思琦道:“侠义精神最有魅力,我特别喜欢(水浒传)中武松。 C.焕然说:“历险小说才开阔视野呢,如鲁滨逊放弃安逸生活,出海历险,荒岛求生,表 现了人类挑战自然的勇气。” D.童童道:“还是古典名篇更具思想内涵,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写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让人警醒。

陕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8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星宿.(xiù)伫.立(chù)慰藉.(jí)退避三舍.(shè) B. 拂.晓(fú)收敛.(liǎn)自诩.(yǔ)期期艾.艾(ài) C. 揩.油(kāi)裨.益(bì)明眸.(móu)鞭辟.入里(pì) D. 蓦.然(mù)旌.旗(jīng)媲.美(bì)面面相觑.(x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A伫立(zhù);慰藉(jiè)。B自诩(xǔ)。D蓦然(mò);媲美(pì);面面相觑(qù)。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生涯惬意通霄达旦顾明思义 B. 潮汛拌嘴记忆犹新呕心沥血 C. 诸候遐想莫衷一事来势凶凶 D. 娇艳眼睑更胜一筹白壁无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

通宵达旦;顾名思义。C诸侯;莫衷一是;来势汹汹。D白璧无瑕。 3. 请从下面句子括号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和普法的力度,营造爱护文物的杜会氛围,有助于从源头上____(制裁扼制惩戒)不文明行为。 (2)从看日出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蒸蒸日上的朝气,感觉到生命的活泼,感觉到从绝望黑夜进入希望黎明的______(熠熠生辉五光十色柳暗花明)。 【答案】(1). (1)扼制(2). (2)柳暗花明 【解析】试题分析:(1)扼制,压抑制止;把握遏制。制裁:用强力管束并处罚。惩戒:惩罚、警戒。本题支配的对象是“不文明行为”,还有一个“从源头上”这样的语境。所以自然用“扼制”来支配。(2)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本题语境为“从绝望黑夜进入希望黎明”,所以自然运用“柳暗花明”一词。 4. 经典诗文默写。 (1)蒹葭萋萋,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5)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杜牧《赤壁》) (6)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 (8)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_________。(冰心《纸船》) (9)长大后,_________,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10)_________,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朱自清《春》) 【答案】(1). 白露未晞(2). 无为在歧路(3). 在乎山水之间也(4). 玉盘珍羞直万钱(5). 铜雀春深锁二乔(6). 会挽雕弓如满月(7). 行天下之大道(8).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9). 乡 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10).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首先要根据诗歌上句或下句选准所填诗句,然后不要

2018年度沈阳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沈阳市第八十五中学九年级阶段测试(18.11) 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24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命题人:丁平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 )(2分) A.终南捷.径(jié)慰藉.(jiè)咫.尺(zhǐ) 难词其咎.(jiù) B.拭.目以待(shì)窗棂.(líng)褴褛.(lǚ)未雨绸缪.(móu) C.巧.颜令色(qiǎo)箱.箧(xiāng)悖廖.(miù) 毋庸赘.言(zhuì) D.眼花缭.乱(liáo)东隅.(ǒu) 瞥.见(piē)不屑置辨.(bià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________ ,有秋的________,更有冬的________。A.泼辣蕴蓄丰硕 B.丰硕蕴蓄泼辣 C. 蕴蓄丰硕泼辣 D.泼辣丰硕蕴蓄 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 在喧嚣的凡尘,需要我们有合适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 ....;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心之所往,就是驿站,为了将 来启程时,自己不再那么迷惘。也许,有风有雨的日子,才承担了生命的厚重,风轻 .. 云淡 ..的日子,更适于静静领悟。 A、“喧嚣”是形容词,“安放”是动词,“无字经书”“风清云淡”是并列短语。 B、“为了将来自己启程时,自己不再那么迷惘。”这个句子中,“迷惘”作状语。 C、“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在,就是驿站。”一句是假设关系复句。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需要我们”改成“我们需要”。 4、选出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3分) A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号自号香山居士。《卖炭翁》是他的作品。 B、《与妻书》作者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表现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拳拳深情。 C、鲁迅在《孔乙己》《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海滨疗养时,爱上了女民工达雅。后来,在母亲和达雅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 5、诗文默写(5分) ①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 。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 ⑤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5分)

2018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加强综合实践体现育人功能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坚持立德树人,稳中求进。全卷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为依据,积极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要求;强调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突显语文学科实践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今年语文中考总分数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小题数量为28个。整体难度与以往持平。试卷既检测出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成果,又为他们即将进入新学段学习提供支撑和服务。 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中考试卷中的语料既是呈现学生语文能力表现的素材,又是学生阅读的对象。学生答卷既是考试的过程更是学习过程。因此,试卷中的语料不仅要能呈现出学生语文学科的实际水平与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其价值观的导向。 试卷选用的素材突显中华传统文化,勾勒出华夏民族延续的主脉。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试卷中语料展现出来的是厚重的中华文化。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认识过程:从《出师表》《旧唐书魏征传》岳飞的《五岳祠盟记》,到“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的情境。整份试卷以弘扬历史文化为主题,从圆明园的历史到“为国尽忠”的美德,从博物馆介绍到传统民间艺术,从古人的读书方法到记叙历史古迹,引领学生走进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对华夏民族历史上那些鞠躬尽瘁、为国尽忠的人产生由衷的敬意,并且能够引发出这种认识于今天乃至未来的更深入的思考。“基础·运用”板块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突出对人民英雄的敬意与缅怀,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强调基础运用,突显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的题目引导学生把平时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与能力呈现出来,把平日学习积累的经验与方法迁移过来,把前一阶段学习积淀下来的情感认识与价值观表现出来。 试卷整体上实现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等不同领域的综合,体现了不同能力之间的相互综合。例如,阅读板块中第17题,在提取信息基础上综合梳理,最终以概括的方式呈现阅读结果。类似这样的题目,体现了语文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能力点之间的相互综合。 实践性体现在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试卷题目涉及到汉字读音、笔顺、标点符号、修辞等方面,但并不是考查静态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借助知识进行语言实践运用的能力。如第3题考查标点的,将准确表达句意作为使用正确标点的基础与条件,将标点放在语段的理解中去考查。 三、关注学习体验,强调学习中思维品质培养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考查“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学生将阅读过程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试题引导学生呈现阅读与思维过程方面做出的探索与实践。 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更关注的是学生在实际阅读中的真实获得,以及在此基础上获得的启迪,力求使多读书、会读书、善思考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试题引导学生将思维过程充分展现出来。例如阅读《信天游》,让学生联系文本内容自己提问;多文本阅读让学生依据文本内容和图表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些试题都是在考查学生基本的思维能力。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带答案)

语文试卷 (本卷共6 页,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第 1 页装订线内和答题卡上, 并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核准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的答案选出后,必须使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溺爱(1 )选聘鞠躬尽瘁(cu I) 人迹罕至 B ?蹒跚(sh an狭隘屏息凝神(b igi )脍灸人口 C ?丿\\ V 憎恶 (z e g)取缔舐犊情深(sh》冥思遐想 D ?书斋( zh ai烦燥忧心忡忡(ch o g )神采奕奕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在文化产业领域,一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不胜枚举。 B ?孩子回家后,只要看到这些从动物园买回来的各种小物件,就会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希望能够再去 看看。 C ?飞机降落,C919 的首飞机长和飞机总设计师紧紧相拥,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D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和考量,日本企图拉拢 他们制衡中国只能是枉费心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能否落实,保证了广大师生生命健康、亿万家庭幸福安宁。 B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4月26日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 C ?“和而不同” “合作共赢” “命运共同体”等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生发出来的理念,将对未来的 中美关系发生越来越积极的影响。 D ?培养“学生大厨”需要家长耐心传授厨技并给孩子勇敢试错的机会,也离不开家长的 支持。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从外形上看,可燃冰就像是白色或浅灰色的冰雪晶体。

(高清版)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祷告(dǎo)潜心惯注(guàn)顷刻(qīng)寻章摘句(xúin)馈赠(kuì)一气呵成(hē)冗杂(rǒng) 润如油膏(rùn) (2)根据《童年》的相关内容,仿照画线句子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成长路上,择善而从,更能功力我们正道直行。正加保尔,他被朱来的王命品质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摘自网络) 【材料三】 “樱桃好吃树难栽”,大樱桃在我国的适宜栽培区域有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 --------------------题--------------------无--------------------效------------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酝酿.(niàng)啜.泣(chuò)骸.骨(hái)锲.而不舍(qì) B.哺.育(bǔ)星宿.(xiù)告罄(qìng)恪.尽职守(kè) C.咫.尺(zǐ)干涸.(hé)冗.长(rǒng)惟妙惟肖.(xiào) D.狡黠.(xiá)亘.古(gèng)偌.大(ruò)味同嚼.蜡(jiá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 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本题使用反选排除法,A项“锲”读qiè,C项“咫”读zhǐ,D项“亘”读gèn,答案为B。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遮敝羁绊来势汹汹变幻多姿 B.籍贯惆怅锋芒毕露蛛丝蚂迹 C.寥廓急躁张皇失措相形见绌 D.取缔婉转迫不急待黯然失色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网上对这个餐厅的评价相当高,我们品尝之后觉得名不虚传。 B.爷爷不会操作手机,于是我对他耳提面命,手把手教他发短信。 C.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对我的照顾简直无所不至。 D.转眼间,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真是满城风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B句中“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不符合句意;C句中“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不符合句意;D句中“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句中是望文生义。 答案为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高靖朝的土鸡蛋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D.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愁绪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 B.“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 辽宁省大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 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用奋斗诠释青春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 .诀别(ju é) 祷告(d ǎo ) 潜心惯注(gu àn ) 人迹罕至(h ǎn ) B .取缔(d ì) 顷刻(q īng ) 寻章摘句(x úin ) 红装素裹(zhu āng ) C .酒肄(s ì) 馈赠(ku ì) 一气呵成(h ē) 开卷有益(y ì) D .阻遏(è) 冗杂(r ǒng ) 润如油膏(r ùn ) 粗制乱造(l àn ) 3.默写填空(12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判门送别》) (3)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5)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年,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慧眼”卫星成功发射运行,国产大型客机 首飞,首艘国产航母顺利下水……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空) 4.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5分) 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②由乡村教师梁俊及其学生们吟唱了这首诗,感动了许多人。③这首诗歌________动人,__________人们从中看到了曾经弱小却不停奋斗的自己。④虽生而若苔,却能不懈努力,绽放自己的风采。⑤这是梁老师及其学生们的经历,也是所有人的经历。 (1)第②句中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2分) (2)请在第③句横线上填写一对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2分) (3)第⑤句画线部分表意过于绝对,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1分) 5.名著阅读。(6分) (1)根据《水浒》的相关内容,完善林冲的“人物档案卡片”。(3分) (2)根据《童年》的相关内容,仿照画线句子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 成长路上,择善而从,更能功力我们正道直行。正加保尔,他被朱来的王命品质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 在--------------------此-------------------- 卷-------------------- 上-------------------- 答 题无 效

2018北京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東,将本试卷、答题卡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 的《岳阳楼记》 。(1分) 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2分)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 ① 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 ② ”。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摹(m ú) “巨”字的笔顺是: B .摹(m ú) “巨”字的笔顺是: C .摹(m ò) “巨”字的笔顺是: D .摹(m ò) “巨”字的笔顺是: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确的一项是(1分) A .①叠 ②世外桃源 B .①迭 ②洞天胜境 C .①迭 ②世外桃源 D .①叠 ②洞天胜境 3. 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 (1)(2)题。(共4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分号 【乙】冒号 B .【甲】分号 【乙】破折号 C .【甲】逗号 【乙】冒号 D .【甲】逗号 【乙】破折号 (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 修改 4. 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宜宾市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评析 试卷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和《宜宾市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以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为依托,立足初中毕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综合素养、开放的思维能力、独立的创新意识以及与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相衔接等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试卷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考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1.试题难度合理,“素养立意”,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着眼于利于初中教学。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于教材,同时又有适当的拓展延伸。引导初中教学要研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教活教材、活教教材。同时着眼于利于高中选拔,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有区分度,让语文素养高的学生脱颖而出。 第5题考查学生修辞的判断和分析,同时考了两个语法判断,一个是短语结构,一个是词性判断,教材中对这个版块有专门讲解,也是初中新教材强化的点。 第6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没有考查文学常识,考虑的是第7题名著导读里面涉及了文学常识,另外回归传统文化,有必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这也和高考接轨,但这道题的内容全来自教材,没有超出范围。引导学生通过语境去理解这些文化常识,C选项看起来似乎有点难度,但通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可以推知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而不是“进士”,稍微思考下就能作出判断,动态考查知识。 13题古诗鉴赏,采用了两首诗歌比较阅读,第一个问难度不大,第二个问要求学生对两首诗歌的主题要有全面的把握,同时还要比较,有区分度。 两篇现代文阅读中也注重难易的梯度。15、16题比较简单,17题有一定难度,但这道题6分,多数学生能答出第一点得3分,而懂得小说是反映现实,从现实社会去思考主题的学生才能答出第二点,这里有一个区分度;18题每个学生都可上手,但要求语言的表述有理有据、准确鲜明,语言表述能力强、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才能拿高分。20题考查论证方法,分值为6分,一般学生能答出两点,可得4分左右,但思维层次好的学生可以答出三点,才能拿满分。 作文着眼于青春、奋斗、成长,贴近生活,引领思考,让更多的考生有话可说。22题作文“朝着阳光奔跑”,“阳光”是方向,“奔跑”是姿态,结合这两点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考查考生的文字技巧与文化素养,鼓励考生更好、更准、更美地用文字传达自己的文化涵养。那些善于读书、善于思考能用准确、畅达、雅致的语言文字自由表达自己想法、见解的初中生能脱颖而出,考出高分。 2.试卷结构稳中有变,倡导群文阅读 与2017年试卷相比,2018年试卷稳中有变。变化的部分是:第一,题量为22道小题;第二,基础题部分增加了第8、9、10题(文言实词、虚词、断句),考核的范围为初中全册书;三个小题分别从常用实词及虚词的解释、用法判断,断句等角度创设,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范围为全册初中教材,扩大了考查的范围,有利于夯实文言基础,为学生高中学习文言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现代文的第一篇阅读为小说,这几年中考现代文第一篇多是散文,这次考小说意在引导各种文体都要考查,况且初中教材中小说是占有很大篇幅的。第二篇阅读为议论文,是一篇名家的经典文章,有很强的针对性;第四,将文言文阅读改为1道翻译题,1道文意理解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