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结晶、萃取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萃取》

高中化学教案《萃取》一、教学目标:1. 了解萃取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简单的萃取方法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萃取的基本原理。
2. 常用的萃取方法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萃取技术的精度和实用性。
2.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知识的背景介绍,关注实际应用与研究。
2. 实验课采用实验演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五、教学内容:1. 萃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萃取是指借助不相溶的两种相将混合物中所需分离的组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在萃取中,物质分布在两个不同相中,一般是分布在水相(亲水性)和有机相(疏水性)中。
2. 萃取方法及其应用。
(1) 单次萃取法:将混合物与萃取剂一起充分摇匀,然后分离出两相,可使其中一个固定的组分被摄取到萃取剂中。
例如:羰基化合物与碘化钠的萃取。
(2) 多次萃取法:重复进行单次萃取,以提高萃取效率。
例如:将苯环求合物从若干的合成产物中分离出来。
(3) 离子对萃取法:萃取剂与其需要捕捉的离子形成离子对。
例如:聚苯乙烯支架负载的三乙基铷配合物用于萃取铯离子。
(4) 固相萃取法:用于提取或分离残留在食品、药物、污染物等中的化合物。
例如:萃取污染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
六、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实例引出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2. 教学内容:依次讲解萃取的概念、原理及常见的萃取方法和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说明;3. 实验演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4. 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6. 作业: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 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测验;2. 对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规范、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
高中化学面试萃取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面试萃取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萃取
教学目标:了解萃取的基本概念,掌握萃取的操作步骤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萃取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乙醇、水、萃取瓶、漏斗、滤纸、玻璃棒、试管等。
2. 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
3. 实验思考题:准备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什么是萃取,为什么要进行萃取实验,萃取实验的应用领域等。
二、实验操作:
1. 将乙醇和水混合在一起,观察混合物的性质。
2. 将混合物倒入萃取瓶中,加入适量的乙醇,轻轻摇动,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等分层后,打开萃取瓶的塞子,分取上层和下层液体。
4. 将上层和下层液体分别放入试管中,观察性质并加以比较。
5. 结果分析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液体?各自是什么物质?如何得到纯净物质?
三、总结:总结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原理,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四、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萃取实验,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实验设计和思考能力。
希望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进行实验操作,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萃取高中化学教案

萃取高中化学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萃取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和原理;
2. 掌握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 实验物品:石油醚、水、试管、分液漏斗、玻璃棒等;
2. 实验步骤及相关知识的PPT;
3. 学生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萃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萃取的兴趣,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讲解萃取的定义、原理、实验条件和应用。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通过萃取的方式从混合物中分离出不同的物质;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萃取实验操作,分别用石油醚和水分离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
操作步骤包括加入石油醚、摇匀、分液、收集上层液体等;
4. 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观察记录下各个步骤的现象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5. 总结讨论: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讨论和解析。
指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率;
6.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现象、结论等内容。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和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萃取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高中化学萃取的教案

高中化学萃取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剂萃取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溶剂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3. 能够通过实验实践,掌握溶剂萃取技术;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溶剂萃取的原理和方法;2. 溶剂的选择;3. 操作步骤的要点。
教学难点:1. 通过实验掌握溶剂萃取技术;2. 实验操作的细节掌握。
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分液漏斗、试管、烧杯、玻璃棒等;2. 实验药品:苯酚、正己醇等;3. 实验器材:滴管、移液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溶剂萃取的原理和应用,引出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操作(40分钟)1. 实验前准备:将苯酚和正己醇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2. 实验步骤:(1)取少量苯酚加入试管中;(2)将正己醇加入试管中,振荡混合;(3)转移混合液至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轻轻摇匀;(4)放置静置,观察两相分离的情况。
三、实验总结(1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深化对溶剂萃取原理的理解;2.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3. 引导学生探讨溶剂萃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溶剂萃取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条件下的溶剂萃取实验,深化对原理和方法的理解;2. 可以结合现代技术,引入电脑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备注:本教案仅作参考,实际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水平和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化工原理萃取实验讲义

实验九液-液萃取实验一、实验内容通过以水为萃取剂,萃取煤油中的苯甲酸,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目的⒈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一般结构和特点。
⒉熟悉液-液萃取操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液-液萃取装置的操作方法。
⒊学习和掌握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及体积总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通量的影响。
三、实验基本原理液液萃取(简称萃取)是以液体混合物分离为目的的常用化工单元操作,在石油炼制、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是除蒸馏以外最为常用的分离液体混合物用的单元操。
它是利用液体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进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其基本过程如图9-1所示。
原料液中含有溶质A和溶剂B,为使A与B尽可能地分离,需选择一种溶剂,称为萃取剂S,要求它对A的溶解能力要大,而与原溶剂(稀释剂)B的相互溶解度愈小愈好。
萃取的第一步是使原料液与萃取剂在混合器中保持密切接触,溶质A将通过两液相间的界面由原料液向萃取剂中传递;在充分接触、传质之后,第二步是使两液相在分层器中因密度的差异而分为两层。
一层以萃取剂S为主,并溶有较多的溶质,称为萃取相;另一层以原溶剂B为主,还含有未被萃取完的部分溶质,称为萃余相。
若溶剂S和B为部分互溶,则萃取相中还含有B,萃余相中亦含有S。
当萃取相和萃余相达到相平衡时,则称上图中的设备为一个理论级。
萃取相和萃余相都是均相混合液,为了得到产品A,并回收溶剂S供循环使用,还需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分离,通常是应用蒸馏;当溶质很难挥发时,也可采用蒸发。
由上可知,为了分离液体混合物,萃取的过程比蒸馏要复杂,但在遇到以下情况时,直接用蒸馏却不一定经济合理。
①当溶质A 的浓度很稀,特别是溶剂B 为易挥发组分时,以蒸馏法回收A 的单位热耗甚大。
这时可用萃取先将A 富集在萃取相,然后对萃取相进行蒸馏,因而使耗热量显著降低。
②当溶液是恒沸混合物或所需分离的组分沸点相近时,一般的蒸馏方法不适用。
高中萃取教案

高中萃取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萃取原理及其在工业和科研中的应用。
2. 掌握液-液萃取的基本操作技能。
3.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萃取效果,并能够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准备
- 实验材料:苯酚水溶液、苯、分液漏斗、烧杯、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等。
- 安全须知:确保学生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特别是使用易燃溶剂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类似萃取的现象,例如用洗洁精去除油污,引导学生思考萃取的原理和应用。
讲解理论知识
详细讲解萃取的定义、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萃取方法,包括固-液萃取、液-液萃取和气-液萃取。
强调液-液萃取中两种不互溶液体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操作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分液漏斗进行液-液萃取操作,注意展示正确的摇晃方法和分层后的操作步骤。
学生自主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操作规范,安全第一。
结果观察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观察萃取前后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总结提炼
教师总结萃取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
鼓励学生在报告中反思实验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验操作能力,思考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技能。
优秀初中化学萃取教案

优秀初中化学萃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萃取法在化学分离中的应用;2. 掌握萃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萃取法的原理和应用;2. 萃取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萃取法的实验操作;2. 探究不同溶剂对溶质萃取效果的影响。
教具准备:1. 橡胶管、漏切管、漏斗、量筒等实验器材;2. 不同溶质/溶剂的样品;3. 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萃取法的基本概念,引出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二、实验操作(30分钟)1. 取样品并注入溶剂:用漏斗将样品和溶剂放入烧杯中并摇匀。
2. 分离两相:转移至漏切管,并等待分层,打开球形阀取下层液体。
3. 萃取溶液:重复以上步骤,利用萃取器取上层液体。
4. 蒸馏分析:将萃取的液体进行蒸馏,观察分馏过程。
三、实验总结(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总结萃取法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回顾实验目的,让学生思考萃取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写出萃取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课后检查作业。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还能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教案主题:萃取原理和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萃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萃取的方法和操作步骤3. 能够运用萃取技术解决化学实验中的问题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分液漏斗、滤纸、试管等2. 实验药品:乙酸、水、氯仿等3. 教学资料:萃取原理的图示及说明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萃取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萃取技术的兴趣2. 原理讲解:讲解萃取的原理,包括两相不溶液的特点和分离原理3. 操作演示:演示萃取的操作步骤,包括添加溶剂、摇匀、分离两相等4.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践萃取技术5.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萃取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结果6. 总结反思:总结萃取的方法和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得当,是否能够独立进行萃取实验2. 知识掌握:考察学生对萃取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准确解释萃取的过程3. 问题解决:观察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萃取技术解决化学实验中的问题教学反馈:1. 对学生进行实时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加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2. 鼓励学生多做实践操作,提高萃取技术的熟练度和灵活性3. 鼓励学生探索萃取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萃取实验,提高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2.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萃取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开拓视野,培养工程技术意识3.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研究萃取技术的新进展和应用领域,提高综合能力和科研意识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萃取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萃取实验的操作技巧,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不断进步,成为优秀的化学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晶、萃取
1.结晶器
用于结晶操作的设备。
结晶器的类型很多,按溶液获得过饱和状态的方法可分蒸发结晶器和冷却结晶器;按流动方式可分母液循环结晶器和晶浆(即母液和晶体的混合物)循环结晶器;按操作方式可分连续结晶器和间歇结晶器。
一种槽形容器,器壁设有夹套或器内装有蛇管,用以加热或冷却槽内溶液。
结晶槽可用作蒸发结晶器或冷却结晶器。
为提高晶体生产强度,可在槽内增设搅拌器。
结晶槽可用于连续操作或间歇操作。
间歇操作得到的晶体较大,但晶体易连成晶簇,夹带母液,影响产品纯度。
这种结晶器结构简单,生产强度较低,适用于小批量产品(如化学试剂和生化试剂等)的生产。
1.1强制循环蒸发结晶器
一种晶浆循环式连续结晶器(图1)。
操作时,料液自循环管下部加入,与离开结晶室底部的晶浆混合后,由泵送往加热室。
1.2DTB型蒸发结晶器
即导流筒-挡板蒸发结晶器,也是一种晶浆循环式结晶器。
1.3奥斯陆型蒸发结晶器
又称为克里斯塔尔结晶器,一种母液循环式连续结晶器。
2.萃取
液-液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是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适当溶剂(萃取剂),利用原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溶质组分A从原料液转换到溶剂S的过程,它是三十年代用于工业生产的新的液体混合物分离技术。
随着萃取应用领域的扩展,回流萃取,双溶剂萃取,反应萃取,超临界萃取以及液膜分离技术相继问世,使得萃取成为分离液体混合物很有生命力的单元操作之一。
蒸馏和萃取均属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对于一种具体的混合物,要会经济合理化的选择适宜的分离方法。
一般工业萃取过程分为如下三个基本阶段:
1.1混合过程将一定量的溶剂加入到原料液中,采取措施使之充分混合,以实现溶质由原料向溶剂的转移的过程;
1.2沉降分层分离出萃取相与萃余相。
1.3脱出溶剂获得萃取液与萃余液,回收的萃取剂循环使用。
翠取过程可在逐级接触式或微分接触式设备中进行,可连续操作也可分批进行。
3.1 液-液萃取设备
和气-液传质过程类似,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 要求在萃取设备内能使两相密切接触并伴有较高程度的湍动,以实现两相之间的质量传递;而后,又能较快地分离.但是, 由于液液萃取中两相间的密度差较小,实现两相的密切接触和快速分离.要比气液系统困难的多.为了适应这种特点,出现了多种结构型式的萃取设备。
目前,为了工业所采用的各种类型设备已超过30种,而且还不断开发出新型萃取设备。
根据两相的接触方式,萃取设备可分为逐级接触式和微分接触式两大类;根据有无外功输入,又可分为有外能量和无外能量两种。
工业上常用萃取设备的分类情况如下表: 本接简要介绍一些典型的萃取设备及其操作特性。
3.2混合-澄清槽
混合-澄清槽是最早使用,而且目前仍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一种典型逐级接触式萃取设备。
它可单级操作,也可多级组合操作. 每个萃取级均包括混合槽和澄清槽两个主要部分。
为了使不互溶液体中的一相被分散成液滴而均匀分散到另一相中,以加大相际接触面积并提高传质速率,混合槽中通常安装搅拌装置.也可用脉冲或喷射器来实现两相的充分混合。
澄清器的作用是将已接近于平衡状态的两液相进行有效的分离. 4.塔式萃取设备
习惯上,将高径比很大的萃取装置统称为塔式萃取设备.为了获得满意的萃取效果, 塔设备应具有分散装置,以提供两相混合和分离所采用的措施不同,出现不同结构型式的萃取塔。
4.1填料萃取塔
用于萃取的填料塔与用于气-液传质过程的填料塔结构上基本相同,即在塔体内支承板上充填一定高度的填料层。
萃取操作时,连续相充满整个塔中,分散相以液滴状通过连续相。
5.萃取设备的选择
各种不同类型的萃取设备具有不同的特性,萃取过程中物系性质对操作的影响错综复杂.对于具体的萃取过程选择适宜设备的原则是:首先满足工艺条件和要求,,然后进行经济核算,使设备费和操作费总和趋于最低.萃取设备的选择, 应考虑如下的因素:
5.1所需的理论级数
当所需的理论级数不大于2-3级时,各种萃取设备均可满足要求; 当所需的理论级数较多(如大于4-5级)时,可选用筛板塔;当所需的理论级数再多(如10-20级)时, 可选用有能量输入的设备,
5.2生产能力
当处理量较小时,可选用填料塔,脉冲塔.对于较大的生产能力,可选用筛板塔, 转盘塔及混合-澄清槽.离心萃取器的处理能力也相当大.
5.5其它
在选用设备时,还需考虑其它一些因素,如:能源供应状况,在缺电的地区应尽可能选用依重力流动的设备;当厂房地面受到限制时,宜选用塔式设备, 而当厂房高度受到限制时,应选用混合澄清槽。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比较多,但应分清主次,应重点复习需掌握结晶和萃取的定义,了解相关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五、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3(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