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要点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副本

研究展望
01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 入探讨淋巴水肿的发病 机制,为治疗提供更多 理论依据。
02
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手 段,减轻患者痛苦,提 高生活质量。
03
关注淋巴水肿对患者心 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0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动淋巴水肿研究的进 步。
研究挑战与机遇
淋巴水肿的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患者招募困难等。
03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护理
日常护理
保持患肢清洁
定期清洗患肢,保持皮 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提重物、抱小孩等 重体力活动,减轻患肢
负担。
适当运动
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 如散步、游泳等,以促
进淋巴回流。
穿着宽松衣物
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 避免对患肢的压迫。
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支持和鼓励,帮 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研究 进展
研究现状
01
02
03
04
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 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预后。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淋巴水 肿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和治
疗手段等方面。
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 因素,包括手术创伤、淋巴结
清扫、放疗和化疗等。
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肥胖、淋 巴结转移等,这些因素可能影 响淋巴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术后早期进行上肢及全身活动,促进 淋巴回流,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 。
弹力绷带压迫
避免感染
保持患肢清洁,预防感染,感染可加 重淋巴水肿。
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对患肢进行压迫, 减少淋巴液滞留,降低水肿发生。
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相关知识、危险因素及行为状况的研究

health guidance. The related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to evaluate the lymphedema ̄related knowledgeꎬ risk
factors and behavior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he data with normal distribution were expressed as x
康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水平ꎬ降低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率ꎬ改善患者的相关行为ꎮ 目前临床护
理工作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的相关健康教育有待改善ꎮ
【 关键词】 乳腺肿瘤ꎻ 淋巴水肿ꎻ 健康教育ꎻ 知识ꎻ 危险因素ꎻ 保护行为
【 中图法分类号】 R737 9 【 文献标志码】 A
有指导组(85 例) 和无指导组(84 例) ꎮ 采用相关调查表分别评估患者的淋巴水肿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危险因素发生情况及行为情况ꎬ并比较 2 组在这 3 个方面的差异ꎮ 正态分布数据采用 x
±s 表示ꎬ偏态分
布数据用 M( P25 ~ P75 ) 表示ꎮ 问卷得分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或秩和检验ꎻ率的比较采用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toperative lymphedema ̄related knowledgeꎬ risk factors
and behavior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health guidance in clinic. Methods
χ2 检验及 Fisher 精确概率法ꎮ 结果 有指导组患者的淋巴水肿相关知识得分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5±3) 分ꎬ高于无指导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短暂性和持续性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期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 行 1 次调查随访。随访截止时间 2019 年 12 月。
解决办法。
1.6 观察指标 发病年龄、体质指数(BMI)、肿瘤直
1 资料与方法
径、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 月 1 日—12 月 1 日 清扫范围、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优势侧上臂。
P2 值 0.004 0.004 0.665 0.015 0.036 0.881 0.011 0.277
注:字12、P1 为短暂性淋巴水肿组与非淋巴水肿组比较;字22、P2 为持续性淋巴水肿组与非持续性淋巴水肿组 (即非淋巴水肿组+短暂性淋巴水肿 组)相比较
共 有 184 例 乳 腺 癌 患 者 纳 入 研 究 , 年 龄 23 耀74 (50.39依11.18) 岁;术后随访出 现淋巴水肿 41 例 (22.28%),其中 15 例(8.15%)出现短暂性淋巴水肿, 26 例(14.13%)出现持续性淋巴水肿。 2.2 与淋巴水肿相关的危险因素 在单因素分析 中,年龄较大(逸50 岁)、肥胖患者[BMI逸25kg/m2]、清 扫淋巴结数目较多(逸10)、术后接受放疗增加了短 暂性和持续性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而淋巴结清扫 范围较大(芋组淋巴结)则增加了持续性淋巴水肿的 发生风险,对短暂性淋巴水肿无明显影响。见表 1。
且大多数与乳腺癌相关的淋巴水肿是轻度或可以自 回流康复教育和锻炼。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行消退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病情可能会出现波动或 包括缺乏患者术前臂围和淋巴水肿的数据,这就导
加重[5-7]。由于目前尚无治愈淋巴水肿的方法,因此, 致可能存在一部分患者术前即有臂围差异或淋巴水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与护理团体标准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与护理团体标准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乳腺癌手术后可能出现淋巴水肿的并发症。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管系统受损导致淋巴液在组织间积聚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为了预防和护理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建立和执行团体标准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与护理的团体标准。
一、术前评估1.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系统状况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淋巴管结构、功能、淋巴细胞计数等方面的检测。
2.术前要对患者进行淋巴水肿的风险评估,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
3.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当在手术前进行淋巴管造影检查,以确定淋巴管的通畅情况和淋巴通路。
二、手术操作1.手术应当避免对淋巴管系统的损伤,尤其是对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
2.术中应当注意避免术区过度的拉扯和损伤,减少术后淋巴水肿的风险。
三、术后预防1.术后应当积极进行淋巴引流,减少淋巴液在术区的积聚。
2.术后立即进行淋巴管系统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包括淋巴引流按摩、肢体悬垂、深吸气等方法。
四、术后护理1.术后应当定期进行淋巴水肿的评估,包括术后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三个月和第六个月的定期随访。
2.对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应当提供相应的淋巴水肿康复指导和护理方案,包括淋巴引流按摩、穴位按摩、物理治疗等方法。
3.对于淋巴水肿严重的患者,应当及时进行淋巴水肿康复科普教育,提高患者对于淋巴水肿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
五、随访和评估1.对淋巴水肿患者应当进行长期的定期随访,包括术后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和以后的定期随访。
2.随访中应当对淋巴水肿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肢体的大小、柔软度、患者的症状等方面。
3.随访中应当提供个性化的淋巴水肿康复指导和护理方案,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六、团体标准的建立和执行1.对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与护理,应当建立相应的团体标准,包括术前评估的团体标准、术中操作的团体标准、术后预防和护理的团体标准。
综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然而,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 由于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等高质量的研究,中医治疗的效果仍需进一步证 实;其次,中医治疗方法尚不规范,不同医疗机构的治疗方法差异较大,影响疗 效的稳定性和可
重复性;最后,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淋巴引流按摩也是缓解症状的 有效方法。
在护理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措施以预防和减 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例如,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改善患者的饮食 和生活习惯来预防水肿的发生。他们也在探索如何通过使用新型的物理治疗设备 和技术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内容三
一、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其常见的并发症。 这种水肿会导致患者上肢疼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 手法淋巴引流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方面取 得了显著的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二、手法淋巴引流技术概述手法淋巴引流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促进淋巴液流动,改善淋巴水肿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淋巴系统的自身动力学特性,通过手法按摩,刺激淋巴结,使 其周围的淋巴液流动,从而达到缓解水肿、改善循环的目的。
4、其他因素:如肥胖、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
二、诊断方法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上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2、辅助检查:包括淋巴管造影、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等。其中,淋 巴管造影可以显示淋巴管的形态和通畅情况;MRI可以显示淋巴管的炎症和水肿 情况;超声则可以无创性地评估淋巴回流情况。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回顾队列研究重点

1. 对象:研究随访 2010 年01 月 01 日至 2011 年
164(58.4) 71(25.2) 46(16.4) 8(2.9)
130(46.3) 82(29.2) 13(4.6)
48(17.0)
例的填写, 建立乳腺癌 BCRL 的临床资料数据库。 77) 岁,中位随访时间 41( 36 ~ 48) 个月。 所有病例 均经病理明确诊断, 其中导管原位癌 24 例, 浸润性 术后放疗患者单纯胸壁照射约占 6������ 1%, 全乳及瘤 全乳加锁骨上野及瘤床加量照射 10������ 2%。 放疗技 术均采用基于 CT 模拟的 SDRT 计划下常规分割放 疗。 全乳或胸壁照射加或不加锁骨上野照射中位剂 量为 50( 45 ~ 60) Gy, 术后瘤床加量中位数为 11������ 2 (8.4 ~ 19������ 6) Gy。 患者一般临床特征见表 1。 2. 方法:通过电话预约、门诊随访方式完成乳腺 导管癌 240 例,ER 阳性 193 例,PR 阳性 182 例,Her⁃ 2 阳性 123 例。 整组患者中仅 63 例接受保乳手术。 床加量照射 20������ 9%, 胸壁加锁骨上野照射 62������ 8%, 最终纳入 281 例女性患者, 中位发病年龄 50 ( 26 ~
随访时体重指数( kg / m )
2
22.9(15.9 ~ 33.3) 23.4(17.6 ~ 35.6) 15(0 ~ 37) 1(0 ~ 29)
162(57.7) 119(42.3) 211(75.1) 70(24.9)
12 月 31 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常州市第一 人民医院和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3 家单位接受手术 治疗的所有初治单侧乳腺癌患者。 排除具备以下任 意一项条件的患者:① 确诊或随访时有第二原发肿 术及感染病史。 瘤或远处转移;② 随访时肿瘤复发;③ 双侧乳腺癌; ④随访资料严重缺失;⑤有上肢或颈部重大外伤、手 通过查询电子病历系统, 完成入组患者科研病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现况分析 (2)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现况分析乳腺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它严重危害女性患者身体健康,随着社会发展,近些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几率也随之增高。
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状之一,经研究表明它的发病率在30%以内,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比较复杂,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形成后,没有一种较为妥善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减轻肢体的受累,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当时容易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失去生命。
在临床上,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引起了较多的重视。
本文主要分析阐释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并对现今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介绍,希望可以增加人们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及其治疗方式的了解,为临床诊治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提供参考经验。
标签: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病原因;治疗现况患者在经过乳腺癌手术治疗后,常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术后并发症,它对女性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危害极大。
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后,女性患者基本要终生忍受该病症带来的疲劳乏力、反复感染、外观异常和上肢活动受限等痛苦,危害患者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我国在治疗乳腺癌方面近些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经过各种手段综合治疗后,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可高达90%,在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方面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2]。
本文详细介绍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临床主要表现症状、诊断和多种治疗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有效方式。
1、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临床认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与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放射线治疗时腋窝的暴露程度有关。
具体关系为淋巴结清扫范围越大则手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几率就大。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切断了患侧上肢淋巴回流通路,致使间质液的蛋白浓度增高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强而导致患侧上肢出现水肿。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一、引言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之一便是上肢淋巴水肿。
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由于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二、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乳腺癌手术中常需进行淋巴结清扫,这可能损伤或阻断上肢的淋巴管,导致淋巴液回流障碍,从而引发上肢淋巴水肿。
具体发病机制如下:1. 淋巴管损伤:手术过程中对淋巴管的直接损伤是导致上肢淋巴水肿的主要原因。
手术中清扫淋巴结时,可能误伤或破坏了上肢的淋巴管,导致淋巴液无法正常回流。
2. 淋巴液外溢:手术过程中,由于组织间隙压力升高,可能导致淋巴液外溢,进而引发组织水肿。
3. 炎症反应:术后感染、炎症等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增生、纤维化,进一步加重淋巴回流障碍。
三、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措施研究进展针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目前已经有一些预防措施被提出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手术方式:通过改进手术技巧、减少对淋巴管的损伤、合理布置引流等措施,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2. 早期康复训练:术后早期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水肿。
同时,还可以通过气压治疗、按摩等手段促进淋巴液流动。
3. 药物治疗:应用一些药物如利尿剂、抗炎症药物等,有助于减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症状。
此外,一些生物制剂如生长因子等也在研究中,有望为预防和治疗上肢淋巴水肿提供新的途径。
4.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术后保持低盐饮食、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
四、总结与展望目前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而预防措施也在不断研究和改进中。
通过优化手术方式、早期康复训练、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统计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分别计算各 随访时间点两种诊断方法获得的BCRL发病率及其
构成比。对术后24个月周径测量法结果进行
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初
理方式、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否接受放疗、化疗、内分 泌治疗及治疗的具体情况等。排除标准:具备以下
亡、资料严重缺失等患者,最终有效数据141例。患 者中位年龄51(24~81)岁,BMI
<24.0 17.9~34.6 kg/m2,
kg/m2患者占47.5%。26例患者有乳腺病
史,18例有乳腺癌家族史,高血压患者33例,吸烟
重度。 (2)周径测量法7增j:即测量上肢不同部位的周
巴引流区照射,剂量中位数为50.0(48.0~50.4)
Gv,加量10.8(9.6~12.0)Gv。110例患者接受化 疗,包括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
2.BCRL发病率:大部分患者为轻度水肿,进展
缓慢。诺曼问卷法测得结果略高于周径测量法,但
中重度患者比例略高(共20例),其中3例急性起 病。初诊即为中度水肿:周径测量法仅诊断1例急性
接受乳腺癌MRM患者81例,BCS 57例,ALND
测量法对患者上肢体积状况进行评估。主观症状评
估通过书面问卷调查形式,调查问卷采用Norman
等。6]的报道方法,客观体征评估利用周径测量
法[7。8].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测量、诊断。
108例,SLNB 24例。72例患者接受放疗,均采用 cT模拟3DRT技术,其中10例仅胸壁照射、10例行 术后瘤床区+全乳照射、41例照射靶区为胸壁+锁骨
空堡丝盟壁垣堂苤查!!!!堡!旦箜垄鲞笙!塑垦!i!』垦趔丝Q业止出些!!!!!∑!!:堑!塑!:!
593・
・腹部肿瘤・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 前瞻性队列研究
刘风华 胡艳 沈培佩 刘晓倩谢玉环 朱雅群 蒋国勤 朱旬 田野
作者单位:215004苏州1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
通信作者:朱雅群.Email:szzhuyaqun@sina.corn
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3.5%,9.2%,13.5%,24.8%,
28.4%,and 30.5%by Norman questionnaire,and 1.4%,3.5%,9.2%,20.6%,27.0%,and 27,7%by cireumferenee measurement.At 24 months after surgery.3 l(22.0%)out of 39 patients with lymphedema had mild lymphedema.Axillary lymph node radical mastectomy
治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人组标准:①一般资料:
1.一般临床资料:2012年有157例新发乳腺癌
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排除双侧乳腺癌、多发肿瘤、死
年龄、月经状态、BMI、合并症、吸烟史等;②肿瘤情 况:位置、病理类型、术后分期(根据第七版《AJCC 肿瘤分期手册》进行分期)、激素受体情况、阳性淋 巴结数目等:③治疗情况: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结处
University(XKQ20 1
5005,
XKQ2015008)
BCRL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可引起上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
万方数据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6年6月第25卷第6期Chin J
Radiat Oncol,June 2016,V01.25,No.6
生活质量[1。]。由于缺乏统一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
dissection(ALND),radiotherapy,modified
were
f MRM).and t11e number
of
removed axillary lymph node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ymphedema of 1ymphedema associated
To
University,Suzhou 215004,China
identify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 with breast cancer.Methods
treatment
within 2 years after surgery in
increases
Breast neoplasms;Lymphedema; Risk factor Incidence; 【Key words】 Fund programs: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el of Jiangsu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Health(z201305); Jiangsu Key Clinical Specialties Construction Program in l 2“1 Five—Year Plan([20 1 1]1 2);Superior Clinical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evaluate the volume of the upper limb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1.3.
was
6.12,18,and 24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lvmphedema of circumference measurement.the log—rank test and Cox regression lymphedema.Results lymphedema
Guoqin,Zhu
of Radiation Oncology,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of Soochow Corresponding author:Zhu Yaqun,Email:szzhuyaqun@sina.corn 【Abstract】 objective
who
DOI:10.3760/ema.j.issn.1004—4221.2016.06.01
1
【摘要】
目的明确乳腺癌患者术后2年内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
157例初诊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采用诺曼问卷和周径测量法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3、6、 12、18、24个月评估患者上肢体积变化情况,计算淋巴水肿发病率。并以周径测量法结果为基础行 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有效数据14l例,术后1、3、6、12、18、24个月诺曼 问卷调查的发病率分别为3.5%、9.2%、13.5%、24.8%、28.4%、30.5%,周径测量法结果为1.4%、 3.5%、9.2%、20.6%、27.0%、27.7%。术后24个月39例淋巴水肿患者中31例为轻度水肿。腋窝淋 巴结清扫(HR=13.58,95%CI:2.17~85.00)、放疗(HR=3.54,95%Cl:1.13~11.07)、改良根治术 (HR=2.19,95%CI:1.07~4.49)、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HR=1.1 1,95%CI:1.05~1.16)是危险因 素。结论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在术后2年内发病率逐渐上升,尤以第1年为甚。腋窝淋巴结清扫、 放疗、改良根治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危险因素。
(HR=13.58,95%CI:2.17—85.00;HR=3.54,95%CI:1.13—11.07;HR=2.19,95%C1:1.07—4.49; JHR=1.11.95%C,:1,05一1.16).C:onclusions
cancer
incideuce
with
breast
gradually within 2 years after surgery,especially fast in the first year.ALND,radiotherapy, MRM.and the number of removed axillary lymph node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ymphedema.
6、12、18、24个月利用主观症状评估法和客观体征
21例;107例患者术后TNM分期为I期或Ⅱ期。56.0%
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39.0%患者腋窝淋 巴结检测结果为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24例,
80例患者ER阳性、76例PR阳性。Her.2阳性定义 为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3+,或2+但经进一步荧光原 位杂交检测结果仍为阳性者.最终76例诊断阳性。
cm为中度,>6 cm为重度。
探讨。在大部分前睁|生研究中也存在样本量少、随
访时间短等问题,不能准确描述BCRL发病规律。 本研究对BCRL进行为期2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以期能更加详细、准确地描述我国乳腺癌患者在当 前治疗模式下发病情况和发病规律,并筛选相关危 险因素.为BCRL防治提供一线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乳腺肿瘤;淋巴水肿;发病率;危险因素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项目(z201305);江苏省“十二五”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苏卫科教 『2011]12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优势临床学科群建设项目(XKQ2015005,XKQ2015008)
Lymphedema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for
上淋巴引流区、11例为术后瘤床区+全乳+锁骨上淋
(1)诺曼问卷[6]:将患者上肢分为手掌、前臂和
上臂三部分,询问患者近3个月内是否发现双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