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芭蕾史纲23

合集下载

西方芭蕾考研真题解读

西方芭蕾考研真题解读

西方芭蕾史考研真题整理1、92年名词解释:《皇后喜剧芭蕾》1581年《皇后喜剧芭蕾》演出于巴黎卢浮宫的小波旁宫。

讲述了古希腊神话故事,具体描绘女妖与太阳神阿波罗以及其他众神的搏斗,无论女妖多么神通广大,最终也要跪服于法国王后。

这次演出由于具有戏剧结构的雏形和一些人物形象,又有说明书可以作为佐证,所以被一些史学家称为第一部“真正的芭蕾”。

在舞剧的戏剧结构上,它第一次成功地把若干不同的故事情节放到一个完整的戏剧结构之下;在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上,它第一次明确地使动作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同步起来;在舞蹈的构图上,它第一次充分体现出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几何能够表现思想”的观念,用了大量的圆形、三角形等,从而通过无声的调度语言,表现出消除内乱、安定团结的和平理想。

这部舞剧形式上包括了朗诵、歌唱和舞蹈等多种成分。

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场面的蔚为大观和特技的恢弘效果,可谓体现了法国宫廷娱乐生活纸醉金迷的真实缩影。

2、92年名词《春之祭》现代芭蕾舞作品。

1913年编导尼金斯基与作曲斯特拉文斯基共同创作了第一个芭蕾版本的《春之祭》。

作品模拟了原始先民祭天的礼仪舞蹈。

那里原始宗教仪式统治着一切,为了让大地回春,重新赐福于人,先民们选出一位少女作为祭物献给大地。

大地接受祭品之后,让牧场生机盎然,整个部落一片欢腾。

作品推出后引起了强烈的争议。

尼金斯基使用了原始的、史前人的姿态,足尖内转,膝微弯,舞步多为平稳的行走或跺脚,双脚腾空,沉重的落地、、、在唯美主义的古典审美眼光中,这些都是丑陋而滑稽的。

尼金斯基正是用这种史前的美丽,大胆开放的创新行为,打破了学院派芭蕾的清规戒律,从而为20世纪中叶芭蕾艺术的探索开创了一条心的道路。

音乐《春之祭》对于编导的诱惑不仅在于多调性的美学变革,还有作品中蕴藏着的人与自然、生命冲动的永恒主题。

后来数十位世界舞蹈家都使用此音乐创作了同名舞剧,其中以法国舞蹈家莫里斯·贝雅1959年版本和德国舞蹈家皮娜·包希的作品最为著名。

《西方舞蹈通史》参考

《西方舞蹈通史》参考

参考书目及影像目录
1. 欧建平著:《世界艺术史•舞蹈卷》,东方出版社,北京,2003年。

2. 欧建平著:《世界舞蹈剪影》,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1989年。

3. [德-美]库尔特•萨克斯著,郭明达译:《世界舞蹈史》(西方舞蹈名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

4. [奥-美]瓦尔特•索雷尔著,欧建平译:《西方舞蹈文化史》(西方舞蹈名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5. 朱立人著:《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6. [法]让-乔治•诺维尔著,管震湖、李胥森译:《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1982年。

7. 欧建平著:《外国舞坛名人传》,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1992年。

8. 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著:《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9. [美]约翰•马丁著,欧建平译:《舞蹈概论》(西方舞蹈名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

10. 欧建平著:《舞蹈美学》,东方出版社,1999年。

11. 杰伊•弗里曼著,欧建平、宁玲译:《当代西方舞蹈美学》(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

12. 欧建平著:《西方舞蹈鉴赏》,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

13. 欧建平编译:《现代舞》,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

14. 欧建平著:《现代舞欣赏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

15. 欧建平编译:《现代舞术语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16. 欧建平著:《现代舞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年。

17. 目前国内市场出售的民间舞、交际舞、国标舞、芭蕾舞、现代舞VCD、DVD。

西方芭蕾史纲听课记录

西方芭蕾史纲听课记录

西方芭蕾史纲听课记录
在西宫廷舞蹈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

15至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的芭蕾,最早XXX的宫廷宴会上进行的。

王公贵族们竞相把艺术作为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扩大政治影响的工具和手段,芭蕾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在古朴的民间舞基础上,从一种游戏性质的舞蹈开始在XXX宫廷中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确定风格、舞步与技巧的艺术形式。

随着XXX贵族与XX宫廷的通婚,XXX芭蕾被带入X国。

在规模上,芭蕾没有X乐舞的宏大,其群舞大多用来表现时代特点、民族习俗、交代故事环境、营造意境等,不存在政治目的,却有着极强的娱乐性。

高难度的技巧通常在独舞,双人舞中体现,音乐多为慢板,即双人舞、男独舞、女独舞、结尾双人舞4部分组成。

主要展示表演者的高难度技巧与个人风格。

芭蕾舞是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和造型来表达感情的,无论独舞还是双人舞,都要求舞姿的完整性,动作的延续性。

而音旋律的起伏大多表现情节色彩与人物心情。

例如:XXX第二幕达到了舞蹈诗的高峰,成为交响化舞蹈的范例。

另外,芭蕾舞的艺术特征是表现的虚拟性,更多地采用幻觉、梦境、意象化的手法。

这些大多依靠舞台、布景、灯光、服装等道具起作用。

而唐乐舞大多用华丽的服装与多彩的音乐、节奏代替。

如:XXX中以舞袖和腰身动作见长。

有诗描绘“篇如百苕翡,宛如游龙举,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可见,这种营造意境的手法与西方芭蕾有着本质的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芭蕾音乐的多样性远大于X国X代宫廷舞乐,在XXX第三幕中的XXX舞、XXX舞、XXXX舞、XXX舞等,即配合了剧情发展又展示了丰富的民族舞蹈。

西方芭蕾史纲23

西方芭蕾史纲23

西方芭蕾史纲23西方芭蕾史纲西方芭蕾艺术的源起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在这个时期,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开始受到重新关注,人们对于舞蹈和体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西方芭蕾舞蹈逐渐形成并发展至今。

1. 文艺复兴时期的起源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了艺术的中心。

当时,小型剧院开始兴起,其中一种表演形式就是芭蕾舞剧。

由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追求人体美的特点,芭蕾舞蹈的动作和姿态风格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

2. 法国古典芭蕾的形成芭蕾舞在法国得到了特别的发展。

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国王十分热爱舞蹈,并成立了皇家舞蹈学院。

这个学院不仅教授芭蕾舞蹈,也起到了培养舞者和编排芭蕾舞剧的重要作用。

法国古典芭蕾以其优雅的舞姿和独特的编排风格成为了世界芭蕾舞蹈的代表。

3. 俄罗斯芭蕾的崛起俄罗斯芭蕾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

当时的俄罗斯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邀请法国的芭蕾舞大师来俄罗斯,为皇室成立了一个新的舞蹈学院。

其中最著名的是通过皇家舞蹈学院培养的俄罗斯芭蕾舞者杰奎琳·来贝拉,《天鹅湖》、《胡桃夹子》等作品的编排使得俄罗斯芭蕾舞蹈的声誉大噪。

4. 现代芭蕾的发展20世纪,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艺术观念的解放,芭蕾舞蹈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风格和形式。

现代芭蕾舞蹈注重舞者的自由表达和情感的表达,舞蹈动作也更加活泼和灵活。

在现代芭蕾中,舞者不再局限于古典芭蕾的刻板和优雅,而是更加关注个人的独特性和表现力。

总结:西方芭蕾史纲23中,我们回顾了西方芭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形成,到法国古典芭蕾的兴起,再到俄罗斯芭蕾的崛起,最后再到现代芭蕾的发展,西方芭蕾舞蹈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和形式。

芭蕾舞蹈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欣喜和惊叹,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瑰宝。

无论是古典的优雅与华丽,还是现代的灵活与自由,西方芭蕾舞蹈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喜爱和推崇。

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0章 绪 论0.1 复习笔记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芭蕾的起源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芭蕾的雏形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前浪漫主义芭蕾第4章 浪漫主义芭蕾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俄罗斯芭蕾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世纪之交的芭蕾改革(20世纪)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前苏联芭蕾第8章 当代欧美芭蕾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0章 绪 论0.1 复习笔记一、芭蕾释义1Ballet(芭蕾)(1)在我国舞蹈文献中,一般把Ballet译为“芭蕾”、“舞剧”;(2)把汉语“舞剧”译为英文或其他西文时,往往译成dance drama。

2Ballet的起源英语Ballet一词源于法语Ballet,更远可推溯到15世纪,意大利初次出现“芭蕾”时将它命名为balletto,词源是晚期拉丁语的ballo。

3Ballet的内涵(1)广义Ballet本来泛指各种舞蹈或舞蹈剧,凡以人体动作和姿态表现戏剧故事内容或者某种情绪心态的舞蹈演出,都可称之为Ballet,即“舞剧”。

(2)狭义Ballet是西方的一种特定的舞种,是classical ballet的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三百年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舞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古典芭蕾”或“芭蕾舞(剧)”。

二、芭蕾史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1学习芭蕾史的原因(1)只有了解了芭蕾艺术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只有了解了它在历史上有过的种种流派,它们的特征以及产生这些特征的社会原因和培养过它的民族土壤,我们才能更具体、深刻地认识芭蕾艺术的精神实质和审美特征。

(2)利用前人的著述,我们可以取得必要的史料,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掌握先进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研究方法,把这些史料系统化,从而找到芭蕾艺术的基本规律,用以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和欣赏活动。

礼乐制度名词解释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

礼乐制度名词解释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

《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中外舞蹈史》是报考音乐与舞蹈学、舞蹈(专业学位)硕士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主要考核考生对中外舞蹈历史的了解、理解和掌握情况。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考试的范围和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舞蹈的历史演进和外国舞蹈历史的发展。

(一)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发展史》(王克芬著)1.原始舞蹈产生与发展的轨迹(1)生产劳动与原始舞蹈(2)生殖崇拜与“求偶舞”(3)反映征战生活的古武舞(4)原始祭祀舞2.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发展(1)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2)祭祀舞的发展及甲骨文中的有关记录3.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和变革(1)强化舞蹈的才华和政治作用(2)“礼崩乐坏”与民间舞兴盛(3)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4)儒家的乐舞理论(5)墨家的乐舞理论4.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发展的汉代(1)“百戏”是流传量广的表演艺术形式(2)“女乐”的舞蹈活动(3)社节性舞蹈与即兴起舞(4)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5)民族关系的发展与乐舞文化交流(6)技艺结合,注重舞情舞意的刻画(7)群舞的编排(8)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9)著名舞及其艺术成就(10)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5.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发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1)《清商乐》的发展与演变(2)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响(4)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6.辉煌唐舞(1)节日歌舞游乐(2)自舞成风(3)歌舞艺人在街头、广场、酒肆献舞(4)宗教祭祀舞蹈的艺术化与世俗化(5)舞蹈艺术的丰富多彩(6)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7.舞蹈艺术发展的转折期——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1)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2)辽承唐舞倡诸舞(3)辽代遗存的舞蹈形象(4)宋代——古代舞蹈发展的转折点(5)繁盛的民间歌舞(6)继承变革中的宫廷宴乐和歌舞大曲(7)纯舞渐衰时的优秀舞者(8)唐、宋舞乐传高丽(9)珍贵的德寿宫舞谱(10)金承辽舞融宋舞(11)西夏舞迹8.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1)元代的宫廷宴乐及其他表演性舞蹈(2)明代宫廷乐舞和朱堉载的舞论及拟古舞谱(3)清代的宫廷宴乐和舞蹈家裕容龄(4)汉族民间舞(5)少数民族民间舞(6)戏曲舞蹈的发展(二)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史》编写组编)1.远古及夏商舞蹈(1)有关舞蹈创始者的记载(2)传说中的远古氏族舞蹈(3)《大夏》与“禹步”(4)《大濩》与《桑林》(5)君王与舞蹈(6)陶器与舞蹈彩陶盆(7)岩画与舞蹈图像(8)商代甲骨文中的舞蹈2.周代舞蹈(1)周代“制礼作乐”的思想观念及文化措施(2)“六代舞”的构成与功能(3)“大武”的特殊风貌(4)周代的礼乐教育制度中的舞蹈实体(5)“六小舞”的舞蹈形态与风格(6)腊祭中的舞蹈(7)雩祭中的舞蹈(8)傩祭中的舞蹈(9)礼乐舞蹈的式微(10)女乐舞蹈的兴起(11)儒家的“尽善尽美”乐舞观(12)墨子的“非乐”理论(13)道家“合于桑林之舞”的美学理想3.汉代舞蹈(1)巾袖舞(2)鼓乐舞蹈与器具舞蹈33) “象人”之舞与情节舞蹈44) “四夷”乐舞(5)倡讴伎乐(6)后宫善舞者之舞(7)雅乐的复苏(8)大型演乐与饮宴用乐(9)幻想与现实相融的社会意识(10)厚重与轻疾共存的审美形态(11)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乐舞思想(12)傅毅《舞赋》中的乐舞思想5.魏晋南北朝舞蹈(1)以俗入雅的清商乐舞(2)门阀士族与清商乐舞(3)各族乐舞杂陈(4)中西乐舞相融(5)佛教乐舞(6)石窟中的乐舞形象(7)阮籍《乐论》中的思想命题(8)钟嵘《诗品序》中的思想命题6.隋唐五代十国舞蹈(1)中外兼备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2)政艺辉映的“立部伎”“坐部伎”(3)祈天祭祖的郊庙雅舞(4)层次丰富的“大曲”“法曲”(5)风格迥异的“健舞”“软舞”(6)人间情味的歌舞戏(7)梵音俗乐声绕梁(8)紫极八卦韵宫商(9)女巫婆娑岁舞傩(10)望夜燃灯陈百戏(11)朝野共乐享踏歌(12)贵族政要的乐舞轶事(13)文士阶层的乐舞佳话(14)平民军卒的乐舞活动(15)以礼为中心的太常寺(16)以乐为宗旨的教坊(17)以雅为标志的梨园(18)“四夷”乐舞入驻华夏(19)中原乐舞八方播扬(20)舞者乐之容(21)舞以象功德(22)舞以美德操(23)悲悦在人心(24)礼乐宁邦国(25)酒宴乐舞的传承(26)宋代“队舞”的先声7.宋辽西夏金舞蹈(1)瓦舍勾栏的民间舞蹈(2)皇室贵胄的百戏活动(3)酒肆歌舞的兴盛(4)丰富多彩的民间舞队(5)“队舞”与“大曲歌舞”(6)雅乐舞蹈与乐舞机构(7)宋代宫廷乐舞的程式、特点与历史意义(8)宋代宫廷向高丽输出乐舞(9)辽、西夏、金的乐舞(10)陈旸《乐书》中的思想命题(11)陈师道《理究》中的思想命题8.元代舞蹈(1)典庆“乐队”(2)宴飨乐舞(3)安代舞(4)倒喇(5)《海青拿天鹅》(6)萨满教舞蹈(7)藏传佛教舞蹈(8)“科”(9)插入性舞蹈9.明至清末前舞蹈(1)明代宫廷乐舞(2)清代宫廷乐舞(3)祭孔乐舞的特点及其历史流变(4)明清两代祭孔乐舞的定型(5)祭孔乐舞的历史文化价值(6)丰富多彩的汉代民间舞(7)蓬勃发展的少数民族舞蹈(8)明传奇中的舞蹈(9)地方戏曲中的舞蹈(10)昆曲、京剧中的舞蹈(11)戏曲舞蹈的美学意蕴(12)朱载堉《乐律全书》(13)韩邦奇《苑洛志乐》(14)张敉《舞志》(15)吕怀《箫韶考逸》(16)韦焕《雅乐考》(17)徐渭、汤显祖、李渔的乐舞思想10近现代舞蹈(1)新文化运动孕育黎锦晖儿童歌舞(2)欧风美雨催生普通学校舞蹈教育(3)吴晓邦新舞蹈艺术的实践(4)吴晓邦的舞蹈艺术观及其对中国舞蹈的贡献(5)戴爱莲的中国舞蹈情结(6)戴爱莲掀起的边疆舞运动(7)井冈山孕育了革命歌舞(8)延河水激荡起民族舞魂(9)交际舞的风行与步入歧途(10)歌舞艺术的兴起与沉浮11.当代舞蹈(一)(1)康巴尔汗和贾作光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2)民间舞的广泛发掘和艺术升华(3)中国古典舞的创造性建设(4)西方古典舞(芭蕾)的正式引入(5)军队舞蹈创作题材的拓展(6)军队舞蹈的鲜明特色和独特品格(7)现代舞的探索和遭遇(8)大型舞剧初盛和音乐舞蹈史诗的开创(9)舞蹈理论原地的开辟(10)舞蹈基础学科的建设(11)表演性舞蹈逐步发展(12)自娱性舞蹈活动兴旺(13)两部芭蕾舞剧的样板戏经历(14)畸形舞蹈的发迹和泛滥(15)复苏期舞蹈创作与“左”倾余波12.当代舞蹈(二)(1)突破性的创作和探索(2)民族舞蹈的时代演绎(3)现代舞的借鉴和引进(4)市场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5)民族舞蹈的跨越式发展(6)现、当代舞蹈的本土化开拓(7)民族舞剧在繁荣中现突破(8)芭蕾艺术在完善中谋发展(9)舞蹈种类的拓展(10)群众性舞蹈的新动态(11)舞蹈研究的热点问题(12)舞蹈学术建构初具规模(三)外国舞蹈史:《西方芭蕾史纲》(朱立人著)1.芭蕾的起源(1)古代希腊的舞蹈(2)古代罗马的拟剧(3)中世纪杂耍者的技艺2.芭蕾的雏形(1)文艺复兴与芭蕾的形成(2)路易十四与宫廷芭蕾(3)皇家舞蹈院与皇家音乐院(4)最初的芭蕾理论书籍3.前浪漫主义芭蕾(1)启蒙主义及其对前浪漫主义芭蕾的影响(2)18世纪的法国芭蕾(3)18世纪的奥地利芭蕾(4)诺维尔及其舞蹈改革思想(5)多贝瓦尔与《关不住的女儿》4.浪漫主义芭蕾(1)浪漫主义与浪漫主义芭蕾(2)塔里奥尼父女与舞剧《仙女》(3)《吉赛尔》(4)《葛蓓莉娅》与浪漫主义芭蕾的衰落(5)四人舞(Pas de quatre)(6)浪漫主义芭蕾的其他舞蹈家5.俄罗斯芭蕾(1)《奥菲士》与芭蕾传入俄国(2)瓦尔贝赫和格鲁什科夫斯基(3)活跃在俄国的法国编导们(4)彼季帕一一俄罗斯芭蕾奠基人(5)俄罗斯芭蕾教学学派的形成6.世纪之交的芭蕾改革(1)戈尔斯基及其改革活动(2)福金的创作活动(3)佳吉列夫的“俄罗斯演出系”及其俄罗斯芭蕾舞团(4)佳吉列夫舞团中的几位主要舞蹈家7.前苏联芭蕾(1)探索阶段(2)戏剧芭蕾的兴衰(3)交响芭蕾时期8.当代欧美芭蕾(1)英国芭蕾简介(2)美国芭蕾简介(3)法国芭蕾简介(4)丹麦芭蕾简介(5)其他一些国家的芭蕾简况(6)苏联演员在西方的活动9.20世纪前期的现代舞(1)伊莎多拉•邓肯的自由舞蹈(2)露丝•圣•丹尼斯的宗教舞蹈(3)泰德・肖恩的美国舞蹈(4)玛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舞蹈(5)玛莎•格雷姆的心理表现舞蹈(6)多丽丝•韩芙莉的人道主义舞蹈10.20世纪后期的现代舞(1)艾瑞克•霍金斯的诗性舞蹈(2)约瑟•林蒙的人本主义舞蹈(3)默斯•坎宁汉的机遇舞蹈(4)皮娜•包希的舞蹈剧场(四)外国舞蹈史:《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欧建平著)1.舞蹈概说(1)舞蹈定义(2)舞蹈特征(3)舞蹈的功能(4)舞蹈的起源(5)舞蹈的分类(6)外国舞蹈的范畴2.自娱舞蹈(1)原始舞蹈(2)民间舞(3)交谊舞3.表演舞蹈(1)宗教舞(娱神舞)(2)民间舞(娱人舞)(3)国标舞(4)古典舞4.芭蕾(1)芭蕾概说(2)芭蕾欣赏(3)早期芭蕾(4)浪漫芭蕾(5)古典芭蕾(6)现代芭蕾(7)当代芭蕾5.现代舞(1)现代舞概说(2)现代舞欣赏(3)自由舞(4)早期现代舞(5)古典现代舞(6)后现代舞(7)后后现代舞(8)表现派舞蹈(9)舞蹈剧场(10)在欧美的传播(11)在亚太的影响(12)身体剧场(13)当代舞(14)舞踏6.新媒体舞蹈(1)新媒体舞蹈(2)电视舞蹈(3)录像舞蹈(4)舞蹈录像(5)“计算机编舞法”7.新世纪国际舞坛的回顾与展望(1)年轻化(2)放松化(3)轻松化(4)科学化(5)知识化(6)现代(舞)化(7)环境化(8)多元化(9)小型化(10)全球化三、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了解并理解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对历史上中国舞蹈的几个重要时期和时代风貌要能掌握。

2021舞蹈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范文3

2021舞蹈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范文3

2021舞蹈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范文 舞蹈是一门动觉艺术,是无声的美,它是人的生命力的具体体现,是人体美的具体反映。

舞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艺术魅力。

下面是搜索整理的舞蹈学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舞蹈学论文第一篇:中国舞蹈学理论的历史积淀、方法与构成 摘要:文章从中国舞蹈理论体系形成的哲学基础、舞蹈学理论的历史积淀与发展、舞蹈学研究方法、舞蹈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及成就、舞蹈学科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根基、历史脉络与主要内涵。

由于哲学观影响, 世界舞蹈体系至少由古希腊-罗马舞蹈体系、古代印度舞蹈体系、古代中华舞蹈体系几大体系构成, 在观照、应对身与心、人与自然、人与神、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 三种体系分别体现出对抗的、超越的、圆融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独特的话语体系。

中华传统哲学是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理论基石。

中国几千年绵延不断、56个民族丰富多彩且自成体系的舞蹈文化传统积淀, 是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实践基础。

丰富的舞蹈图像、书面文献、乐论、“舞+”等独特而系统的舞蹈学术概念和学术范畴是建构中国特色舞蹈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传统与内涵。

梳理清楚历史上舞蹈学研究中的中国学术传统, 了解其形成的过程、内涵、特点等, 有助于认清中国舞蹈学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也有助于充实和丰富世界舞蹈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国学派”;中国舞蹈学; 阴阳; 气; “舞+”; Formationand Direction of Chinese School of Dance Studies DENGYou-ling BeijingDance Academy Abstract:Thispaper suggests the concept of Chinese school of dance studies and its foundation, history and esse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dance theoretical system,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dance theory, dance study methodology, dance academic discourse and construction of dance as a discipline. Influenced by philosophy, dance system worldwide is composed of ancient Greek-Roman dance system, ancient Indian dance system and ancient Chinese dance system. Interrelated among the relationships of mind and heart, human and nature, people and god and self and others, these three systems confront, surpass and integrate with one another through mindsets, behaviors, expressions and unique discourse systems. Chinese school of dance studies i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it practically stems from 56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groups and thousands of years of dance cultural traditions. The essence covers abundant dance images, documentations, musics, dance plus and systematic academic terms. Reviewing Chinese academic tradition of dance studies and its formation,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would help us clarify the uniqueness and value of China dance studies and supplement world dance study. 一、舞蹈学中国学派的提出 关于“中国学派”,笔者在中国知网以“中国学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得到627条信息, 其中主题信息为“中国学派”的文献有474多条。

西方芭蕾史纲23

西方芭蕾史纲23

代表作:芭蕾的形成芭蕾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皇后喜芭蕾》启蒙主义芭蕾其代表作为《关不住的女儿》。

浪漫主义:《仙女》《吉赛尔》《蕾蓓莉娅》古希腊三大剧目:悲剧、喜剧、拟剧古典芭蕾:《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芭蕾的四大审美:开、绷、直、立芭蕾经历了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五个历史发展时期。

古希腊舞蹈的最大特点是:1.舞蹈与颂诗(朗诵)、音乐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演出。

2.往往歌者和舞者由一人兼任,载歌载舞。

3.这些舞蹈的动作简单,变化不多,主要是组成一些不同的图案。

4.当时以群舞为基本形式,注重共性和协调,而不突出个性,独舞表演是很少见到的。

法国最早的皇家舞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

俄罗斯芭蕾吸收了意大利,法兰西,丹麦三大学派的精华.《天鹅湖》的女主角叫奥杰塔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并已经形成意大利、法国、丹麦、俄罗斯四大学派。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三大舞剧音乐的作者是科夫斯基:“古典芭蕾之父”是马里于斯—毕季帕彼季帕在睡美人中间创作了双人舞模式、性格舞模式成为芭蕾必定的模式。

毕季帕的三部作品:《唐—吉歌德》、《舞姬》、《天鹅湖》(第三幕)《胡桃夹子》代表:1《巧克力舞》活泼洒脱的西班牙舞2 《咖啡舞》神秘色彩的阿拉伯舞3 《茶舞》快速灵巧的中国玩偶舞4《糖棍舞》快速热烈特列帕克舞5《杏仁舞》短促跳跃的长曲舞曲伴奏一群牧羊女出来跳舞。

6《酒心糖果舞》表现了法国童话里生过很多孩子的生姜妈妈和他们孩子的舞蹈。

7花枝圆舞曲圣诞蛋糕上用奶油做的朵朵玫瑰花跳的舞蹈交响芭蕾之父:巴兰钦现代芭蕾早期代表人物为佳吉列夫、福金、尼金斯基。

现代芭蕾中期代表人物为巴兰钦、阿希顿、图德。

现代芭蕾后期代表人物为贝雅、佩蒂、罗宾斯、克兰科、麦克米伦。

名词解释席间芭蕾:法国贵族在举行宴会时,通常都要邀请街头艺人前去表演各种短小精悍的节目,为来宾助兴,这些节目都是安排在宴席中各道大菜上桌之间,以转移大家注意力,由此产生了席间芭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作:芭蕾的形成芭蕾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皇后喜芭蕾》启蒙主义芭蕾其代表作为《关不住的女儿》。

浪漫主义:《仙女》《吉赛尔》《蕾蓓莉娅》古希腊三大剧目:悲剧、喜剧、拟剧古典芭蕾:《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芭蕾的四大审美:开、绷、直、立芭蕾经历了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五个历史发展时期。

古希腊舞蹈的最大特点是:1.舞蹈与颂诗(朗诵)、音乐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演出。

2.往往歌者和舞者由一人兼任,载歌载舞。

3.这些舞蹈的动作简单,变化不多,主要是组成一些不同的图案。

4.当时以群舞为基本形式,注重共性和协调,而不突出个性,独舞表演是很少见到的。

法国最早的皇家舞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

俄罗斯芭蕾吸收了意大利,法兰西,丹麦三大学派的精华.《天鹅湖》的女主角叫奥杰塔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并已经形成意大利、法国、丹麦、俄罗斯四大学派。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三大舞剧音乐的作者是科夫斯基:“古典芭蕾之父”是马里于斯—毕季帕彼季帕在睡美人中间创作了双人舞模式、性格舞模式成为芭蕾必定的模式。

毕季帕的三部作品:《唐—吉歌德》、《舞姬》、《天鹅湖》(第三幕)《胡桃夹子》代表:1《巧克力舞》活泼洒脱的西班牙舞2《咖啡舞》神秘色彩的阿拉伯舞3《茶舞》快速灵巧的中国玩偶舞4《糖棍舞》快速热烈特列帕克舞5《杏仁舞》短促跳跃的长曲舞曲伴奏一群牧羊女出来跳舞。

6《酒心糖果舞》表现了法国童话里生过很多孩子的生姜妈妈和他们孩子的舞蹈。

7花枝圆舞曲圣诞蛋糕上用奶油做的朵朵玫瑰花跳的舞蹈交响芭蕾之父:巴兰钦现代芭蕾早期代表人物为佳吉列夫、福金、尼金斯基。

现代芭蕾中期代表人物为巴兰钦、阿希顿、图德。

现代芭蕾后期代表人物为贝雅、佩蒂、罗宾斯、克兰科、麦克米伦。

名词解释席间芭蕾:法国贵族在举行宴会时,通常都要邀请街头艺人前去表演各种短小精悍的节目,为来宾助兴,这些节目都是安排在宴席中各道大菜上桌之间,以转移大家注意力,由此产生了席间芭蕾。

幕间芭蕾:1661年,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推出了自己著名喜剧《讨厌鬼》,由于他的剧团演员不多,因此,请了宫廷作曲家和芭蕾大师吕利为该剧的幕与幕之间增添几段芭蕾,以便喜剧演员提供充裕的时间去抢装和换场,幕间芭蕾由此应运而生。

喜剧芭蕾:芭蕾便道家和喜剧作家一样,也为一直缺乏出类拔萃的演员而苦恼,因此,他们将一部部的芭蕾舞剧的各幕或长拆散开来,然后再分别插入喜剧的各幕之间加以演出,由于这种芭蕾与喜剧的互补性结果—既增加了戏剧的观赏性,有强化了芭蕾的戏剧性,由此喜剧芭蕾这一新的表演形式诞生了。

性格舞:就是根据芭蕾舞剧的内容和形式需要,再创作并表演的一连串各类异国情调的民间舞。

这些舞蹈具有渲染气氛,烘托场面,丰富色彩和推动情节的作用,通常叫做外国民间舞。

现代舞之母:邓肯被称为现代舞之母,其提出的顺应自然的“自由舞蹈观”,身心合一的“表现舞蹈观”和超越历史文明的“未来舞蹈观”中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突破了传统古典芭蕾的束缚,引发了舞蹈文化全面、真正的复兴——一种回归生命、高扬生命并表现生命的复兴。

芭蕾的狭义与广义:广义概念---戏剧情节贯穿的舞蹈或舞剧的表演形式.狭义概念---由意大利诞生、在法国形成规模,有一定技术规范和审美要求的一种特定的舞蹈形式。

芭蕾的四大起源:古希腊舞蹈,古罗马拟剧,中世纪杂耍艺术及意大利的职业喜剧.杂耍者:中世纪流浪艺人的一种。

他们能歌善舞,往往拿着道具(盘,碟,刀,枪,剑)跳舞—这些舞蹈也是他们吸收欧洲民间舞蹈技巧自行编排的,一般地说,花样很多,技巧较高简答:1.意大利早期芭蕾的源头是什么?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为雏形期的芭蕾提供了养料?答:15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历史时期。

人们的创造力在遭到多个世纪的压抑后,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冲破宗教观念与陈规陋习的层层枷锁。

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则趁着这个思想解放的热潮,以空前未有的活跃脱颖而出。

舞蹈作为“一切艺术和语言之母”作为最原初,最本质,最直接,最刺激人的人类表情方式,理所当然的成为其中的先锋分子,并自然而然的博得最懂得意大利贵族之青睐。

芭蕾艺术源远流长,在萌芽阶段,它吸收了各种不同的养料。

其主要有三:在戏剧结构和演出形式上,早期芭蕾借鉴了希腊的悲剧和喜剧、罗马的拟剧乃至中世纪的职业喜剧;罗马拟剧对芭蕾中的哑剧成分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初的芭蕾动作语汇,则更是直接搬用了当时的宫廷舞会上的舞步,以及整理吸收了以种种形式流传下来的欧洲民间舞蹈。

2.第一部“真正的芭蕾”是在什么样的政治背景和文艺思潮影响下诞生的?他的表演形式有哪些特点?答:14世纪始,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欧洲的历史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欲摆脱中世纪教会套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在古代遗存中闪烁灿烂光辉的古希腊文化中,找到了文艺复兴运动产生和人文主义思想体系建立的基础。

希腊人追求精神快乐、追求憧憬美好、敬畏大自然、崇敬神灵,他们提出了尊重自然、尊重现实的模仿说;希腊人追求人体美,崇拜健美敏捷的人体,人们不怕裸露自己的身体,在竞技场上、在庄严的神庙祭祀礼仪、在神灵的面前展示健美的体魄。

人文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在人们把个性自由、理性至上和人性全面发展的作为生活理想跃跃欲试之时,文化艺术复兴的时代也随之而来,芭蕾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古典芭蕾舞艺术的代表作为《皇后的喜剧芭蕾》,这部作品诞生于1581年,由于它是音乐、舞蹈、诗歌朗诵表演和杂耍艺术综合在一起的比较完整的综合性表演,因而被西欧史学家们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芭蕾。

“芭蕾”这一词,也从这个时期开始正式使用。

无3.法国宫廷芭蕾的三位奠基人是谁?他们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答:吕利(音乐家)、博尚(舞蹈家)、莫里哀(剧作家)他们共同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十二个手位和一些舞步博尚是路易十四的舞蹈教师。

1653年他和吕利合作并参加演出芭蕾《卡珊德拉》。

1661年在莫里哀的喜剧芭蕾《讨厌鬼》中编排插舞,把各式各样滑稽的闹剧人物用舞蹈形式表现得惟妙惟肖。

1664年他编导了《乔装的爱神》。

1666年编导《酒神的凯旋》,全面显示了他作为舞蹈编导的才能,因而国王授予他“御前编导”的称号。

1661年国王任命他为皇家舞蹈研究院院长,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教学中,他使芭蕾技巧和训练规范化,脚的5个位置就是由他确定下来的。

吕利,少年时期即从意大利受聘到法国任宫廷乐队小提琴手,同时他又是一位喜剧舞蹈演员。

1653年,他谱写了《卡珊德拉》的音乐,被提升为宫廷器乐作曲家。

1661年,为《讨厌鬼》谱写舞蹈音乐,获得成功,被提升为宫廷音乐总监。

吕利发展了歌唱芭蕾这一形式,这种形式很象一些独幕插舞表演会,每一段插舞之前都有一个歌剧场面,戏剧情节经常是互不联贯的。

国王曾任命他为皇家音乐研究院(即巴黎歌剧院的前身)院长。

吕利的歌唱芭蕾大都取材于神话故事,著名的有《爱神和酒神的节日》(1672)、《狂欢节》(1675)、《爱神的凯旋》(1681)、《和平牧歌》(1685)。

歌唱芭蕾这一形式是芭蕾开始进入剧场的主要形式。

18世纪下半叶J.G.诺韦尔的情节舞出现之后,芭蕾才逐渐脱离歌剧成为一门独立的戏剧艺术。

莫里哀的第1个喜剧芭蕾《讨厌鬼》,突破宫廷芭蕾惯例,采用中世纪宗教戏剧的道德寓意手法,以舞蹈为手段,刻划了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讨厌鬼。

这是使舞蹈戏剧化的成功之作。

此后,莫里哀一共创作了12部喜剧芭蕾,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贵人迷》(1670)、《逼婚》(1664),都以舞蹈为刻划人物性格的手段,以舞蹈场面烘托戏剧气氛。

通过音乐、舞蹈为戏剧情节服务,3者有机地交织起来,成为整体,构成了莫里哀的喜剧芭蕾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世的舞蹈编导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4.法国皇家舞蹈院对欧洲芭蕾的历史性贡献是什么?答:5..彼季帕对芭蕾艺术发展的贡献有哪些?答: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舞蹈家。

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其对芭蕾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①对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鹤大型群舞等各种古典芭蕾进行创造性拓展;②将法国芭蕾的优雅流畅与意大利芭蕾的高度技术糅合,同时体现俄国的现实主义传统;③接受并发展了浪漫主义芭蕾的交响原则,是一位成功运用交响化的芭蕾舞剧音乐创作舞蹈的舞剧编导;④在古典芭蕾与性格舞的结合问题上做出了革新与突破。

既保存了古典的高难度动作,又使剧情有严整、合乎逻辑的发展。

⑤他曾任教于圣彼得堡戏剧学校舞蹈科,培养出不少俄国芭蕾演员.6.启蒙主义文艺思潮对前浪漫主义芭蕾有过哪些主要影响?答:18世纪法国的审美理想是在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奉行“艺术要模仿自然”,“凡是由自然创造的东西没有不正确的”的原则艺术既要根据自然,又要超越自然,艺术美是一种理想美,是艺术家根据自然的素材精心加工出来的结果。

启蒙主义者猛烈抨击宫廷芭蕾的浮华纤巧,华而不实的”洛可可“风格,提倡现实主义表演风格。

这些思想对后来诺维尔倡导的舞蹈改革也有过重大的影响。

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芭蕾舞台上各种流派同时并存,但主流是保守的,因此受到了狄德罗,卢梭和格林等人的尖锐批评。

总的说来,在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欧洲古典芭蕾艺术从艺术风格上说是前浪漫主义的,它孕育着19世纪30年代出露头角的浪漫主义芭蕾的一些特征,在人材上和创作上为后者作了准备。

7.为什么说诺维尔是“伟大的芭蕾改革家“?他的主要理论思想是什么?他受到哪些前人的影响和启发?答:1760年诺维尔的理论著作《舞蹈和舞剧书信集》分别在里昂和斯图加特出版。

他主张舞蹈要模仿自然(即生活),以自然为范本;艺术要美化自然,但又不歪曲它。

他提出舞剧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应在艺术大家庭中享有平等的地位。

舞蹈家应用自己的艺术手段去揭露和鞭挞恶习,颂扬和褒奖善行。

舞剧必须与一切戏剧演出同样具有戏剧情节,形式的诸要素——舞蹈、哑剧、音乐、美术设计等均应为体现内容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他首次提出“情节芭蕾”的概念,他既反对空洞无物、炫耀技巧的舞蹈,又提倡利用舞蹈作为舞剧的主要表情手段。

他的这些精辟的见解,为现实主义舞剧理论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76年,他被聘为巴黎歌剧院首席舞剧编导。

他的革新主张一直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抵制,所以未能在舞剧创作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他在1797年后,隐居乡间,潜心著述。

他一生编导过100多部作品,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一部也没有保留下来,只有他的学生多贝瓦编导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改革思想的舞剧《关不住的女儿》至今还在许多国家的舞台上演出。

理论著作《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使诺维尔的名字载入舞蹈史册,被后人称为“18世纪最伟大的芭蕾改革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