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的药理研究

合集下载

国内外感冒药课题研究报告

国内外感冒药课题研究报告

国内外感冒药课题研究报告本报告旨在对国内外感冒药的研究课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了解当前感冒药物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首先,我们对国内外感冒药的研究范围进行概述。

感冒药物研究主要包括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抗病毒药物研发、炎症抑制剂研发以及抗感冒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

其次,我们对国内外感冒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前,国内外感冒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病毒感染机制研究: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感冒病毒的感染机制,寻找新的靶点,以便开发更有效的药物。

例如,某些病毒依赖于宿主的细胞酶来复制自身,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能够抑制这些细胞酶的药物。

2. 抗病毒药物研发:针对感冒病毒的特点,研究人员正在开发针对不同病毒株的抗病毒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免疫系统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研发针对病毒外壳和病毒感染的靶点的药物。

3. 炎症抑制剂研发:感冒通常伴随着炎症反应,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开发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方式来缓解感冒症状。

4. 抗感冒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针对已有的抗感冒药物,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临床实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他们还在研究感冒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南,以便指导临床实践。

最后,我们对国内外感冒药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分析。

随着感冒药物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新药物正在研发中,并逐渐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研究人员越来越注重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以便寻找更多的靶点和新的药物研发方向。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便根据患者的基因组学特征来定制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国内外感冒药研究目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不断有新的药物研发出现,并且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感冒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

希望本报告对感冒药物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和临床用药解析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和临床用药解析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和临床用药解析摘要】目的:探究抗感冒药中药物成分的主要药理特性和药物使用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5月开具的450张(450例患者)治疗感冒的药物处方,并回顾性分析感冒药的用药状况和药理特性。

结果:450张处方中感冒药使用不合格率、不对症处方率、药物成分重复率分别是12.44%、1.78%、9.78%,其中不合格处方率的比例最高;常用感冒药主要分为中枢兴奋、抗组胺、解热镇痛、收缩血管、镇咳祛痰、抗病毒药物6类。

结论:临床治疗感冒的药物成分比较复杂,而重点分析感冒药的临床用药状况和药理特性,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改善临床疗效。

【关键词】感冒药物;处方;药理特点;临床用药【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096-02感冒是因病原体感染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病变,大部分患者多选用感冒药治疗感冒,感冒药是常用的非处方类药物。

各类感冒药的多含相同成分,但因存在不同成分,因而其药效侧重点也不相同,如果不能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合理选用药物,将很难有效控制患者病情[1]。

因而,本研究选取了450张感冒药物处方,以解各种感冒药的药理特性和有效成分,为医院合理使用感冒药奠定基础究其药理特征,希望能够对抗感冒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指导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5月开具的450张(450例患者)治疗感冒的药物处方,其中普通感冒患者245例,流行性感冒患者205例,男性247例,女性203例;年龄4~77岁,平均年龄为(37.6±11.8)岁;191例老年患者,77例中年患者,86例青少年患者,96例儿童患者。

所选459例患者都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整理405例患者的处方信息及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处方用药状况,主要分析抗感冒药物的药理特性和主要成分,并筛选药物成分重复、不对症和不合理的药物处方。

感冒药的药物代谢与药动学研究方法

感冒药的药物代谢与药动学研究方法

感冒药的药物代谢与药动学研究方法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感冒药物是治疗感冒症状的一种常用药物,其有效成分经过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的过程,才能展示其药效。

本文将探讨感冒药物的药物代谢与药动学研究方法。

一、药物代谢研究方法药物代谢是指机体对药物进行转化和消除的过程。

药物代谢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代谢酶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代谢研究方法。

1. 体外代谢试验体外代谢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药物代谢的方法。

研究者将感冒药物与代谢活性酶一起孵育,观察代谢产物的生成情况,从而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2.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药物代谢的方法。

研究者将感冒药物给予实验动物进行处理,通过采集动物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等,分析其中的代谢产物,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情况。

3. 体外-体内关联研究体外-体内关联研究是一种将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者首先进行体外代谢试验,得到药物的代谢产物,然后将代谢产物给予动物进行处理,并收集动物样本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药物在体外和体内的代谢情况。

二、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药效表现,以及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1. 药物吸收研究药物吸收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体内被吸收的过程。

研究者可以通过给予动物或人体感冒药物,并采集血液样本,通过测定药物的浓度变化,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2. 药物分布研究药物分布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分布的过程。

研究者可以通过给予动物或人体感冒药物,并采集组织样本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3. 药物代谢与排泄研究药物代谢与排泄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研究者可以通过采集尿液、粪便等样本,分析其中的代谢产物,以及测定药物的排泄速度和途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分析及其临床用药分析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分析及其临床用药分析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分析及其临床用药分析目的分析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旨在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开具治疗感冒患者的26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严格记录药品的名称及药物成分,分析其临床用药的具体情况。

结果常用的感冒药物主要包括六个类型,以泰诺、新康泰克、氨麻美敏为代表,主要发挥抗组胺、清热祛痰、解毒、收缩血管的作用。

结论为提高临床抗感冒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需严格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明确不同药物药理成分的前提下,选择不同的抗感冒药物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

标签:感冒;药物;药理;成分;合理用药感冒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临床多表现为头痛、发热、鼻塞、感冒等症状[1],采用抗感冒药物治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优化其生活质量。

当前医疗市场流通的感冒药物,种类繁多,其所含药物成分虽然相似,但药理机制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治疗方面必须进行对症处理,针对感冒的不同类型,选择差异化的抗感冒药物,方可保障治疗效果[2]。

基于此,为分析抗感冒药物的具体药理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我院对近年来对感冒患者开具的260张处方进行了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开具治疗感冒患者的26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

260例感冒患者均符合感冒疾病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14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81例,中年患者35例,老年患者144例;其中流行性感冒125例,普通感冒135例。

1.2 一般方法回顾性分析260张感冒处方的具体成分,记录药物通用名与商品名,分析药物成分,统计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具体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构成比(%)表示,组间对比进行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统计结果显示,临床用药百分率较高的抗感冒药物类型包括泰诺、惠菲宁、酚咖、新康泰克、氨麻美敏与氨酚伪麻美芬。

999感冒灵主要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999感冒灵主要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999感冒灵主要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观察999感冒灵全方中中药组分与化学药组分配伍后在药效学作用上的协同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

分别在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非特异性炎症模型和酵母菌致大鼠发热模型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细菌生物被膜(Klebsiellar pneumonia,KPN)模型上,比较感冒灵全方、化学药组分和中药组分的抗炎、解热作用的异同。

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感冒灵全方组小鼠伊文思蓝渗出量明显减少,小鼠的耳肿胀度明显减小,化学药组分和中药组分组均未见显著性差异;感冒灵全方组、化学药组分组、中药组分组大鼠胸腔渗出液TNFα和IL1β浓度明显降低,感冒灵全方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8,化学药组分组大鼠血清TNFα,IL8和中药组分大鼠血清IL8浓度明显降低;感冒灵全方组和化学药组分组大鼠分别于药后4~8 h 体温升高值明显减小,中药组分组大鼠的体温升高值无明显差异。

感冒灵全方在55~1375 g·L-1、中药组分在45~225 g·L-1、西药组分在10 g·L-1时可显著降低细菌生物被膜的活菌量。

扫描电镜显示,感冒灵全方(55 g·L-1)和西药组分(10 g·L-1)可破坏KPN生物被膜,中药组分(45 g·L-1)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KPN 生物被膜。

结果表明,感冒灵全方具有明显的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成熟KPN生物被膜具有破坏作用。

感冒灵化学药组分和中药组分在抗炎和抑制成熟KPN生物被膜内活菌量方面显示明显的协同作用,但在解热方面未观察到明显的协同作用。

标签:999感冒灵;炎症;炎性因子;肺克雷白杆菌(KPN);细菌生物被膜[Abstract]To observ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999 Ganmaoling (GML)and its Chinese/Western materia medica (CMM and WMM)on pharmacodynamic action and to study underlying mechanisms,their antiinflammatory,antipyre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y assaying the increased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duced by glacial acetic acid in mice,ear swelling induced by Xylene in mice,nonspecific pleurisy induced by carrageenan in rats,and yeast induced fever in rats Crystal violet (CV)and microbial activity (XTT)assay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hibition of GML and its CMM and WMM on KPN biofilm formation,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was applied for observing KPN biofilm morphology chan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GML could reduce exudation amount of EvansBlue and the degree of Ear swelling significantly,and CMM and WMM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s The concentration of TNFα and IL1β of rat pleural effusion in GML,CMM and WMM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concentration of TNFα,IL1β and IL8 in GML group,TNFα,IL8 in WMM group and IL8 in CMM in rats serum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body temperature in ra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ML and WMM group after 48 h of administration CMM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at body temperature compare with control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GML (551375 g·L-1)could inhibit KPN biofilm formation and reduce number of viable cells in the KPN biofilm CMM (45225 g·L-1)and WMM(10 g·L-1)could also inhibit KPN biofilm formation and reduce number of viable cells (P<001)Result of SEM also showed that GML (55 g·L-1)and its CMM (45 g·L-1)and WMM (10 g·L-1)could interfere the bacterial arrangement of KPN biofilm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GML and its CMM &WMM could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KPN biofilm,CMM &WMM in GML showed synergism and complementation in inhibit KPN biofilm Results showed that GML had obviou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pyretic effects and could destruct KPN mature biofilm WMM and CMM showed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 against inflammation and inhibition of KPN biofilm formation and reduction of number of viable cells but no same effects against fever[key words]999 Ganmaoling;inflamation;inflammatory cytokines;Klebsiella bacillus(KPN);bacterial biofilmdoi:10.4268/cjcmm20160805999感冒灵颗粒是由中药和化学药配伍组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中中药部分有三叉苦、岗梅、金盏银盘、薄荷油、野菊花等4味中药;化学药部分则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等3种化学药。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临床用药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临床用药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临床用药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临床用药。

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开出的抗感冒药的处方单100张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主要使用的抗感冒药,分析其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和临床用药情况。

结果:本次研究常用的抗感冒药物分为解镇咳祛痰、抗组胺类、抗病毒类药物、热镇痛类以及血管收缩类,根据患者的同时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

结论:抗感冒药物种类较多,感冒药物不可盲目使用,不同的药物针对的治疗症状也是不同的,因此,要科学运用抗感冒药,提高治疗安全性。

关键字:抗感冒药物成分;药理;临床用药;价值感冒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如果是患者经常感冒无非是两个原因,第一种原因就是患者经常接触流感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患感冒的患者,导致增加感染的几率。

因为流感是普遍易感的,大多数人如果接触的几率大,容易增加感染的几率[1]。

第二种因素就是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

感冒实际上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指的是从鼻部到环状软骨,就是气管环状软骨以上位置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形成的病症,感冒与其它感染性疾病都较类似[2]。

感冒患者往往采用抗感冒药进行治疗,抗感冒药种类多,感冒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进行针对性运用。

基于此,本次研究分析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临床用药,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开出的抗感冒药的处方单100张进行回顾性分析,处方使用对象:男52例,女48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2.32±9.74)岁);记录主要使用的抗感冒药,分析其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和临床用药情况。

纳入标准:①符合抗感冒使用标准;排除标准:①具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②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妇女。

1.2方法对选取的处方单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各类常用抗感冒药的药理特征以及服用时的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统计本次研究中的感冒药使用情况和类别。

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关于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临床用药的研究的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本)进行解析。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目的通过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和临床用药,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临床开具抗感冒药物处方的患者450例,针对临床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以及临床用药情况展开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450例抗感冒药物成分主要有解热镇痛、抗病毒、镇咳祛痰、抗组胺等作用,其中不合理处方率为12.44%、重复处方率为10.89%、处方使用不对症率为 1.78%。

结论临床应用抗感冒药时应准确了解患者病情,熟悉药物成分,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不合理用药。

标签:抗感冒药;成分;药理特征;用药感冒是由多种病毒的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病毒种类增多、环境变化等导致感冒的发病率随着季节的变化逐年增多[1],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流涕等,给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甚至转化为其他严重疾病[2],但是随着患者重视程度低,临床治疗通常简单开药,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甚至引发严重不良反应[3]。

因此临床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感冒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冒药对于快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性及临床用药分析,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临床开具抗感冒药处方患者450例,其中男性患者207例,女性患者243例,年龄为4~79岁,平均年龄为(31.93±1.01)岁,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等,均符合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的诊断特点。

1.2方法将收集的患者临床资料和开具处方信息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同时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处方中用药情况等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处方中涉及抗感冒药物的成分和药理作用,对不合理、不对症以及药物成分重复的处方进行筛选和记录。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感冒药的药效学研究与药效评价方法

感冒药的药效学研究与药效评价方法

感冒药的药效学研究与药效评价方法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治疗感冒,人们开发了各种感冒药,并对其进行了药效学研究与药效评价。

本文将就感冒药的药效学研究内容和药效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感冒药的药效学研究感冒药的药效学研究旨在了解感冒药对感冒症状和病因的疗效及机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疗效的实验评价:为了研究一种感冒药的疗效,科学家会进行多种实验评价,如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等。

通过观察感冒药对动物实验模型的疗效,可以初步了解其药理作用。

而通过对人类的临床试验,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感冒药的疗效。

2. 药理学研究: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作用机制的学科。

通过药理学研究,可以了解感冒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进而了解其作用机制。

这对于优化感冒药的疗效十分关键。

3. 感冒药与病原微生物的关系:感冒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因此研究感冒药与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药效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可以评估感冒药物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杀菌或抑制作用,为感冒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二、感冒药的药效评价方法感冒药的药效评价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数据分析进行,以下为常用的评价方法:1. 病毒复制抑制实验: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抑制病毒复制是一种重要的药效评价方法。

研究人员将感冒病毒与感冒药物一起培养,通过观察病毒复制是否被抑制,来评价药物的疗效。

2. 发热模型实验:发热是感冒的常见症状之一,通过建立发热模型实验,观察感冒药物对发热的治疗作用,可以评价药物的退热效果。

3. 炎症指标检测:感冒会引发炎症反应,因此研究感冒药物对炎症指标的影响,可以评估其抗炎效果。

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炎症介质水平等。

4. 临床试验:最直接评价感冒药疗效的方法是进行临床试验。

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会将感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从而评估感冒药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药的药理研究
感冒分类及其症状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鼻涕、咳嗽、痰白稀、头痛、头晕、厌食等,怕寒明显,全身无汗且有酸痛不适的感觉,一般不发热,即使有发热也比较轻。

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流黄黏稠鼻涕,发热明显,甚至有高热、
出汗、咽喉痛、咳嗽、痰黄稠,舌苔呈薄黄色。

暑湿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昏、浑身胀痛、身体倦怠|伴有胸闷、恶心等症。

表寒里热感冒:乂名“寒包火”,多以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黄黏稠、烦躁、头痛为主症。

感冒约有70%是由感染病毒引起的所以合理使用感冒药就显
得极为重要。

西药药理
感冒药种类及其成分(西药)
一感目药1成分对比
表1总结:泰诺,白加黑,新康泰克红色装成分类似
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与伤风胶囊成分类似
2成分作用
表2总结;
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主要与解热镇痛有关伪麻黄碱与氯苯那敏主要与缓解鼻塞流涕有关
3含量对比
敏含量上看这方面作用最强
泰诺,白加黑,新康泰克红色装与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与伤风胶囊均有解热镇痛
作用,此外前者含右美沙芬及盐酸伪麻黄碱,止咳与缓解鼻塞流涕作用方面优于后者,后者含咖啡因,增加了对乙酰氨基酚的镇痛效果
酚咖片片只有解热镇痛的作用,2片白加黑及2片泰诺退热成分大于百服宁(等于美扑伪麻及伤风胶囊)小儿用药艾畅(伪麻美沙芬滴剂)
二非笛体抗炎药
注意:1非笛体抗炎药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2注意非笛体抗炎药对胃肠的不良反应.。

3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包括某些复方感冒药)。

三镇咳.祛痰.平喘药
四抗菌药
感冒药药理及其成分(中药)
二.中药类
1. 白云山小柴胡颗粒: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用丁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2. 六神丸:可活热解蠹,消肿止痈,抗病蠹。

用丁治疗咽喉疼痈、感冒发热、疮、肿蠹,孕妇忌用。

3. 银翘解蠹片:主要用丁治疗风热感冒、重型发热、轻度怕冷、头晕头痈、鼻塞咽痈、全身无力、口渴思饮。

4. 通宣理肺片(丸):主要用丁治疗风寒感冒、轻度发热、怕冷、头痈、无汗、全身酸痈、流鼻涕、咳嗽、咳痰。

5. 紫雪散:主要用丁治疗小儿发烧,对一惊一乍、烦躁不安、昏昏沉沉、大便干燥者。

6. 感冒退热冲剂(大宵叶、板蓝根、连翘、草河车)适用丁感冒有风热表现者,发热或不发热,伴头痈、咽痈口干、化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均不高。

咽痈者,可含漱后吞下。

7. 感冒片(豆豉、桑叶、菊花、银花、连翘、牛莠子、甘草、桔梗、钩藤、竹叶、荆芥、薄荷)适用丁风热感冒,略有怕冷发热或不发热,鼻塞咽痈,头痈。

8. 银翘解蠹片(豆豉、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脑、甘草、桔梗、板蓝根、竹叶)药物组成与感冒片近似,适应证同感冒片
9. 感冒宁(荆芥、防风、紫、大宵叶、四季背)适用丁感冒有风寒表证者,有明显怕冷,或有发热,伴头痈、鼻塞流活水涕。

10. 牛时茶(茅术、皮、柴胡、连翘、白芷、枳实、山楂、羌活、前胡、防风、蕾
香、甘草、神曲、川写、茶叶、厚朴、桔梗、麦芽、叶)此系传统用治风寒感冒
或有伤积食挟感冒者,可每服1包,煎服或沸水泡服,药汁宜多,服后最好盖被使微微出汗11. 川写茶调散(W荷、川写、羌活、甘草、白芷、细辛、防风、荆芥)适用丁寒感冒之头痈较重者,本药也可用丁无感冒而头痈者。

(7)银黄片(银花提取物、黄苓素)适用丁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也可
用丁丹蠹、肠炎。

12. 抗炎灵(一见喜)适用丁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用丁菌痢、尿路感染。

13. W热消炎片怫公英)适用丁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用丁疮疳、乳腺炎。

14. 四季宵片(四季宵叶)适用丁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用丁肠炎、外伤感染或疮疳。

食疗与预防
风寒感冒
生饮:生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3次服用。

菜根片饮:白菜茎根1个,萝卜根1个,共切粗片,生3片,红糖50克,加水适量,煮开3〜5分钟,热服。

风热感冒
桑叶薄荷饮:桑叶5克,菊花5克,薄荷3克,苦竹叶30克。

将上述药物用活水洗净,放入茶壶,用开水泡10分钟即可,随时饮用。

银花薄荷饮: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

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 毫升,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出加适量白糖,温服,日服3〜4 次。

暑湿感冒
活暑祛湿茶:鲜扁豆花、鲜荷叶、鲜玫瑰花各20克。

先将荷叶切成细丝,与扁豆花、玫瑰花置入容器,加水500毫升,煎成浓汁,加适量冰糖,代茶饮用。

表寒里热感菜头绿豆饮:白菜头1个,绿豆芽30克。

白菜头切片,与绿豆芽同煎,取液饮
用。

宵龙白虎饮:白萝卜30克,宵橄榄2枚。

白萝卜切片,与宵橄榄煎汤代茶饮之。

一:及时添减衣服
根据环境温度及时增减衣物,保持体温正常。

二:进行“冷”锻炼
用冷水洗脸,可以刺激皮肤血管,增强人体抗寒防病的能力。

再一点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开窗,这样既可以保持室空气新鲜,还可以让晚间寒冷空气进入房间,以增强人体对冷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对预防也很有好处。

三:营养要均衡
人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充足与否,是机体免疫功能好坏的因素之一。

免疫球蛋白缺乏,机体抵挡细菌或病蠹的能力就会下降。

鱼、肉、蛋、奶及豆制品等,营养价值较高,应注意摄食,以加强蛋白质的合成利用,此外,服用维生素C及富含
维生素C的食物对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补充适当的酵素
人体有很多细菌,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当有害菌占主导时,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在平时适当的补充一定的长生酵素有助丁预防感冒,它的
作用机理就是通过分解蛋白质,补充人体所需营养,以增强人体应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四:多运动
体育锻炼和营养均衡同样重要,所以,平■时要多运动,如跑步、做操等。

早晚多在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可增强血液循环,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五:提高免疫力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力低下是反复生病的根本原因。

因此,必须采用高效、安全的手段从根本上增强免疫力,才能彻底摆脱反复生病所带来的危害。

补锌可提高免疫力,多吃补锌的食物,如海产品、瓜子、新稀宝片、核桃等。

实际治疗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丁25--27 C之间,要保持室通风。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用温水(37C )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血管扩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

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的失水。

5、使用退烧药:
当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C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或栓剂。

捂汗退烧吃了退烧药不要捂汗
"发热时盖上被子捂一捂,多出点汗退烧快。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很常见的降温方法,实际上却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尤其在高热吃了退烧药后,过度捂汗不但不利丁散热,反而会使体温在短时间升得更高,还可能造成脱水。

除了不能
用被子捂汗,还要把衣服解开,宽松些,增加体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有利丁汗液蒸发。

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松开衣服也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

感冒引起的发热,如果成人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出现头痈、烦躁等不适,在吃退烧药
的同时,最好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用温水或洒精擦拭身体。

选择水温可有讲究,太烫会给身体增加热量,太凉乂会使血管收缩,都不利丁降温。

因此,最佳水温是与体温接近(约35度),以用手腕侧试水觉得不烫为原则,自上而下,擦拭脖子、腋窝、肘窝、腹股沟、胭窝等部位,这些地方血管丰富,降温效果较好。

还可以用75%勺医用洒精,兑上等量的温水,能加速汗液蒸发,效果更好。

但由丁洒精有刺激性,最好不要给2岁以下的幼儿用这种方法。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提醒,就是绝不要乱用退烧药(如感冒时应按时服用抗病蠹药品,有细菌感染时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类药品),甚至随便重复用药。

很多人退烧不迅速时,会多吃一片退烧药,或者加用其他退烧药或含有退热药成分的感冒药,这都是很危险的。

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退烧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