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以前的七言诗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特征 知道的人不太多

合集下载

语文:2.6《 登高》《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知识精讲(语文版必修2)

语文:2.6《 登高》《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知识精讲(语文版必修2)

《登高》《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杜甫诗三首《登高》《登岳阳楼》《旅夜书怀》二. 学习目标: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3、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把握诗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三. 知识归纳总结:1、介绍近体诗的常识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律诗”)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跟古体诗相对而言,也就是说,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

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和“七律”。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

(对联也有这个特征。

)高考曾在这一方面出过题,有的是选词填空题,有的是排序题(打乱句序要求重新排序),完成这些题都必须充分掌握律诗的特点。

2、粘对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

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仄仄仄平平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

七言的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平起: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起: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再来看看邻句相粘。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

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

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

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

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

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

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澡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

谈谈格律诗的押韵

谈谈格律诗的押韵

谈谈格律诗的押韵古代的诗,格律都不甚严谨,到了齐梁时候,人们写诗渐渐注重声律,经过了多时的酝酿,到了唐朝遂有了所谓的“律诗”。

为别于向来的诗体起见,当时人称这种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同时叫向来的诗为“古体诗”。

但就今日讲,“古体”固然已很古,而“近体”也有一千多年了。

律诗是一种极有规律的诗体,它在排比方面以及声韵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

“律诗”的律字,可以作法律解,也可作音律解,更可作纪律解。

根据个人的初浅认识,我对律诗的押韵写点读诗心得,愿和朋友们商榷。

押韵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为同韵字。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诗经》、《楚辞》、“五四”以后的《自由体诗》;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外国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等等。

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

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我们现在写近体诗比较常用的是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每一韵部的字,有多有少。

多的,当然对作者多了挑选的余地,诗好写;少的,像“上平三江韵部”总共只有15个字,要写一首“七律”,从中挑选5个韵字,那就很难了。

但古人喜欢用这种窄韵作诗,以显示自已的才华和功底。

红楼梦大观园的儿女们,有次在一起聚会,以白海棠为题吟咏,一共写了6首“七律”,其中林黛玉是这样写的: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上诗押韵的“门、盆、魂、痕、昏”五个字都在“上平·十三元韵部”,用这五个韵字作诗,事前都指定好了,次序都不能颠倒的。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规定是很严格的。

从《红楼梦》“咏白海棠”诗,也可看出古人对于押韵是十分讲究的。

讲读《弟子规》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讲读《弟子规》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讲读《弟子规》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这是唐代诗人()的诗句。

参考答案:李白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出自()。

参考答案:《周易》3.“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一句中的“阋”是()意思?参考答案:争吵4.“割鸡焉用牛刀?”,这是孔子对于学生的()。

参考答案:一句玩笑话5.“四知先生”的祠堂,今天就在陕西()。

参考答案:华阴县6.“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句千古传唱的名句出自()。

参考答案:《汉乐府》7.“弟弟不能比哥哥聪明”的真正含义是()。

参考答案: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智慧。

8.“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这是孔子在学生()被误解偷食后教育学生的一话。

参考答案:颜渊9.“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这句诗出自于()。

参考答案:《古诗十九首》10.“累累若丧家之狗。

”这句话是孔子()的话。

参考答案:自嘲11.“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

”这是当代小说家()为自己写的自画像。

参考答案:郁达夫12.“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

参考答案:《孟子》1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其中的“怀”是()的意思?参考答案:关爱14.“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句诗出自()。

参考答案:《诗经•卫风》15.“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是()说的。

参考答案:孔子1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的评价。

参考答案:颜渊17.“闭门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这应该成为每一个读书人的自觉。

参考答案:闲谈18.( )《礼记·大学》:“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参考答案:南怀谨19.()以阳领阳,主刚建进取,相当于顺境;()以阴导阳,主柔弱包容,相当于逆境。

参考答案:乾卦坤卦20.()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

精选最新版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核题库198题(含参考答案)

精选最新版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核题库19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测试198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七言绝句一般是由 (A )句诗构成。

A、四B、六C、八D、十2.《登高》一诗的结尾体现出了 (B )的感受。

A、发泄B、气竭C、无限D、幻想3.“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苦”是一个(c)。

A、形容词B、动词C、副词D、虚词4.《登高》一诗写秋景 ,但直到 (C)才出现“秋”字。

A、首联B、颔联C、颈联D、尾联5.《过故人庄》一诗将 (A )三者很好地融合起来。

A、景、情、理B、情、景、物C、景、事、情D、人、景、事6.五律诗在整首诗结束时会有一个向外的延展性 ,这是五律的 (C)特点。

A、语言B、意境C、结构7.从五律的结构上来说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属于事件的 (D )。

A、结果B、高潮C、延伸D、经过8.《鹿柴》一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 (D )境界。

A、代入性B、象征性C、虚拟性D、无常性9.《寻隐者不遇》是唐代 (D)贾岛的作品。

A、诗仙B、诗圣C、诗鬼D、诗僧10.《客中行》创作于 (C)时期。

A、初唐B、中唐C、盛唐D、晚唐11.晏几道的词作重点是 (B )。

A、描绘女子的柔媚B、借词表现自己的放荡高傲C、借词表现家道中落的无奈D、借词再现当时的奢靡生活12.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典型的 (C)诗。

A、思乡B、送别C、边塞D、哲理13.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 ,俗称(B)。

B、牌子C、调子D、谱子14.“为我吹行云使西来”中的“行云”是指(B )。

A、思妇B、游子C、白云D、无实意15.齐言的七言古诗流行于中国的 (B )时期。

A、陈B、齐梁C、唐D、宋16.诗体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A)。

A、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B、为了丰富史诗C、地域的局限性D、统治阶级的倡导17.近体诗歌中标准的律诗应该是有 (C)诗。

A、四句B、六句C、八句D、十句18.“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该句诗运用了 (B )的对仗手法。

唐宋元著名诗人及作品简介

唐宋元著名诗人及作品简介

唐宋元著名诗人及作品简介第一篇:唐宋元著名诗人及作品简介唐宋元著名诗人简介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

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

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

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

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

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

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

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

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

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

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

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

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8、陈子昂(661~702),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

被誉为诗骨。

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

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

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

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9、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属江苏)人。

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摘要: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言、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近体,包括律师与绝句,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

中国诗体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松散到严谨,再由严谨到松散的自由与法则对抗和解的演变历史。

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诗体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型二言体、三言体及四言体等。

第二时期:诗体的发展期,主要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为代表的骚体。

第三时期:诗体的成熟期,主要指乐府诗、五七言古体诗、体。

第四时期:诗体的繁荣期,主要指近体格律诗、词、曲。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诗体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阐述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体关键词:古代诗体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繁荣期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发端于上古,发育于夏商周三代,拓展于汉,蔓延于六朝,繁荣于唐、宋,衰落于元、明清。

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在以后的发展中,诗与音乐、舞蹈逐渐分离,成为单纯的艺术形式。

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言、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近体(律、绝),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

中国诗体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松散到严谨,再由严谨到松散的自由与法则对抗和解的演变历史。

古代诗体的不断演变,反映了时代对诗歌形式的影响,也反映了历代诗人对理想的诗歌形式的追求。

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诗体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型二言体、三言体及四言体等。

第二阶段:诗体的发展期,主要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为代表的骚体。

第三阶段成熟期:诗体的,主要指乐府诗、五七言古体诗、体。

第四阶段:诗体的繁荣期,主要指近体格律诗、词、曲。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诗体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阐述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体。

一、诗体的萌芽期(上古时期)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是上古歌谣,它是原始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集体的口头创作。

2024年人文素养练习题

2024年人文素养练习题

判断题:共 8题,每题 5分,合计 40分•「1」中国现代诗歌没有了格律。

对o「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句诗里面全是名词。

对o「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运用了抽象的手法。

错o「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是李清照写的。

对o「5」意象才是一首诗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

错o「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诗是柳永写的。

错o「7」作为一代名臣,于谦在政治、军事等多个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o「8」意向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并非外来语。

对「9」外国文字比中国文字更适合写诗。

错单选题:共 4题,每题 5分,合计 20分•「1」“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宫女的悲惨命运,而且写出了对唐王朝()的历史感慨。

o昔盛今衰o今盛昔衰o空前盛世o朝代更迭正确答案:昔盛今衰•「2」贾岛号称()。

o闲外居士o闲外散人o甜吟诗人o苦吟诗人正确答案:苦吟诗人•「3」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是()。

o杜甫《登高》o崔颢《黄鹤楼》o李商隐《锦瑟》o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正确答案:杜甫《登高》•「4」主要用()来表达思想感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

o虚拟语气o排比o意象o直接感情正确答案:意象•「5」廉洁之本在于()。

o节约o自强o自省o自律正确答案:自律•「6」()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o意境o意思o美感o气氛正确答案:意境•「7」诗佛是()。

o陆游o李清照o杜甫o王维正确答案:王维•「8」《清平乐·村居》是()所写。

o元稹o贾岛o辛弃疾o陆游正确答案:辛弃疾•「9」营造意象主要用名词、形容词、动词,其中()尤为重要,往往是描绘意象、使其生动传神的诗眼。

o名词o形容词o动词o感叹词正确答案:动词多选题:共 4题,每题 10分,合计 40分•「1」以下属于流水对的诗是()。

o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o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o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o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o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正确答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2」关汉卿的《不伏老》指出,“我是个()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梁以前的七言诗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特征知道的人
不太多
前言
七言诗的出现晚于四言诗和五言诗,虽然在汉朝以前的作品中偶尔也有七个字的诗句,但是最早的七言诗一般认为是传说中汉武帝时期的柏梁体。

柏梁体是七言古诗的一种,但是这种诗有几个特征不同于其他的七言古诗。

另外齐梁以前的七言古诗也都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就是句句押韵。

这种句句押韵的诗,常常被唐宋的诗人们模仿。

一、柏梁体的真与假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这种诗体有过简单的描述:
柏梁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其言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春,汉武帝起造了一座柏梁台(用香柏为梁,故名柏梁)。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在柏梁台
上开宴,规定二千石以上的官,能作七言诗者,可以坐于上席。

汉武帝先作了一句七言诗,然后按官位高低每人接下去作一句,都用皇帝所作第一句的韵脚。

据说这是第一首连句体的《柏梁诗》。

“柏梁诗”既是诗题,又是诗体名词。

日月星辰和四时(汉武帝)
骖驾驷马从梁来(梁孝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石庆)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卫青)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倪宽)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周建德)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刘安国)
周围交戟禁不时(卫尉卿路博德)
总领从宗柏梁台(光禄勋徐自为)
平理清谳决嫌疑(廷尉杜周)
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公孙贺)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壶充国)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王温舒)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张成)
擞道官下随讨治(执金吾中尉豹)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盛宣)
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李成信)
外家公主不可治(刺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东掌)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柱枅樽栌相支持(大匠)
枇杷桔栗桃李梅(大官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齧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
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据后人考据,这里的某些官名,如大鸿胪、大司农等,都是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所设置,元封三年还没有这些官职。

另外梁孝王是汉文帝的儿子,元封三年以前早已去世。

因此有人以为是伪作,不过此诗见于汉《三秦记》,可见就算是伪作,很可能也是最早的联句诗。

二、柏梁体与其他七言古风的不同
柏梁体是古体诗的一种,但是又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1、柏梁体都是七言诗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说柏梁体的特点之一是七言诗。

而且他特别强调柏梁体没有五言诗只有七言。

关于这个判断,王力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齐梁以前的七言诗句句押韵,但是五言古诗并不是这样。


人仿作柏梁体时,继承了七言句句押韵的特点,但是没有句句押韵的五言古诗。

因为句句押韵,所以七言的柏梁体比五言古诗还要急促。

如果五言诗也句句押韵,读起来就更加急促,因此后来的诗人没有想过去创新句句押韵的五言诗。

2、柏梁体只押平声韵
我们先看看两首唐朝的柏梁体,这两首都被收入全唐诗,是唐中宗李显时期的作品。

皇帝先说第一句,后面的大臣民依次联句。

第一首:【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柏梁体联句】
大明御宇临万方,--唐中宗李显
顾惭内政翊陶唐。

--皇后
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
秦楼鲁馆沐恩光。

--安乐公主
无心为子辄求郎,--太平公主
雄才七步谢陈王。

--温王重茂
当熊让辇愧前芳,--上官昭容
再司铨筦恩可忘。

--崔湜
文江学海思济航,--郑愔
万邦考绩臣所详。

--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肠,--阎朝隐
权豪屏迹肃严霜。

--窦从一
铸鼎开岳造明堂,--宗晋卿
玉醴由来献寿觞。

--明悉猎
上面这一首押【阳】韵。

第二首:【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润色鸿业寄贤才,--李显
叨居右弼愧盐梅。

--李峤
运筹帷幄荷时来,--宗楚客
职掌图籍滥蓬莱。

--刘宪
两司谬忝谢钟裴,--崔湜
礼乐铨管效涓埃。

--郑愔
陈师振旅清九垓,--赵彦昭
欣承顾问侍天杯。

--李適
衔恩献寿柏梁台,--苏颋
黄缣青简奉康哉。

--卢藏用
鲰生侍从忝王枚,--李乂
右掖司言实不才。

--马怀素
宗伯秩礼天地开,--薛稷
帝歌难续仰昭回。

--宋之问
微臣捧日变寒灰,--陆景初
远惭班左愧游陪。

--上官婕妤
这一首押【灰】韵,可以看出全唐诗中的柏梁体也是君臣之
间的联句诗,通篇七言,而且都押平声韵。

3、柏梁体不转韵岑参的《走马川》为什么不是柏梁体?
我们在唐诗中也能见到句句押韵的诗,例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也是句句押韵,为什么不是柏梁体呢?首先柏梁体不转韵,而这首诗几次转韵,有平声韵也有仄声韵,另外这首诗也不是完整的七言诗,第一句多了“君不见”三个字。

三、柏梁体的争议
从上面可以看出柏梁体的几个特点,通篇不转韵;只押平声韵;联句诗;只有七言诗。

1、柏梁体主要特点是联句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施蛰存先生认为柏梁体的主要特点是联句诗,而不是七言或者句句押韵。

施蛰存在《唐诗百话》中提出了自己的定义,而且连带严羽也一起否定了。

柏梁体是连句诗的名称。

《沧浪诗话》以每句用韵的诗为柏
梁体,非也。

2、不一定只押平声韵也有仄韵柏梁体
关于只押平声韵,似乎也有不同看法,梁武帝萧衍和自己的大臣们也做过柏梁体,《清暑殿效柏梁体》
居中负扆寄缨绂,(梁武帝)
言惭辐凑政无术,(新安太守任昉)
至德无恨愧违弼,(侍中徐勉)
燮赞京河岂微物,(丹阳丞刘泛)
窃侍两宫惭枢密,(黄门侍郎柳憕)
清通简要臣岂汨,(吏部郎中谢览)
出入帷扆滥荣秩。

(侍中张卷)
复道龙楼歌楙实,(太子中庶子王峻)
空班独坐惭羊质,(御史中丞陆果)
嗣以书记臣敢匹,(右军主簿陆倕)
谬参和鼎讲画一,(司徒主簿刘洽)
鼎味参和臣多匮。

(司徒左西属江葺)
梁武帝就是那个屡次舍身佛寺、最后被叛军围困活活饿死的高寿老头。

他不仅是个篡位的阴谋家、爱佛敬佛的皇帝,作为竟陵八友之一,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和大学者。

他和臣子们联句的这首柏梁体诗押入声韵(仄韵)。

四、一个人的柏梁体
柏梁体多是众人联句而成,甚至被施蛰存先生认为只有联句诗才是柏梁体。

不过也有一个人仿效柏梁体的作品,例如杜甫和苏轼。

杜甫《饮中八仙歌》可不是与他人联句而成,这是他一个人的成果,按照施蛰存先生的标准似乎不属于柏梁体。

不过这首诗完全具备柏梁体的其他特点:通篇七言、句句押平韵的古体诗。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苏轼的《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也是一个人的柏梁体: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结束语
因为汉武帝柏梁诗存疑,所以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被认为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七言诗,这也是一首一个人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全是平声韵,通篇七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老街味道
写好诗词要善于使用这个手段看看李白杜甫白居易们是怎样做的?
诗词创作言必称格律您知道什么是格什么是律吗?
几首绝句和五七律10分钟看明白旧体诗的各种诗体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洒脱人生的诗词这么多你最喜欢哪一首?
王安石一首诗四句话竟然用了八个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