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贾第虫疟原虫PPT课件
合集下载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的。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通过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 断其能量代谢,从而杀死疟原虫。
奎宁
通过与疟原虫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形成复合物,抑制疟原虫的呼吸 作用,导致其死亡。
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原则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感染疟原 虫种类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重症疟疾患者,应首选静 脉给药,以保证药物迅速达到 有效浓度。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流行特点 我国疟疾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云南、海南、广西等。
发病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 传播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挑战 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改变可能影响疟疾传播。
流动人口增多,加大了防控难度。 耐药性的出现对治疗提出了新挑战。
、蚊香等。
宣传教育
02
加强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疫苗接种
03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适时接种疟疾疫苗,提高个人
免疫力。
06
社会参与和全球合作
政府部门在疟疾防治中的作用
1 2
制定和执行疟疾防治政策
政府部门负责制定疟疾防治政策,并确保其有效 执行,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02
促进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各国应加强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疟疾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03
动员全球资源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积极动员全球资源,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
资金和支持。
THANK YOU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 更换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等。
预防性用药策略和注意事项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通过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 断其能量代谢,从而杀死疟原虫。
奎宁
通过与疟原虫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形成复合物,抑制疟原虫的呼吸 作用,导致其死亡。
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原则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感染疟原 虫种类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重症疟疾患者,应首选静 脉给药,以保证药物迅速达到 有效浓度。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流行特点 我国疟疾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云南、海南、广西等。
发病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 传播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挑战 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改变可能影响疟疾传播。
流动人口增多,加大了防控难度。 耐药性的出现对治疗提出了新挑战。
、蚊香等。
宣传教育
02
加强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疫苗接种
03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适时接种疟疾疫苗,提高个人
免疫力。
06
社会参与和全球合作
政府部门在疟疾防治中的作用
1 2
制定和执行疟疾防治政策
政府部门负责制定疟疾防治政策,并确保其有效 执行,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02
促进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各国应加强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疟疾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03
动员全球资源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积极动员全球资源,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
资金和支持。
THANK YOU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 更换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等。
预防性用药策略和注意事项
人体寄生虫学概论ppt课件

• 寄生虫及其类别 • 宿主及其类别 • 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基本阶段 • 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别
Conceptions related to medical parasitology
共生(Symbiosis)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 称为共生。根据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分为 三种;
• 共栖(Commensalism) • 互利共生( Mutualism) • *寄生(Parasitism )
.
Conceptions related to medical parasitology
TREMATODES(吸虫): typically flattened and leaf-shaped. There are male and female system in a fluke (吸虫) body.--- Hermaphroditism, hermaphroditic(雌雄同体的)
Human / Medical Parasitology
(人体/医学寄生虫学)
Cheng Yanbin (程彦斌) chengyb@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 Pathogenic Biology,
School of Medicin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Conceptions related to medical parasitology
互利共生/共生(Mutualism)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均受益,生理上 互相依赖。
Fig. A selection of ciliates (纤毛虫) from the rumen (前 胃) of cattle or sheep. The rumen contains enormous numbers of ciliates that break down cellulose in the feed.
Conceptions related to medical parasitology
共生(Symbiosis)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 称为共生。根据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分为 三种;
• 共栖(Commensalism) • 互利共生( Mutualism) • *寄生(Parasitism )
.
Conceptions related to medical parasitology
TREMATODES(吸虫): typically flattened and leaf-shaped. There are male and female system in a fluke (吸虫) body.--- Hermaphroditism, hermaphroditic(雌雄同体的)
Human / Medical Parasitology
(人体/医学寄生虫学)
Cheng Yanbin (程彦斌) chengyb@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 Pathogenic Biology,
School of Medicin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Conceptions related to medical parasitology
互利共生/共生(Mutualism)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均受益,生理上 互相依赖。
Fig. A selection of ciliates (纤毛虫) from the rumen (前 胃) of cattle or sheep. The rumen contains enormous numbers of ciliates that break down cellulose in the feed.
常见寄生虫 疟原虫(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疟原虫
三、致病
裂殖子 原虫代谢产物 红细胞碎片 残余和变性血红蛋白
巨噬细胞
产生内源性致热原 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调节失去平衡,引起发热
疟原虫 三、致病
3、疟疾再燃与复发 • 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经过数周或数月后 患者在无重新感染的情况下,体内残留的少量 红内期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疟疾发作。 • 再燃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 有关。
三、致病
疟原虫
疟疾免疫
1、先天性免疫:与宿主的种类和遗传特性有关
2、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 带虫免疫:人类受疟原虫感染后,多能产生一定的 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血液 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称为带虫免疫。
四、诊断
疟原虫
1、病原学检查 从患者外周血中查见红内期疟原虫为确诊 疟疾的依据。检查方法为厚、薄血膜检查法。 2、免疫学诊断 常用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等。多用于疟疾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及筛选输血对象。
疟原虫
疟原虫
二、生活史
红细胞外期
雌性按蚊 叮人 含子孢子
子孢子 进入肝脏
体积增长
摄取营养
核分裂
滋养体
吞噬细胞 吞噬
进入红细胞
肝细胞破裂 裂殖体 含裂殖子
疟原虫
二、生活史
子孢子
• 速发型(TS)
• 迟发型(BS):在肝细胞内处于休眠期,称为休眠子 ,是引起疟疾复发的原因
• 间日、卵形:有
• 恶性、三日:无
三、致病
疟原虫
1、潜伏期: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发
作的间隔时间。
• 间日:11-25d
恶性:7-27d
疟原虫形态特征(含图)PPT课件

进行鉴别。
分子生物学鉴别
利用基因测序、PCR等 技术进行鉴别,具有较 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免疫学鉴别
利用抗体检测、抗原检 测等方法进行鉴别,适 用于感染早期的诊断。
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比较
疟原虫
具有红细胞内期和红细胞外期 ,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以环 状体、滋养体和裂殖体为主。
血吸虫
具有成虫、虫卵和毛蚴等阶段 ,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 肠系膜静脉中,虫卵随粪便排 出。
当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疟 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并开始孢子 生殖阶段,形成孢子囊和配子
体。
疟原虫对人类的影响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热带疾病 之一,每年有数亿人感染,导 致数百万人死亡。
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寒战、出汗等,严重时可导致 昏迷和死亡。
疟疾对孕妇和儿童危害更大, 可导致流产、早产、生长发育 迟缓等。
并记录下来。
描述运动方式
观察疟原虫的运动方式,如是否有 鞭毛、伪足等运动器官,并描述其 运动特点。
与教科书对比
将观察结果与教科书上的疟原虫形 态特征进行对比,确保观察结果的 准确性。
04
疟原虫与其他寄生虫的鉴别
鉴别方法与标准
形态学鉴别
生物学鉴别
通过观察寄生虫的形态、 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
鉴别。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 宿主范围、传播途径等
形态特征。
鉴别诊断
对于不典型的寄生虫样本,需要 进行多种鉴别方法的综合判断,
避免误诊。
05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
疟疾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
显微镜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周期性寒战、发 热、出汗等,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有疟疾 。
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红 细胞内是否存在疟原虫。这种方法对于确 诊疟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分子生物学鉴别
利用基因测序、PCR等 技术进行鉴别,具有较 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免疫学鉴别
利用抗体检测、抗原检 测等方法进行鉴别,适 用于感染早期的诊断。
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比较
疟原虫
具有红细胞内期和红细胞外期 ,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以环 状体、滋养体和裂殖体为主。
血吸虫
具有成虫、虫卵和毛蚴等阶段 ,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 肠系膜静脉中,虫卵随粪便排 出。
当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疟 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并开始孢子 生殖阶段,形成孢子囊和配子
体。
疟原虫对人类的影响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热带疾病 之一,每年有数亿人感染,导 致数百万人死亡。
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寒战、出汗等,严重时可导致 昏迷和死亡。
疟疾对孕妇和儿童危害更大, 可导致流产、早产、生长发育 迟缓等。
并记录下来。
描述运动方式
观察疟原虫的运动方式,如是否有 鞭毛、伪足等运动器官,并描述其 运动特点。
与教科书对比
将观察结果与教科书上的疟原虫形 态特征进行对比,确保观察结果的 准确性。
04
疟原虫与其他寄生虫的鉴别
鉴别方法与标准
形态学鉴别
生物学鉴别
通过观察寄生虫的形态、 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
鉴别。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 宿主范围、传播途径等
形态特征。
鉴别诊断
对于不典型的寄生虫样本,需要 进行多种鉴别方法的综合判断,
避免误诊。
05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
疟疾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
显微镜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周期性寒战、发 热、出汗等,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有疟疾 。
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红 细胞内是否存在疟原虫。这种方法对于确 诊疟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疟疾是疟原虫所引起寄生虫病课件PPT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致病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 疟原虫的生活史分为两个阶段: 1.人体内无性生殖阶段
(1)原发性红C外期
按蚊叮咬人时唾液内的子孢子进入人体,在 血液中停留半小时后迅速侵入肝C,进行裂体增 殖,形成大量裂殖子。
这一时期是疟疾感染的病因,为潜伏期。 乙胺嘧啶对此期有效,作病因性预防。
用抗肠内阿米巴药。 3.免疫抑制作用: 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
疮、肾病综合症有一定作用。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治疗剂量不良反应少,主要有头痛、头晕、胃肠
道反应等; 2.严重反应: 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可致视力模糊,失明,少数可致
心肌损害、心律失常、阿斯综合症、心跳停止。
奎 宁(quinine)
蒿甲醚(artemether)
为澄明的油针剂,可肌注或油丸口服。
作用>青蒿素,近期复发率较青蒿素低。 不良反应少见,偶见四肢麻木和心动过速。
(二)主要于用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primaquine)
【作用与应用】 对良性疟的红c外期及各型疟原虫
的配子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控制复发及传播的 首选药。
[不良反应] 毒性小,治疗量安全
1.长期大量用可干扰叶酸代谢,致巨幼红C性贫血; 2.急性中毒:儿童易误食中毒,症状:恶心、呕吐、发 热、发绀、惊厥。
甲氧嘧啶(TMP) 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亦有抗疟作用。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一、抗阿米巴病药
一、痢疾阿米巴生活史简介 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所致。
4.抗贾第鞭毛虫
为治疗贾笫鞭毛虫感染的最有效药物。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口金属味、恶心、厌食、腹泻; 2.NS反应:头痛、眩晕、肢体麻木; 3.其它:白细胞下降、抑制乙醇代谢应禁酒,致畸。
致病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 疟原虫的生活史分为两个阶段: 1.人体内无性生殖阶段
(1)原发性红C外期
按蚊叮咬人时唾液内的子孢子进入人体,在 血液中停留半小时后迅速侵入肝C,进行裂体增 殖,形成大量裂殖子。
这一时期是疟疾感染的病因,为潜伏期。 乙胺嘧啶对此期有效,作病因性预防。
用抗肠内阿米巴药。 3.免疫抑制作用: 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
疮、肾病综合症有一定作用。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治疗剂量不良反应少,主要有头痛、头晕、胃肠
道反应等; 2.严重反应: 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可致视力模糊,失明,少数可致
心肌损害、心律失常、阿斯综合症、心跳停止。
奎 宁(quinine)
蒿甲醚(artemether)
为澄明的油针剂,可肌注或油丸口服。
作用>青蒿素,近期复发率较青蒿素低。 不良反应少见,偶见四肢麻木和心动过速。
(二)主要于用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primaquine)
【作用与应用】 对良性疟的红c外期及各型疟原虫
的配子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控制复发及传播的 首选药。
[不良反应] 毒性小,治疗量安全
1.长期大量用可干扰叶酸代谢,致巨幼红C性贫血; 2.急性中毒:儿童易误食中毒,症状:恶心、呕吐、发 热、发绀、惊厥。
甲氧嘧啶(TMP) 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亦有抗疟作用。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一、抗阿米巴病药
一、痢疾阿米巴生活史简介 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所致。
4.抗贾第鞭毛虫
为治疗贾笫鞭毛虫感染的最有效药物。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口金属味、恶心、厌食、腹泻; 2.NS反应:头痛、眩晕、肢体麻木; 3.其它:白细胞下降、抑制乙醇代谢应禁酒,致畸。
疟原虫-寄生虫学课件-0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与其他寄生虫的共生关系
疟原虫与肠道寄生虫
在某些情况下,疟原虫和肠道寄生虫可能共存于同一宿主体内,形成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可能有助于两种寄 生虫的生存和传播。
疟原虫与丝虫
丝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有时与疟原虫共存于同一宿主体内。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但具体共生机制仍 需进一步研究。
对其他寄生虫的竞争关系
生命周期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包括在肝 细胞内的无性繁殖期和在红细胞内的 有性生殖期。
传播途径
疟原虫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人体传播, 按蚊吸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后,疟原 虫会在按蚊体内继续发育,再通过叮 咬将疟原虫传给人类。
地理分布与流行病学
地理分布
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南美洲和部分中 东地区。
疟原虫与弓形虫
弓形虫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内寄生虫,与疟原虫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和繁殖存在竞争关系。疟原虫的存在 可能会影响弓形虫的传播和生存。
疟原虫与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是一种引起利什曼病的寄生虫,与疟原虫在非洲地区的传播存在竞争关系。疟原虫的传播 可能会影响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和生存。
对其他寄生虫的传播作用
预防疟疾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传播媒 介(如消灭蚊子)、疫苗接种和个人 防护(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03
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01
02
03
形态描述
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其 形态多样,但通常呈椭圆 或梨形。
大小比较
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大小略 有差异,但一般长度在530微米之间,宽度在1-10 微米之间。
疟疾作为传播媒介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通过蚊子 叮咬传播。疟疾的传播可能会影响其他 通过类似途径传播的寄生虫,如登革热 病毒和黄热病毒。
与其他寄生虫的共生关系
疟原虫与肠道寄生虫
在某些情况下,疟原虫和肠道寄生虫可能共存于同一宿主体内,形成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可能有助于两种寄 生虫的生存和传播。
疟原虫与丝虫
丝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有时与疟原虫共存于同一宿主体内。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但具体共生机制仍 需进一步研究。
对其他寄生虫的竞争关系
生命周期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包括在肝 细胞内的无性繁殖期和在红细胞内的 有性生殖期。
传播途径
疟原虫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人体传播, 按蚊吸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后,疟原 虫会在按蚊体内继续发育,再通过叮 咬将疟原虫传给人类。
地理分布与流行病学
地理分布
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南美洲和部分中 东地区。
疟原虫与弓形虫
弓形虫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内寄生虫,与疟原虫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和繁殖存在竞争关系。疟原虫的存在 可能会影响弓形虫的传播和生存。
疟原虫与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是一种引起利什曼病的寄生虫,与疟原虫在非洲地区的传播存在竞争关系。疟原虫的传播 可能会影响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和生存。
对其他寄生虫的传播作用
预防疟疾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传播媒 介(如消灭蚊子)、疫苗接种和个人 防护(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03
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01
02
03
形态描述
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其 形态多样,但通常呈椭圆 或梨形。
大小比较
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大小略 有差异,但一般长度在530微米之间,宽度在1-10 微米之间。
疟疾作为传播媒介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通过蚊子 叮咬传播。疟疾的传播可能会影响其他 通过类似途径传播的寄生虫,如登革热 病毒和黄热病毒。
2024版医学寄生虫PPT课件[1]
![2024版医学寄生虫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6be5b5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7.png)
医学寄生虫PPT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寄生虫概述 • 医学寄生虫种类及特点 • 寄生虫感染途径与预防 •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 常见医学寄生虫病例分析 • 医学寄生虫研究现状与展望
2
01
寄生虫概述
Chapter
2024/1/30
3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寄生虫是指一类生物,它们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宿 主)内或表面,依靠宿主提供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 命活动。
诊断
粪便检查虫卵,X线或B超检查可辅助诊断。
2024/1/30
治疗
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对症治疗 如解痉止痛等。
24
06
医学寄生虫研究现状与展望
Chapter
2024/1/30
25
研究现状
2024/1/30
医学寄生虫分类与鉴定 通过对寄生虫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学等方面的 研究,对寄生虫进行准确分类和鉴定,为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提供科学依据。
2024/1/30
22
钩虫病
病原体
钩虫,通过皮肤接触含钩蚴的土壤而感染。
症状
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等。
诊断
粪便检查虫卵,免疫学检查。
治疗
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同时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
2024/1/30
23
蛔虫病
病原体
蛔虫,通过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 染。
症状
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 引起肠梗阻、胆道蛔虫症等并发症。
生活史
简单或复杂,多数线虫为土源性 寄生虫 2024/1/30
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食入含有感染性虫卵 的食物或水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寄生虫概述 • 医学寄生虫种类及特点 • 寄生虫感染途径与预防 •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 常见医学寄生虫病例分析 • 医学寄生虫研究现状与展望
2
01
寄生虫概述
Chapter
2024/1/30
3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寄生虫是指一类生物,它们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宿 主)内或表面,依靠宿主提供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 命活动。
诊断
粪便检查虫卵,X线或B超检查可辅助诊断。
2024/1/30
治疗
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对症治疗 如解痉止痛等。
24
06
医学寄生虫研究现状与展望
Chapter
2024/1/30
25
研究现状
2024/1/30
医学寄生虫分类与鉴定 通过对寄生虫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学等方面的 研究,对寄生虫进行准确分类和鉴定,为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提供科学依据。
2024/1/30
22
钩虫病
病原体
钩虫,通过皮肤接触含钩蚴的土壤而感染。
症状
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等。
诊断
粪便检查虫卵,免疫学检查。
治疗
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同时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
2024/1/30
23
蛔虫病
病原体
蛔虫,通过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 染。
症状
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 引起肠梗阻、胆道蛔虫症等并发症。
生活史
简单或复杂,多数线虫为土源性 寄生虫 2024/1/30
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食入含有感染性虫卵 的食物或水
疟原虫培训 PPT课件

被寄 生
各期RBC均
常或缩小、
RBC 胀大、色浅 色浅。茂氏
。薛氏小点 小点。
。
2021/2/21
疟疾的实验诊断
病原检查
免疫诊断
1、吉氏染色法: 2、瑞氏染色法:
外周血制成厚、薄
1.查抗原 可诊断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血中有疟原虫时才能查出 其抗原,一旦治愈,抗原在
血膜。
短期内即行消失。
3、荧光素吖啶橙染色
2021/2/21
• (六)染色用水 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后冲 洗用水应选择pH7.0-7.2的清洁水,通常是新 鲜的蒸馏水或过滤的冷开水、以及自来水等。 如果偏酸或偏碱,可用缓冲蒸馏水调整。染色 后发现血膜颜色偏蓝(偏碱)或偏红(偏酸) 时,可用与之相反的酸、碱度水冲洗血片予以 纠正。
• (七)注意 染色后不要直接将染液倒掉,应 沿玻片或染色缸边缘加水使染液表面一层溢出 ,并轻轻冲洗,以免染液色素颗粒沾污血膜。
的18个县(市、区)流行
2021/2/21
红细胞外期
人体疟原虫的红细胞外期(红外期)是指 由雌蚊叮咬,子孢子进入人体后,在肝 脏实质细胞内进行的裂体增殖,称红细 胞前期(红前期)。红前期是指子孢子 随按蚊叮咬侵入人体后,尚未进入红细 胞内发育前,在肝实质细胞内进行裂体 增殖的阶段。在肝实质细胞发育的裂殖 体均称潜隐体。成熟的潜隐体分裂出来 的裂殖子则称潜隐子。
• (四)染液的稀释浓度 染液的浓度高,其着色就快 而深,从而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薛氏点粗大显著,但 颜色常偏碱;染液浓度过低则染色时间久,颜色偏酸 ,薛氏点不明显或消失。
• (五)染色时间 染色时间长染色效果好,反之较差 。室温高则着色快,染色时间可略缩短,气温低可适 当延长。因此染色时间应根据染液的质量、新旧、稀 释浓度和气温而适当增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14
2020/6/14
பைடு நூலகம்
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
(3)裂殖体
滋养体发育成熟,出现核分裂后 继续胞质分裂,每个核被胞质包 裹,形成裂殖子。
未成熟裂殖体:核分裂而胞质未 分裂。 成熟裂殖体:裂殖子已形成,同 时疟色素已经集中成团。
轴柱:1对,平行,沿中线由前向后连接尾鞭毛 。
中体:1对,半月形,与轴柱1/2处相交。
2020/6/14
2020/6/14
贾第虫滋养体
A: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碘液染色湿片。
B: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湿片,微分干涉相差显微 镜观( 1000× )。
2020/6/14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三色染色。
滋养体(急性期):生理盐水涂片镜检 。 包囊(亚急性期或慢性期):碘液涂片
镜检。
2020/6/14
流行
•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有流行。农村 高于城市
• 儿童高于成人。 • HIV感染者、同性恋者中高发。
2020/6/14
1. 传染源: 排包囊的人和动物(家畜:牛、羊、猪、兔等 )、宠物:猫、狗)。包囊对外界环境有较强 的抵抗力。
2. 传播途径: 水源传播(主要途径) 人-人传播 粪-口传播 肛交(同性恋)
3.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儿童、年老体弱者和免疫功能缺陷 者尤其易感。
2020/6/14
防治原则
• 彻底治愈病人、带虫者。 • 加强粪管,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保
护等。
2020/6/14
第九章 孢子虫纲
第一节 疟原虫
疟原虫 疟疾(Malaria) 疟疾俗称“打摆子”、“瘴气”、“沼泽热”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 • 间日疟原虫(我国流行) • 恶性疟原虫(我国流行) • 三日疟原虫(我国少见) • 卵形疟原虫(我国罕见) 疟疾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雌性按蚊传播。
2020/6/14
课后复习题
1.名解:疟疾的再燃、疟疾的复发 2.简答: (1)试述疟疾发作的机制和典型的临床表现。 (2)引起疟疾病人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3)评述用厚薄血涂片诊断疟疾的优缺点。
2020/6/14
第八章 鞭毛虫
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呈全球 性分布。贾第虫病已被列为全球危害人 类健康的十种寄生虫病之一。
2020/6/14
形态与生活史
蚊叮人吸血,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 子孢子(感染期,雌性按蚊)
侵入肝脏
孢子增殖(无性) 蚊 体 合子,动合子 内
配子生殖(有性)
雌,雄配子体 重复侵入红细胞
迟发型子孢子 速发型子孢子
复发
裂体增殖 红 (无性) 外
期
裂殖子
2020/6/14
无性分裂 大滋
裂殖体
养体
红内期
环状体(小侵入红细胞 大量裂殖子 滋养体)
前包囊
人十二指肠)
2020/6/14
经口感染 随粪排出
贾第虫生活史
四核包囊( 感染阶段)
• 滋养体:致病阶段。寄生于人和某些动 物的十二指肠或上段小肠。二分裂方式 繁殖。
• 包囊:感染阶段。 • 包囊和滋养体均可在粪便中检出。 • 包囊的抵抗力强,在冷水中可存活数月
。通过食入被包囊污染的水、食物或粪口途径(手或污染物)而感染。
间日疟原虫小滋养体
(2)大滋养体
胞核增大,胞质增多,形状不 规则,空泡明显,胞质中开始 出现棕黄色、细小杆状疟色素 (虫体消化分解血红蛋白后的 终产物)。
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变 化:体积胀大,颜色变浅,开 始出现薛氏小点。
2020/6/14
被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的变化: 大小正常,可见粗大的紫褐色茂氏点。 被三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的变化: 有细尘样浅红色齐氏点。
2020/6/14
致病
1.致病机制 不明,可能机制有:
• 虫株致病力:不同虫株及同一虫株表达不同表 面抗原的克隆株具有不同的致病力。
• 先天或后天血中丙球缺乏:肠粘膜SIgA缺乏的 人群对贾第虫易感。
• 二糖酶缺乏:导致小肠粘膜病变加重,致腹泻 的主要原因。
• 其他:虫群对肠粘膜机械损伤,分泌物、代谢 产物的化学刺激,竞争养分等。
1. 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各期形态: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为胞膜、胞质和核。
(1)小滋养体(环状体)
为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后开始摄食 和生长的阶段。核小,胞质少, 中间有空泡,显微镜下虫体多呈 环状,故名环状体。姬氏染色核 红色,环蓝色。间日疟环较大, 约占红细胞直径的1/3。
2020/6/14
2020/6/14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碘液染色湿片。
2020/6/14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湿片,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观 ( 1000× )。
2020/6/14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三色染色。
2020/6/14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三色染色。
2020/6/14
生活史
2020/6/14
生活史
滋养体(致病 阶段,寄生
滋养体落入肠腔进入结肠
• 贾第虫包囊污染的水源常引起旅游者腹 泻。
2020/6/14
形态 1.滋养体 呈纵切为 半的倒置梨形,长为 9~21 m,宽5~15 m。虫体前端宽钝,后端尖细,腹面扁平, 背部隆起。 细胞核:1对,位于虫体前端1/2的吸盘部位。 鞭毛: 4对,共有前侧、后侧、腹和尾,翻滚运动。
2020/6/14
重点:
1.贾第虫:滋养体、包囊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性。 2.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种,间日疟原虫红内期 各期形态特征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配子体形态特征。 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 (红外期,红内期及配子体形成 过程),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发育过程,致病 (潜伏期、 发作、再燃与复发、凶险型疟疾),疟原虫感染后的 免疫特点,实验诊断 (厚、薄血片法) 。
2020/6/14
A: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Kohn染色。 B: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Giemsa染色 (黏膜印片)。
2020/6/14
2. 包囊 椭圆形,囊壁厚,大 小:8~14 m× 7~10 m,内含2或4 个细胞核。胞质内可 见中体和鞭毛的早期 结构。
2020/6/14
2020/6/14
2020/6/14
2.临床表现 • 感染包囊后大多为无症状携带者,为重
要的传染源。 • 急性期:恶心、厌食、上腹及全身不适
,伴低热或寒战,突发性恶臭水泻,胃 肠胀气和腹胀。
• 亚急性或慢性期:肠胀气、间隙性排恶 臭味软便(呈粥样)、腹胀、腹部痉挛 性疼痛。
2020/6/14
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 粪便检查:
2020/6/14
பைடு நூலகம்
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
(3)裂殖体
滋养体发育成熟,出现核分裂后 继续胞质分裂,每个核被胞质包 裹,形成裂殖子。
未成熟裂殖体:核分裂而胞质未 分裂。 成熟裂殖体:裂殖子已形成,同 时疟色素已经集中成团。
轴柱:1对,平行,沿中线由前向后连接尾鞭毛 。
中体:1对,半月形,与轴柱1/2处相交。
2020/6/14
2020/6/14
贾第虫滋养体
A: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碘液染色湿片。
B: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湿片,微分干涉相差显微 镜观( 1000× )。
2020/6/14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三色染色。
滋养体(急性期):生理盐水涂片镜检 。 包囊(亚急性期或慢性期):碘液涂片
镜检。
2020/6/14
流行
•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有流行。农村 高于城市
• 儿童高于成人。 • HIV感染者、同性恋者中高发。
2020/6/14
1. 传染源: 排包囊的人和动物(家畜:牛、羊、猪、兔等 )、宠物:猫、狗)。包囊对外界环境有较强 的抵抗力。
2. 传播途径: 水源传播(主要途径) 人-人传播 粪-口传播 肛交(同性恋)
3.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儿童、年老体弱者和免疫功能缺陷 者尤其易感。
2020/6/14
防治原则
• 彻底治愈病人、带虫者。 • 加强粪管,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保
护等。
2020/6/14
第九章 孢子虫纲
第一节 疟原虫
疟原虫 疟疾(Malaria) 疟疾俗称“打摆子”、“瘴气”、“沼泽热”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 • 间日疟原虫(我国流行) • 恶性疟原虫(我国流行) • 三日疟原虫(我国少见) • 卵形疟原虫(我国罕见) 疟疾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雌性按蚊传播。
2020/6/14
课后复习题
1.名解:疟疾的再燃、疟疾的复发 2.简答: (1)试述疟疾发作的机制和典型的临床表现。 (2)引起疟疾病人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3)评述用厚薄血涂片诊断疟疾的优缺点。
2020/6/14
第八章 鞭毛虫
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呈全球 性分布。贾第虫病已被列为全球危害人 类健康的十种寄生虫病之一。
2020/6/14
形态与生活史
蚊叮人吸血,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 子孢子(感染期,雌性按蚊)
侵入肝脏
孢子增殖(无性) 蚊 体 合子,动合子 内
配子生殖(有性)
雌,雄配子体 重复侵入红细胞
迟发型子孢子 速发型子孢子
复发
裂体增殖 红 (无性) 外
期
裂殖子
2020/6/14
无性分裂 大滋
裂殖体
养体
红内期
环状体(小侵入红细胞 大量裂殖子 滋养体)
前包囊
人十二指肠)
2020/6/14
经口感染 随粪排出
贾第虫生活史
四核包囊( 感染阶段)
• 滋养体:致病阶段。寄生于人和某些动 物的十二指肠或上段小肠。二分裂方式 繁殖。
• 包囊:感染阶段。 • 包囊和滋养体均可在粪便中检出。 • 包囊的抵抗力强,在冷水中可存活数月
。通过食入被包囊污染的水、食物或粪口途径(手或污染物)而感染。
间日疟原虫小滋养体
(2)大滋养体
胞核增大,胞质增多,形状不 规则,空泡明显,胞质中开始 出现棕黄色、细小杆状疟色素 (虫体消化分解血红蛋白后的 终产物)。
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变 化:体积胀大,颜色变浅,开 始出现薛氏小点。
2020/6/14
被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的变化: 大小正常,可见粗大的紫褐色茂氏点。 被三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的变化: 有细尘样浅红色齐氏点。
2020/6/14
致病
1.致病机制 不明,可能机制有:
• 虫株致病力:不同虫株及同一虫株表达不同表 面抗原的克隆株具有不同的致病力。
• 先天或后天血中丙球缺乏:肠粘膜SIgA缺乏的 人群对贾第虫易感。
• 二糖酶缺乏:导致小肠粘膜病变加重,致腹泻 的主要原因。
• 其他:虫群对肠粘膜机械损伤,分泌物、代谢 产物的化学刺激,竞争养分等。
1. 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各期形态: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为胞膜、胞质和核。
(1)小滋养体(环状体)
为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后开始摄食 和生长的阶段。核小,胞质少, 中间有空泡,显微镜下虫体多呈 环状,故名环状体。姬氏染色核 红色,环蓝色。间日疟环较大, 约占红细胞直径的1/3。
2020/6/14
2020/6/14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碘液染色湿片。
2020/6/14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湿片,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观 ( 1000× )。
2020/6/14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三色染色。
2020/6/14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三色染色。
2020/6/14
生活史
2020/6/14
生活史
滋养体(致病 阶段,寄生
滋养体落入肠腔进入结肠
• 贾第虫包囊污染的水源常引起旅游者腹 泻。
2020/6/14
形态 1.滋养体 呈纵切为 半的倒置梨形,长为 9~21 m,宽5~15 m。虫体前端宽钝,后端尖细,腹面扁平, 背部隆起。 细胞核:1对,位于虫体前端1/2的吸盘部位。 鞭毛: 4对,共有前侧、后侧、腹和尾,翻滚运动。
2020/6/14
重点:
1.贾第虫:滋养体、包囊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性。 2.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种,间日疟原虫红内期 各期形态特征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配子体形态特征。 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 (红外期,红内期及配子体形成 过程),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发育过程,致病 (潜伏期、 发作、再燃与复发、凶险型疟疾),疟原虫感染后的 免疫特点,实验诊断 (厚、薄血片法) 。
2020/6/14
A: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Kohn染色。 B: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Giemsa染色 (黏膜印片)。
2020/6/14
2. 包囊 椭圆形,囊壁厚,大 小:8~14 m× 7~10 m,内含2或4 个细胞核。胞质内可 见中体和鞭毛的早期 结构。
2020/6/14
2020/6/14
2020/6/14
2.临床表现 • 感染包囊后大多为无症状携带者,为重
要的传染源。 • 急性期:恶心、厌食、上腹及全身不适
,伴低热或寒战,突发性恶臭水泻,胃 肠胀气和腹胀。
• 亚急性或慢性期:肠胀气、间隙性排恶 臭味软便(呈粥样)、腹胀、腹部痉挛 性疼痛。
2020/6/14
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 粪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