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五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最新推荐
安徽省阜阳市初二物理上册期末同步自测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阜阳市初二物理上册期末同步自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D. 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答案:C2.关于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C. 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紫外线是可见光D. 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就越强答案:B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A. 春天柳絮飞舞B. 秋天落叶纷飞C. 冬天雪花飘飘D. 夏天荷花飘香答案:D4.电阻R₁与R₂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₁的电流强度是I₁,通过R₂的电流强度是I₂,则()A. 电阻R₁两端的电压大于电阻R₂两端的电压B. 通过R₁的电流一定大于通过R₂的电流C. 电阻R₁与R₂两端的电压相等D. 当R₁=R₂时,I₁=I₂答案:C、D5.已知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2,若甲物体的质量是20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是_______N;甲、乙两物体重力之比是_______ 。
(g取10N/kg)A. 80;5:2B. 80;2:5C. 40;5:2D. 40;2:5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4分)1.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物体温度降低,一定放出了热量D.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答案:A, D解析: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时,都是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但不一定是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外做了功,故C错误;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故D正确。
安徽省阜阳市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2019-2020学年度(上)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八年级物理温馨提示:本试卷共四大题26小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共26分。
1—7题每空1分。
8一10题每空2分)1.如图(1)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cm.2.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的河岸上行驶,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倒影相对于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km/h.3.阜城夜晚盛行广场舞,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_________产生,经传播到人耳.音乐声通过_________传播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
关掉音箱是在_________处控制噪声.4.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
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_________,而使油污_________的缘故.5.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把甲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吹一会儿,发现它的示数_________,把乙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6.阜城的河岸改造,三角洲公园河岸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7.如图(2)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1)图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弯折时:可判断反射光线、人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_________.(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规律,应当_________.(3)电视遥控器用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
8.如图(3)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
由图可知,反射角是___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___度。
9.合淮阜高速公路全长191公里。
从阜阳到淮南约126公里,小丽开车行驶1小时10分钟到达淮南,这段路程的平均车速为_________m/s。
阜阳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

阜阳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吹哨时,活塞上下推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音调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响度会更大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3.今年入夏以来,我市持续严重干旱,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多次人工降雨,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其中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属于()A.熔化B.凝固C.汽化D.升华4.下面对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约为0.6hB.一张试卷的厚度约1mmC.房间的门高约2m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10m/s5.下表中是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根据表中信息,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内,应选择的物质是()物质水汞酒精乙醚熔点/℃0-39-117-114沸点/℃1003577835A.水B.汞C.酒精D.乙醚6.下列光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雨后的彩虹B.桥的倒影C.小孔成像D.水杯中的笔7.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显微镜的物镜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B.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C.潜望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D.为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8.小宇同学的奶奶年龄大了,总看不清手机屏幕,需要把手机拿得远远的才能勉强看清。
细心的小宇在网上帮奶奶购买了一个手机屏幕放大器(图甲)。
安徽省阜阳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解析)(1)

安徽省阜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填空(每空2分,共28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1.光速是目前知道的宇宙极限速度,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大约只需要用8min20s,已知光在真空的速度是3×108m/s.由此可知道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km.2.甲乙两辆车同时向东行驶,它们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选填“东”或“西”)行驶.3.用如图所示,测的铅笔的长为dm.图中,停表所示的时间共计为s.4.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中的(选填“A”或“B”)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5.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6.在北方,当气温降低到﹣50℃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吐出来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细小的雪花.物理学中把这种物态变化叫做.7.如图所示,MN是介质甲和乙的分界面,且甲乙两种介质中一种是空气,另一种是玻璃.由此可推断,折射角等于,其中介质(填“甲”或“乙”)是空气.8.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9.用天平测赶盛油烧杯质量的场景如图所示,干燥的空烧杯质量为13.4g,则烧杯中油的质量为g,油的体积为cm3.(ρ油=0.8×103kg/m3).二、选择题(每空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答案未填入表格内的不能得分)10.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1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12.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13.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C.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D.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14.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D.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6.关于“研究水沸腾的规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的测量工具是体温计和停表B.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C.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升高D.沸腾时有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17.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1kg冰与lkg水的密度相等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鉴别一个实心的金属球到底是不是铁做的,只需测出它的密度即可做出准确的判断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8分,请使用作图工具规范作图,保留作图痕迹)18.(1)一束光线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2)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的位置.(3)图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4)如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四、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22分)19.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明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图乙是某一时刻的温度,所示的温度是.(2)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丙中所对应的固体其熔化的特点是:.(3)图象丁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象,其熔点是,该类固体熔化的条件是:.20.小明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白色纸板竖放在水平镜面上,ON与镜面垂直.实验中收集到一组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1)依据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2)为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接下来的操作是:.(3)当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射向镜面,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向ON 靠近,则OB(填“靠近”或“远离”)OD.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2)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镜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五、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解答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2.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现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其最高速度可达300km/h.阜阳西东站的建成,标志着阜阳人民也能享受到高铁带来的便利.①阜阳到合肥的距离有250km,火车如果以其最高速度行驶,那么最快多少分钟可以从阜阳到达合肥?②小明乘坐某次列车从阜阳去合肥,列车运行23分钟后到达淮南站,停靠了2分钟,然后又行驶了20分钟到达了合肥,那么这列火车从阜阳到合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3.小明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于是小刚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A.用天平测量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记录塑料球的质量为m;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乙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如图丙所示,记录此时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D.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丁所示,记录此时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3;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ρ=(用步骤中测量的物理量表示).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中,测量出的具体数据,计算出塑料球的密度是多少kg/m3?(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24.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要求:写出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用相关的知识推导说明:水位下降了多少米?安徽省阜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每空2分,共28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1.光速是目前知道的宇宙极限速度,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大约只需要用8min20s,已知光在真空的速度是3×108m/s.由此可知道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 1.5×108k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和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的时间大约要用8min20s,利用速度公式变形s=vt即可求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解答】解: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的时间t=8min20s=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s=v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故答案为:1.5×108.【点评】学好物理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是背诵基本规律、基本常数.此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此题中的已知条件题目已给出,代入公式即可,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2.甲乙两辆车同时向东行驶,它们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选填“东”或“西”)行驶.【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以甲车为参照物,要判断乙车向哪个方向运动,就需要先判断出两车的速度关系(判断两车的速度关系可采用两种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然后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出乙车的运动方向.【解答】解:从图象来看,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西运动.故答案为:西.【点评】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3.用如图所示,测的铅笔的长为0.460dm.图中,停表所示的时间共计为83s.【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先了解刻度尺的分度值,再读数,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3.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3.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所以分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7.60cm,物体长度为7.60cm﹣3.00cm=4.60cm=0.460dm.(2)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1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1s;小表盘的指针在1分钟到2分钟之间,大表盘的指针在23秒.所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1min23s=83s.故答案为:0.460;83.【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测量、停表的读法,属于基础题,要掌握常用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4.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未点燃(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中的B(选填“A”或“B”)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判断在何处放光屏接平面镜成的像,分辨物体还是像是关键.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透过透明玻璃,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解答】解: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外拿一只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适当的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即好像被点燃似的;在A侧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B侧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图中的B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故答案为:未点燃;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5.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解答】解: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答案为:振动.【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属于基础题.6.在北方,当气温降低到﹣50℃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吐出来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细小的雪花.物理学中把这种物态变化叫做凝华.【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根据题干和已有课本知识的物质三种状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分析,便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人口中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变为“雪花”,是由气体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故答案为:凝华.【点评】分析物质状态变化前后的状态,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即可解决此题.7.如图所示,MN是介质甲和乙的分界面,且甲乙两种介质中一种是空气,另一种是玻璃.由此可推断,折射角等于30°,其中介质甲(填“甲”或“乙”)是空气.【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根据反射定律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且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出入射角的大小;在利用折射定律求出折射角的大小,即较大的角对应的光线在空气中.【解答】解:如图所示:已知MN是界面,作出法线FG,根据℃COF=℃FOA,可以确定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则入射角为℃COF=90°﹣40°=50°,折射角为℃BOG=90°﹣60°=30°因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MN的左边,即介质甲空气,介质乙是玻璃.故答案为:30°;甲.【点评】会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确定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并且会根据光路确定介质.8.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答案为:增大;增大.【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9.用天平测赶盛油烧杯质量的场景如图所示,干燥的空烧杯质量为13.4g,则烧杯中油的质量为24 g,油的体积为30cm3.(ρ油=0.8×103kg/m3).【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实验题;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及其应用.【分析】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计算出油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变形计算出油的体积.【解答】解: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0g+10g+5g+2.4g=37.4g;则油的质量m=37.4g﹣13.4g=24g;由ρ=得,油的体积V===30cm3;故答案为:24;30.【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的考查.二、选择题(每空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答案未填入表格内的不能得分)10.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关键就在于分析物体的速度是否变化.【解答】解:题目中给出物体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我们可以看出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很多同学直接通过速度的计算公式v=认为速度也是相等的;这种判断方法是不对的,计算出的速度是1min内的平均速度,可以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因此1min内通过相等的路程,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故选C.【点评】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关键是分析物体的速度快慢是否变化,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变化的.1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正确;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音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指声音的响度大,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而不是音调;故D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率与音调的关系、防止噪声的途径几个方面去分析,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12.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2)液体的沸点随着液体表面的气压的增大而升高;(3)物质熔化吸热;(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解答】解:A、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液态小水滴,是壶中喷出的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A错误;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食物容易熟,故B正确;C、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故C正确;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发生了升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A.【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物态变化的理解,熟知个物态变化是解题关键.13.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C.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D.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A、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C、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或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D、反射定律的内容可得,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A、影子是因为物体挡住光线的传播而形成的阴暗区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插在水中的铅笔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逆着光线看去,所成的像在筷子的上方,所以看到筷子“折断”了;故B正确;C、蜡烛远离平面镜时,物距缩小,像距等于物距,像距变小,而像的大小不变,与蜡烛等大;故C 错误;D、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不能够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4.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考点】漫反射;光的反射;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错误.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错误;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该选项说法正确;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反射、近视眼及其矫正、光的色散以及漫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023阜阳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

2023阜阳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图甲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图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图丙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D.图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按动钢尺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公路旁植树、安装隔音屏、安装噪声检测仪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C.医生用听诊器能听清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音调D.在教室说话比在操场上说话更响亮,是因为回声可以加强原声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夏天刚开始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这是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华造成的C.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先熔化后凝华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利用干冰汽化吸热,使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5mmB.中学生在1s内心跳约20次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km/hD.人的正常体温约37℃5.如图,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
小明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B.“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D.“白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6.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B.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月食、日食是因为光的折射C.我们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的缘故D.在河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的奇景,“鱼”和“云”分别是折射和反射形成的7.如图所示,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类似凸透镜的空气泡,你猜猜看,当平行光线穿过它后,光线会()A.发散B.会聚C.仍平行D.不改变方向8.近些年来,中小学生配戴眼镜的比例明显增加。
安徽省阜阳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安徽省阜阳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一杯糖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糖水()A . 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B . 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C . 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D . 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2. (2分)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下列各种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A .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时,指针指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便停止调节B .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时,指针指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便停止调节C . 使用的砝码已磨损D . 称量时测量者的头部偏向分度盘的右侧,造成视线与标尺不垂直3. (2分) (2015八上·镇江月考)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像始终变大B . 像始终变小C . 像先变小后变大D . 像先变大后变小4. (2分) (2017九上·宁津期中)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现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ρ硫酸>ρ盐水>ρ酒精,图6则这三个容器中依次分别装的是()A . 硫酸、盐水、酒精B . 盐水、酒精、硫酸C . 酒精、硫酸、盐水D . 硫酸、酒精、盐水5. (2分)如图甲所示,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0.5m/s的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g取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石料受到的重力为900NB . 石料的密度为1.8×103kg/m3C . 如果将该石料立在水平地面上,则它对地面的压强为2.8×104PaD . 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为500N6. (2分) (2018八上·含山期末) 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 A镜是目镜B . B镜是物镜C . 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D . 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7.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要调节乐器的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调B .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C .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 . 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幅度太小8. (2分) (2018八上·龙岗月考) 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 . 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 . 熔点是2000℃C . 沸点是3000℃D . 凝固点是3000℃9. (2分)(2013·北海) 如图所示有四幅图,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是()A . 甲、丁B . 乙、丙C . 乙、丁D . 甲、丙10. (2分)(2018·青浦模拟)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安徽省阜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安徽省阜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关于生活中的一些估计值,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 . 我国北方最冷的时候温度可能达到-40℃C . 正常人的心跳频率约为70HzD .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00cm2. (2分)坐在行驶着的汽车里的乘客,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 . 树木B . 地面C . 天空中的云D . 乘客坐的汽车3. (2分) (2015八上·霞浦期末) 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A . 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 . 让万物生长的阳光C . 翱翔高空的超音速战机D . 运载宇宙飞船的火箭4.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 .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C . 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D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5. (2分)盛夏,打开冰糕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些“白气”是()A . 冰熔化后产生的小水滴B . 冰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C . 冰熔化后,先蒸发后液化成的小水滴D . 冰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滴6. (2分) (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 如图,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N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面上的一个圆孔,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暗盒右侧与盒侧面平行的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A . 一定是凹透镜B . 一定是凸透镜C . 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D . 可能是厚平板玻璃7. (2分) (2018八上·青岛期末)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关于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B . 用塑料泡沫做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这样不会砸伤演员,这主要从密度的角度来考虑的C . 机器底座用坚固密度大的材料制成,这主要从密度角度考虑的D . 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下降,热空气下降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周流过来形成风8. (2分)(2016·益阳)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 你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 . 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C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 . 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9. (2分) (2018八上·莆田期末) 下图中的物态变化现象,需要吸热的是()A . 樟脑丸逐渐变小B . 雾凇的形成C . 河水成冰D . 露珠的形成10. (2分)海波的熔点是48℃,则温度为45℃的海波()A . 一定是固态B . 一定是液态C . 一定是固液共存D . 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11. (2分)如图中是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 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B .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C . 日晷仪计时D .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12. (2分)影视中常见一些房屋道具倒塌,或重物落下,不会将演员砸成重伤,这些重物是用()A . 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的B . 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的C . 密度与实物相同的材料做成D . 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13. (2分) (2017八下·灯塔期中) 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 .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B .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C . 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D . 实像一定可以用光屏承接14. (2分)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离平面镜越来越远时()A . 像变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大B . 像变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小C . 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D . 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15. (2分) (2018八下·丰县月考)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若甲、乙物质体积相等,甲的质量大B . 乙物质的密度为2g/cm3C . 若甲、乙物质质量相等,甲的体积大D .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2:1二、填空题 (共5题;共21分)16. (10分) (2017八上·城中期中) 根据要求作图:(1)请在图甲中作出人眼所能看到的档板右侧范围大小,并在此范围中打上阴影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箭头方向为光的传播方向).(标出范围)(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17. (4分) (2016八上·柏乡期中) 物理学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声学、光学等许多分支学科,研究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实验器材,依据你在实验室中的收获,写出测长度的仪器________,温度的测量仪器________,质量的测量仪器________,时间的测量仪器________.18. (3分) (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 乐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9. (2分)质量是2千克的冰块,熔化成水后质量是________千克,体积是________20. (2分) (2017八上·瑶海期末) 已知ρ水=1.0×103kg/m3 ,ρ冰=0.9×103kg/m3 ,质量为90kg 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体积将增大________m3 ,事实表明,0~4℃的水“热缩冷胀”,高于4℃的水“热胀冷缩”,由此可知4℃水的________(填“质量”“体积”或“密度”)最大。
安徽省阜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安徽省阜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16·乌拉特前旗模拟)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B . 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C . 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 . 红色的牡丹看上去呈红色,这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引起的2. (2分)(2020·新泰模拟)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B .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3.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真空不能传声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 .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4. (2分)(2017·海淀模拟)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 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42℃B . 我国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0gC . 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0.8mD . 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0s5. (2分)(2019·道里模拟) 下列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 . 南极空气很湿润是因为南极的冰雪不断发生升华变为水蒸气B . 减慢水分蒸发是盆栽花卉管理的关键,剪枝是通过降低温度从而减慢蒸发C . 海水太阳能净水器先利用海水液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再气化成小水滴达到净化目的D . 春天屋檐下的冰锥是雪先凝固成水,水再熔化成冰6. (2分)(2019·河南) 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上)教学质量检测试八年级物理试题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四大题26小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共26分。
1—7题每空1分。
8一10题每空2分)
1.如图(1)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cm.
2.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的河岸上行驶,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倒影相对于汽车的速度是
_________km/h.
3.阜城夜晚盛行广场舞,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_________产生,经传播到人耳.音乐声通过_________传播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
关掉音箱是在_________处控制噪声.
4.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
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_________,而使油污_________的缘故.
5.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把甲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吹一会儿,发现它的示数_________,把乙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
6.阜城的河岸改造,三角洲公园河岸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
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
7.如图(2)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
律时,(1)图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弯折时:可判断反射光线、人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
_________.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规律,应当_________.
(3)电视遥控器用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
8.如图(3)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
由图可知,反射角是___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___度。
9.合淮阜高速公路全长191公里。
从阜阳到淮南约126公里,小丽开车行驶1小时10分钟到达淮南,这段路程的平均车速为_________m/s。
小丽到达淮南停车20分钟后,又继续开车行驶40分钟到合肥,那么从阜阳到合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0.甲、乙两块矿石的质量之比为2:1,体积之比为3:2,则甲、乙两矿石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_.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该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8cm D.一份期末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1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
13.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与平面镜距离逐渐变小 D.与平面镜距离逐渐变大
1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1)(3) D.(3)(4)
1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C.水沸腾时,仅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D.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16.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桥的倒影B.碗中的筷子C.林中的树影D.镜中的陶罐
18.如图(4)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阜阳市城南新区,如果拍摄时所用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4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大于40mm小于80mm B.大于80mm C.小于40mm D.等于50mm
19.中间空心的铜球、木球、铝球、铅球,若外形完全相同,质量和体积相等,则中间空心部分最大的是( )(密度由大到小铅球、铜球、铝球、木球)
A.铜球 B.铅球 C.铝球 D.木球
20.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等研究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用“光线”来描述光;②研究弦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③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
影响因素;④为显示音叉振动情况,利用乒乓球;采用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三、作图和实验题(9分+8分+10+12分。
共36分)
21.(共9分)(1)在图(5)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在图(6)中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O为光心,F为焦点).
(3)“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7)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 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B 表示,请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2.(8分)(1)小丽设计了如图(8)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小丽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8)所示,该温度值为________℃.
(2)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_______ (“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4)试管中的冰完全溶化后,若持续加热,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
23.(10分)小勇利用如图9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实验时应选__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蜡烛A ,将完全相同的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选A 或B)侧观察,直至B 与A 的像完全重合,改变A 的位置,多次实验并分别测出A 和B 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A 到玻璃板的距离/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10甲可知,该凸透镜的________是15.00cm。
(2)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于最上端,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把点燃的蜡烛由图乙所示位置向左移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_________(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____(左/右)移动.
(4)当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四、计算分析题(第25小题5分。
第26小题10分,共15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5.(5分)“嫦娥一号”卫星离地球最远时大约为40万千米,若此时此刻以光速向地球播放(无线电波)歌曲《爱我中华》,届时歌曲信号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地球?
26.小刚在测量钢球密度的实验中(10分每小题4+6分)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后,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侧调节,使天平平衡。
先用天平测得钢球的质量为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______,
(2)在将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50mL处.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空心体积多大?(ρ铜=7.9×lO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