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讲解)(解析版)

合集下载

课件5: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件5: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分离、 提纯仪

__洗__气__瓶__
用作除杂和干燥; 也可用于排液集气装 置和测气装置
类别
分离、 提纯仪

图形
名称及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主要注意 事项
U形管、干燥管, ①只能放固体干燥剂;
① 干燥或除气体 ②干燥管球形细口处垫
杂质
小棉球以防止堵塞;
② 可用于防倒吸 ③干燥管气流应
③ 可组成简单反 应装置
4.玻璃仪器的洗涤
标准: 方法:
残留物
CaCO3 铁锈,CuO 二氧化锰
洗涤剂
盐酸 盐酸 浓盐酸(温热)
原理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Fe(OH)3
碘 硫 苯酚 银镜,铜 容器里附有的油污
盐酸
复分解反应
酒精或(NaOH溶液)
溶解/反应
二硫化碳或(浓NaOH溶液加热) 溶解/反应
NaOH溶液或(酒精)
特点: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类别
图形
名称及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主要注 意事项
其他 仪器
_胶__头__滴__管_,用于吸取和 滴加液体
①使用时不要将液 体吸入胶头内,不 能平置和倒置; ②滴加液体时不__可__ 伸入和接触器壁; ③用后立即洗净, 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和蘸取少量溶液。
(2)使用方法
检验液体: 玻璃棒蘸取
检验气体: 一般先将试纸润湿 注意: A: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B:PH试纸不能先润湿,且精确度为 1
6.仪器的安装、连接 安装顺序:一般从热源开始,按_先__下__后__上____、 __从__左__到__右___的顺序。
7.装置气密性的检查(P4-5) (1) 原理:造成压强差。

课件2: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件2: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称量药品及仪器的质 量,准确度为 0.1 g
①使用前要洗净并检查是否漏水,先用待 装液润洗再装液。②调零时,液面保持在 “0”或 “0”以下某刻度且滴管的尖嘴部分 充满溶液。③读数时视线与管内凹液面最 低处保持水平
①称前天平先调零。②称量时应左物右码, 砝码用镊子夹取,先大后小。③物质应放在 纸上称量,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 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触摸高考
考点基础
4.(2013·天津卷)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 偏小。( )
提示: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答案:× 5.(2012·山东卷)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 口放出。( ) 提示: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应 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答案:×
①加热前外壁无水滴,用试管夹夹在距试
管口1处。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
3
超过试管容积的1,加热时不超过1。③给固
2
3
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坩埚 蒸发皿
主要用于固体物质 的高温灼烧
用于蒸发液体或浓 缩溶液
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 热。②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加热后放 在石棉网上冷却
1 2
锥形瓶
可用作化学反应的反应 滴定时,握住锥形瓶瓶颈振荡,眼睛
器、液体的接收器
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触摸高考
考点基础
3.计量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量筒
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 液体,精确度 0.1 mL
容量瓶
精确配制一定体积、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溶液

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考纲解读】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药品安全使用标识。

3.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解析】考点一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1.可加热的仪器(1)仪器①为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

使用方法:蒸发浓缩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③为___________。

使用方法:用于固体物质灼烧,把③放在三角架上的________________上加热,取放③必须使用___________,加热完的③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4)仪器④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若④还带有一支管则名称为___________。

使用方法:液体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少于三分之一。

(5)仪器⑤的名称为锥形瓶。

使用方法:滴定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二分之一。

(6)仪器⑥的名称为烧杯。

使用方法: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2.常用的计量仪器完成下列空白(1)仪器A的名称:量筒;用途: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精确度:_________。

特别提醒 (1)无“0”刻度;(2)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用于溶液的稀释;(3)选取量筒的规则是“大而近”,思考:量取5.6 mL NaOH 溶液应选取的量筒的量程是( ) A. 5 mL B. 50 mL C. 10 mL D. 5.6 mL(2)仪器B 的名称:_________;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仪器能长时间贮存溶液吗?_________。

(3)仪器C 的名称:_________。

①使用前需“查漏”;②“0”刻度在上方;③不可盛装碱性溶液;④精确度:_________。

(4)仪器D 的名称:_________。

1.1从实验学化学 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

1.1从实验学化学  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

2.可加热仪器
仪器名称
试管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 不超过容积的 1/3
直 接 加 热 仪 器
使用方法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 略向下倾斜 __________
仪器名称
蒸发皿 ______ 玻璃棒 浓缩蒸发时要用______ 搅拌
使用方法
直 接 加 热 仪 器
仪器温灼烧, 泥三角 把坩埚放在三角架上的______ 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 坩埚钳 ,加热完坩埚应放在 石棉网 上冷却 _______
第一章
第1讲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实验基础
一、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 1.加热仪器——酒精灯
(1)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2)酒精灯中的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2/3 , 不 少于 1/4;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以免失火; (4)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 盖灭,不可用 嘴去吹。
制取气体的发生 (2)该气体溶解性小 (3)反应无强热放出
器 (用于固体+液 (4)旋转导气管活塞 不需 体 气体) 加热 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多量 一定量 量筒 、 滴定管 (或移液 管)
取用 药品
粉末 状
块状
一定量 少量
使用 镊子 纸槽 仪器 ____
容量瓶 名称:_______
(2)
注意
① 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加热 ② 使用前需“验漏” 引流 ③ 溶液转入时要用玻璃棒_____ ④ 加水至距刻度线 1~2 cm 时,改用 胶头滴管 ________逐滴加水,使溶液凹液面 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酸式滴定管 →名称:___________

大学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大学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1.4.2意外伤害处理
• (1) 创伤:伤处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洗涤。若是 玻璃创伤,应先把碎玻璃从伤处挑出。轻伤可涂以紫药水 (或红汞、碘酒),必要时撒些消炎粉或敷些消炎膏,用 绷带包扎。 • (2) 烫伤:不要用冷水洗涤伤处。伤处皮肤未破时,可 涂擦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用碳酸氢钠粉调成糊状敷于伤处, 也可抹獾油或烫伤膏;如果伤处皮肤已破,可涂些紫药水 或1%高锰酸钾溶液。 • (3) 受酸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 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如果 酸液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送校医院诊治。 • (4) 受碱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 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如果碱溅入眼中, 用硼酸溶液洗。 • (5) 受溴腐蚀致伤:用苯或甘油洗濯伤口,再用水洗。 • (6) 受磷灼伤:用1%硝酸银,5%硫酸铜或浓高锰酸钾溶 液洗濯伤口,然后包扎。
氮气 氩气 氯气
乙炔 硫化氢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黑色 灰色 草绿
白色 白色 黑色 黑色
氮 氩 氯
C2H2 硫化氢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黄色 绿色 白黄
红色 红色 黄色 白色
棕色
红色 黄色
1.6 化学安全知识
• • • • • • • • • 一、常用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标志 第1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品; 第8类:腐蚀品。
第一讲 大学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生命科学与医药化工学院:梁华定
1.1 化学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定律和理论 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 • 化学实验也是检验化学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戴安邦院士:“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 化学教学的有效形式” • 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验技术;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讲解)(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讲解)(含解析)

第一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真题速递】1. ( 2019·全国Ⅲ卷)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 Cl 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2 MnO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A. AB. BC. CD. D【答案】 A【解析】 A、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A 选;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 B 不选; 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 C 不选; D、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 D 不选。

2. ( 2019·全国Ⅱ卷)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量的乙烯后静置层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2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稀盐酸D 向盛有 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分振荡后加 1 滴 KSCN溶液变A. AB. BC. CD. D 【答案】 A【解析】 A.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 A 项错误;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2Mg 2MgO+C,则集气瓶因反应剧2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 B 项正确;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 +S2O3 +2H =S↓+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 C 项正确; D.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震荡后,加1 滴 KSCN溶液,因震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 D 项正确;3. (2018·江苏)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 -的Cl 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 -后的Cl 2尾气【答案】 B【解析】 A 项,灼烧碎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烧杯,装置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 项,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装置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 项,吸收Cl 2应用 NaOH溶液,装置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讲义第1讲《走进化学实验室》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讲义第1讲《走进化学实验室》课件

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视察
D.做结论

招 提问、假设、计划、实验、结论、交流
例题精讲
5. 命题考查内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例题5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 (1)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填“大”或“小”). (2)点燃蜡烛在其燃烧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 (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视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 化.说明火焰的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

招 火焰温度,由心向外,逐渐升高
针对练习
练习5-1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 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水蒸气
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空气低于呼出气体
水蒸气检验:无水硫酸铜 水蒸气除去:浓硫酸
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 础的科学
对人体吸入空气 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结论
呼出气体多 二氧化碳含量
空气多
氧气含量 呼出气体多
表达与交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
燃烧现象
火焰分三层, 火柴梗在火焰 最外层的部位 最先变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时的 火焰分为外焰、 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 内焰次之,焰 心温度最低。

基础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技能

基础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技能

基础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技能近年来,教育研究表明,实验课因其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重视。

基础化学实验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从而建立化学概念,促进学习心理发展,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技能是一门基础性的实验课,它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如原子和分子,溶液,物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等;第二,学习和掌握实验技能,如称量,称量容器,精确称量,称量准确度,操作分析仪器,器具清洗,实验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和有关安全操作技能;第三,掌握实验室管理相关技能,如仪器管理,器具管理,实验资料管理,实验室防护等;第四,学习基础化学实验技术,如分析仪器使用,溶液制备,反应容器操作,实验报告撰写,实验室安全等。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将讲解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重点讲授实验技能,重点学习实验室管理中实验项目的组织筹划,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室管理技能。

进入实验室前,老师要给学生交待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携带必要的实验用品,注意实验室安全,不得吸烟,不得贴纸,不得使用色带等。

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实验室老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指导,要求他们在称量,精确称量,熔点测定,实验数据记录,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要有比较好的掌握,从而确保安全操作和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老师要仔细检查实验仪器和器具,以便下次实验使用,并给学生把握实验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熟悉实验仪器和器具的使用,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水平和技能。

总之,实验课是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必修课程,是基础化学实验对学生实际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有效锻炼,它能为学生的未来科学学习和实际应用打好基础,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提高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真题速递】
1.(2019·全国Ⅲ卷)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实验
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选;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选;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D、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选。

2.(2019·全国Ⅱ卷)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
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
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不变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项错误;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2+2Mg2MgO+C,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项正确;
D.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
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震荡后,加1滴KSCN溶液,因震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
3.(2018·江苏)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答案】B
【解析】A项,灼烧碎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烧杯,装置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装置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项,吸收Cl2应用NaOH溶液,装置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4. (2018·新课标卷Ⅱ)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 mol·L-1的
NaOH溶液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向盛有 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
性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
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向2支盛有 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 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冷却后方可转移到容量瓶中,则A错误;B.铁离子具有氧化性,维生素C 有还原性,Fe3+被还原生成Fe2+,,溶液颜色发生变化,B正确;C.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生成的气体
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即可除杂,C错误;D.根据反应的方程式为HSO3-+H2O2=SO42-+H++H2O,这说明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

5.(2018·新课标卷Ⅲ)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燃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解析】
A项,加几滴CuSO4溶液发生反应:Zn+Cu2+===Zn2++Cu,Zn与置换出来的Cu及稀H2SO4构成Cu—Zn 原电池,加快了放出H2的速率,A项正确;B项,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呈弱
酸性,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错误;C项,黄色是Na+的焰色,C项正确;D项,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D项正确。

6.(2017·新课标卷Ⅲ)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操作
A.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
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