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20xx年11月我在阜新市第四中学接受跟岗培训,在八年二班上了一节研修课。
很高兴也很紧张。
高兴的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能掌握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紧张的是怕自己上得不够好有损学校的名声。
为了上好本次开放周的课,我早早就开始准备。
先是选课题,张萍老师根据实际教学进展情况,让我讲《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的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苏轼豁达乐观、随缘自适、感慨深微的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这一课分为四个步骤讲解的。
一、三读课文,理解成诵。
二、涵咏品味,共赏佳色。
三、深入文本,体悟情感。
四、合作探究,解难释疑。
上完公开课以后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思路整体上效果不错,教学步骤清晰,教学环节齐全,教学安排科学,整个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因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
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新课标中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个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景色的描写,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一、积累词汇,熟读成诵。
二、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方法得当新课标要求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
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自由朗读、大声朗读等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而后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形式多样,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文章的翻译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问题设计巧妙、材料引入灵活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主要设计下面几个问题并及时灵活引入材料:如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及时介绍相关写作背景;虽然本课的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几个地方自己觉得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
其一不够放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如“闲人”的理解等较有深度的问题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解决,教师介入太多。
以致学生对“闲人”理解不到位,似懂非懂。
其二课堂教学过程缺少创新,需要大胆革新。
融入新的教学方法。
其三教学过程中只考虑中上层学生,缺少对学困生的指导。
没有顾及全面。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2《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课文均为文言文,这些模山范水的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除了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品味诗文优美的意境,还必须了解作者的情感,这是深入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精选14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精选14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篇120__—20__年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开放周我们初二年级语文组推选我上公开课。
刚接到这个通知,我的心情既高兴又紧张。
高兴的是参加开放周的教学公开课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紧张的是怕自己上得不够好有损学校的名声。
为了上好本次开放周的课,我早早就开始准备。
先是选课题,根据我本人的实际情况,我决定上《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的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苏轼豁达乐观、随缘自适、感慨深微的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这一课分为四个步骤讲解的。
一、三读课文,理解成诵。
二、涵咏品味,共赏佳色。
三、深入文本,体悟情感。
四、合作探究,解难释疑。
上完公开课以后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思路整体上效果不错,教学步骤清晰,教学环节齐全,教学安排科学,整个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因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
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新课标中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个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一节课的关注点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教师要舍得舍弃。
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0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教学,来挖掘。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景色的描写,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简单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都包含其中。
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班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一、积累词汇,熟读成诵。
二、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连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方法得当新课标要求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
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自由朗读、大声朗读等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而后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形式多样,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文章的翻译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忙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问题设计巧妙、材料引入敏捷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主要设计下面几个问题并准时敏捷引入材料:如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准时介绍相关写作背景;虽然本课的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几个地方自己觉得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
其一不够放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如“闲人”的理解等较有深度的问题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介入太多。
以致学生对“闲人”理解不到位,似懂非懂。
其二课堂教学过程缺少创新,需要大胆革新。
融入新的教学方法。
其三教学过程中只考虑中上层学生,缺少对学困生的指导。
没有顾及全面。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2《记承天寺夜游》以语言洗练、意蕴深幽、文化含量丰富而被誉为“神品”。
全文虽仅有84个字,但字里行间又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文本解读简单,解读出欲掩藏的内容就不简单了,这对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一个挑战。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通用12篇)导语:《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所创作的一篇佳作,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表达了苏轼乐观的人生态度。
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1今天,我上了一堂题为《记承天寺夜游》,授课完毕后,我感慨颇深,感觉到自己有许许多多的不足。
下面我就本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首先,我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够。
整堂课没有什么生气,死气沉沉,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只有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几个学生在比较积极地回答问题。
这让我认识到,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即使学生成绩不好,也要想方设法调动起他们的兴趣。
这就要求我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遵循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规律,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让内容和形式都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思维。
其次,我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
在教学的最后部分,时间比较紧了,这时,我就有些慌了,连最后对两组学生竞赛情况都忘记总结了,使整堂课有头无尾,可以说是本堂课最为失败的地方。
最后,我感觉我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运用不够,自己的教学语言缺乏感染力,语速又太快,这也很大地影响了我的教学效果。
我想这也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其实,我感觉还有许多我没有意识到的不足,在这里,恳请听课的各位老师及领导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以不断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2《记承天寺夜游》以语言洗练、意蕴深幽、文化含量丰富而被誉为“神品”。
全文虽仅有84个字,但字里行间又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文本解读容易,解读出作者欲掩藏的内容就不容易了,这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一个挑战。
其中牵涉到有关苏轼的人生际遇、人格形象、哲学思想等问题,不是几节课就能够说清楚的。
这又需要老师对于苏轼其人有一定的了解,对教师的学养积淀又是挑战。
扛着锄头铁锹站在一座金山面前,怎么不叫人激动。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20xx年11月我在阜新市第四中学接受跟岗培训,在八年二班上了一节研修课。
很高兴也很紧张。
高兴的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能掌握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紧张的是怕自己上得不够好有损学校的名声。
为了上好本次开放周的课,我早早就开始准备。
先是选课题,张萍老师根据实际教学进展情况,让我讲《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的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苏轼豁达乐观、随缘自适、感慨深微的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这一课分为四个步骤讲解的。
二、涵咏品味,共赏佳色。
三、深入文本,体悟情感。
四、合作探究,解难释疑。
上完公开课以后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思路整体上效果不错,教学步骤清晰,教学环节齐全,教学安排科学,整个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因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
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新课标中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个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一节课的关注点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就选取了苏轼借景抒情这一点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此知识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虽然本课的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几个地方自己觉得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
2023年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6篇

2023年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6篇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这次的公开课,安排的内容是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对我来说,苏轼一直是心中的偶像。
而这篇散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一句,也一直在心头萦绕。
__很短,只有85个字,这一篇短文要教些什么呢?翻阅了课程纲要,查看了整个单元的设计说明,初步确定为:一把握重点文言词汇,二欣赏写景佳句,三感悟作者情感。
本着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的原则,字词和句子的翻译主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课上交流重点句和疑难句。
感悟作者情感我初步打算从“月”字入手,顺便也欣赏写景佳句。
就这样设计出初稿进行了试讲,同事们纷纷给出了意见。
尤其是欣赏写景佳句和感悟作者情感处,过于单薄。
因为在准备时,看到许多教学设计都抓了“闲人”一词,我便想跳出这一藩篱,结果没有把握到更有效的突破口,失于浅薄。
在深入思考了同仁提出的意见后,我把“月”与“闲”紧密结合在一起,写月景,抒闲情,因月生闲情,因闲情而赏月,两者本就紧密相关。
在具体设计中,“闲”字的领悟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得到证实,学生普遍对“闲人”的含义存在疑惑。
预设就在课堂上得以体现,而且学生通过背景的了解,已有了较深层次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东坡”别号的来历,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感悟“闲情”的真正含义所在。
同时,借助《临江仙》一词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句,进一步深入体会到,作者那种因月释怀,却终难放下的复杂心绪。
而在“月”景的赏析中,一是紧扣了文本,通过修辞等方面感悟妙处。
二是利用音乐,展开想象,在想象中丰富感知。
这里,先是利用《春江花月夜》一曲的艺术特征引发出__的艺术特征,接着,在乐曲中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老师利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澄澈透明的湖水中,似乎空无一物,却又蕴含一切,包容一切。
这一切,包括作者被陷害的愤懑,被贬谪的凄苦,被冷落的落寞……什么功名、才华、抱负、欢喜、忧愁……都被如水的月色悄然融化,化作虚无。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5篇》,快快拿去用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小品文,仅84字,但言简意丰。
初二的同学理解字面含义并不太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简洁。
本设计拟通过带领同学反复地诵读课文,以读带讲,循序渐进,层层深化,通过品尝写景的意境之美和探究“闲人”的意蕴引导同同学疏苏轼高洁、清亮的心境和处逆境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成效。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正确诵读文章,熟读成诵;2、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理解文意;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资料引入等突破重难点。
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化解读文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同学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争辩法[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古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很多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很多小人中伤下狱,伴侣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这个人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认真地争辩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这个人就是苏轼。
今日我们来学习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1、同学自读2分钟,留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点名朗读,纠错、指导。
3、齐读,读出韵味。
三、借助注释,合作疏通文意。
四、吟咏美文,理解意蕴,感悟作者情怀。
(一)、觅东坡知音。
1、生齐读开头到“相与步于中庭”,问:东坡为何在冬夜起行?2、哪个词能表现出东坡夜游的兴致很高?3、还有一些词能体现苏轼的心理活动,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作者:罗育林单位:湘潭县石鼓镇石鼓中学
《记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
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
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胸怀。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这一课分为四个步骤讲解的。
一、多读课文,理解成诵。
二、涵咏品味,共赏佳色。
三、深入文本,体悟情感。
四、合作探究,解难释疑。
上完公开课以后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思路整体上效果不错,教学步骤清晰,教学环节齐全,教学安排科学,整个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王敏勤老师的高效课堂五步教学法为依据,导入后我利用多媒体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先让学生直观认识本课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为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打好基础。
二、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因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
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整体感知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观看视频朗读。
让学生听读后再练习有感情朗读、齐读。
最后熟读成诵的目标。
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
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品词、析句、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
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到文言语句的丰富之美、意韵之妙,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越读越感到自己真正进入了角色,真正体味到了语言文学的魅力。
如果说教师的朗读是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朗读训练就是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学生在朗读中快乐地走进了文本,很好地完成了第一条学习目标。
三、新课标中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个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自学完以后,我再出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字词部分采取抢答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参与面比较广,平时不爱答问的陈广、莫科等学生也参与其中了。
四、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的关注点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教师要舍得舍弃。
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0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教学,来挖掘。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就选取了苏轼借景抒情这一点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重点分析赏月的诗句,抓住能表达人物心情的词语,通过对此知识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五、学习一篇文章,把握课本知识是必然的,但是也还是不够的,所以我在后面增加了对作者进行评价的部分,为了让学生对苏轼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我特意为学生提供了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对苏轼被贬官黄州的落魄经历,学生恍然大悟,原来黄州本是苏轼的受难之地。
最后在学生读懂了“闲人”的豁达之后,再次以苏轼在“黄州”的政绩作结,生发学生的人生感悟。
这一结构也为学生把握苏轼的人生态度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撑。
虽然本课的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几个地方自己觉得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
一、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把“闲人”这个词向学生解释透彻,如果能解释得更到位,相信学生对于本文的理解和把握将更深。
二、要掌握好课堂时间,每个环节要分配好时间,我在上课时让学生翻译文章时花的时间多了,所以结束时有点仓促,指导学生背诵也
是流于形式了,以后在这方面要把握好。
三、作业部分如果能放到课堂内来完成就能体现学生的水平,会觉得这堂课更加完美一些。
四、有些学生还是有点拘谨,放不开,老师也生怕完不成任务没有作很好地引导。
正确的理念践行得不够。
评价一堂课的标准正是看它是否是以“学”为主。
本节课所做出的所有努力,主要是为着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搭建桥梁,课堂上听到的最多的还是老师的声音,学生的精彩展现得不够。
我想对于我来讲,要将理念变为思维方式,转化为行动,还有更多的问题要思考,更多的事要做。
总的感觉,本次教学让自己进步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公开课是对自己平时教学的一个总结。
得与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多反思,总结一些经验,让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