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完整版)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幼儿无意想像的特点:
▪ (一)想像没有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 引起
▪ (二)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 (三)想像的内容零散,没有系统 ▪ (四)以想像的过程为满足 ▪ (五)想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二、有意想像的萌芽和发展
▪ 有意想像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 比较明显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 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像; ▪ 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 ▪ 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
▪ 幼儿创造想像发展的表现在于:情节逐渐 丰富,对原型的改造成分越来越大。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区别:
▪ 同样是“造”,再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现 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是描述者知道而想 象者不知道的事物;
▪ 创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所有的人都不知的、 现实生活甚至可能不存在的事物。
(三)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水平
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
(二)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 1.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相比,是较低发展 水平的想象。他要求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较 少,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 2. 再造想象是幼儿生活所大量需要的。他 们在听故事、看图像时需要再造想象;在 理解文艺作品和音乐作品时也需要再造想 象。
二、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有意想像的水平还很低!
有意想像是需要培养的
▪ 成人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像 活动,启发幼儿明确主题,准备有关 材料,如游戏中的玩具,绘画的材料 等等,成人及时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有 意想像的发展期重要作用。
第四节
学前儿童再造想象与创造想像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再造想象与创造想像的发展
第六节 各年龄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
第六节 各年龄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
一、2—3岁儿童想像的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第五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想象是儿童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未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
按照是否具有目的性来划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按照形成方式和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来划分,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一)想象依靠原有表象儿童的想象要以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基础,这些表象是儿童之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其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换言之,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客观事实作为加工原材料。
(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想象需要以记忆为基础。
想象的发展对记忆活动也有积极影响。
(三)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儿童的想象只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依然具有夸张、易混淆以及受情绪影响等特点,还不能达到思维的水平。
换言之,儿童的想象介于记忆和创造性思维之间。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一)想象引发情绪儿童的情绪往往是通过想象引发的。
(二)情绪影响想象想象能够引发情绪,而情绪和兴趣也会影响儿童的想象。
情绪不仅能够引起想象过程,还能够改变想象方向。
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想象能丰富学前儿童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等,是游戏活动的关键。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能够促进理解和记忆活动,引发情绪和兴趣,丰富游戏。
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因此,想象的发生离不开儿童表象和语言的发生与发展,也离不开大脑皮质的成熟。
另外,儿童语言的发生和发展也是想象发生的关键因素。
二、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中重演2.简单的相似联想3. 此阶段儿童的想象没有或很少有情节的组合三、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趋势:1. 想象从无意性发展到初步出现有意性2.想象从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想象从极大的夸张性发展到初步具有逻辑性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一)什么是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不自觉的,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成长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而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学前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通过相应的教育活动引导儿童积极运用想象力进行学习和探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
一、创设富有想象力的环境为了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创设一个丰富多样、富有创造力的环境。
首先,布置教室时可以将墙壁装饰成丰富多彩的画面,例如描绘不同的场景、故事情节或构思人物形象,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其次,我们可以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装饰品,鼓励儿童自由地组合、摆放和创造,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最后,可以设置一个想象力角落,提供丰富的绘画、手工、角色扮演等材料,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二、开展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喜欢通过游戏活动来认识世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组织角色扮演游戏时,可以提供不同的服装和道具,鼓励儿童扮演各种角色,充分运用想象力创造角色的形象、背景和情节。
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活动,例如建立一个小动物医院,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兽医的工作,引导他们想象不同的动物疾病和治疗方法。
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儿童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扩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绘画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方式。
我们可以组织绘画活动,让儿童画出他们所想象的世界,或者根据一幅图片进行联想和创作。
此外,音乐和舞蹈也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良好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演唱儿歌、舞蹈动作的方式,让儿童在音乐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通过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四、鼓励儿童自由创作和表达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是通过自由创作和表达得以发展的。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
1. 从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发展。
- 学前初期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例如看到天上的白云会想象成棉花糖。
- 随着年龄增长,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大班儿童在游戏、学习等活动中能根据一定任务进行想象。
2. 从简单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发展。
- 小班儿童的想象多为再造想象,往往是重现生活中的某些经验,如模仿成人的动作。
- 中班开始,创造想象有所发展,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
- 到了大班,创造想象更加丰富,能独立构思新形象,如编出独特的故事。
3. 想象的内容从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 幼儿初期想象内容简单、贫乏,缺乏系统性。
-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想象内容逐渐丰富,结构也趋于完整,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较复杂的想象。
4. 从夸张性想象向符合现实逻辑的想象发展。
- 幼儿早期的想象常常脱离现实,具有夸张性,如把自己画得比房子还大。
- 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想象逐渐符合现实逻辑。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形成想象的表象; (二)想象过程进展缓慢; (三)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 想象表象只是新情境的某些特征和旧形象的某些特征
的等同或相似性联想;
(三)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 想象表象只是新情境的某些特征和旧形象的某些特征的等同
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一、无意想象的特点 (一)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在
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 (二)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的过程往往也
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想象的方向随外界刺激的 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三)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主题无预定目标,不 稳定,内容零散,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联系。
(一)想象的涵义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两大基本特征;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是以 直观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不是词或符号;形成的 新形象,可以是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 不可能有的形象,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想象的种类
三、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一)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 1.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2.混淆假想与真实。 (二)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1.认知水平的限制; 2.情绪的影响; 3.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第五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
一、2~3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2~3岁是想象发展的初级阶段,儿童想象的最初形态
(三)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 (四)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
四、5~6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已有明显表现: (一)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 (二)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 (三)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 (四)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一、想象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是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水平普遍较低,但他们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探索来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
在想象力的发展方面,学前儿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无意想象是指儿童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产生想象,如看到气球会想象气球飘起来。
有意想象是指儿童在有意识的情况下产生想象,如儿童会通过绘画、故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
创造性想象是指儿童在已有想象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创造和探索,产生新的想象。
学前儿童在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绘画、故事、游戏等方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想象力的应用领域
想象力在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建立对世界的认知,还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想象力的应用领域也很广泛,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创造、科幻等。
绘画是学前儿童想象力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绘画,学前儿童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发展

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 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 ,没有预定的目的, 比如看到天上的白云 ,可能会想象它是某 个动物或物体。这种 想象是无意识的、自 发的,也是学前儿童 想象的主要形式
学前儿童想象发生发展的趋势
2. 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 地、主动地进行想象,比如在游戏中能够按 照预定的目的和规则进行角色扮演和情节设 计。这种有意想象是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 个重要标志
2
影响学前儿童想象 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想象的因素
学前儿童的想象 发展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包括 生理、心理、环 境和教育等方面
1. 生理因素
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 与他们的生理发展密 切相关。随着脑部神 经系统的不断成熟, 儿童的想象能力也逐 渐提高。同时,身体 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儿 童的想象力发展
-
汇报完毕 感谢聆听
学前儿童想 象的发生发
展
XXXXXXXXX
-
1
学前儿童想象发生发展的趋势
2
影响学前儿童想象的因素
3
总结与建议
1
学前儿童想象发生 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想象发生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的想象是一个由简单到 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发展
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的内容和形 式逐渐丰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 个方面
学前儿童想象发生发展的趋势
影响学前儿童想象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想象的因素
4. 教育因素
教育对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起 着关键作用。通过提供各种刺激 和鼓励,教育者可以帮助儿童拓 展他们的想象力。例如,通过阅 读、绘画、音乐、游戏等活动, 教育者可以引导儿童进行创造性 想象。同时,教育者也要注意不 要过度限制儿童的想象力,让他 们有足够的空间去自由发挥
第十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2022年学习资料

结满玩具的大树-PPT课件-18
三学前儿童想象具有夸张性-表现:-1、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2、混诸假想与真实。-PPT课件-19
中圆少儿艺教闲-中戟心则-PPT课件-20
间:3.0-通-作品名称黄的饵-我的好妈妈-PPT课件-21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一)婴儿期是儿童想象的发生期-⊙(二)幼儿期是儿童想象录发达的时期-1、无意 象占优势,有意想象初步发展-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容易同现实相混诸-4、想象形 生动,具有很大的夸张性-PPT课件-22
⊙【案例】一个1岁8个月的孩子,左手抱着布娃娃,-右手拿起一片塑料雪花片往娃娃嘴里放,同时发出-嗯啊一一嗯 ”的咀嚼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看上去只是妈妈喂自己的记忆表象的再现,但其-实它已经迁移到一个新的游戏 境中了,而且表现-出诸多的“代替”功能:娃蛙代替自己,自己代替-妈妈,雪花片代替园饼干。这种“代替”,就是 “想象”。-PPT课件-25
2、有意想象的萌茅-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这种表现是:在话动中出-现了有 的、有主题地想象;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为了实现一定的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因难。-PPT课件-10
我在月亮上荡秋千-政-PPT课件-11
1I72E-#-R-灵安然6W-我的家-PPT课件-12
思考:-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像的一个什么-特点?为什么?-PPT课件-4
乡-PPT课件-5第十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ppt课件
PPT课件-6第十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ppt课件
w-5岁-PPT课件-7
PPT件第十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ppt课件
二、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一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逐渐发展-1、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 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PPT课件-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的想象不仅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也容易为自己的情绪 和兴趣左右。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 改变想象的方向。 【案例1】在一次“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幼儿由于同 情被捉去的小鸡,产生了这样的想象:鸡妈妈最后又把小 鸡救回来了。 【案例2】一个幼儿画了一只小兔子,要求老师来看,老 师让他等一会儿,幼儿不高兴的说:“那小兔子会跑掉的 。”等到老师走过来时,小兔子果真不见了。幼儿说:“ 它跑到树林里去了。”
【案例】一个1岁8个月的孩子,左手抱着布娃娃,右手拿 起一片塑料雪花片往娃娃嘴里放,同时发出“嗯啊——嗯 啊”的咀嚼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这看上去只是妈妈喂自己的记忆表象的再现,但其实它已 经迁移到一个新的游戏情境中了,而且表现出诸多的“代 替”功能:娃娃代替自己,自己代替妈妈,雪花片代替园 饼干。这种“代替”,就是“想象”。
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表的相似性而 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案例】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吃饼干。 忽然,他停止咀嚼,对着手中被他咬了一 块的园饼干看了片刻,然后把它高高举起 来,并高兴地喊着:“妈妈!看!月亮! ”
3没有情节的组合
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 代替另一物。例如,从生活中掌握了把小 女孩称作“小妹妹”的经验,在想象中就 把玩具娃娃代替小妹妹。但是没有更多的 想象情节,没有或很少把已有经验的情节 成分重新组合。
(一)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出现想象的有意 性
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想象的 创造性
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 逻辑性。
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逐渐发 展;
1、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 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
(一)丰富感性经验
【案例】一幼儿教师领班上小朋友户外活动时,当看到蓝 蓝的天上有片片白云时,有个小朋友不禁大声喊:“老师 ,我真想采下一片白云。”我问“为什么啊?”“我想吃 啊,好甜。那是棉花糖啊!”我抬头望去,这片片白云蓬 松、柔软,多象一块棉花糖!看来这个小朋友一定经常吃 棉花糖。
而另一个小朋友则说:“那不是棉花糖,那是我爷爷放的 一群绵羊”,原来这个小朋友的爷爷在农村,养了一群羊 ,怪不得幼儿对羊的记忆表象特别清晰。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 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 况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爱因斯坦
想象的概述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一)想象的概念:
已有表象——加工改造——新形象
基本特征:形象性、新颖性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 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 心理过程。
表象: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案例】一个幼儿常常给小朋友讲故事,咋看起来有声有 色,既有动作,又有表情,但细听起来却发现毫无中心, 没有说出任何一件事情的情节及其来龙去脉。可是,讲故 事的孩子津津乐道,听故事的孩子也津津有味。这种活动 经常可以持续半个小时以上。
他们都随着这种零乱的情节进行想象,感到满足。 也就是说,幼儿的想象往往并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 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一)想象发生的年龄 1岁半到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 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婴儿期是儿童想象的发生期 幼儿期是儿童想象最发达的时期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二)想象萌芽的表现与特点
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2.简单的相似联想 3.没有情节的组合
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1)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 的语言描述;(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 景的变化而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 要条件,在幼儿期尤为突出。
2、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
创造想象的标志:独立性、新颖 性)
随着幼儿言语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幼 儿的再造想象中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 。中班儿童开始有一些创造性,进入 大班,儿童想象的创造性才显著发展 起来。大班儿童对教师提出的游戏主 题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充实。
(二)想象的种类 有无目的性 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 引起的(白日梦)
看到小碗小勺——为娃娃吃饭 看见小汽车——玩开车
(二)想象的种类 有无目的性 有意想象:有目的、自觉地
(学生根据老师的命题构 思作文,文学家在头脑中构思人物形象)
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符号, 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 创造想象:不依赖现成形象,独立创造出 新形象。
可见,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幼儿的想象是很重 要的。幼儿个体的经历不同,想象的内容也有区别。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案例】一幼儿抱着娃娃的时候,看到小碗小勺,就想象 喂娃娃吃饭。看见小汽车,就要玩开汽车;看见书包,又 想象去当小学生。
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 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或站着,头脑中不进 行任何想象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往往是在行动中看到了自己的动作无意造 成的物体形态之后,才想象到自己作品的意义。
有意想象的萌芽
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 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表现为:在活动中出现了又目的、有主 题的想象;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为了实 现一定的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
有意想象是需要培养的,成人组织幼 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启发幼儿 明确主题,准备有关材料。如游戏中的玩 具,绘画的材料等等。成人及时的语言提 示对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发展
结满玩具的大树
(三)想象脱离现实;
表现: 夸张性: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
征; 幼儿非常喜欢听有许多夸张成分的童 话故事
我的好妈妈
四、想象与现实混淆
把希望发生的当成已经发生的来描述
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了医院,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 ,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 看妈妈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回事。幼儿混淆想象与 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