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临界二氧化碳热热泵的应用

合集下载

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冷热联供关键技术

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冷热联供关键技术

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冷热联供关键技术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环境的日益严峻,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各国重要的课题。

跨临界CO2制冷与热泵系统

跨临界CO2制冷与热泵系统

C , 缩机 吸排 气压 差很大 , O压 克服 流 动阻 力需
要 的压 差相对 很 小 , 常用 系统 相 比 , 排气 阀损 与 吸
个棘 手 的问题 。
但 从另一 方 面高压 又是 跨 临 界 C 循 环 的一 O2
失 对指示 效 率 的 影 响也 就 很 小 。C ,压 缩机 压 比 0
( ig u ies y Ts h aUn ri ) n v t
AB TRACT Th rn il o rn c ic lC erg rt n a d h a u p c ce i g n rl S ep icpe fta srt a 02rfie ai n e tp m y l s e eal i o y ito u e .S v rl e eh iu ,whc n u n et ec ce ss o n Th r n ciia n rd c d e ea y tc nq e k ih if e c h y l,i h w . e ta srtelc02 l c ceh sb e p l d i e ea ils y l a en a pi n sv r l ed ,whc ud h v rm i n u u e e f ih wo l a eap o s g ft r . i
可 以看 到 , 临界 C , 换 热器 中 的放 热 过 程 ( 超 O在 状
态 2到状态 3 不 是像 传 统制 冷 循 环 中的 那 样等 温 )
冷凝 放 热 , 是 产 生 了一 个 较 大 的 温 度 滑 移 , 且 而 并 不 产生 液体 。离 开 空 冷 器 后 , 高压 c h 状 态 3 经 c( )
膨 胀 阀(x a s nvle 。图 1所示 的是一 个 典 型 ep n i a ) o v

CO2跨临界循环在热泵热水器中的应用研究

CO2跨临界循环在热泵热水器中的应用研究

CO2跨临界循环在热泵热水器中的应用(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摘要全球正面临着严重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问题,各国都致力于研究出氟利昂的替代制冷剂。

CO2是一种天然工质,它优于其它常用制冷剂的性能表现正好符合现在的环境要求,是热泵热水器系统最具潜力的替代工质之一。

分析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热水供应设备,将CO2和其他制冷剂做性能比较,给出了CO2跨临界循环的典型流程和特点;对CO2跨临界特性、设备的开发以及循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

说明CO2跨临界循环在热泵热水器中应用的优越性,以及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器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2 Transcritical Cycle inHeat Pump Water Heater(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Industry)Abstract We are facing serious whole world green-house effect and the ozone layer destroyed in recent years, every country is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f a replaced refrigerant of the HFC.CO2is a natural substance, it has a more excellent performance than the other refrigerants, which is competent for the enviromental request nowadays. So it can be the most potential refrigerant in heat pump water heater to replace the HFC. By analysing a series of devices, providing hot water, saled in the markets, and comparing CO2 with the the other refrigerants, this article tells the typical diagram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2transcritical cycle and anlyses the properties of CO2refrigeration transcritical cycle, the equipment exploitation and the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2transcritical system.The aim is to introduc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2 transcritical cycle in heat pump water heater, and tell us the potentiality and the direction of CO2 transcritical cycle technology in China. Keywords CO2 transcritical cycle heat pump water heater0前言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已经超过100年。

跨临界CO2热泵的并行复合循环关键技术使用计划方案

跨临界CO2热泵的并行复合循环关键技术使用计划方案

跨临界CO2热泵的并行复合循环关键技术使用计划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热点。

其中,CO2热泵作为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跨临界CO2热泵是CO2热泵的一种重要变种,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但其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需要跨越临界点,因此对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跨临界CO2热泵的效率和稳定性,需要采用并行复合循环技术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实施计划步骤1.系统设计:根据跨临界CO2热泵的特点和应用需求,设计并行复合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确定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循环过程。

2.制备原材料: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制备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包括压缩机、换热器、膨胀阀等。

3.系统组装:将制备好的原材料和设备组装成系统,并进行密封、连接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系统测试:对组装好的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测试和调整,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5.系统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和实际应用需求,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包括工作流程的调整、循环过程的优化等,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三、工作原理跨临界CO2热泵的并行复合循环技术是将两个或多个CO2循环系统并联在一起,通过复合循环的方式实现跨临界CO2热泵的优化和改进。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压缩循环:将低温低压的CO2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通过换热器将其与高温高压的CO2气体进行换热,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2.膨胀循环:将高温高压的CO2气体经过膨胀阀膨胀成低温低压的气体,然后通过换热器将其与低温低压的CO2气体进行换热,降低其温度和压力。

3.并联循环:将压缩循环和膨胀循环并联在一起,通过复合循环的方式实现跨临界CO2热泵的优化和改进,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

四、适用范围跨临界CO2热泵的并行复合循环技术适用于以下领域:1.工业制冷:用于制冷工艺、制冷设备和冷却系统等。

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热泵技术——跨临界CO2热泵

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热泵技术——跨临界CO2热泵

环保

节能
文章编号 :1 0 0 6 — 8 9 4 5 ( 2 0 1 5 ) 0 3 . 0 0 2 5 . 0 3
文 献标 志 码 :A
Tr a ns c r i t i c a l CO 2 He a t Pum p:A No v e l Hi g hl y Ef i c f i e nt a n d Env i r o nm e nt a l Fr i e nd l y He a t Pump Te c hn o l o g y
剂的跨临界 C O 2 热泵机组 ,因其具有 高效、节能、环保 等特点被 广泛的应用和推 广。 阐述 了跨 临界 C O2 热泵技 术国 内外研究现状及工作原理 ,并介 绍 了跨 临界 C O 2 热泵技术的应用情况 。
关键词 :跨 临界 C O2 热泵
中 图 分 类 号 :T B6 5 7 . 5
t i o n s we r e p r e s e te n d .
第4 2卷
第 3期




V_ 0 1 . 4 2 NO. 3
Ma r . 2 O1 5
2 0 1 5年 3月
TI AN J I N SCI EN CE & TECH NO LO GY
应用 技 术

种新型 高效 、环保热泵技术—— 跨 临界 CO2 热泵
张信荣 ,刘 勇 , - ,李 林凤
B a o t o u 0 1 4 0 3 0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Au t o n o mo u s Re g i o n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l o n g wi t h he t a d v o c a t i n g f o r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i n Ch i n a ,h e a t p u mp s e t s a d o p t i n g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c o o l i n g a g e n t s re a b e c o mi n g o b s o l e t e a n d wi l l b e r e p l a c e d i n he t f u t u r e . A t r a n s c i r t i c a l h e a t p m p u s e t wh i c h a d o p t s C02 ,a n a t u r a l wo r k i n g me d i m u ,a s t h e c o o l i n g a g e n t wa s d e s c r i b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i s ma c h i n e s e t h a s b e e n wi d e l y a d o p t e d a s i t h a s he t

co2跨临界 -回复

co2跨临界 -回复

co2跨临界-回复什么是CO2跨临界?CO2跨临界是指利用二氧化碳(CO2)作为传热介质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传统上,水和有机溶剂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系统中的传热和传质过程。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能源效率的追求,CO2跨临界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CO2跨临界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碳氧化物在临界点附近的特性,使其能够同时具备传热和传质的能力。

在跨临界条件下,CO2的密度和粘度变化较大,因此它可以更有效地转移热量和质量。

另外,CO2的临界压力和温度相对较低,使得跨临界技术在更广泛的条件下可行。

CO2跨临界技术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CO2跨临界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包括供热、供冷、能量回收和化学过程。

在供热系统中,CO2跨临界传热可以显著提高能源效率。

例如,CO2跨临界热泵可以利用低温热能来提供高温热能,实现能源的有效转换。

在供冷系统中,CO2跨临界制冷可以节约能源,并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性影响。

此外,CO2跨临界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能量回收系统,通过回收废热或废水中的能量,来提供额外的电力或热能。

在化学过程中,CO2跨临界技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降低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需求量。

CO2跨临界技术的优势和挑战CO2跨临界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传热介质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CO2是一种环保的介质,具有天然可再生的特性。

与其他传热介质相比,CO2的全球变暖潜势和臭氧破坏潜势较低。

其次,CO2的临界点较低,使得跨临界技术可以在更广泛的条件下实现。

此外,CO2具有较高的相对介电常数,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实现电场敏感材料的传热和传质。

最后,CO2的相对溶解度与温度呈相反的关系,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传质速率,从而实现对化学反应的精确控制。

然而,CO2跨临界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CO2的低临界压力和温度,需要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操作,这对设备的安全性和成本提出了要求。

其次,CO2的高粘度和高密度使得跨临界传热和传质过程与传统介质不同,需要开发适用于CO2的新型传热管和传质器件。

跨临界CO2热泵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跨临界CO2热泵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V0 . 5 No 4 12 .
Au . 2 0 g 01
21 0 0年 8月
文章 编 号 : 0 1 4—17 (0 0 0 — 0 9— 3 0 482 1) 4 0 5 0
跨临 界 C 2热 泵热水 器的实验研究 O
任 延 武 , 龚毅 , 梁 志礼
( 州轻工 业 学院 机 电工程 学院 ,河 南 郑 州 4 0 0 ) 郑 5 0 2
温 度 的影响 , 国内常 规 工质 的热 泵 热 水 器 出水 温 度

般设定在 4 5~5 而 根 据 日本 标准 , 出水 温 0q C, 其
18 9 0年 代 跨 临 界 C ,热 泵 系 统 首 先 由 挪 威 O
度设 定 为 6 C 于人体 健康 有着 重要 意义 . 5c 对 l N N / I T F的 G s vL rnzn教授 提 出并 做 了 T U SN E ut oe t a e
i e t t e e a u e o v p r to n r a i gwh n t e tmp rt r fc oi g wa e s6 C. d r rs swi he tmp r t r fe a o ain i c e sn e h e e au e o o ln tri 5 q Un e h a c ran tmp rt r fe a o a i e ti e e au e o v p r t ng,te h a e e s f g s c oe n r a e t he h g e s r n h e tr la e o a o lr i c e s s wi t ih prs u e i — h
p ump wa e e tri u l. T e u t fe p rme ts we h tt e COP fCO2h a mp wae e t r trh a e sb it her s lso x e i n ho d t a h o e tpu trh ae

高效节能环保跨临界CO2 热泵技术

高效节能环保跨临界CO2 热泵技术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2020年第03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0)03-0080-02高效节能环保跨临界CO2热泵技术李林凤,王明,马瑞军,李宁,刘玉峰(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热能工程研究所,内蒙古包头014010)摘要:跨临界CO2热泵以CO2作为制冷剂,由回热器、气体冷却器、压缩机、蒸发器、气液分离器等各个部件组成,是一种新型的热资源回收利用的设施,具有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环保性良好等诸多优点,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跨临界;CO2热泵;节能;环保中图分类号:TU831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0.03.0311引言节能和环保是21世纪科技领域永不褪色两大议题。

余热回收是节约能源的一大重要途径,热泵技术在余热回收领域应用广泛,但受制冷剂的制约不能大范围推广应用,传统制冷剂如CFCs、HCFCs等对地球臭氧层造成破坏,导致温室效应比较严重,其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因此,研发一种以高效、绿色环保为制冷剂工质的新型热泵技术是解决节能和环保问题的关键,其研究开发应用推广迫在眉睫。

自然制冷剂CO2作为传统制冷剂工质的替代物重新兴起[1]。

采用CO2工质作为制冷剂的跨临界热泵机组,因其对环境无污染、无破坏,系统运行稳定、设备紧凑并具有较高的系统能效比,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技术被广泛地开发和应用。

因此,跨临界CO2热泵机组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景[2-3]。

2跨临界CO2热泵技术跨临界CO2热泵机组是一种热量转移装置,可以将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的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对象。

跨临界CO2热泵工作时,通过自身消耗一部分能量,把环境介质中储存的能量加以利用,对通过传热工质循环系统提高的温度进行利用,而整个热泵机组自身消耗的一部分能量占输出功的比例很小,因此,采用跨临界CO2热泵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低品位能源,节约大量高品位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在设备中水力直径0.8mm微尺度通道壁厚 0.3mm可以承受高达140bar的运行压力。另外微 通道在单位体积空间中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这 可以通过水力直径的定义 Dn=4Ac/C来理解,这 里Ac是横截面积,C是周长,横截面积一定,Dn 越小,C将越大。C增大意味着有更大的换热面积, 因此也就改善了转热特性。所以微通道换热器的 开发使用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小换热器的尺寸,从 而减轻制冷装置的重量,也节省了空间。
微管道换热器也有诸如压降大的缺点,然而, CO2比大部分制冷剂有更小的液体粘性和较大的 液汽密度比,使压降不成为一个难题。因此, CO2与微通道换热器的完美结合可使CO2汽车空 调有一个光辉的前程。
此外,CO2有较高的汽化潜热和小的表面 张力,因此,它的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大。 如饱和温度0 ℃时分别为R12和R134a 的8 倍多。因而与传统制冷系统相比,CO2制 冷系统的容积流量,压缩机排气量可减小 到相当于其他制冷剂的的八分之一,这样 使得压缩机的尺寸、阀门与管道的流通面 积比一般制冷系统的小得多。
二、二氧化碳工质的综合评价
2.1 安全和环境性能 二氧化碳(R744)的破坏臭氧层潜能
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1,分解产 物对环境无危害。由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 冷循环系统的运行压力很高,有人担心在特 殊情况下,万一系统发生破裂时会引起安全 问题。
实际上,由于二氧化碳的单位容积制冷 量比一般制冷工质大得多,因此对于相同制 冷量的系统,系统的容积相对较小,压力 P 与 制冷容器和管路中容积 V 的乘积与传统工 质差不多是相等的,而这个乘积决定了发生 破裂时的爆破能,所以二氧化碳的爆破危害 性在技术上是不难攻破的。
不可逆传热引起的损失减小。
四、二氧化碳热泵在汽车空调中应用研究
在汽车空调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性和优良 的热物理特性的天然工质CO2与其他制冷 剂相比有独特优势。近年来,美国、欧洲 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们不断 尝试将CO2应用于各种可能的制冷、空调 和热泵系统。无毒、不可燃的二氧化碳制 冷剂将是下一代汽车空调的首选。
汽车空调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路况、汽车、振
动和密封等原因,极易造成制冷剂泄露,且回
收困难。据统计,在冷藏运输车中,每年泄露 率高达20%。汽车制冷剂的排放量占制冷剂总 排放量的50 %以上。而CO2是自然界天然存在 的物质,它的臭氧层破坏潜能(ODP)为零。
CO2对地球有温室效应,但是作为制冷剂, CO2一般是从工业废气中提取,属于把排向大 气的C02进行废物利用,没有增加大气中CO2 的含量,所以GWP =0。因此使用CO2制冷剂
从换热器角度来讲,把具有优良的热物理性质和 环境友好性的CO2与微通道换热器的有机结合, 可以很好的解决汽车空调的问题。由于换热器的 重量和体积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几乎占了一半。 使用微通道的换热器可以使CO2制冷装置更紧凑。 CO2临界温度非常低(31.1℃),CO2系统的运行 压力一般又非常高(20bar~130bar),为了安全起 见,换热器的管道壁必须厚一些。厚管壁又可能 使换热器的性能下降,但是,这个缺点可以通过 使用微通道来解决。近年来,微通道已经在制冷 空调行业中广泛应用,微通道用薄的管壁可以承 受更高的运行压力,在微通道表面受力F一定时, 压力P与通道内径d成反比。
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 的应用
日 期 :2012.3.17
目录
一、 引言 二、 二氧化碳工质的综合评价 三、 二氧化碳的跨临界循环 四、 二氧化碳热泵在汽车空调中的应用研究 五、 二氧化碳的应用前景及问题 六、 结束语
一、 引言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问题,
其中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问题直接关系
三、二氧化碳的跨临界循环
早期的CO2制冷循环多为亚临界循环, CO2亚临界制冷循环的流程与普通的蒸汽压缩 式制冷循环完全一样,其循环过程如图1 中的12-3-4-1所示都是在临界点以下进行的。由于临 界温度(31.1℃)较低,当环境温度稍高时,CO2 的制冷能力急剧下降,功耗增大,经济性受到严 重影响,其次从循环上来讲,CO2亚临界制冷 循环的工作压力高(30~ 120个大气压),这也是 早期CO2被CFCs取代的重要原因。
国内 CO2 技术、产品发展趋势及方向
行业及国家标准:新产品及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需要较未完善的行业、 国家标准, 中国虽制定了 相关, 但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补充、修订 。
CO2 产品的推广:作为新事物必然需要较大的内 在、外在的推动力才会很好的普及、应用,对于 CO2 产品,特别是家用热泵热水器产品初期价格 较高, 对其推广受限, 需要相关政策加以扶植。 且,CO2 产品属高压容器,维修存在一定问题 。
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研发费:国外回转式压 缩机起步较早,对于较适合的结构进行较早的研 究,加之专利意识很强,目前较优秀的结构,例 如中间背压滑片润滑等均申请了专利保护;中国 企业起步较晚,面临国外专利壁垒,如何发掘我 们特有技术显得比较重要。
新型材料及工艺的开发:CO2 冷媒之前在回转压 缩机上应用较少,由于运转压力较高,对材料要 求较高,需特殊对应。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方面 是 CO2 压缩机用冷冻机油的研发,包括回转式 CO2 压缩机用油在内的冷冻机油基本由太阳、 新日石等日本企业配套开发,国内对于冷冻机油 的研发还没有,由于行业垄断问题,冷冻机油价 格较高,特别是新开发的 CO2 油品,因此需要
尽管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工作压力很 高,由于它具有良好的热物理特性,使压缩 机、换热器和管道的芯体体积缩小。这样爆 炸能(explosion energy)(压力与体积的乘积) 与其他制冷剂的相当。CO2绝热指数(K)值高。 虽然CO2的低压工作压力p很高,但压缩机的 压比却比其它制冷剂系统的低得多,如 R134a系统压比为5.7而CO2为2.6。所以压缩 机的容积效率可以得到提高。此外,放热过 程中工质与热源之间的温差较小,使温差的
汽车空调系统作为一种移动式空调具有一 般空调系统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汽车是个 移动物体,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或风雪之 中;而薄的金属车身隔热困难,同时车速 高,与外界对流换热高。车内人员密度大 等这些都要求汽车空调装置快速制冷和制 冷能力大的特点。另外汽车结构紧凑,所 以制冷装置也必须是小型化紧凑型的。
1到2是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二氧化碳相比 传统制冷剂的绝热指数较高(K=1.3),使得 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偏高。但由于二氧化碳 低压侧的压力也很高,压缩机的压比相应 的要比采用传统制冷剂的制冷系统要低的 多,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压缩机 的容积效率较高:由于压力大,泄漏损失对 压缩机的效率影响较大,在进出气阀以及 活塞与气缸之间都会产生泄漏。防泄漏是 压缩机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
2.2 热物理性质和传输性能
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很低,只有31.1℃,因此二氧 化碳循环必然在接近或超过临界点的区域运行。此 时二氧化碳的饱和液体比热很大,从而其节流损失也 很大,因此造成其基本理论循环环COP比较低。
在热力学性能上,作为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工质, 二氧化碳具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应该注意的是, 根 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论性能系数只与所实现的热力 过程有关,而与工作介质的热力性质无关,只要两 个 热源的温度确定以后,理想循环的 COP 就确定了,因 此 COP 并不是工质的内在属性。
2.3 传输性质
在超临界压力下,二氧化碳具有比热大,导热 系数高,动力粘度小的特点,这对流动和传热都是 十分有利的。在实际制冷(热)系统中,蒸发器不 可避免地存在着压力损失,这个压力损失将使系 统的平均蒸发温度降低,从而降低系统的 COP。
一般规定,制冷工质通过蒸发器的压力损失不 应该超过与蒸发温度变动1℃所对应的压力变化。 而不同的工质饱和温度曲线的斜率是不同的,因此 对于不同工质,蒸发器允许的压降是不同的。二氧 化碳的饱和压力曲线的斜率大于其它常用的制冷 工质,在相同的饱和温度降下,二氧化碳蒸发器所允 许的压降较大。
以二氧化碳作制冷剂的系统理论循环
此系统主要部件有压 缩机,气体冷却器, 内部换热器,节流阀, 蒸发器以及储液器。
右边是二氧化碳系统 循环原理图和二氧化 碳循环的T一S图
CO2的临界温度比较低,只有31.1℃,因 此,只有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才能在制冷 循环里冷凝成液体,而在环境温度较高时, 它变成气体。这时的热泵制冷循环称为跨 临界循环。
临界温度:
即使物质由气相变为液相的最高温度 叫临界温度。
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 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力,气态物 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CO2作为制冷剂的重新出现是 由于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应 用。其循环过程如图 中的1-2‘3’-4‘-1所示。此时压缩机的吸 气压力低于临界压力,蒸发温
R600,R290,R744如果按照市场的反响来说 的话,R744是最不理想。这其中是有原因的,制冷 快报相关专家分析,这三种制冷剂都属于自然工质的 制冷剂,R600在冰箱上有成功应用的经验,R290也 已经在空调设备上开始应用,R744却只能是在极少 数的一些特殊的设备上应用。如果不是成本的原因, 相信许多的生产厂商会将目光投向R744,但是R744 的广泛应用需要付出的代价相当的大,使用R744作 冷媒的设备压缩机、管道都需要承受比目前大4-5倍 的压力。面对国内市场巨大的制冷设备产能,这几乎 是不可想象的。R290虽然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成为 企业不敢前行的最大障碍,但比及二氧化碳更为艰巨 的工程,企业更愿意尝试R290,毕竟R290可以在现 有设备的基础上直接充注。
可以降低由于制冷剂泄漏所产生的温室效应, 同时CO2制冷剂也不需回收,这也降低了设备 的维护和保养费用。
五 二氧化碳的应用前景及问题
CO2作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不 但性能稳定、极易获取,还无毒环保不可 燃,这都是其作为制冷剂广泛使用的优点, 但其高临界压力和低临界温度的自然特性 也使其不能在既要求环保,又要求节能的 今天重新演绎过往的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