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作物布局
3.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的一般性的程序
• (七)划分作物的种植区划或配置 • 在确定了作物的结构后, 在确定了作物的结构后,要进一步地将作
物配置到各种类型不同的土地上去,即拟定种 物配置到各种类型不同的土地上去, 植区划,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则, 植区划,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则,尽可能 把相适应相类似的作物划在同一种植区, 把相适应相类似的作物划在同一种植区,划出 作物现状分布图和计划分布图。 作物现状分布图和计划分布图。
农学院耕作学与生态学教研室
作物布局的原则
(4) 多样性与专一性 多样性的优点有: 多样性的优点有: 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在自给性经济下, 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在自给性经济下,可以 保障供给; 保障供给; 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多样化的资源条件, 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多样化的资源条件,有助于全 年均匀地使用劳动力; 年均匀地使用劳动力; 可以增加生产和收入的稳定性减少风险。 可以增加生产和收入的稳定性减少风险。 多样性的不利的方面主要是: 多样性的不利的方面主要是: 商品率低,面面俱到,难以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 商品率低,面面俱到,难以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
农学院耕作学与生态学教研室
作物布局的原则
(2) 作物搭配效果原理(机会成本,影 子价格)
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作物的搭配问 但此法是在影响作物的其它因素(除面积外) 题,但此法是在影响作物的其它因素(除面积外) 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 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往往与实际有一定的 差距。 差距。用线性规划方法则是将各作物置于整体条 件的关联之中, 件的关联之中,并将各作物的搭配作了量上的确 所以更接近实际和实用。 定,所以更接近实际和实用。
农学院耕作学与生态学教研室
作物布局的一般性的程序
作物的种植制度—作物布局

天地物
天时、地力、人和
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的概念
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农户) 作物组成(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指作物的种类、品种、 面积及所占比例等
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块 上的分布
作物布局既可指作物类型的布局(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饲料作物布局),也可指具 体作物或品种的布局,在多熟制地区,还包括连接下季的熟制布局。
作物布局
4、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2、根据作物品种特性,因土因地种植 3、适应生产条件,缓和资源矛盾 4、用地养地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5、农林牧相结合,实现农业全面发展
作物布局
5、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
可行性鉴定和论证
选择适宜的 作物品种
确立主导作物不同品种种植面积 比例是作物布局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作物布局为前提的农作物种植区划是各种单项区划和专业区划的主体。同时作物布局还是制定农业发 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各种农业规划的重要依据。
4、作物布局是我国农业融入世界农业体系的需要
根据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做好作物布局,利于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 优质农产品的数量和比重,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选择确定适宜的 作物种类和面积
确立作物种类(即种什么作物) 是作物布局的难点和关键。
查明生产环境条件 确立作物生态适宜区
包括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包括作物产品的自给性需求 与商品性需求。
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的概念
作物布局
2、作物布局在生产中的意义
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
02-作物布局的原则讲义

耕作学第二章/ Chapter 2作物布局作物布局作物布局的原则种高产的?种来钱的?种易种的?种习惯的?种国家的?种稀少的?种大宗的?随意种?……今年种啥呢?蔬菜稀缺vs 烂在田头丰产了vs 不增收今年需要啥呢?社会需求是“导航仪”作物布局的前提是什么?坚持需求是“导航仪”。
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和目的。
社会需求通常包括:口粮、饲料、肥料、燃料、工业原料、种子等项目。
当前农产品供需缺口加大和生产过剩并存,这种悖论的深层次原因是农业生产结构出现了问题。
不能再简单地用“粮食生产总量自给”来审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应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作物布局时,必须首先全面的预测和分析农产品的需求,根据社会需求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确定相应的作物种类、品种和种植面积,使作物布局能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想种啥就能种啥吗?资源禀赋是“定位器”合理作物布局的基础是什么?服从生态适应性原则作物的生态适应性(ecological adaptation)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宜桑则桑,宜粮则粮!因地种植趋利避害Fish Pond and Dike System (FPD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系统)获得三大效益的原则经济效益•比较效益与最低风险原则:按照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多种一些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以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种植业的效益,但在考虑效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可能的风险(自然、市场)。
•作物搭配效果原理:边际分析的方法、用线性规划方法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随生产条件改善与经济发展不断调整的原则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是一成不变的吗?随着水利、肥料、机械等生产条件的逐渐改善和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生态环境因素的调控力度不断增强,作物布局应当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pptx

(五)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 1.内容
– 田间布局 • 小麦田、水稻田、油菜田、棉花田、玉米田……
– 熟制布局 • 小麦——玉米,马铃薯/玉米——后季稻,小麦/ 玉米/甘薯/冬菜,冬菜——秧田——单季稻—— 绿肥
作物生长环境课程 /教学单元9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 /子单元2种植制度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Βιβλιοθήκη 作物生长环境课程/作者靳秀丽/2014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9 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
主要内容
子单元1 土壤耕作
子单元2 种植制度
子单元1 土壤耕作 一、土壤耕作的作用 二、土壤耕作技术 三、少耕和免耕技术 子单元2 种植制度 一、确定作物布局 二、确定种植方式 三、种植制度制定与调整
南方玉米) – 不适宜区(缺陷很大、产量低而不稳、质量差、投资
巨大、效益低、风险大)
作物生长环境课程 /教学单元9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 /子单元2种植制度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二、作物布局
(五)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
– (5)生产基地、商品基地确定 • 作物适应、区划适宜、技术保障、条件一致、产前产 后有利
• (7)空间配置(落实计划,计划分解) – 落实地区(县、乡、村) – 落实田块(远、近,肥、瘦) – 落实季节(秋播、春播、夏播) – 落实作物 – 落实品种 – 落实秧田 – 落实熟制(麦稻、麦棉、麦玉米、麦甘薯、麦大豆) – 落实农户
作物生长环境课程 /教学单元9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 /子单元2种植制度
1.内容 – 作物布局 • 村,10多种作物 • 县几十种作物 • 省、国家,上百种作物 • 大农业,农林牧特 – 品种布局 • 若干品种/作物,如水稻:早稻、中稻、晚稻、 籼稻、粳稻、糯稻、香稻……
耕作学:第3章 作物布局

作物 大豆 高粱 北方稻(直播) 北方稻(移栽) 棉花 甘薯 花生 烟草 中稻(移栽) 早稻(移栽) 晚稻(移栽)
积温(℃) 2000-2800 2400-3000 2300-4000 1800-2500 3500-4000 2200-4000 2400-3400 3200-3600 2300-2800 1700-1900 2000-2700
一.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二. 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三. 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 四. 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
第2节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一.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1. C4作物和C3作物的分布 C3作物 C4作物
第1章 绪论
第2节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第1章 绪论
一.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2. 耐荫作物与喜光作物 耐荫作物的光饱和点和CO2补偿点较低,喜光作物则相反。 大田作物绝大部分是喜光作物,但喜光程度有差别。
1. 热 带 亚 热带 作物
(2)亚 热 带作 物 要求年平均温度1℃5 以上,中国亚热带作物绝大部分分布在 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作物包括茶、油茶、柑桔、油桐、马尾 松、杉木、楠竹和甘蔗。
亚热带作物适应的主要环境条件
(2) 亚热带作物
(3) 热带作物
第1章 绪论
第2节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二. 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作物结构
作物布局
作物配置
第1节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第1章 绪论
二. 作物布局的设计原则
1.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
根据社会需求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确定相应的作物种类、 品种和种植面积。
第1节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第1章 绪论
二. 作物布局的设计原则
2.作物生态适应性原则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自然
作物布局计划书

作物布局计划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作物布局计划的基本框架和指导。
作物布局是指在农田中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和顺序,以优化土地利用和增加农产品产量。
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农民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目标作物布局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以下几点:•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产出和效益;•避免作物连作障碍和病虫害的发生,并减少土壤养分的衰竭;•平衡不同作物之间的供需关系,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3. 方法与步骤作物布局计划的制定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土地评估首先需进行农田的土地评估,了解土壤的类型、性质、肥力状况等。
通过土壤测试和分析,农民可以得知不同地块的养分含量、pH值、水分含量等信息,为后续的作物选择和布局提供依据。
3.2 作物需求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的经验,对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分析。
考虑价格、市场前景、种植技术等因素,确定优先种植的作物品种。
同时,还需要考虑轮作作物和休闲作植物等因素,以保持土地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3.3 作物轮作设计轮作是一种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来减少连作障碍和病虫害的发生的方法。
合理的轮作设计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作物的需求、生长周期和土壤要求,制定轮作方案。
3.4 作物间作设计间作是指在同一个生长季节中同时种植两个或多个作物。
通过作物间作,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产出。
根据作物的相互关系、生长周期和需求,制定作物间作方案。
3.5 作物间距和密度设定作物间距和密度的设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根据作物的类型和种植方式,确定合理的作物间距和密度。
如需参考,可以查阅农业科技中心的推荐指南。
3.6 验证和调整制定计划后,应及时进行验证。
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确保作物布局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结论作物布局计划的制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
第二章作物布局

第二章作物布局(一)讲授的主要内容 1.作物布局的含义及与生产意义。
2.作物布局的原则、内容和步骤。
3.主要农作物对光、温、水及土壤、地貌的适应性。
4.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布局情况与研究方法。
(二)重难点 1.重点掌握作物布局的含义、内容与原则,主要农作物对光、温、水的适应性,合理农业结构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
2.掌握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布局情况。
3.主要农作物对光、温、水及土壤、地貌的适应性及作物布局的研究方法是本章的难点。
第二章作物布局第一节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 一、作物布局的含义1、作物布局(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对作物的结构(种类、品种)及配置方式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
作物结构: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还包括秧田布局。
配置: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即解决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与种在哪里的问题。
范围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
生产结构: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林、牧、副、渔各业种类与比例而言。
含义比作物布局宽。
二、作物布局的意义作物布局应全面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根据需要与可能,统筹兼顾。
一个合理的作物布局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现代生活最求生活质量,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多样性的追求。
2、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多地少,土地与水资源相对不足。
合理的作物布局,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途径,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措施。
3、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农产品满足国内市场,也要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实现农业生产供给与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真正使农业转向商品经济和市场农业。
4、有利于充分吸纳农民就业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就业难、增收难。
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进一步增加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项目的比重;提高种植业的集约化程度,特别是劳动力集约化程度。
这两方面都是吸纳农民就业,扩大农民就业空间最现实的途径。
第二章作物布局

五、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
(一)生产目标确定
明确目标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 经济目标、比如平均亩产值或每亩净收入指标值。 产品目标、比如是生产小麦还是大麦或油菜或蔬菜? 市场目标、比如是当地还是外埠销售?是零售还是批发? 其他目标要求,比如要考虑土地接受废弃物总量是多少?
(二)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
•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调查包括价格及变化、市场产品质 量情况、市场销售数量及变化、顾客情况等。
(六)作物布局方案综合评估及决策
1.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2. 环境生态效益评估 3. 技术可行性评估 4. 风险性评估 5. 综合评估 6. 方案的实践检验和总结
六、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Procedure
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
2、查清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
3、分析作物生态适应性
• 作物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协调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好饲料作物和加工原料作物的比
例;另一方面,种植业中作物的结构和配置要能够吸纳、 消化养殖业和加工业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
四、作物布局的内容
1、作物种类布局
作物种类布局主要是指不同作物类型之间的结构与配置, 具体指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之间以及粮食作 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内部具体作物的比例与配置。
三、作物布局的原则
Principles of designing 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1、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
作物布局首先必须满足社会生存、发展、稳定、安全的崇高公益 性需求。这种需求主要包括: 生产者自身消费需要、市场对农产品 需求、国家和地方政府代表全社会利益提出的对农产品的需求。
1. 作物布局与农业经营 作物布局对于建立稳定的现代综合农业生产经营 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作物布局不仅直接决定种植业的格局和主要内容, 而且可以通过饲料作物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结构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和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
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存在,甚至灭绝。 • 对于具体生物而言,各种环境因子存在一个生物学的 适应上限和下限(也称“阈值”),它们之间的幅度 大小决定了该物种对环境因子的忍耐范围。
• 作物生态适应性有宽有窄,适应性较广的作物分布较广,
如小麦适应性广,热带、亚热带、温带都可种植。而椰子、 油棕等生态适应性较窄,只能适应在多雨的热带种植。 • 能够存在并不意味着适应性是最优的,即或是分布较广的 种或作物也具有其最适分布的范围。虽然小麦在我国东西
• 尽管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很不相同,但苹果 总是分布在温带;柑桔总是分布在亚热带; 棉花总多在温暖阳光充足之处;热带地方看 不到马铃薯、青稞、燕麦、亚麻,连小麦也 少见。这是作物生态适应性的必然结果。 • 但生态适应性不是绝对的,要受到人工生态 及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自然生态的最适宜区 域不一定就是主产区。如我国小麦的最适宜 区域在青海、西藏,但主产区在黄淮海平原。
2.当地资源环境与生产条件状况调查和资料收集
作物布局的特点
• 范围可大可小,大到一个国家、省、地区,小到一个自然村、 农户。 • 时间可长可短,长的可几十年,短的可1年或1个生长季节。 • 种类可多可少:多的可以全部考虑农田种植的所有作物,包括 粮棉油大宗作物,以及蔬菜、牧草、林果、工业原料等。 • 作物布局既包括各种作物类型的布局,也可指特定作物的品种 布局。
作物配置 (40万亩)
冬油菜 16万亩 夏玉米 28万亩 蔬菜 2万亩
冬小麦 22万亩 春玉米 10万亩 秋菜 8万亩
5.如何种?何时种?(熟制)
• 旱地水田
冬小麦—单季稻 5万亩 冬油菜—单季稻12万亩 冬闲—秧田—单季稻3万亩
冬小麦/春玉米—秋菜8万亩 冬小麦/春玉米—休闲(油菜秧)2万亩 冬油菜—夏玉米16万亩 冬小麦—夏玉米12万亩 常年蔬菜地2万亩
/万吨
2020 数量 23331 32716 2000 5000 2000 65047 429 所占% 35.87 50.30 3.07 7.69 3.07 100 数量 22540 39767 2000 6000 2000 72307 449
2030 所占% 31.17 55.00 2.77 8.30 2.77 100
产量和效益、当前和长远,实现总体功能和目标。
一、作物布局的生产意义
(1)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基础
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初级生产,环境保证) 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基本生存资料的供给,农村稳定和发展,农 民安心的基石)
作物布局提供其它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资源、劳力、资金)
作物生产提供非农产业的原料(必须足量、优质、及时、持久) 宏观农业区划的基础,资源环境区划、发展规划的核心
• 发挥区域生产潜力和优势的问题十分复杂、综合
o o o o 天、地、作物、技术、畜禽、市场、价格、政策、交通 农户、村镇、区域、国家共同利益调整和保证 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关系与农业发展的平衡协调 当季、当年、明年、若干年的持续证整体结构,协调生产和保护、
o 加工、肥料、农药、销售(蚕桑、特产)
7、用养结合、综合平衡
• 水旱 • 肥瘦 • 病虫草
• 种养加
三、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
内容
o 作物布局
• • • •
村,10多种作物 县几十种作物 省、国家,上百种作物 大农业,农林牧特
o 品种布局
• 若干品种/作物,水稻:早稻、中稻、晚稻、前季稻、后季稻、 杂交稻、籼稻、粳稻、糯稻、香稻……
o 秧田布局
• 早稻秧田、中稻秧田、晚稻秧田、油菜秧田、棉花秧田、玉米秧 田……
o 熟制布局
• 小麦——中稻,小麦/玉米——后季稻,马铃薯/玉米——后季稻, 小麦/玉米/甘薯/冬菜,冬菜——秧田——单季稻——绿肥
步骤
1.明确社会对农产品需要的种类与数量
• 自给性需求:生产单位或农户自己需求,属生产系统内 需求 • 商品性需求:市场需求,生产系统外输出的商品 • 了解各类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对外贸易、交通、加工、 贮藏以及政策等方面内容。
(2)合理作物布局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生产潜力,实 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高产稳产、增产增收;有利于合理 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3)可以正确处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等不同作 物门类之间,以及各门类内部不同作物种类之间的比例。 (4)可以促进农业多种经营和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的全面 发展,使生产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未来中国粮食需求量 项目 口粮 饲料粮 种子粮 工业用粮 损耗及其它 粮食总需求量 人均需求量 /kg 1998(实际) 数量 26289 14665 2000 3000 2000 49954 398.6 所占% 52.63 29.36 4.00 6.01 4.00 100 数量 24708 26256 2000 4000 2000 58964 415 2010 所占% 41.90 44.53 3.39 6.78 3.39 100
• 种高产的?
• 种来钱的? • 种易种的? • 种习惯的? • 种国家的?
• 随意种?
• 种稀少的? • 种大宗的? • ……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
• 作物布局方案是根据社会需要和资源可能性确定的作物种
植方案,体现了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内容,是一项影响全
局的、复杂的、综合性强的生产技术设计。
• 作物布局首先要服从农业生产的目标,其次决定于自然资
南北都有,但是最适宜区是在青藏高原,较适宜区在黄淮
海平原,江南、华南虽有小麦,但适应性差。 • 一个地方总有其最适或较适的生长作物或植物,有其较佳 的作物布局方案。
3、符合市场需求
农产品供求关系函数
• 社会需求的实现(国家需求是补充) • 负反馈
o 产品增多,价格降低,需求增多、生产减少,产品减少; o 产品减少,价格升高,需求减少、生产增多,产品增多
• 2)动物性食物(畜牧需要)
o 2695-2809大卡/人日,动物性占30-44%
o 饲料(鸡蛋1:3,猪肉1:5,平均约1:5含口粮麸糠)
• 3)种子
o 2-3%
• 4)工业生产
o 50-100公斤/人年(25公斤/人年,85年)
• 5)燃料
o 秸秆、薪材(500公斤/人年,传统农村) o 一般作物50-70%
6、要根据生产条件、经济发展及技术水平变化不断调整
• 随生产条件与投入水平变化调整布局 • 随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布局 • 随技术水平提高不断优化作物布局
技术可行性
• 技术成熟性
o 规范、要素完成
• 技术稳定性
o 多年、多点、多人使用证明
• 技术推广难易程度
o 要点清楚,关键好学,容易操作
• 配套条件与要求
种 群 数 量 分 布
耐 受 下 限
最适宜区
耐 受 上 限
无 法 忍 受 区 物 种 消 失
无 法 忍 受 区 物 种 消 失
低
环境变化梯度
高
生物物种耐性定律图解 仿 Smith,1980
生态适应的耐性定律
• 耐性定律(V.E.Shelfort,1913) :一种生物能够存在 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
问 题
某县有60万亩耕地,现要开发利
用,作为农业主管的你如何考虑?
1.空间范围?
全县 (60万亩)
2.种什么?
冬小麦
冬油菜
春玉米
单季稻
夏玉米
蔬菜地
3.种多少?(万亩)
27
28
10
20
28
2
4.种哪里?
• 水田
秧田
作物配置 (20万亩)
冬油菜 12万亩
单季稻 20万亩 3万亩
冬小麦 5万亩
• 旱地
• 广义作物布局就是特定区域的种
广义
植业区划,就是作物的地理分布, 它要求的是作物能够很好地适应
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环境。
作物布局
• 狭义作物布局指一个生产单位
狭义
(农场、 农户、村镇等)的农作 物种植结构及分布情况。
作物布局的层次结构
作物布局的时空性
• 不是单一作物、单一田块、单一农户、单一时间、单一区域、单 一因素资源利用问题
第一节 作物布局原理与方法
作物布局(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指一个地区 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是指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 作物配置
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间上的分布。
配置:
o 作物的区域分布(宏观、粗略), o 田块分布(微观、精细)
• 奢侈产品从众需求
o 需求开始增长慢、逐步加快,迅速加快,刺激生产
• 必须产品刚性需求
o 产品少、价格高、害怕缺货购买需求增加,价格更高,产品相对更少; o 产品多、价格低、不怕缺货购买需求减少,价格更低、产品相对更多
4、要有合理的经济效益
• 承认作物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础,并不意味着
一切要服从于自然。经济效益是作物布局的目标,效
益高低决定了布局方案的可行性。 • 比较效益是最普通的布局原则;经济风险因素要充分 考虑,尤其是市场风险。
(1)比较效益
o 粮食为基准,传统为基准,历年为基准,周边为基准
(2)效益风险
o 气候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
(3)组合效应
o 单一作物分析,组合优势分析(季节、土壤、环境)
5 、要兼顾多样性与专业性
6.年度间如何衔接?(轮作)
• 水田
冬小麦—单季稻——冬油菜—单季稻—— 冬小麦—单季稻
• 旱地
冬小麦/春玉米—秋菜——冬小麦—夏玉米 ——冬油菜—夏玉米——冬小麦/春玉米—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