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水标准参考文档
工业用水标准

工业用水标准电导率≤10μS/CM动物饮用纯水(医药)、普通化工原料配料用纯水、食品行业配料用纯水、普通电镀行业冲洗用去离子纯水、纺织印染用除硬脱盐纯水、聚脂切片用纯纯水、精细化工用纯水、民用饮用纯净水、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电导率≤4μS/CM电镀化学品生产用纯水、化工行业表面活性剂生产用纯水、医用纯化水、白酒生产用纯水、啤酒生产用纯水、民用饮用纯净水、普通化妆品生产用纯水、血透纯水机用纯水、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电阻率5~10MΩ.CM锂电池生产用纯水、蓄电池生产用纯水、化妆品生产用纯水、电厂锅炉用纯水、化工厂配料用纯水、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电阻率:10~15MΩ.CM动物实验室用纯水、玻壳镀膜冲洗用纯水、电镀用纯纯水、镀膜玻璃用纯水、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电阻率≥15 MΩ.CM医药生产用无菌纯水、口服液用纯水、高级化妆品生产用去离子纯水、电子行业镀膜用纯水、光学材料清洗用纯水、电子陶瓷行业用纯水、尖端磁性材料用纯水、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电阻率≥17 MΩ.CM磁性材料锅炉用软化纯水、敏感新材料用纯水、半导体材料生产用纯水、尖端金属材料用纯水、防老化材料实验室用纯水、有色金属,贵金属冶炼用纯水、钠米级新材料生产用纯水、航空新材料生产用纯水、太阳能电池生产用纯水、纯水晶片生产用纯水、超纯化学试剂生产用纯水、实验室用高纯水、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电阻率≥18 MΩ.CM ITO导电玻璃制造用纯水、化验室用纯水、电子级无尘布生产用纯水等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出水电导率≤10μS/CM的纯净水,白酒生产用纯水,啤酒生产用纯水等,生产制造出水电导率≤5μS/CM的电镀用纯水设备、蓄电池用水设备、镀膜玻璃钢纯水设备、生产制造出水电导率0.110μS/CM的导电玻璃制造用水,实验室用超纯水。
生产出水电阻率在5-10MΩ.CM的锂电池、蓄电池生产用水,10~15MΩ.CM的电镀用水,光学材料清洗用水等等,生产制造电阻率≥17 MΩ.CM 磁性材料锅炉用软化水、敏感新材料用水、半导体材料生产用水、尖端金属材料用水等。
工业锅炉用水水质标准

5、余热锅炉及电热锅炉的水质指标应符合同类型、同参数锅炉的要求。
6、水质检验方法应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执行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2
≤2
≤2
含铁量,mg/L6)
≤0.3
≤0.3
≤0.3
1)硬度mmol/L的基本单元为c(1/2Ca2+、1/2Mg2+),下同。
2)碱度mmo1/L的基本单元为c(OH-、1/2CO32-、HCO3-),下同。
对蒸汽品质要求不高,且不带过热器的锅炉,使用单位在报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后,碱度指标上限值可适当放宽。
3)当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6t/h时应除氧,额定蒸发量小于6t/h的锅炉如发现局部腐蚀时,给水应采取除氧措施,对于供汽轮机用汽的锅炉给水含氧量应小于等于0.05mg/L。
4)如测定溶解固形物有困难时,可采用测定电导率或氯离子(Cl-)的方法来间接控制,但溶解固形物与电导率或与氯离子(Cl-)的比值关系应根据试验确定。并应定期复试和修正此比值关系。
项目
给水
锅水
额定蒸汽压力, MPa
≤1.0
>1.0
>1.6
≤1.0
>1.0
>1.6
≤1.6
≤2.5
≤1.6
≤2.5
悬浮物,mg/L
≤5
≤5
≤5
总硬度,mmol/L1)
≤0.03
≤0.03
≤0.03
总碱度,mmol/L2)
无过热器
6-26
工业用水水质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的术语和定义、水质指标、采样与监测、安全利用。
本标准适用于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冷却用水、洗涤、除尘、冲渣(灰)、锅炉补给、工艺和产品用水水源的再生水。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 工业锅炉水质GB/T 5750.4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GB/T 5750.1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GB/T 11893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2145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气质量GB/T 12149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硅的测定GB/T 12997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T 12998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T 1299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T 15451 工业循环冷却水总碱及酚酞碱度的测定GB/T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2597 再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GB/T 39302 再生水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50050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HJ 347.2 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HJ 505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 636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7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城市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要求,满足某种使用功能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工业用水标准

工业用水标准(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工业用水标准电导率≤10μS/CM动物饮用纯水(医药)、普通化工原料配料用纯水、食品行业配料用纯水、普通电镀行业冲洗用去离子纯水、纺织印染用除硬脱盐纯水、聚脂切片用纯纯水、精细化工用纯水、民用饮用纯净水、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电导率≤4μS/CM电镀化学品生产用纯水、化工行业表面活性剂生产用纯水、医用纯化水、白酒生产用纯水、啤酒生产用纯水、民用饮用纯净水、普通化妆品生产用纯水、血透纯水机用纯水、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电阻率5~10MΩ.CM锂电池生产用纯水、蓄电池生产用纯水、化妆品生产用纯水、电厂锅炉用纯水、化工厂配料用纯水、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电阻率:10~15MΩ.CM动物实验室用纯水、玻壳镀膜冲洗用纯水、电镀用纯纯水、镀膜玻璃用纯水、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电阻率≥15 MΩ.CM医药生产用无菌纯水、口服液用纯水、高级化妆品生产用去离子纯水、电子行业镀膜用纯水、光学材料清洗用纯水、电子陶瓷行业用纯水、尖端磁性材料用纯水、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电阻率≥17 MΩ.CM磁性材料锅炉用软化纯水、敏感新材料用纯水、半导体材料生产用纯水、尖端金属材料用纯水、防老化材料实验室用纯水、有色金属,贵金属冶炼用纯水、钠米级新材料生产用纯水、航空新材料生产用纯水、太阳能电池生产用纯水、纯水晶片生产用纯水、超纯化学试剂生产用纯水、实验室用高纯水、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电阻率≥18 MΩ.CM ITO导电玻璃制造用纯水、化验室用纯水、电子级无尘布生产用纯水等其它有相同纯水质要求的用纯水出水电导率≤10μS/CM的纯净水,白酒生产用纯水,啤酒生产用纯水等,生产制造出水电导率≤5μS/CM的电镀用纯水设备、蓄电池用水设备、镀膜玻璃钢纯水设备、生产制造出水电导率μS/CM的导电玻璃制造用水,实验室用超纯水。
工业用水标准

工业用水标准工业用水是指用于工业生产、设备冷却、洗涤、加工等用途的水资源。
工业用水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生产安全、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和执行科学合理的工业用水标准,对于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工业用水标准应当明确水质的物理化学指标。
包括但不限于水的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溶解氧、总硬度、总有机碳、重金属离子、微生物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水质的清洁度、污染程度和适用范围,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直接的参考依据。
其次,工业用水标准应当规定水源的来源和保护要求。
水源的来源直接关系到水质的优劣,因此应当规定工业用水应当选择来自符合国家地方标准的地表水、地下水或者再生水资源。
同时,对于水源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应当规定禁止向工业用水源中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质。
另外,工业用水标准还应当明确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要求。
工业生产中,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是非常重要的环保措施。
因此,工业用水标准应当规定工业企业应当采取节水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用水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最后,工业用水标准还应当规定水质检测和监测要求。
工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水质检测与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业用水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一旦发现水质不合格,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以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总之,科学合理的工业用水标准对于保障工业生产安全、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工业用水标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推动工业用水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为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工业用水水质基本控制项目及限值

序号
控制项目
直流冷却水、洗涤用水、除尘水、冲渣(灰)水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补水、锅炉补给水、工艺与产品用水
1
pH
6.5~9.0
6.5~8.5
2
嗅
无不快感
3
色度(度)≤
30
4
浊度(NTU)≤
5
5
悬浮物(SS)(mg/L)≤
10
6
生化需氧量(BOD5)(mg/L)≤
10
7
化学需氧量(CODCr)(mg/L)≤
工业用水水质选择性控制项目及限值
序号
项目
限值
1
总碱度(以CaCO3计)(mg/L)≤
350
2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450
3
氟化物(mg/L)≤
8
4
硫化物(mg/L)≤
0.1
600
250
16
铁(mg/L)≤
0.5
0.3
17
锰(mg/L)≤
0.2
0.1
18
二氧化硅(mg/L)
50
30
19
粪大肠菌群数(个/L)≤源自100020余氯b(mg/L)
0.1~0.2b
1.当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换热器为铜质时,循环冷却系统中循环水的氨氮指标应小于1mg/L。
2.加氯消毒时管网末梢值。
50
8
氨氮(以N计)(mg/L)≤
5(1)a
9
总氮(以N计)(mg/L)≤
15
10
总磷(以P计)(mg/L)≤
0.5
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0.5
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精选文档】

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40—1999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06—04批准1999-06—04实施CJ40—1999说明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废止专业标准和清理整顿后应转化的国家标准的通知》(质技监督局标函(1998)216号)要求,建设部对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复建设部归口的国家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项目及1992年以前建设部批准发布的产品标准项目进行了清理、整顿和审核。
建设部以建标(1999)154号文《关于公布建设部产品标准清理整顿结果的通知》对CJ19—87《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标准予以确认,新编号为CJ40—1999。
为便于标准的实施,现仅对原标准的封面、首页、书眉线上方表述进行相应修改,并增加本说明后重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 CJ4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06-04批准 1999—06-04实施适用范围:本标准用于指导工业企业用水管理和水量计量工作。
1工业用水工业用水指工、矿企业的各部门,在工业生产过程(或期间)中,制造、加工、冷却、空调、洗涤、锅炉等处使用的水及厂内职工生活用水的总称。
2工业用水水源与分类2.1 工业用水水源工业生产过程所用全部淡水(或包括部分海水)的引取来源,称为工业用水水源。
2.2 工业用水水源分类2.2。
1 地表水地表水包括陆地表面形成的径流及地表贮存的水(如江、河、湖、水库等水).2。
2.2 地下水地下水地下径流或埋藏于地下的,经过提取可被利用的淡水(如潜水、承压水、岩溶水、裂隙水等).2。
2.3 自来水由城市给水管网系统供给的水.2.2。
4 城市污水回用水经过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又回用到工业生产上来的那部分城市污水。
2。
2.5 海水沿诲城市的一些工业用做冷却水水源或为其他目的所取的那部分海水(注:城市污水回用水与海水是水源的一部分,但目前对这两种水暂不考核,不计在取水量之内,只注明使用水量以做参考)。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为工业用水的再生水的水质指标和再生水利用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以城市污水再生水为水源,作为工业用水的下列范围:冷却用水:包括直流式、循环式补充水。
洗涤用水:包括冲渣、冲灰、消烟除尘、清洗等。
锅炉用水:包括低压、中压锅炉补给水。
工艺用水:包括溶料、水溶、蒸煮、漂洗、水力开采、水力输送、增湿、稀释、搅拌、选矿、油田回注等。
产品用水:包括浆料、化工制剂、涂料等。
2.水质指标值:国家水质标准发布时间:2007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Quality standard for ground waterGB/T 14848-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30批准1994-10-01实施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 动计划》对严格用水总量、抓好工业节水、 提升用水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期工 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进一步提出加强工业节水管理,提升工业 用水效率一系列举措,明确了“十三五” 时期工业节水工作的方向和任务,对促进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工业绿色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按工业用水水源分类: ⑴ 地表水 地表水包括陆地表面形成的径流及地表贮存的水(如江、河、湖、 水库等水)。 ⑵ 地下水 地下水地下径流或埋藏于地下的,经过提取可被利用的淡水(如 潜水、承压水、岩溶水、裂隙水等)。 ⑶自来水 由城市给水管网系统供给的水。 ⑷ 城市污水回用水 经过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又回用到工业生产上来的那部 分城市污水。 ⑸海水 沿海城市的一些工业用做冷却水水源或为其他目的所取的那部 分海水 ⑹其他水 有些企业根据本身的特定条件使用上述各种水以外的水做为取 水水源称为其他水。
工业用水标准
目录
专业名词 工业用水分类 工业用水标准 工业用水发展状况 视频:纯水是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工、矿企业的各部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 加工、冷却、空调、洗涤、锅炉等处使用的水及厂内职工生 活用水的总称。 生产用水:直接用于工业生产的水,叫做生产用水。生产用 水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锅炉用水。 间接冷却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保证生产设备能在正常 温度下工作,用来吸收或转移生产设备的多余热量,所使用 的冷却水(此冷却用水与被冷介质之间由热交换器壁或设备 隔开),称为间接冷却水。 工艺用水:在工业生产中,用来制造、加工产品以及与制造、 加工工艺过程有关的这部分用水称为工艺用水。工艺用水中 包括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和其他水。 产品用水:在生产过程中,做为产品的生产原料的那部分水 称为产品用水(此水或为产品的组成部分,或参加化学反应)。
水十条
一、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二、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三、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 四、强化科技支撑 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六、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七、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 八、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九、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 十、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洗涤用水: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物料、半成品进行洗涤 处理的水称为洗涤用水。 直接冷却水:在生产过程中,为满足工艺过程需要,使产品或 半成品冷却所用与之直接接触的冷却水(包括调温、调湿使用 的直流喷雾水)称为直接冷却水。 其他工艺用水: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之外的其他 工艺用水,称为其他工艺用水。 锅炉用水:为工艺或采暖、发电需要产汽的锅炉用水及锅炉水 处理用水统称为锅炉用水。锅炉用水包括锅炉给水、锅炉水处 理用水。 锅炉给水:直接用于产生工业蒸汽进入锅炉的水称为锅炉给水。 锅炉给水由两部分水组成:一部分是回收由蒸汽冷却得到的冷 凝水,另一部分是补充的软化水。 锅炉水处理用水:为锅炉制备软化水时,所需要的再生、冲洗 等项目用水称为锅炉水处理用水。 生活用水:厂区和车间内职工生活用水及其他用途的杂用水统 称为生活用水。
表2 2010-2014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年份 2010
废水排放总量 (亿m3)
617.3
工业废水排放量 (亿m3)
237.5
占比(%) 38.5
2011
659.2
230.9
35.0
2012
684.8
221.6
32.4
2013
695.4
209.8
30.2
2014
716.2
205.3
28.7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1-2015)。
表1 2010-2015年全国工业用水情况
年份 总用水量(亿m3) 工业用水量(亿m3) 占比(%)
2010
6022
1447
24.0
2011
6107
1462
23.9
2012
6131
1380
22.5
2013
6183
1410
22.8
2014
6095
1353
22.2
2015
6180
1377
22.3
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2010-2014)、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2015)。
间接冷却水
按用水用途进行分类
工业用水
生产用水 生活用水
工艺用水
锅炉用水
产品用水 直接冷却水
洗涤用水 其他水
锅炉给水 锅炉水处理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 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是我国的基本 国情和水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 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全国年平 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水 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是工业绿色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长期以来,我国 高度重视工业节水和用水效率提升,认真落 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动节水型 企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