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用)
全国二卷作文立意

全国二卷作文立意《全国二卷作文》仿写,和平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和平成为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和平不仅是国家之间的关系,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伟大和珍贵。
和平,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
在和平的环境中,人们可以安居乐业,孩子们可以快乐成长。
和平,是家庭的温暖,是社会的稳定,更是国家的繁荣。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享受到了安定和幸福。
然而,和平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在当今世界,战争、冲突和恐怖主义依然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和平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守护,需要国家间的合作和友好。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意识到了它的脆弱和宝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怀揣着和平的理念,努力为和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关爱他人,传播友爱和宽容的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和平与和谐的价值观念。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担负起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它的伟大和珍贵。
和平不是靠口号和空谈实现的,而是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和努力。
让我们共同呼吁,让和平之花在世界各地绽放,让和平之光普照人间。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和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和平的力量成为我们共同的力量。
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1.鲥鱼的角度:生命短暂,但充实,有意义;2.乌龟的角度: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3.整体分析:要正确认识自己。
【例文】短暂的生命,多彩的人生有人说:“生命像花,美丽而且鲜艳。
”有人说:“生命像草,平凡而且脆弱。
”可我认为,人的生命虽然短暂,可同样要活的有意义。
人生在世,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不求举世闻名,但求无愧生命;不求人人称颂;但求无愧于心。
人活一生,要活的有价值,正如保尔·柯察金所说:“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何尝不是人生的目标,生命的宗旨呢?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到这些了吗,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我们又做到了什么?我们不但要活的快乐,而且要活的有意义将灰色的生命,变成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人生,我们要利用有限的生命,来使自己不枉人生。
当我们看到老人无助地在街心行走,当盲人毫不知情地走在汽车前方,当小弟弟、小妹妹在铁轨上玩时,我们又在做什么?当我们站在烈士墓前,当我们经过战争遗址时,当我们看到英雄舍己救人后,却死在坏人手里,我们的心,那个人们口中的良心又在哪里?具报道,一些黑网吧在利益的驱使下,想方设法勾住学生的“魂”,非但不制止青少年学生无限制地上网,反而为学生提供盒饭、面包、饮料,甚至让学生泡在网上,夜不归宿。
新疆一少年春节不回家,竟留宿网吧22天!有的学生假期的大半时间都在网吧度过,一个学生把春节得的1000多压岁钱全都压给了网吧,那这些网吧的老板他们的心又在哪里?人活在世,只要无愧于心,无愧于世,无愧于家国天下,那,便是七彩的人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整理精校版)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作文辅导0424 2312::话题作文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又以新的面目出现,值得我们关注。
以往人们一般认为,话题作文的立意是很灵活自由的,所谓“话题作文是个筐,拣个故事往里装”,好像这就是无技巧的“技巧”。
其实这是误解。
话题作文的立意要受到多重限制。
首先,它要受到题型的限制。
话题作文从最早出现到今年高考命题,其题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类:第一是传统模式,文题设计包括材料、提示语、话题和具体要求四个部分,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2006年高考浙江卷;第二是解释话题式,话题的材料就是对话题的解释,即将上述的前三项内容合为一项,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关于“纪念”的话题设计,2006年高考重庆卷关于“雕刻心中的天使”的话题设计;第三是直接话题式,即文题既无材料,又无提示语,只出现话题,如2006年高考福建卷列出“戈多今天已经来了”等三个话题任选其一作文;第四是2015年高考出现的新话题作文,话题或明示或隐含于材料之中,如天津卷“我说‘90后’”,辽宁卷“明星代言”这两个话题。
寻找合适的角度立意写作,不同的命题形式要区别对待,而不能陷入惯性的误区。
其次,它要受到材料、话题语词(概念)和写作要求的限制。
立意之前,要理解材料的含意、话题语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果话题语词是多概念的话,还要审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它属于解释话题式命题,材料既能提示写作内容和思路,又有助于明确话题语词“行走”和“消逝”的内涵。
这里的“行走”是一个哲学和文学味很浓的概念,指当下的生活过程、发展过程和对未来的展望;而“消逝”是指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事物;同时“消逝”又不同于“消失”,这就要很好地斟酌。
这两个关键词并非二元对立的概念,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专家认为:写成“我行走在消逝中”,继而对人生、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产生诸多联想、感悟,想起了消逝与进步、消逝与发展存在的种种关系,就切题了。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上课用)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 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 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 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
审题立意法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 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 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 【审题立意】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 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 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这 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 种题型往往只有一个立意) —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
【典型引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陕西高考作文题)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 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 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 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 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 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 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
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 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 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 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 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 珠。”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写作多角度 审题立意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写作多角度审题立意(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六年一千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注意事项:必须把“材料2”和“材料3”结合起来思考。
是否结合“材料1”,自由决定。
以前,做电台的时候,我喜欢说,这是一个像流沙一样的世界。
那是非常文艺和情绪的字眼,而2000年接近25岁的时候,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现在是时候该蹲下来观察地面上的沙粒了,观察它们的湿度、密度、结构、流向和探究为什么这样流向的原因。
我庆幸,在迈入成年的门槛时,从自我的世界里走了出来,开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关心将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假如没有对人的真正的关切,就不能成为记者;假如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关切,而不是对问题的求解上,就不会成为一个好记者。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柴静)材料:有一首诗:“树上有十只鸟,打下一只,其余的眨眼在枝头,静谧,完好如初。
”有一位学生这样写:“读罢,我不禁为这些鸟镇定自若的精神而赞叹,面对危险而无所畏惧,这是何等的气魄!由此,我联想到了解放前在国民党的魔窟渣滓洞和白公馆的那些革命先烈……”(当他们杀害犹太人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他们杀害基督徒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他们杀害民主党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最终他们走向我时,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启示:叙事性的评论性的材料中,体会对作者的情感倾向(再例两只老虎和维纳斯)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教案

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进行作文创作。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多角度立意的概念和意义3. 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4. 实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作文题目,引发学生对材料作文和多角度立意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多角度立意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多角度立意进行作文创作。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进行作文创作。
5. 反馈与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 学生作文作品的质量,包括立意的新颖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
2. 学生对多角度立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包括是否能灵活运用并进行有效的思考。
1. 作文实例:收集一些优秀的作文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作文评价标准:制定作文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作文作品。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在作文创作中遇到的多角度立意难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2. 课堂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解决方案。
3.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运用。
七、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作文题目,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进行作文创作,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2.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多角度思考和作文创作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和提高写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作文创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角度立意?3. 教学活动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九、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文立意 (2)

1、生活中处处有“未完成状态”:赛跑未到终点,大楼尚未竣工,学习没有结业……有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使人疲惫、焦虑,难以接受;有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使人激昂、奋进,充满期待。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有一位哲人说:“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处看不出所以然,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我们这个时代,“复制”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学生的思维流程:未完成----不完满-----残缺----残缺美----维纳斯、史铁生。
“不完满”与“未完成”
材料2立意
1、我们要看得远
2、要多角度看生活
3、要有长远的目光
4、要忍让、妥协
澄清概念:围绕核心概念,引入与之相反(相对),相近(相似)的概念,在比较相似、相反概念的过程中,揭示本质区别,厘清模糊认识,从而达到讲清道理的目的。
澄清“自信”概念
同义词或反义词:自强、自卑、自负
澄清“复制”概念
同义词或反义词:抄袭、模仿、创新、超越。
高考语文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素材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题一: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
水蕴涵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一、什么叫“水蕴涵着深厚的哲学意味”?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在立意时应该从具体可感的形象出发,展开联想,由此及彼,虚实结合,联系社会人生中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某些现象和问题,抽象出社会人生道理。
所以,审题时联想想象和归纳提炼的过程必不可少。
比如,看到波浪线,可以想到大海的波涛、蜿蜒的小路、学习成绩的起伏不定、音乐跳动的旋律,也可以想到曲折的人生之路、人生路上的成功与失败、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二、立论角度1.从自然物本身的色、味、形、态等特点出发展开联想:①由水的无色无味联想到做人的纯粹,联想到简单是真的人生道理。
(《平淡是真》)水无色,不炫耀,不张扬,朴实无华;水无味,极平淡,极纯粹,却隽永,耐回味。
这极像世间的一些生命,其貌不扬,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从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也不在人前自觉低人一头,总是那样实实在在,不卑不亢,厚道,质朴,甚至于显得有点拙笨,不精明,不合时宜。
但是,对于这种生命现象,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妙,有一种让人回味的感动,如同白开水一样,初喝的时候平淡,但喝过之后又似乎有那么一丝甘甜,有那么一点让人解渴的过瘾。
沈从文和钱钟书这两位文学大师就是这样的白开水,简单却不失其真。
沈从文,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精彩章节的老人,却是简简单单,踏踏实实,本分厚道,不为自己喝彩,不为自己傅粉添色,只是朝自己认定的路往下走,只是以自己真诚的歌喉为心中的边城歌唱,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乡下人”,淡泊自守,隐忍谦退;只是那么默默地,坚韧地面对外界强加于身的磨难和不公,不乞求,不痛哭流涕,不低头。
钱钟书,一个著述等身、学贯中西的文化昆仑,那么高的成就,那么敏捷的才思,却从不骄矜自诩,从不知道怎样以此作为敲门砖,博取富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度一:从多个对象立意 (抓几个主要对象 抓事件的前因后果)
对象1—斑鸠
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果)—要是不能改变叫声, 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立意: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治标不如治本 3、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
对象2—猫头鹰
我预备搬到东边去(果)—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因) 立意:1、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2、换个环境又何妨? ……
多 角 度 材 料 作 文 注 意
一、必须读懂并全面理解材料。
既然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 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 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 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 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 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 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材料示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不 同的角度提炼中心论点。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 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 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 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 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 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毛缠 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 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 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 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4、类比联想,联系现实 (1)游客对幼龟的爱护——爱的方式(父母对 子女的爱) 小鹰刚长出翅膀,老鹰便将它赶出巢 《病梅馆记》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强行改变梅的 生长方式,导致“江浙之梅皆病”。 (2)老鹰(危险、困难) 幼龟 (追求者)—— 沙滩(路径) ——大 海 (理想) 游客(假象、诱惑) 在追梦的过程中,要不被一时的假象迷惑,预防 危险,克服困难,才能最终抵达理想之岸。
全面理解材料
⑪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 ⑫材料中的主要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 ⑬材料中蕴含的话题 ⑭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
材料示例4
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了,火 苗欢舞着,异常兴奋。远处的风,一口 气吹灭了燃烧的火苗。熄灭的火柴被主 人扔在地下,火柴抬头对着风说:“风 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呀?”风回答说: “孩子,我是爱你的,我是不忍心看着 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火 柴听后,望着风,叹息不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肯定(或正面)和否定(或反面)的角度 (1)幼龟 “侦查兵”: 肯定——冲锋在前真勇敢 否定——忘记使命太遗憾 (2)幼龟群: 否定——不要盲从 肯定——大海(梦想)的召唤 (3)游客: 肯定——不知者不怪,施救者善良之心可赞 否定——帮助人要了解其实际需求,不能想 当然。 (4)老鹰: 审时度势;坚持不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材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
1、全面理解下面材料,从多个角度给材料立 意,要求至少立意两个。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 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预备搬到东 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 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 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立意1: 立意2:
2.从母亲的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⑦适 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 立的能力;⑧让“安泰”们早些独立;⑨ 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3.从赫拉克勒斯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 ⑩知已知彼,百战不殆;11出奇才能制胜; 12要讲究方法。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 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 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 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 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 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 —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 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 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 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 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 鹰也跟过来了。
2、最佳立意 “三求三看”原则
求准:全面把握材料,不能脱离材料,不能 断章取义,要抓事件的前因后果。 (第一个画师失准了) 求明:立意明确,不要太宽泛,面面俱到。 (第二个画师画得太全面,太泛了) 求新:新颖,不落俗套,有独特见解,富有 时代气息,能辩证看问题。 (第三个画师画得不失准确,又能明确突出 国王优点,得益于其能突破常规思维)
给国王画像
古时候有个国王,为了庆祝七十大寿,邀来了不 少画师为他画像。这个国王相貌丑陋,瞎了一只眼, 瘸了一条腿。第一位画师,将国王画得身高体壮,双 目炯炯有神。国王看了愤怒的说:“什么,这画的是 我吗?推出去,斩了!”第二个画师战战兢兢的替国 王画像,如实地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国王看了,十 分气愤,当即就把他杀掉了。第三个画师认真地将国 王看了几眼,思索了一番,很快就画好了一幅。国王 看了,连声叫好,并奖赏了画师。画师是怎么画的呢? 原来第三个画师画了一幅《国王打猎图》,国王 一条腿跪着,一条腿弯着;闭着一只眼睛,另一只却 炯炯有神,皑皑白雪映衬国王黑色的脸,庄严而威风。
要求选择从不同的角度提炼中心论点 。
1、由果析因 (有几个“因”,就有几个立意角度 ) (1)幼龟 “侦查兵”:失职——责任;个 人与群体 (2)幼龟群:盲从——拒绝盲从;不轻信 经验 (3)游客:好心办错事,善心帮倒忙 (4)老鹰:审时度势;坚持不懈 2、人或物的角度 (材料中涉及几个“人”或“物”,就至 少有多少立意角度)
从以下立意中找出切合题意的立意
切合题意 ①歌颂风婆婆对火柴短暂生命的爱护; ②批评风婆婆对火柴的爱是溺爱,是不理智的爱; 切合题意 ③批评风婆婆不懂火柴生命存在的价值; ④歌颂火柴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把自己生命化为光与热 奉献于人类的献身精神; 切合题意 ⑤批评火柴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⑥批评火柴欢舞跳跃、异常兴奋的骄傲情绪,赞扬风 婆婆制止火柴骄傲情绪的正确作法; ⑦爱他,就让他燃烧。 切合题意
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提炼观点: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熟练地成功地抓住了小羊。 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看:自不量力或未学到别人本领 的实质必然失败。(老鹰是“俯冲”,乌鸦是 “哇哇地从树上猛冲”)。 ③从牧羊人的角度看:认为乌鸦自不量力很可笑。 — 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 ④从孩子的角度看: 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 敢于尝试的可爱一面。 ⑤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 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效颦是不能成功的。 ⑥从比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还是全 面一点好。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 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 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 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 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 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 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 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 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1、材料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乌鸦自不量力地模仿老鹰抓小羊的故事 和牧羊人及其孩子的评论,说明:人要量力 而行,不过也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 2、材料可分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第二部分是评 论。 3、材料中有几个角色(或几个方面)?他 们的行为或言论(或这几个方面)分别表达 了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取向?
作文训练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 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 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 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 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 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从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三看” :看实际情况,看自身感受,看 材料储备。 选择立意时须看个人实际,作者对某个观 点确有较深的感受,又有充实的论据进行 论证。 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扣住原材料的主 题或部分主题。 如示例2从老鹰的角度写,就必须涉及到 主角乌鸦,用乌鸦进行反证,证明自不量 力是要失败的。
课堂拓展
1.从安泰角度分析,无敌英雄安泰失败是因为 离开了大地母亲,忘掉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力量的 来源。据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论点:①个人只 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②只有紧密依 靠群众,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③时刻不忘祖 国母亲的栽培。运用反向求异分析,进行假设推 理,假如安泰知道自己离开大地母亲便失去力量, 他就不会被对手骗至空中决斗,由此可以提炼出 这样的论点:④要有自知者明,只有能自知,才 能无往而不胜;⑤要扬长避短;⑥要不断完善自 己。
角度二:逆向思维 (从相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质疑 学 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猫头鹰区别于 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 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 鹰鸣叫不是它的过错, 仅仅因为“群体都不 喜欢”,就一定要让猫头鹰改变他们的本性 而一味迁就吗? 逆向思维立意示例: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 多彩;换个环境又何妨?
材料示例2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 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 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 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 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 怎么能不穷呢?”
立意分析: 1、顺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 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 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 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 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 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