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用)

合集下载

全国二卷作文立意

全国二卷作文立意

全国二卷作文立意《全国二卷作文》仿写,和平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和平成为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和平不仅是国家之间的关系,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伟大和珍贵。

和平,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

在和平的环境中,人们可以安居乐业,孩子们可以快乐成长。

和平,是家庭的温暖,是社会的稳定,更是国家的繁荣。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享受到了安定和幸福。

然而,和平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在当今世界,战争、冲突和恐怖主义依然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和平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守护,需要国家间的合作和友好。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意识到了它的脆弱和宝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怀揣着和平的理念,努力为和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关爱他人,传播友爱和宽容的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和平与和谐的价值观念。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担负起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它的伟大和珍贵。

和平不是靠口号和空谈实现的,而是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和努力。

让我们共同呼吁,让和平之花在世界各地绽放,让和平之光普照人间。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和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和平的力量成为我们共同的力量。

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1.鲥鱼的角度:生命短暂,但充实,有意义;2.乌龟的角度: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3.整体分析:要正确认识自己。

【例文】短暂的生命,多彩的人生有人说:“生命像花,美丽而且鲜艳。

”有人说:“生命像草,平凡而且脆弱。

”可我认为,人的生命虽然短暂,可同样要活的有意义。

人生在世,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不求举世闻名,但求无愧生命;不求人人称颂;但求无愧于心。

人活一生,要活的有价值,正如保尔·柯察金所说:“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何尝不是人生的目标,生命的宗旨呢?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到这些了吗,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我们又做到了什么?我们不但要活的快乐,而且要活的有意义将灰色的生命,变成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人生,我们要利用有限的生命,来使自己不枉人生。

当我们看到老人无助地在街心行走,当盲人毫不知情地走在汽车前方,当小弟弟、小妹妹在铁轨上玩时,我们又在做什么?当我们站在烈士墓前,当我们经过战争遗址时,当我们看到英雄舍己救人后,却死在坏人手里,我们的心,那个人们口中的良心又在哪里?具报道,一些黑网吧在利益的驱使下,想方设法勾住学生的“魂”,非但不制止青少年学生无限制地上网,反而为学生提供盒饭、面包、饮料,甚至让学生泡在网上,夜不归宿。

新疆一少年春节不回家,竟留宿网吧22天!有的学生假期的大半时间都在网吧度过,一个学生把春节得的1000多压岁钱全都压给了网吧,那这些网吧的老板他们的心又在哪里?人活在世,只要无愧于心,无愧于世,无愧于家国天下,那,便是七彩的人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整理精校版)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整理精校版)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作文辅导0424 2312::话题作文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又以新的面目出现,值得我们关注。

以往人们一般认为,话题作文的立意是很灵活自由的,所谓“话题作文是个筐,拣个故事往里装”,好像这就是无技巧的“技巧”。

其实这是误解。

话题作文的立意要受到多重限制。

首先,它要受到题型的限制。

话题作文从最早出现到今年高考命题,其题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类:第一是传统模式,文题设计包括材料、提示语、话题和具体要求四个部分,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2006年高考浙江卷;第二是解释话题式,话题的材料就是对话题的解释,即将上述的前三项内容合为一项,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关于“纪念”的话题设计,2006年高考重庆卷关于“雕刻心中的天使”的话题设计;第三是直接话题式,即文题既无材料,又无提示语,只出现话题,如2006年高考福建卷列出“戈多今天已经来了”等三个话题任选其一作文;第四是2015年高考出现的新话题作文,话题或明示或隐含于材料之中,如天津卷“我说‘90后’”,辽宁卷“明星代言”这两个话题。

寻找合适的角度立意写作,不同的命题形式要区别对待,而不能陷入惯性的误区。

其次,它要受到材料、话题语词(概念)和写作要求的限制。

立意之前,要理解材料的含意、话题语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果话题语词是多概念的话,还要审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它属于解释话题式命题,材料既能提示写作内容和思路,又有助于明确话题语词“行走”和“消逝”的内涵。

这里的“行走”是一个哲学和文学味很浓的概念,指当下的生活过程、发展过程和对未来的展望;而“消逝”是指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事物;同时“消逝”又不同于“消失”,这就要很好地斟酌。

这两个关键词并非二元对立的概念,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专家认为:写成“我行走在消逝中”,继而对人生、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产生诸多联想、感悟,想起了消逝与进步、消逝与发展存在的种种关系,就切题了。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上课用)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上课用)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 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 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 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
审题立意法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 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 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 【审题立意】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 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 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这 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 种题型往往只有一个立意) —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
【典型引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陕西高考作文题)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 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 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 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 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 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 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
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 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 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 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 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 珠。”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写作多角度 审题立意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写作多角度 审题立意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写作多角度审题立意(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六年一千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注意事项:必须把“材料2”和“材料3”结合起来思考。

是否结合“材料1”,自由决定。

以前,做电台的时候,我喜欢说,这是一个像流沙一样的世界。

那是非常文艺和情绪的字眼,而2000年接近25岁的时候,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现在是时候该蹲下来观察地面上的沙粒了,观察它们的湿度、密度、结构、流向和探究为什么这样流向的原因。

我庆幸,在迈入成年的门槛时,从自我的世界里走了出来,开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关心将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假如没有对人的真正的关切,就不能成为记者;假如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关切,而不是对问题的求解上,就不会成为一个好记者。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柴静)材料:有一首诗:“树上有十只鸟,打下一只,其余的眨眼在枝头,静谧,完好如初。

”有一位学生这样写:“读罢,我不禁为这些鸟镇定自若的精神而赞叹,面对危险而无所畏惧,这是何等的气魄!由此,我联想到了解放前在国民党的魔窟渣滓洞和白公馆的那些革命先烈……”(当他们杀害犹太人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他们杀害基督徒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他们杀害民主党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最终他们走向我时,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启示:叙事性的评论性的材料中,体会对作者的情感倾向(再例两只老虎和维纳斯)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教案

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教案

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进行作文创作。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多角度立意的概念和意义3. 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4. 实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作文题目,引发学生对材料作文和多角度立意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多角度立意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多角度立意进行作文创作。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进行作文创作。

5. 反馈与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 学生作文作品的质量,包括立意的新颖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

2. 学生对多角度立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包括是否能灵活运用并进行有效的思考。

1. 作文实例:收集一些优秀的作文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作文评价标准:制定作文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作文作品。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在作文创作中遇到的多角度立意难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2. 课堂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解决方案。

3.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运用。

七、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作文题目,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进行作文创作,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2.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多角度思考和作文创作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和提高写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作文创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角度立意?3. 教学活动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九、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文立意 (2)

作文立意 (2)

1、生活中处处有“未完成状态”:赛跑未到终点,大楼尚未竣工,学习没有结业……有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使人疲惫、焦虑,难以接受;有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使人激昂、奋进,充满期待。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有一位哲人说:“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处看不出所以然,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我们这个时代,“复制”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学生的思维流程:未完成----不完满-----残缺----残缺美----维纳斯、史铁生。

“不完满”与“未完成”
材料2立意
1、我们要看得远
2、要多角度看生活
3、要有长远的目光
4、要忍让、妥协
澄清概念:围绕核心概念,引入与之相反(相对),相近(相似)的概念,在比较相似、相反概念的过程中,揭示本质区别,厘清模糊认识,从而达到讲清道理的目的。

澄清“自信”概念
同义词或反义词:自强、自卑、自负
澄清“复制”概念
同义词或反义词:抄袭、模仿、创新、超越。

高考语文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素材

高考语文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素材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题一: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

水蕴涵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一、什么叫“水蕴涵着深厚的哲学意味”?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在立意时应该从具体可感的形象出发,展开联想,由此及彼,虚实结合,联系社会人生中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某些现象和问题,抽象出社会人生道理。

所以,审题时联想想象和归纳提炼的过程必不可少。

比如,看到波浪线,可以想到大海的波涛、蜿蜒的小路、学习成绩的起伏不定、音乐跳动的旋律,也可以想到曲折的人生之路、人生路上的成功与失败、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二、立论角度1.从自然物本身的色、味、形、态等特点出发展开联想:①由水的无色无味联想到做人的纯粹,联想到简单是真的人生道理。

(《平淡是真》)水无色,不炫耀,不张扬,朴实无华;水无味,极平淡,极纯粹,却隽永,耐回味。

这极像世间的一些生命,其貌不扬,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从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也不在人前自觉低人一头,总是那样实实在在,不卑不亢,厚道,质朴,甚至于显得有点拙笨,不精明,不合时宜。

但是,对于这种生命现象,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妙,有一种让人回味的感动,如同白开水一样,初喝的时候平淡,但喝过之后又似乎有那么一丝甘甜,有那么一点让人解渴的过瘾。

沈从文和钱钟书这两位文学大师就是这样的白开水,简单却不失其真。

沈从文,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精彩章节的老人,却是简简单单,踏踏实实,本分厚道,不为自己喝彩,不为自己傅粉添色,只是朝自己认定的路往下走,只是以自己真诚的歌喉为心中的边城歌唱,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乡下人”,淡泊自守,隐忍谦退;只是那么默默地,坚韧地面对外界强加于身的磨难和不公,不乞求,不痛哭流涕,不低头。

钱钟书,一个著述等身、学贯中西的文化昆仑,那么高的成就,那么敏捷的才思,却从不骄矜自诩,从不知道怎样以此作为敲门砖,博取富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度一:从多个对象立意 (抓几个主要对象 抓事件的前因后果)
对象1—斑鸠
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果)—要是不能改变叫声, 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立意: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治标不如治本 3、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
对象2—猫头鹰
我预备搬到东边去(果)—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因) 立意:1、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2、换个环境又何妨? ……
多 角 度 材 料 作 文 注 意
一、必须读懂并全面理解材料。
既然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 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 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 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 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 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 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材料示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不 同的角度提炼中心论点。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 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 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 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 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 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毛缠 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 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 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 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4、类比联想,联系现实 (1)游客对幼龟的爱护——爱的方式(父母对 子女的爱) 小鹰刚长出翅膀,老鹰便将它赶出巢 《病梅馆记》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强行改变梅的 生长方式,导致“江浙之梅皆病”。 (2)老鹰(危险、困难) 幼龟 (追求者)—— 沙滩(路径) ——大 海 (理想) 游客(假象、诱惑) 在追梦的过程中,要不被一时的假象迷惑,预防 危险,克服困难,才能最终抵达理想之岸。
全面理解材料
⑪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 ⑫材料中的主要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 ⑬材料中蕴含的话题 ⑭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
材料示例4
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了,火 苗欢舞着,异常兴奋。远处的风,一口 气吹灭了燃烧的火苗。熄灭的火柴被主 人扔在地下,火柴抬头对着风说:“风 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呀?”风回答说: “孩子,我是爱你的,我是不忍心看着 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火 柴听后,望着风,叹息不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肯定(或正面)和否定(或反面)的角度 (1)幼龟 “侦查兵”: 肯定——冲锋在前真勇敢 否定——忘记使命太遗憾 (2)幼龟群: 否定——不要盲从 肯定——大海(梦想)的召唤 (3)游客: 肯定——不知者不怪,施救者善良之心可赞 否定——帮助人要了解其实际需求,不能想 当然。 (4)老鹰: 审时度势;坚持不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材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
1、全面理解下面材料,从多个角度给材料立 意,要求至少立意两个。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 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预备搬到东 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 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 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立意1: 立意2:
2.从母亲的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⑦适 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 立的能力;⑧让“安泰”们早些独立;⑨ 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3.从赫拉克勒斯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 ⑩知已知彼,百战不殆;11出奇才能制胜; 12要讲究方法。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 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 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 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 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 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 —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 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 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 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 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 鹰也跟过来了。
2、最佳立意 “三求三看”原则
求准:全面把握材料,不能脱离材料,不能 断章取义,要抓事件的前因后果。 (第一个画师失准了) 求明:立意明确,不要太宽泛,面面俱到。 (第二个画师画得太全面,太泛了) 求新:新颖,不落俗套,有独特见解,富有 时代气息,能辩证看问题。 (第三个画师画得不失准确,又能明确突出 国王优点,得益于其能突破常规思维)
给国王画像
古时候有个国王,为了庆祝七十大寿,邀来了不 少画师为他画像。这个国王相貌丑陋,瞎了一只眼, 瘸了一条腿。第一位画师,将国王画得身高体壮,双 目炯炯有神。国王看了愤怒的说:“什么,这画的是 我吗?推出去,斩了!”第二个画师战战兢兢的替国 王画像,如实地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国王看了,十 分气愤,当即就把他杀掉了。第三个画师认真地将国 王看了几眼,思索了一番,很快就画好了一幅。国王 看了,连声叫好,并奖赏了画师。画师是怎么画的呢? 原来第三个画师画了一幅《国王打猎图》,国王 一条腿跪着,一条腿弯着;闭着一只眼睛,另一只却 炯炯有神,皑皑白雪映衬国王黑色的脸,庄严而威风。
要求选择从不同的角度提炼中心论点 。

1、由果析因 (有几个“因”,就有几个立意角度 ) (1)幼龟 “侦查兵”:失职——责任;个 人与群体 (2)幼龟群:盲从——拒绝盲从;不轻信 经验 (3)游客:好心办错事,善心帮倒忙 (4)老鹰:审时度势;坚持不懈 2、人或物的角度 (材料中涉及几个“人”或“物”,就至 少有多少立意角度)
从以下立意中找出切合题意的立意
切合题意 ①歌颂风婆婆对火柴短暂生命的爱护; ②批评风婆婆对火柴的爱是溺爱,是不理智的爱; 切合题意 ③批评风婆婆不懂火柴生命存在的价值; ④歌颂火柴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把自己生命化为光与热 奉献于人类的献身精神; 切合题意 ⑤批评火柴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⑥批评火柴欢舞跳跃、异常兴奋的骄傲情绪,赞扬风 婆婆制止火柴骄傲情绪的正确作法; ⑦爱他,就让他燃烧。 切合题意
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提炼观点: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熟练地成功地抓住了小羊。 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看:自不量力或未学到别人本领 的实质必然失败。(老鹰是“俯冲”,乌鸦是 “哇哇地从树上猛冲”)。 ③从牧羊人的角度看:认为乌鸦自不量力很可笑。 — 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 ④从孩子的角度看: 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 敢于尝试的可爱一面。 ⑤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 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效颦是不能成功的。 ⑥从比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还是全 面一点好。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 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 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 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 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 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 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 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 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1、材料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乌鸦自不量力地模仿老鹰抓小羊的故事 和牧羊人及其孩子的评论,说明:人要量力 而行,不过也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 2、材料可分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第二部分是评 论。 3、材料中有几个角色(或几个方面)?他 们的行为或言论(或这几个方面)分别表达 了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取向?
作文训练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 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 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 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 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 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从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三看” :看实际情况,看自身感受,看 材料储备。 选择立意时须看个人实际,作者对某个观 点确有较深的感受,又有充实的论据进行 论证。 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扣住原材料的主 题或部分主题。 如示例2从老鹰的角度写,就必须涉及到 主角乌鸦,用乌鸦进行反证,证明自不量 力是要失败的。
课堂拓展
1.从安泰角度分析,无敌英雄安泰失败是因为 离开了大地母亲,忘掉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力量的 来源。据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论点:①个人只 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②只有紧密依 靠群众,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③时刻不忘祖 国母亲的栽培。运用反向求异分析,进行假设推 理,假如安泰知道自己离开大地母亲便失去力量, 他就不会被对手骗至空中决斗,由此可以提炼出 这样的论点:④要有自知者明,只有能自知,才 能无往而不胜;⑤要扬长避短;⑥要不断完善自 己。
角度二:逆向思维 (从相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质疑 学 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猫头鹰区别于 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 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 鹰鸣叫不是它的过错, 仅仅因为“群体都不 喜欢”,就一定要让猫头鹰改变他们的本性 而一味迁就吗? 逆向思维立意示例: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 多彩;换个环境又何妨?
材料示例2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 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 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 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 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 怎么能不穷呢?”
立意分析: 1、顺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 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 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 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 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 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