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 说课稿

日月潭 说课稿
日月潭 说课稿

日月潭

一.说教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纵观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的广大,我们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代表名胜。它之所以令人神往,是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是因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更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本文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日月潭的这种美,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和渴盼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日月潭是美丽的,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是美的,因此,感受文中的优美语句边品边想像那里的美丽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便成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和

难点。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说教法

对于教法来说,教无定法、妙在得法,贵在授法。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图文对照、以读带讲、品词斟句等教学手段

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本课要让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我在每个环节都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切入,让学生在书中读进、读出。以培养他们观察和朗读的能力及他们的爱国情感。

这一课中,我分为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读通读好,每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日月潭的风光,完成知识目标;第二课时,精读课文,读中感受日月潭的美丽和祖国的山水之美。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请看我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我会这样对我的学生说:(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祖国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有象征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龙门石窟;有以奇松、怪石著称的黄山;还有雄伟壮观的泰山。我们的祖国可真美呀!这些景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在中国的大陆地区,其实,除了美丽的大陆之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例如,我们的宝岛台湾,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台湾岛去欣赏一处

美丽的景色---日月潭.)由此,导入课题《日月潭》。下面,我会播放一段日月潭的视频,让同学们更加具体直观的感知日月潭的魅力。

我之所以会运用视频导入新课,是因为大陆和台湾刚刚通航不久,对于大多数大陆人来说,台湾的风景是非常陌生的,更别说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而视频的优点就是非常直观,可以让学生面对面的观赏日月潭。

(二)静静默读,整体感知

1.欣赏完视频对同学说: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静静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熟悉课文。静静的默读,有利于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一边读,一边想象,从整体上感知日月潭。

(三)再读课文欣赏美

(日月潭是美的,本文以美为线索,贯穿始终。日潭和月潭把湖水分为两半,很美;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很美;蒙蒙细雨之中,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更美,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这种美,我会播放本课录音。让同学们在听录音中感受日月潭的美。在学生感受了日月潭如画的风景之后,为了激发兴趣,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画面,听了课文,你的感受如何呢?”

或许学生会说日月潭风光秀丽,或许学生会说喜爱日月潭,也或许学生

会说想去日月潭看看。那么这种画面的美代替不了文字的美。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自由读读,并提出两个问题:)

1.自由读读(自由读读有利于学生独立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提出问题

(1)“日月潭在哪?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第一自然段讲的就是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因此,便很自然的引入品读第一自然段。由于日月潭是在高山上,那里有山、有水,环境非常优美,所以在读这一段时,我让学生结合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解决上边的问题。)

(2)那么题目为什么叫日月潭呢?

(我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因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就是本问题的答案。为了讲清这一问题,我再次用多媒体辅助(出示日月潭的图片)从画面中清楚地看出,北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通过这个问题解决第二自然段。)

(知道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日月潭的名字的来历之后,接着引导学生继续:)

(四)品读赏析“清晨”和“中午”时日月潭的美

(之所以把“清晨”和“中午”时日月潭的美放在一块讲,是因为课

文第3,4自然段分别介绍的就是清晨和中午时的日月潭,这两个自然段是并列性质的。放在一块讲,可以把这两种美对比起来)

首先我会让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并向他们提出问题

1.这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这个时候的景色是什

么样的?

(问题的答案肯定要在课文中找了,所以下面我会)

2找一个学生读此段。

3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会用出事重点句子的方法来讲解。

本段“天边的晨星和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是重点句子。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句话。

对于““隐隐约约”、“倒映”这两个词,学生会比较难理解,在授课时,我会结合“薄薄的雾”引导学生理解“隐隐约约”,然后我会利用简笔画画出景物在湖水中倒映的画面,让学生明白倒映是影子映照和反射在水里,出现倒影现象的意思。这样,通过对中重点句子的讲解,学生自然而然的可以想象到日月潭的清晨时多么美丽,然后我会再次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日月潭清晨时的图片,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的解读日月潭的清晨。4拓展思路

这时,配上音乐我再把此段朗读一遍,请孩子们自己闭上眼睛想想,仿

佛从湖水中看到了什么?

然后进入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4首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中午日月潭的风光是什么样

的?带着这个问题找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会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划出描写景物特色的一对反义词,再接洽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景物想想:为什么会涌现不同的景象?学生经过教师点拨后很快就能通过“清晰”和“朦胧”这一对反义词理解

晴天和雨天两种气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中午日月潭的风光和日月潭风光的多姿多彩,从而体会到日月潭是个俏丽的地方。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绪,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五)我当导游

在赏析课文后,我会设计“我当导游”的活动,继续播放音像课件,让同学们边欣赏练习朗读,再一次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得到美的熏陶,在美的世界中受到感染,把文中的赞美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从而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鉴赏力得到训练,为背诵课文,积累语言作好铺垫。(六)游客抒情

最后设计“游客抒情”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渴盼祖国统一。让学生将学习本文后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形成初步的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外,在学生个个

都说“日月潭真是个好地方”,个个都想“到台湾去”时,我会告诉同学们: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而增强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七) 课外拓展

在这一环节中,针对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特点,我会想学生们讲述神话故事《日月潭的传说》,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一篇课文,主要是从神话的角度讲述了日月潭的由来,在这里,我把它作为课外拓展的内容,增强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又扩展了同学们的知识宽度。

之后,我会要求学生们回家后把《日月潭的传说》讲给家人听,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加强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七板书设计

清晨隐隐约约

9日月潭中午清晰风光秀丽

下雨朦朦胧胧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紧扣文章的脉络,它体现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思路。

促进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固城中学白建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促进民族团结》,我主要从教学内容要求、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意义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中的第一框内容。本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懂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来实现。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感,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加强、巩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节课在中考的地位也很重要,每年都会涉及到3分——5分的考试内容。 2.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国家加强和巩固、促进民族地区的所做的努力。能力目标是团结各民族同学,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核心素养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难点是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4、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身体和心理处于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变时期,身心发展较快,成人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认,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因此应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地了解我国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完善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教法的选择遵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物示人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

日月潭教案和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案和说课稿 本文是关于日月潭教案和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认知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构想 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

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以9小学教学设计2003年第6期教例评析jiaolipingxi(((“(情激qing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

三年级语文:《日月潭的传说》说课稿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日月潭的传说》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日月潭的传说》说课稿 张雅钦 一、教材分析 本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这有利于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看过的动画片)充分进行联想、想象、思索。 例如,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呀走,历尽了千辛万苦”。这里,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哪些千辛万苦的走,课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出来。又如,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们是怎样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又是什么样的,课文中也没有具体写出来。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名称能想像出样子,但多大多重,在哪,怎样用,如何拿出来的呢?再如,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剪刀制服的,课文也没有具体写出来。……

从学生的联想中,更体会出大尖和水社的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这样不但理解了课文,更升华了主题。 二、教学法 (1)日月潭一课介绍的是国宝岛台湾的美丽风景,根据教材特点,教师和学生均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以提供查阅资料的途径,组织学生.和家长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日月潭的资料,如:日月潭的形成、日月潭景区的各个景点等。教师也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及时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2)要注意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课上,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读顺,能准确的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范读,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3)充分利用好插图,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述得更加清楚。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含反思说课稿及课时作业10 日月潭

精品小学教学设计,欢迎老师您参考使用! 10 日月潭 【教学要求】 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说话训练。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去过的地方不少。我听说祖国宝岛台湾有一处景点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就是日月潭。(板书课题:10 日月潭)齐读课题。 2.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看把谁引来了(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读。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1)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2) mínɡ shènɡ jì yānɡ lì huá zhǎn xiàn pī名胜迹央丽华展现披 ①各自拼读,找出翘舌音“胜、展”,前鼻音“展、现”,后鼻音“名、胜、央”。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日月潭环绕周围名胜古迹中央光华岛隐约轻纱仙境游客吸引 ①开展读词游戏。 ②开火车读,再读。 ③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课件出示4) ①日月潭被光华岛分成哪两个部分? (北边是日潭,南边是月潭。) ②本文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间的景色?(清晨、中午。)(板书:清晨中午) 三.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5)出示生字:名胜迹央丽华展现披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夕”加“口”是“名”,“月”加“生”是“胜”,“亦”加“辶”是“迹”,“化+十”是“华”,“王+见”是“现”,“扌+皮”为“披”。 (2)减一减:“英”减“艹”是“央”。 (3)数笔画:“展”和“丽”。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本单元的教学要通过感受我们神圣的国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关系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国土、爱祖国的情感及民族团结意识,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第2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阅读材料谈启示、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等活动园,安排了阅读角和知识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系,使学生懂得各民族共同为中华腾飞做出贡献,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的情感。本课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三部分内容。分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了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开发

国土,发展经济,创造中华文化; 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4.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谈启示、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懂得各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2.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入高年级的时期,他们经过前四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民族团结情感,但对我国民族状况及各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多,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已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信息技术系部-教研学习计划2019.3.27第五周

信息技术系语文教研组教师教研学习计划第 5 周

附件: 《神州谣》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神州谣》是识字单元的第一课,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三字经,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课文从中国的美名——“神州”作为切入点,铺开了一卷厚重的历史画卷、一幅壮丽的千里江山图,让学生感受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领略着神州大地的壮美山川。课文还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期盼祖国统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 全文有4个小节,前两个小节主要写“祖国山川壮美”,第一节概要地写了神州大地的美景,第二节列举了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四个代表性的事物,具体描绘。后两个小节主要写“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三节讲了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不能分割,亲如一家,第四节表达各族人民情谊深厚,紧密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决心。 文中插图有蜿蜒的长城和巍峨的群山,与课文内容互相呼应,既表现了神州大地山川壮美,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通过上册的学习,认识了黄山、日月潭、葡萄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心生向往,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充满好奇,这篇课文为孩子的好奇心打开了一扇窗。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这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黄河、长江、长城、珠峰这一个个遥远而又贴近的名字,把祖国的内涵丰富了、加深了,让中华的轮廓更清晰。学生通过这首具有时代感、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歌谣,能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自豪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难点: 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说课稿

《日月潭》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日月潭》。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课堂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课文内容 《日月潭》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首先文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 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秀丽风光。文章语言流畅优美、结构清晰,是一篇供学生品词 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后,我结合二年级学生 的实际情况,我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然后自读自悟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 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和阅读水平,也逐渐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学生的自主感悟的能力较差,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体会文章意境是学生 的一个薄弱环节。 三、说教学模式 本课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适于朗读训练,所以本课教学,我以------------模式为主要教学模式,以师生对话为主要教学方式,配合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让学生入情入境,品日月潭之美,育 爱祖国之情。 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手段向学生展示日月潭的美景,引 导学生从图像走向文字,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日月潭的美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月潭》微课教学说课稿

《日月潭》微课教学说课稿 《日月潭》微课教学说课稿1 《日月潭》是九年责任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介绍我国宝岛台湾省的有名风景区——日月潭的俏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教材中,本课处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培育学生理解句子里重点词语的意思,培育有情绪朗读课文的能力。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日月潭的特色和俏丽的景色,所以我把“理解描写日月潭俏丽景色的词句,体会那里的秀丽风光”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 1、学会控制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中的比方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的地点,名称的来历。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育热爱祖国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情绪。 3、练习默读和有情绪地朗读课文,熟读全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拟用3课时来教学本课。

二、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阐明文。作者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活泼形象地阐明日月潭的有关特色。读起来琅琅上口,使人如身临其境,比较容易领导朗读。针对训练目的和农村二年级年级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我运用“多读——理解——体会”的教学方法和手腕来教学本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懂得课文中比较重要又难以理解的词句时,我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利用出示挂图、画简笔画等手腕来进行。在学法方面,为了辅助农村小学生克服不爱自动提问和答复问题的缺陷,使他们养成不懂就问、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我采用提醒、引导的方法,激励学生对课文的疑难问题提问,并耐烦引导他们答复,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发言,自动参与。对答复好的及时给予表扬、确定,对表现差一点的也给予激励,使他们都能站起来说一说,读一读。 《日月潭》微课教学说课稿2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着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

教科版《日月潭》优秀说课稿

教科版《日月潭》优秀说课稿 教科版《日月潭》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一》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台湾的热爱之情。阅读此文,不仅要领略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而且要体味对祖国美景的由衷赞美。因此,要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认识十个生字。 (三)教学难、重点 熟读课文,想象、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以识字、读文为主,在识字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果。读文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在读中领略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读单元导读和看祖国的地图,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这节课将去欣赏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本环节老师范读把同学们带入美丽的日月潭,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找到不认识的字: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等。最后用猜字游戏巩固识字、把字放入词语中读,使学生认识本课生字,为学生读课文做好铺垫,完成识字任务。 (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把字送回课文,你还认识吗?”导入第三环节。本环节逐步读课文,在教师边指导朗读过程中,学生在读课文中体会日月潭的美景。第一自然段通过学生读、欣赏图片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第二自然段,学生默读画出名字的由来,读出句子,并能画出日月潭的形状。第三、四自然段在读中感悟不同时间、不同气候美景各不相同,教师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美景。最后齐读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日月潭的美。 (四)拓展情境进行爱国教育 通过一个问题:日月潭很美,台湾还有很多美景,你们想亲自去看看吗?引导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很美丽,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日月潭 位置: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说课稿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民族大团结》一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这节我主要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做线索贯穿本课。 二、说目标 在反复阅读教材、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图片及视频,了解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使学生认识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做出应有贡献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2、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三、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演示法,给学生以直观的历史感受;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说学法 由于历史课分值较少,课时不多,学生普遍不是太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对于近代史的内容了解较少且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根据八年级的学生的了解,学生心理素质较好,善于交流,敢于表达,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强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其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其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所以,本课采用的学法有: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

日月潭评课稿

《日月潭》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鉴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展示大量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把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与朗读感悟、观察图画有机结合,以读感悟、以读促悟、画图助悟、抓关键词领悟等学文形式,落实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儿?谁来说一说?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组课文,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现在我们要游览的第一站是——台湾。 二、激趣导入 1、出示地图,认识台湾。 2、(出示图片)初到台湾的你,一定会为这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艳不已,那里有著名的阿里山,景色奇绝的太鲁阁国家公园,景致清幽的莲池潭,婀娜多姿的纳鲁湾,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欣赏宝岛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潭”意。 三、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了课文,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可是,我们要观赏日月潭,首先要闯关成功,才能拿到门票。 (1)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关!出示生词 自由练读。 指名读。 小老师领读。着重指导“清晰”这个词语的读音。 齐读。 开火车读。 (2)识记生字,出示生字。 读了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用形声字、熟字加偏旁、左右结构的方法可识记这些生字。) 记“绕”,读儿歌:有水把花浇,有火把饭烧,有日要知晓,有足跷一跷,有丝来缠绕。 猜字谜识记“筑”:姓巩的住在竹屋里。 (2)理解词意,出示词语 齐读。 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清晰-朦胧是意思的相反词,朦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说课稿

《日月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作用: 首先,我从教材的地位、作用方面对本课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爱家乡”。本文紧扣这一主题以优美的笔调描绘出了台湾著名景区日月潭的秀美风光。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读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宝岛台湾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活泼好动对自然美景充满浓厚的兴趣。 1、从知识储备方面讲: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一些常用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并且能准确地朗读课文。 2、从生活感知方面讲:大陆小朋友大多没有去过台湾,甚至一些二年级的小朋友很少知道台湾。 三、教学目标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a.会读写9个生字,并积累群山环绕、风光秀丽等部分词语。 b.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以及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教材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这种理解,我设定本课的 教学重点为:感受日月潭的优美风光,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日月潭的说课稿

日月潭的说课稿 日月潭的说课稿 日月潭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三、认知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四、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五、教学构想 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

民族团结说课稿

《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首先,从教材的内容与地位来看,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两个子目。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是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加强民族团结是建设美好喀什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问爷爷奶奶或父母了解他们

在小时候生活情况,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我设置的讲故事、说事实等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讲故事、读图识史以及分析归纳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认识我们生活中的改变,使学生感谢党和祖国对我们新疆及喀什各民族人民的关怀,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了解喀什的过去和现在,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对发展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重点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发展的政策;难点是了解团结与发展的关系。由于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一年级级学生不好掌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大多是七岁的学生,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处于他们对抽象事物不了解,并且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且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的特点以及政策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内容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以前故事教学法进行新课导入,在讲授新课方面,我将采用图示法、兴趣激励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方面则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

第十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观摩活动学习汇报

这次活动全称叫:江苏省第14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主办单位:省中小学教研室和省教育学会小语会;承办单位:无锡市教科院和无锡市教育学会小语会;协办单位:无锡市崇安区教育局和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会场设在无锡市教育电视台蓓蕾剧院,5月22日下午开幕,24日中午落幕,来去有专车接送,结结实实做了一回封闭式管理学校的学生,对无锡的街景,只是透过大型旅游车的封闭车窗氧吧吸氧式地瞥上几眼,街上浓荫匝地,新旧建筑参差,古的白墙飞檐,古典气息;外的尖顶教堂,异域风情,掩映在参天的时尚的现代建筑群里,亦中亦外,亦今亦古,透出一股江南灵秀地的都市文化气息。 这次学习为时两天,一共聆听了14节课,以及开幕式和评课总结。满满当当,没有思考与反刍的机会,当回到家中,歇息后回顾来时路时,却朦朦胧胧,如月下赏发雕,如雾中玩街景,一切都看不真切了。为了能心安理得地完成宋主任交办的任务,让花出去的路费不白丢,只好勉为其难,凭记忆制作了一个演示文稿向大家汇报一下。 2013年5月22,江苏省第十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相约无锡,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拉开帷幕。 一、简短的开幕式振奋人心 李亮老师主持开幕式,他说:“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江苏省第十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是小语界的盛会,是小语人的年度聚会,也是青年教师的大舞台!” 顾祖成先生致欢迎词,他热情洋溢地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无锡,他说此次活动是推动教学改革的盛会,是展示风采、深化改革、交流经验的平台,预祝活动更加精彩,更有成效。 袁浩先生发表热情诗意的讲话,他对2011版课标的精确解读,他希望教师的梦想与中国梦一起飞翔,他鼓励教师坚持语文课程改革,让真实、平实、灵动的课堂绽开七彩梦的花朵,让孩子们收获成功和快乐! 朱家珑先生致辞,江苏省第十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是为青年教师专门设计的盛会,今天坐在台上的无锡市教育局局长李方华先生1990年一节展示课《散步》,李老师现场的背诵,让他至今难忘;李亮老师在省基本功大赛时的书法表演让多少专家评委赞不绝口。今天能登上这个舞台,就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收获: 一、注重写字的指导,落实好课堂10分钟写字目标。 本次活动最大的转变就是写字的指导精细化,不像以往热热闹闹的第二课时的品读,而是多数老师都选择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几乎每节课都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写

日月潭说课稿

日月潭说课稿 隆胜学校 郑刚

日月潭说课稿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认知目标: 1 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 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能力目标: 1 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 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构想 1 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有位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龙门口小学 王继民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本课着重强调各民族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平统一、共同繁荣。让学生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懂得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从而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实现民族团结的方法,民族团结的作用。 难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搞民族分裂和独立,而是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民族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收集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故事;收集体现各民族特色的歌曲;准备一些少数民族代表的图片和一张大合影照片。 学生准备:分组收集各民族的礼仪、风俗习惯;收集民族团结、祖国繁荣发展的图片。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学习建构而获得。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扮演一些角色,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不易理解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比较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所取得成就的理解,我出示民主改革前后的西藏图片,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改革的成效。 三、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能力、思想,具体表现在:1、学生已经了解到各民族的团结,对民族团结的

观“七彩语文杯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之我感

观“七彩语文杯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之我感 https://www.360docs.net/doc/461621693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观“七彩语文杯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之我感 茅麓小学张莹“七彩语文”杯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是中国小学语文界的一大盛事,对于万千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是一桌华宴。本人有幸能在本月27日——29日观摩了此次活动。下面我就谈谈在此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本次大赛分两个会场,我在南京林业大学会场观摩了此次大赛。本次大赛设置五个环节,分别是朗读展示、书写展示、才艺表演、课堂教学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 在第一个环节,朗读展示中,南林大的15位选手一一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朗读水平与深厚的朗读功底。朗读展示之后,著名表演艺术家曹灿对参赛选手的朗读展示作了精彩点评,同时点出了选手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并作了示范朗读。 第二个环节是书写展示。在书写展示中,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书写完毕,评委仔细鉴赏,为选手一一评分。随后,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雷实先生为选手的书写作点评,他认为各位选手的书写基本做到了正确、流利、美观。雷实教授还就汉字书写美观的要诀及汉字文化的传承作了阐述,并对中小学的写字书法教育提出了美好的寄望。 第三个环节是才艺表演,这是最具观赏性的一个环节。我觉得,很多选手的才艺都可以说是达到了专业的水平。 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教学展示,这是本次大赛最重要的部分,占到总成绩的50%,是大赛的重头戏。无论是中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无论是苏教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每堂课都上得非常的扎实。以前我们看一节课,可能会认为花样多、气氛热烈、教师善于表演得分就高,但是这届素养大赛我明显感觉到,评委们更加倾向的是那种平实的、高效的,更有语文味的课堂。这15位教师的教学流程和我们平时上课时的大致一样:导入新课——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把握住主要内容展开——小结——结束。但由于选手们把握住了重点,所以上出来的效果与众不同,相当出彩,充分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把握教材的能力。比如有位老师上的是《日月潭的传说》,课刚开始就点明传说是“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他整节课的重点就放在让学生用传说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这个故事。还有位老师上《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她始终抓住一条线,那就是爱因斯坦的“平凡”、“伟大”,从探究人物的细节描写切入,始终抓住“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再比如说,有位老师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时,他并没有去研究五壮士是多么伟大,而是研究作者怎么写出五壮士的伟大。正如著

《日月潭》说课稿

《日月潭》第二课时说课 一、说教材: 《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台湾美丽的日月潭,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最后介绍了日月潭在清晨和中午的秀丽风光,整篇课文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第二课时的教学,不仅要领略日月潭的风景的灵秀,而且要体味作者对祖国美景的赞美和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来历。 2、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3、读中悟情,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4、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自然段,读中悟情。 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以及读中悟情,词语积累。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采取情境促读,读中悟情,在情境中直观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的学习方法,理解积累词语,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日月潭风光秀丽,提高学生感悟美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以“浓浓的情”----“细细的品”-----“真正的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首先带给学生浓浓的情 我首先激情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浓郁的旅游情境。我利用多媒体展现祖国风景如画,如:有迷人的黄山风景区,有绵延几千公里的大兴安岭、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今天我们就和导游叔叔一起去宝岛台湾,欣赏那风光秀丽的日月潭。 然后播放日月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仿佛置身在风光秀丽的日月潭。 此时老师适时抓住学生的心里,以考题的形式再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课文的学习。 2、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围绕导游叔叔的考题,学生自主学习了课文1、2自然段,对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字有了初步了解,我利用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利用动画让学生理解了日潭,月潭的来历,抓住句子对比,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来历与她的形状有关,然后学生齐读,细细品味。 为了让学生理解日月潭在清晨、中午和下雨时的不同美景,我又再次重现日月潭不同时候的美景,让学生自由选择:你喜欢什么时候的美景,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如教清晨时的日月潭时,我抓住隐隐约约这个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