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塔.
石塔

石 塔 最 初 是 供 奉 或 收 藏 佛 骨 、 佛
传统形象 文化衍化建筑 寺庙 佛塔 风水 宝塔 舍 利塔
中国文化深刻民族心
石塔历经各代发展,种类多样,但在14世纪以后,塔 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因此按照经律系统,石塔 一般分佛塔和文峰塔。 石塔前身为古印度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 利的一种佛教建筑窣堵波。在汉代时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 建筑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的石塔这种建筑形式。随着佛教在 东方的传播,窣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发展出了石塔 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我国幅员辽阔,不同 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便派生出了各种不同 风格、不同式样的石塔。石塔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 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 楼阁式石塔、密檐式石塔、亭阁式石塔、覆钵式石塔、金 刚宝座式石塔、宝箧印式石塔、五轮石塔、多宝石塔、无 缝式石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 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石塔 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
精雕工艺 似巨石 似高山 气势磅 礴
正 殿 两 侧 。 位 为 正 殿 所 取 代 , 石 塔 大 多 位 于 后 院 或 筑 在 寺 院 的 前 院 ; 而 宋 代 寺 院 的 核 心 地 唐 代 , 石 塔 是 寺 院 的 核 心 部 分 , 大 多 建 相 比 于 唐 代 石 塔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变 化 , 在 部 件 。 在 塔 院 的 平 面 布 局 上 , 宋 代 石 塔 有 腰 檐 、 平 座 、 栏 杆 、 挑 角 飞 檐 等 建 筑 渐 世 石 俗 塔 化 每 。 层 都 建 筑 有 外 挑 的 游 廊 、 筑 , 称 “ 佛 塔 ” 。 14 世 纪 以 后 , 石 塔 逐 像 、 佛 经 、 僧 人 遗 体 等 的 高 耸 型 点 式 建
塔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塔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原文阅读说明文《塔》,完成下列问题。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
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
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
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
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这庄塔高67.31米,共9层。
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
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观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
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
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
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
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惑,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也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
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塔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题目1、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中国古建筑赏析:世界最高的木塔——释迦塔

中国古建筑赏析:世界最⾼的⽊塔——释迦塔漯南宫阙尽,⼀塔挂青天释迦塔俗称应县⽊塔。
现于⼭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
⽊塔建于辽清宁⼆年(宋⾄和三年公元1056年),⾦明昌六年(南宋庆元⼀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在2016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的⽊塔。
并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利⽐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奇塔”。
是我国现存最古⽼最⾼⼤的纯⽊结构楼阁式建筑。
应县⽊塔塔⾼67.31⽶,底层直径30.27⽶,呈平⾯⼋⾓形。
第⼀层作⽴⾯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
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内、外两圈⽊柱⽀撑,每层外有24根,内有8根。
⽊柱之间使⽤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向的复梁式⽊架。
整个⽊塔共⽤落叶松⽊料3000⽴⽅,约2600多吨重。
整体⽐例适当,坐落稳重,构架宏伟,技艺精巧,外观庄严。
⽊塔结构千年珍不失,古塔⾃有韵在释迦塔内有着许多珍贵历史⽂化遗产。
第⼀层主塑释迦牟尼佛像,⾼11⽶,⾯⽬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6幅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刚、天王、弟⼦等,壁画⾊泽鲜艳,⼈物栩栩如⽣。
⼆层四层设须弥座,塑释迦佛,⽂殊普贤两⼤菩萨,所不同的是⼆层的⼆胁侍在四层变成阿难、迦叶尊者⼆弟⼦。
这是汉传佛教最常见的“华严三圣”的仪轨。
从塔中两枚佛⽛舍利分别出⾃⼆、四层佛腹,说明辽皇室对于⼤乘华严思想的皈依,这和⼤同市内辽建华严⼤寺的基本精神是⼀致的。
三层坛座呈⼋⾓形,塑东⽅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阿弥陀佛,南⽅宝⽣佛,北⽅不空成就佛等四⽅佛。
五层也呈⼋⾓,塑中央佛毗卢舍那如来和⼋⼤菩萨。
三、五层合起来便是⼀座曼陀罗坛城,依《⼤⽇经》所传密宗莲花藏四⽅⼋⾯五智如来布局。
这⼀格局也表证了辽密在道宗⼀代的勃然兴起。
整塔佛像不仅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的艺术价值。
⽽且展⽰了佛教从俗⾝⼀佛崇拜到精神万佛崇拜再到法⾝⼀佛崇拜的全过程,真是⾼妙⾄极。
中国古建筑塔类大总结

中国古建筑塔类大总结中国, 古建筑, 类型一、佛塔类建筑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方形及八角形的2层砖台基,八角形副阶周匝, 9层(外观5层),殿阁型构架,内外柱(金厢斗底槽),砖石台基、木构塔身、砖砌刹座、铸铁塔刹,楼层间的平座暗层在结构上增加了梁柱间的斜向支撑(独乐寺观音阁)。
采用内外槽双层套筒式平面结构,合理按排门窗楼梯,塔内楼梯逐层移位。
除四面当心间开门外,余皆用灰泥墙。
底层内外槽柱用砖土墙包砌,二三四层内外槽柱和五层外槽柱内加抱柱。
各层檐柱与其下暗层檐柱结合使用叉柱造,上层暗层檐柱移下层檐柱半个柱径,使用缠柱造。
各层都设平坐与走廊,全塔斗拱60余种。
国内现存唯一最古最完整的木塔,世界现存最高古代木构建筑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五代,八角形副阶周匝,7层,塔外壁、回廊、塔心壁、塔心室,大部用砖,仅外檐斗拱中的个别构件用木骨加固。
(双层塔壁)塔心壁亦八角形,四面开门正对外壁塔门。
内部走道用砖拱券,使塔外壁与心壁联成一体。
塔内枋上用“七朱八白”,走道天花用菱角牙子、如意头、拱眼壁用钱纹、写生花等装饰内容江苏苏州报恩寺塔,南宋,八角形副阶周匝, 9层,塔外壁、回廊、塔心壁、塔心室,木外廊砖塔身,塔身为双套筒式砖砌结构。
外壁各层施木构平座、腰檐。
底层引出砖砌柱额,每面分三间,四面当心间开门,门侧用木兼柱,塔内用瓜楞柱及圆梭柱,柱下有石礩。
,内檐斗拱五铺作出双抄,或以单抄托上昂。
柱头铺作用园栌斗,补间用讹角斗,内转角用凹斗。
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木构,南宋改为石建,具石阶及勾阑的八边形台座(须弥座式样),八角形,5层,设塔心石柱,全部花岗岩石建,塔身每面都以木兼柱划分为3间,一三五层正面开门,斜面设龛。
二四层正面设龛斜面辟门。
转角都置圆倚柱,中间隐出阑额无普拍枋。
一二层又出棹幕枋。
斗拱用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补间一二层每面两朵,以上均一朵。
各层设平座及勾阑,我国石塔中最高的一对塔身粗壮南京报恩寺琉璃塔,明代,八角形台座3层,八角形副阶周匝,9层。
中国古建筑之最

中国古建筑之最最宏伟的人造建筑——万里长城;最辉煌壮丽的皇家宫殿建筑——北京故宫;最空灵超凡的建筑——北京天坛建筑群;最气势宏伟的皇家园林建筑——北京颐和园;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最集中的皇家宗教建筑群——承德外八庙;现存最古老的中国佛塔——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佛塔建筑——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最早的八角形砖塔——河南登封县净藏禅师塔;现存最高的砖构佛塔——河北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古老的琉璃塔——河南开封佑国寺铁塔;现存高大精美的琉璃塔——山西洪赵县广胜寺飞虹塔;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现存最雄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山西五台山豆村佛光寺东大殿;现存最古老的木构楼阁建筑——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现存最大的辽、宋时代木构建筑——山西大同上华严寺九间大殿;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故宫太和殿;最古老的石构拱券桥——河北赵县赵州桥;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儒教祭祀建筑——曲阜孔庙,等等。
中建史的若干个最……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落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2、白灰抹面最早是出现在仰韶中期,而普遍采用则是在龙山时期。
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
3、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出现的白灰墙上刻画的图案,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4、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是辽宁西部建平县境内的牛河梁女神庙。
5、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6、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7、在商朝,我国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8、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都城——亳宫城中宫殿中的主殿长90m,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9、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殷墟,是最重要的晚商遗址。
其建筑方正整齐,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中国古塔五十座》课件

塔的装饰:雕刻、彩绘、琉 璃等
中国古塔的特色与亮点
建筑风格:独特的 造型和结构,体现 不同历史时期的特 点
建筑材料:多种材 料混合使用,如砖、 石、木等
建筑装饰:精美的 雕刻、绘画等艺术 形式,展现古塔的 文化内涵
建筑功能:具有宗 教、文化、历史等 多重价值,成为旅 游胜地
中国古塔的建筑价值与意 义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市崇圣寺内,始建于唐代,是云南省现存最早的楼阁式砖塔之一。
西藏自治区古塔
西藏古塔概述: 介绍西藏古塔 的分布、数量
和特点
西藏古塔的建筑 风格:分析西藏 古塔的建筑风格 和特点,如藏式 建筑风格、佛教
文化等
西藏古塔的历史 文化:介绍西藏 古塔的历史背景 和文化内涵,如 藏传佛教文化、
《
PPT
PPT
尽单 量击
中
言此 简处 意输
国
赅入
的你 阐的 述正
古
课 塔 观 文
点, 文
件 五 字
是
您
汇
思
报
想 的 提
十人 :
炼
, 请
座
》
壹 目 录 标 题
肆 五中 绍十座国古 介塔
贰 课 件 介 绍
伍 格的中 与建国 特筑古 色风塔
叁 中 概国 述古 塔
陆 的中 传保国 承护古 与塔
目 录
章第 一
中国古塔的历史沿革
古塔的起源:佛教传入与古塔的兴起 唐宋时期的古塔:繁荣与多样化 明清时期的古塔:继承与发展 近现代的古塔保护与传承
中国古塔的文化内涵
佛教文化:中国古塔大多与佛教有关,是佛教建筑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
历史价值:古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每一座塔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背景。
《塔》阅读附答案

《塔》阅读附答案说明文阅读《塔》阅读说明文《塔》,完成下列问题。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
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
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
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
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这庄塔高67.31米,共9层。
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
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观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
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
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
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
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惑,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也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
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1、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中国古塔的应用与发展解析

扬州文峰塔
• 审美观赏 塔的体型高耸,形象突出,装点了秀美江山,实际意义超 出了宗教的规定而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审美对象,各种各样的塔 便成为一个地方或城市的名片和象征,如西安的大雁塔,杭州的六和 塔、雷峰塔、保俶塔,开封的铁塔,大理三塔等。 • 其他作用 如“雁塔题名”成为历代文人登临咏怀的风流雅事,永济 普救寺佛塔因唐元稹《莺莺传》改名为莺莺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 塔是为登临后凭高瞭望监视敌情而建,钱塘江边六和塔、福建晋江六 胜塔成为江船夜行的航标。
中国古塔的应用与发展
塔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在中国出现较晚,约在东汉时期开始从印 度随着佛教而传入,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成为中国特有的古 代建筑。塔建筑在中国扎根并发展是从两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在这几 千年的时间里,塔建筑与中国文化融合,其建筑形态、建筑结构和建 筑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古建筑中的精髓在塔中都有体现,成为了 中国古建筑中的奇葩。 中国的古塔,蕴涵着中华民族科学、艺术、文化和历史的精华。 研究塔建筑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功能、 形态都有很大的影响。清朝后,塔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没有得到任 何发展。英国在19世纪初曾有一段时期兴起中国风,而欧洲人认识中 国建筑是从塔开始的。希望通过研究本课题,能够从中找到现代建筑 的形态、结构和塔建筑的结合点,能够让塔建筑得到延伸和发展。
舍利塔
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类型、结构、用途都有极大的变化。尤其 后来印度的塔传到了中国,塔的功能比印度塔更复杂了。它除了保存 高僧尸骨、舍利外,还有在寺庙、城郊制高点或河流转弯处、海滨港 埠之巅建造的具有军事、导航、城市标志和观赏风景等功能的塔。此 外,塔的造型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如在中国早期出现的楼阁 式塔,其作为表相的塔刹部分具有印度“窣堵波”的形象;其后,随 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佛教本身内容的变化,又发展出密檐式塔、花塔 、金刚宝座式塔、过街塔等等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应县木塔
镇江金山寺慈寿塔
密檐式塔
• 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 形体一般也比较高大,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 石结构发展时而演变来的。 • 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各层之间的 距离则特别短,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 • 塔身内部一般是空筒式,不能登临眺览。有的 就是实心的。塔内既使设有楼梯可以攀登,而 可登临数也要远远少于外表所表现出的塔檐层 数。 • 富丽的仿木构建筑装饰大部分集中在塔的第一 层。
覆钵式塔
• 是印度古老的传统佛塔形制,在中国很早 就开始建造了,主要流行于元代以后。 • 这种塔由于被西藏的藏传佛教使用较多, 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喇嘛塔”。又因为它 的形状很像一个瓶子,还被人们俗称为 “宝瓶式塔”。 • 塔结构主要由基座、塔瓶、塔刹三部分构 成。基座方形,也有多边形,象征十善之 地。塔瓶为覆钵式,正面辟门。塔刹包括 十三级相轮。
中 国 佛 塔
附兼常州天宁宝塔
目
录
• 塔的原意与作用 • 塔的引进与变化 • 中国佛塔的式样 • 中国佛塔的结构 • 中国著名佛塔 • 常州天宁寺天宁宝塔
塔的原意与作用
• 塔,梵名stupa(苏堵波),塔是略称,具 体则是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是 “佛陀”的另一个音译。意译则是:高显 处、功德聚、方坟、圆冢、归宗、灭恶生 善处等。指佛寺、佛塔。 • 后指埋葬圣者的遗骨、经卷或是为了标示 特别的,以砖等构件的圣地建筑物。 • 是佛教三代表物之一(身的代表佛像,语 的代表佛经,意的代表佛塔)
中国佛塔的式样
• 按所藏纳的物品来分,可分为舍利塔、发塔、 牙塔、衣钵塔、真身塔、瓶塔、海会塔等; • 以性质意义分,可分为:祈愿塔、报恩塔、 法身塔、寿塔等; • 以排列位置状态分,可分为:孤立塔、对立 塔、排列塔、方立塔、分立塔、群塔等。
中国佛塔的式样
• 中国最为常见的分类方式为:依据塔的样 式而分的: • 覆钵式塔(即藏传佛教塔,俗称喇嘛塔) • 楼阁式塔 • 密檐式塔 • 金刚宝座式塔 • 亭阁式塔 • 南传佛教缅式塔
塔刹
福建泉州开元寺塔局部
塔刹
杭州雷锋塔的金涂塔
塔的引进与变化
• 印度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半 圆形的苏堵波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观。传入 中国后的佛塔,中国人却把原来坐落在地 上的“天”真正举到了天上,下面以方形 平面的楼阁来支撑,这是中国人“天圆地 方”宇宙观的体现。(见图) • 佛塔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原来埋藏佛骨的阴 森的地宫走上了地面,变成了“寺”。所 以在中国往往寺与塔建在一起,有塔便有 寺。(见图)
甘肃夏河拉朴楞寺佛塔
楼阁式塔
• 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 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佛塔建筑 样式。 • 塔的每层间距比较大,一眼望去就象一座高 层的楼阁。 • 形体比较高大的,在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 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 方,而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相一 致的。 • 有的塔外还有意制作出仿木结构的门窗与柱 子等。
塔的起源
• 据佛教经典记载,由于佛陀四处游行弘化, 给孤独长者因不能常随侍左右,非常思念 佛陀,一日禀告佛陀:“世尊!您随行诸 国时,我无法见到世尊,非常渴仰欲见, 愿世尊赐予一物,我等当供养之。”佛陀 便给予长者指甲、头发,并说:“居士, 你当供养此爪发。”居士即时禀告:“愿 世尊听许我起发塔、爪塔。”佛陀回答: “听许你起发塔、爪塔。”这是起塔最初 的缘起。
杭州六合塔,钱塘 江的标志,杭州城 的标志
河北定州开元 寺料敌塔,既 然是“料敌” 就要能“瞭望 敌情”,这也 是为数不多的 “不祥”塔名
居庸关过街塔的塔基
过街塔的过街门浮雕
苏州的瑞光塔
中国佛塔的式样
• 塔的教义而言可分为三种:舍利塔、法身 塔、祖师塔。 • 塔的材料而言,一般有木塔、石塔、砖塔、 石砖塔、琉璃塔、陶塔、铁塔等。 • 塔的形状而言,一般有方塔、圆塔、六角 形塔、八角形塔、十二角塔等。 • 塔的层级而言,都为单层。一、三、五、 七、九、十一、十三、十五、十七、三十 七层。
这种就是“舍 利塔”,北京 故宫藏品
塔的引进与变化
• 公元一世纪,印度的苏堵波随着佛教传入 中国,“塔”字也应运而生(塔字既象形, 又涵盖了stupa的音与义,从“土”旁,含 有封土之下埋有尸骨或“舍利”之意)。 • 然而,当时中国并没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 会土壤,佛教只好依附传统的礼制祠祀, 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 悬铜苏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即在多层 的楼阁顶加上一个有九层相轮的塔刹。 (见图)
塔的引进与变化
• 颇具意味的变化是,中国人把印度窣堵波 那种指向神秘苍弯的象征形象,只是作为 一种标记而束之高阁,塔刹以下楼阁则赋 予现实人生、清醒实用的理性内容。所以 中国的佛塔是“人”的建筑,而不是“神” 的灵境。
西安大雁塔, 唐代科举考试 中“雁塔留名” 处,它既是一 个地名,也是 一个吉祥的代 表。
印度早期的佛塔,穹 顶代表天
中国早期的佛塔,不取 穹顶,仅以四方塔身代 表地
这部分 就是原 始的地 宫形式, 在中国 则成了 殿宇房 屋。此 为青海 塔尔寺 过街塔
“塔是一座寺,寺是一座塔”这是西藏的白居寺, 是典型的地宫成为寺破传统的单一的作用,既是佛 陀“涅磐”神圣的象征,又成了风景胜地的 标志。“雁塔题名”成为历代文人登临咏怀 的风流雅事;钱塘江边的六合塔,成了江船 夜行的航标;河北开元寺的料敌塔使佛塔兼 有军事作用;居庸关过街塔,下面不仅车马 行人可以穿行,凡人经过即是对佛进行一次 顶礼;有的地方甚至建塔镇妖以免除灾难, 于是佛塔又变成风水塔。
北京八里庄慈寿 寺塔及局部檐层
河北正定天宁寺塔, 可登临三层,外形 为九层。
金刚宝座式塔
• 这种名称是针对它的自身组合情况而言的, 而具体形制则是多样的。 • 它的基本特征是:下面有一个高大的基座, 座上建有五塔,位于中间的一塔比较高大, 而位于四角的四塔相对比较矮小。基座上 五塔的形制并没有一定的规定,有的是密 檐式的,有的则是覆钵式的。 • 这种塔是供奉佛教中密教金刚界五部主佛 舍利的宝塔,在中国流行于明朝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