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中国整理中国古建筑的六大派系区分

合集下载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木构架为主 徽派古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注重装饰,
一般以桐油饰之,彰显古朴典雅。立柱用料也很大,斜撑等大多饰 以花纹、线脚。
二、徽派情怀
2-建筑特色
注重装饰 在装饰上面,大多采 用砖、木、石雕工艺, 让整个建筑显得如诗 如画,融古雅、简洁、 华丽于一体。
二、徽派情怀
3-徽州三雕
2-形成背景 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地形 复杂多变,对建筑形成产 生了很大影响,具体表现 为院落小、开间大,并多 以两层楼房为主。此外, 南方四季如春,河水流淌 ,人们临水而居,建筑粉 墙黛瓦,显得素雅清新, 在夏日更是让人倍感清爽 。
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3-建筑特色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 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 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 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 墙面多粉刷白色。墙底部 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 石板,起到防潮的作用。
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马头墙 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即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 称“马头墙”。江南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突出, 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蔓延。马头墙的出现,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 。 吊脚楼 当向河面延伸出的空间过 大时,就会在底部设支柱 ,形成吊脚楼的形式。屋 顶上铺瓦,形成江南民居 双层重檐的结构。
四、中西合璧的岭南建筑
2-建筑特色 中西合璧 岭南建筑兼容并包,糅合了多种文化,发展至今,又吸收新的建筑 材料及工艺。比如碉楼、骑楼等都折射着西方建筑的影子。
四、中西合璧的岭南建筑
2-建筑特色 轻巧通透 区别于中原和北方建筑的 凝重鲜艳,又不同于江南 建筑的隽秀,岭南建筑呈 现出的是轻巧通透。轻巧 表现在体量较小,通透是 指建筑注重通风透气,让 建筑材料防潮防虫,保证 居住、活动的舒适性。

中外建筑的赏析

中外建筑的赏析
为其他类. 按照杂项类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为以下
四个类别:
1置物类:书箱、衣箱、官皮箱、百宝箱、 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盘、提
盒等;
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 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史记 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 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 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 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 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派
只是一个泛称,不仅 指山西一带还包括 陕西、甘肃、宁夏 及青海部分地区,只 是在这些地区当中 山西一带的建筑风 格较为成熟. 晋派 建筑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山西的城市 建筑,这是狭义上的 晋派建筑; 另一类
是陕北及周边地区 的窑洞建筑,这也是 西北地区分布最广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与风格
孔庙、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 庙---中国传统文人及帝王的治国儒学的精神家园 中国特有的世界
京派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
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 而京派建筑里以四合 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 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 区的传统住宅. 北京四 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 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载
体.四合院的营建是极 讲究风水的,从择地、 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 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
时代风格3种
①秦汉风格. ②隋唐风格. ③明清风格.
中国建筑的构造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 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 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 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 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 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 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 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 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 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 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 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 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
木雕屏风是古时建筑物内 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 屏其风也.最早大多放在床 后或床侧,后逐渐由固定的 发展为活动的,式样和助能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及派系ppt课件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及派系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7
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常见的 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防卫 设施齐全,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为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 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部土 楼 内
完整版ppt课件
18
最著名的有永定的承启楼、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华安的二宜 楼,南靖的和贵楼与田螺坑土楼群,平和的绳武楼等都是福建土楼的典 型代表。
状。再叠上数层,每层则用8根短 瓜柱层层叠竖,依内四柱将穿枋逐层缩短,
紧密衔接,竖到第11层。四大柱的上面即第11层的上面,另立有两层八檐八
角的伞顶宝塔,为鼓楼的顶部。
完整版ppt课件
54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
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
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
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
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
的心态,这与晋派民居有异曲同工之
完整版ppt课件妙。
9
徽派建筑选址非常重要。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条件 ,达到“天 人合一”的境界。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 成一片。住宅多面临街巷。整个村落给人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
完整版ppt课件
5
一、皖 派
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六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 一,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 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 雕、石雕、砖雕)。
完整版ppt课件
6
徽派
徽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青瓦、 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 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中国古建筑六大派

中国古建筑六大派
砖瓦纵横
2018 年第 8 期
中国古建筑六大派
Six major styles of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大体可以 分为六大派: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
不同流 派的建筑, 以其独有的 历 史 与 文化 积淀,书写着 各自的故事。
它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功能更广泛, 分工更明确,给人以皇家威严之。 5 晋派建筑 关键词:窑洞、晋商文化
晋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气势恢宏的乔家大院, 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瓦磨合,城楼细做,六个大院 三百多间房屋错落有致,展现出晋商的稳重大气,严 谨深沉。
晋派只是一个泛称,不仅指山西一带,还包括陕 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在这些地区中以山 西的建筑风格最为成熟,故统称为晋派建筑。
它们或 精 致 ,或 恬 静,或威严, 是如今的建 筑永远无法 超越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们,去倾听古老文化的声音, 感受大国历史的厚重。 1 皖派建筑 关键词:青瓦白墙、砖雕门楼
皖派建筑是六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 格之一,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
其中徽派是最为人熟悉的皖派的一支,2000 年被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 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又有“三雕”(木雕、石雕、砖 雕),风格不同又一脉相承。
能工巧匠施尽其技,每一处花纹,每一笔雕刻,结 构严谨,雕镂精湛。
皖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优雅了千年的徽派民 居,青瓦白墙,砖雕门楼,徽派建筑风格以民居、祠堂 和牌坊闻名遐迩,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 化之精华。
2018.8

中国传统古建筑分类简介图片展示:宫殿、园林、宗教、陵园、设施

中国传统古建筑分类简介图片展示:宫殿、园林、宗教、陵园、设施

中国传统古建筑分类简介图片展示:宫殿、园林、宗教、陵园、设施中国古典建筑如同一颗颗珍宝点缀在祖国大地上,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宗教、民俗、建造技术等智慧。

中国古建一般可分为宫殿、园林、宗教、陵墓、设施、民居等大的类型。

融合了设计学、美学和哲学理念的中国古建,是体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

一、宫殿:宫殿建筑也是京派建筑的代表作,庄严、肃穆、对称。

如:故宫,它也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可以看做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

布达拉宫,集宫殿、城堡、寺院于一体,坐拥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颇有俯视天下的气概。

西藏布达拉宫西藏布达拉宫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北京故宫二、园林:亭、台、楼、阁、榭、舫、廊、斋、轩、堂、馆、桥、坞等。

颐和园,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取自江南园林的独特建造技术。

苏州园林兰州雁滩公园水榭兰州雁滩公园扬州瘦西湖扬州瘦西湖三、宗教礼仪:寺、庙、塔、坛、道观、祠堂等。

道教宫殿式建筑,以黄琉璃为瓦,以五彩斗拱为檐,并配有龙凤雕饰,突显道家思想。

塔,起源于印度,本意为坟冢,后用来收藏经卷、佛像、法器等,曾有“佛图”、“浮屠”等译名。

中国的佛塔是佛教文化与本土建筑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

如:嵩岳寺塔,中国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砖结构。

大理崇圣寺三塔,千寻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我国四大名塔之一。

定州开元寺塔历史悠久、外形雄美,被誉为“中华第一塔”。

甘肃敦煌莫高窟白云寺寺庙定州开元寺嵩岳寺塔大理三塔北京天坛祈年殿四、陵墓陵园:中国自古重视丧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庞大宏伟的帝王、王后陵墓建筑群;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清西陵五、设施:关城、钟鼓楼、桥梁等,用于守城、御敌、瞭望、报时、示警、交通等。

故宫角楼嘉峪关城楼山西祁县乔家大院中国传统建筑之民居、桥梁、园林等另篇介绍展示,敬请期待。

中国六大传统建筑流派: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

中国六大传统建筑流派: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

中国六大传统建筑流派: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地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惯,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派别: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

不同流派的建筑有着各自的故事和文化底蕴,它们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

1.皖派建筑又称徽派建筑,是古代徽州地区的典型建筑,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出名,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的特点是:青瓦、白壁、马头墙,是六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

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马头墙,是指高出两边山墙墙面的墙垣,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灾的蔓延,因此又名防火墙。

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又有“三雕”:木雕、石雕、砖雕风格不同又一脉相承。

每一处花纹,每一笔雕刻,结构严谨,雕镂精湛。

砖雕木雕徽派民居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

2.苏派建筑苏派建筑是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脊角高翘的屋顶,典雅韵致的门楼,曲折蜿蜒,叠石迭景,堪称园林式布局的艺术典范。

走马楼、、明瓦窗、过街楼……色调明净而素雅,充满了江南水乡古朴沉静的意味。

3.闽派建筑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是一种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

土楼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

它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错落有致。

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宫殿式楼等,国漫电影《大鱼海棠》就以永定客家土楼做为故事场景。

4.京派建筑京派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端庄大气、对称分布作为明清的都城,北京保留了大量的皇家建筑,其中,故宫可谓是是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皇家的威严和包揽宇宙的宽广胸襟尽显于此。

中国各派系建筑风格 ppt课件

中国各派系建筑风格  ppt课件

川派建筑简介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 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 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 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 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 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传统竹楼,全 部用竹子和茅草筑成。竹楼为干栏 式建筑,以粗竹或木头为柱椿,分 上下两层。下层四周无遮栏,专用 于饲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 上层由竖柱支撑,与地面距离约5公 尺左右。铺设竹板,极富弹性。
闽派 点击添川加派标题
徽派
京派 点击添加标题
苏派
晋派
目录
建筑创新
闽派
闽派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介
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 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 楼”是 其最为鲜明的代表。福建土 楼,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尤以福 建西南部的漳州、 龙岩地区为众, 其中位处西部的永定县和南部的南 靖、平和、华安等县最为集中 ,是 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 的民居建筑。它源于古代中原生土 版筑建筑工艺技术,宋元时期即已 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 今。
川派建筑简介
楼室四周围有竹篱,有的竹篱编成 各种花纹并涂上桐油。房顶呈四斜 面形,用草排覆盖而成。一道竹篱 将上层分成两半,内间是家人就寝 的卧室,卧室是严禁外人入内的。 外间较宽敞,设堂屋和火塘,既是 接待客人的场所,又是生火煮饭取 暖的伙房。楼室门外有一走廊,一 侧搭着登楼木梯,一侧搭着露天阳 台,摆放着装水的坛罐器皿。 随着 时代的变迁,传统竹楼也在演变进 化。不少竹楼已不是全竹结构了。 有的用木板作墙铺地,有的用砖块 砌墙,有的屋顶已不用茅草而用油 毡,青瓦或铁皮铺成。楼下不再饲 养畜禽,只供堆放杂物。
闽派建筑简介
一般单体建筑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 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 特,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 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 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 常 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 (府第式)、宫殿式楼等,楼内生 产、生活、 防卫设施齐全,是中国 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为建筑 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 贵的实物资料。其中最著名的有华 安的二宜楼,永定的承启楼、振成 楼、奎聚楼、福裕楼,南靖的和贵 楼与田螺坑土楼群,平和的绳武楼 等都是福建土楼的典型代表。

十分钟带你读懂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你更喜欢哪一派?

十分钟带你读懂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你更喜欢哪一派?

十分钟带你读懂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你更喜欢哪一派?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中国的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下面就给大家讲讲按照地域特点划分的中国建筑8大派别吧~中国建筑流派之一:粤派建筑镬耳屋是广东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山墙形似锅耳,常用青砖、石柱、石板做材料,防火又通风。

外墙壁有花鸟图案,十分可爱。

西关大屋平面布局狭长,利于通风,适应岭南湿热的气候,屋顶是架空的双层瓦屋面,可以隔水防潮。

门口有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是西关大屋的标志。

中国建筑流派之二:闽派建筑“闽”即福建。

福建地区最流行的一种建筑就是“土楼”了。

土楼是一种供聚族而居、能够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民居建筑,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

这是多次民族大迁徙之后的产物,也体现了当时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

土楼的主要材料是沙质黏土、杉木、石料,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轴线对称,顺应山川走势和风向,沿水流落成。

土楼不只有圆形,也有方形、长方形等。

中国建筑流派之三:川派建筑川派建筑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这些地区气候潮湿、地面蛇虫比较多,因此演化出一种特别的建筑风格——吊脚楼。

吊脚楼以木柱为支撑,架上楼板,四壁用木板或竹排搭建,再涂上灰泥。

楼上住人,通风干燥,楼下架空,饲养家禽或放置农具。

吊脚楼形式多样,有单吊式、双吊式、四合水式等,根据不同的民族风俗,吊脚楼又发展出了苗族吊脚楼、傣族竹楼等。

中国建筑流派之四:皖派建筑皖派是南方民居的代表之一,徽派建筑是皖派里头最广为人知的一支。

徽派以青瓦、白墙的印象出名。

民居、祠堂、牌坊被称为徽派“三绝”,木雕、石雕、砖雕为徽派“三雕”。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百年来,由于中国广阔的疆域,导致人们的生活习惯发展出各地独有的特色,也就在这片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地域性的古建筑。

融合了设计学、美学和哲学的中国古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

中式建筑目前主要分为六大派别,分别是: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和川派。

它们或精致,或恬静,或威严。

在这六种风格的建筑中,有没有你家乡的积淀?你又独爱哪一种呢?
京派:庄严肃穆对称第一
今天的北京,那种对称严格,泾渭分明的豆腐块式城市规划是深入人心。

其实早在古代,北京的规划就是如此,这种“强迫症式”的对称美学,正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用以表达庄严和权威最为简洁明了的建筑语言。

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已经年逾600岁的故宫。

而坊间的各式“四合院”,不论是三四进的大户人家,还是一进的民居小院,都像一个微缩的故宫,彰显着京派建筑的大气。

置身院中,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独立,每一处雕饰,每一笔彩绘,都寓意着幸福、美好、富裕、吉祥。

皖派:砖雕门楼青瓦白墙
皖派建筑的尊贵,源于安徽居民厚重的文化积淀。

青瓦白墙,砖雕门楼是它的主要特色,如今存留的大量民居、祠堂和牌坊在全国闻名遐迩,是中囯南方民居的典型。

明朝戏曲家汤显祖就写诗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可见安徽的地域文化对时代的影响。

徽派建筑是最广为人知的皖派分支,2000年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水归堂”和“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最鲜明的特点。

苏派:山环水绕曲径通幽
谈及苏派建筑,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的是苏州园林。

园林本是建筑中的一系旁支,但唯有苏式建筑能把这段旁支,发展成一门如此成熟的建筑艺术,让所有中外园林都望尘莫及。

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韵的走马楼,辉映着曲折蜿蜒的流水,低调造型门廊与小道,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闲适,让人瞬间放下忧愁。

这种强调把景观、建筑、人文三位一体的平衡美学,以曲折蜿蜒,藏而不露的“园林”,展现给每个置身其中的游客,令人叹为观止。

晋派:窑洞与晋商
气势恢宏、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瓦磨合,城楼细做……晋派的建筑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腾。

关于晋派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乔家大院。

稳重大气,严谨深沉,极富哲思。

一般来讲,晋派建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山西的城市建筑,这是狭义上的晋派建筑;还有一种是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这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格。

穴居式的古老居住方式,粗犷的窑洞设计,表面是搭建在黄土上的普通民居,内里却是陕北地区沉积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闽派:土楼与设计
闽派建筑以“土楼”为最为鲜明的风格符号。

历经500多年传承,将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单体建筑规模宏大精细,地堡式建筑风格沿用至今坚固无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御敌入侵。

闽派建筑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防卫设施齐全,楼外与天地,景观融为一体,是建筑学、社会学、规划学等多种古人智慧的结晶。

川派: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川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融合多民族智慧,吊脚楼是建筑的灵魂。

作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依山就造在山上,靠河就住在河边,就势而建,丝檐走栏,自成一派,看似随意却对建筑学技术十分有要求。

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建筑风格,都可以统称川派建筑,以傣族竹楼、侗族鼓楼、川西吊脚楼,最具鲜明特色。

一砖一瓦之下,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正是这些建筑凝结着中国各地,几千年以来,对“家”深刻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