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宝典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最新考纲]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考点1| 联系及其特征(对应学生用书第231页)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①联系的观点和②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③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④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提醒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X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①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⑤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⑦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提醒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或内容。

解题金手指1知识点“唯物辩证法〞,主要用于各种题目的各个知识X围的限定,务必理清其X围内外的知识点。

2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主要是运用联系的各个特征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和自然发展中的典型事例或现象。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准确把握联系的各个特征[问题导引]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

后来其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点梳理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点梳理新人教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知识梳理K考点1 辩证否定观(1)辩证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______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①辩证的否定是__________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__________。

②辩证的否定是__________的环节,新事物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__________”:即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__________,既克服又__________。

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注意】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1)理论依据: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__________。

(2)方法论要求:①密切关注________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______,善于提出__________,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意义:创新推动________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________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实践基础上的__________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______,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__________,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注意1】创新的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发展的普遍性;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注意3】哲学角度创新依据的延伸(1)唯物论:创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树立创新精神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辩证法: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归纳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

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整合梳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整合梳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 体”,可以称为“一个” 或“一种”。主次矛盾都 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 是“矛盾侧面”,所 以,只能叫“一方” 或“方面”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作用 不同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 发展的进程,其原 因是主要矛盾处于 支配地位,起着决 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 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 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 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 在地位上又支配着矛盾 的次要方面
3.把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1)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 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和周 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 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 世界,也就没有发展。
同时,我们还可以这么理解:一般所说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 关系体现的主要是事物在相对静止的条件下呈现的静态的整 体与部分的关系;而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动态 过程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强调部分之间分工运作的过程 构成一个整体。
(2)联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 系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别 方面不同
点”“中心”“关 局”“性质”“主
键”“突破口”等 体”“优劣”等
联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 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②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
7.正确理解否定与质变的关系 否定和质变都是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达和揭示,说明事物 是怎样发展的,一事物如何变为他事物,新事物是怎样代替旧 事物的,但否定不等同于质变。 否定和质变是有区别的,表现为:第一,它们各自表达的 事物发展过程的方面不同。质变是与量变相对应的哲学范畴, 质变揭示的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途径和 形式。否定是与肯定相对应的概念,否定揭示的是一事物变为 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和途径以及新事物与旧事物 的关系,即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须通过否 定的环节。

(新课标)2017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闯关检测(必修4)

(新课标)2017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闯关检测(必修4)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5贵州贵阳模拟)科学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科学考察活动,加快了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6东北师大附中质检)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3.(2016江西南昌一中期中)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B.系统与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D.整体功能总大于部分功能之和4.(2016山东青岛一中质检)仿生心脏是一种能全面模仿人类心脏的装置。

研究仿生心脏最大的挑战是把包括电源在内的人工心脏装置移植到心脏所在的有限空间内。

科学家用母牛做实验获得成功,给人类移植人工心脏提供了借鉴经验。

据此,可推断( )①同类事物的科学实验是共性认识产生的前提②依据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可造福人类③母牛的脏器与人的脏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内在规定性④动物的脏器与人的脏器的关联性见证了一切事物都存在联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2015河南洛阳模拟)南宋诗人杨万里写道:“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下列与这首诗蕴含的哲学思想相同的是(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2016陕西榆林期中)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

高考政治第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高考政治第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结合的模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
空白并存等问题,也出现过4个“大盖帽”(即质监、工商、农业、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四个部门)互相推诿、管不了一棵豆芽菜的尴尬。 (1)从企业和国家的角度,分析说明应如何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的角度,请就健全食品监管体制提出你的建议。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青蒿素产业的发展是个过程,尽管遇到一些 难题,但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该产业的发展。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该产业在原材料等方面的优 势,又要看到在营销、相关产业的支撑等方面的劣势,改善薄弱环节。 (4)树立创新意识。创新企业发展战略,加大研发力度,更新青蒿素产 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提高青蒿素产业的竞争力。
①符合题意;“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
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强调了量变的意义,③符合题意;量变只有 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事物质变,②错误;不能说量变与质变哪个更
重要,④观点错误。
【答案】 B
5.“剪刀”胜“布”“石头”胜“剪刀”“布”胜“石头”,若两 人所出手势相同,则为平局。人们制定这个游戏规则遵循了( ①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 )。
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市 场经济秩序。
(2)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健全食品监管体制,必须立足 于整体,优化食品安全分段监管和品种监管相结合的模式,达到整体 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健全食品监管体制,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的创新,明确监管主体的责任,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监管 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式与创新意识每课转动检测十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新人教版必修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式与创新意识每课转动检测十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新人教版必修
3.孔子哲学既孕育于深厚的中华本原文化土壤当中,又凝练提升出中华本原文化的精华,其提倡的许多价值理念与今世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仍相契合。这说明( )
A.进展的实质是“扬弃”
B.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C.批判地继承是辩证法的核心
D.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解析:选D 孔子哲学在继承中华本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与今世社会相结合,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运用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进展自己,D说法正确;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A说法错误;材料与民族进步无关,B与题意不符;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C说法错误。该题选D。
2.腾讯坦言,微信那个产品,若是不是顶着公司内部电话QQ部门的反对坚持做下去,而是由另一家公司率先推出,腾讯“可能此刻全然就挡不住”。腾讯对微信产品的研发说明( )
A.创新要求实现对事物自身的否定
B.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C.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科技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解析:选A 题干中腾讯公司的微信产品是一种创新,创新是对公司内部反对的否定,说明创新要求实现对事物自身的否定,A正确。题中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B不选。C观点与题意不符。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本身说法不对。该题选A。
(1)什么缘故说“创新是新时期的关键词”?
(2)有人以为,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否定。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此题要紧考查学生的分析明白得能力、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分辨事物性质的能力。回答第(1)问时必需说明创新对时期的作用;回答第(2)问时必需把题目进行分解,先要说明什么是辩证的否定,再说明创新是什么,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7.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及其领导的团队经太长达20年的科学实验和潜心研究,冲破以现代运算机发明者冯诺依曼命名的体系结构的局限,并将其结构进行扩展,研制出其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网络超级操作系统,解决了网络平安性低、用户难在同一个终端上跨平台操作的难题。他们的成功在于( )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答题术语:(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5)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5)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6)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7)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要树立创新意识。
增分必备
模板条理·流程规范
答题模板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命题 (1)材料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 答题模板:原理+方法论+材料
答题术语: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 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不割裂联系、不臆造联系,可以建立新 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 件为转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的地位、作用,要求我们树 立全局观念;关键部分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重视局部)。⑤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特征、 要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1)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 高考 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 标准 (2)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 答案 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 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 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第三步:组答案,要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宝典---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5、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方法论
(1)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学会用联系的观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6、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指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7、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8、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成功。

30、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使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3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方法论)
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33、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

指导意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统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意义: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一定场合下,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转化。

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3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好次要矛盾。

38、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含义: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

其中必有一方出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

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辩证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
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9、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40、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实质:“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1、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怎样理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42、创新对社会的作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3、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人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的现状
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根据。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