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轴对称及平移培优试题

合集下载

第13章 轴对称(单元测试培优卷)(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

第13章 轴对称(单元测试培优卷)(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

第13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培优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如图,点A 在直线l 上,△ABC 与AB C '' 关于直线l 对称,连接BB ',分别交AC ,AC '于点D ,D ¢,连接CC ',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 .BACB AC ∠=∠''B .CC BB '' C .BD B D =''D .AD DD ='3.我们知道光的反射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图,某V 型路口放置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镜1l ,2l ,两个平面镜所成的夹角为1∠,位于点D 处的甲同学在平面镜2l 中看到位于点A 处的乙同学的像,其中光的路径为入射光线AB 经过平面镜1l 反射后,又沿BC 射向平面镜2l ,在点C 处再次反射,反射光线为CD ,已知入射光线2AB l ∥,反射光线1CD l ∥,则1∠等于()A .40︒B .50︒C .60︒D .70︒4.如图,已知a b ∥,直线l 与直线a ,b 分别交于点A ,B ,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分别交直线a ,b 于点D 、C ,连接AC ,若135∠=︒,则BAD ∠的度数是()A .35︒B .55︒C .65︒D .70︒5.如图,在等腰Rt ABC △,90BAC ∠=︒,AB AC =,BD 为ABC V 的角平分线,过点C 作CE BD ⊥交BD 的延长线与点E ,若2CE =,则BD 的长为()A .3B .4C .5D .66.如图,90ACB AED ∠=∠=︒,CAE BAD ∠=∠,BC DE =,若BD AC ∥,则ABC ∠与CAE ∠间的数量关系为()A .2ABC CAE∠=∠B .ABC CAE ∠=∠C .290ABC CAE ∠+∠=︒D .2180ABC CAE ∠+∠=︒7.某平板电脑支架如图所示,其中AB CD =,EA ED =,为了使用的舒适性,可调整AEC ∠的大小.若AEC ∠增大16︒,则BDE ∠的变化情况是()A .增大16︒B .减小16︒C .增大8︒D .减小8︒8.如图,在ABC V 中,80BAC ∠=︒,边A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E ,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F ,连接AE ,AG .则EAG ∠的度数为()A .35︒B .30︒C .25︒D .20︒9.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3,BC =4,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P ,Q 分别是AD 和AC 边上的动点,则PC +PQ 的最小值是()A .65B .2C .125D .5210.如图,在ABC V 中,90BAC ∠=︒,A 是高,BE 是中线,C 是角平分线,C 交A 于G ,交BE 于H ,下面说法:①ACF BCF S S = ;②AFG AGF ∠=∠;③2FAG ACF ∠=∠;④BH CH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C .②③D .①③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如图,在ABC V 中,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大于12B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连接CD ,若ABC V 的周长为24,9BC =,则ADC △的周长为.12.如图,直线m n ∥,点A 是直线m 上一点,点B 是直线n 上一点,AB 与直线m ,n 均不垂直,点P为线段AB 的中点,直线l 分别与m ,n 相交于点C ,D ,若90,CPD CD ∠=︒=m ,n 之间的距离为2,则PC PD ⋅的值为.13.如图,A EGF ∠=∠,F 为BE CG ,的中点,58DB DE ==,,则AD 的长为.1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V 满足45,90BAC CBA ∠=︒∠=︒,点A ,C 的坐标分别是()()2,0,3,5--,点B 在y 轴上,在坐标平面内存在一点D (不与点C 重合),使ABC ABD △≌△,且AC 与AD 是对应边,请写出点D 的坐标.15.如图,60AOB ∠=︒,C 是BO 延长线上一点,12cm OC =,动点M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B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动点N 从点O 出发沿射线OA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M 、N 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s t ,那么当t =s 时,MON △是等腰三角形.16.如图,锐角ABC 中,30A ∠=︒,72BC =,ABC 的面积是6,D ,E ,F 分别是三边上的动点,则DEF 周长的最小值是.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A ,2A ,3A ,4A ,…在x 轴正半轴上,点1B ,2B ,3B ,…在直线()0y x =≥上,若()11,0A ,且112A B A △,223A B A △,334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则线段20212022A A 的长度为.18.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折线EF 交AD 于E ,交BC 于F ),点C D 、的对应点分别是1C 、1D ,1ED 交BC 于G ,再将四边形11C D GF 沿FG 折叠,点1C 、1D 的对应点分别是2C 、2D ,2GD 交EF 于H ,给出下列结论:①2EGD EFG∠=∠②2180EFC EGC ∠=∠+︒③若26FEG ∠=︒,则2102EFC ∠=︒④23FHD EFB∠=∠上述正确的结论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8分)19.(8分)在ABC V 中,90ACB ∠=︒,AC BC BE ==,AD EC ⊥,交EC 延长线于点D .求证:2CE AD =.20.(8分)如图,点P 是AOB ∠外的一点,点E 与点P 关于OA 对称,点F 与点P 关于OB 对称,直线FE 分别交OA OB 、于C 、D 两点,连接PC PD PE PF 、、、.(1)若20OCP F ∠=∠=︒,求CPD ∠的度数;(2)若求=CP DP ,13CF =,3DE =,求CP 的长.21.(10分)如图,在ABC V 中,AD 平分BAC ∠,点E 为AC 中点,AD 与BE 相交于点F .(1)若38,82ABC ACB ∠=︒∠=︒,求ADB ∠的度数;(2)过点B 作BH AD ⊥交AD 延长线于点H ,作ABH 关于AH 对称的AGH ,设BFH △,AEF △的面积分别为12,S S ,若6BCG S V =,试求12S S -的值.22.(10分)已知:OP 平分MON ∠,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且180OAP OBP ∠+∠=︒.(1)如图1,当BP OM ∥时,求证:OB PB =.(2)如图2,当90OAP ∠<︒时,作PC OM ⊥于点C .求证:2OA OB AC -=.23.(10分)已知,在ABC V 中,90CAB ∠=︒,AD BC ⊥于点D ,点E 在线段BD 上,且CD DE =,点F 在线段AB 上,且45BEF ∠=︒(1)如图1,求证:DAE B∠=∠(2)如图1,若2AC =,且2AF BF =,求ABC V 的面积(3)如图2,若点F 是AB 的中点,求AEF ABCS S的值.24.(12分)如图,在ABC V 中,90ACB ∠=︒,30ABC ∠=︒,CDE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边AB 上.(1)如图1,当点E 在边BC 上时,求证DE EB=(2)如图2,当点E 在ABC V 内部时,猜想ED 和EB 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如图3,当点E 在ABC V 外部时,EH AB ⊥于点H ,过点E 作GE AB ,交线段AC 的延长线于点G ,5AG CG =,3BH =,求CG 的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轴对称和平移(经典例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轴对称和平移(经典例题含答案)

轴对称和平移经典例题答案班级小组姓名成绩(满分120)一、轴对称再认识(一)(一)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共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例1.找一找,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在下面的()里面打“√”。

(√)()(√)(√)()(√)(√)(√)例1.变式1.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猜这些图形是什么?(蝴蝶)(上衣)(瓶子)(树)例1.变式2.填一填。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例1.变式3.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二)对称轴(共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例2.选择。

(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C )。

A.等边三角形B.正方形C.圆D.长方形(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B )。

A.长方形B.平行四边形C.圆D.半圆(3)要使大小两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应采用第(B)种画法。

(4)下列选项中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轴对称的是(B )。

AB C D例2.变式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例2.变式2.先画一画,再数一数各有几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24无数136例2.变式3.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互相连接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如图:(1)还可以怎样连接组成不同的轴对称图形?你可以试着画一画。

(2)如果用四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怎样连接能成为轴对称图形?试着画一画。

(三)轴对称概念理解(共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例3.在方格纸上按照图上给出的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

例3.变式1.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

例3.变式2.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例3.变式3.在方格图里按给定的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

(四)画对称轴(共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例4.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

例4.变式1.在点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

例4.变式2.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

例4.变式3.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

(五)根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画平移后的图形(共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例5.画一画。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测试题(含答案)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测试题(含答案)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国产越野车“BJ40”中,哪个数字或字母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 A.B B.J C.4 D.0图12.如图1,△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且∠A=78°,∠C′=48°,则∠B 的度数为( )A.48°B.54°C.74°D.78°3.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字母“B”,再把它展开铺平,你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图24.如图3,在△ABC中,∠C=67°,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后,得到△AB′C′,且点C′在BC上,则∠B′C′B的度数为( )A.56° B.50° C.46° D.40°图3 图45.如图4所示,将边长为2 cm的等边三角形ABC沿BC的方向向右平移1 cm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A.6 cm B.8 cm C.10 cm D.12 cm6.4张扑克牌如图5①所示放在桌面上,小敏把其中一张牌旋转180°得到图②,那么她所旋转的牌是从左数( )图5A.第一张 B.第二张 C.第三张 D.第四张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图6(1)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反过来,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2)如图6所示的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完全重合,但是图甲和图乙不全等;(3)如图7所示,△ABC与△DEF 是全等的,点A与点D是对应点,点B与点E是对应点,所以可以记为:△ABC≌△DEF;(4)如果两个图形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那么它们是全等图形.图7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8.如图8,下列各组图形中,由左边变成右边的图形,分别进行了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变换,其中进行平移变换的是________,进行旋转变换的是________,进行轴对称变换的是________,进行中心对称变换的是________.(填序号)图89.如图9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中,格点三角形DEF是由格点三角形ABC平移得到的,则点B向右移动了________格.图910.如图10所示,大长方形的长为8 cm,宽为4 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图1011.如图11,将长方形纸片ABCD的一角沿EF折叠,使点C落在长方形ABCD的内部点C′处.若∠EFC=35°,则∠DEC′=________°.图11 图1212.如图12是4×4的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3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现要在其余13个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使整个黑色的小方格图案是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________个.13.数轴上的点A表示-2,将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为3的点B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再把点C绕点A旋转180°得到点D,则AD的长为________.图1314.如图1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α,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EDC,此时点D在AB边上,则旋转角的度数为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5.(8分)在如图14所示的网格中有四边形ABCD.(1)画出四边形A1B1C1D1,使四边形A1B1C1D1与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2)画出四边形A2B2C2D2,使四边形A2B2C2D2与四边形AB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3)四边形A1B1C1D1与四边形A2B2C2D2是否对称?若对称,请在图中画出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图1416.(10分)如图15所示,在△ABC中,∠C=90°,将△ABC沿直线DE对折,点B刚好与点A重合,连结AD,∠DAE与∠DAC的度数之比为2∶1,求∠B的度数.图1517.(12分)取一副三角尺按图16①所示的方式放在一起,∠ACD=30°,∠BAC=45°,固定三角尺ADC,将三角尺ABC以点A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大小为α的角(0°<α≤45°)得到△ABC′,如图②所示.(1)当α为多少度时,能使得AB∥DC?(2)连结BD,当0°<α≤45°时,探究∠DBC′+∠CAC′+∠BDC的值的大小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图16教师详解详析1.[解析] D A.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J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4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0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2.[答案] B3.[答案] C4.[解析] C∵点C′在边BC上,∴∠BC′C为平角.由于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AC′B′=∠C=67°,AC′=AC,∴∠AC′C=∠C=67°,∴∠B′C′B=180°-∠AC′C-∠AC′B′=180°-67°-67°=46°.5.[解析] B由题意知△ABC≌△DEF,AD=BE=1 cm,DF=AC=2 cm,四边形ABFD的周长=AB+BF+DF+AD=8 cm.6.[答案] A7.[答案] B8.[答案] ③①④②④9.[答案] 5[解析] 注意点B的对应点是点E,从点B到点E向右平移了5格.10.[答案] 8 cm2[解析] 通过平移、旋转,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大长方形总面积的错误!.11.[答案] 7012.[答案] 413.[答案] 8或2[解析] 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为3的点表示的数有两个:1和-5,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数分别是6和0,所以AC绕点A旋转180°得AD=8或2.14.[答案] 2α15.解:(1)四边形A1B1C1D1如图所示.(2)四边形A2B2C2D2如图所示.(3)四边形A1B1C1D1与四边形A2B2C2D2对称,对称轴为图中的直线EF.16.解:由翻折的性质知,DE平分∠ADB,所以∠ADE=∠BDE,∠DAB=∠B.又因为∠DAE与∠DAC的度数之比为2∶1,所以设∠DAC=x°,则∠B=∠DAB=2x°.因为∠C=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x°+2x°+2x°=90°,解得x=18,所以∠B=36°.17.解:(1)由题意得∠CAC′=α,要使AB∥DC,须∠BAC=∠ACD=30°,∴α=∠CAC′=∠BAC′-∠BAC=45°-30°=15°,即α=15°时,能使得AB∥DC.(2)如图,连结BD,∠DBC′+∠CAC′+∠BDC的值的大小没有变化,总是105°.理由:当0°<α≤45°时,总有△EFC′存在.∵∠EFC′=∠BDC+∠DBC′,∠CAC′=α,∠FEC′=∠CAC′+∠C,∠EFC′+∠FEC′+∠C′=180°,∴∠BDC+∠DBC′+∠C+α+∠C′=180°.又∵∠C′=45°,∠C=30°,∴∠DBC′+∠CAC′+∠BDC=105°.。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平移与轴对称变换》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平移与轴对称变换》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平移与轴对称变换》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解题要点剖析轴对称平移旋转是平面几何的三大变换.平移由两大要素构成:①平移的方向②平移的距离.平移有如下性质:①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即平移前后的图形全等②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③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轴对称有如下重要性质:①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②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以几何变换为背景或通过几何变换解决问题的几何综合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前者主要根据已知条件和变换性质辨析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关注对应线段重组后的三角形寻找变化中的不变量.后者则根据图形中相对分散的条件和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寻找合适的几何变换方式将条件集中在重组后的图形中研究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平移变换中关注平移过程生成的平行四边形在轴对称变换中关注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这一重要结论.此外对非对称图形一般可利用平移变换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对于对称图形则优先考虑利用轴对称变换将分散条件集中.经典考题解析例1 (北京)在正方形ABCD 中 BD 是一条对角线点 P 在射线CD 上(与点C,D 不重合),连接AP,平移△ADP,使点D 移动到点C 处,得到△BCQ,过点Q作QH⊥BD,垂足为点 H,连接AH,PH.(1) 若点 P 在线段CD 上,如图 7-1 所示.①依题意补全图7-1;②判断AH 与PH 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点 P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且∠AHQ=15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1,请写出求 DP 长的思路.(可以不写出计算结果)思路分析 (1)利用平移性质可得DP=CQ.由题意可知△DH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轴对称图形) 又由 DP=CQ 连接CH 显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可证得PH=CH.再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可得AH=CH,由上可得AH=PH.(2)根据条件画图参考第(1)问的解题思路依然连接CH.由. ∠AHQ=152°,可得∠AHB=62°,进而可求得∠DAH=∠DCH=17°.通过作高,构造以∠DCH 为一内角的直角三角形解该直角三角形建立方程可求得 DP 长.规范解答解:(1) ①补全的图如图7﹣2(1)所示.②AH=PH,AH⊥PH.如图图7-2(2)所示,连接CH.∵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QH⊥BD,∴∠HDQ=45°.∴△DH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P=CQ,在△HDP与△HQC中,∴{DH=QH,∠HDP=∠HQC,DP=QC,∴△HDP≌△HQC.∴ PH=CH,∠HPC=∠HCP.∵ BD 是正方形ABCD 的对称轴,∴AH=CH=PH,∠DAH=∠HCP=∠HPC.∴∠DAH+∠DPH=∠HPC+∠DPH=180°.∴∠AHP=180°-∠ADP=90°.∴AH=PH,AH⊥PH.(2) 如图图7-2(3)所示,连接CH.∵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QH⊥BD,∴∠HDQ=45°.∴△DH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Q 由△ADP 平移而成,∴ PD=CQ.过点 H 作HR⊥PC,垂足为点 R.∵∠AHQ=152°,∴∠AHB=152°−90°=62°.∴∠DAH=62°−45°=17°.设DP=x,则DR=HR=RQ=1−x2.∵tan17∘=HRCR ,即tan17∘=1−x21+x2,∴x=1−tan17∘1+tan17∘.解后反思本题通过平移得对应线段相等.根据已知条件作图得轴对称图形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解决相关证明和计算问题.事实上许多几何综合题都以轴对称图形(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为背景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关注图形“天然”的轴对称性然后寻找图形间其他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例2如图7-3所示,在Rt△ABC 中,∠C=90°,点 D,E 分别为CB,CA 延长线上的点,BE 与AD 的交点为点 P,BD=AC,AE=CD,求∠APE 的度数.思路分析通过准确作图测量可以发现∠APE=45° 通过这一结论联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但显然图形中并无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考虑构造.条件“BD=AC AE=CD” 相等线段无公共端点条件相对分散所以考虑平移将分散条件集中.规范解答如图7-4 所示将线段BD 沿BE 方向平移BE 线段长得线段EQ.连接DQ,AQ,可知四边形 BEQD 是平行四边形,E Q∥CD,DQ∥BE,BD=EQ.∵∠C=90°,∴∠AEQ=90°,即∠C=∠AEQ.∵ BD=AC,∴ EQ=CA.又∵AE=CD,∴△CAD≌△EQA.∴AD=AQ,∠CDA=∠EAQ.∵在 Rt△ABC中,∠C=90°,∴∠CAD+∠CDA=90°.∴∠CAD+∠EAQ=90°.∴∠DAQ=90°.∴△QA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QD=∠ADQ=45°.∵DQ∥BE,∴∠APE=∠ADQ=45°.解后反思本例已知条件中除了已知∠C=90°外无其他已知角而要求∠APE 的度数显然仅通过角度间的简单计算与等值代换无法求解.而条件“BD=AC AE=CD”比较分散故考虑平移从而将条件集中改变图形结构构造出与90°(已知)有关的特殊三角形(如等腰直角三角形) 进而产生其他角(如本例中的45°角) 再寻找这些角与∠APE的联系.当然平移的方式是比较多的但整体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其他方法举例:若将AE 沿A:D 方向平移AD 线段长,得线段DQ,连接BQ,EQ,BQ与AD交点为点M(见图7-5(1)).易证四边形A EQD 是平行四边形,AE=DQ=CD,可证△CAD≌△DBQ,∠QBD+∠CDA=∠QBD+∠DQB=90°,即∠BMP=90°.由AD∥EQ,可证△EQ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PE=∠PEQ=45°.还可将线段CA 沿CD 方向平移CD 线段长,得线段DQ,连接BQ,AQ,EQ(见图7-5(2)).可得等腰直角三角形BDQ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EAQ.可证△BEQ∽△DAQ,易得∠APE=∠AQE=45°.例3 (大连)如图7-6(1)所示,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OB=OD,OC=OA+AB,AD=m,BC=n,∠ABD+∠ADB=∠ACB.(1) 填空:∠BAD 与∠ACB 的数量关系为 ;(2)求mn的值(3) 将△ACD 沿CD 翻折,得到△A′CD(见图7-6(2)),连接BA',与CD 相交于点P.若CD=√5+12,求 PC的长.思路分析 (1) 在△ABD 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BAD+ ∠ACB=180°.(2) 如图7-7(1)所示,作DE‖AB交AC 于点E.由. △OAB≅△OED,可得AB=DE,OA=OE,设AB=DE=CE=x,OA=OE=y,由△EADO△ABC,推出EDAC =AEAB=DACB=mn,可得xx+2y=2yx,整理为4y²+2xy−x²=0,即(2yx)2+2yx−1=0,求出2yx的值即可解决问题.(3) 如图2所示,作DE∥AB交AC 于点E.想办法证明. △PA′DO△PBC,可得A′DBC =PDPC=√5−12,可得PD+PCPC=√5+12,即PDPC=√5+12,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规范解答 (1)在△ABD中.∵∠BAD+∠ABD+∠ADB=180°,又∵∠ABD+∠ADB=∠ACB,∴∠BAD+∠ACB=180°.(2) 如图7-7(1)所示,作DE∥AB 交AC 于点E.∴∠OBA=∠ODE.又∵OB=OD,∠AOB=∠DOE,∴△OAB≌△OED.∴AB=DE,OA=OE.∴CE=OC−OE=OC−OA=AB=ED.设AB=DE=CE=x,OA=OE=y.∴∠EDA+∠DAB=180°,∠BAD+∠ACB=180°∴∠EDA=∠ACB.∵∠DEA=∠CAB,∴△EAD∽△ABC.∴EDAC =AEAB=DACB=mn.∴xx+2y =2yx.∴4y²+2xy−x²=0.∴(2yx )2+2yx−1=0.∴2yx =−1+√52负根舍去).∴mn =√5−12.(3) 如图图7-7(2)所示,作DE∥AB 交AC于点E.由(1)可知,DE=CE.又由翻折,得∠DCA=∠DCA',∴∠EDC=∠ECD=∠DCA'.∴ DE∥CA'∥AB.∴∠ABC+∠A'CB=180°.∵△EAD∽△ABC,∴∠DAE=∠ABC=∠DA'C.∴∠DA'C+∠A'CB=180°.∴ A'D∥BC.∴△PA'D∽△PBC.∴A′DBC =PDPC=√5−12.∴PD+PCPC =√5+12,即CDPC=√5+12.∵CD=√5+12,∴ PC=1.解后反思本例第(3)问中要关注轴对称变换后图形的不变量.同时在解答第(3)问中可延续解决第(2)问中的方法.事实上在许多综合题中前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或得出的结论往往对后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提示作用.例4 (徐州)将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纸片 ABC 按顺序进行两次对折展平后得折痕AD,BE(见图7-8(1)),点O为其交点.(1)探究 AO到O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7-8(2)所示,若点 P,N 分别为BE,BC上的动点.①当 PN+PD 的长度取得最小值时,求 BP 的长度;②如图7-8(3)所示,若点Q在线段BO上,BQ=1,则QN+NP+PD 的最小值=思路分析(1)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BAO=∠ABO=∠OBD=30°,则AO=O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 ①如图7-9(1)所示,作点 D 关于BE 的对称点. D′,过点D′作D′N⊥BC,垂足为点 N 交BE 于点P 则此时 PN+PD 的长度取得最小值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得BD=BD′,推出△BDD'是等边三角形得到BN=12BD=32,于是得到结论.②如图7﹣9(2)所示,作点Q关于BC的对称点( Q′,作点 D 关于BE 的对称点D′,连接Q′D′,此时QN+NP+PD的长度取得最小值.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得到∠Q'BN=∠QBN=30°,∠QBQ'=60°,得到△BQQ'为等边三角形, △BDD′为等边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规范解答解:(1)AO=2OD.理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BAO=∠ABO=∠OBD=30°.∴ AO=OB.∵ BD=CD,∴ AD⊥BC.∴∠BDO=90°.∴OB=2OD.∴OA=2OD.(2) 如图7-9(1)所示,作点 D 关于BE 的对称点. D′,过点D′作D′N⊥BC,垂足为点N 交BE于点P 则此时PN+PD的长度取得最小值.∵ BE 垂直平分. DD′,∴BD=BD′,∵∠ABC=60°,∴△BDD′是等边三角形.∴BN=12BD=32.∵∠PBN=30°,∴BNPB =√32,∴PB=√3.(3) 如图7-9(2)所示,作点 Q 关于BC 的对称点( Q′,作点 D 关于 BE 的对称点. D′,连接Q′D′,此时QN+NP+PD的长度取得最小值.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知∠Q′BN=∠QBN=30°,∠QBQ′=60°,∴△BQQ′为等边三角形△BDD′为等边三角形.∴∠D′BQ′=90°.∴在Rt△D′BQ′中, D′Q′=√32+12=√10.∴QN+NP+PD的最小值为√10.解后反思利用轴对称模式可以解决一类路径最短问题:即利用轴对称将部分线段等量转化使问题转化为“已知两个定点确定最佳路径使两定点间的连线最短”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基本事实求解.显然在此过程中轴对称起到了将已知条件向待解问题做有效沟通的桥梁的作用.例5 (泰州)对给定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 进行如下操作:先沿CE 折叠使点 B落在CD 边上(见图7-10(1)),再沿CH 折叠,这时发现点 E 恰好与点 D 重合(见图7-10(2)).(1)根据以上操作和发现求CDAD的值(2)将该矩形纸片展开.①如图7-10(3)所示折叠该矩形纸片使点C 与点H 重合折痕与AB 相交于点P 再将该矩形纸片展开.求证:∠HPC=90°;②不借助工具利用图7-10(4)探索一种新的折叠方法找出与图7-10(3)中位置相同的点 P 要求只有一条折痕且点 P 在折痕上请简要说明折叠方法(不需说明理由).思路分析(1) 由图7–10(1)可得△B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E=√2BC,由图7--10(2)可得CE=CD,而AD=BC,即可得( CD=√2AD,即CDAD=√2.(2)①由翻折,可得PH=PC,即PH²=PC²,依据勾股定理可得AH²+AP²=BP²+BC²,进而得AP=BC,再根据 PH=CP,∠A=∠B= 90°,即可得Rt△APH≅Rt△BCP,进而可得∠CPH=90°.②由AP=BC=AD,可得△AD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D 平分∠ADC,故沿着过点D 的直线翻折使点 A 落在CD 边上此时折痕与AB 的交点即为P 由∠BCE=∠PCH=45°,可得∠BCP=∠ECH,由∠DCE=∠PCH=45°,可得∠PCE=∠DCH,进而得CP.平分∠BCE 故沿着过点 C 的直线折叠使点 B 落在CE上此时折痕与AB 的交点即为点P.规范解答解:(1)由图7-10(1),得∠BCE=12∠BCD=45∘.又∵∠B=90°,∴△B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EC =cos45∘=√22,即CE=√2BC.由图7-10(2),得CE=CD,而AD=BC,∴CD=√2AD.=√2.∴CDAD(2)①设AD=BC=a,则. AB=CD=√2a,BE=a,∴AE=(√2−1)a.如图7-11(1)所示,连接EH,则∠CEH=∠CDH=90°.∵∠BEC=45°,∠A=90°,∴∠AEH=45°=∠AHE.∴AH=AE=(√2−1)a.设AP=x,则BP=√2a−x,由翻折,得PH=PC,即PH²=PC²,∴AH²+AP²=BP²+BC²,即[(√2−1)a]2+x2=(√2a−x)2+a2.解得x=a,即AP=BC.又∵ PH=CP,∠A=∠B=90°,∴ Rt△APH≌Rt△BCP.∴∠APH=∠BCP.又∵ Rt△BCP 中,∠BCP+∠BPC=90°,∴∠APH+∠BPC=90°.∴∠CPH=90°.②折法一:如图7-11(2)所示,由AP=BC=AD,可得△AD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D 平分∠ADC 故沿着过点 D 的直线翻折使点 A 落在 CD 边上此时折痕与AB 的交点即为点P.折法二:如图7-11(3)所示,由∠BCE=∠PCH=45°,可得∠BCP=∠ECH,由∠DCE=∠PCH=45°,可得∠PCE=∠DCH.又∵∠DCH=∠ECH,∴∠BCP=∠PCE,即CP 平分∠BCE.故沿着过点C 的直线折叠使点 B 落在CE上此时折痕与AB 的交点即为P.解后反思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解题时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 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并求出答案.全真模拟训练1. (苏州)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与矩形EFGH 的边FG 在一条直线上,将正方形ABCD 以1cm/s的速度沿 FG 方向移动移动开始前点 A 与点 F 重合.在移动过程中边AD 始终与边FG 在一条直线上连接CG 过点 A 作CG 的平行线交线段GH 于点P,连接PD.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 cm,矩形 EFGH 的边FG,GH 的长分别为4 cm 3c m.设正方形移动时间为x(s),线段GP 的长为y (cm),其中( 0≤x≤2.5.(1)试求出y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 y=3时相应x 的值(2)记△DGP的面积为S₁,△CDG的面积为S₂..试说明S₁−S₂是常数(3) 当线段 PD 所在直线与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垂直时求线段 PD 的长.2.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点 D,E 是BC 边上的两点,. BD=CE,,连接AD,AE.求证:AB+AC>AD+AE.3. 已知在 Rt△ABC 中,∠ACB=90°,AC=4,BC=2,D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将△ABD 沿BD 所在直线折叠,使点 A 落在点 P 处.(1) 如图(1)所示,若点 D 是AC 中点,连接PC.①写出 BP,BD 的长;②求证:四边形 BCPD 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所示,若 BD=AD,过点P 作PH⊥BC交BC 的延长线于点H,求PH 的长.4. (北京)如图所示,在△ABC 中,∠BAC=2∠ACB,点 D 是△ABC 内的一点,且AD=CD,BD=BA.探究∠DBC 与∠ABC度数的比值.请你完成下列探究过程:先将图形特殊化得出猜想再对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证明.(1) 当∠BAC=90°时依问题中的条件补全图.观察图形 AB 与AC 的数量关系为当推出∠DAC=15°时可进一步推出. ∠DBC的度数为可得到∠DBC与∠ABC度数的比值为(2) 当∠BAC≠90°时请你画出图形研究∠DBC与∠ABC度数的比值是否与(1)中的结论相同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5. (北京)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边AB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B 重合),连接DE,点A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点为F,连接EF 并延长交BC 于点G,连接DG,过点E作. EH⊥DE交DG 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 BH.(1) 求证: GF=GC;(2)用等式表示线段 BH 与A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轴对称和平移练习题

轴对称和平移练习题

轴对称和平移练习题轴对称和平移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学习中,通过解决一些练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概念。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练习题,希望能帮助你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题目一:已知图形 ABCD 以 AB 为轴对称,A(-2, 3),B(1, 2),C(4, 4)。

求图形 A'B'C'D' 的坐标,其中 A'、B'、C'、D' 为图形 ABCD 经过轴对称后的顶点。

解题思路:由轴对称的定义可知,轴对称的图形中,对称轴上的点不动,其他点与对称轴上的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到点 D' 的坐标为 D'(-1, 4),C' 的坐标为 C'(-4, 4),B' 的坐标为 B'(-1, 1),A' 的坐标为 A'(-2, 2)。

题目二:图形 PQR 是一个正三角形,顶点坐标分别为 P(-3, 2),Q(-1, 4),R(1, 2)。

将图形 PQR 沿 x 轴向右平移 4 个单位,得到图形 P'Q'R',求图形 P'Q'R' 的坐标。

解题思路:平移是指将图形上的每个点按照指定的方向和距离移动,使得原图形上的每个点与平移后的图形上的对应点在平移过程中保持距离不变。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到点 P' 的坐标为 P'(1, 2),Q' 的坐标为 Q'(3, 4),R'的坐标为 R'(5, 2)。

题目三:图形 MNPQ 的坐标如下:M(1, 1),N(3, 1),P(3, -3),Q(1, -3)。

将图形 MNPQ 沿 y 轴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得到图形 M'N'P'Q',求图形M'N'P'Q' 的坐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培优提升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培优提升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培优提升卷一、填空。

1.长方形的对称轴有()条,正方形的对称轴有()条。

2.每个蛋糕需要0.3kg面粉,2kg面粉最多可以做()个蛋糕。

3.圆有()条对称轴,半圆有()条对称轴.4.在一幅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A点与B点重合.如果A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4厘米,那么未对折前A点到B点的距离是_____厘米.5.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_____个锐角,一个正方形有_____条对称轴.6.一瓶1.5升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6杯,每杯果汁有()升,是()毫升。

如果倒入0.4升的杯子中,可以倒满()杯,还剩()升。

7.6.4÷0.004的商的最高位是在()位上.8.剪纸是运用图形的()性质,乘坐观光电梯是()现象。

9.5.1÷1.7+6.5×2.4=()10.13.25÷0.05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

11.平移是指物体或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运动。

1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二、判断。

1.一个数除以0.2,相当于将这个数扩大到原数的5倍.()2.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3.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4.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5.用两个大小不相等的圆组成的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三、选择。

1.某商场打出促销活动“1元钱换2.5元购物券”.某商品定价640元,问促销价是()元.A.384 B.256 C.480 D.600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40 千米,2.5小时到达。

现在已行60千米,还要几小时才能到达正确的列式是()。

A.(40×2.5-60)÷40 B.2.5+60÷40 C.2.5-1÷60÷403.24÷5=( )A.5 B.4......4C.6 (2)4.下列各式中,商是循环小数的是()。

A.5.2÷0.04 B.4.8÷0.9 C.11.2÷1.4 D.3.9÷0.265.84÷48=()A.175 B.0.175 C.1.75 D.17.5四、口算。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习题及答案)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习题及答案)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习题及答案)轴对称、平移与旋转(习题)巩固练习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 .正方形B .角C .圆D .线段3.将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得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MN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E ⊥MNB .AM =EMC .∠BNO =∠FNOD .∠OEF =90°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①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②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一定在对称轴的两侧;③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它们的对称轴;④平面上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A .4个B .3个C .2个D .1个5.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 和顶点D 重合,折痕为EF .若∠CDF =38°,则∠EFD 的度数是()A .72°B .64°C .48°D .52°6.如图,在△ABC中已知DE∥BC,将△ABC沿着DE折叠,使A点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若∠DFB=65°,则∠BDF 的度数为()A.65°B.50°C.45°D.30°7.如图,在6×6方格中有两个涂有阴影的图形MN,图1中的图形M平移后位置如图2所示,以下对图形M的平移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B.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C.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4个单位D.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4个单位8.如图,在△ABC中,BC=6,∠A=90°,∠B=70°,把△ABC沿直线B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CF=2,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E=2B.∠F=20°C.AB∥DE D.DF=6第8题图第9题图9.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BC=2.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n度后得到△EDC,此时点D在AB 边上,斜边DE交AC于点F,则n的大小为()A.30B.50C.60D.7510.如图,在△ABC中,AB=2,BC=3.6,∠B=6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CD的长为__________.11.如图,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四边形O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画出四边形O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四边形OA1B1C1.【参考答案】1.A2.C3.D4.D5.B6.B7.B8.D9.C10.1.611.图略。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移、 旋转和轴对称》培优卷(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移、 旋转和轴对称》培优卷(含答案)

周测培优卷1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认识及其应用一、填空。

(每空2分,共42分)1. 从9:00到12:00,时针旋转了()°。

从3时到3时15分,分针旋转了()°。

2.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旋转,相反的是()旋转。

3. 体育课上,老师的口令是“立正,向左转” 时,你的身体()旋转了()°,口令是“立正,向后转” 时,你的身体()旋转了()°。

4.(1)图形1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到图形()所在的位置。

(2)图形4绕点O()时针旋转90°到图形3所在的位置。

(3)图形3绕点O逆时针旋转()°到图形1所在的位置。

5.图①先向()移动()格到图②的位置,再向()移动()格可以与图③重合,或者先向()移动()格,再向()移动()格也可以与图③重合。

6. 下图中左边的风车绕点O按()时针方向旋转了()得到右边的风车。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8分)1.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

()2. 圆不是轴对称图形。

()3. 利用平移、轴对称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图案。

()4. 芳芳晚上10点睡觉,早晨闹钟6点准时响起,则时针在这段时间旋转了60°。

()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每题2分,共10分)1. 把长方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是()。

2. 下图中左上方的小旗可以通过()与右下方的小旗重合。

A. 旋转B. 平移C. 对称3. 把一个图形顺时针旋转(),就可以回到原来的位置。

A. 90°B. 180°C. 360°4.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旋转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B. 平移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C. 平移和旋转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5. 如图,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两次后,在中间打一个正方形孔,并剪去一个小角,展开后的图形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M
C
N O
轴对称及平移培优试题
1.如图所示,右边的两个图形中,经过平移能得到左边的图形的是( )
D
C
B
A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多于两条的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矩形
C .菱形
D .等边三角形
3.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 )
A.互相平行且相等;
B.互相垂直且相等
C.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4.如果将一图形沿北偏东30°的方向平移3厘米,再沿某方向平移3厘米,所得的图形与将原图形向正东方向平移3厘米所得的图形重合,则这一方向应为( ) A .北偏东60°
B .北偏东30°
C .南偏东60°
D .南偏东30°
5.下列图形经过平移后恰好可以与原图形组合成一个长方形的是( ) A 、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梯形 D 、都有可能
6.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
B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C 、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
D 、图形上任意两点连线的长度不变
7.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_个:①角;②线段;③等腰三角形;④扇形;⑤三角形;⑥正方形;⑦平行四边形;⑧五边形.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8.如图,∠AOB 内一点P ,P 1、P 2分别是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P 1P 2交OA 于M ,交OB 于N ,若P 1P 2 = 5cm ,则ΔPMN 的周长是( )
A.3cm
B.4cm
C.5cm
D.6cm 9.如图,O 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下列图形中可由△OBC 平移得到的是( ) A .△OCD
B .△OAB
C .△FAO
D .△OEF
10. 如图,在△ABC 中,BC=8,AB 的中垂线交BC 于D ,AC 的中垂线交BC 于E.试求△ADE 的周长。

11.如图所示,平移△ABC 可得到△DEF,如果∠A=50°,∠C=60°,那么∠E=•____度,∠EDF=_______度,∠F=______度,
∠DOB=_______度.
12. 已知△ABC 中,AC+BC=24,AO 、BO 分别是角平分线,且MN ∥BA ,分别交AC 于N 、BC 于M ,则△CMN 的周长为( )
A .12
B .24
C .36
D .不确定
O
F
E
C
B A
D
13.在上面的六幅图中,(2)(3)(4)(5)(6)中的图案_______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的
14.如图,△ABC经过平移到△DEF的位置,则下列说法:
①AB∥DE,AD=CF=BE;②∠ACB=∠DEF;③平移的方向是点C到点E的方向;④平移距离为线段BE的长.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个 B.2个 C.3个 D.4个
15.如图,在等边△ABC中,D、E、F分别是边BC、AC、AB的中点,则△AFE经过平移可以得到()
A.△DEF
B.△FBD
C.△EDC
D.△FBD和△EDC
16. 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三角形ABC的面积为
17.如图1,四边形ABCD中,AD∥BC,BC=8,AD=3,AB=4,CD=3,将AB平移到DE处,则△CDE
为三角形,周长为.
18.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10,BC=8,则图中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为()
19.如图,将边长为2个单位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20.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cm,BC=10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CD的周长为().A.10 cm B.12cm C.15cm D.20cm
21.在长方形ABCD中,AB=10 cm,BC=6 cm,试问将长方形ABCD沿着AB的方向平移多少才能使平移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4 cm2?
22.如图,在△ABC中,∠C=90°,AC=BC=5,现将△ABC沿着CB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若平移的距离为2,则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3.某住宅小区内有一长方形地块,想在长方形地块内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之”字路,余下部分绿化,道路的宽为2米,则绿化的面积为
24.如图,在一矩形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柏油小路,其中矩形的长为5,宽为3,柏油小路的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1,则除小路以外的草地面积为
25.7×7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变换为平移,如图,将网格中的三条线段沿网格线的方向(水平或垂直)平移后组成一个首尾依次相接的三角形,至少需要移动()
26.如图8,AD是三角形ABC的对称轴,点E、F是AD上的两点,若BD=2,AD=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
C
B
A
图9
A
E P
D
G
F
B
A
C
D
图10
图8
27.如图9,在ABC ∆中,ABC ACB ∠=∠,AB=25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若BCE ∆的周
长为43cm ,则底边BC 的长为______.
28.如图10,把宽为2cm 的纸条ABCD 沿EF GH ,同时折叠,B 、C 两点恰好落在AD 边的P 点处,若△PFH 的周长
为10cm ,则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
29.如图,将△ABC 沿MN 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为线段MN 的长,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0.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用直尺画图) (1)画出格点△ABC (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 对称的△A 1B 1C 1;
(2)在DE 上画出点P ,使PC PB +1最小;(3)在DE 上画出点Q ,使QC QA +最小。

E
D
A B
C
31.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ABC.
(1)画△ABC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不写画法); (2)若网格上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ABC 的面积.
32.贵港市政府计划修建一处公共服务设施,使它到三所公寓A 、B 、C 的距离相等。

(1)若三所公寓A 、B 、C 的位置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确定这处公共服务设施(用点P 表示)的位置(尺规作图,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BAC =56º,则∠BPC = º.
33.如图所示,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的两定点,在BC 上求一点M ,使△MEF 的周长最短。

34.如图,A 、B 是两个蓄水池,都在河流a 的同侧,为了方便灌溉作物,•要在河边建一个抽水站,将河水送到A 、B 两地,
A
B
C
M
N
·
·B
a
图14
A
B
C
E F
问该站建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所修的渠道最短,试在图中确定该点。

(保留作图痕迹)
35.在旷野上,一个人骑马从A处出发,他先到河边N饮水,再到草场M出放马,然后返回A地,如图,请问他应该怎样
走才能使总路程最短?
A
N
M
36.图1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的位置.若AB=8cm,BE=4cm,DG=3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cm.
37.如图所示,已知Rt△ABC中,∠C=90°,BC=4,AC=4,现将△ABC沿CB方向平
移到△A′B′C′的位置.
(1)若平移的距离为3,求△ABC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
(2)若平移的距离为x(0≤x≤4),△ABC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写出面积y与平移距离x的关系式.38.如图①,将线段A1A2向右平移2个单位到B1B2,得到封闭图形A1A2B2B1(即阴影部分),在图②中,将折线A1A2A3
向右平移2个单位到B1B2B3,得到封闭图形A1A2A3B
3
B2B1(即阴影部分).
(1)在图③中,请你类似地画一条有两个折点的折线,同样向右平移2个单位,从而得到一个封闭图形,并用阴影表示;
(2)请你分别写出上述三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设长方形水平方向长均为a,竖直方向长均为b):S1= ,S2= ,S3= ;
(3)如图④,一块长方形草地,长为20米,宽为10米,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宽度都是2米),请你写出小路部分所占的面积是多少米2;
(4)如图⑤,若在(3)中的草地又有一条横向的弯曲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宽度都是1米),请你写出小路部分所占的面积是多少米2.
39.如图所示是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重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40.在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AD=4cm,BC=6cm,,梯形ABCD的高为5cm试问将梯形ABCD沿AD方向平移多少才能是平移后与原来的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10CM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