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门氏菌及检验

合集下载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一、培养基和试剂:1、缓冲蛋白胨水(BP):按GB4789.28中4.12规定2、氯化镁孔雀绿(MM)增菌液:按GB4789.28中4.13规定3、四硫酸钠煌绿(TTB)增菌液:按GB4789.28中4.14、4.15规定4、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GB4789.28中4.16规定5、亚硫酸铋琼脂(BS):按GB4789.28中4. 19规定6、DHL琼脂:按GB4789.28中4. 20规定7、HE琼脂:按GB4789.28中4.21规定8、WS琼脂:按GB4789.28中4.23规定9、SS琼脂:按GB4789.28中4.22规定10、三糖铁琼脂:按GB4789.28中4.26、27规定11、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按GB4789.28中3.13规定12、尿素琼脂(Ph7.2):按GB4789.28中3.15规定13、氰化钾(KCN)培养基:按GB4789.28中3.16规定14、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按GB4789.28中3.12规定15、糖发酵管:按GB4789.28中3.2规定16、ONPC培养基:按GB4789.28中3.3规定17、半固体脂:按GB4789.28中4.30规定18、丙二酸钠培养基:按GB4789.28中3.7规定19、沙门氏菌因子血清:按26种用于初步分型;57种用于进一步分型;163种用于详细分型。

二、沙门氏菌检验程序:三、操作步骤:(一)、前增菌和增菌冻肉、蛋品、乳品及其他加工食品均应经过前增菌。

各称取检样25g,加在装有255ml缓冲蛋白胨水的500ml广口瓶内。

固体食品可先应用均质器以8000~100000r/min打碎1min,或用乳钵加灭菌砂磨碎,粉状食品用灭菌匙或玻棒研磨使乳化,于36±1℃培养4h(干蛋品培养18~24h)移取10ml,转种于100ml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或四硫酸钠煌绿增菌液内,于42℃培养18~24h。

同时,另取10ml,转种于100ml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内,于36±1℃培养18~24h.。

沙门氏菌的检验流程及每一步检验过程的作用

沙门氏菌的检验流程及每一步检验过程的作用

沙门氏菌的检验流程及每一步检验过程的作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沙门氏菌的检验流程及每一步检验过程的作用1. 概述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类常见的致病菌,可以引起人畜的肠道感染。

食品中沙门氏菌测定能力验证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食品中沙门氏菌测定能力验证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食品中沙门氏菌测定能力验证和关键控制点分析摘要: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能导致食物中毒,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确保我国食品的卫生安全,本研究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能力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关键控制点,并提出了有关控制方法。

本研究旨在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关键词:食品;沙门氏菌;检测能力;关键控制点0、引言沙门氏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高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率,我国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也较为严重。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和监控。

本文通过对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材料及方法进行验证,并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1、沙门氏菌检测材料与方法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的材料与方法主要包括样品来源、试剂与仪器、检测方法等环节。

通过这些方法和步骤,可以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依据。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的材料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样品来源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中进行随机抽取,以此为试验样品。

常见的食品类别包括肉类、禽类、水产制品、蔬菜水果等。

1.2试剂与仪器(1)试剂:①营养琼脂:用于沙门氏菌的培养和分离纯化;②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用于沙门氏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别;③生化鉴定试剂盒:用于沙门氏菌的生化实验;④缓冲蛋白胨水: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的前增菌培养;⑤四硫酸盐胱氨酸增菌液:用于沙门氏菌选择性增菌培;⑥亚硫酸铋琼脂:用于沙门氏菌特别是伤寒沙门氏菌的选择性分离培养;⑦HE琼脂培养基:用于肠道致病菌特别是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选择性分离培养;⑧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用于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分离培养。

(2)仪器:①生化培养箱:方便沙门氏菌培养和增菌的场所;②高压蒸汽灭菌锅:用于培养基的灭菌;③显微镜:用于观察沙门氏菌的形态;④离心机:用于样品的分离和纯化。

1.3检测方法(1)前增菌:将食品样品接种到含有营养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使受损伤的沙门氏菌细胞恢复到稳定的生理状态。

沙门氏菌检测操作规程

沙门氏菌检测操作规程

沙门氏菌检测操作规程1 原理沙门氏菌的检测需要四个连续的阶段见下图:1.1 用非选择性液体培养基预增菌将试料接种到缓冲蛋白胨水(BPW),在36℃±1℃下培养16~20h。

(样品中可能存在少量的沙门氏菌却含大量的肠杆菌科的其他菌,所以选择性增菌是必须的;为了检测受伤的沙门氏菌,常须进行预增菌。

)1.2 在选择性液体培养基上增菌将1.1中的培养物接种到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和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中。

于TTB增菌液内42℃±1℃培养18h~24h;SC 增菌液内36℃±1℃培养18h~24h。

1.3 初步筛选将1.2的培养物接种到以下两个选择性培养基:亚硫酸铋(BS)琼脂、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于36℃±1℃分别培养40h~48h(BS 琼脂平板)或18h~24h(XLD 琼脂平板),根据菌落特性,辨别可疑沙门氏菌菌落。

1.4再次筛选挑出1.3中的可疑沙门氏菌菌落,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中培养再次筛选,再用合适的生化和血清学试剂进行鉴定。

2 试剂与仪器2.1所用器具三角烧瓶、玻璃珠、具塞试管、培养皿、1000μL枪头、5mL枪头、称量勺、接种环、接种针2.2 仪器:分析天平、恒温培养箱、微型振荡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2.3 所用试剂和培养基2.3.1缓冲蛋白胨水培养基(BPW)称取BPW培养基20.1g,加入蒸馏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以90mL/瓶分装到各锥形瓶,并于121℃灭菌15 min,冷至常温。

2.3.2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取TTB增菌液基础93.6g,加入蒸馏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于锥形瓶中,每瓶100mL。

将锥形瓶放入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冷至30℃,每100mL基础培养基中加入TTB配套试剂碘液和煌绿各一支(开启前用75%酒精棉消毒西林瓶表面),混合均匀。

2.3.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取SC培养基23g,加入蒸馏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锥形瓶,冷至常温备用。

沙门氏菌检验国标检验步骤及接种方式

沙门氏菌检验国标检验步骤及接种方式

沙门氏菌检验国标检验步骤及接种方式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感染。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确保公众的健康,我们需要进行沙门氏菌的国标检验。

下面是一份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沙门氏菌检验的国标检验步骤和接种方式。

第一步:样品准备在进行沙门氏菌检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常见的样品包括食品、水、动物排泄物等,可能携带沙门氏菌。

样品应该收集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并采取无菌采样容器进行收集。

收集样品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并确保样品的数量足够进行检验。

第二步:样品处理样品处理的目的是将潜在的沙门氏菌分离出来,并进行后续的检测。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选择性培养。

富集培养是将样品放入富集培养基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以及特定条件促使沙门氏菌生长。

选择性培养则是利用培养基中的特殊抑制剂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从而使沙门氏菌生长出来。

第三步:菌落鉴定在样品处理后,我们需要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鉴定,确认是否为沙门氏菌。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形态学鉴定主要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来判断细菌的种类。

生理生化鉴定则是通过检测菌落对特定物质的代谢情况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利用特定的DNA序列来识别沙门氏菌的基因,通常使用PCR技术进行检测。

第四步:抗菌药敏试验沙门氏菌的抗菌药敏性检测是为了确定对何种抗生素具有敏感性。

通过抗菌药敏试验,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感染。

可以使用各种常见的抗生素盘进行试验,然后观察沙门氏菌对不同抗生素的反应。

根据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可确定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情况。

第五步:结果分析与报告最后一步是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撰写检验报告。

检验结果要结合国家标准进行评估,确定样品是否合格。

如果样品中检测到沙门氏菌,还需要评估其数量以及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

在撰写报告时,需要详细记录样品的来源、处理方法、检验步骤和结果,以及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ELISA法检查等,能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1、血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时,多数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出现偏低的情况,大儿童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出现升高的现象,该项结果可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2、便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以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黏液样变或血便的情况,通过明确患者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3、ELISA法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沙门菌抗原、抗体是否出现异常的情况,有助于沙门菌感染的诊断。

除此之外,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还包括B超检查、肥达试验等,如果自身的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感染病科进行检查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

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

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沙门氏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是现代医学和食品安全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细菌。

沙门氏菌感染会引起人体的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等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和准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主要是通过分离菌株和检测其特异性抗原来进行的。

首先,从样品中分离出可疑的沙门氏菌菌株。

这一步骤通常通过将样品接种在含有沙门氏菌生长所需的富营养培养基上来实现。

沙门氏菌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呈灰白色,有时带有红色或黑色。

接下来,对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菌株进行鉴定和鉴别。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传统的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传统的生化试验包括对菌株进行氧化-发酵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这些试验通过检测菌株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来确定其是否为沙门氏菌。

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沙门氏菌的检验中。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聚合酶链反应(PCR),它可以通过扩增沙门氏菌特异基因片段来识别和检测沙门氏菌。

PCR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到沙门氏菌的存在。

除了分离和鉴定菌株外,还可以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的特异性抗原来进行沙门氏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的特异性抗原主要包括菌壁脂多糖(LPS)和外膜蛋白等。

通过将样品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通过免疫反应来检测是否存在沙门氏菌。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层析试验(ICA)等。

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是基于沙门氏菌的特征和特异性抗原来进行的。

通过分离菌株、鉴定和鉴别以及检测特异性抗原,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沙门氏菌感染。

这对于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沙门氏菌的传播和感染。

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是通过分离菌株和检测其特异性抗原来进行的。

这一检验方法结合了传统的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沙门氏菌感染,为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样品处理和检测灵敏度等方面的问题。

沙门氏菌检验方法,一文带你了解

沙门氏菌检验方法,一文带你了解

沙门氏菌检验方法,一文带你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听说过食物中毒事件,而其中一种常见的细菌,沙门氏菌,常常与这些事件有关。

沙门氏菌是一种微小的细菌,尽管它们很小,却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动物、人类及其环境中。

正因如此,了解沙门氏菌及其检验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一、沙门氏菌简介沙门氏菌是一类微小而坚韧的细菌,属于沙门氏菌属。

它们通常呈现出细长的形态,就像细小的杆状微生物,这使它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起来很有特点。

这些细菌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尤其是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比如动物的肠道、水体以及一些食物表面。

沙门氏菌与食品有着潜在的关系,因为它们可以在不正确处理或保存的食物中繁殖。

当食物受到污染,例如接触了受感染的动物粪便,沙门氏菌可能会进入食物中并迅速增殖。

一旦食物被食用,人体可能会暴露在这些细菌中。

一旦进入人体,它们可能导致沙门氏菌感染,也称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这种感染可能会导致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二、沙门氏菌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于容易受感染的人群。

食物中的沙门氏菌可能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导致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通过定期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避免食品污染事件的发生。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免疫学方法,这些方法结合使用,提高了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

1.传统的培养方法这种方法涉及将食物样品放入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然后在控制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数天。

在沙门氏菌存在的情况下,它们会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

通过观察这些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其他特征,可以初步确定是否存在沙门氏菌。

虽然这种方法是经典且可靠的,但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得出结果。

2.分子生物学技术这种现代方法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的DNA或RNA来更快速、准确地识别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氏菌及检验
概况
沙门氏菌引起人类的伤寒、副伤寒和食物中毒。并引起动 物的沙门氏菌病。可由不同的方式污染食品。是重要的肠道致 病菌。沙门氏菌的分布极广,种类繁多。是肠杆菌科中最复杂 的菌属。按Kanffman-White的分类标准有2200种以上的血 清型,目前公认的分类方法是将沙门氏菌分为6个亚属(亚属 Ⅰ—Ⅵ)其中亚属Ⅲ再分为Ⅲa和Ⅲb)绝大多数(>99%)沙 门氏菌亚属Ⅰ中的菌种,其余的亚属通常从冷血动物和环境中 分离,偶尔引起人类致病。沙门氏菌主要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 经口感染。引起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是动物性食品 如生肉、牛排、禽肉、动物内脏等,乳类和乳制品、蛋及蛋制 品也可传播。从业人员的带菌在引起食物中毒中也不容忽视。 引起食物中毒的菌型很多,主要有鼠伤寒、肠炎、猪霍乱汤卜 逊及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国外,以鼠伤寒沙门菌占第一位。我 国鼠伤寒所致的食物中毒占29.5%,具第一位。

五、 血清学凝集试验
六、噬菌体裂解试验
• 噬菌体是寄生于细菌的病毒,它们随同细菌分 布于自然界中,噬菌体对于它们的 宿主细菌 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故可利用噬菌体来鉴定某 些细菌且对于某种菌作为一个 必要的鉴定项 目。噬菌体对于它们的宿主细菌还具有型的特 异性,因此可用于细菌的分型。应用肠杆菌科 噬菌体诊断法来检验食品及食物中毒中的沙门 氏菌,志贺氏菌性大肠埃希菌,也适用于食品 从业人员的带菌检验。

9、葡萄糖铵利用试验:
• 当细菌可以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且不需要尼 克酸和氨基酸作为生长因子时可以在该培养基上生 长。细菌生长时分解葡萄糖使培养基变酸。 取培养物表面在盐水管内做成极稀的悬液。肉 眼观察不见浑浊,以每一接种环内含菌数20-100之 间为宜,将接种环重新灭菌后挑取菌液接种。同时 再以同法接种普通斜面一支作对照37℃培养24小时。 本试验要求比较严格,阳性者葡萄糖铵斜面上有正 常大小的菌落生长,阴性者不生长,但对照上生长 良好。如在葡萄糖铵斜面上生长极微小的菌落可视 为阴性结果,大肠埃希菌阳性,志贺氏阴性,可用 此试验予以鉴别。 •
2、综合半固体:


包括三项靛基质、尿素和动力。穿刺接种,37℃培养1—2天
⑴ 靛基质于上层滴加靛基质试剂(4-5滴),出现红色环为阳性, 黄色为阴性。其原理是细菌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靛基质(吲 哚)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作用形成玫瑰吲哚的红色。 ⑵ 尿素:如被测细菌有尿素酶,可分解培养基中的尿素,产生大量 的氨使培养基变碱,而使培养基变红色(培养基内有酚红指示剂碱性 时为玫红色) ⑶ 动力的观察:如被测细菌有鞭毛即有动力,沿穿刺线扩散生长, 即动力阳性。 靛基质和尿素试验均属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

8、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 当细菌可以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同时 利用其作为唯一碳源时可在枸橼酸盐培养基 上生长,分解枸橼酸钠生成碳酸钠使培养基 变碱。 将琼脂培养物做成盐水悬液接种一环于 斜面上,37℃培养4天,每天观察结果一次, 阳性者斜面上有菌落生长,培养基从绿色转 为兰色。沙门氏菌为阳性,志贺氏菌阴性。
• 肠杆菌科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为阴性。在鉴 定上有重要价值。
4、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 属氨基酸代谢试验 细菌分解氨基酸使其脱掉 羧基,生成胺和CO2的反应叫脱羧反应。细 菌所产生的酶叫脱羧酶,氨基酸经脱羧产生 的胺均可使培养基变碱可用指示剂显示出来。 于被检测菌斜面上挑取培养物接种到氨基酸 培养基及对照培养基(无氨基酸)。37℃培 养1-2天。每天检查一次结果,黄色为阴性 (仅发酵葡萄糖)对照为黄色(发酵葡萄糖 产酸)氨基酸管从黄色变紫色为阳性。
一、形DHL琼脂)上典型特征
沙门氏菌在SS琼脂上典型 特征
沙门氏菌在HE琼脂上典型 特征
三、检验程序
四、生化试验及亚属的鉴定
沙门氏菌和志贺 氏菌主要生化试验原 理、试验方法、结果 观察
1、三糖铁琼脂:
• 肠道致病菌检查作初步筛检用,底 层穿刺、斜面划线接种。37℃培养 24h。底层产酸表示葡萄糖发酵(变黄 色),斜面产酸表示乳糖或蔗糖发酵, 中段变黑表示产硫化氢。

7、ONPG (β-半乳糖苷酶试验)
• • • 糖类代谢试验 利用邻硝基苯酚β-半乳糖苷来测定β-半乳糖苷酶, 当培养基内有微量邻硝基苯酚产生时即可呈显著的 黄色。 自斜面上挑取满环细菌挑种到ONPG培养基内, 37℃培养1-3小时和24小时观察结果,如有该酶则 于1-3天后培养基内有邻硝基苯酚的产生而呈黄色, 如无此酶则24小时不变色,沙门氏菌为阴性。 ONPG无法买到时可用5%乳糖代替,但应降低蛋白 胨的含量为0.2-0.5%,可以使大部分迟缓发酵的细 菌于一天内发酵。
10、七叶苷水解试验 (糖代谢试验)


细菌水解七叶苷生成葡萄糖和七叶素。 七叶素 与 培养基内枸橼酸铁试剂的二 价铁离子起反应生成黑色的化合物。
自琼脂培养物接种与七叶苷培养基内, 培养过夜观察结果。阳性 反应时培养 基变为棕黑色,志贺菌为阴性。
11、氧化酶试验:
• 氧化酶或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呼 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此酶并不直接与氧 化酶试剂起反应,而是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 化,然后此氧化型的细胞色素C使对苯二胺 氧化,产生颜色反应。 取洁净滤纸一角沾取试验菌少许,加试 剂1滴,阳性者立刻呈粉红色,5-10秒内呈 现紫色反应为氧化酶阳性。沙门菌、志贺菌 阴性,弧菌属细菌阳性。

• •
3、氰化钾试验:
• 即抑菌试验,氰化钾可以抑制某些细 菌的呼吸酶系统,呼吸酶以铁卟啉为 辅基,氰化钾能和铁卟啉结合,而使 这些酶失去活性,使细菌的生长受到 抑制。
3、氰化钾试验:
• 取37℃24h的肉汤培养物一接种环至氰化钾培 养基内,同时接种一环到不含氰化钾的同样培 养基中作为对照。37℃培养连续观察两天如 有细菌生长培养基浑浊即为阳性。细菌不生长 为阴性,对照应有菌生长。

5、丙二酸盐:
• 属碳源利用试验。当细菌可以利用丙 二酸钠唯一碳源时,丙二酸钠被分解 生成碳酸钠。使培养基变碱。
用新鲜斜面培养物接种,37℃培养48 小时阳性者由绿色变为兰色。

6、糖类分解试验 (糖发酵试验):
• • 属 糖类代谢试验 细菌分解糖类系依靠细菌细胞所产生的 各种酶类的作用,而这些酶类随细菌的种类 不同而各不相同。故可利用此来鉴别细菌, 糖发酵试验培养基常用的指示剂为溴甲酚紫 或溴麝香草酚兰。 最常用的是液体糖发酵管。如细菌利用 该糖类使其发酵产酸,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 色或绿色变为黄色为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