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2章知识点沪教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化学第二章浩瀚的大气知识点

沪教版化学第二章浩瀚的大气知识点

沪教版化学第二章浩瀚的大气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沪教版化学第二章浩瀚的大气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空气,这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东西,就像地球的一件大气毯子一样。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气体,像氧气是我们呼吸离不开的,氮气占比很大,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

②重要程度:这章内容在化学学科里相当重要。

可以说,要是不搞懂大气的组成、性质等,很多化学现象和反应都没法深入理解。

比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都和大气里的氧气、二氧化碳有关系。

这是我们理解地球环境相关化学知识的基础。

③前置知识:得先知道一些基本的物质概念,像什么是元素啊,原子分子这些。

不然这章里提到的各种气体成分,你理解起来就会很费劲。

④应用价值:实际生活中应用太多了。

就拿空气质量检测来说,只有了解大气的组成和性质,才能知道哪些东西超标了,会不会影响我们身体。

工业上要是想减少污染排放,也得知道大气的相关知识。

像汽车尾气排放得控制氮氧化物这些和大气有关的污染物。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章内容在沪教版化学里算是化学研究的基础部分吧。

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化学物质变化、环境化学等好多分支知识奠定基础。

和前面的物质构成知识有关联,也为后面化学反应等知识埋下伏笔。

②关联知识:和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知识点联系得特别紧密。

比如说大气里的氧气具有氧化性,这和很多物质的氧化反应有着直接的联系,像铁生锈就是和氧气反应。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呢,老实说大气的组成比例,每一种气体的具体性质比较繁琐。

重点就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还有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这里的关键是要能分清不同气体的区别,并且理解它们在各种环境现象中的作用。

④考点分析:考试中呢,肯定会经常考啊。

选择题里可能会考大气的组成比例,简答题里可能会出氧气或者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题说不定就会出探究大气中某种气体的含量这样的。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大气组成的概念吧,就是大气里面有哪些东西。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推荐文档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推荐文档

第 1 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感人民商朝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 ----- 环境友善化学( 化合反响切合绿色化学反响 )①四特色 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中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泉除去污染4、蜡烛焚烧实验(描绘现象时不行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光明)、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头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查验产物H 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 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污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白腊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白腊蒸气焚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对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 CO 2和 H2O 的量增加(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同样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门路——科学研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定→设计实验→实验考证→记录与结论→反省与评论化学学习的特色: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焚烧匙只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平均)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行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一定放安稳。

视野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可以用来加热,不可以用作反响容器。

量程为10 毫升的量筒,一般只好读到0.1 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大略的称量,一般能精准到0.1 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地点为“左物右码”。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解读课件: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共47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解读课件: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共47张PPT)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8时48分2 1秒下午8时48分20:48:2121.11.9
知识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 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不是与所有物质都能 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重、难点) 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制二氧化碳。
实验用品:塑料水瓶一个(带盖),一次性塑料杯一个,废弃注射 器一个,玻璃片一个,废弃塑料吸管,蛋壳,食醋,澄清石灰水。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重、难点) 检验和验满在试剂选择和方法上的区别:
检验是利用某气体的特性,使用某种方法证明该气体是什么 气体。验满是已知该气体是什么气体,使用某种方法来检验 该气体是否收集满。因此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 而不用燃着的木条,因为不支持燃烧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有 氮气等也不支持燃烧。
知识点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赤潮和水华:
(2)水华的危害 “水华”,就是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现象,水体呈蓝、 绿或暗褐色,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水华”主要由 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水、污水进入水 体后,藻类大量繁殖,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水华”现象便 随之出现。出现“水华”现象后,面积会逐年扩散,持续时间 逐年延长。“水华”主要发生在静态水体,近年来太湖、滇 池、巢湖、洪泽湖都出现过水华现象。
知识点水的净化(重、难点)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 ①滤纸破损。 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导致液体没有经过充分过滤就流入 到滤液中。 ③滤纸高于漏斗边缘,使滤液从漏斗外壁直接进入滤液中。 ④盛装滤液的仪器本身就不干净。
知识点水的净化(重、难点) 区分明矾吸附作用与活性炭吸附作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总结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总结空气的组成:A:氮气:78%,用作保护气,制冷剂,制化肥。

B:氧气:21%,用于支持呼吸和燃烧。

C:稀有气体:0。

94%,用于做保护气,制冷剂,制彩灯。

D:二氧化碳:0.03%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灭火等。

E:其它:0。

03%。

集气瓶中水大于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小于的原因:红磷的量不足;没有等集气瓶中的空气冷却就打开弹簧夹;装置漏气。

大于的原因: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后没有及时塞上橡皮塞。

弹簧夹没有夹好,内部气体爱热膨胀从导管逸出。

关于氧气的实验总结1.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实验原理: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先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然后再加热,由于液氮的沸点(-196度)比氧气的沸点(-183度)低,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实验装置: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实验现象实验装置:电极上产生的现气体检验气体的检验结论象现象①与电②与电源正用一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源相连极相连的一木条置于与电氧气(是由..的两电端产生的气源正极相连的氧元素组极上都体少试管口成)有气泡③与电源负用一燃着的木气体能燃烧,该气体是产生极相连的一条置于与电源产生淡蓝色氢气(是由..端产生的气负极相连的试火焰,氢元素组体多管口成)注:①为了增强水的V正:V负=1:2注:氢气的量导电性,在做这个实验少时,在检验m正:m负=8:1时往往看不时应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到淡蓝色火或氢氧化钠溶液②电解....焰,而能听到水的电源为直流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4章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4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用铁锅煮食物较好的原因:用铁锅煮食物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症。

二、碳酸氢铵加热时的现象:(1)白色固体逐渐减少;(2)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烧杯内壁有水珠。

保存时应密封放在阴凉处。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二氧化碳水氨气碳酸氢铵++−→−∆NH 4CO 3 NH 3 H 2O CO 2 三、氮气的性质和用途:1.通常情况下,氮气很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作“保护气”,延长粮食、瓜果、蔬菜等的保存期;还可充入灯泡,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2.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可用于制造氮肥。

3.正常大气压下,温度低于-196℃时氮气液化成液氮;可用于医疗手术、冷冻剂 四、探究铁生锈实验的实验现象:1.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2.烧杯中的导管内液面上升。

结论:铁丝与水及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反应而生锈 。

五、石英砂可制造光导纤维; 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 钛合金材料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

第二节 化学研究什么一、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1.发出明亮的火焰;2.烧杯内壁有水珠;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可从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即石蜡固体小颗粒。

二氧化碳水氧气石蜡点燃+−−→−+ O 2 H 2O CO 2烟:固体小颗粒 雾:小液滴 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他们的本质特征、本质区别及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何区分变化和性质:1.变化是一个过程;2.若一句话中有“能”、“可以”、“容易”、“会”、“难以”、“具有”等字眼时,一般为性质。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整理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整理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 2 78% , O 2 21% , CO 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2.氧循环:(1)氧气的产生:光合作用;(2)氧气的消耗: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可燃物的燃烧、水溶解等3、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 2、NO 2、CO ,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4、O 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注意事项:1、燃烧匙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防止瓶内氧气受热膨胀后绝大部分迅速逸出,造成反应时间过段,现象不明显。

2螺旋状的细铁丝的目的: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充分受热3、系火柴梗的作用:引燃4、预先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目的是: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实验说明:(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剧烈。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很多物质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

(3)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够燃烧。

6、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和缓慢氧化(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7、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2)支持燃烧:炼钢、发射火箭、氧炔焰等。

6、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

(物理变化)8(1)2KMnO 4K 2MnO 4+ MnO 2 + O 2↑ ;(2)2H 22H 2O + O 2 ↑。

(可用排水法收集O 2 ,因为O 2不易溶于水)(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 32MnO △2KCl + 3O 2 ↑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物的溶解性、密度、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与水反应操作步骤:1查2装3定4点5收6离7熄(茶庄定点收利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住试管时,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过一段时间,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清单-精选文档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清单-精选文档

一、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氮气________%、氧气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

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密度稍________空气,________溶于水。

(2)氧气有三态变化。

在外界条件改变时,可以变成__________色液体和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__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________性。

(1)碳+氧气――→点燃______________;C +O 2――→点燃____________。

(2)铁+氧气――→点燃______________;Fe +O 2――→点燃__________。

(3)石蜡+氧气――→点燃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是氧气的重要用途。

如潜水、太空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氧气的制法1.工业制氧气首先将空气除尘净化,除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然后在低温、加压条件下,使空气液化。

通过控制温度________液态空气,将沸点较低的液态氮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液态氧。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1)原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装置:固体需加热型装置。

图2-Q -1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中能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九年级化学第2章知识点(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2章知识点(沪教版)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一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 %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 0.94 % ,二氧化碳0.03 %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氧气1.物理性质:(1)通常无色无味(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于水(4)液态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1)氧气和木炭反应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 C + O 2−−→−点燃 CO 2化学方程式: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石蜡和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符号表达式:石蜡+O 2点燃CO 2+H 2O化学方程式:现象: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有明亮的火焰,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内壁有水雾出现,倒入澄清石灰水会使之变浑浊。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 Fe + O 2 −−→−点燃 Fe 3O 4化学方程式: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A.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有利于铁丝持续燃烧。

B. 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火柴棒的目的是为了引燃铁丝。

C. 等火柴棒将要燃尽时才把铁丝伸入集气瓶中,目的是既让火柴棒在中氧气引燃铁丝,同时又避免因火柴棒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

D. 将燃烧的铁丝自上而下伸入集气瓶中是为了铁丝能持续燃烧,防止燃烧放热造成瓶中氧气大量扩散到瓶外。

E. 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炸裂瓶底(4)红磷燃烧文字表达式: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 P + O 2−−→−点燃 P 2O 5化学方程式: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5)镁带燃烧文字表达式: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符号表达式: Mg + O 2 −−→−点燃 MgO化学方程式: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 %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 0.94 % ,二氧化碳0.03 %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二、氧气
1.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于水
(4)液态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1)氧气和木炭反应
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符号表达式: C + O 2−−→−点燃
CO 2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符号表达式:石蜡+O 2点燃CO 2+H 2O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内壁有水雾出现,倒入石灰
水会使之变浑浊。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文字表达式: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符号表达式: Fe + O 2 −−→−点燃
Fe 3O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4)红磷燃烧
文字表达式: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 P + O 2−−→−点燃
P 2O 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5)镁带燃烧
文字表达式: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符号表达式: Mg + O 2 −−→−点燃
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3.氧化反应:(1)剧烈氧化: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

如:各种燃烧
(2)缓慢氧化:缓慢的氧化反应。

如:新陈代谢,金属锈蚀,食物腐烂, 有机肥的腐熟。

4.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5.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是 物理 变化。

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分离氧气的。

首先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使空气 液化 。

将温度控制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之间,将沸点较低的液态氮气先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沸点较高的液态氧。

6.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颜色: 紫黑色 )制氧气 谐音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如图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①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②装: 装入药品 ;
③定: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口放 一团棉花 ,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④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 预热 后 集中药品加热 );
⑤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待气泡 连续而均匀冒出 再收集);
怎样判断是否收集满? 当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时 ;
⑥移:实验结束后先 从水中移出导管 ;
⑦熄:最后 熄灭酒精灯 。

(防止试管冷却,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 4 −−→−加热
K 2MnO 4 + MnO 2 + O 2↑ (2)双氧水制取氧气
药品:双氧水(6%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颜色: 黑色 )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H 2O 2 −−→−加热
H 2O + O 2↑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加热
KCl+O 2↑ 7.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8 .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看是否复燃
9..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产生:(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2)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
(3)动植物尸体的腐烂
二氧化碳的消耗:光合作用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1升水约能溶解1升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 + 水 −→− 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O 2 + H 2O −→− H 2CO 3
碳酸易分解:H 2CO 3−→−
△ CO 2 + H 2O (3)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
碳酸钙 + 水 CO 2 + Ca(OH)2 −→−
CaCO 3 + H 2O 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2.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 + 盐酸 −→−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符号表达式:CaCO 3 + HCl −→−
CaCl 2 + H 2O + CO 2
3. 装置:固液常温装置
4. 二氧化碳的收集: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5. 二氧化碳的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四. 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进入二氧化碳可能比较多的地方,要做灯火试验。

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分解水) H 2O −−→−通电 H 2 + O 2 (负氢正氧,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
(2)氢气燃烧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合成水) H 2 + O 2 −−→−点燃
H 2O 现象: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水的净化
(1)硬水:含钙、镁较多的水
软水:含钙、镁较少的水
(2)区分:用肥皂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①煮沸 ②蒸馏
3.过滤
(1)过滤: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一种操作 要领: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壁;
二低:一是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一是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