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的魅力
家乡风情 乡村文化的魅力

家乡风情乡村文化的魅力家乡风情乡村文化的魅力作为一个乡村出身的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乡风情的独特魅力。
乡村文化不仅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也展现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灿烂的民间艺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我家乡风情的美丽之处。
一、自然环境的恩赐我家乡位于山区,被青山环抱,水资源丰富。
这里的乡村风光如画,四季分明,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翠绿的农田一片生机勃勃,秋天丰收的果园香气扑鼻,冬天的白雪皑皑。
每当夕阳西下,山水交融,让人沉醉其中。
这样的自然环境不仅赋予了我们美好的居住地,也成为了我们乡村文化的瑰宝。
二、传统建筑与乡土风情家乡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乡土韵味,传统的民居为我们展示了乡村人们建筑智慧和审美情趣。
这些建筑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以红砖灰瓦为主体,融入了大自然的元素,通过精心的设计与布局,形成了独特的乡土建筑风格。
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三、民间艺术的瑰宝乡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还表现在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中。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技艺,如剪纸、刺绣和泥塑等。
这些技艺代代相传,至今仍在乡村中传承发展。
看着老一辈的手艺人们熟练地运用传统工艺创作,仿佛时间倒回到了过去。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彰显了家乡的传统文化,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四、传统节日与习俗的传承乡村文化最直观的展现就是传统节日和民俗习惯。
每逢传统节日,我们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民间团聚的时刻,更是展示乡村文化的窗口。
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举办各种民俗表演和比赛。
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家乡人民之间的情感,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家乡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在这里农耕文化代代相传。
农耕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家乡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在新时代,我们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推进农业现代化。
家乡文化之魅力西峡

家乡文化大寻访魅力西峡我生于西峡,长于西峡,我深深的爱着我的家乡。
西峡的沃土养育了我,山水陶冶了我。
通过对家乡文化的寻访,我更了解了西峡的魅力。
无论我身在何方,身处何时,我将永远把它记在心底。
西峡,一个因发掘大量恐龙蛋化石群,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第九大奇迹”而闻名中外的“恐龙之乡”,如今正成为八百里伏牛山脚下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峡境内地形复杂,北部是海拔高、坡度大的中低山地,南部是鹳河谷地,两侧是起伏大的低山丘岭。
全县最高山峰犄角尖海拔2212.5米,最低点位于丹水镇马边村,海拔181米,自然坡降为33%。
它处于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年均无霜期为236.2天,年均日照2019小时。
素有“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之称。
境内河流众多,属长江流域丹江水系的鹳河纵贯全县南北,并与526条大小河流呈羽状分布于崇山峻岭之中。
主要河流有鹳河、淇河、峡河、双龙河、丹水河等。
西峡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
公元前3000年,西峡就有聚居的群落。
西周初年为古若国属地,并设为白羽邑。
公元前524年至506年曾是许国国都,秦时置析县。
后几经沿革,西峡走过了漫长曲折的历史。
古史记载,西峡“陆通秦晋,水达吴楚”;“山产百货风行,千里万商云集”。
自古以来,许多圣哲贤达、历史名人曾在西峡留下了传奇遗踪:颜母(大书法家颜真卿母亲)坟、酒仙刘林坟、孔子回车返鲁、屈原苦谏楚王、武则天建造行宫、李自成兵屯西坪操场,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苏辙、司马光等都曾游历西峡而留名作。
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曾出任西峡县令,留下了 100多首歌吟西峡山水田园风光的诗词佳句。
西峡还是原宛西民团司令别廷芳实施宛西自治的大本营。
蕴藏在西峡这块古老土地上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西峡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经济发展颇为迅速。
西峡工业经济已形成了四大优势产业群体。
包揽家乡美景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作文

包揽家乡美景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作文在我家乡,有一种让人心醉的美景,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的调色盘,五彩缤纷,真是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你想啊,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大地上,那感觉就像是上天在给我们打上了金色的滤镜。
小河边,清澈见底的水流缓缓而过,水面上还时不时漂浮着几片落叶,像是在跟我打招呼。
“嘿,你好啊!”我总是忍不住跟它们说话,心里想着,这可是我日常的乐趣。
再说说我们村里的田野,真的是广袤无垠,像一块绿色的绒毯,铺展在大地上。
那一片片金黄色的稻谷,仿佛是在说:“快来啊,快来收我!”每到丰收季节,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笑声、喊声此起彼伏,热闹得像个庙会。
看着一脸喜悦的村民,心里满是幸福,仿佛每一颗汗水都在为这片土地而歌唱。
家乡的风土人情更是让人倍感亲切。
每到集市上,那叫一个热闹,摊位琳琅满目,有卖新鲜水果的,有卖手工艺品的,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淘宝”。
尤其是那块香喷喷的烧饼,刚出炉时的香味,简直让人无法抵挡,嘴巴都要流口水了。
跟邻居们聊聊天,听他们讲些老故事,真是乐趣无穷。
有的人说,这边的风水好,住在这里能长命百岁;还有的人则爱讲一些搞笑的笑话,让我们捧腹大笑,简直就是开心果。
家乡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
说到传统节日,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上红红的春联,挂上灯笼,门口的鞭炮声响彻云霄,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大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做年糕,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光。
听长辈们说起过去的故事,那些曾经的苦与乐,仿佛历历在目,让人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
而说到家乡的美食,那绝对是不能错过的。
每当我闻到那股家乡特有的辣椒油香味,心里就像开了花,嘴巴更是忍不住想咽口水。
无论是炒菜、煮汤,还是简单的凉拌,都有那种让人停不下来的味道。
每次回家,妈妈总是给我准备一大桌好菜,光是看着就能让我感动得泪水汪汪。
每一口都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仿佛是在跟每一道菜都在聊心事。
家乡的美景和文化,就像是我心中永恒的牵挂。
家乡之美: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

我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
在这片土地上,文化和历史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和魅力。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关于家乡历史和文化的故事。
首先,我想讲述的是家乡的古建筑。
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有一座古老的城楼,它建于明代,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座城楼高大宏伟,四周环境静谧,令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气息。
城楼的顶部可以俯瞰整个城市,远处群山环抱,近处街巷纵横。
每当傍晚时分,城楼上会点亮醒目的灯光,整个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和浪漫。
除了城楼,家乡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和园林,它们都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我想说的是家乡的传统文化。
家乡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龙舟赛。
每年端午节时,家乡会举办盛大的龙舟赛活动,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看。
龙舟赛起源于我家乡附近的一个古老村庄,这个村庄传说中曾经发生了一场洪水,居民们用龙舟抵御洪水,最终成功保全了家园。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每年端午节,家乡都会举办龙舟赛活动,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此外,家乡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刺绣、木雕、竹编等,它们代表着家乡独特的文化艺术,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最后,我想探讨的是家乡的民俗风情。
家乡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如花灯、龙灯、舞狮等,它们构成了家乡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上,家乡的街头巷尾都会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热闹的气氛。
人们穿着传统的汉服,赏花灯、放烟火、吃团圆饭,享受着传统文化的盛宴。
这些民俗风情也反映了家乡人民善良、淳朴的品质,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
古建筑、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构成了家乡独特的文化魅力。
我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家乡,感受这里的历史和文化,了解这里的故事和传说。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家乡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流传下去,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家乡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我家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人文精神。
它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独特风貌的地方。
首先,家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据史书记载,早在古代,这里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家乡见证了王朝更替、战争征战、文化交融等众多重大事件。
这些历史事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传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其次,家乡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这里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人、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等各个领域的人才,在家乡的土地上崭露头角。
他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诗歌、文学作品、艺术品以及哲学和科学的思想成果。
这些文化瑰宝不仅丰富了我们家乡的文化底蕴,也对世界文化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家乡还保留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
民间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风格。
传统手工艺品如陶瓷、刺绣、木雕等,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设计使得这些艺术品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并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在家乡,我们还保留着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
这些活动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参与者。
例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放鞭炮、赏花灯、包粽子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的时刻,也是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场合。
此外,家乡还有许多古迹和历史建筑,它们见证了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这些古迹包括古城墙、古寺庙、古桥等,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感受着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氛围。
总而言之,我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它是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根基。
我们要倍加珍惜和传承家乡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开展文化创新和交流,使家乡的文化在国内外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家乡的文化底蕴深厚

家乡的文化底蕴深厚家乡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无论是从历史文化遗产还是日常生活的传统习俗来看,这里都流淌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家乡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庙会、舞龙舞狮、放鞭炮等活动成为了人们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
此外,端午节的龙舟赛,中秋节的赏月等活动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家乡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每逢佳节,人们都会穿上传统的服饰,进行各种庆祝活动。
例如,农历新年期间,人们会在门前贴上红色的对联和福字,以祈求来年的好运。
此外,婚礼、葬礼等场合的习俗也充满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家乡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见证了家乡的历史发展。
例如,古建筑是家乡最引人注目的历史遗产之一。
这些建筑充满古色古香,代表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此外,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家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刺绣、陶瓷等工艺品,都展示了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精神。
四、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家乡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闻名。
无论是著名的小吃还是传统的家常菜,都让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美食不仅有着丰富的口味,还反映了家乡的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
例如,家乡的米饭非常香糯,这与家乡水质好、气候适宜种植水稻有关。
此外,家乡还有许多特色的面食和糕点,如烤冷面、擀面皮和油糕等,每一道美食都是家乡文化的鲜活体现。
五、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家乡的文化底蕴不仅体现在传统节日和习俗中,还体现在各类文化活动中。
例如,文化节、艺术展览、戏曲演出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同时,家乡还举办各种比赛,如书法比赛、民歌比赛等,这些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也促进了民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六、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发展家乡的文化底蕴虽然源远流长,但也需要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力度,鼓励年轻一代了解和传承家乡的文化遗产。
家乡的丰富文化

我的家乡位于中国的南方,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地方。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等。
在这里,我度过了快乐而难忘的童年时光,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家乡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家乡人民最为隆重庆祝的节日之一。
每逢春节,人们会挂上红灯笼、贴对联、放鞭炮,家家户户都会团圆吃年夜饭,欢度新年。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备受重视,每到节日时,人们都会热闹庆祝,传承和弘扬着家乡的传统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这里有着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如剪纸、扎染、刺绣等,其中剪纸是家乡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剪纸是一种以刀剪为主要工具,以红纸、彩纸等为材料的手工艺制品。
家乡的剪纸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东南剪纸之乡”,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此外,家乡还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
这里的美食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口感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家乡的菜肴以清淡、鲜美为主,多种调味方式,烹饪技法丰富多样,如蒸、煮、炒、烤等。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沙县小吃了,这是家乡的特色美食之一,包括沙县大饼、沙茶面、土笋冻等,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除了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之外,家乡还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
这里的文艺活动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戏曲、音乐、舞蹈等。
家乡的戏曲文化尤为突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家乡的音乐、舞蹈也是别具一格,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
总之,我的家乡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多彩多姿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不仅历史悠久、传承深远,而且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
我深深热爱着我的家乡,对这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充满了无限的敬意和赞美。
我希望这些独特的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成为我们子孙后代继续欣赏的珍贵文化遗产。
家乡的文化艺术,多彩之美

我来自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镇,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代表着我们家乡的独特魅力和生动风貌。
首先,我要说的就是我们家乡的戏曲文化。
这里有着悠久的戏曲历史和传统,在我们的城镇里可以常常看到一些戏曲演出和表演。
无论是京剧、豫剧、河北梆子还是川剧,这些戏曲都在我们的城镇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城镇甚至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戏曲之乡,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游客前来欣赏。
除了戏曲文化,我们的城镇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民间歌曲、舞蹈、乐器演奏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龙灯舞。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我们的城镇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龙灯舞表演,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和游客前来观看。
这种舞蹈以龙灯为主题,充满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我们城镇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
另外,我们的城镇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节日、宗教活动、婚丧嫁娶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元宵节和中秋节。
在这些节日里,我们的城镇会举办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如猜灯谜、赏花灯、吃汤圆、烧香祈福等。
这些活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乐趣,更重要的是传承了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除了以上所述的文化艺术,我们的城镇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书法和绘画文化。
这里有着一些著名的书画家,他们常常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并且举办一些书画比赛和展览。
这些书画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美和崇敬,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人文情感和艺术内涵。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城镇的音乐文化。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和表演,如交响乐、合唱、民乐等。
这些音乐不仅在城镇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更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认可。
在我们的城镇里,音乐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我们的城镇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代表着我们家乡的独特魅力和生动风貌。
这些文化艺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乐趣,更重要的是传承了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让我们更加热爱和尊重我们的家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文化的魅力
谈到这个话题,我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因为我进入交大以后发现南方的同学大多都很不了解我的家乡——青海省,甚至闹出了“你家在青海?你们那边的海很漂亮的”这样的笑话,很多时候我都在解释我们青海没有海,我们青海和青岛没有任何关系等等问题,于是当我知道这次的话题是家乡文化的魅力的时候,我感觉并不会很费力。
可是我又不能一味的去介绍青海,我介绍的东西,百度百科里面就有了,我要说的是文化,不能偏题。
说到青海的文化,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青海的民歌——花儿。
青海,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一方多民族聚居的热土。
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民族以大山为挺拔的脊梁,以草原为宽阔的胸膛,以万里沃野为生命的摇篮,以蓝天为遐想的空间,共同谱写着美好生活的不朽篇章。
在巍峨的昆仑山脚下,长江,黄河,澜沧江奔流而出,养育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也滋生出早期的华夏文明。
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共同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璀璨文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历史悠久、质朴抒情的“花儿”。
这一朵盛开于高原的民族文化奇葩,为大美青海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在祖国的西部,在那遥远的地方;自古流传着许多自然质朴的民歌。
其中“花儿”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吟咏主题,独特的演唱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朵盛开于大山乡野的奇葩。
“花儿”是中国西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歌曲,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深受汉,回,土,藏,撒拉,保安,裕固,
蒙古等民族的喜爱。
按地域流派划分,“花儿”可分为洮岷“花儿”和河湟“花儿”两种。
河湟“花儿”源远流长,早在明代已成熟,流传至今。
“花儿”语言朴实生动,演唱自由,多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和联唱。
曲调丰富,旋律独特。
它是现实生活中培育出的花朵,以反映民间生活,抒发悲欢离合的情感见长。
“花儿”的创作十分灵活,歌手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随意加工,即兴演唱。
三江源头的净水浇灌出了一朵朵朴素美丽的“花儿”,由此青海就成了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更是成为了西北“花儿”的精魂。
勤劳朴实的各族群众,无论是劳作田间,外出打工,放牧山野,还是赶赴庙会,外出打工,甚至在赶车的路上,一有闲暇,都要唱上几句悠扬婉转的“花儿”,仪表心怀: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由不得guo家(青海方言:guo家,是“我”的意思)。
在我的家乡,人人都熟悉“花儿”的内容与唱法,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的好嗓子,男女老幼都遨游于“花儿”的海洋,尽情表达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理想的追求。
“高山岭上的鹿羔娃,它在山间上站着哩;刚刚断奶的憨娃娃,满嘴的“花儿”哈漫着哩。
”从这首唱词里面,我们不难发现“花儿”就是老百姓生命的一部分,自小至老,伴其一生。
每一首“花儿”的吟唱恰似天,地,人之间的一次对话,有多少快慰与忧伤来自这份绵绵的心肠。
诉说衷肠,歌唱爱情是“花儿”的生命。
有很多人认为“花儿”就是一种情歌,原因就在于爱情题材占了这种民歌的绝大多数,其实,这些表达爱情的“花儿”是人类青春的结晶,闪耀着真善美的至爱。
其中,有年轻女子情窦初开,大胆追求爱情的:“二细子草帽往前戴,恐怕是南山的雨来;十七十八的人人爱,恐怕是婆家人娶来。
”有不畏惧外界压力,坚决捍卫爱情的宣言:“清水们打的磨轮子转,磨口子里淌的是细面;宁叫皇上的江山乱,绝不叫我俩的爱情断。
”对爱情的忠诚,专一是劳动人民的美德,也是花儿的闪光内容;“山里的松柏树冬夏清。
铁桦树它是个实心;唯你着半路里起二心,太子山倒插在海中。
”那种对恋人的忠贞不渝之情可与汉乐府民歌《上邪》媲美,着实让人感动。
还有许多表现恋爱双方天各一方,诉说相思之苦的“花儿”以朴实的内容,悠扬婉转的曲调,凄婉幽怨的情感,使听者无不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此外,“花儿”还涉及出门人对家乡的思念,亲朋好友之间深情厚谊,新时代风貌和生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内容,虽数量相对较少,但情真意切,听来回味无穷。
因为语言的差异,青海的花儿只能在西北地区流传,南方的同学也许很少有机会听到我们青海文化的结晶,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的国家每一个地区的文化,每一个地区的习俗,这样,走遍天下才不怕,如果有机会,我认为同学们应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花儿歌曲听一听,也许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是却可以在歌者的语气间,感受那份浓浓的情愫。
姓名:马长云
学号:511030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