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钢箱梁计算书

合集下载

2x26m钢箱梁人行天桥上部结构及下部结构计算书

2x26m钢箱梁人行天桥上部结构及下部结构计算书

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福建省国省道干线纵二线磁灶井边至新垵段改造工程桩号K206+488处设置的人行天桥。

桥梁上跨国道纵二线,桥梁综合考虑场地标高、道路断面以及远期人非混合道的拓宽需求,跨径布置为:2x26m连续钢箱梁。

2.设计标准1.《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2.《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J D64-2015)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7.《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9.《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2014)10.《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01)3. 天桥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人群荷载:5.0 kN/m2;栏杆推力:2.5kN/m;基本风压:1.56kN/m2;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桥梁设防措施等级为8度,桥梁抗震设防类别B类;3.净空高度:机动车道净空≥5.0m,人非混合道净空≥4.5m;4.上部结构竖向自振频率≥3Hz;5.环境类别:Ⅱ类环境;6.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使用年限:50年;7.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4.人行天桥结构验算4.1 结构形式天桥主梁采用2x26m连续钢箱梁,主梁总长55.5m,天桥主梁桥面净宽4.2m,含栏杆全宽4.5m;梯道净宽3.2m,含栏杆全宽3.5m。

具体尺寸详见施工图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

主梁墩顶设置板式橡胶支座,主桥墩柱采用钢筋砼花瓶桥墩,采用φ150cm钻孔灌注桩基础;梯道支墩均采用φ60cm钢管柱式墩,φ100cm钻孔灌注桩基础。

35+50+35米钢箱梁计算书

35+50+35米钢箱梁计算书

目录1.工程概况 (1)2.结构计算分析模型 (1)2.1.主要规范标准 (1)2.2.主要材料及力学参数 (2)2.3.计算荷载取值 (2)2.4.边界条件 (3)2.5.计算模型 (3)2.6.荷载组合 (4)3.计算结果 (4)3.1.结构成桥内力图 (4)3.2.结构成桥应力验算 (7)3.3.主梁刚度验算 (8)3.4.支座反力 (9)3.5.支座部位局部承压计算 (11)3.6.腹板局部稳定计算 (13)3.7.底板局部稳定验算 (13)4.结论 (15)1.工程概况本项目跨径组合为35+50+35 米。

上部结构箱梁梁高2.0 米(箱梁内轮廓线高度)。

顶面全宽13.0 米,两侧各设2.25 米宽挑臂,箱梁顶底板设6.0%横坡,腹板间距布置为2.8+2.9+2.8 米。

箱梁顶板厚16 毫米,下设“U”形和板式加劲肋,“U”形加劲肋板厚8 毫米,板式加劲肋160×14 毫米;箱梁底板厚14 毫米,设“T”形加劲肋,加劲肋腹板120×8 毫米,翼缘100×10 毫米,间距300 或350 毫米;腹板厚12 毫米,设三道140×14 毫米板式加劲肋,各加劲肋除支承隔板处断开与支承隔板焊连外,其余加劲肋均穿过横隔板或挑臂并与之焊连。

普通横隔板间距约3 米,厚10 毫米,中部挖空设100×10 毫米翼缘。

桥台简支处支撑隔板板厚20 毫米,桥墩连续处支撑隔板板厚30 毫米,支撑隔板为围焊。

简支处隔板四角不设焊缝通过的切口,保证整个钢箱梁安装完成后的气密性;其他横隔板四角均设置焊缝通过的切口。

挑臂为“T”形截面,腹板厚10 毫米,下翼缘300×14 毫米。

2.结构计算分析模型2.1.主要规范标准.(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9)《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10)《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12)《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05)2.2.主要材料及力学参数Q345qD:弹性模量E=2.1×105MPa剪切模量G=0.81×105MPa轴向容许应力:200MPa剪切容许应力:120MPa表2-1 钢材容许应力表2.3.计算荷载取值(1)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2)永久作用自重:实际结构建立计算模型,由程序自动计算,材料容重取78.5kN/m3;横隔板:横隔板处按节点荷载加载,支点截面45kN,其余隔板处15kN;二期:8cm沥青混凝土铺装:25×0.08×13=26kN/m,墙式护栏按10kN/m计算,共计36kN/m。

跨铁路大桥顶推钢箱梁施工计算书(专家评审过)

跨铁路大桥顶推钢箱梁施工计算书(专家评审过)
K线钢箱梁顶推示图
Z2K线钢箱梁顶推示图
Hale Waihona Puke 二、计算依据、参数及材料性能1、计算采用依据
(1)《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8)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3)《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结构最大组合应力为59.4MPa<200MPa(Q345),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从支反力分布看,前支点反力最大为4896kN,其后5个支撑由于梁体变形会出现脱空现象,梁体后端两个支座反力分别为473kN、657kN,表明结构不会倾覆,经计算该工况下抗倾覆稳定系数为2.28>2,满足要求。
3、顶推施工工况三:导梁前端刚到达1#永久墩,即取导梁前端截面最小部分开始受力状态为研究对象。
其余如温度、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可控制,本次计算未计入
4)荷载组合 本次计算按容许应力法进行验算,各项荷载组合系数均为1。
三、顶推施工过程钢导梁、钢主梁受力计算
结合顶推施工过程,本次计算共选择了5种工况,对钢导梁、钢主梁的应力(强度)、位移(刚度)、稳定性等主要项目进行了验算。由于左右幅桥中跨最大跨径相同,故仅对K线(右线)顶推施工进行控制性计算。
本项目为上跨青藏铁路工程,与青藏铁路夹角59°,按两座单幅桥设计。桥型布置图如下所示:
K线桥型布置图
Z2K线桥型布置图
桥面宽度(单幅):0.525m(防抛网+防撞栏杆)+13.5m(行车道) +0.525m(防抛网+防撞栏杆)=14.55m。
梁部采用连续钢箱梁结构,K线跨径采用( 42+62+42)m连续钢箱梁,Z2K线跨径采用(23+36+62+42)m连续钢箱梁。

桥梁工程箱梁设计计算书

桥梁工程箱梁设计计算书

桥梁工程箱梁设计计算书1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1.1 桥梁跨径及桥宽:标准跨径:40m主梁全长:39.96m计算跨径:39 m桥面净空:净11.25+2×11.2 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kN/m2,每侧栏杆,人行道重量的作用力分别为5kN/m和3.0kN/m1.3 材料及工艺:混凝土:主梁C50,栏杆及桥面铺装C30钢筋:预应力钢筋采用φj15.2低松弛钢绞线,每束6根;普通钢筋:直径大于和等于12mm的采用Ⅱ级热扎螺纹钢筋,直径小于12mm的均用Ⅰ级热扎光圆钢筋;钢板:锚头下支承垫板、支座垫板等均采用A3碳素钢。

按后张法施工工艺制作主梁,采用直径70mm的波纹管和OVM.1.4 设计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001—2004)2. 构造布置:2.1 主梁尺寸的拟定: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主梁高度与其跨径之比通常在1/15~1/25之间,本设计主梁高度取用200cm,其高跨比为1/18~1/19之间。

2.2 横断面布置(见图1)依据《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主梁间距为3.25米,翼板宽均为270厘米,净11.25+2×1.0米的桥宽选用4片主梁(见图1)2.3 主梁截面细部尺寸:箱梁翼板的厚度主要取决于桥面板系承受车轮局部荷载的要求,还应考虑能否满足主梁受弯时翼板受压要求。

绘制梁截面如图2所示。

2.4主梁截面几何特性的计算跨中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分块面积Yi Si=Yi*Si Ii Yu-Yi Ix=Ai*(Yu-Yi) I6500 10 65000 216666.7 84.21 74.21 36012973 7040 100 704000 15018667 84.21 -15.79 16773908 3800 190 722000 126666.7 84.21 -105.79 42654458 720 23 16560 3240 84.21 61.21 2700838 144 176 25344 1152 84.21 -91.79 1214410 18204 1532904 99356588检验截面效率指标ρ(希望ρ在0.5以上)上核心距ku =ΣI/ΣAiyb=47.14cm下核心距kb=ΣI/ΣAiyu=64.81cm截面效率指标ρ= (ku+ kb)/h= 0.559751>0.5 符合要求。

无锡西钢箱梁桥计算书

无锡西钢箱梁桥计算书

精选文档无锡西互通钢箱梁桥结构计算书2006年2月21日无锡西互通钢箱梁桥结构计算第一部分全桥结构整体计算一计算软件与模型1、计算简图及箱梁截面(图1、2)A图 1 全桥结构计算简图(单位:cm)图 2 箱梁截面(单位:cm)2、计算软件与单元:采用大型通用空间有限元程序进行计算。

钢箱梁块件采用壳体单元模拟。

3、计算模型:约束条件:A、B、D点处简支(仅约束竖向线位移),C点约束三向线位移。

考虑横坡(2%)影响,按实际尺寸取右半桥横桥向矮半箱梁建立空间实体模型。

空间模型见图3;有限元模型见图4。

二材料及参数钢箱梁(截面图见图2):弹性模量E c=2.06×1011Pa,剪切模量G=0.79×1011Pa,泊松比γ=0.3,密度ρ=8000㎏/m3(钢材密度为7850㎏/m3,这里考虑焊缝及部分未建模装饰板的增重取8000㎏/m3),线膨胀系数а=1.2×10-5。

三作用及组合因全桥整体模型较大,为节省计算时间,因此依靠人为判断来确定对结构最不利的作用组合。

在仅考虑恒载作用下,顺桥向最大应力出现在第2跨跨中下缘,因此车道荷载布于第2跨最不利;全桥(不包括支座处)在恒载作用下,箱梁下缘出现的拉应力较上缘出现的压应力大,因此对中跨跨中不利温度作用为顶板升温;使中跨下缘产生不利拉应力的不均匀沉降为B、C处不均匀沉降。

图 3 空间模型图 4 有限元模型因此,对全桥结构最不利组合如下:①自重:重力加速度取9.81m/s2;②二期恒载:1.68×103 N/m2;③车道荷载:布置于第2跨,单向四车道,按公路—Ⅰ级横向折减计算值的1.15倍考虑,集中荷载P=1.109×106N,均布荷载q=1.876×103 N/m2;④B、C处不均匀沉降2cm;⑤顶板升温20℃。

四计算结果1、支座反力(1)一、二期恒载作用下的支座反力(见表1):(2)支座最大反力(见表2):考虑横桥向四车道的车辆荷载偏载后,单个支座(无拉力出现,均为压力支座)最大设计反力如下:2、挠度计算车道荷载布于中跨时,中跨产生最大竖向位移为-0.047m;车道荷载布于两边跨时,中跨产生最大竖向位移为0.015m。

m钢箱梁计算书

m钢箱梁计算书

42m钢箱梁计算书(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ES匝道钢箱梁上部结构计算书目录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梁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参考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主要材料及性能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荷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模型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体系建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体系建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结果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箱梁—40 60 40钢箱梁计算书

钢箱梁—40 60 40钢箱梁计算书

1 设计要点1.1 总体设计达连坝大桥主桥为钢箱连续梁桥,跨径组合为(40+60+40)m,全长140m。

1.2 主桥上部结构设计概况(1)结构布置主桥为(40+60+40)m三跨钢箱连续梁桥,全长140m。

边中跨比为0.667。

桥梁横断面布置为:(0.5m防撞墙)+(14.75m车行道)+(0.5m防撞墙)=单幅桥总宽15.75m (2)钢箱梁主梁方案主梁采用等截面钢箱梁,单箱五室断面,桥面宽15.75m,箱宽12.0m,悬臂长1.925m。

主梁中心高度2.4m,高跨比1/25。

1.3 主桥下部结构设计概况见施工图纸。

1.4 主要材料(1)混凝土C15:承台基础垫层C30:过渡墩承台、防撞栏、桩基、主墩墩身、过渡墩墩身及盖梁C40:支座垫石(2)钢材主体结构采用Q345qD;附属结构采用Q235B;(3)支座主墩:LQZ3000GD、LQZ3000DX、LQZ3000SX;过渡墩:LQZ1500DX、LQZ1500SX;(4)伸缩缝伸缩缝:D160型伸缩缝。

2 计算依据2.1设计规范及参考资料(1)执行规范:《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0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2)参考规范及文献资料:《日本道路桥示方书·同解说》《钢桥、混凝土桥及结合桥》BS5400 (1978~1982)《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现代钢桥》(上册)(吴冲主编 2006年4月)《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2.2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

公路桥梁_公路桥梁35+50+35米钢箱梁计算书

公路桥梁_公路桥梁35+50+35米钢箱梁计算书

公路桥梁_公路桥梁35+50+35米钢箱梁计算书公路桥梁35+50+35米钢箱梁计算书目录1. 工程概况1 2. 结构计算分析模型1 2.1. 主要规范标准. 1 2.2. 主要材料及力学参数2 2.3. 计算荷载取值2 2.4. 边界条件3 2.5. 计算模型3 2.6. 荷载组合4 3. 计算结果4 3.1. 结构成桥内力图4 3.2. 结构成桥应力验算7 3.3. 主梁刚度验算8 3.4. 支座反力9 3.5. 支座部位局部承压计算11 3.6. 腹板局部稳定计算13 3.7. 底板局部稳定验算13 4. 结论15 1. 工程概况本项目跨径组合为35+50+35 米。

上部结构箱梁梁高2.0 米〔箱梁内轮廓线高度〕。

顶面全宽13.0 米,两侧各设2.25 米宽挑臂,箱梁顶底板设 6.0%横坡,腹板间距布置为2.8+2.9+2.8 米。

箱梁顶板厚16 毫米,下设“U〞形和板式加劲肋,“U〞形加劲肋板厚8 毫米,板式加劲肋160×14 毫米;箱梁底板厚14 毫米,设“T〞形加劲肋,加劲肋腹板120×8 毫米,翼缘100×10 毫米,间距300 或350 毫米;腹板厚12 毫米,设三道140×14 毫米板式加劲肋,各加劲肋除支承隔板处断开与支承隔板焊连外,其余加劲肋均穿过横隔板或挑臂并与之焊连。

一般横隔板间距约3 米,厚10 毫米,中部挖空设100×10 毫米翼缘。

桥XX简支处支撑隔板板厚20 毫米,桥墩连续处支撑隔板板厚30 毫米,支撑隔板为围焊。

简支处隔板四角不设焊缝通过的切口,保证整个钢箱梁安装完成后的气密性;其他横隔板四角均设置焊缝通过的切口。

挑臂为“T〞形截面,腹板厚10 毫米,下翼缘300×14 毫米。

2. 结构计算分析模型2.1. 主要规范标准. 〔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22〕〔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22〕〔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22)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22〕〔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22〕〔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2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22〕〔9〕《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22〕〔10〕《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5-2022〕〔12〕《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22〕2.2. 主要材料及力学参数Q345qD:弹性模量E=2.1×105MP 剪切模量G=0.81×105MP 轴向容许应力:200MP 剪切容许应力:120MP 表2-1 钢材容许应力表2.3. 计算荷载取值〔1〕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2〕永久作用自重:实际结构建立计算模型,由程序自动计算,材料容重取78.5kN/m3;横隔板:横隔板处按节点荷载加载,支点截面45kN,其余隔板处15kN;二期:8cm沥XX混凝土铺装:25×0.08×13=26kN/m,墙式护栏按10kN/m计算,共计36kN/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钢箱梁复核计算报告目录1概述 (1)1.1钢箱梁概况 (1)1.2钢梁的安装及顶推 (1)2计算模型与方法 (2)2.1计算参数 (2)2.1.1材料 (2)2.1.2计算荷载 (2)2.2荷载组合 (2)2.3计算模型 (3)3主梁内力 (4)3.1.1顶推施工阶段 (4)3.1.2(恒载+活载)组合一 (5)3.1.3(恒载+活载+支座沉降+温度)组合二 (6)4主梁应力 (8)4.1控制断面内力 (8)4.1.1顶推施工阶段 (8)4.1.2(恒载+活载)组合一 (8)4.1.3(恒载+活载+支座沉降+温度)组合二 (8)4.2截面有效宽度 (8)4.3局部稳定系数 (9)4.4控制截面应力 (10)5加劲肋验算 (13)5.1主梁顶底板加劲肋 (13)5.2主梁腹板加劲肋 (15)5.3支座加劲肋 (16)5.3.1支座反力 (16)5.3.2支座加劲肋构造 (16)5.3.3支座加劲肋验算 (17)5.3.4顶推施工加劲肋验算 (20)6中间横隔板验算 (21)6.1横隔板构造 (21)6.2横隔板的开口率 (21)6.3横隔板最小刚度 (22)7挠度 (27)7.1恒载挠度 (27)7.2活载挠度 (27)1概述1.1钢箱梁概况主梁为四跨一联的连续钢箱梁,两幅桥错孔布置,位于半径R=1190m的平面圆曲线上,跨径布置为(25+35+35+25)m,每幅桥顶面宽17.25m,箱梁顶板为单向横坡2%,箱梁中心线位置梁高 1.8m,采用单箱三室闭合截面。

桥面铺装为防水粘结层(环氧粘结层+5mm碎石覆盖)+3.0cm环氧沥青混凝土+4cm高弹改性沥青SMA13钢箱梁为正交异性板,一般截面:顶面板厚14mm,底面板厚14mm,设4道竖直腹板,厚度12mm,顶板采用U型加劲肋,厚8mm、高260mm、间距600mm,底板采用T型加劲肋,竖肋厚8mm、高120mm;水平肋厚10mm、100mm宽,腹板加劲肋厚度14mm、高度160mm,横隔板采用板结构, 间距2m,板厚为10mm。

图1.1 钢箱梁立面图1.2 钢箱梁标准断面1.2钢梁的安装及顶推钢箱梁节段的存放,应在内纵腹板与横隔板的交点处需设临时支腿支承.整节段或分段钢箱梁运至11号墩附近的顶推平台位置,由吊车提升至顶推平台上,一次安装及顶推的长度为2~3个梁段。

在每道纵腹板底设一条聚四氟乙烯滑道,滑道宽度应大于50厘米,长度应大于3.0米。

导梁长度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计算导梁长度为22米.两梁段间面板及底板的横向工地焊缝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为此底板拼接缝附近的U型肋可做局部嵌补。

2计算模型与方法2.1计算参数2.1.1材料钢材Q345qd:弹性模量E=2.1×105MPa,剪切模量G=0.81×105MPa。

2.1.2计算荷载(1)恒载钢材78.5kN/m3,铺装23kN/m3,防撞栏杆10kN/m。

(2)活载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人群荷载:3.5KN/m²;(3)温度荷载整体升温40℃、整体降温20℃,温度梯度40℃。

(4)支座沉降12#、16#墩为0.5cm,13#、14#、15#墩0.8cm。

2.2荷载组合(1)组合一:恒载+汽车(2)组合二:恒载+汽车+步道人群+温度+沉降2.3计算模型采用SAP2000空间杆系计算,计算模型如下图,钢箱梁截面几何特性如下表。

图2.3.1 计算模型表2.3.1截面几何特性3主梁内力主梁弯矩、剪力和扭矩包络如下图。

3.1.1顶推施工阶段图3.1.1 弯矩图(kN-m)图3.1.2 剪力图(kN)图3.1.3 扭矩图(kN-m)图3.1.4 反力图(kN)3.1.2(恒载+活载)组合一3.1.3(恒载+活载+支座沉降+温度)组合二4 主梁应力4.1 控制断面内力4.1.1 顶推施工阶段4.1.2 (恒载+活载)组合一(恒载+活载)组合控制断面内力4.1.3 (恒载+活载+支座沉降+温度)组合二由表可知顶推施工阶段不控制设计,仅需对运营阶段进行应力验算。

4.2 截面有效宽度考虑剪力滞的影响,按《现代钢桥》中第一体系计算截面有效宽度。

跨间断面:⎪⎪⎪⎩⎪⎪⎪⎨⎧⎪⎭⎫ ⎝⎛≥=⎪⎭⎫⎝⎛<<⎥⎦⎤⎢⎣⎡⎪⎭⎫ ⎝⎛-=⎪⎭⎫ ⎝⎛≤=3.015.03.005.021.105.0l b l c l b bl b c l b b c L L L中间支点断面:⎪⎪⎪⎪⎩⎪⎪⎪⎪⎨⎧⎪⎭⎫⎝⎛≥=⎪⎭⎫⎝⎛≤<⎥⎥⎦⎤⎢⎢⎣⎡⎪⎭⎫ ⎝⎛+⎪⎭⎫ ⎝⎛-=⎪⎭⎫⎝⎛≤=3.015.03.002.05.42.306.102.02l b l c l b bl b l b c l b b c S S S式中,b 为主梁腹板间距的一半或悬臂板宽度;l 为换算跨径。

4.3 局部稳定系数轴心受压板件的局部稳定系数由相对宽厚比R 按下式计算()()230.381.00.380.180.968/0.286/0.0338/l R R R R Rϕ≤⎧=⎨≥-+-+⎩⎪⎭⎫ ⎝⎛-⎪⎭⎫ ⎝⎛==k E f t b f R y cry1)1(1222πνσ式中 b ——加劲板的宽(腹板或刚性纵向加劲肋的间距);t ——被加劲板板厚; E ——弹性模量; v ——泊松比;k ——加劲板的弹性屈曲系数,加劲肋的刚度符合条款5.2.6项规定时,可参考附录A 的简化公式计算。

钢箱梁腹板和横隔板围成的翼缘板部分,当纵向加劲肋等间距布置时,加劲板的弹性屈曲系数k 可由以下式计算:24n k = *l l γγ≥时{}[]{}⎪⎪⎩⎪⎪⎨⎧>=+++=≤=+++=00222,1112,1)1(ααδγααδαγαb a n n k b a n n k l l l l *l l γγ<时式中,n =n l +1——受压板被纵向加劲肋分割的子板元数; n l ——等间距布置纵向加劲肋根数;α——加劲板的长宽比α=a /b ;a ——加劲板的长度(横隔板或刚性横向加劲肋的间距);b ——加劲板的宽(腹板或刚性纵向加劲肋的间距); t ——加劲板的厚宽;δl ——单根加劲肋的截面面积与被加劲板的面积之比A l l =δ;A l ——单根加劲肋的截面面积;l γ——纵向加劲肋的相对刚度bDEI ll =γ; I l ——纵向单根加劲肋对被加劲板的抗弯惯矩;D ——单宽板刚度)1(1223v Et D -=; ()()[]2222*1141+-+=ααδγl n n nl40)1(1ll n γα++=4.4 控制截面应力控制截面应力计算结果如下表,应力满足要求,有较大的余富。

如果采用双箱截面设计可以减少用钢量。

(恒载+活载)组合控制截面应力11 / 32(恒载+活载+支座沉降+温度)组合控制截面应力12 / 325 加劲肋验算5.1 主梁顶底板加劲肋按照《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计算定加劲肋的刚度I l 宜满足下式要求:3,212(1)l l req bt I γν≥-()()22*2141l l n n nαγαδ+=+-n =n l +1——受压板被纵向加劲肋分割的子板元数; n l ——等间距布置纵向加劲肋根数;α——加劲板的长宽比α=a /b ;a ——加劲板的长度(横隔板或刚性横向加劲肋的间距);b ——加劲板的宽(腹板或刚性纵向加劲肋的间距); t ——加劲板的厚宽;δl ——单根加劲肋的截面面积与被加劲板的面积之比A l l =δ;A l ——单根加劲肋的截面面积;l γ——纵向加劲肋的相对刚度bDEI ll =γ; I l ——纵向单根加劲肋对被加劲板的抗弯惯矩;D ——单宽板刚度)1(1223v Et D -=; E ——弹性模量。

主梁顶底板加劲肋刚度计算结果如下表,顶底板刚度满足要求,但耳板刚度不满足要求。

表主梁顶底板加劲肋刚度计算5.2 主梁腹板加劲肋腹板横向加劲肋的间距a 由应满足以下要求:a ≤式中 t w ——腹板的厚度;τ——标准组合下的腹板剪应力。

腹板横向加劲肋惯性矩应满足以下要求:303t wI h t ≥式中 I t ——单侧设置横向加劲肋时加劲肋对于与腹板连接线的惯性矩,或双侧对称设置横向加劲肋时加劲肋腹板中心线的惯性矩; 腹板纵向加劲肋满足以下要求:30wl l t h I ξ=()(){}200max 1.5 2.50.45l a h a h ξ=-⎡⎤⎣⎦,式中 I l ——单侧设置横向加劲肋时加劲肋对于与腹板连接线的惯性矩,或双侧对称设置横向加劲肋时加劲肋腹板中心线的惯性矩; a ——腹板横向加劲肋间距。

腹板加劲肋计算结果如下表,横向加劲间距不满足要求,建议横隔板间增加一道加劲肋;纵向加劲肋刚度满足要求,中间腹板可以仅在一侧设置加劲肋,取消另一侧的加劲肋。

5.3支座加劲肋5.3.1支座反力支座反力如下表。

5.3.2支座加劲肋构造图5.3.2.1 12#、16#墩支座加劲肋图5.3.2.1 13#、15#墩支座加劲肋图5.3.2.3 14#墩支座加劲肋5.3.3 支座加劲肋验算支点横隔板需要验算横隔板和支点加劲肋的局部承压应力和竖向应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局部承压应力][b Deb s Vb t B A R σσ≤+=如图5.3.3.1,式中,[σb ]为局部承压容许应力;R V 为支座反力;A s 为横向加劲肋净截面积;t D 为横隔板厚度;B e 为横隔板有效宽度,考虑支点板的45°的扩散作用B e =B +2t f ;B 为支座垫板宽度;t f 为下翼板厚度。

竖向应力支座反力的作用下,横隔板和加劲肋中竖向应力的实际大小和分布非常复杂,通常要用空间有限元方法才能求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为了简化计算,当梁高不大时,工程设计中近似简化为等效压杆计算。

压杆的有效面积如图5.3.3.1所示,压杆的压应力沿高度的分布近似为三角形分布(图5.3.3.2),支承垫板处的最大有效断面平均压应力按下式近似计算:][2c Dev s Vt B A R σσ+=式中,[σc ]为轴心受压容许压应力;B ev 为腹板竖直方向应力有效计算宽度,如图5.3.3.1所示,按下式计算:B ev =b s +30t D (b s <30t D )B ev =60t D (b s ≧30t D )图5.3.3.1 支点横隔板局部承压面积 图5.3.3.2 支点横隔板竖向应力支座加劲肋验算如下表,除14#墩支座外,其余支座加劲肋满足设计要求。

14#墩支座处腹板较薄,建议增设加劲肋或对箱梁腹板进行加强,否则不满足设计要求。

5.3.4顶推施工加劲肋验算顶推施工中腹板及加劲肋验算如下表,腹板及加劲肋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有较大的余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