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人口迁移同步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 213人口迁移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 213人口迁移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2

2-1-3人口迁移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012·广东省中山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下图是“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读图回答1~2题。

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2.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②C.③<④D.③>④答案:1.A 2.B解析:美国经济发达,吸引国外移民①;东北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国内人口迁移④。

若机械增长呈正增长,则迁入美国的人口数量大于美国人口迁出数量,故①>②。

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的机械增长没有影响。

(2012·福州高三质检)2012年春节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仍出现“民工荒”现象。

下表为“我国2005年~2010年部分产业工资年均增长率表(%)”。

据此完成3~4题。

农业雇工日工资年均增长率(%) 非农产业雇工月工资年均增长率(%)粮食种植15.1 制造业10.5 棉花种植11.7 建筑业9.8 规模养猪21.4 服务业10.2①农民工工资增长慢,农民收入增长快②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③中西部经济发展,部分农民工就近打工④流出地就业机会减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的行业主要集中在( )A.重工业B.高新技术工业C.医疗、卫生行业D.劳动密集型工业答案:3.B 4.D解析:“民工荒”的主要原因是:原迁入地民工工资增长慢,而民工迁出地——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快,以及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多。

民工主要从业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2012·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高三质检)图甲为“2010年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图乙为“2010年M市从业人员构成图”。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人口迁移含答案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人口迁移含答案

2020 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人口迁徙含答案专题:人口迁徙一、选择题(一)读影响人口迁徙的主要要素表示图达成1--2 题。

1、新疆 8~10 月能大批吸引民工迁入采摘西红柿和棉花的原由是( )A.①B.②C.③D.④2、结合国难民署公布报告说迄今逃到黎巴嫩追求难民身份的叙利亚人已达33.6 万。

此次难民外迁的主导要素是( )A.①B.④C.③D.⑤【参照答案】 1---2、C D【分析】 :第 1 题民工大批迁入新疆是经济要素。

第 2 题老百姓为闪避战争灾害而外迁主导要素是战争。

(二)以下图分别为1978~2010 年,甲、乙、丙、丁四地域人口改动状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徙的要素图。

读图回答1--2 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乙、丁两地人口增添速度日趋迟缓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停增添C.乙地域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丁地域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加2、图中最可能反应目前山东半岛人口改动状况及原由的是()A.甲②⑥B.乙④⑤C.丙①④D.丁①③分析:第 1 题,由图可知,丁地人口自然增添率降落,迁徙差额率奉上涨趋向。

第 2 题,山东半岛天气适合,经济发展快速,人口机械增添较快,但自然增添率较低。

答案: D.D(三)读某地域人口自然增添率与人口迁入率 (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达成 1~2 题。

1.该地域人口增添率最高的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2.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降落的原由,最有可能是()A.该城市环境质量降落B.该城市家产升级和转移C.该城市房价增添快D.该城市经济水平连续降落分析: 1.C 2.B第 1 题,人口增添率等于人口自然增添率与人口迁入率之和,图示③时期两者之和最大。

第 2 题,人口迁徙的主要要素是经济要素,即经济收入和就业。

图示③~④时期,该地人口自然增添率为负值,一般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迁入率降落,可能是该城市进行家产升级,把一些劳动密集型公司转移到其余地域,该地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 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专题训练及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专题训练及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专题训练及答案人口迁移的定义与分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根据迁移的原因和方向,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内部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和城市人口迁移。

内部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内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其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因素、就业机会、教育资源、自然环境等。

内部人口迁移对原居地和目的地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原居地可能出现人口流失、劳动力减少等问题,而目的地可能面临人口过剩、社会压力增加等挑战。

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家边界进行迁移。

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因素、战争与冲突、政治迫害、自然灾害等。

国际人口迁移对原居地和目的地的影响巨大。

原居地可能面临人口流失、人才流失等问题,而目的地可能面临社会多元化、经济发展等机会与挑战。

城市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城市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

主要原因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社交环境等。

城市人口迁移对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都有着重要影响。

农村地区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而城市地区可能面临人口过剩、城市扩张等挑战。

相关专题训练题及答案1. 内部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经济因素、就业机会、教育资源、自然环境等)2. 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经济因素、战争与冲突、政治迫害、自然灾害等)3. 城市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哪些?(答案: 农村地区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城市地区面临人口过剩、城市扩张等挑战)结论人口迁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对于理解地理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高考地理人口迁移专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和思路。

高考地理中国人口迁移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中国人口迁移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中国人口迁移练习题附答案人口迁移自古就有,但原因各不相同,且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会相互影响。

据此回答1~4题。

1.从迁移方向看,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城市到农村B.由农村到城市C.由城市到城市D.由农村到农村答案:B2.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C.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答案:B3.20世纪末因战争而引起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一组国家是A.伊拉克、伊朗、科威特B.古巴、海地、巴拿马C.卢旺达、刚果、前南斯拉夫D.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答案:C4.下面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C.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只有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答案:D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答案:D6.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气候因素D.资源开发因素答案:B7.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社会文化因素的是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D.珠海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答案:A8.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动人口大量增加B.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国家组织的C.流动人口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D.人口流动主要有自发形成的和国家有组织的两种形式答案:A9.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原因是A.政区变更,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政策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C.经济发展,人口的死亡率降低D.人口迁入,人口的机械增长加快答案:D10.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组织性迁移为主B.自发迁移为主C.规模大、频率高D.规模大、迁入城市为主答案:A11.下列城市的发展早期是矿产资源开发并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形成的是A.中国的广州、深圳B.美国的阿伯丁、伦敦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D.中国的大庆、攀枝花答案:D12.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A.工作机会多B.生活困难,质量低C.公共设施不足D.失业率、犯罪率高答案:A13.21世纪初,大批伊拉克难民向国外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的政策影响B.战争的影响C.自然灾害的影响D.开发国外资源答案:B14.下图是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辽宁三模]据统计,2023年末,吉林省人口跨省净迁入4.34万人,实现自2011年以来的人口净迁入,并保持增长势头。

据此完成1~2题。

1.2023年吉林省实现人口净迁入,说明该省份()A.高等教育领先,科技人才众多B.营商环境改善,产业集聚发展C.旅游景点多样,吸引人们迁居D.夏季凉爽宜人,生活环境良好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因是就业,一直以来吉林省便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先的省份,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夏季的凉爽更具有长期性,A、C、D错误,唯有近年来营商环境的改善,产业的集聚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多,才能够吸引人口的迁入,B正确。

故选B。

2.吉林省人口拉力最大的城市可能是()A.长春市B.吉林市C.辽源市D.延吉市答案:A解析: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聚集了全省优质的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人口拉力最大。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流动人口在进入首次流入地后,会进一步在不同流入地、同一流入地的不同空间之间流动。

下图示意我国流动人口初次流动阶段和当前流动阶段空间流向。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丁表示的地区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阶段,均是最大的流入地,推断甲地应具有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较大,我国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应为甲地;乙地初次流动流入(0.5)略大于流出(0.3),当前人口净流出(0.9),总体人口流动少,且乙地人口少量流入甲地,推测乙地经济衰退,为我国东北地区;丙地流动人口多,初次流动,主要流入甲地(初次流动35.1、当前流动36.5),同时发生本地流动(初次流动7.5、当前流动5.4),根据我国四个区域的分布,丙地距离甲地东部地区相对较近,因此为中部地区;丁地为人口净流出区(初次19.6+0.3、当前流动19.3),但是流动人口的量小于丙地,推测其为西部地区。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

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答案】 C【解析】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

其次要清楚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

据此完成2~3题。

迁移率~~新疆迁出率 1.4% 1.3% 迁入率 6.9% 4.2% 浙江迁出率 2.1% 2.5% 迁入率 6.1% 16.2% 2.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资源开发工业化B.婚姻家庭文化教育C.生态改善工业化D.资源开发文化教育3.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加快人口老龄化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加快城市化进程【答案】 2.A 3.D【解析】第2题,新疆资源丰富,浙江工业发达,这是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第3题,迁入浙江的人口主要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促进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时降低老龄化程度,加重环境压力。

读我国某市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4~5题。

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图分析,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断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因素(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随之会出现婚育率上升的问题。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迁移含答案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迁移含答案

2022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口迁移一、选择题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0.48‰。

在内地31省市中,东北三省出生率垫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出生率分别为6.45‰、6.05‰、5.73‰。

下图为2014-2019年全国总出生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出生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A.国家生育政策B.生育观念改变C.经济发展较快D.人口增长惯性2.东北三省人口出生率全国最低,说明东北地区()A.人口迁入增多B.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C.劳动力平均年龄偏高D.经济发展水平较高3.下列因素中,对我国目前低生育率影响最不明显的是()A.育龄妇女年龄B.教育成本C.就业环境D.二孩政策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时期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性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因素中对迁入人口规模影响最小的是()A.工资水平B.房价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5.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下列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A.北京B.上海C.广东D.安徽6.图示西藏人口迁移状况的形成原因是()①国家政策的影响及交通的快速发展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中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迁移D.从内陆国向沿海国迁移8.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世界人口迁移的的主要拉力是()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高的经济收入C.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优的自然环境读图,回答问题。

9.若图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则与该图相符的是()A.甲地为欧洲,乙地为非洲B.甲地为亚洲,乙地为北美洲C.甲地为北美洲,乙地为拉丁美洲D.甲地为大洋洲,乙地为欧洲10.若右图乙地为攀枝花,其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首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优越B.经济迅速发展C.西部大开发D.矿产资源开发下图为我国各省区人口流动状况,箭头粗细代表人口流动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人口迁移同步试题(含
答案)
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运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而日常通勤活动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则排除在外。

以下是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人口迁移同步试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去黄河站科考
B.到深圳务工
C.去上海世博会观光
D.山东农民闯关东
解析A、B、C均为人口流动现象,D项为人口迁移。

答案D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2~3题。

2.新疆68月能大量吸引民工迁入采摘西红柿和棉花的原因是()
A. B.
C. D.
3.新华网贝鲁特2019年3月8日电,联合国难民署发布报告说,迄今逃到黎巴嫩寻求难民身份的叙利亚人已达33.6万。

这次难民外迁的主导因素是()
A频繁的战争B.资源开发C新大陆开发D经济因素
2~3.解析第2题,民工大量迁入新疆是经济因素。

第3题,平民为躲避战争灾难而外迁,主导因素是战争。

答案2.C 3.A
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4~6题。

4.若此图表示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北非西亚
B.北美拉美
C.欧洲非洲
D.日本中国
解析二战之后,欧洲、北美、日本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是人口的迁入地区,亚洲、非洲、拉美是人口迁出地区,西亚地区因石油开采,经济收入高,北非邻近西亚,使北非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去西亚务工,故本题选A。

答案A
5.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反映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A.河北青海
B.上海四川
C.湖南广东
D.陕西新疆
解析民工流动方向为由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湖南位于内地,广东位于沿海,经济发达,故C项正确,A、B、D项均与80年代后民工流动方向不符。

答案C
6.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往乙地的是()
A.甲地较高的工资收入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乙地较低的工资收入
D.乙地优美的环境
解析若甲地工资收入较高,则甲地人口不会流向乙地,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是不利于人口流动的,乙地若工资收入低,则缺乏对甲地人
口的吸引力,不利于甲地人口向乙地迁移,因此A、B、C项错,D 项正确。

答案D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
A.都为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
B.都为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主要为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收入高的地区
D.主要由南半球国家迁往北半球国家
8.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
A频繁的战争B.资源开发C新大陆开发D经济因素
7~8.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和石油资源丰富、收入高的中东国家。

第8题,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由发展中国家迁往中东地区主要是为了资源的开发。

答案7.C 8.D
下图中甲、乙、丙为我国三个不同的区域,图中箭头~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④能反映上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流的是()
A. B.
C. D.
10.引起上述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文化教育
B.经济差距
C.环境质量
D.工程建设
11.在上述人口迁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重铁路、公路运输压力
B.拉大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经济差距
C.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带来新的压力
9~11.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位于四川盆地,乙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丙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根据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分析,可知第9题选C,第10题选B。

第11题,甲地区人口迁出,促进乙、丙经济发展,也增加甲地经济收入,故不会拉大甲与乙、丙之间的经济差距,B项说法错误。

答案9.C 10.B 11.B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婚姻家庭因素影响的有()
A.特殊人才
B.投子女者
C. 购房者
D.郊县农民
答案C
13.人口大量迁入对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A.推进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解决城市交通困境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答案A
成都作为四川省会、西部中心城市,对外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下图为成都市20192019年人口增长统计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总人口数、户籍人口数、迁入率、机械增长率。

读图完成14~15题。

15.人口变化给成都市带来的影响是()
A.老龄化趋势加剧
B.社会公共资源相对不足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产业结构升级
14~15.解析第14题,由材料可知,成都市人口快速增长,因此其户籍人口数也应是增长的,总人口数也是增长的,故曲线表示总人口数,曲线表示户籍人口数;机械增长率是迁入率减去迁出率之后的值,成都市的迁入率是高于机械增长率的,故曲线表示迁入率、曲线表示机械增长率。

第15题,成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会导致社会公共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小,从而出现社会公共资源相对不足的局面。

答案14.C 15.B
二、综合题
16.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地区间连线(虚线和实线)的一端,标出反映二战之前人口迁移方向的箭头。

(2)图中A、B、C、D四个大洲,当时人口迁出地为________,迁入地为________,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的主要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呈现的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
(4)目前B、D两地的人口流动方向与历史上相比发生了
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略(从大西洋东岸迁至西岸)
(2)B、D A、C 美国加拿大
(3)原因: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

特点:移民由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4)B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D仍为人口迁出地区。

原因:B为欧洲,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同时青壮年劳动力短缺;D为非洲,经济落后,人口增长快,劳动力过剩。

17.结合我国人口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36亿。

材料二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各地区常住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变化图。

(1)造成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3)分析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给流入地和流出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有
关。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常住人口比重在上升,而中西部地区常住人口比重下降较大,这说明中西部地区有大量人口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第(3)题,人口迁移带来的有利影响要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分别来分析。

答案(1)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2)主要方向: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3)流入地:既满足了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流出地:提高了人口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人口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人口迁移同步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预祝考生金榜题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