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医学物理学简答题个人整理合集(湖医药)参考向
医学相关考试简答题及答案精选

医学相关考试简答题及答案精选1、胰腺炎临床表现及治疗?答:急性胰腺炎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作的持续性的上腹部剧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血清和尿淀粉酶活力升高,严重者可发生腹膜炎和休克。
慢性胰腺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功能不足的征象,可有腹痛、腹部包块、黄疽、脂肪泻、肉质下泄、糖尿病等表现。
(1)一般治疗:轻者进低脂、低蛋白流食;较重者应禁食,以减少胰腺分泌。
严重者则须胃肠减压,减少胃酸避免促进胰腺分泌。
禁食及胃肠减压时,宜输入营养物质(如合成营养液)并根据胃肠减压及出液量补充水、电解质等,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3)抗休克治疗:常因血容量不足所致,以输入全血、白蛋白、血浆及其代用品和晶体溶液为宜。
血压仍不恢复时加用升压药物及激素。
(4)手术治疗: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2.试述急性DIC患者为什么常伴有休克。
答:急性DIC患者常伴有休克的原因是:1、广泛的微血管内形成微血栓,循环血量急剧减少;2、冠状动脉内微血栓形成,心肌受损导致泵血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3、DIC常伴有广泛出血,直接或间接激活激肽系统和补体系统,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3.试述钙拮抗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答:钙拮抗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如下:1、心律失常,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均有效;2、心绞痛,对变异性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患者均可应用;3、高血压,能有效的降低血压;4、心肌梗死,能增加测支循环,减少耗氧;5、保护心肌,可降低细胞内Ca2十浓度而减轻心肌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临床上用于心脏直视手术的停博液中;6其他血管疾病,如心功能不全,肥厚型心肌病、肺动脉高压、脑血管痉挛、偏头痛及雷洛病等均可应用。
4.何谓肺性脑病?简述其发病机制。
答:肺性脑病是指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其发病机制如下:1二氧化碳直接使脑血管扩张,缺氧也能使脑血管扩张,从而使脑充血;2缺氧和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使其通透性增高,导致脑间质水肿;3缺氧使脑细胞ATP生成减少,影响脑细胞膜上Na十泵功能,引起细胞内水、钠潴留,形成脑细胞水肿;4呼吸衰竭时脑脊液pH降低,导致细胞内酸中毒,可增强脑谷氨酸脱羟酶活性,使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导致中枢抑制。
物理诊断学简答题

1.如何鉴别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视诊:卵巢囊肿腹部膨隆多呈圆形;腹水膨隆多呈蛙腹。
触诊:卵巢囊肿可能扪及异常游走的包块,尺压试验阳性。
叩诊:卵巢囊肿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中腹部,鼓音区在两侧;而腹水患者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两侧,鼓音区在中腹部。
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腹水>1000ml时,移动性浊音阳性2.简述肝硬化的体征视诊:面色灰暗,缺少光泽,皮肤、巩膜多有黄疸,面、颈、上胸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或蜘蛛痣及肝掌,男性患者可见乳房发育,腹部膨隆,呈蛙腹,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脐疝。
触诊:脾肋下可扪及,液波震颤阳性。
叩诊: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
听诊:脐周或剑突下有时可听到静脉营营音3.简述腹部常用的触诊法及适应征触诊方法:(1)浅触诊法:用以检查腹壁的紧张度及有无压痛、肿块、搏动感;(2)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以检查腹腔脏器或肿块,触诊肝脾时尤其注意与呼吸运动的配合;(3)双手触诊法:主要用于肾的触诊,也可用于脾触诊;(4)深压触诊法:用于检查压痛及反跳痛;(5)冲击触诊法:用于有腹水的病人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器或肿块;(6)钩指触诊法:适于腹壁薄软者和儿童4.简述腹部触诊的内容(1)腹壁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3)脏器触诊: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膀胱、胰腺;(4)腹部包块:正常腹部可触及的包块及异常包块;(5)液波震颤;(6)振水音5.试述如何检查Babinski征Babinski征的检查方法如下: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6.嗅神经检查方法和结果判断嗅神经系第1对脑神经。
检查前先确定患者是否鼻孔通畅、有无鼻黏膜病变。
然后嘱患者闭目,依次检查双侧嗅觉。
先压住一侧鼻孔,用患者熟悉的、无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如杏仁、松节油、肉桂油、牙膏、香烟或香皂等)置于另一鼻孔下,让患者辨别嗅到的各种气味。
【物理诊断学】物理诊断学名解简答题整理(温医)

物理诊断学名词解释整理说明:物理诊断名词解释也不知道会突然考到哪些,大家随便看看1.巨脾: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2.间停呼吸:间停呼吸又称biots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为临终前危象。
3.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其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产生的收缩反应,这种收缩是通过反射中枢控制的。
4.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声,出现于心尖内侧第二心音后0.07s,二尖瓣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受阻引起瓣叶振动所致的拍击音。
其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
5.咯血:指喉部以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6.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
感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感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
7.落日现象: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表情,见于脑积水。
8.脉搏短绌:在听诊同时数心率与脉搏,当发现脉搏比心率少时,这种脉搏脱离现象称之为脉搏短绌。
9.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黏膜,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时则局部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局部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10.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库欣综合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11.脑膜刺激征:指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些肌群时出现防御反应的现象。
12.期前收缩:指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13.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14.揉面感:全腹壁紧张度增加,触之犹如揉面团一样,称为揉面感。
多见于结核。
15.三凹征:当上呼吸部分梗阻时,吸入气流受阻,呼吸肌收拾,胸腔负压增加,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 1 -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常见于气管异物、气管肿瘤。
大一医学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医学物理学知识点总结医学物理学是研究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技术方法来解决医学问题的学科。
以下是大一医学物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基本物理概念:医学物理学涉及到体积、质量、力、能量、压强、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对于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
2.声波与超声波:了解声音的传播、频率、振幅等基础概念,特别是了解超声波的原理和应用,例如超声显像和超声治疗。
3.光学与光学器件:理解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基本原理,了解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器件的原理和应用,尤其在眼科医学中的重要性。
4.核物理与医学影像学:了解基本的核辐射原理、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理解X射线的产生和应用,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医学影像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5.医学电子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了解基本的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和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以及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6.医学辐射防护:了解不同类型放射线对人体的辐射损伤效应,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了解医学中的辐射安全问题。
7.医学中的计量学问题:了解药物浓度、剂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等计量学的基本概念,以及了解计量学在放射治疗和影像学中的应用。
8.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了解生物医学信号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尤其是心电图(ECG)、脑电图(EEG)和肌电图(EMG)等信号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技术。
9.医疗器械与技术:了解常见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心电图仪、X 射线机等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理解不同医疗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10.医学物理学的伦理和安全问题:了解医学物理学的伦理原则和安全问题,包括隐私保护、病人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医学物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
以上是大一医学物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深入学习医学物理学以及后续的学习将有很大帮助。
医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简答题1、脑神经共有多少对?说明其名称。
答: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有12对。
其顺序与名称如下: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
2、小肠的起止点在哪里?总长度是多少?包括哪几部分?答: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起自胃的幽门,止于回盲瓣,成人总长度约5~7米;可分为非系膜部分的十二指肠和系膜部分的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3、病原微生物分哪几大类?答:病原微生物分八大类:(1)细菌;(2)病毒;(3)立克次氏体;(4)螺旋体;(5)支原体;(6)衣原体;(7)真菌;(8)放线菌。
4、什么叫病毒?答:病毒是颗粒很小、以毫微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5、什么叫抗原?什么叫抗体?答: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并能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叫抗原。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叫抗体。
抗体同样具有特异性,只能和相应的抗原发生反应。
没有抗原的刺激不会产生抗体;有了抗体,没有抗原,抗体也就不起作用了。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6、何谓免疫?答: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以维护内部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功能包括: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三种功能。
7、何谓疫苗?答:将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减低了毒性的抗原体(如立克次氏体、病毒等)或其代谢产物,接种于人体内,能刺激人体自动产生免疫力,这种物质称为疫苗,如麻疹、脑炎疫苗等。
8、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包括什么成分?答:血液是由细胞部分和液体部分组成的。
细胞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液体部分称血浆,含有大量水分和多种化学物质如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9、正常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多少?答:正常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包括血浆和细胞间液等。
(完整word版)医学物理学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习题答案1-4解:对滑轮:由转动定律 (TT )rJ 1 mr 2122对 m: mg TmaTm ( g a )111111对 m :TKmgmaTm ( aK g )222222得T 1T 2ma 联立上式得 amgK mg又因为 ar122mm 1m2 2(1K)m2m则 Tmg ma2mg11 m mm1122(1K )mmKTmg m g12mgK222m 2m m1221-5.解: 以质心为转轴剖析 ,摩擦力矩为转动力矩。
因 A 、B 、C 的质量和半径相同, 故支持力 F N相同。
由摩擦力F f = μ,摩擦力矩 M =F f· R 可知,三者的摩擦力矩也相同。
F N圆盘 A 的转动惯量 J A = 1 m r 2;实心球 B 的转动惯量 J B =2 m r 2 ; 圆环 C 的转动惯量 J C =25m r 2 .由 M =J α可知B>A>C ,所以 B 先抵达 ,C 最后抵达 .1-6.解 :地球自转角速度=24 2 ,转动惯量 J= 2mR 2 ,则角动量 L J,转动动能60 60512E k = J1-7.解: EF/S = l 0F,将各已知量代入即可求解ll/l 0 S l第二章习题答案2-1.①.②. 皮球在上涨和下降阶段均受恒力(重力 ),因此皮球上下运动不是简谐振动.小球在半径很大的圆滑凹球面的底部摇动时,所受的力是指向均衡地点的答复力,且因为是小幅度摇动,答复力的大小和位移成正比(近似于单摆的小幅度摇动)。
所以此状况下小球小幅度摇动是简谐振动。
第四章习题答案4-1.答:射流在静止气体中发射时,射流双侧的一部分气体随射流流动,进而在射流双侧形成局部低压区。
远处的气压未变,所以远处气体不停流向低压区,以增补被卷吸带走的气体,进而形成了射流的卷吸作用。
4-2.答:关于必定的管子,在流量必定的状况下,管子越粗流速越小;在管子两头压强差必定的状况下,管子越粗流速越快。
大学医用物理复习题

大学医用物理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是什么?A. 波长与频率成正比B. 波长与频率成反比C. 波长与频率无关D. 波长与频率的乘积为常数2.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A. ΔU = Q - WB. ΔU = Q + WC. ΔU = W - QD. ΔU = Q / W3. 以下哪项不是电磁波的类型?A. 无线电波B. 微波C. 可见光D. 声波4.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什么成正比?A. 质量B. 力C. 速度D. 时间5. 原子核的组成是什么?A. 电子B. 质子和中子C. 质子和电子D. 中子和电子6. 人体生物电的产生与哪种细胞有关?A. 红细胞B. 白细胞C. 神经细胞D. 肌肉细胞7. 以下哪项不是X射线的特性?A. 穿透力强B. 能量高C. 波长短D. 能够引起化学反应8.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是什么?A. R = V / IB. R = V * IC. R = I / VD. R = I * V9. 以下哪项不是医用超声的特点?A. 无创性B. 安全性C. 实时性D. 放射性10.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量子力学的范畴?A. 光电效应B. 波粒二象性C. 原子结构D. 牛顿运动定律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 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________的不可逆性。
13. 原子核外的电子按照________排布。
14. 在医学影像中,CT扫描利用的是________射线。
15. 人体生物电的传导主要依靠________系统。
16. 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________,波长最短的是________。
17. 根据库仑定律,两点电荷之间的力与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________次方成反比。
18. 人体对电流的耐受程度与电流的________、________和通过身体的路径有关。
大学物理 医学物理学加答案 完整版

第一章刚体转动1名词解释:a刚体在任何情况下大小、形状都保持不变的物体.b力矩给定点到力作用线任意点的向径和力本身的矢积,也指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应的量度,即力对一轴线或对一点的矩。
c转动惯量反映刚体的转动惯性大小d进动自转物体之自转轴又绕着另一轴旋转的现象,又可称作旋进2填空:(1) 刚体转动的运动学参数是角速度、角位移、角加速度。
(2) 刚体转动的力学参数是转动惯量、力矩。
(3) 陀螺在绕本身对称轴旋转的同时,其对称轴还将绕力矩回转,这种回转现象称为进动。
3. 问答:(1) 有一个鸡蛋不知是熟还是生,请你判断一下,并说明为什么熟鸡蛋内部凝结成固态,可近似为刚体,使它旋转起来后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常量,鸡蛋内各部分相对转轴有相同的角速度,因桌面对质心轴的摩擦力矩很小,所以熟鸡蛋转动起来后,其角速度的减小非常缓慢,可以稳定地旋转相当长的时间。
生鸡蛋内部可近似为非均匀分布的流体,使它旋转时,内部各部分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不相同,会因为摩擦而使鸡蛋晃荡,转动轴不稳定,转动惯量也不稳定,使它转动的动能因内摩擦等因素的耗散而不能保持,使转动很快停下来。
(2)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方向指向什么方向作图说明。
(3) 中国古代用指南针导航,现代用陀螺仪导航,请说明陀螺仪导航的原理。
当转子高速旋转之后,对它不再作用外力矩,由于角动量守恒,其转轴方向将保持恒定不变,即把支架作任何转动,也不影响转子转轴的方向。
(4) 一个转动的飞轮,如果不提供能量,最终将停下来,试用转动定律解释该现象。
由转动定律可知M=Jdw/dt转动着的轮子一般总会受到阻力矩的作用,若不加外力矩,克服阻力矩做功,轮子最终会停下来(受阻力矩作用W越来越小)第三章流体的运动1. 名词解释:a可压缩流体可压缩流体具有可压缩性的流体,b黏性描述流体黏性大小的物理量,c流场流体运动所占据的空间,d层流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其质点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平滑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1)物理学知识是学习医学和了解生命现象所不可缺少的基础。
(2)物理学所提供的方法和技术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许多新的途径。
(3)物理学的原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4-4试用伯努利方程讨论血细胞为什么会发生轴向集中现象?
答:由于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靠近血管中心流速最大,越靠外层流速越小,由伯努利方程知到流速与压强关系为反比,这样就在血细胞上产生一个指向血管中心的力,从而产生血细胞轴向集中。
公式:
3.冠心病患者如何治疗?
提高血流量,(1)增大血管的有效半径。
(2)降低血液黏度。
4.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
液体表面张力与液面相切,所以弯曲液面下液体的压强不同于平面下液体的压强,这两者压差之差就称为附加压强。
凸液面:正值,下面压强>平坦液面下面
凹液面:负值,下面压强<平坦液面下面
附加压强的方向总是指向弯曲液面的曲率中心的方向。
“凸下凹上”
5.表面活性物质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答: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型细胞产生的磷脂蛋白复合物,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吸气时:肺泡扩张,由于肺泡壁表面活性物质的量不变,因此单位液层上表面活性物质的浓度相对减小,表面张力系数与附加压强相对增加,使液泡不致过大。
呼气时:肺泡缩小,单位面积上表面活性物质的浓度增加,表面张力系数和附加压强减小,使肺泡不致萎缩。
综上所述,肺泡壁内的表面活性物质起着调节表面张力系数和附加压强的作用,保证了呼吸正常进行,如因病缺乏表面活性物质,将发生肺不张病。
6.层流的特征。
层流:液体的分层流动称为层流
特征:相邻两层液体之间只做相对滑动,流层间无横向混杂,液体在流管中央轴线处流速最大,管壁处流速为0,轴线至管壁处流速分布逐渐减小。
7.一滴水融合成多个水滴,吸收能量,表面积减小。
多个水滴融合成一个水滴,放出能量,表面积增加。
8.毛细现象。
当把内径很细的管子插入液体时,管子内外的液面会出现高度差,如果液体润湿管壁,管内液面上升,如果液体不润湿管壁,管内液面下降,这种现象就称为毛细现象。
玻璃毛细管:水:内液面>外液面
水银:内液面<外液面
公式:
毛细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与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成正比,与毛细管的半径成反比,利用这个关系可以测定表面张力系数,如果液体不润湿毛细管,管内液面要比管外的低。
9. 声波是机械纵波,听觉的决定要素:1频率2.声强。
最高声强:痛阈。
最低
声强:听阈
20---20000HZ 声波
<20000HZ 次声波
>20000HZ 超声波
10.问:涂一层耦合剂的目的是什么?垂直入射
增大透射系数:
减小反射系数: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声阻抗面对不同的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波的强度与入射波的强度,称为强度反射系数,用r1表示
透射波的强度与入射波的强度之比,称为强度透射系数
Z1和Z2分别代表入射介质与透射介质的声阻抗。
如此可知,当两种介质声阻抗相差较大时,反射强,透射弱,声阻抗相近时,透射强,反射弱
11.眼的光学结构。
瞳孔——光阑的作用,减小像差
晶状体——调节焦度的作用。
共轴球面系统:由外界射来的光线,在空气与角膜的交界面上产生最大的折射,然后一次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经多次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刺激视神经细胞而产生视觉。
减小球面相差,最简单的方法是在透镜前放置一个光阑
共轴球面系统: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折射球面,而且这些折射面的曲率中心都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就构成了一个共轴球面系统,这条通过各球面中心的直线称为共轴系统的主光轴
12.近视眼。
眼睛不调节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会集于视网膜前面,而光线抵达视网膜时又散开成一模糊像,这种眼睛成为近视眼。
近视眼通常分为两种,一种为轴性近视,形成的原因是眼球前后直径较长,轴心近视与发育和遗传有关,另一种为屈光性近视,形成的原因是角膜或晶状体的曲率半径太小,焦度过大。
对光线偏折太强,屈光性近视大多有不良的视力卫生习惯引起眼部疾病,也会造成屈光性近视。
矫正的方法: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佩戴一副适当焦度的,凹透镜眼镜,使关线先经凹透镜适当发散,在经眼睛折射后汇聚于视网膜上。
即近视眼所佩戴的凹透镜,能使平行光线成虚像在近视眼患者的远点处,这样近视眼在眼睛不调节的情况下也能看清远物。
13.远视眼。
眼睛不调节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会聚于视网膜之后,而光线抵达视网膜时还没有会聚,这种眼睛称为远视眼。
远视眼通常也分为两种:一种为轴性远视,形成的原因是眼球前后直径较短,婴儿由于晶状体发育尚不完全,多为轴性远视,另一种为屈光性近视,形成的原因是角膜或晶状体曲率半径太大,焦度过小,对光线的偏折太弱,这些大都与遗传有关。
矫正方法:配戴一副适当焦度的凸透镜眼镜,使光线先红经凸透镜会聚,在经眼睛折射后会聚于视网膜上,由于远视眼的近点较近视眼远一些,因此远视眼在看眼前较近的物体时凸透镜,将物体成一虚像在远视眼的近点处,所以这时远视眼睛经过调节能看清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