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中医真气、元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你分的清吗?

中医真气、元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你分的清吗?健康医学苑 2020-03-17 21:08:16真气、元气、元炁、原气、先天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等,你分的清吗?真气、元气、元炁、原气、先天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这么多中医、道家提及的气,到底都是些什么东东?怎么区分的?都有什么用?相信大部分人都搞不清这里的道道,笔者也不敢说都懂,都分得清,今天尝试着从4大气来分别阐述、引申、探讨一下。
这么多气,崩溃了笔者接触这些气的时候,不论中医还是道家,都有各种各样的气的名字、称谓,有的应该是真实存在,有的是个人叫法不同,有的可能根本就是混淆视听、不懂装懂得来的名字,这种种乱象,也很符合后世人心的浮躁。
上文分析过,“道”生“德”,德一之气分化成这后来的各种气(炁),而按气的特性不同,可能有很多种分法,比如说按五行来分:金气(义)水气(智)木气(仁)火气(礼)土气(信)笔者觉得,儒家是道家的简化版、通俗版,适合老百姓认知。
笼统的来说,人体内所有的气,可以统称为真气,真气一般由以下三种起构成:•元气;•脾胃运化而来的后天水谷精气;•肺吸入的清气;其中,元气也可叫做肾中精气(前文分析过肾和元炁的关系,请看“如何续命”一文),是由先天一点灵光中析出的部分和从父母的凡炁传承的一部分,以及出生后至14、16岁期间从天地自然中所夺得、摄入的一部分共同组成,这应该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元气。
元气也叫元炁或原气,是人体最最重要、初始的气,应该就是德一之气(德一之气参见前文“如何续命?”);组成在上部分说过,先是由父精母血获得凡炁,在将出生时,一点先天灵光入体,与凡炁阴阳配合,散布于身体各部,是各部功能的源动力。
出生后,人类在7岁前的先天状态中吸收天德地气最为顺畅,之后逐步丧失这种功能,在14-16岁左右,元气的先天储备工作即告完成,元气又称北海真水,会经过尾闾逐步渗漏为人体需要的能量,被人体、后天识神调用消耗,其中眼耳鼻舌身的消耗最大!如果任其消耗,男人大概在64岁,女人在49岁附近,会丧失了生育功能,差不多就是元气的尾声,之前笔者分析过为什么人在30岁附近是人体健康、精力状态的分水岭,其实内经的分析依据和道家的理论是同源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仰望岐黄”阅读精华版。
中医中的气分为几类

中医范畴的气可分为哪几类?其来源和作用是什么?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类。
⑴元气:又称原气。
禀受于先天,为先天之精化所生,藏之于肾,依赖后天之精所养,借三焦通达全身,以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与生长。
⑵宗气:来源于肺脾,由自然之精气和水谷之气结合而成。
聚于胸中司呼吸,以行营血。
⑶营气:是以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气之一,分布于脉道,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运行周身。
⑷卫气:来源于水谷之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行于脉外,分布全身,外达皮腠,内充脏腑,具有温煦脏腑,润泽腠理皮毛和控制汗孔开合的作用,能保卫体表,抗御外邪。
七招迅速恢复元气!一、两人互背慢性疲劳容易出现腰背酸痛,长时间坐着办公,很容易出现以上症状,那么加强对背肌的锻炼就有助于缓解以上症状,其方法有多种,现介绍一种较理想的方法--两人互背法。
做法:二人靠背,两臂相挽,一人将对方背起,慢慢弯腰,然后对方也按此法背起前者,反复多次,这样可使周身血液循环加快,消除因久坐造成的腰部疾劳或疼痛感。
二、湿毛巾敷脑后当你感到疲劳时,将毛巾用冷水浸后冬季用热水拧干,放于小脑上枕骨左右两侧,两侧可同时冷敷或左右交替敷,毛巾重复浸水次数,每次进行3分钟左右。
能醒脑,提高反应和思维能力,对高血压引起的头晕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三、打哈欠大脑劳累过度,氧气供给不足,人常出现头胀、思维下降,如张开嘴打哈欠,就等于进行了深呼吸,这有助于促进脑细胞重新活跃起来,打哈欠后再施以头部按摩,效果会更佳。
四、挺胸弯腰站立时先深深吸一口气,然后挺起胸膛,接着呼气并向前屈身弯腰,做10—20次,每天做2—3次。
不仅能松弛颈背肌肉,还可增强肺活量。
五、全身摇摆身体直立,向上举起双臂也可以两臂自然下垂,然后双肩放松,使全身瘫软般地左右摇摆,可以站着做,也可以坐着做,每次3—5分钟,做时双目轻闭,口自然微张,自我感觉舒适为好,可解除周身疲劳和减轻腰背疼痛。
六、眼保健指压法双目轻闭,用中指按住上眼睑向上轻提,连做3次,再用中指将下眼窝向下按3次。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理功能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理功能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的那些神奇生理功能。
先来说说元气,这可是咱们身体的根本动力哟!就像汽车的引擎一样,给咱们整个身体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
元气充足的时候,咱们就精力充沛,干啥都有劲,感觉自己能征服全世界!要是元气不足,那可就糟糕啦,整个人都没精打采,容易疲劳,做啥都提不起兴趣。
再讲讲宗气,它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指挥官。
宗气在胸部,能帮助咱们呼吸,让咱们的气息顺畅。
而且呀,它还能推动咱们心脏的跳动,保证血液能在身体里欢快地流淌。
想象一下,如果宗气出了问题,那呼吸不顺畅,心跳也乱了节奏,这得多难受呀!接着是营气,这可是咱们身体的营养大师呢!它在血脉中运行,把咱们吃进去的营养物质送到身体各个部位,滋养着咱们的脏腑、经络、肌肉、筋骨等等。
有了营气的滋养,咱们才能茁壮成长,皮肤也能光滑有弹性。
最后说说卫气,它就像是咱们身体的小卫士。
卫气在体表运行,守护着咱们,不让外邪入侵。
要是卫气够强大,咱们就不容易生病,能抵御风、寒、暑、湿、燥、火这些坏家伙。
而且卫气还能调节咱们的汗孔开合,控制着咱们的体温和汗液的排泄。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咱们身体里的这几种气都超级重要呀?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让它们都能好好工作哟!稿子二亲,咱们来唠唠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理功能,可有趣啦!元气呀,那可是咱们生命的基础,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样。
它藏在咱们的肾里,决定着咱们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从咱们还是个小娃娃开始,元气就陪伴着咱们慢慢长大。
元气满满的时候,咱们聪明伶俐,身体棒棒的。
要是元气亏了,那可就麻烦喽,头发可能会掉,牙齿可能也不牢固,老得快哟!宗气呢,这家伙在咱们的胸腔里待着。
它能让咱们呼吸平稳有力,你想想,要是宗气弱了,咱们喘气都费劲,那得多难受。
而且宗气还能帮助血液运行,让咱们的气血通畅,脸色红润有光泽。
营气可是个贴心的小天使,它专门负责给咱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送营养。
从脏腑到肌肉,从经络到筋骨,哪儿都离不开它的滋养。
中医的气指的是什么

中医的气指的是什么人们常说:人为一口气。
那么在中医当中的气到底指什么呢?中医中的气源于古代哲学中,指的是存在于宇宙之中无形而运动不止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中医中的气指的是“一身之气”。
它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以上的气有三个层次之分,第1个层次就是一身之气,第2个层次是元气和宗气(宗气包括营气和卫气),第3个层次是指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
元气就是先天之气,来源于父母结合成胚胎的生殖之精,属先天之气。
宗气是由水谷精微之气,与自然界清气积聚胸中结合而成,属后天之气。
它包括营气和卫气,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称营气;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的气称卫气。
一身之气分布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之气。
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呢?气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又是推动和调节脏腑机能活动的动力,从而起到维系生命的过程。
第一,具有推动和调控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中属阳部分的激发兴奋,促进作用。
气的调节作用是气中属阴部分的缓解,抑制宁静作用。
第二,有温煦和凉润的作用,第三,防御作用。
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第四,固摄作用。
如果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则可能导致体内液态物质的大量丢失。
例如气不摄血引起各种出血症。
气不摄津引起自汗,多尿,小便失禁等。
气不固精引起遗精滑精早泄等病。
五中介作用。
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
总之中医学中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当然人们经常说的,人为一口气中的气,也可以指志气。
气的奥秘:元气、宗气、卫气

气的奥秘:元气、宗气、卫气*导读:气分为元气、宗气、卫气三种,由于其来源、分布不同,其功能表现也不尽相同。
元气义称真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一种气。
元气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来,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通过经给在人体全身远行,推动人体的五脏六腑发挥各自的功效,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有和生理活动。
元气是人体五脏六腑之气的来源,元气充足,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就强健,身体就健康;相反,元气不足,身体就衰弱,就容易患病。
因此,医学家把培养元气作为治病的根本。
宗气父名大气、主要内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气化生。
宗气是由经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向上运输到肺,然后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形成的。
宗气形成后聚集在胸中的气悔,并贯注于心肺之脉。
宗气的主要作用是推动肺的呼吸。
因而与呼吸系统有关的功能,如说话声音的大小、呼吸的强弱、嗅觉的灵敏度等,都与宗气有关。
宗气充足,这些功能就强;宗气不足。
这些功能就弱。
此外,宗气还有协助心气推动心脉搏动、调节心律的功能。
宗气的这一功能很重要,它既影响着人体心搏的强弱、节律和血液的运行,又影响着肢体的温度与活动。
出宗气的功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东气不足,就会表现出呼吸急促、气短喘促、气息低微、心脏搏动无力或节律失常、肢体活动不便等症状。
卫气是中水谷精微中傈疾滑利的部分所化牛,卞要来自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它生于肾中阳气,出于中焦,运行于肌肉皮肤之间,主要功能是温照脏腑、抵御外邪、调节体温、护卫肌表、润泽皮毛、调节汗液的排泄等。
卫气不足,人体的防御功能就会减弱,出现多汗、怕风、易患外感等症状。
营气是脾胃转输到肺中的精微物质,它进入脉道后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随血液循环在体内运行。
营气的主要作用除了化生血液外,还有营养全身的作用。
气有这么多种类,而且每种气的作用也不同,团此,在补气前必须明自己是哪类气虚,然后对比而补,千万不要乱补,否则不但起不到补气的作用。
而且还会引起不良后果。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淑)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辞海》:“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现代医学所称人本新陈代谢。
元气具体到现代医学的概念,可细化为思维反应正常,睡眠好,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气顺畅,气色良好声音亮。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元气。
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
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
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现在大多数女性都元气不足甚至后天造成了元气大伤。
人的元气不充足,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最后元气耗尽便会死亡。
因此,补充元气是极为重要的。
元气乃生命之本■五观元气不足观舌相:阴虚者,舌齿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齿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观精神: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阳虚者,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
观寒热: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观病痛:阴虚者,腰酸;阳虚者,腰痛。
观面色:阴虚者,颧红,脸是绛色;阳虚者,面色青白无光。
■后天造成元气大伤1、因外伤或手术失血过多,做过人工流产手术等2、月经经血量大,甚至过多3、过度的情绪波动,大悲、大怒等4、精神压力过大5、过度劳累,经常加班、熬夜等6、久病未愈■元气不足的隐患1、手脚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2、子宫、卵巢、乳房易生囊肿、肌瘤、肿瘤3、易脱发4、尿急尿频,进入40岁以后,严重的会有小便失禁5、易得静脉曲张、腿肿、脚肿,或风湿、腰痛、骨质增生、耳鸣耳聋等6、出现精神恐惧、睡眠不安,凌晨腹泻等7、过早进入更年期■选食材补元气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元气不足乃至大伤要从补气虚(气虚者)、补血虚(血虚者)、补阴虚(阴虚者)、补阳虚(阳虚者)四个面依照个人的体质和病症进补,核心就是要补虚扶正。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气在人体的重要性吗(模版)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气在人体的重要性吗(模版)第一篇:“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气在人体的重要性吗(模版)“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气在人体的重要性吗?“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人体脏腑机能的活动,都要依靠气。
我们说的“气”大自然界的气不同,与中医说的“真气”是一致的。
真气这种“气”在体内运行周身,成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也可以发于体外作用于他人,成为治病的一种手段。
根据它分布在脏器的部分和不同功能,因而有不同名称。
气在阳叫阳气,气在阴叫阴气,在脾叫脾气,在经络内叫营气,在经络外叫卫气,在中焦叫中气,在上焦叫宗气,在下焦叫元气。
在一些中医医学文献中,还有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以及大肠气、小肠气等。
其实,这些名称只是活动动能和生理现象的局部反映。
如果说生成与作用来说,只有“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四种。
生,所以名之为“元气”,藏之于肾,依赖后天之精气为断滋养,才能发挥作用。
元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通过经络运行于人体全身,五脏六腑得到元气的推动激发,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
维持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活动。
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源于元气。
因此,元气充足,脏腑功能就是强健,身体就健康。
如果先天不足,或者久病而损伤元气,则身体衰弱,也容易患染其它疾病,所以,医学以培养元气为治病之本。
“宗气”,是由自然界吸入的氧气和由脾胃消化产生的水谷的精微结合而成的。
它形成于肺而聚之于胸,具有帮助肺脏进行呼吸和贯通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
因此,呼吸声间的强弱,血气的运行,肢体的活动能力,都与宗气有关,宗气不足,则可以引起血脉凝滞的病变。
“营气”是脾胃转办理于肺中的精微物质,它进入脉道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随血液运动于周身。
它的功能除了化生血液外,还有营养全身的作用。
“卫气是肾中阳气所化生,出自下焦,滋养于中焦,升发于上焦。
卫气在发挥其功能时,必须依靠中焦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之气。
卫气和营气一样,皆生于水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中医中气的种类

中医中气的种类
中医中的气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
1. 元气:又称为原气,是人体各个组织器官进行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精气运化而生,藏于肾脏内,通过后天脾胃的运化和水谷精微的养育才能持续产生,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和发育。
2. 宗气:由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气与自然界的清气相结合后聚积在胸部的气,属于后天之气的范畴,可以行呼吸和行气血,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盛衰。
3. 营气:主要运行在人体的经脉中,具有营养各个组织器官和组成血液等作用。
4. 卫气:运行在经脉以外,遍布全身,外达皮肤,内至五脏六腑,属于人体阳气的一部分,作用为温煦脏腑、润泽皮毛和控制汗腺毛孔的开合,还能够抵御外邪。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中医经典书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武者,练功需养气、运气——气为功力之源。
医者,治病需活气血、调气机——气为诊疗之本。
是故,习武行医均须知人体之“四气”也!一、元气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难经》又称“原气”;《经》虽无“元气”或“原气”之称,但有“真气”之说。
元气、原气、真气,三者的涵是同一的,都是指先天之气。
(1)生成与分布:元气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
元气的生成来源是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化生的元气生于命门,《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
”肾中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胚胎时期即已存在,出生之后,必须得到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滋养补充,方能化生充足的元气。
因此,元气充盛与否,不仅与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有关,而且与脾胃运化功能、饮食营养及化生的后天之精是否充盛有关。
若因先天之精不足而导致元气虚弱者,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育补充而使元气充实。
如《景岳全书·论脾胃》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
”元气是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的,《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元气发于肾,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发挥其生理功能,成为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2)生理功能:元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元气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的生理作用,与肾气的功能类同。
由于肾精的主体成分是先天之精,肾精所化生的肾气也主要是先天之气,因而元气与肾气的构成成分大致是相同的,所发挥的功能也基本类似。
元气的盛衰变化体现于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
人从幼年开始,肾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而渐渐充盛,化生元气,促进生长发育。
经过一段时期,从婴幼儿成长到青壮年,此时由于肾精充盛到一定程度,化生充足的元气,使机体发育,形体壮实,筋骨强健,同时具备了生殖能力。
待到老年,由于生理和病理性消耗,肾精渐衰,化生元气渐渐减少,形体出现衰老之象,生殖机能也随之衰退,直至元气衰亡,生命终止。
因此,元气不足则易于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低下及未老先衰的病理改变。
元气通过三焦,布散全身,全面地促进和调控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例如,它既能使心神兴奋,又能使心神宁静;既能发挥推动、兴奋、化气、温煦等属于“阳”的功能,又能发挥宁静、抑制、成形、凉润等属于“阴”的功能。
因此元气可分为元阴、元阳,而且影响一身之阴阳。
元气发于命门,故《景岳全书·传忠录下》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同时,命门之水火、元气之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才能保持脏腑功能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总之,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元气推动和调控下进行的,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亏少或元阴元阳失衡,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病变。
二、宗气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畴。
宗气的生成直接关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灵枢·五味》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
(1)生成与分布:宗气的生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一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相结合生成宗气。
因此,脾的运化转输功能和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是否正常,对宗气的生成和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
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呼吸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
”宗气一方面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一方面贯注心脉,推动血行。
三焦为诸气运行的通道,宗气还可沿三焦向下运行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
此外,《灵枢·刺节真邪》中还指出宗气可由气海向下注入气街(足阳明经脉的腹股沟部位),再下行于足。
(2)生理功能: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气和资先天三个方面。
宗气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
因此,凡是呼吸、语言、发声皆与宗气有关。
宗气充盛则呼吸徐缓而均匀,语言清晰,声音洪亮。
反之,则呼吸短促微弱,语言不清,发声低微。
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
因此,凡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力量及节律等皆与宗气有关。
宗气充盛则脉搏徐缓,节律一致而有力。
反之,则脉来躁急,节律不规则,或微弱无力。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手),脉宗气也。
”虚里穴发于左乳下,相当于心尖搏动的部位,可以依据此处的搏动来测知宗气的盛衰:若其搏动正常,是宗气充盛之象;若其搏动躁急,引衣而动,是宗气大虚;若其搏动消失,是宗气亡绝。
目前在临床上更多的是从脉象来测知宗气的旺盛和衰少。
由于宗气助心脉之血气的运行,所以宗气不足则往往导致血行瘀滞,凝而留止的病理变化。
由于宗气对呼吸运动及血液循行都有推动作用,因而可以影响到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凡气血运行、肢体寒温和活动、视听等感觉、言语声音及脉搏强弱节律等,都与宗气盛衰有关。
《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说:“宗气者,动气也。
凡呼吸、语言、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力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
”另外,宗气作为后天生成之气,对先天元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
藉三焦为通道,元气自下而上运行,散布于胸中,以助后天之宗气;宗气自上而下分布,蓄积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
先天与后天之气相合,则成一身之气。
由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的量是有限的,其化生的元气也是一定的,因而一身之气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宗气的生成,而宗气的生成,又取决于脾、肺两脏的功能是否正常及饮食营养是否充足。
因此,一身之气的不足,即所谓气虚,在先天主要责之肾,在后天主要责之脾肺。
三、营气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因其富有营养,在脉中营运不休,故称之为营气。
由于营气在脉中,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与血关系密切,可分不可离,故常常将“营血”并称。
营气与卫气从性质、功能和分布进行比较,则营属阴,卫属阳,所以又常常称为“营阴”。
(1)生成与分布:营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水谷之精化为水谷之气,其中由精华部分所化生的为营气,并进入脉中运行全身。
《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
和调于五脏,洒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可见营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进入脉中,循脉运行全身,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2)生理功能:营气的生理功能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两个方面。
营气注于脉中,化为血液。
《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营气与津液调和,共注脉中,化成血液,并保持了血液量的恒定。
营气循血脉流注于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营气的滋养。
由于营气为全身脏腑组织提供了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营气的营养作用在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
如《灵枢·营卫生会》说:“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营气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生理作用是互相关联的,若营气亏少,则会引起血液亏虚以及全身脏腑组织因得不到足够营养而造成生理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
四、卫气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因其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之为卫气。
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又称为“卫阳”。
(1)生成与分布:卫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水谷之精化为水谷之气,其中慓悍滑利部分化生为卫气。
《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因此,卫气由水谷之精化生,运行于脉外,不受脉道的约束,外而皮肤肌腠,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
(2)生理功能:卫气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的生理功能。
卫气有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
卫气布达于肌表,起着保卫作用,抵抗外来的邪气,使之不能入侵人体。
《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说:“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
”因此,卫气充盛则护卫肌表,不易招致外邪侵袭,卫气虚弱则常常易于感受外邪而发病。
卫气具有温煦全身的作用。
而脏腑,外而肌肉皮毛都得到卫气的温养,从而保证了脏腑肌表的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卫气充足,温养机体,则可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
卫气虚亏则温煦之力减弱,易致风寒湿等阴邪乘虚侵袭肌表,出现阴盛的寒性病变。
但若卫气在局部运动受阻,郁积不散则可出现阳盛的热性病变。
故《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说:“卫气者,热气也。
凡肌肉之所以能温,水谷之所以能化者,卫气之功用也。
虚则病寒,实则病热。
”卫气能够调节控制腠理的开阖,促使汗液有节制地排泄。
卫气的这一调控作用,既有气能固摄的一面,又有气能推动的一面。
通过汗液的正常排泄,使机体维持相对恒定体温,从而保证了机体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
《景岳全书·杂证谟·汗证》说:“汗发于阴而出于阳。
此其根本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
”因此,当卫气虚弱时,则调控腠理功能失职,可以出现无汗、多汗或自汗等病理现象。
卫气的三个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协调一致的。
抵御外邪的入侵与腠理开阖的关系也很密切,若腠理疏松,汗液自出,则易于遭邪侵犯;而腠理致密,则邪气难以入侵。
在调节体温方面,卫气的温煦功能也与汗孔的开阖密切相关,只有温煦的升温与出汗的降温之间不断地相互协调,人体的体温才得以保持正常。
如若温煦太过而汗出不及,则身热无汗;如若温煦不及而汗出过多,则肤冷多汗。
《灵枢·本藏》所谓“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即是对卫气三个功能的概括。
营气与卫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营气与卫气都来源于水谷之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
虽然来源相同,但是营气性质精纯,富有营养,卫气性质慓疾滑利,易于流行;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营气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功能,卫气有防卫、温养和调控腠理的功能。
可见营卫二气在性质、分布、功能上均有一定区别。
概而言之,即营属阴,卫属阳。
由于机体部的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协调,故营卫和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汗液分泌,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
若营卫二者失和,则可能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