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版化工原理教案

2024版化工原理教案

传热过程分析
分析传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温 度分布及热阻等概念,讨论影响 传热效率的因素。
换热器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换热器类型
介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如管壳式换 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 等,阐述各类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适 用场合。
换热器结构
工作原理
阐述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热量传 递过程、流体流动状态及传热强化措 施等。
干燥过程基本原理及计算
干燥过程的传质传热原理
阐述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的传质原理和热量传 递的传热原理,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干燥过程的计算
介绍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方法,包括干燥 速率、干燥时间、热量消耗等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和 求解方法。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绘制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 线,以及如何根据曲线分析干燥过程的特性和 影响因素。
性能评价 阐述换热器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如传热效率、压力降、 泄漏量等,讨论提高换热器性能的途径和措施。
04
蒸馏过程与设备
蒸馏原理及分类
蒸馏原理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 异,通过加热使部分组分汽化,再经 冷凝使汽、液两相分离,从而实现液 体混合物分离的过程。
蒸馏分类
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和特殊精馏。
常见干燥设备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常见干燥设备类型
介绍常见的干燥设备类型,如厢式干燥器、转筒干燥器、 流化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等,以及各种设备的适用范围 和特点。
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详细讲解每种干燥设备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加热 方式、物料输送方式、排风方式等,以及设备操作和维护 的注意事项。
设备性能评价
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

《化工原理》教案

《化工原理》教案
操作优化
通过调整操作参数如回流比、进料量、加热量等,实现精馏过程的优化。同时 ,可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如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提高精馏过程的稳定性 和经济性。
05
吸收过程与设备
Chapter
吸收基本概念及分类
吸收定义
吸收是指气体或液体中的某一组分在 另一不相混溶的液体中的溶解过程。
吸收分类
根据吸收质与吸收剂是否发生化学反 应,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管道压力降计算 管道布置与安装
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和使用范围 。
根据管道长度、直径、流量和摩 擦系数计算压力降的方法。
03
传热过程与设备
Chapter
传热基本概念及方式
传热定义
01
热量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的过程。
传热方式
02
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03
加热、冷却、蒸发、冷凝等。
流体的压力
静压力的概念、单位、表 示方法,以及压力与高度 的关系。
流体静力学方程
推导和应用,包括U型管 压差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
流体动力学基础
流量与流速
定义、单位、测量方法,以及层流和湍流的判别 。
伯努利方程
推导和应用,包括流速与压力的关系,以及在管 道流动中的应用。
连续性方程
推导和应用,包括管道截面变化对流速和流量的 影响。
干燥方法分类
根据干燥介质与物料的接触方式,将干燥方法分为对流干燥、传导干燥、辐射干燥等,并对每种方法 进行简要介绍。
常见干燥方法及设备介绍
对流干燥方法及设备
详细介绍气流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等对流干燥方法及其 相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2)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如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反应工程等。

(3)熟悉化工工艺设计和过程模拟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流体流动问题的计算、传热问题的计算、传质问题的计算等。

(2)具备化工工艺设计和过程模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如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2.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包括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反应工程等。

3.化工工艺设计和过程模拟的基本方法。

4.化工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工原理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工原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化工原理》教案

《化工原理》教案

《化工原理》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解释化工原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1.2 化工过程的基本类型介绍化工过程的四个基本类型:单元操作、单元过程、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解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应用1.3 化工工艺流程图介绍化工工艺流程图的符号和表示方法分析一个简单的化工工艺流程图1.4 化工生产中的安全和环保强调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讨论环保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第二章:流体力学基础2.1 流体的性质介绍流体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流体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基本性质2.2 流体力学方程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如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解释这些方程在化工中的应用2.3 流体的流动讨论流体的层流和湍流流动分析流速、流量和流阻等概念2.4 泵与风机的原理及应用介绍泵和风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讨论泵和风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和选择第三章:热力学基础3.1 热力学基本概念介绍热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术语,如系统、状态、过程和能量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3.2 热力学方程介绍热力学方程,如状态方程、焓方程和熵方程分析这些方程在化工中的应用3.3 相平衡讨论相平衡的基本原理和相图解释单组分系统和多组分系统的相平衡条件3.4 热传递介绍热传递的类型和方式,如导热、对流和辐射分析热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第四章:化学平衡与反应工程4.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化学平衡常数和勒夏特列原理4.2 化学平衡的计算介绍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分析化学平衡计算中的限制条件和优化问题4.3 反应动力学介绍反应动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方程解释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4.4 反应器设计介绍反应器的类型和设计原则分析反应器的操作条件、效率和优化问题第五章:分离工程5.1 分离方法概述介绍分离工程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常见的分离方法,如过滤、离心、吸附和蒸馏5.2 过滤原理与设备介绍过滤原理和过滤介质的选择分析过滤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5.3 离心分离原理与设备解释离心力产生的原理和离心分离的适用范围讨论离心分离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5.4 蒸馏原理与设备介绍蒸馏原理和蒸馏塔的设计分析蒸馏操作的条件和蒸馏效率的优化第六章:膜分离技术6.1 膜分离原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膜的筛选作用和选择性分离机制6.2 膜材料的类型及选择讨论膜材料的种类,如聚合物膜、陶瓷膜和生物膜分析膜材料的选择依据和应用领域6.3 膜分离过程及设备介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如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分析膜分离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6.4 膜污染与清洗讨论膜污染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介绍膜清洗的方法和技术第七章:吸附工程7.1 吸附原理介绍吸附的概念和吸附等温线解释吸附剂的选择和吸附过程的类型7.2 吸附平衡与动力学分析吸附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和影响因素讨论吸附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和特点7.3 吸附塔的设计与操作介绍吸附塔的类型和设计原则分析吸附塔的操作条件、效率和优化7.4 吸附应用实例探讨吸附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八章:离子交换与电解8.1 离子交换原理介绍离子交换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和离子交换过程的类型8.2 离子交换设备及操作介绍离子交换设备的类型和操作条件分析离子交换效率和优化问题8.3 电解原理与设备解释电解的概念和电解池的类型讨论电解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8.4 电解应用实例探讨电解技术在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九章:热泵与制冷工程9.1 热泵原理与分类介绍热泵的概念和分类,如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解释热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指标9.2 热泵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介绍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运行条件分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和优化问题9.3 制冷原理与设备解释制冷的概念和制冷循环的类型讨论制冷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9.4 制冷应用实例探讨制冷技术在空调、食品保鲜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十章:化工过程控制与优化10.1 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理解释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基本组成部分10.2 常用过程控制策略讨论常用的过程控制策略,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分析这些策略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10.3 过程优化方法介绍过程优化的基本方法和算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小肠曲线法解释这些方法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10.4 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案例分析探讨实际化工过程中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案例,分析其效果和经济效益第十一章:化工过程强化的途径11.1 过程强化的意义强调过程强化在提高化工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中的重要性讨论过程强化的目标和方法11.2 反应工程强化技术介绍反应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微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动床反应器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方面的应用11.3 分离工程强化技术讨论分离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膜分离、吸附和离子交换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的应用11.4 能量工程强化技术介绍能量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热泵、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方面的应用第十二章:化工过程中的节能与减排12.1 节能的意义与途径强调节能对于化工生产的重要性讨论节能的途径和方法,如过程优化、设备改进和能源管理12.2 减排的意义与途径强调减排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讨论减排的途径和方法,如废物利用、污染物控制和清洁生产12.3 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介绍节能减排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分析这些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4 节能减排的政策与法规讨论国家和地方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分析遵守这些政策和法规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第十三章:化工过程中的危险与防护13.1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介绍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化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和风险13.2 安全技术与措施介绍化工过程中常用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如泄压装置、防火防爆设施和紧急停车系统分析这些技术和措施在防止事故发生和减轻事故损失方面的作用13.3 职业健康与防护强调职业健康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讨论化工过程中职业病的类型和防护方法13.4 应急预案与救援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分析化工事故应急救援的方法和措施第十四章:化工企业的管理与组织14.1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和组织结构设计分析这些原理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和效果14.2 企业战略与规划强调企业战略和规划在化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企业战略的类型和制定方法14.3 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介绍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在提高竞争优势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的作用14.4 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培训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员工凝聚力和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员工培训的方法和内容第十五章:化工行业的现状与展望15.1 化工行业的现状分析全球化工行业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讨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15.2 化工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强调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的方法和策略15.3 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介绍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分析低碳经济、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在化工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5.4 化工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强调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在推动化工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化工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点2. 流体力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础知识3. 常见单元操作和单元过程的原理和应用4. 泵与风机、膜分离技术、吸附工程、离子交换与电解、热泵与制冷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备设计5. 过程控制与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6. 化工过程强化的途径、节能与减排的措施和技术7. 化工过程中的危险与防护、管理与组织、行业的现状与展望难点:1. 流体力学方程在复杂情况下的应用2.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理解3. 化学平衡的计算和反应工程的优化4. 分离工程中膜污染和清洗的技术5. 吸附工程中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的分析6. 离子交换与电解设备的设计和操作7. 过程控制中的PID控制和优化算法8. 化工过程强化、节能减排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效果评估9. 化工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优化10. 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这些重点和难点涵盖了教案《化工原理》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时,需要充分的实践和老师的指导。

化工原理教案(山大)

化工原理教案(山大)

化工原理教案(山大)一、课程简介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性,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使学生熟悉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流程。

3. 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工原理课程的定义、地位和作用。

2.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流程。

3. 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4. 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章节名称:第二章流体力学基础教学重点:1. 流体的基本性质:密度、粘度、压缩性等。

2.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等。

3. 流动类型:层流、湍流、均匀流、非均匀流等。

4. 流动阻力:摩擦阻力、局部阻力等。

教学难点:1.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2. 流动阻力的计算和分析。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流体的基本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流动类型。

2. 数值计算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流动阻力的计算和分析。

3. 实验法:进行流体力学实验,让学生了解流动现象和流动阻力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章节名称:第三章热力学基础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实验设备。

2. 课堂教学:讲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分析实际案例。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验教学:进行热力学实验,让学生了解热力学的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化工原理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实验设备:热力学实验仪器和设备。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的热力学问题,让学生了解热力学的应用。

大学化工原理教案设计模板

大学化工原理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化工原理授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每周2课时,共计16周授课地点:教室编号(例如:教102)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2)熟悉化工单元操作(如:流体输送、传热、传质等)的基本过程和计算方法;(3)了解化工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和设计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 流体输送(1)流体力学基础;(2)管道流体力学;(3)流体输送设备。

2. 传热(1)传热基本原理;(2)传热方式;(3)传热设备。

3. 传质(1)传质基本原理;(2)传质方式;(3)传质设备。

4. 热力学(1)热力学基本原理;(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

5. 化工过程计算(1)化工过程物料衡算;(2)化工过程能量衡算;(3)化工过程设备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课程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实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流体输送第5-8周:传热第9-12周:传质第13-16周:热力学与化工过程计算六、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20%2. 作业完成情况:30%3. 平时测验:30%4. 期末考试:20%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工原理》2. 参考书籍:《化工过程设计基础》、《化工单元操作》等3. 在线资源:学校教学平台、专业网站等八、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设备,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设备;(3)掌握化工计算方法和技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化工过程设计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化工设备和仪器进行实验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增强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认识和兴趣;(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溶液、蒸馏、吸收、萃取、离子交换等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

2.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包括反应器、换热器、蒸发器、膜分离设备等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化工计算方法:包括物料平衡、热量平衡、质量平衡等计算方法。

具体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周: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周: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第5-6周:化工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化工原理》;2.参考书:相关化工原理的教材和学术著作;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动画等;4.实验设备:反应器、换热器、蒸发器、膜分离设备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用于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的评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化工课程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化工课程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授课对象:化工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工过程中的基本操作和设备。

3. 学会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工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化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复杂化工过程的计算与分析。

2. 化工设备的选择与优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基础知识,引出化工原理的重要性。

2. 介绍化工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讲解化工原理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目的。

- 举例说明化工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2. 化工过程中的基本操作- 介绍化工过程中的基本操作,如混合、分离、传热、传质等。

- 讲解各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化工过程的计算问题。

2. 教师点评,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回顾化工过程中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化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讲解常见化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 强调设备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化工设备的选择与优化- 讲解化工设备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 介绍化工设备的优化设计。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化工设备的选择和优化问题。

2. 教师点评,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工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化工原理的发展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年 月 日
第讲
章节
第二章 液体输送机械 第一节 离心泵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离心泵的气缚现象。
重点及处理方法 离心泵结构、原理。扬程概念及表达。 讲解、动画
难点及处理方法 扬程概念及表达 。 讲解、示例
授课方式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二章 液体输送机械 概述
试差法 讲解、示例
课堂教学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上堂课内容回顾,课堂提问 四、非圆形管的沿程损失 1、当量直径的定义 2、非圆形管的沿程损失计算方法,例 1-9 五、局部阻力损失 1、阻力系数法: 2、当量长度法: 六、管内流动总阻力损失的计算 1、总阻力损失计算通式 2、总阻力损失计算注意事项,例 1-10
物料衡算、能量衡算;流体静力学方程应用;讲解、示例
课堂教学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时间分配
绪论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和内容 2、化工过程和单元操作:化工生产过程;单元操作概念及特点。 二、基本概念 : 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过程速率;平衡关系。 三、单元操作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数学模型法。
第讲
第一章 流体流动 第五节 管路计算 第六节 流量测量 了解复杂管路的特点及常见问题的计算方法;了解测速管,孔板流量计,转子 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流速流量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 讲解、动画演示。
流速、流量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讲解、动画演示
课堂教学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上堂课内容回顾,课堂提问
时间分配 5 分钟 20 分钟
35 分钟
35 分钟 5 分钟
主要教学方法与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手段
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15、1-19
(1)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匡国柱主编. 化工原理学习指导,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敏恒等编.《化工原理》(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课堂教学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上堂课内容回顾,课堂提问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一、基本概念 1、流量:体积流量;质量流量;两者关系。 2、流速:平均流速;质量流速。 3、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4、黏性与黏度:牛顿粘性定律;粘度 二、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 1、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2、关于连续性方程的讨论 例 1-3 三、机械能衡算 (一)液体在流动时所具有的能量表现形式 (二)柏努利方程 1、柏努利方程表达形式 2、柏努利方程的讨论: 3、应用柏努利方程注意事项: 例 1-4、1-5 课堂小结
45 分钟
20 分钟
主要教学方法与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手段
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匡国柱主编. 化工原理学习指导,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敏恒等编.《化工原理》(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教学后记
8
上课日期
教学目的要求 重点及处理方法 难点及处理方法
授课方式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与 手段
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2015 年 月 日
第讲
绪论 第一章 流体流动 第一节 流体静止的基本方程 熟悉化工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本课程特点、知识结构、学习方法。掌握混合 物密度的求法。 单元操作及研究方法,流体的密度和压强,流体静力学方程; 讲解
第五节 管路计算 一、简单管路 1、简单管路特点: 2、简单管路的设计型计算 3、简单管路的操作型计算: 4、适宜管径确定 例 1-11、例 1-12、例 1-14 课堂小结
时间分配 5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30 分钟 5 分钟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教学后记
1-20、1-22
教案
2014—2015 学年第 2 学期
授课班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1)
任课教师:
院部名称:
二〇一五年二月五日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化工原理(1)
课程 归属
学科基础课
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代码
授课地点 理论教学 204、304 ; 实践教学
;辅导 教室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
48
周学时
化工原理
谭天恩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化工原理
柴诚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化工原理学习指导
匡国柱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化工原理习题解析
余立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化工原理
陈敏恒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授课教师 实践教师 辅导教师
职称 职称 职称
院(部) 院(部) 院(部)
2
上课日期 章节
2、表压、真空度、绝对压强
三、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
15 分钟 15 分钟
1、流体静力学方程
30 分钟
2、U 型管压差计
课堂小结
5 分钟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1-2、1-3、1-5、1-6
(1)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匡国柱主编. 化工原理学习指导,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敏恒等编.《化工原理》(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30 分钟 20 分钟
第二节 其它类型泵
一、往复泵
结构;工作原理;分类;往复泵的流量特性; 往复泵的流量调节; 20 分钟 往复泵的安装、运转、调节。
第三节 气体输送机械
一、离心式通风机 二、鼓风机 三、往复式压缩机
课堂小结
5 分钟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5
上课日期 章节
教学目的要求 重点及处理方法 难点及处理方法
授课方式
教学内容
2015 年 月 日
第讲
第一章 流体流动 第四节 管内流动的阻力
掌握直管内的流动阻力损失,摩擦系数,迭代试差法。
摩擦因数及摩擦因数图、阻力计算;讲解、示例
量纲分析方法、迭代试差法;讲解
课堂教学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上堂课内容回顾,课堂提问
时间分配 5 分钟 35 分钟
10 分钟
30 分钟 15 分钟 5 分钟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教学后记
1-13、1-14
(1)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匡国柱主编. 化工原理学习指导,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敏恒等编.《化工原理》(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15 分钟
15 分钟 5 分钟
第一章 流体流动
第一节 流体静止的基本方程
一、 密度
1、液体的密度:影响因素、纯组分数据查找、混合物密度计算
2、气体的密度:影响因素、计算式、混合物密度计算
3、比容
例 1、2
二、压力(pressure)p,单位: N/m2 或 Pa
1、制外压力单位:常见的压力单位、换算关系
第四节 管内流动的阻力 一、计算阻力损失的通式——范宁公式 1、阻力损失直观表现 2、范宁公式 (1)公式推导 (2)层流时的摩擦因数 二、量纲分析法 1、量纲分析的理论基础 2、量纲分析步骤 3、关于量纲分析法的几点说明 三、湍流时的摩擦因数 1、湍流时 的经验式 2、摩擦因数图:层流区;过渡区;湍流区;完全湍流区 3、粗糙度的影响 例 1-7、1-8 迭代试差法 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3
上课日期 章节
教学目的要求 重点及处理方法 难点及处理方法
授课方式
教学内容
2015 年 月 日
第讲
第一章 流体流动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掌握流量、流速的概念,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
流体动力学方程推导、不同单位制的表达方式。柏努利方程物理意义;讲解
难点:柏努利方程应用;讲解、示例
课堂教学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上堂课内容回顾,课堂提问
第三节 流体流动现象
一、流动类型 1、雷诺实验与流动类型 2、雷诺数 Re:定义、流型的判据、雷诺数的物理意义。 3、当量直径 de 例:1-6 二、湍流的基本概念 1、湍流的发生与发展 2、湍流的脉动现象和时均化 3、湍流时的层流底层 三、管内流动的分析 1、层流时的速度分布 2、层流时的阻力损失 3、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四、边界层与边界层分离 1、边界层及其形成; 2、的要求 重点及处理方法 难点及处理方法
授课方式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与 手段
2015 年 月 日
第讲
第一章 流体流动 第三节 流体流动现象
了解流体在管内速度分布。掌握流动的型态及判据—雷诺实验及雷诺准数。
流体流动类型与雷诺数;讲解、动画
雷诺数;边界层的形成、发展与分离;讲解、示例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离心泵的安装高度;离心泵的类型及选择 讲解、示例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讲解、示例
课堂教学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时间分配
上堂课内容回顾,课堂提问 四、 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5 分钟
1、管路特性曲线 2、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20 分钟
1、安装高度的限制; 2、汽蚀现象; 3、安装高度的确定(汽蚀余量、计算)。 六、离心泵的选用、安装与操作 1、离心泵的分类;2、离心泵的选用;3、离心泵的安装与运转。
第五节 管路计算 二、复杂管路 1、并联管路 2、分支管路,例 1-15
第六节 流量测量 一、变压头流量计 1、测速管:结构、测速原理、优缺点 2、孔板流量计:结构、测流原理、优缺点 3、文丘里流量计:优缺点 二、变截面流量计 1、转子流量计 2、转子流量计特点 本章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