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篇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 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

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

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成功案例一览: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吉利以18亿美元的“彩礼”成功迎娶了沃尔沃公司,为这场中

国最大的海外收购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中国企业收购安迪苏

2006年1月17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蓝星)以4亿欧元完成对法国安迪苏集团的收购,填补了中国蛋氨酸生产的空白。图为坐落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安迪苏集团厂房。

中航并购奥地利FACC公司

从中航工业收购的首家海外航空制造企业奥地利FACC公司获悉,归于中航工业西飞旗下之后,FACC公司财务状况迅速好转,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不仅实现扭亏,而且再获波音、空客总额3亿美元的续约合同。中航工业首家海外并购企业平稳度过“磨合期”。海航收购Allco租赁业

2010年1月19日,中国海南航空集团购买澳大利亚allco金融集团飞机租赁业务签字仪式在悉尼举行。海航集团是中国第四大航空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跨领域、多元化、国际化的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悉尼的澳大利亚allco金融集团因受此次金融危机冲击而于2009年破产。经过谈判,海航集团通过其位于香港的子公司香港升飞公司以亿美元收购了该公司商用飞机租赁业务。此项目于2009年下半年分别获得中、澳两国政府批准。温州商人买下英国电视台2009年7月11日,正在葡萄牙参加一个重要经贸洽谈会的温州人叶茂西证实,英国本土一家卫星电视台——PROPELLER(译为螺旋桨)电视台已被他旗下的西京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收购。

中石化成功收购Addax

中石化2009年,以每股加元的价格成功完成对Addax公司的要约收购,交易总金额达亿加元(约合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公司进行海外资产收购最大一笔成功交易。(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篇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报告二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二)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

案例1: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

中海油公司简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NOOC,简称中国海油)是1982年2月15日成立的国家石油公司。中国海油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最大生产者。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现有员工万人。依据,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公司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上游业务、中下游业务、专业技术服务、后勤服务和金融业务。目前控股或全资拥有一家独立油气勘探生产公司、一家研究中心、一家化学公司、一家油气开发公司、二家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五家基地公司、一家财务公司、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与壳牌公司合营一家石油化工公司。近年来,通过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战略的成功实施,企

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逐渐树立起精干高效的国际石油公司形象。2005年全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纳税17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和%。总资产达到亿元,净资产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

优尼科石油公司简介

优尼科(Unocal Corporation)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在纽约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UCL)。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优尼科公司在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国等地都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资产和项目。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连年亏损,并申请破产,挂牌出售。其在北美洲的墨西哥湾、得克萨斯,以及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地都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资产和项目。业内人士认为,优尼科连年亏损,并曾经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因此处在一个非卖不可的境地。作为一家小型企业,优尼科也不具有壳牌、BP 那样的品牌影响,因此早就被列为收购目标。而优尼科选在国际油气价格偏高的

时候出售油气资产,不失为良机。同时中海油所看重的无非是优尼科现有油气田的潜能、庞大的国外市场以及有助于完成其在美国的借壳上市。

资料显示,优尼科公司目前已探明石油及天然气储量中约70%位于亚洲和里海地区,优尼科60%的储量是天然气,绝大部分位于亚洲。中银国际研究部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3年底,优尼科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共计亿桶油当量(石油占到38%左右),其中50%位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