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收购中国企业案例

合集下载

国外企业收购法律法规案例(3篇)

国外企业收购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其收购汇源果汁一案,不仅在我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成为了国际并购领域的典型案例。

本文将结合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过程,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

一、背景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以约240亿元人民币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份。

这一收购案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因为汇源果汁作为国内果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市场份额占据半壁江山。

此外,可口可乐公司作为一家外资企业,其收购汇源果汁将对我国果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法律法规分析1. 反垄断法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案首先涉及的是我国《反垄断法》。

根据该法,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在此案中,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的金额超过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因此需要向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

2. 反垄断审查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审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集中度: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后,将占据我国果汁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

(2)市场进入壁垒:果汁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份额。

(3)消费者利益: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产品质量下降,损害消费者利益。

(4)产业政策:我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

综合以上因素,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认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将导致市场过度集中,不利于市场竞争,因此决定禁止该收购案。

3. 并购监管除了反垄断法外,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案还涉及并购监管问题。

根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时,需要向中国证监会申报,并经其批准。

在此案中,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外资企业,其收购汇源果汁也需要符合我国并购监管的相关规定。

三、案例分析1. 反垄断审查的影响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案的反垄断审查对我国并购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重点企业案例——无锡威孚和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重点企业案例——无锡威孚和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重点企业案例——无锡威孚和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威孚简况和合资谈判威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无锡油泵油嘴厂,原来主要为拖拉机用柴油机配套。

1980年代初,企业领导认为单为农机配套很难做大做强,在机械工业部的组织下,企业于1984年花3000万元引进了德国博世公司(BOSCH)的A型泵制造技术,企业转为给运输卡车配套。

此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威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成为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

1998年,集团的核心企业——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A、B股上市公司。

2004年,企业营业收入92亿元、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利润2.1亿元、利税4.8亿元,各项指标均为行业第一。

8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在行业中的排序也都是第一。

1995年,威孚与博世再次合作,成立一家生产机械式柴油喷射系统的公司,产品包括油嘴、油泵及电控系统。

第一步投资3000万美元,成立无锡欧亚柴油喷射有限公司,威孚与博世股比48:52,生产柴油喷嘴,业经营状况较好,2004年赢利达1.5亿元。

在谈判建立生产柴油泵的合资公司时,双方发生分歧。

因为威孚兼并了南京金宁油泵油嘴厂生产油泵,博世担心合资后技术扩散到南京。

后威孚提出,将南京的工厂也纳入合资企业,但博世派人考察后不感兴趣。

1999年谈判失败。

博世随即投资6000万欧元,在苏州成立了一家生产VE泵和P型泵的独资企业——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这给威孚树了一个竞争对手,也产生了心理上的震撼。

本来,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需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而无锡已有生产柴油喷射系统的威孚,他们认为国家不可能批准博世在苏州建同类型工厂。

但此时苏州工业园已经获得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有苏州市政府批准就可放行。

1990年代末,国家出台了汽车排放法规。

要达到高排放标准,关键在发动机,发动机的关键是燃油系统。

此时,机械部惟一的归口研究所——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简称无油)研制并推出了适用于欧Ⅰ、欧Ⅱ的技术。

外资并购中国快消品企业的竞争优势——基于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外资并购中国快消品企业的竞争优势——基于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l乳酸是高新技术的生物工程产品阜南县是安徽省的产粮大县有丰富的粮食资源以粮食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生产l乳酸产品实现农产品向工业产品的转化l乳酸是传统乳酸的换代产品在食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农药包装材料及制造生物降解塑料特别是生产降解塑料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用途广泛具有高科技水平高利税高附加值的特点符合目前我国的产业政策所以在国内国际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年产1万吨食品级l乳酸年产1万吨的滤渣可作饲料建设主车间15000平方米原料库8000平方米成品库8000平方米综合楼2000平方米及相应配套工程实施l乳酸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目前国际市场上需求量在20万吨年左右年消费水平以810的速度递增由于其衍生物及盐类的用途被进一步开发另一个重要的新用途是作为生物降解性塑料的合成原料因此应用更为广泛本项目建成后每年生产1万吨l乳酸的销售前景十分广阔l乳酸是高新技术的生物工程产品阜南县是安徽省的产粮大县有丰富的粮食资源以粮食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生产l乳酸产品实现农产品向工业产品的转化l乳酸是传统乳酸的换代产品在食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农药包装材料及制造生物降解塑料特别是生产降解塑料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用途广泛具有高科技水平高利税高附加值的特点符合目前我国的产业政策所以在国内国际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年产1万吨食品级l乳酸年产1万吨的滤渣可作饲料建设主车间15000平方米原料库8000平方米成品库8000平方米综合楼2000平方米及相应配套工程实施l乳酸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目前国际市场上需求量在20万吨年左右年消费水平以810的速度递增由于其衍生物及盐类的用途被进一步开发另一个重要的新用途是作为生物降解性塑料的合成原料因此应用更为广泛本项目建成后每年生产1万吨l乳酸的销售前景十分广阔l乳酸是本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有机酸之一在人体及哺乳动物体内起着调节肌肉活动和抗疲劳的作用l乳酸及其盐类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日用化工现代农业等领域又可聚合成生物降解物质聚乳酸用作环保新材料可降解塑料及新型纺织原料被列入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目前世界上只有荷兰purac和比利时glactic在l乳酸生产领域具有领先技术优势其它国家所生产的l乳酸均为dl乳酸不能用于医药食品本项目技术先进成熟各项工艺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水平所生产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该项目由长葛市古桥乡政府筹建建设区内有大量的优质原料和廉价劳动力项目建设内容为食用酒精16500吨生产装置一套结晶葡萄糖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725.4
689.5 696.4 704.53 673.9 675.25 670 653.24 667
汇源于1992年创立,汇源果 汁是目前中国纯果汁市场的“龙 头老大”。2007年,汇源果汁销 售额达到26.56亿元,同比增长 28.6%。 “汇源”商标被认定为中 国“驰名商标”。
可口可乐强势品牌的缔造
收购优质企业,有助于产品结构改善 收购汇源,有利于提高其在中国果汁市场的市场份额 全球战略,有利于企业全球扩张和长远发展
创办人朱新礼
经营业绩回顾
汇源品牌发展
收购前瞻
一方面,经营汇源十六年半, 眼看汇源的摊子越大,战线 越长,风险也就越大,担心 也就越多,朱新礼身心俱疲, 而汇源的家族化管理使得他 并不信任职业经理人,但兄 弟、儿女都没有接班人的合 适人选。 而且朱新礼长于战略,很敏 锐,但在管理上,很多地方 他不能完成对自己的超越。 这其实也是中国企业家的共 同问题,他们并不擅长做品 牌。
收购情况介绍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全资收购 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若收购被批准,汇源果汁将 成为可口可乐全资子公司, 24亿美元的总收购价,是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外资并购案。
现阶段民族品牌被收购的争论
民族品牌
VS
商业行为
可口可乐八年蝉联全球最佳 年份 可口可乐全球品牌价值 (单位:亿美元)
面对多元化竞争 环境,汇源急需 新的品牌管理团 队对其进行管理 营销,可口可乐 的入主可发挥大 品牌的优势及经 验对其改造,引 入新的品牌理念, 盘活汇源品牌
从 汇 源 看 收 购
2006-2008年被收购的龙头品牌在其行业及中国所有品牌价值排名
(资料来源:《中国500最具品牌价值排行榜》(2006-2008))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集团案例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集团案例

汇源在08年市场占有率情况
汇源汇源果汁2008年半年报显示,汇源在市场份额方面继续 稳居老大地位:100%纯果汁中,汇源市场占有率43.8% ;中浓度 果蔬汁中,汇源占42.4%;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从鲜桃汁、鲜橙汁、 猕猴桃汁、苹果汁到野酸枣汁、野山楂汁、果肉型鲜桃汁、葡萄 汁、木瓜汁、蓝莓汁、酸梅汤等,加上多种形式的包装,给汇源 更添魅力。
二经济因素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在低迷中向前发展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虽然不能完全说是因金融危机而起但大的经济环境对并购案的生发有着关键的作用从汇源的角度看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公司目标战略的转变催生了这次收购案我们可以从收购事件期间汇源的股价看出其中的端倪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公司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分 分析


社会因素

技术因素
一、政治因素
1、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是市场经济体系,但仍处于 起步阶段,在结构和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有良性的竞争 来促进企业以及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如果收购汇源成功,可口 可乐在中国果汁市场所占份额将达到30%左右,这样会形成一种垄断 的局面,不利于其他饮料企业的发展。 2、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对外贸易 中的贸易摩擦也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多,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也越来 越大,反垄断法在这样的大背景应运而生。 3、从国家对民族企业的政策和态度上看,扶植和统筹监督是主要 的管理方法,为了让民族企业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建立一个好 的投资和运行环境。基于对市场竞争的考虑,为了维护我国果汁饮料 市场的有效竞争,促进和保障果汁类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发展壮大,促 进果汁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收购案最终 以失败告终。

并购案例

并购案例

案例一水井坊为何执意“下嫁”受业界高度关注的“外资控股中国高端白酒第一案”,终于敲槌落幕。

号称“中国白酒第一坊”的水井坊,以不菲的价格“下嫁”给洋了老板3月2日,水井坊发布公告,称帝亚吉欧与全兴集团中方股东——成都盈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DHHBV受让盈盛投资所持全兴集团4%的股权。

此项股权转让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DHHBV最终将持有全兴集团53%的股权,并间接控制全兴集团持有的水井坊39.71%股权。

专家对此分析认为,水井坊被全球最大的洋酒公司收购,犹如在中国传统白酒业的中心区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由此可能引发一轮外资并购中国白酒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撼动看似“固若金汤”的中国白酒行业格局。

四年股权渗透,“抱得美人归”早在上世纪90年代,洋酒就开始进入中国。

随着多年的品牌培育、文化灌输和资金强势注入,洋酒开始在国内显山露水、攻城略地,抢占国内酒类消费市场。

但中国特有的历史积淀和饮食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国白酒这个全球稀缺资源,二十多年来总是让洋酒望而兴叹,难以取代。

中国的白酒业,成为改革开放后外资在中国几乎没有涉足的最后一个产业。

因此,加速收购中国高端白酒品牌,利用其成熟的渠道和品牌影响力,在中国酒行业进行“中原逐鹿”,成为国际资本角逐中国白酒市场的新谋略。

帝亚吉欧虽是全球最大烈酒公司,进入中国多年,但市场业绩一直不理想,无法超越其在中国老对手保乐力加。

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必须从高成长、高利润、且资源稀缺、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白酒业下手,才能加快对中国白酒行业的深度介入和战略布局。

资本并购,成为帝亚吉欧欲在中国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

帝亚吉欧的中国并购之路,并非一路坦途,虽是“好事”,却遇“多磨”。

早在2005年底,帝亚吉欧就为其在中国并购的投石问路,瞄上了“馨香四溢”的水井坊,开始以股权收购方式进行渗透;2006年12月,帝亚吉欧甩出巨资,以5.7亿元收购了水井坊第一大股东全兴集团43%股份,从而间接持有水井坊16.87%的股份,成为水井坊第二大股东,开启了外资收购中国白酒的先河;2008年下半年,帝亚吉欧又买入全兴工会所持有的全兴集团6%股权,增持全兴集团股份至49%,离控制水井坊仅一步之遥;2009年9月,坊间纷传帝亚吉欧将继续收购全兴集团2%~4%的股权,以达到进一步控股。

最新企业并购案例 - 1-5

最新企业并购案例 - 1-5

案例一百威英博并购案例并购双方:2011年2月14日,百威英博啤酒集团正式宣布,百威英博与大连大雪集团有限公司和麒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收购辽宁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份。

并购方情况: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是一家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

百威英博公司十分注重销售建设,在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的市场中占据第一或第二的位置。

百威英博亚太区总裁傅玫凯先生表示,中国是全球啤酒销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啤酒市场,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发展有着长期承诺和坚定信心。

现今,百威英博在中国 13 个省份拥有超过 33 家现代化酿酒厂,管理超过25 个啤酒品牌,包括百威啤酒、哈尔滨啤酒、雪津啤酒等全国重点品牌。

作为一家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销售为推动力的大型公司,百威英博旗下经营着300多个品牌,其中包括百威、时代(Stella Artois)、贝克啤酒等全球旗舰品牌; Leffe、Hoegaarden等迅速成长的跨国畅销品牌;以及Bud Light、Skol、Brahma、Quilmes、Michelob、哈尔滨啤酒、雪津、双鹿、Cass、Klinskoye、Sibirskaya、科罗娜、Chernigivske、Jupiler等本土明星品牌。

此外,公司拥有Grupo Modelo公司50%的股份。

Grupo Modelo是墨西哥领先的啤酒制造商,也是享誉全球的科罗娜啤酒品牌所有者。

被并购方情况: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 2001 年,目前为辽宁省市场份额高居前三位的酒厂之一。

大雪酒厂主要生产、销售和市场推广“大雪”、“小棒”和“大棒”等啤酒品牌,2010 年年销量逾 20 万吨。

辽宁省是中国第四大啤酒消费大省,收购大雪将加强百威英博在辽宁啤酒市场的战略地位,并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华的业务格局。

案例看点:在产业演进中获得并购价值,在产业整合大潮中脱颖而出这场并购的主角——百威英博,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是以并购作为武器,攻城略地,快速成长。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

品牌强势 汰
竞争 优胜劣 行业水平提高
协同收益,节省开支、减少成本 将中国果农纳入全球采购系统
受舆论压力(舆论的关注点不是是否构成垄断,而是中国的民族品牌 被外国收购,民间的民族品牌保卫战,对商务部造成无形的压力) 收购前鉴:中华牙膏、小护士、大宝(品牌雪藏、市场萎缩) 杀鸡儆猴:
是否产 生影响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企业为什么很想卖
竞争:一、蓝海战略
(创新市场、寻找差异化产品、刺激潜在需求)
二、红海战略(在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进行厮杀)
1、企业之间(1)收购兼并(利用被收购方的产品市场;用很高的收购 代价逼迫对方转型,不再成为竞争对手。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2) 强强联手(巩固优势,甚至获得垄断利益) (3)弱弱联手(迫于无奈,对抗来自大企业的竞争压力) 2、企业内部:降低价格、提高质量、提升品牌、完善服务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国家为什么不让卖
背景:2008年9月3日,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以每股12.2港元,收购中 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总收购价达179.2亿港元。这意味着,若交 易完成,可口可乐将成为汇源果汁的全资控股公司,汇源果汁将撤销在香港联交所的 上市地位。
国家对民企的严重不公平对待,是Fra bibliotek致许多大型民企一卖了之 的原因。
虽然国家一直在力图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可是还是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 不管是在国家政策制度还是银行贷款等方面的“潜规则”,民营企业都遭遇着不公 平竞争。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企业为什么很想卖 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1、不是优胜劣汰。我们国企和民企根本没有平等竞争,是一个不等竞争,是劣 胜优汰。(山东钢铁公司本身是一个经营不太好,甚至亏本的企业,但是反而兼 并了经营好的山东日照钢铁公司) 2、不是市场配置资源。除了极少数几个领域作为国家战略国家控制了,不要市 场配置资源,但是绝大多数领域,民航、建材、钢铁都需要但却不是实现市场配 置资源。 3、民营企业资本营运困难。银行放贷存在巨大的风险,银行只能把贷款投向看 上去比较安全的政府项目、政府担保的项目,以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很难拿到 贷款,或者要高于国企的利率才能拿到。 4、国家政策失公平。民营企业一方面要跟国企尤其是垄断国企抢地盘,一方面 又要应对外资的蚕食。而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态度摇摆不定,在市场准入、贷款、 上市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限制和歧视措施。 政府出台的一些措施,包括“四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客观上对 整个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些产业规划都有扶持重点企业、增 加行业集中度的倾向,重点企业、排名前几位的企业,不是央企就是地方国企, 规划照顾不到民营的中小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基本类型:
1.是否是存在垄断的恶意收购,危害国家安全。

2.是否存在贱卖行为。

背景案例:
工程机械:卡特比勒收购山工后,有意收购三一,柳工。

凯雷收购徐工在谈中,德国舍弗勒收购洛阳轴承。

西北轴承(000595)拿出自己拥有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拳头产品铁路轴承与德国FAG集团合资,三年后的2004年,西北轴承被动让出股份,退出合资公司,同时还不得不把拥有的产品设计图纸、铁路轴承NXZ品牌、铁道部颁发的生产资质等留给了外商独资的公司,从此不能再生产铁路轴承,美国铁姆肯公司与Torrington公司便通过同样的手段,分别将烟台轴承厂(以下简称烟轴)和无锡轴承厂(以下简称锡轴)从中外合资,最终变为外商独资。

四川双马,冀东水泥,华新水泥,海螺水泥引进战略投资者。

双马和华新被外资控股。

摩根士丹利添惠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将联合鼎晖中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美元并购山东水泥集团有限公司30%的股份。

瑞士豪西盟(Holchin B.V.)拟通过定向增资发行A股方式最终控股水泥龙头G华新。

银行:德国复兴开发银行集团(KfW)下属的德意志投资开发公司(DEG),被收购方是南充市商业银行的部分股权,2004年新桥资本最终控股深发展银行;高盛领导的投资基金,联合德国安联公司购买工行9.9%的股份;淡马锡(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购买建行5.1%的股份;凯雷收购中国太平洋寿险公司24.975%的股份等等。

钢铁:全球第二大钢铁巨头阿塞洛重组山东莱钢,最终以阿塞洛动用2.236亿美元收购莱钢38.4%的股份而落幕;世界钢铁巨头印度米塔尔收购华菱管线37.17%股权。

啤酒:全球第一大啤酒巨头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以58.86亿元的天价收购雪津啤酒100%的股权,世界最大啤酒企业AB收购哈尔滨啤酒,控制了中国最大的啤酒企业青岛啤酒27%股权、苏格兰纽卡斯收购重庆啤酒、荷兰喜力参股粤海啤酒,世界排名第二的南非SAB目前占有华润雪花49%股份。

热电:加拿大汉埔收购东方热电股份,香港明州并购宁波科丰燃机热电。

化工:美国UNIFI INC重组广东开平涤纶公司。

饮料:几乎都被外资控制品牌,健力宝为台湾统一收购,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和百富勤合资成立五家公司,娃哈哈占49%的股份,2002年6月,蒙牛与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资机构签署了投资意向,外资获得蒙牛32%的股份。

娃哈哈、乐百氏被达能控股。

化妆品:欧莱雅全面收购了科蒂集团(Coty)旗下的中国彩妆及护肤品牌羽西,欧莱雅并购了多个区域品牌,包括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兰蔻、薇姿、碧欧泉和赫莲娜。

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被美国强生公司收购,强生旗下的“可伶可俐”针对城市年轻一族,市场占有率虽然不错,但发展已趋于成熟;引进国内不久的露得清,针对年龄稍高一些的年轻女性,但目前还没有完全打开市场局面。

食品:中国鸡精市场70%的两大品牌太太乐和豪吉已经被雀巢收购,外资品牌的家乐和大喜大虽然在鸡精的市场份额仅占3%-5%,但已是继太太乐和豪吉后的排名第三和第四品牌。

被香港罗特克斯公司收入囊中的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

零售:美国最大的电子产品连锁店Best Buy1.8亿美元控股中国第四大消费电器连锁商五星集团。

家得宝集团(DIY)计划购入东方家园49%的股份,
欧洲私人资本PAG以杠杆收购号称国内最大的婴儿用品公司好孩子,在国际并购市场受到广泛的关注。

轮胎:佳通收购桦林。

DSM战略投资华北制药。

橱具:法国SEB公司对浙江苏泊尔公司的收购。

造纸:花旗集团背景的投资基金CVC将入股中国造纸龙头企业——G晨鸣并成为第一大股东美国高盛集团等欲购得中国食品行业龙头——双汇集团。

服装:持有中国服装(000902)51.01%股权的中国恒天集团公司,拟让出大股东位置,接任者为外商独资企业汉帛(中国)有限公司。

家电:飞利浦买断“孔雀”电视,西门子收购“扬子”冰箱,也都是中国曾经的龙头企业,而这些本土品牌全部销声匿迹。

其他:2003年10月,柯达与乐凯签署协议,柯达获得乐凯胶片20%的股份。

2005年12月,西门子集团下属企业、全球两大照明产品制造商之一欧司朗和香港佑昌分别获得佛山照明
13.47%和10.50%股权。

机电:中国最大的电机企业、中小电机行业技术发展的领航者大连机电厂,与新加坡威斯特公司合资后,连年亏损,仅3年时间就被新方收购。

全国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其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95%,1997年与美国一公司合资,7年后被美国公司全部收购,1999年的南孚电池,其碱性电池产销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五并且扩张速度世界第一。

但南孚被控股之后,被迫从增长迅速的海外市场退出,如今一半生产线完全闲置。

其他:
目前,国际啤酒巨头已把中国啤酒企业和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
可口可乐通过品牌战略,已使其饮料、浓缩液在我国市场占有很大份额;
宝洁在中国的公司除上海沙宣是合资企业外,其余9家已全部独资;
欧莱雅只用50天就整合了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
我国大型超市80%以上已被跨国公司纳入囊中。

舒而美被金百利控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