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功能训练
锻炼心脏最好的方法有哪些

锻炼心脏最好的方法有哪些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健康对于整个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保持心脏健康非常重要。
那么,锻炼心脏最好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有氧运动是锻炼心脏的最佳选择之一。
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脏的代谢能力,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脏的供血能力。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车、快走等。
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率,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锻炼心脏的效果。
其次,间歇训练也是一种有效锻炼心脏的方法。
间歇训练是指在高强度运动和低强度运动之间进行交替的训练方式。
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脏的耐力和爆发力,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助于改善心脏的功能。
常见的间歇训练包括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爬坡训练等。
此外,力量训练也可以对心脏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
虽然力量训练主要是针对肌肉群的锻炼,但是它也可以通过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增强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从而起到锻炼心脏的作用。
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器械训练、俯卧撑等。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锻炼方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也可以帮助我们锻炼心脏。
比如,多走楼梯少坐电梯,多骑自行车少开车,多做家务少懒惰,多参加户外活动少宅在家里等。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其实都可以有效地锻炼我们的心脏,提高心脏的功能。
总的来说,锻炼心脏最好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坚持锻炼才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
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保持心脏健康,享受健康的生活。
心肺功能训练方法

心肺功能训练方法
心肺功能训练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训练方法来进行:
1. 有氧运动:跑步、游泳、骑自行车、慢跑等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和肺部的功能,提高心肺耐力。
可以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进行持续性的锻炼,每周进行3到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HIIT是一种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方法,即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然后进行短暂休息。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代谢效率,一般每次训练时间为20到30分钟。
3. 慢性有氧训练(LISS):LISS是一种低强度持久性有氧训练方法,通过低强度的长时间有氧运动来锻炼心肺功能,如长时间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为45分钟到1小时。
4. 心肺耐力训练:进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慢跑30分钟以上、游泳、骑自行车等,以提高心肺耐力和增强整体心肺功能。
5. 高海拔训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进行有氧运动,因为在高海拔环境下,氧气含量较低,需要更高的心肺功能才能适应。
这种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心肺功能。
无论选择哪种训练方法,都需要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以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伤害。
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目标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并与医生或专业教练咨询。
心脏训练的七种方法

心脏训练的七种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心脏训练的七种方法,这可都是超有用的宝贝啊!
第一种方法,那就是跑步啦!你想想看,每天早上迎着朝阳,在公园的小路上跑一跑,你的心脏就像那加足了油的发动机一样,“噗通噗通”有力地跳动着。
就像阿甘一样,不停地跑呀跑,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
第二种呢,是游泳哦!你跳进那清凉的水中,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儿游来游去,全身都动起来啦,心脏也在欢快地工作着呢!好比是在给心脏做一次温柔的按摩。
然后呢,还有骑自行车呀!你骑上那车子,在微风中飞驰,感觉多棒呀!这不就像是带着心脏去兜风一样嘛。
还有跳绳呢!“哒哒哒”地跳起来,那心脏也跟着兴奋起来啦,就像在开一场活力派对。
再来说说跳舞呀!跟着音乐的节奏尽情摇摆,心脏也会跟着摇摆起来,多有意思呀,就像在心脏里开了一场狂欢舞会。
做瑜伽也很棒哦!在舒缓的动作中,让心脏也能得到宁静和放松,就如同给心脏放了个假。
最后呢,可别小看了爬楼梯!一步步地往上爬,心脏也在努力地配合呢,就好像在攀登人生的高峰。
总之呀,心脏训练真的很重要,一定要重视起来,让我们的心脏一直健康有活力!。
心肺功能训练

心脏功能训练实训指导实训目的:1,通过实训,熟悉运动与心血管功能的关系2,熟悉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的方法及评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学会有氧耐力训练运动处方的制定实训场所:待定实训内容:1.低水平运动实验的操作方法,熟悉平板试验方法(Bruce实验方案及改良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一)BRUCE法用Bruce运动方案和气体分析系统一起使用是直接测定最大吸氧量的最佳方法,间接推算法是根据受试者在完成规定模式的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时能持续的时间长短来间接测算最大吸氧量(VO2max)的方法。
该方法负荷分为7级,每级持续3min。
第一级:跑台速度1.7MPH(每小时英里),坡度为10%:第二级:速度为2.5MPH,坡度为12%:第三级:速度3.4MPH,坡度为14%:第四级:速度为4.2MPH,坡度为16%:第五级:速度为5.0MPH,坡度18%;第六级:速度为5.5MPH,坡度数20%;第七级:速度为6.0MPH,坡度为22%。
由于是连续运动,每一级负荷时间之和即负荷持续时间。
Bruce法是按不同健康水平分别计算受试者的VO2max,单位是ml.min-1.kg-1。
经常参加运动的人: VO2max=3.778(负荷持续时间min)+0.19较少运动的人:VO2max=3.298(负荷持续时间min)+4.07健康的人: VO2max=3.36(负荷持续时间min)+6.70-2.82(性别系数) 性别系数:男性为1,女性为2。
心脏病人: VO2max=2.327(负荷持续时间min)+9.48 由以上公式可看出,持续时间越长,最大吸氧量越大,心功能也就越好。
该方法由于是极量负荷,故对心脏病人或老年人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中应注意受试者饿自我感觉,心电图的变化和血压变化,出现异常时,应自行或命令其停止运动实验。
该方法如果同时使用气体分析系统,可直接测出最大吸氧量值。
(二)BRUCE修改法23.883.33229.76.0720.471.43208.85.5617.360.53188.05.0513.547.33166.84.2410.235.73145.53.437.124.83124.02.52 4.716.53102.71.71 2.910.2352.71.71/2 1.75.0302.71.70km/hmphMETs耗氧量ml/(kg ·min)持续时间(min)坡度(%)速度级别该方法多用于临床上检测心脏功能。
提高心肺功能的训练方法

提高心肺功能的训练方法提高心肺功能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在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方面的效率。
通过训练心肺功能,我们可以提高氧气的输送能力,增强心肺系统的耐力和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你提高心肺功能。
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提高心肺功能的方法之一。
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
通过有氧运动,心脏会增强收缩力和舒张力,肺部会增加吸氧量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
开始时可以选择适量的运动强度,然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2. 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结合高强度运动和休息的训练方法。
通过短时间内高强度运动,再配合较长时间的休息,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
例如,可以选择30秒的快速跑步,然后休息1分钟,再重复进行多组。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更快地提高心肺功能,同时也帮助燃烧脂肪。
3. 跳绳:跳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有氧运动。
跳绳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和肺部的耐力。
每天跳绳10-15分钟,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
开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跳绳时间和速度,逐渐增加难度。
4.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对提高心肺功能非常有效。
在水中进行运动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负荷,减少对关节的压力,同时提供了较大的抗阻力。
游泳可以锻炼心脏和肺部,提高耐力和灵活性。
5. 山地徒步:山地徒步是一种户外有氧运动,对提高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山地徒步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步行,还需要应对起伏不平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条件。
这种运动可以锻炼心脏和肺部,提高耐力和爬坡能力。
6. 跳舞:跳舞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有氧运动。
通过跳舞,可以锻炼心脏和肺部,提高心肺功能。
不同的舞蹈风格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可以在舞蹈课堂上学习,或者在家里跟着音乐跳舞。
7. 心肺训练器:心肺训练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提高心肺功能的健身器材。
常见的心肺训练器包括跑步机、划船机、椭圆机等。
心功能训练名词解释

心功能训练名词解释心功能训练是一种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和运动来改善心脏的功能和健康的方法。
它的目的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心脏的泵血能力,同时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
心功能训练可以帮助预防和管理很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心功能训练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包括心率、氧耗、心肺耐力、心血管适应性等。
首先,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心功能训练中,通过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率,从而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
这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改善整体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其次,氧耗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量。
心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氧耗能力,使心肺系统更高效地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这可以增加身体的耐力,并改善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能力。
心肺耐力是指心肺系统在长时间持续运动中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心功能训练,人们可以改善心肺耐力,使心脏更强大、更耐力,从而提高身体的耐力水平。
这对于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以及参与体育运动都非常重要。
心血管适应性是指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和调整能力。
通过持续的心功能训练,心血管系统可以逐渐适应更激烈的运动负荷,提高心脏的协调性和持久性。
这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提高心脏的整体健康状况。
心功能训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包括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间歇训练等。
有氧运动是指通过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来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如慢跑、步行、游泳等。
这种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健康,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并改善氧耗能力。
无氧运动是指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举重、蹦床等。
这种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爆发力,但对心脏的负荷较大,需要谨慎进行。
间歇训练是指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运动,如间歇跑、间歇游泳等。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心血管适应性,并使训练更加有效。
除了运动,心功能训练还可以包括其他方面的干预,如饮食调整、心理舒缓等。
饮食调整可以通过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运动治疗技术》第八章 有氧运动(心功能训练 )

二、康复训练方案
社区运动方案(Ⅲ期):参加者
来自住院患者、出院后患者或从未参 加过运动方案者。一般在出院后6~12 周进行。
二、康复训练方案
住院患者运动方案(Ⅰ期):住院患
者的运动方案适用于心肌梗死后、心血管 手术后、肺部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和其他 心血管疾病的住院患者。
二、康复训练方案
出院患者或家庭运动方案(Ⅱ期):
Ⅱ期运动方案应从出院后1周开始,每周 定时到就近的康复机构进行,持续8~12 周。它是Ⅰ期运动方案的延续,多在患者 出院后立即进入Ⅱ期运动方案。
第八章 有氧运动训练
第三节 心功能训练
一、心功能评定
1.NYHA心功能分级
2.运动试验 3.应用代谢当量(MET)指导心功能训练 4.心脏超声评定心功能
二、康复训练方案
1.心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运动活动:主要是有氧运动,包括各 种步行、慢速操、 不剧烈的球类活动。在安排运动之前要做 好运动评定和运动处方,科学的安排运动 活动。
二、康复训练方案
1.心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作业活动:可以用模拟性作业活动以
及ADL活动来达到心功能训练的目的,这 是一种非常有效、经济的方法。
二、康复训练方案
1.心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娱乐活动:包括各种棋牌类活动和球
类活动,可以提高病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训练效果;但应避免任何竞技性活动, 以免产生过强的心血管应激,活动强度不 应大于有氧训练的强度。
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康复训练法

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康复训练法引言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脏功能。
为了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心脏功能康复训练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讨论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训练方法。
心脏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心脏功能康复训练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定期参与训练,患者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减轻心脏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心脏功能康复训练还可以降低心脏病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心脏功能康复训练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脏功能康复训练方法: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一种能够增强心肺功能的训练方法。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或游泳。
开始时,应根据个体能力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2. 抗阻力训练:抗阻力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包括举重、弹力带练或体操等。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抗阻力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负荷。
3. 灵活性训练:灵活性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
常见的灵活性训练包括瑜伽、伸展体操和普拉提等。
通过定期进行灵活性训练,患者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肉疼痛。
4. 心理支持:心脏病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也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支持。
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5. 饮食管理:在心脏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中,合理的饮食管理同样重要。
患者应遵循健康的饮食惯,减少盐分和不健康的脂肪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结论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康复训练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灵活性训练、心理支持和饮食管理等综合方法,患者可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选择和实施训练方法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计划,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峰强度之间强度降低。 ❖ 连续性运动:指基本训练期的靶强度持续不变。
运动处方
运动频率
❖ 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 ❖ 若运动量大,使机体产生变化持续24-48小时,3次/
周即可。 ❖ 若运动量小,最好每天都活动。 ❖ 推荐每周3-7次。
方式、运动器械
❖ 极量运动方案和次剂量运动方案 ❖ 连续运动和间歇运动 ❖ 递增功率运动和恒定功率运动 ❖ 功率自行车和平板运动
3、运动心肺功能测定的要求及方案的选择
平板运动:Bruce方案最常用。
❖ Ⅰ级1.7mph、10%坡斜度; ❖ Ⅱ级2.5mph、12%坡斜度; ❖ Ⅲ级3.4mph、14%斜度; ❖ 各级运动3分钟。
3、运动心肺功能测定的要求及方案的选择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心动过缓的心律失常 ❖ 猝死(室性心动过速/室颤) ❖ 心肌梗死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低血压和休克 ❖ 肌肉骨骼损伤 ❖ 严重疲劳,头晕,乏力,全身不适,身体疼痛和持
续数日的疲乏等。
3、运动心肺功能测定的要求及方案的选择
运动方案的选择:运动量、运动时相、运动功率改变
❖ 大肌群参与的活动,如:步行、慢跑、骑自 行车、越野滑雪、滑冰、园艺、家务劳动等。
运动处方
运动强度常用指标:
❖ 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 ❖ 最高心率的百分比 ❖ 代谢当量数 ❖ 自我感知运动强度分级 ❖ 无氧阈
运动处方
运动持续时间
❖ 应结合运动强度、患者健康状况及体力适应情况而定。 ❖ 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
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
❖ 指运动时有氧供能尚不需要无氧代谢补充供 能时的最大VO2值,即尚未发生乳酸性酸中 毒时的最高VO2。
❖ 反映了机体耐受负荷的潜能,同时也反映了 乳酸盐含量和乳酸盐/丙酮酸比率在肌肉和动 脉血中增加。
❖ 取决于无氧代谢时乳酸产量,是运动时无氧 代谢能力的标志。
减轻体重 增加糖耐量 改善脂质 生活方式 减少吸烟的可能性 可能减轻紧张 短期降低食欲
二、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
❖ (一)影响心功能的因素 ❖ (二)心力衰竭发作的诱因
(一)影响心功能的因素
❖ 原发性心肌收缩力减退 ❖ 心室的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 心室的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 高动力性循环状态 ❖ 心室前负荷不足
安静时约6%,最大运动 强度时可达14%~16%。
代谢当量(MET)
❖ 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 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针。 1MET相当于耗氧量3.5ml/kg/min。
❖ 判断心功能及相应的活动水平。最高METs的 水平与心功能直接相关。
代谢当量(MET)
❖ 区分残疾程度。一般将最大METs-5作为残疾 标准
1、心率和心搏出量
心率
❖ 轻至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改变常与运动强度一致。 运动强度每增加1MET,HR增加8-12次/分。
轻量时增至100次/分 中等量时可达150次/分 极大量时可超过200次/分 ❖ 因此临床上用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 ❖ HRmax=220-年龄(岁)。(15%个体差异)
1、心率和心搏出量
心搏出量(SV)
❖ 心搏出量的影响因素:心室收缩力;心室流 出道和血管的阻力;回心血量。
❖ 运动时,舒张期↓,回心血量↓,心肌收缩力↑, 心搏出量不变或增多。
❖ 运动时SV逐步增加,到40%-50%最大吸氧量 时,SV不再增加,此后CO的增加主要依靠 HR加快。
2、心输出量
❖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每分摄氧量/动静脉氧分压差
3、血压、血管阻力和静脉回流
血压 ❖ 运动中正常血压反应:收缩压(SBP)逐步
升高,舒张压(DBP)没有显著变化,甚至可 以明显下降,说明血管舒张机能良好。 ❖ 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SBP增高512mmHg,一般可以达到180-220mmHg, 但不超过250mmHg;DBP一般以 95mmHg为高限。
结束活动:
❖ 目的:冷却 ❖ 方式:可以与训练方式相同,或放松体操、
自身按摩等 ❖ 时间:5-10分钟
有氧耐力训练
注意事项
❖ 用规范的方法确定运动强度 ❖ 有氧耐力训练前应进行身体检查 ❖ 注意循序渐进 ❖ 持之以恒 ❖ 根据季节变换和环境不同调整运动 ❖ 注意防止发生运动损伤 ❖ 针对不同疾病、不同人群、不同训练目的制定相应的运动处
(二)心力衰竭发作的诱因
❖ 感染 ❖ 过度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 钠盐摄入过多 ❖ 心律失常 ❖ 妊娠和分娩 ❖ 输液(特别是含钠盐的液体)、输血过快和(或)过多。 ❖ 洋地黄使用过量或不足。 ❖ 药物使用 ❖ 其他 出血和贫血、肺栓赛、室壁膨胀瘤、心肌收缩不协调、
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三、心脏功能评定
四、心脏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有氧耐力训练 (二)力量、抗阻和等长运动训练 (三)作业运动或作业治疗 (四)娱乐活动 (五)心脏康复运动方案
(一)有氧耐力训练
定义:有氧运动或有氧耐力训练。 目的:提高机体心肺功能,调节代谢,改善运
动时有氧供能能力。 特点:身体大肌群参与、强度较低、持续时间
较长、规律的运动。
(一)心功能评定 (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
(一)心功能评定
1、NYHA心功能分级 2、运动试验 3、应用代谢当量(MET)指导康复活动方法 4、心脏超声评定心功能 5、心脏导管检查测定心功能 6、其他
NYHA心功能分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的体力活动不引 起过度的乏力、心悸、气促和心绞痛。
Ⅱ级:轻度体力活动稍受限,一般的体力活动 即可引起心悸、气促等症状。
运动处方
准备活动:
❖ 目的是热身,运动强度较小, ❖ 运动方式包括等张运动和大肌群活动,如医
疗体操、太极拳等;也可小强度耐力训练, 如步行等。 ❖ 10-15分钟。
运动处方
基本训练活动:
❖ 目的:产生最佳心肺和肌肉训练效应。 ❖ 30-60分钟 ❖ 达到靶强度的时间不宜小于10-15分钟。
运动处方
❖ 指导日常生活活动与职业活动。注意职业活 动(每天8小时)的平均能量消耗水平不应该超 过患者峰值METs的40%,峰值强度不可超 过峰值METs的70%一80%,
代谢当量(MET)
❖制定运动处方。常用METs表示运动强度。
此外METs与能量消耗直接相关,所以在需要 控制能量摄取与消耗比例的情况下(例如糖尿 病和肥胖症的康复),采用METs是最佳选择。 在计算上可以先确定每周的能耗总量(运动总 量)以及运动训练次数或天数,将每周总量分 解为每天总量,然后确定运动强度,查表选 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并将全天的METs总量分 解到各项活动中去,形成运动处方。
❖ 受试者准备:试验应在餐后2小时进行,禁烟, 运动前12小时不进行过分的体力活动;暂时 停用干扰运动反应药物。
❖ 试验室准备:温度要求在21-23℃,配置复 苏设备,如:常规抢救用药剂及静脉注射装 置,氧气筒和抽吸装置,气管内插管和喉镜, 除颤器等。
3、运动心肺功能测定的要求及方案的选择
禁忌症
最大心率(HRmax)、心率储备 (HRR)
❖ HRmax:最大运动时测定的最高心率。
❖ HRR:是预计最大心率与实测最大心率的差值, 反映了最大运动时心率增加的潜能。
❖ 最大心率预计值=220-年龄(岁)或210-0.65×年 龄
血压
❖ 正常情况下,运动量越大,血压越高,收缩 压增加大于舒张压得增加,而由于运动时外 周总阻力下降,舒张压通常不变或稍下降。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作用 降低静息和运动时心率 降低静息和运动时血压 降低次极限量运动时心肌耗氧量 增加血浆容量 增加心肌收缩力 增加周围静脉张力 改善纤溶系统 增加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 增加一氧化碳合成酶的基因表达
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 可能增加冠脉血流、冠脉侧
支循环和心肌毛细血管密度 代谢作用
有氧耐力训练
适应症
(1)不同程度的心肺疾患。 (2)各种代谢性疾病 (3)其他影响心肺功能的情况如手术或重病
后恢复期等。 (4)维持健康,增强体能,延缓衰形式 (2)运动强度 (3)运动时间 (4)运动频率 (5)运动量的调整 (6)训练的实施
运动处方
运动形式:
3、血压、血管阻力和静脉回流
血管阻力 ❖ 运动中由于骨骼肌血管床的扩张,总外周血
管阻力明显下降。
4、心血管的失健和健化
❖ 健化(Conditioning): 训练后增强的能力容量。
❖ 失健(Deconditioning): 不运动后失去的能力容量。
经过健化运动而提高的功能发生退化 原有的心肺功能发生退化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尚正常,但 低于日常活动量即可引起心悸、气促。
Ⅳ级:体力活动完全丧失,休息时仍有心悸、 气促。
运动试验
❖ 活动平板试验 ❖ 踏车运动试验 ❖ 手摇车
活动平板
踏车运动
手摇车
(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
1、观察的指标 2、心肺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3、运动心肺功能测定的要求及方案的选择
中排出的气体量,等于VT与RR的乘积。
❖ 运动时VE与VT的关系:曲线关系。
❖ 呼吸储备:反映最大运动时的最大呼吸能力。 ❖ 二氧化碳通气当量与氧通气当量是死腔通气的
指标之一。 ❖ 最大二氧化碳产量:反映机体清除代谢产物二氧
化碳的量。
❖ 血气分析的指标:比较运动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 气体交换率(R)与呼吸商(RQ):R表示外
呼吸过程中肺内每分钟CO2排除量与每分钟O2摄取 量之比。
2、心肺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 直接评定心脏功能容量和肺功能状态。 ❖ 评价运动受限的病理生理、功能损害的严重
程度。 ❖ 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心、肺、肺血管等)。 ❖ 评定心血管和肺疾患治疗方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