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冀人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冀教版

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冀教版第一章:认识土壤1.1 学习目标: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讲解土壤的组成,包括泥沙、有机物、微生物等。

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性质,如透气性、保水性、肥力等。

探讨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提供养分、保持水分、支撑植物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土壤样本,观察其颜色、质地等特征。

进行土壤实验,测试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分组讨论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2.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中的养分,知道不同植物对土壤的需求不同。

2.2 教学内容:讲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中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植物的根系,了解其对土壤的需求。

进行土壤养分测试实验,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

分组讨论不同植物对土壤的需求。

第三章:土壤的改良与保护3.1 学习目标:了解土壤的改良方法,知道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3.2 教学内容:讲解土壤的改良方法,如施肥、浇水、松土等。

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如防止土壤侵蚀、减少化肥使用等。

3.3 教学活动:进行土壤改良实验,如施肥、浇水、松土等。

讨论保护土壤资源的方法,如种植草皮、使用有机肥料等。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农民进行土壤改良和保护。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与土壤4.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引导学生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提供养分、保持水分、支撑植物等。

4.3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其变化。

进行土壤实验,测试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分组讨论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第五章:土壤与环境保护5.1 学习目标:了解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5.2 教学内容:讲解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防止土壤污染、保持土壤肥力等。

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土壤资源的方法,如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冀人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冀人版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教学目标1.能说出土壤的种类及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

2.能够分别举出2种适合在沙质土、粘质土、壤土生长的植物。

3.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对比实验。

4.能够坚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愿意和其他同学一通进行科学探究。

3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情况。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先占位在修改1.提出问题。

教师:如果我们把豆苗分别种在三种土壤中,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2.猜想与假设。

请你猜一猜,豆苗在哪种土壤中长得好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猜想,教师小结。

3.实验验证。

教师讲解实验方法: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提示:(1)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

(2)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

(3)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

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书中表格里。

布置学生课后进行实验,每周要观察一次实验现象,并将结果写在记录表中。

一个月后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4.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一个月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种植的豆苗、实验记录单等带到学校进行交流。

讨论:结合土壤的性质,试着解释豆苗在三种土壤中生长的情况。

活动2【活动】二、观察实验,合作探究(一)回忆旧知,提出猜想教师引领学生回忆课前对三种土壤的观察和分类。

进而,让学生们根据不同土壤含沙和黏土的比例差异进行猜测:“哪种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强”学生争论的面红耳赤,热情高涨。

师顺势提出:利用“渗水实验”来研究不同土壤渗水及保水的能力。

(二)验证猜想,对比实验师:我们要对“对比实验”的实验条件进行科学的控制。

师:请大家阅读分析教材中实验模型及实验方法。

生:书上的“实验步骤”中出现的四个“同样”;(在此无论学生提出什么,只要认真思索了、努力表达力了,就都尽量对学生的分析思考给予鼓励和肯定,也鼓励学生之间的有效评价。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word教案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word教案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教学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三、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

3.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4.让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四、指导学生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经验进行推测,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2.让学生把推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3.学生按照课文的提示进行实验。

五、指导学生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提出调查的要求。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沙质土:秀气好、保水性差。

土壤黏质土:秀气差、保水性好。

壤土:秀气、保水性都较好。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冀教版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感觉器官与简单工具与其他同学研究出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通过实物独立辨别出三种土壤。

3.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对三种土壤由实物入手,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找出三种土壤的差别。

2.由猜到实验再到运用这一过程,明确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主动地参与小组的研究活动。

2.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和实验对比实验的能力和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辨别出三种土壤。

难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

三、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将学生带进实验教室布置六张实验桌,每组六人。

2.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每组准备三种土壤、三个烧杯与三个塑料瓶、三块细纱布。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流程1.课前准备教师按六小组布置好实验室并摆放好实验用具,准备好脸盆,毛巾。

2.导入新课在座的同学都是农民的后代,你们或多或少跟随父母在地里干过活吧,或是你们每天都步行去上学吧,但你们可曾注意到你家的土壤或上学路上看到的土壤的颜色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对不同的土壤研究一下吧!3.教与学的过程(1)认识不同的土壤学生按事先分好的小组进行实验A、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教师提示观察方法:第一、注意土壤颗粒的大小、颜色、粘性第二、观察时可利用眼、鼻、手进行看、闻、摸并做好观察记录。

B、学生小组内交流总结。

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C、起名字。

每小组根据三种土壤的特点分别为其命名。

(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D、小结我们现在看看课本中是怎样给他们命名吧!学生齐读教材第五页。

教师板书:沙质土壤土粘质土(2)学习活动2(渗水比赛)①. 教师简述一生活现象,激起学生的兴趣(猜一猜)一次刚下完大雨,老师去上班,从家到学校的二里土地上出现了有趣的三种现象:一段路上泥泞无比,把鞋都沾掉了,一段路上鞋底没有一片泥,快到学校的那段路上也只沾了不多的一点泥。

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土壤的种类和特性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土壤,了解它们的特征。

2. 讲解土壤的组成,让学生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1.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

2. 分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土壤质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土壤,引发对土壤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土壤的种类和特性,讲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3. 实践: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二课时: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 讲解: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分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实践: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不同种类的土壤及其特性。

2. 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关注生态环境,提出改善土壤质量的建议。

五、教学资源:1. 实物: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

2. 图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

3. 实验器材:培养皿、植物种子、工具等。

4. 教学课件:讲解土壤和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自己家周围的土壤,了解其种类和特性,并记录下来。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土壤和植物生长的书籍,增加对这一领域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2.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八、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关系;2.掌握土壤的组成与特性;3.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的作用;4.学习如何保护好土壤,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二、学习重点1.土壤的组成与特性;2.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的作用。

三、学习难点如何保护好土壤,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四、学习内容1. 土壤的组成与特性1.土壤的组成–段石:大块的石头、石片和石渣;–碎石:次于段石的较小的石头,分为砾石、卵石、砾砂和粉砾石;–砂:粒径在0.05~2毫米之间的颗粒;–沙壤土:含有大量(7090%)的砂和少量(1020%)的粘土和有机质;–黏土:粒径小于0.002毫米,有很强的吸着力和保水性。

2.土壤的特性–颜色:土壤有红色、黄色、棕色、黑色和灰色等;–质地: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排列程度,分为粘土质、粉砂质和砾砂质;–透气性:不透气性的土壤会使根系窒息,影响植物生长;–含水量:土壤中含水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植物生长;–酸碱度:衡量土壤酸碱程度的指标,对植物生长影响很大。

2.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的作用1.吸收养分–植物的根系通过细小的毛状物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土壤中石灰含量高的地方适宜种植烟草、茶叶等碱性植物。

2.销毁有害物质–植物的根系可以通过吸收有害物质,如废油、铅等毒素;–合理种植水稻、花生等作物能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3.消耗水分–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但同时也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合理施肥和灌溉,可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

3. 如何保护好土壤,促进植物健康生长1.深耕精细化管理–深耕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适宜施用有机肥料;–种植适宜的作物并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2.坚持轮作休耕–种植不同作物可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同时避免连续种植相同作物造成土壤贫瘠化现象;–休耕一定时间可以让土壤得到恢复和补充营养的机会。

3.防止水土流失–种植保持有草皮的植物,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在坡地或裸露地,可以建造防护措施如垄壁、梯田等来保护土壤。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2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2冀教版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学理念:一、教学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地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植物适合生长在那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状况。

三、教学难点:认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教案设计:活动(一)、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1、本课从花生生长在不同土壤中产量不同这一现象引入,启发学生思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观察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三种土壤的图片,训练学生观察土壤的方法。

在学生了解了观察土壤的基本方法后,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事先准备好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观察(假如城市学校的教师不好找到这三种土壤,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土壤的图片等形式组织学生观察)。

观察时需要提醒学生:不仅要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还要仔细观察土壤的颜色、黏度等,可以利用眼、鼻、手及小筛子进行看、闻、摸、筛等,并提醒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活动结束后,不要把土倒掉,下一个活动继续使用。

提醒学生注意卫生,一定要让学生洗干净手。

3.交流自己的发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自己组观察的结果。

教师要注意汇总学生的发现,可能每个小组的发现会略有不同,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在交流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听取其他小组的观察结果,并与自己小组的结果进行对比,试着找出观察结果差异的原因。

4.可以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然后根据三种土壤的特点,给这三种土壤起名字,这也是训练学生想像力的机会,在学生对这三种土壤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之后,组织学生来看一看科学家们是怎样给这三种土壤命名的。

组织学生参与给土壤命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活动(二):渗水比赛活动目标1.能根据三种土壤的差别对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进行假设。

2.能按照教材要求较准确地排列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的大小。

五年级上册科学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冀教版

③黏质土
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有高到低依次是:
①黏质土
②壤土
③沙质土
实验结论: 沙质土渗水性好,保水性差;黏质土渗水性差, 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一般,保水性一般。
拓展练习:
你认为下面植物适合在哪种土壤中生长,连 一连。
黏质土
山茶、月季、玫瑰、茉莉、凤仙、各类蔬菜等。
沙质土 壤土
水稻、小麦、荷花、莲花、芦苇、也合适 种植榕树、杨树等。
活动1: 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活动2: 渗水实验。
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观察三种土壤,比一比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深浅和黏性。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小结
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 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 含沙多的叫沙质土; 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 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渗水实验
活动步骤:
薯类、花生、芝麻、西瓜、果树等。
作业:
豆苗在哪种土壤中生长得好?
1、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或壤土里。 2、保持光照、温度等一样的情况。 3、观察一周后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哪种土壤中生长得 最好?谢谢 Nhomakorabea再见
①取3个同样大小去了底的塑料瓶,将细 纱布包在瓶口上,用线扎牢,在3个瓶内 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②把3个瓶子放在支架上,取3个同样大的 玻璃杯,分别放在3个瓶子的口的下面;
③在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观察 土壤的渗水能力。
实验结果:
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有高到低依次是:
①沙质土
②壤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教学目标
1.能说出土壤的种类及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

2.能够分别举出2种适合在沙质土、粘质土、壤土生长的植物。

3.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对比实验。

4.能够坚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愿意和其他同学一通进行科学探究。

3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情况。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先占位在修改
1.提出问题。

教师:如果我们把豆苗分别种在三种土壤中,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
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
2.猜想与假设。

请你猜一猜,豆苗在哪种土壤中长得好?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小结。

3.实验验证。

教师讲解实验方法: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
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提示:
(1)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

(2)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

(3)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

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书中表格里。

布置学生课后进行实验,每周要观察一次实验现象,并将结果写在记录表中。


个月后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4.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一个月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种植的豆苗、实验记录单等带到学校进行交流。

讨论:结合土壤的性质,试着解释豆苗在三种土壤中生长的情况。

活动2【活动】二、观察实验,合作探究
(一)回忆旧知,提出猜想
教师引领学生回忆课前对三种土壤的观察和分类。

进而,让学生们根据不同土
壤含沙和黏土的比例差异进行猜测:“哪种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强?”
学生争论的面红耳赤,热情高涨。

师顺势提出:利用“渗水实验”来研究不同土壤渗水及保水的能力。

(二)验证猜想,对比实验
师:我们要对“对比实验”的实验条件进行科学的控制。

师:请大家阅读分析教材中实验模型及实验方法。

生:书上的“实验步骤”中出现的四个“同样”;
(在此无论学生提出什么,只要认真思索了、努力表达力了,就都尽量对学生的分
析思考给予鼓励和肯定,也鼓励学生之间的有效评价。

)
师:为什么在三个瓶中装同样多的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生:思索并讨论,进而提出对实验模型的修改意见。

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三)锻炼思维,类比推理
师:请根据土壤“渗水能力”的结果,推理出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保水能力”
的顺序。

生:黏质土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保水能力最弱;渗水能力强的土壤其保水能力
弱。

师:沙质土颗粒大渗水性好,因此它的透气性也好;黏质土颗粒小渗水性差,因此
它的透气性也就差;壤土的渗水性和透气性适中。

【设计意图: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使课堂教学没有停留在表面,让学生透
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和理解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空气”的关
系;“植物”与“水”的关系;“植物”、“土壤”、“空气和水”三者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不是单一的。

我们看到的现象只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瞬间,不平衡才是绝对的,物
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止境的。


活动3【活动】四、实践体验,亲历探究
走访调查,提高认识。

师:不同植物是否需要浇同样多的水?(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调查。

)
生:不同植物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

(进而类比出:不同植物需要的水和空气都是不一样的。

)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

师:同一种植物(豆苗)在哪种土壤中长得好?
生:在小组中设计实验方案,达成共识,最后全班交流。

师:通过引导,鼓励,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自评,互评,共同完成实验设计。

强调坚持,“遥控”实验
(让学生们利用两周的课下时间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记录,对于他们来说难度
是非常大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

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
并拿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做到有始有终。

)
师:结合土壤的性质,试着解释豆苗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生:根据自己掌握来尝试回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的活动。

学生不一定得出
准确结果,只要他们认真地观察了,分析了,思考了,即使他们的结论是幼稚的,教
师也要给予肯定和及时的鼓励。


活动4【活动】四、课外调查,留下空间
提问:你知道当地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粮食作物、蔬菜和花卉?植物会对土壤有
什么影响?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下课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了解,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
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使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不因下课而中止。


教学反思:
就本课而言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植物”、“土壤”、“空气和水”这三者之间的辩
证关系。

本课教学我力求通过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
教学程序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与土壤之间的辩证关系。

通过让学生深入的探究不同类型的土壤是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的问题,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