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专辑文学常识整理-3
高考古诗词的文学常识

高考古诗词的文学常识高考古诗词的文学常识古诗词在语文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因而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学常识能够帮助自己在考试时更好地摸清答题思路。
以下是高考古诗词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NO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NO2、《关雎》(关关雎鸠)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美丽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华蜜生活的奇妙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NO3、《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睹物怀人、情景交融,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NO4、《蒹葭》(蒹葭苍苍)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NO5、《陌上桑》(日出东南隅)选自《乐府诗集》,此诗为汉乐府中的民歌。
NO6、《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大海宏伟壮美的景象、诗人广袤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NO7、《龟虽寿》(神龟虽寿)曹操,达观乐观的人生看法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NO8、《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追求安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NO9、《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写隐居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NO10、《木兰诗》(唧唧复唧唧)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英勇坚毅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NO11、《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乐观乐观的看法、宽敞的襟怀和奋勉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NO12、《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显明、气概雄浑。
NO13、《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
最全的诗词文化常识大全(干货)

最全的诗词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
汉代以后,格调稍变。
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诗体名。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文常--古诗文部分

古诗文常及赏析整理目录古代文学体裁常识 (2)课本回顾 (4)1.氓 (4)2.国殇 (4)3.归园田居(其一) (5)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5.梦游天姥吟留别 (6)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7.春夜喜雨 (7)8.蜀相 (8)9.登高 (8)10.琵琶行 (9)11.泊秦淮 (10)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0)13.苏幕遮(碧云天) (11)14.念奴娇•赤壁怀古 (11)1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2)16.声声慢(寻寻觅觅) (12)17.书愤 (13)18.钗头凤 (14)1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2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4)21.窦娥冤(滚绣球) (15)22.沁园春•长沙 (15)古代文学体裁常识1论。
“论者,议也”。
《六国论》、《过秦论》等。
2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3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小石潭记》。
4序跋。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此外,赠序文,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
5辞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
较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
6.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古诗知识点常识总结归纳

古诗知识点常识总结归纳一、古诗的发展历程1. 先秦时期:早期的古诗主要流行于先秦时期,包括《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以五言古诗为主,其内容涉及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等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风俗、礼仪等。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辞赋和绝句为主要形式的诗歌,代表作品有《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等,这一时期的古诗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内容更加多元化。
3. 唐宋时期:唐宋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唐代诗人有王之涣、杜甫、李白、王维等,宋代诗人有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无论在形式、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四大家”。
4.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古诗的发展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诗歌主题更加注重了个人情感的表达,代表作品有《金山诗话》、《吴中四先生诗话》等,古诗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二、古诗的特点1. 历史感:古诗通常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对于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抒情性:古诗在传达情感方面非常突出,诗人通过古诗表达对生活、人情、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3. 艺术性:古诗在艺术方面具有较高的成就,包括用典、比兴、意境、音韵等方面。
4. 社会性:古诗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产物,因此在其中融入了较多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5. 形式美:古诗的形式上注重押韵、平仄、音律和字数的规则,因此在语言、格律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三、古诗的流派1. 风雅颂:《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雅则偏重于吟咏,颂则是感恩颂赞之辞。
2. 辞赋:辞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以描写山川、祭祀、宴乐、社会生活、亲友等为主要内容,辞赋长短不一,形式丰富,语言华丽。
3. 绝句:绝句指一首四行的诗歌,每行五言或七言,形式简洁,内容抒发感情。
有关古诗的文学常识归纳

有关古诗的文学常识归纳1、《诗经》中祭祀歌颂祖先的歌诗是指【颂】2、“诗言志”出自古书【《尚书》】3、古人所说的“志”,是泛指人内心的一切情志【否】4、《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民间的且大多是无名诗人的作品【是】5、《尚书》在西方被翻译为【BookofDocuments】6、“词”的本意是指配乐的歌词【是】7、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是】8、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的著作【大学】9、《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美女、爱情】10、《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是】11、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是】12、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民间的音乐称为【清乐】13、《诗经》中描述最美的女人“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否】14、《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是】15、词被称为“小词”的原因是【不是言志、载道的】16、《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文人编著的【《昭明文选》】17、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两三首是写美女追求爱情的【否】18、长门宫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冷宫”【是】19、《花间集》中的作品并不都是由男性写作的【否】20、韦庄共写了?首《菩萨蛮》【5】21、《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词【是】22、南唐词的风格与《花间集》中词的风格相同【否】23、关于词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24、南唐作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中主是指【李璟】25、“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是?的词句【冯正中=冯延己】26、“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27、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编成的词集是《花间集》【是】28、冯正中曾官至宰相【是】29、冯正中的词表现的是官能的感觉【否】30、《鹊踏枝》词牌名,又名【《蝶恋花》、《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31、南唐词的代表词人有一冯二李,其中不包括【李昇】32、每一个牌调的平仄声调是不一样的【是】3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的妇女注定了是思妇的命运【是】34、评价李后主之词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大家是【王国维】35、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呼应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春花】36、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是有心而为【否】37、关于词的理解,错误的是【词本来是一个文学体式】38、《向晚二首》中“向晚幽林独自寻”中用“寻”字而不用“行”字是为了押韵【否】39、“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幕鸦”这句诗出自《隋宫》【是作者李商隐】40、被界定为导示未来的词论著作是【《人间词话》】41、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大欲【是】42、文学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一定要合乎自然【是】43、最早的词学来源于【宋人笔记】44、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明清时期的代表作是【戏曲小说】45、早期的词是给歌伎酒女歌唱的流行歌曲【是】46、“东文学社”由?主办【罗振玉】47、在王国维18岁时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48、小词的妙处是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是】49、中的境界是依靠外在景物来表现的【否】50、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51、中国旧诗只是指传统的五七言绝句诗【否】52、《词选序》的作者是【张惠言】53、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著于【1908-10910】54、王国维认为词有了境界,词的格调自然会提高【是】55、清朝各词派中常州词派的影响最大,时间最久【是】56、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绝是因为当时的词中有一定境界【是】5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是【乐府之音】58、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典论-论文】5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牌名的是【天净沙】60、欧阳修的《蝶恋花》被收录在《花间集》中【否】61、“为政必先放郑声”中“放”指放逐【是】62、中国古代男子的“三不朽”不包括【立志】63、《花间集》问世于西元九百四十年【是】64、“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出自【《人间词话》】65、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为?美志不遂而叹息也【应瑒】66、苏轼认为词是可以诗化的【是】67、周济是常州词派的继承人【是】68、王国维说南唐后主的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否】69、“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文赋》】70、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可见他对“境界”二字理解地非常透彻【否】71、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带着理论性的论词的文章是?写的【李清照】72、“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写得女子是【杨贵妃】7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迁之口【是】74、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种【3赋比兴】7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76、李清照认为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句读不整齐的诗,而不是词【是】77、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兴”是由物及心【是】78、“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出自?的作品【苏轼】79、认为温庭筠的《菩萨蛮》有屈原《离骚》中“初服”之意的是【张惠言】80、中国诗歌中经常会用到“菡萏(handan)”二字【否】81、“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纪晓岚】82、孔子讲诗注重来自诗歌中的丰富联想,而且联想与诗本意要完全相合【否】83、《水龙吟》是苏轼在汴京做官时所作【否】84、《离骚》中可用来喻托美德、才能的有【鲜花、漂亮衣服、峨眉】85、苏轼只能写出诗化的词,而无法写出完全是词的美感的词【否】86、词表现的是一种感情的本质【是】87、“学际天人”是李清照对?的评价【苏轼】88、“倚天万里须长剑”一句引用了?的赋【司马相如】89、“举头西北浮云”此处是指现实中真的浮云【否】90、“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此句运用了典故【是】91、“平生塞北江南”出自辛弃疾的作品,其词牌名是【《清平乐》】92、柳永的《定风波》是一首【长调】93、在中国一向认为“斜阳”是一个朝廷衰败的现象【是】9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具有婉转低回的词的美感特征【否】95、《水龙吟》是苏轼次韵他的朋友?的作品【章质夫】96、辛弃疾的“西北浮云”句所用典故出自【曹丕】97、《水龙吟》是一首豪放词【是】98、对周邦彦词的评论“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出自【白雨斋词话】99、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否】100、诗是体物写志【否】101、“就词论,则非高调”是?对陈亮《水调歌头》的评论【陈廷焯】102、“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中“张公”是指【张华】103、周彦邦是带着思志的笔法来写词的【是】104、王沂孙著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是】105、长调在敦煌曲子词里就已出现【是】106、“采莲复采莲,莲叶何田田”是拟?的句子【《江南曲》】107、荷花的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名字【是】108、对李霁野先生描述不正确的是【江苏人】109、《木兰花慢》是一首【长调】110、《木兰花慢》作于【1983】111、《拟采莲曲》是仿乐府诗而作【是】112、《浣溪沙又到长空过雁时》一词作于1950年【否】113、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是【独体单音、单音四声、破音字】114、“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出自【诗品】115、“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了【暗喻】116、《妙法莲华经》是一部佛家经书【是】117、《静庵文集》中大部分是考证的【是】118、“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出自【《九辩》】119、“天对地,风对雨,大陆对长空”出自【《笠翁对韵》】120、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是《诗学》【是亚里士多德】121、汉语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是】122、“前因未了非求福”中“福”是入声字【是】123、叶先生20xx年“口占绝句二首”,首章用了作品?的诗韵【东下三旬苦于马上戏作】124、《南溟》这首作品,诗名典故出自【《庄子》】。
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了解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魅力,还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分类、体裁、意象以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介绍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分类有:1.古文诗:指以古文形式写成的诗,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观书有感》。
2.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骚体风格而闻名于世,如《离骚》。
3.乐府诗: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之一,通常与音乐相配合,如《木兰诗》。
4.唐诗:指公元618年至907年盛行的诗词创作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5.宋词:指公元960年至1279年盛行的诗词创作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时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古诗词的体裁古诗词有丰富多样的体裁,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体裁:1.五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五个字,共二十字。
是古代最常用的一种体裁,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2.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七个字,共二十八字。
和五言绝句一样,也是古代常见的一种体裁,如李白的《静夜思》。
3.律诗:是一种特定韵律和格律要求下的诗体,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4.排律:是一种富有音律感的诗体,韵律比较严格,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狱南塘红叶枝枝独葩》。
5.词:是与音乐相配合的文学形式,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形象和感受,使得人们更能感受到诗词深层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意象:1.山水:山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往往用来表达高远、广博、宏伟等意蕴,如杜甫的《望岳》。
2.花鸟:古诗词中常常出现各种花鸟,表达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初中语文所有古诗重点知识三

初中语文所有古诗重点知识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
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古诗文学常识大全

古诗文学常识大全古诗文学常识大全古诗文学是高考必考的内容,本章店铺就为大家找到了古诗文学常识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古诗文学常识11、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和《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②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专辑》文学常识整理1.闺怨诗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
抒发别离苦情,描写美人迟暮,或寄寓作者的人生感慨2.乐府诗体名是自秦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特点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句子骈散结合、形式自由多样3.互文亦称“互辞”,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说两件事,实则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互相阐发,说的是一件事,如“将军白发征夫泪”4.近体诗诗体名,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包括律诗、绝句、排律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特点①每句必须平仄相间②除首位两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③一般来说,律诗必须压同步到底的平声韵5.苦吟诗人贾岛被称为“诗奴”,孟郊被称为“诗囚”,二人并称“郊寒岛瘦”。
6.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品质分别为傲、幽、坚、淡7.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宋四大家,指南宋时期的陆游、范成大、尤袤、杨万里8.《随园诗话》中国古代有“诗话”和“词话”,诗话是评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述《随园诗话》是袁枚的作品9.梅花意象对梅花的描写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是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梅花作为报春使者等;二是将梅花作为喻体,提托自己独特的情怀彰显自身高洁的品质和凌寒不屈的意志。
10.桃花源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幻想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黑暗社会的鲜明对比。
11.送别诗抒情诗的一种,又称“送行诗”。
主要是抒写惜别依恋之情,以赠送情人朋友。
12.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
13.长安中国古代文化名城。
汉唐时期西安的古称。
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这段历史长达一千多年。
14.八音中国古代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通常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音也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总称。
这八音中的乐器,后世称为“华夏旧乐”或“或华夏旧器”。
15.柳的意象一、美好春光的象征。
杨柳也是最早报春的信使之一。
二、寄寓暂别的信物。
三、送别思乡的寄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四、对韶关易逝的感慨。
五、美好品质的象征。
六、梦中情人的象征。
16.律诗诗体名,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记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以五言、七言为主。
17.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18.凉州词一名“凉州歌”。
乐府《近代曲》名。
唐代诗人多用此调做歌词,描写西北地区的塞上风光。
19.社日也叫做“社日节”。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20.古诗文中的“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
所谓“化用”,即引用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者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1.西湖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
因喜植梅养鹤,故有“梅妻鹤子”之称。
古人称有德才而隐居的不仕者为处士。
22.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是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
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
23.田园诗又称山水田园诗。
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河晋代陶渊明。
多用白描手法。
24.谥号一两个子给予平生事迹与品德修养方面,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谥号。
25.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26.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第一层——昨夜西风凋碧树。
作为一名做学问者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过的道路,也就是说中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
第一层——衣带渐宽终不悔。
作为一名做学问者,应深思熟虑,就像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情,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
第三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7.雁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造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即用某一种客观物象来寄托主观情绪,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借物抒情手法之一。
一、以鸿雁来代指书信,或寄托鸿雁传书,寄托思乡念亲之情。
二、因雁归人去寄托愁思。
三、借雁表忠贞。
四、以鸿雁比喻人生际遇,人生境界等。
作品:《颜氏家训》颜之推,字介。
儒家思想。
家庭教育教科书。
《青琐高议》刘斧编撰。
宋代文言志怪,传奇小说集。
《艾子后语》陆灼。
明代文言笑话集。
仿苏东坡《艾子杂说》《金壶七墨》黄均宰,原名振钧,号天河生,又署钵池山农。
笔记小说。
《淮南子》刘安。
西汉皇室贵族淮南王。
原名“鸿烈”《新序》刘向。
道德说教性的轶事和历史传说的汇编。
字词:焉:1)兼词,用于句尾,意为“于是,于之”2)疑问代词,译为“怎么,哪里,为什么”3)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译为“啊,呢,了”如:1)依照顺从。
2)及,比得上。
3)像,似 4)往,到……去5)副词,“好像,似乎,仿佛”何[奚,曷]……为: 为什么(要)……呢?怎么……呢?何[奚]以……为: 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向:时间副词,相当于“从前,早先,刚才”公:1)封建制度最高爵位2)敬辞,对古代男子的尊称3)对长辈和老年男子的称呼用法:使动用法:动词包含使它怎样的意思。
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的。
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意动用法: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
分为名词和形容词。
词类活用:1)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名词作动词4)名词作状语其它:里正:乡间小吏尚书:1)古代官名2)儒家经典之一,中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
表示“短暂”的副词:1)“旋”“寻”“未,几,无何,既而,已而”2)“俄”“俄而 ,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臾”※ 3)“食顷”一顿饭的工夫作品:《颜氏家训》颜之推,字介。
儒家思想。
家庭教育教科书。
《青琐高议》刘斧编撰。
宋代文言志怪,传奇小说集。
《艾子后语》陆灼。
明代文言笑话集。
仿苏东坡《艾子杂说》《金壶七墨》黄均宰,原名振钧,号天河生,又署钵池山农。
笔记小说。
《淮南子》刘安。
西汉皇室贵族淮南王。
原名“鸿烈”《新序》刘向。
道德说教性的轶事和历史传说的汇编。
字词:焉:1)兼词,用于句尾,意为“于是,于之”2)疑问代词,译为“怎么,哪里,为什么”3)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译为“啊,呢,了”如:1)依照顺从。
2)及,比得上。
3)像,似 4)往,到……去5)副词,“好像,似乎,仿佛”何[奚,曷]……为: 为什么(要)……呢?怎么……呢?何[奚]以……为: 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向:时间副词,相当于“从前,早先,刚才”公:1)封建制度最高爵位2)敬辞,对古代男子的尊称3)对长辈和老年男子的称呼用法:使动用法:动词包含使它怎样的意思。
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的。
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意动用法: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
分为名词和形容词。
词类活用:1)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名词作动词4)名词作状语其它:里正:乡间小吏尚书:1)古代官名2)儒家经典之一,中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
表示“短暂”的副词:1)“旋”“寻”“未,几,无何,既而,已而”2)“俄”“俄而 ,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臾”※ 3)“食顷”一顿饭的工夫61-80文言知识、文史常识61.瘙痒【文言知识】古文中的“所以”。
在现代汉语中,“所以”仅仅放在表结果分句的开头,是结果连词。
在古代汉语中,从广义说,自先秦到清代,“所以”的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
这里介绍作助词的“所以”。
①“所以”作助词,表原因。
②表所用之物。
62.一言具狱【文史常识】五更。
我国古代把一个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称为“五更”、五鼓、或称63.后生才锐【文史常识】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今存诗词九千多首。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64.李庄简公【文史常识】《老学庵笔记》。
南宋陆游撰,十卷。
是陆游晚年作品。
此书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笔记,内容多是作者或亲历、或亲见,或亲闻之事,或读书考察的心得。
65.鄙人学盖【文言知识】古文中的“鄙”。
上文标题《鄙人学盖》中的“鄙”指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
《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也是这个意思。
“鄙”又可作形容词用,意为“见识浅薄,行为低下”。
“鄙”有时可作动词用,意思“视为浅陋”。
“鄙”还有自称的谦词。
66.山市【文史常识】王士祯和《池北偶谈》。
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号阮亭,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
《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是王士祯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67.泉州承天寺【文史常识】九州。
传说中,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68.不鼓不成列【文言知识】介宾短语的省略。
介宾短语的省略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词,一个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词宾语。
文言文当中,可能只写介词宾语,而把介词省略掉。
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根据名词,或名词短语(介词宾语)同前面词语的关系,来断定是省略了什么样的介词。
在文言文当中,更常见的是省略介词宾语。
翻译时,要把介词宾语补读出来。
69.樊姬【文言知识】古文中的“得无”。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但就虚词来说,复音虚词无论在数量、使用频率,还是使用范围上都不比单音逊色。
这部分词由文言虚词合并使用,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结构。
复音虚词“得无”便是其中之一。
“得无”常与“乎”“耶”等语气词相配合,表示带有揣度语气的词语。
询问语气轻一点,可解释为“该不会”。
另一种揣度语气稍重一点,可译成“恐怕”“莫非”。
“得无”与“乎”组合,有时表示反诘,可以反问的形式对某种情况表示肯定,解释为“怎能不”“能没有”。
70.鲧禹治水【文言知识】《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
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实际上也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
全书共十八卷,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当地许多神话传说,其中就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等。
71.华佗治病【文言知识】古文中的“欲”。
“欲”是个多义词。
一、指“欲望”。
二、指“要”“想要”。
三、指“将要”。
72.董永与织女【文史常识】《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