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416-2020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

GBT 51416-2020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
GBT 51416-2020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

混凝土大坝安监测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水利部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DJ 336-89 (试行) 主编部门:《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水利部 试行日期:1989年10月1日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9北京 能源部、水利部文件 关于颁发《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的通知 能源技[1989]577号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号: SDJ336-89)由水利电力部在一九八五年底组织有关单位开始编制,于一九八八年底前完成,一九八九年一月在能源部主持下由能源、水利两部共同审定,现已交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颁发试行。 这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包括有设计、施工、运行各阶段监测工作较系统的技术规范。试行中有何意见。,请函告能源部科技司或水利部科教司。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日 简要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83)技水电字第273号文进行编制的。 在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电力生产司及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的组织领导下,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东北勘测设计院、南京自动化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勘测总队、天津勘测设计院、西北勘测设计院、上海勘测设计院、长江科学研究院、水电部第七工程局、葛洲坝工程局、葛洲坝水电厂、新安江水电厂、刘家峡水电厂等16个单位派员组成编制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为编制组组长单位。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进分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时实践经验;参考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 21-78)、《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 SD145-85)、《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有关规范的内容。在编制过程中,曾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性的专题讨论会,相应地进行了七次修改。 参加本规范编制的主要人员有:叶丽秋、李光宗、唐寿同、庄万康、夏诚、胡其裕、储海宁、赵志仁、柳载舟、舒尚文等同志;参加编制的还

大坝安全监测仪器简介

大坝安全监测仪器简介 一、大坝安全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二、监测仪器的检验 三、监测仪器及监测系统的验收 四、监测仪器分类 五、两种主要监测仪器的基本原理 六、主要监测仪器简介 七、国内外数据自动化采集设备

一、大坝安全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1、总原则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及系统的功能、性能应满足《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69-96)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要求,如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还应满足《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268-2001)的要求。 2、监测任务、测量范围的界定及仪器技术性能分析 首先,应明确监测仪器的任务,是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压力应力监测还是环境量监测?一次还是二次? 其次,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预测并确定仪器的量程、范围;根据仪器量程范围、工程对监测精度的要求以及相关规范规定,确定仪器精度等级。 第三,选择仪器型式。仪器型式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仪器的可靠性,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再考虑仪器的精确度或准确度。 第四,技术经济评价。对不同型式的仪器、不同厂家的同类型仪器,比较其采购、运输、室内检测/校准、现场检验、安装方式、可维护性及维护程序、施工期观测及数据处理、(如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占用系统资源等,进行技术、经济评价,选择合适的性价比。 3、监测设施的布设 首先,划分监测项目。 其次,根据监测项目及监测目的,确定监测设施安装/埋设位置(包括平面坐标、高程及相应层位),仪器、设施、设备工程编号(唯一性),并以表、平面图、断面图等形式逐一标注。 4、监测设施的安装/埋设 根据坝的性质(混凝土坝/土石坝?在建坝/已建坝?混凝土坝『重力坝、拱坝、砌石坝』?土石坝『均质坝、心墙坝<宽心墙坝、窄心墙坝?>、斜墙坝、堆石面板坝、复合坝型』?)设计合适的安装方式及施工工艺。 5、监测仪器选型原则 ①监测仪器应采用可靠性好,并经过长期现场考验的仪器设备;大坝安全监测和管理自动化系统,推荐采用分布式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 ②监测仪器应尽可能实现人工比测。

大坝安全监测

论述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与数值模拟在水工结 构中的应用及新进展 一、大坝安全监测分析 1.大坝监测的内容 大坝安全监测的范围应根据坝址、枢纽布置、坝高、库容、投资以及失事后果等确定,根据具体情况由坝体、坝基、坝肩,推广到库区及梯级水库大坝;监测的时间应从设计时开始至运行管理;监测的内容包括坝体结构、地质状况、辅助机电设备及消洪泄能建筑物等。 1.1大坝安全监测的分类 1.1.1 仪器监测 仪器监测是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或断面,按需要使用或安装、埋设仪器设备,对某些物理量进行系统的观测,取得反映建筑物性状变化的实测数据。仪器监测的项目主要有“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和“环境量监测”。随着监测范围的扩展,诸如水力学监测、地震监测、动力监测等一些新兴监测项目不断涌现。 1.1.2 巡视检查 监测技术人员通过目视或借助一些专用设备(如在某些部位安装摄像头,辅设人工巡视专用栈道等)对建筑物现场包括坝体、坡脚、坝肩、廊道、排水设施、机电设备、船闸、航道、高陡边坡等部位进行查看、比较、分析,进而发现建筑物在施工、挡水、运行中可能危及工程安全的异常现象。它弥补了监测仪器仅埋设在指定部位的不足。而且能直观

地发现某些监测仪器不易监测到的非正常现象.提供有关建筑物安全等一些重要信息,是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巡视检查和仪器监测是不可分割的。巡视检查也要尽可能利用当今的先进仪器和技术对大坝特别是隐患进行检查,以早发现早处理。如土石坝的洞穴、暗缝、软弱夹层等很难通过简单的人工检查发现,因此,必须借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间梯度法、瞬态面波法等进行检查.从而完成对其定位及严重程度的判定。因此,在大坝监测中多数采用两种监测手段结合起来的方法。 1.2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2.1掌握大坝的工作状态。 指导工程的运行管理通过大坝的安全监测及时获取大坝安全的第 一手资料.掌握大坝工作状态,实现对大坝的在线、实时安全监控。在发生异常现象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危险程度,预测大坝的安全趋势。及时采取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保证工程安全。 1.2.2 验证坝工设计理论和选用参数的合理性 到目前为止。因实际情况复杂多变,水工建筑的设计尚不能完全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作用在建筑物上的荷载除水压力和自重力,都难以精确计算。因此在水工设计中不得不采用一些经验系数和简化公式进行计算。通过大坝安全监测认识监测物量变化规律,检验坝工基本理论的正确性、设计方法和计算参数的合理性。验证施工措施、材料性能、工程质量的效果。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修订意见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修订意见的讨论 谭恺炎杨怀祖 (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试验中心,宜昌443002) 摘要:根据国内安全监测实施的发展现状,结合多年施工经验,在整理大量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提出几点修订意见进行讨论,并对振弦式仪器率定检验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规范应力应变率定检验质量控制差动电阻式振弦式 1 概述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自颁发实施10年以来,对我国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统一规范了国内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包括设计、施工、运行各方面的工作,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可比性,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规范”还很不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安全监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传感器、仪表到整个测试系统都有很大改变,尤其是近几年来振弦式传感器在工程上的大量应用,都给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规范”进行修订已迫在眉睫。作者结合三峡工程安全监测实施情况对“规范”中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提出几点修订意见进行讨论。 2仪器埋设 2.1仪器埋设施工 (1) 单向应变计埋设仅规定了表层仪器埋设,对于深层仪器埋设,为了保证仪器角度及位置误差满足要求,宜在前一层混凝土上预埋锚筋,将仪器绑扎固定在锚筋(锚筋用沥青麻布包裹)上埋设。 (2) 应变计组埋设时应特别强调剔除大于仪器标距1/4~1/5粒径的骨料。这是因为应变计埋设在混凝土内,对混凝土内部应变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混凝土中最大骨料粒径小于仪器长度的1/4~1/5,仪器所测应变可代表混凝土内点应变。 (3) 无应力计埋设时宜大口朝下,但在埋设时,应在振捣后将上盖打开并用干棉纱将筒内混凝土泌水吸干。无应力计筒大口朝上时,虽然湿度可保持与周围混凝土一致,但上覆混凝土荷载将对筒内应力产生一定影响。 (4) 测缝计埋设时,为使仪器获得最大量限,又保证仪器埋设时不致超量程损伤,宜针对不同种类测缝计,视不同坝型、部位和监测目的,在设计技术要求上对仪器埋设时的状态进行明确规定。 2.2电缆施工及保护 目前差动电阻式仪器系统均为五芯观测系统,采用恒流源进行测量的数字读数仪已取代了水工比例电桥,观测精度受电缆影响大为降低,所以“规范”中对水工观测电缆的芯线电阻及其差值要求应作适当修改。具体指标可参考机械工业部通讯电缆的技术要求。 近几年来塑套电缆在水工观测上应用已较普遍,“规范”中要求使用专用橡皮电缆应予以修改。电缆联接工艺对观测仪器的成活率和观测数据精度有很大影响,对于橡皮电缆宜采用硫化接头,亦可采用机械套管或热缩接头,塑套电缆应采用机械套管或热缩接头,一般采用机械套管(内填密封胶,两端O型止水)较热缩接头质量好,且易控制。 “规范”对电缆牵引作了较具体的规定,但尚需补充几点要求: (1) 电缆水平牵引应沿钢筋引线,并加以保护,若有条件可加槽钢保护。因为混凝土在下料平仓振捣过程中,会给电缆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使电缆被拉断。 (2) 电缆牵引路线除与上、下游坝面距离应大于1.5米外,与坝体纵横缝及永久结构面距离应大于10厘米,以保护电缆不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SDJ336—89

简要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巡视检查 第三章变形监测 第四章渗流监测 第五章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 第六章监测资料的整理、整编和分析 附录一总则 附录二巡视要求 附录三变形监测 附录四渗流监测 附录五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 附录六监测资料的整理、整编和分析 打印 刷新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SDJ336—89 主编单位:《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 批准部门: 试行日期:1989年10月1日 关于颁发《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DJ336—89(试行)的通知 能源技[1989]577号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号:SDJ336—89)由水利电力部在一九八五年底组织有关单位开始编制,于一九八八年底前完成,一九八九年一月在能源部主持下由能源、水利两部共同审定,现已交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颁发试行。 这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包括有设计、施工、运行各阶段监测工作较系统的技术规范。试行中有何意见,请函告能源部科技司或水利部科教司。 1989年3月20日 简要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83)技水电字第273号文进行编制的。 在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电力生产司及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的组织领导下,

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东北勘测设计院、南京自动化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勘测总队、天津勘测设计院、西北勘测设计院、上海勘测设计院、长江科学研究院、水电部第七工程局、葛洲坝工程局、葛洲坝水电厂、新安江水电厂、刘家峡水电厂等16个单位派员组成编制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为编制组组长单位。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21—78)、《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D145—85)、《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有关规范的内容。在编制过程中,曾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性的专题讨论会,相应地进行了七次修改。 参加本规范编制的主要人员有:叶丽秋、李光宗、唐寿同、庄万康、夏诚、胡其裕、储海宁、赵志仁、柳载舟、舒尚文等同志;参加编制的还有林长山、金虎城、刘爱光、郎桂香、吕彤彦、张俊永等同志。 本规范共分六章,七个附录。 这是一本包括设计、施工、运行各阶段较系统的《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目前尚无先例可循,由于经验不足,缺点在所难免,请批评指正。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 1989年3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适用范围 一、本规范适用于一、二、三、四级混凝土大坝的安全监测工作;五级混凝土坝可参照执行。 二、大坝安全监测范围,包括坝体、坝基、坝肩,以及对大坝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近坝区岸坡和其他与大坝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建筑物和设备。 第1.0.2条本规范与其他规范的关系 大坝的级别划分应按《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部分)》(SDJ12—78)执行;涉及大坝安全管理工作时应符合《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重力坝和拱坝观测设计应符合《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21—78)和《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D145—85)的有关要求;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工作应按照本规范执行。 第1.0.3条各阶段的监测工作 一、初步设计阶段: 应提出:安全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主要监测仪器及设备的数量;监测系统的工程概算。 二、技施设计阶段: 应提出:监测仪器设备清单;各主要监测项目的测次;各监测项目的施工详图及安装技术要求;监测系统的工程预算。 三、施工阶段: 应作好:仪器设备的检验、埋设、安装、调试、维护及竣工报告的编写;施工期的监测工作及监测报告的编写。 四、第一次蓄水阶段: 应制定:第一次蓄水的监测工作计划和主要的安全监控技术指标;做好监测工作,并对大坝工作状态作出评估。 五、运行阶段: 应进行:日常的及特殊情况下的监测工作;定期对全部监测设施进行检查、校正,对埋设的仪器作出鉴定,以确定该仪器是否应报废、封存或继续观测;监测系统的维护、更新、补充、完善;监测成果的整编和分析;监测报告的编写;监测技术档案的建立。 第1.0.4条大坝工作状态的评估 负责大坝安全监测的单位,应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按下列类型对大坝的工作状态作出评估:

安全监测施工方案

安全监测施工方案.1施工范围 莲花台水电站施工范围包括:巡视检查、变形监测、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渗流监测、环境量监测等全部监测仪器和设备的采购、安装埋设、观测直至本工程竣工验收移交前的维护、施工期观测、观测成果整理分析等,及与以上工作相关的土建工作。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招标范围内全部监测仪器设备及材料的采购、运输和保管,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安装埋设及调试;监测仪器设备及材料的维护、保养、管理、维修等,以及本合同项目移交前的观测、观测资料整理整编及分析,并按监理人的要求将观测资料及时提供给监理人。 (2)根据施工图纸所示和监理人指示的各部位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所必须的土建工作。 .2 主要技术要求 (1)对本工程所有观测资料从施工期开始即进行数据整编处理。原始的观测资料和计算整编数据应完整保存。 (2)观测便道通道 承包人应为观测人员提供安全、便捷的观测通道,以使能够到达所有观测点。 (3)安全监测移交技术要求 负责电站建设期所有相关安全监测的设计、采购、施工、监测工作。工程完工后,将安全监测移交发包人,移交仪器设备应满足: ①可更换仪器、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数字电桥、检测仪及表面测点等)完好率100%; ②不可更换仪器、设备,完好大于95%; ③可更换传感器,故障率不高于4%。 ④提供安全监测工程运行和维护手册,内容应包括所有施工方法 为保证安全监测的施工质量,有正确的仪器安装埋设方法外,做好现场设施的

保护防护工作,并且加强巡视检查确保仪器运行正常,检查现场能更直观的发现问题,以便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布设与安装 (1)在本工程变形监测中,考虑布设二等水准线路,其水准测量的闭合差不得超过规范的要求。 (2)测量使用的水准仪、水准尺等分别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检验与校正。基准点应建立在大坝应力影响范围以外,一般在下游1~3km。 (3)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必须具有足够的坚固和稳定性,自身结构合理,埋设处地质条件要好,与大坝相距一定的距离,以免水库蓄水后对水准基点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工作基点采用混凝土水准标石,标柱的顶部埋设有不锈钢标志头,在底盘埋设副标志点,用作检测。 (4)竖向位移标点 水准标志应铅直埋设。测点底座埋入土层的深度不小于0.5m。埋设安装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和人为破坏。 (5)水准观测应严格按相关规范要求施测。 (6)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的联测 在水库开始蓄水的第一年内,应测两次。以后可逐年减少至每年一次的联测,最好安排在相同的月份进行,以减少各种外界因素的系统影响。 水平位移 采用钢筋混凝土标墩,具体埋设和观测技术要求按照设计图纸和《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的要求执行。 (1)基点的选点、埋设及标志 1)应根据施工图上的概略坐标进行选点,基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线离障碍物(上、下和旁侧)不宜小于2.0m。 2)建造强制对中的观测墩,以减少仪器的对中误差。安装观测墩顶部的强制对中底盘应调整水平,倾斜角不得大于4''。 3)各基点周围应有醒目的保护装置,以防止破坏。

安全监测方案

安全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述 南干渠工程位于北京市南部地区,工程地点位于丰台区卢沟桥地区老庄子乡,沿五环路向南转向东,终点到亦庄水厂调节池,全长27.282km。南干渠上游与总干渠永定河倒虹吸相接,为Ⅰ等Ⅰ级建筑物,以京九铁路东侧桩号11+302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长11.302km,为2条DN3400隧洞,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共布置有15座暗挖竖井(不包括试验段2座竖井)。下段自京九铁路东11+302开始,终点桩号为27+282(亦庄调节池),长15.98km,为单条DN4700隧洞,采用盾构法施工,共有5座盾构始发井。上段设计流量30m3/s,加大流量35m3/s,下段设计流量27m3/s,加大流量32m3/s。 本合同段起自中心导线桩8+440.040,止于9+797.040,中心导线长1357m。左洞起至点桩号:8+444.231~9+798.775,全长1354.544米。右洞起至点桩号:8+457.181~9+816.637,全长1357.456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浅埋暗挖隧洞、13号和14号排气阀井,黄村分水口、1号排空井。 本标工程开工日期为2010年5月21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2年9月21日,工期为28个月。 二、规程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程》SL52;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03;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岩土工程用钢弦式压力传感器国家标准》GB/T13606-92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注:以上规程规范均采用最新版本。 三、安全监测的目的及内容 1.安全监测的目的 通过对暗涵围岩及其地表部位的变形监控量测,一是及时采取合适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工作面的稳定;二是将现场实测结果及时反馈设计,对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作出评价;三是对施工安全实行动态管理。 2. 安全监测的内容 施工期主要的监控量测的内容:竖井水平收敛,圈梁沉降、位移;基坑失稳、地表沉降;洞内拱顶沉降、结构净空收敛、围岩压力、初期支护钢筋格栅应力监测、初期支护、二衬内应力等为主。 四、安全监测的方法 1.结构应力、应变观测:在施工时在暗涵断面中埋设应力、应变计,并由电缆将信号传送至自动化监控系统。 2.沉降观测:一是顶拱沉降观测是在暗涵内顶拱埋设沉降观测标点进行观测,二是地表沉降观测是在地面按规定间距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地表沉降,沉降观测仪器必须是经过检定合格的

大坝安全监测的意义和方法

大坝安全监测的意义与方法 【论文提要】:从分析影响大坝安全的各种因素入手,拓宽了大坝安全监测的概念,即大坝安全监测应在时空上将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考虑在内。提出:(1)大坝安全监测要有明显的针对性;(2)重视对溃坝的分析;(3)大坝安全监测应和设计及大坝安全定检结合起来,以方便资料分析和相互校核;(4)加强对大坝安全监测(包括监测系统),特别是自动化系统的效益评估,要求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成为水库运行调度的依据,真正为提高水库效益服务;(5)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大坝安全监测的网络化,以方便经验交流,提高监测技术。 【关键字】大坝安全检测意义方法 大坝是一种特殊建筑物,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①投资及效益的巨大和失事后造成灾难的严重性;②结构、边界条件及运行环境的复杂性;③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经验性、不确定性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以上特殊性说明了要准确了解大坝工作性态,只能

通过大坝安全监测来实现,同时也说明了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性。事实上,大坝安全监测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我国已先后颁布了《水电站大坝安全检查实施细则》、《混凝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等。同时,国际大坝会议也多次讨论过大坝安全问题。 大坝安全监测是人们了解大坝运行性态和安全状况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也进一步加深。为此,笔者从分析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入手,对大坝安全监测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 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很多,由于设计洪水位偏低和泄洪设备失灵引起洪水漫顶而失事;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失稳和意外结构事故;由于地下渗漏引起扬压力过高、渗流量增大、渗透坡降过大引起;由于大坝老化、建筑材料变质(开裂、侵蚀和风化)以及施工质量等原因。 大坝失事的原因很多、涉及范围也很广,但大致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是由设计、施工和自然因素引起,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使用标准

(1)《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评定标准》(GBJ131-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水法》 (3)《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GB9813—2000); (4)《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96-96); (5)《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6)《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SL61-2003); (7)《水文仪器总技术条件》(GB9359-88); (8)《水文仪器术语》(SL10-89); (9)《水文测报装置遥测雨量计》(GB 11831-89); (10)《水文测报装置遥测水位计》(GB11830-89); (11)《水位观测标准》(GBJ138-90); (12)《水情信息编码标准》(SL330-2005); (1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 (14)《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DL/T5051-1996);(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96); (16)《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 (17)《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1991年国务院发布) (18)《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DL/T578-95) (19)《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SL323-2005); (2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 12504-90); (21)《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93); (22)《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88); (2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DLT5178-2003) (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1991); (25)《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2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27)《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水雨情库表结构设计》。 (28)《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工情数据表结构设计》; (29)《工业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 (30)《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31)《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32)《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3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3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0-92);(35)《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GBT 22385-2008) (36)《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监理规范》(DLT 5385-2007) (37)《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268-2001); (38)《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 T5211-2005]条文说明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 条文说明

目次范围 总则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 一般规定 设计内容 监测系统设计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 系统环境要求 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性能要求 监测仪器 采集计算机 系统运行维护

范围 本标准关于大坝的定义中坝肩和近坝岸 电站厂

总则 为了统一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的技术要 本标准均加以规 凡经 均纳入本标准的使 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 一般规定 本标准本着 经济可靠的基 在进行安 逐 工程安全监测有别于工 程中的特定对象监测它必须考虑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安全监测 无论是针对面上或是点上的监测布置 即其监测成果能为评估工程结构物的 本标准没有采用少而精这样 缺乏实际指导作用且容易引 用于工程安全监测的仪器 电容振弦式等传感器 本标准在仪器设备选用原则 设计内容 自动化监测系统 本标准针对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特点 这些规定包括自动化 实施自动化监测的项目和仪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置监测 以及自动化系统运行方 为自动化监测系统建立一个良好的 监测系统设计 分 布式是我国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三种基本数据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分布式采 分布式采集方式已基本上取代了集中式和混合式采集方式因此本标准 有广泛适用性的数据采集 并冠以智能型开放型但作为行则不宜取用含有个性色彩的词汇而应采用能充分表达 鉴于应用于大坝安全监测的监测仪器大 多为非标准输出的仪器设备 通信 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 现场网络可以采用 国内自动化监测系统目前大多 都采用它仅是串 而不涉及接插 系统厂家需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高层通信协鉴于自动化采集系统产品现场网络构建的差异性本标准未

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及扩展

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及 扩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及扩展众所周知,大坝是一种特殊建筑物,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①投资及效益的巨大和失事后造成灾难的严重性;②结构、边界条件及运行环境的复杂性;③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经验性、不确定性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以上特殊性说明了要准确了解大坝工作性态,只能通过大坝安全监测来实现,同时也说明了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性。事实上,大坝安全监测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差阻式仪器标准及监测仪器系列型谱、《水电站大坝安全检查实施细则》、《混凝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等,同时,国际大坝会议也多次讨论过大坝安全问题[1]。 大坝安全监测是人们了解大坝运行性态和安全状况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也进一步加深。为此,笔者从分析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入手,对大坝安全监测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

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很多,据国际大坝会议“关于水坝和水库恶化”小组委员会记录的1100座大坝失事实例,从1950年至1975年大坝失事的概率和成因分析中得出大坝失事的频率和成因分别为:30%是由于设计洪水位偏低和泄洪设备失灵引起洪水漫顶而失事;27%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失稳和意外结构事故;20%是由于地下渗漏引起扬压力过高、渗流量增大、渗透坡降过大引起;11%是由于大坝老化、建筑材料变质(开裂、侵蚀和风化)以及施工质量等原因;12%是不同的特有原因所致。 通过上面的数值可以作如下分析:大坝失事的原因很多、涉及范围也很广,但大致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是由设计、施工和自然因素引起,它没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是一旦大坝建成就已确定了的,如设计洪水位偏低、混凝土标号过低、未考虑地震荷载等;第二类是在运行、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如冲刷、浸蚀、混凝土的老化、金属结构的锈蚀等;第三类是上述两种混合情况,即设计、施工中的不完善在运行中得不到改正,或者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运行管理的不力使设计、施工中的隐患发展为破坏。就目前而言,大坝安全监测主要是针对后两种情况。下面将从设计、施工、运行维护3个阶段来讨论,着重强调目前大坝安全监测容易忽视的一些方面。 1.1设计阶段

深刻复习指南-大坝安全监测

复习指南 1.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条件是什么? 答:建筑物能实现其自身应有的设计预期功能。 2.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监控意义是什么? ①有助于认识各种观测量的变化规律和成因机理,以确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②反馈水工建筑物设计、指导施工和运行,推动坝工理论的发展;③提高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综合效益。 3.大坝安全检测中的“大坝”仅指挡水建筑物吗? 答:否,大坝包括永久性挡水建筑物以及与其配合运用的泄洪、输水发电和过船等附属建筑物。 4.大坝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①明确针对性和实用性;②充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③先进的监测方法和设施;④必要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5.大坝安全检测的项目有哪些? ①现场检查,包括巡视检查和现场检测两项工作,现场检查分类⑴日常检查⑵年度检查⑶特别检查; ②仪器监测,包括仪器观测和资料分析。仪器监测分期为⑴施工期⑵蓄水期⑶运行期。监测变形、渗流、应力、水文气象和水力学 6.大坝安全监测如何分期?蓄水期指什么? 答:分为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

蓄水期指从首次开始蓄水至库水位达到或接近正常高水位共3年的时间内或水库放空后再次蓄水。 7.混凝土坝和土石坝的水平位移可以分别如何进行监测?(方法) 混凝土坝:引张线、视准线、激光准直法 土石坝:视准线法、大气激光、交会法 拱坝:视准线、导线、交会法 8.水平位移的三类观测点:位移标点工作基点和校核基点的作用分 别是什么?分别如何布置? 答:位移标点,为观测点所在地的点(测点);工作基点,观测标点的空间参考点;校准基点,校核工作基点(1)土石坝,在每个横断面和纵断面交点等处布设位移标点,一般每个横断面不少于3个。工作基点布设在两岸每一纵排标点的延长线上,两岸各布设1个。校核基点布设在两岸同排工作基点连线的延长线上,两岸各布设1 ~2个。(2)混凝土坝,在观测纵断面上的每个坝段、每个垛墙或每个闸墩布设1个位移标点,对于重要工程也可在伸缩缝两侧各布设1个观测标点。校核基点可布设在两岸灌浆廊道内,也可采用倒垂线作为校核基点,此时校核基点与倒垂线的观测墩宜合二为一。 9.比较几种水平位移观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大坝安全与监测

大坝安全与监测 王德厚 (长江科学院) [文摘] 本文对大坝安全,大坝安全管理,大坝安全监控及关键技术问题做了简要论述,最 后介绍了中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安全监测系统。 [关键词] 大坝安全大坝监测三峡水利枢纽 1 关于大坝安全 修建水坝是综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工程设施之一,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据国际大坝委员会1997年底对44个国家的统计,已建高于15m的大坝总数为41 413座,其中中国有24 119座(含库容超过100万m3的坝)。从坝型上看,土坝占78%,堆石坝占5%,混凝土坝重力坝占12%,拱坝占4%。在高于100m的大坝中,混凝土坝230座,土石坝180座。同期在中国建设的土石坝约占90%,混凝土坝占6.8%,堆石坝占3%。 拦河筑坝,兴修水库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包括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灌溉、旅游、养殖等;同时在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应看到修建大坝包含着一定的风险。修建大坝可能会打破江河流域原来的生态平衡,可能对水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水坝失事或溃决会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害。据国际大坝委员会的调研和大坝注册簿的统计(见ICOLD Bulletin 99),1900~1951年共建各种大坝5 286座(不包括中国),其中溃坝117座,溃坝率为2.2%。1951年~1986年共建大坝12 138座,溃坝59座,占0.49%。在中国,截止1990年底的统计,全国已建各类大、中、小型水库大坝82 848座,总库容4 617.13亿m3,发生溃坝的有3 242座,溃坝率为3.9%,溃坝库容为64.17亿m3,所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不仅使工程本身遭受损失,更严重的是给水库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了灾害,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如:1975年8月中国河南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发生溃坝,溃坝流量分别达80 000m2/s和20 000m2/s以上,下游数十个县顿成泽国,人员伤亡数以万计,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多起水坝失事的教训引起社会广大公众的严重关切,也促使水利工程主管部门对所有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讨。通过大量调查研究,使大家清楚的认识到:为了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修建水库大坝是需要的,但要修建安全性能好的水库大坝,为此必须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并有足够的抗洪能力。同时也认识到即使是建成了性能好的水库水坝,也必须加强大坝的安全管理,包括日常的安全监测、安全检查、维修养护、合理调度;还应有一个强有力的防汛抢险组织机构,一旦大坝失事即有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和充足的抢险物质和设备。 作者简介:王德厚,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

大坝安全监测

第十四章大坝安全监测 教学内容: 1、1、了解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内容 2、2、各阶段的监测工作 3、3、变形监测、渗流监测等监测仪器 讨论问题: 1、1、大坝失事的后果。 2、2、各种坝型主要监测目标。 教学安排: 主要介绍第一节;其余各节为自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概述 一、大坝安全监测及其目的 1、1、定义:大坝安全监测(Safety Monitoring of Dams)是通过仪器观测和巡视检查对大坝坝 体、坝基、近坝区岸坡及坝周围环境所作的测量及观察。 大坝:泛指与大坝有关的各种水工建筑物及设备 监测:包括对坝固定测点的仪器观测,也包括对大坝外表及内部大范围对象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直观检查和仪器探查。 2、2、目的: a、a、监视建筑物在初次蓄水期间及随后长期运行的安全,为判断大坝安全提供信息。 水利枢纽运行条件十分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大坝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上下游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坝蓄水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一旦失事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尽管设计中采用了一定的安全系数,使大坝能承担各种荷载组合,但由于设计不可能预见所有不利变化,施工质量也不能完美无缺,大坝在运用过程中存在失事的可能。 国际大坝委员会(ICOLD)对33个国家统计,1.47万大坝中有1105座有恶化现象,有105座发生破坏。以下是历史上著名的溃坝事件: 1928年美国63m高的St.Francis(圣佛朗西斯)重力坝失事; 1976年美国93m高的Teton(提堂)土坝首次蓄水时溃决,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1959年法国Malpasset(马尔巴塞)拱坝垮坝; 1963年意大利的Vajont(瓦依昂)拱坝因库库岸大滑坡导致涌浪翻坝、水库淤满失效; 1975年中国板桥和石漫滩土坝洪水漫坝失事。 大量的事实也证明,大坝发生破坏事故,事前是有预兆的,对水库进行系统的观测,就能及时掌握水库的状态变化,在发生不正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加固补救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从而保证水库的安全运行。 河南省南谷洞水库堆石坝,通过检查观测发现水平垂直位移及下游漏水险情,通过观测及分析研究,采取砼防渗墙处理后,使严重的变形及浑水渗漏情况得到了展出改善,转危为安。 b、b、通过对大坝的系统观测,可根据观测结果推断大坝在各种水位下的安全度,确定安全控制水位,指导大坝的运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湖南酒埠江土坝,1960年建成后,因为担心施工质量有问题,一直低水位运行,后来通过系统的观测和资料分析,认为大坝质量是好的,从1981年起抬高水位运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刘家峡水库主坝,根据系统的观测及资料分析,表明大坝的工作偏于安全,因而决定把水位抬高1.0米运行,在观测、分析、再观测中共抬高水位1.29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大坝安全监测综述

大坝安全监测综述 高宏伟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对大坝安全监测呈现日益重视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大坝安全监测世界发展历史的研究,对比我国安全监测的发展,给出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的展望。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测发展历史主要问题展望 1大坝安全监测的定义 大坝安全检测是通过仪器观测和巡视检查对水利水电工程主体结构、地基基础、两岸边坡、相关设施以及周围环境所作的测量及观察;“监测”既包括对建筑物固定测点按一定频次进行的仪器观测,也包括对建筑物外表及内部大范围对象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直观检查和仪器探查(来源于百度百科)。 2 大坝安全监测的发展历史 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出大坝安全监测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阶段:远古至19世纪末。这个阶段中,人类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加之当时科技水平并不发达,并且主要是一些土石材料坝。人类对于坝的安全监测只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检测方法也局限于简单地外表巡视检查。 2)原型观测阶段:十九世纪末至1964 年。随着筑坝技术的不断发展,坝工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结构。为了检验这些新结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研究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开始在部分大坝中安装相应的检测装备。此阶段的监测工作被世界普遍称为“观测”。例如, 1964 年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的第8 届国际大坝会议议题29 即为“各种坝型的观测结果及分析”。在我国1960 年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的《混凝土坝的内部观测》及《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中,也将此阶段的监测工作称为“观测”。 这个时期我国的大坝安全检测也逐渐起航。这一期间结构材料研究所原型观测专题组作出了巨大贡献。它是我国最早从事大坝观测研究的集体,并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我国水利电大坝安全监测事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这些人中1958 年回国后被分配到水科院结构材料所工作的的经萱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萱禄在日本时,就从事大坝安全监测相关的工作,,期间与日本共和电力公司技术协作生产了差动电阻式系列(又称卡尔逊式)仪器。利用工作的便利,他在回国时带回一整套仪器及图纸交由结构材料所与上海教育仪器厂、科培仪表厂等协作生产,使我国自制观测仪器有了良好的开端。从20 世纪60 年代初起,,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就全部使用了国产观测仪器。该仪器的稳定性良好, 宜埋于混凝土内长期使用。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土建工程中, 能长期监测及掌握建筑物的运行状态, 以确保安全。可以说这个阶段中国在观测上取得的进步离不开经萱禄以及其他学者的卓越贡献。 3)过渡阶段:1964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世界各地相继发生重大的大坝安全事故: 1864年,英国戴尔戴克水库在蓄水中发生裂缝垮坝,死亡250人,800所房

大坝安全监测方案

大坝安全监测设计方案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和意义 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古偿河水库工程是一个以城市以供水为主、兼有灌溉等效益的供水工程。水库位于古偿河水库工程位于柳州市鹿寨县黄冕乡古偿村上游3km的古偿河上,坝址距黄冕乡约9km,距鹿寨县城约40km,至柳州67km。 古偿河没有水文站,只有一个木龙雨量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植被良好。 偿河水库新建工程由拦河坝、溢洪道、输水系统、上坝公路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78m,总库容为9380万m3,日平均供水设计规模为近期20.5万m3,远期42.6万m3,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含溢流表孔、泄洪冲沙中孔)、取水建筑物及输水管线等,次要建筑物主要包括上坝公路及交通洞等。挡水建筑物主要为拦河大坝,拦河大坝为碾压重力坝,由左岸非溢流重力坝段、右岸非溢流重力坝段组成。 我国共有3482座水库垮坝。七十年代平均每年垮200多座,其中1973年高达554座。以后每年平均也有20多座垮坝。1975年的板桥水库垮坝事故,造成约2.6万余人死亡,损失惨重。如图1 图1 河南板桥1975.8

图2 大坝安全关系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任重而道远,故开展现代化的安全监测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1.2 项目内容及目标 1.2.1 项目内容 大坝安全监测是通过仪器观测和人工的现场检查监视,对大坝坝体、坝肩、近坝区岸坡及坝周围环境所作的测量及观察,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分析对工程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对工程未来性态进行预报,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兼顾有改进工程设计、提高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等作用。 监测项目主要包括:

安全监测方案范本

安全监测方案

安全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述 南干渠工程位于北京市南部地区,工程地点位于丰台区卢沟桥地区老庄子乡,沿五环路向南转向东,终点到亦庄水厂调节池,全长27.282km。南干渠上游与总干渠永定河倒虹吸相接,为Ⅰ等Ⅰ级建筑物,以京九铁路东侧桩号11+302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长11.302km,为2条DN3400隧洞,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共布置有15座暗挖竖井(不包括试验段2座竖井)。下段自京九铁路东11+302开始,终点桩号为27+282(亦庄调节池),长15.98km,为单条DN4700隧洞,采用盾构法施工,共有5座盾构始发井。上段设计流量30m3/s,加大流量35m3/s,下段设计流量27m3/s,加大流量32m3/s。 本合同段起自中心导线桩8+440.040,止于9+797.040,中心导线长1357m。左洞起至点桩号:8+444.231~9+798.775,全长1354.544米。右洞起至点桩号:8+457.181~9+816.637,全长1357.456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浅埋暗挖隧洞、13号和14号排气阀井,黄村分水口、1号排空井。 本标工程开工日期为5月21日,计划完工日期为9月21日,工期为28个月。 二、规程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程》SL52;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 ;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 ; 《岩土工程用钢弦式压力传感器国家标准》GB/T13606-9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注:以上规程规范均采用最新版本。 三、安全监测的目的及内容 1.安全监测的目的 经过对暗涵围岩及其地表部位的变形监控量测,一是及时采取合适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工作面的稳定;二是将现场实测结果及时反馈设计,对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作出评价;三是对施工安全实行动态管理。 2. 安全监测的内容 施工期主要的监控量测的内容:竖井水平收敛,圈梁沉降、位移;基坑失稳、地表沉降;洞内拱顶沉降、结构净空收敛、围岩压力、初期支护钢筋格栅应力监测、初期支护、二衬内应力等为主。 四、安全监测的方法 1.结构应力、应变观测:在施工时在暗涵断面中埋设应力、应变计,并由电缆将信号传送至自动化监控系统。 2.沉降观测:一是顶拱沉降观测是在暗涵内顶拱埋设沉降观测标点进行观测,二是地表沉降观测是在地面按规定间距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地表沉降,沉降观测仪器必须是经过检定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